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解析学案:专题7.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7845821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解析学案:专题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解析学案:专题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解析学案:专题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解析学案:专题7.pdf(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4高考在线】(2014 上海卷)10.图2为果蝇X染色体的部分基因图,下列对此X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J,分又刚毛A.若来自雄性,则经减数分裂不能产生重组型配子 t BBl菱形眼B.若来自雌性,则经减数分裂能产生重组型配子 lw白眼C.若发生交换,则发生在X和Y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图2D.若发生交换,图所示四个基因中,f与w基因间交换频率最高【答案】C【解析】若 此X染色体来自雄性,由于X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相同,减数分裂时不能产生重组型配子,故A正确;若来自雌性,由于雌性有两条工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产生重组型配子,故B正确;若发生交换,应发生在两条工染色体之间,

2、X与Y虽是同源染色体,但其中有同源区与非同源区之分,非源区的片段不能交叉互换。不能发生在X和Y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故C错误;若发生交换,距离越远的基因交换的频率越高,f与“两基因间的距离最远,发生交换频率所以最高。故D正确。C项是说法不准确。(2014 上海卷)13.将杂合的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一株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能正常开花结果。该幼苗发育成的植株具有的特征是A.能稳定遗传 B.单倍体C.有杂种优势 D.含四个染色体组【答案】A【解析】杂合的二倍体植株有两个染色体组,花粉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单倍体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基因型为纯合子,由于

3、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即能稳定遗传,故A正确,B、C错误;得到的纯合子植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故D错误。(2014 上海卷)16.图4显示了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对和过程最恰当的表述分别是图4A.交换、缺失C.倒位、易位【答案】CB.倒位、缺失D.交换、易位【解析】过程中F t j m 位置相反,表示是染色体的倒位,过程只有F,没有m,但多出了,段原来没有过的染色体片段,表示是染色体的易位,故 C正确。(2 0 1 4 浙江卷)6.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变体若为1 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4、B.突变体若为1 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答案】A【解析】若除草剂敏感型大豆为A a,1 条染色体上A所在片段缺失,即表现出a的性状,即抗性基因为隐性基因,故 A项正确。染色体片段跳失不能在恢复为敏感型,而基因突变由于不定向性,可以回复突变为敏感型,故 B项和C项错误;抗性基因由于蝌 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昔换所致的,则该基因表达的可能性较大,故 D项错误。(2 0 1 4 四川卷)5.油菜物种甲(2 n=2 0)与 乙(2 n

5、=1 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 6 或 7 2 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答案】B【解析】A.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故 A 错误。B.丙的染色体数为1 S 条,用秋水仙素处理顶芽形成幼苗丁,并不是所有细胞的染色体都能加倍,所以故B正确。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属于染色体变异,并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

6、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故 C错。D.地理隔离并非新物种形成的必经途径,故 D错。【重点知识梳理】一、基因突变(1)概念:D N 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普遍性: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随机性: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2)特点 低频性:突变频率很低不定向性: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多害少利性:一般是有害的,少数有利 新基因产生的途径(3)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4)连线表示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415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a.b.亚硝酸、碱基类似物某些病海紫外线、X射线二、基因重组(1)实质: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自由组合

7、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类型 交叉互换型: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人工重组型:转基因技术,即基因工程(3)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型,导致重组性状出现。(4)意义: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三、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1.基因突变的原因分析正常复制 AATTCCGG :A 1 _ L_J_I 1;TT AAGGCCAATTACCGGV制出MAATTCCGGTTAAGGCCTTAATGGCCAATTACGGTTAATGCCAATTCCTT AAGGU因结构改变2.基因重组图解分析3.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比较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变异本质基因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发

8、 生时间通常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适 用范围所有生物(包括病毒)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和基因工程中的原核生物结果产生新基因(等位基因),控制新性状产生新基因型,不产生新基因意义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有利于生物进化应用人工诱变育种杂交育种联系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为基因重组提供了自山组合的新基因,基因突变是基因重组的基础【高频考点突破】考 点一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个体每代突变的基因数很少C.

9、基因只要发生突变,生物的表现型就一定改变D.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解析:选 C有些基因虽然发生了突变,但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2.用人工诱变方法使黄色短杆菌的某基因模板链的部分脱氧核甘酸序列发生如下变化:CCGCTAACGCCGCGAACG,那么黄色短杆菌将发生的变化和结果是(可能用到的密码子:天冬氨酸一GAU、GAC;丙氨酸一GCA、GCU、GCC、GCG)()A.基因突变,性状改变B.基因突变,性状没有改变C.染色体结构缺失,性状没有改变D.染色体数目改变,性状改变解析:选 A对比题中该基因的部分序列可知,基因中C IA 转 变 成 CGA,rnRNA中相应的密码子由GAU

10、转变成G CU,多肽中相应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转变成丙氨酸。因此,黄色短杆菌发生了基因突变,性状也发生了改变。由于只是部分碱基的改变,所以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和额目的变化。考 点 二基因重组3.下列情况可引起基因重组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H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局部交换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正常夫妇生出白化病儿子A.B.C.D.解析:选 C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朗)和后期(),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属于性状分离。【经典考题精析】(2013 广东卷)地中海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一

11、对夫妇生有一位重型0 地中海贫血症患儿,分析发现,患儿血红蛋白B链第39位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发生了点突变(C-T)。用PCR扩增包含该位点的一段DNA片段1,突变序列的扩增片段可用一种限制酶酶切为大小不同的两个片段m 和 s;但正常序列的扩增片段不能被该酶酶切,如图甲。目前患儿母亲再次怀孕,并接受了产前基因诊断。家庭成员及胎儿的PCR扩增产物酶切电泳带型示意图见图乙。(终止密码子为UAA、UAG、UGAo)38 39 40+正常序列林 三 六 的-ACC CAG AGG-转 录 候 极 处.-TGGCTCTCC-H-1 -1突变序列L .ACC TAG AGG.二转5K模板链.TCC ATC I

12、 CC.H-m-$-1f、+示 PCR引物 甲母亲父亲患儿胎儿点样孔 U=C=1=1 l=!m乙(1)在获得单链模板的方式上,PCR扩增与体内D NA复制不同,前者通过 解开双链,后者通过 解开双链。(2)据图分析,胎 儿 的 基 因 型 是(基 因 用A、a表示)。患儿患病可能的原因是的原始生殖细胞通过 过程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从基因表达水 平 分 析,其 患 病 是 由 于(3)研究者在另一种贫血症的位患者p链基因中检测到一个新的突变位点,该突变导致p链 第 102 位的天冬酰胺替换为苏氨酸。如 果但,则为证明该突变位点就是这种贫血症的致病位点提供了一个有力证据。【答案】(1)高温

13、、加 热 DNA解旋酶(2)A a 母 亲 减 数 分 裂 翻 径 提 前 终 止,患儿白细胞内合成了不正常的血红蛋白(3)除了第102位氨基酸外,其他氨基酸都正常思者表现为贫血症【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遗传变异的相关内容,主要涉及PCR技术、DNA复制、基因突变 减数分裂等知识点及其联系和应用。(DPCR技术的核心步骤主要是“高温变性f低温复性f中温延伸”,高温变性是指在95 七条件下,DNA双螺旋结构解体,双捱分开。而在细胞内,则是利用DNA解旋酶破坏氢键,使双链解开。(2)根据图乙电泳图谱的信息,母亲只有一条1带,说明基因型是AA,没有突变位点、,不被限制酶切割;父亲有一条1带,一条s 带还

14、有一条m带,说明父亲是杂合子,基因型是Aa;患儿只有s 带和m 带,没 有1带,其基因型是a a;胎儿和父亲基因型相同,是 Aa。患儿基因型aa中的a 一个来自父亲,另一个来自母亲,而母亲是AA,所以患儿发病的原因可能是母亲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发生突变,患儿发病的原因从基因表达来看,是基因的突变导致遂岫变化,从而使合成的血红蛋白异常。(3)研究者在另一种茯血症的一位患者B 涟基因中检测到一个新的突变位点,该突变导致B道 第 102位的天冬酰胺替换为苏氨酸。如果除了第102位氨基酸外,其他氨基酸都正常,但患者表现为贫血症,则原因就是8 琏 第 102位的天冬酰胺替换为苏氨酸,可以证明该突变位点

15、就是这种苴血症的致病位点。(2013浙江卷)在玉米中,控制某种除草剂抗性(简称抗性,0 与除草剂敏感(简称非抗,t)、非糯性(G)与糯性(g)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人以纯合的非抗非糯性玉米(甲)为材料,经过EMS诱变处理获得抗性非糯性个体(乙 卜 甲的花粉经EMS诱变处理并培养等,获得可育的非抗糯性个体(丙)。请回答:(1)获得丙的过程中,运用了诱变育种和 育种技术。(2)若要培育抗性糯性的新品种,采用乙与丙杂交,F,只出现抗性非糯性和非抗非糯性的个体;从R 中选择表现型为 的个体自交,F2中有抗性糯性个体,其比例是。(3)采 用 自 交 法 鉴 定 FZ中抗性糯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

16、。若自交后代中没有表现型为的个体,则被鉴定个体为纯合子;反之则为杂合子。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杂合子的鉴定过程。(4)拟 采 用 转 基 因 技 术 改 良 上 述 抗 性 糯 性 玉 米 的 抗 虫 性。通常从其他物种获得,将其和农杆菌的 用合适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切割,然后借助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再转移到该玉米的培养细胞中,经筛选和培养等获得转基因抗虫植株。【答案】(1)单倍体(2)抗 性 非 糯 性3/16(3)非抗糯性P:抗性糯性(Ttgg)雌配子雄配子TgtgTgTTgg抗性糯性Ttgg抗性糯性tgTtgg抗性辅性ttgg非抗糯性抗 性 糯 性:非抗糯性=3:1(4)抗虫基因(或目

17、的基因)T i质粒 DNA连接酶【解析】该题考查了遗依规律北变异育种的知识。日(基因型为ttGG)的花粉经过E IS 诱变(诱变使基因突 变,利用了诱变育种)处遑井培养等.最终获得了可育的非抗精性人体丙,从中分析可知,日的花粉(基因组成为tg.经法变处理后的)培养得到单倍体.但它不可育.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使染邑体加倍获得可育的丙(基因型为ttgg),该过程属于单倍体育种。乙(基因型为TtGG)和丙(基因型为ttgg)杂 交,后代为抗性非桂性(基因型为TtGg)和非抗非精性 基因型为tiGg).取其中抗性非襦性(基因型为TtGg)体自交,后代有抗性非糅性T_G_ 占 9 16,非抗非粹性ttG

18、占 3 16,抗性格性T_gg占 3 16,非抗播性ttgg占 1 1 6,纯合子自交后排若是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 以 F:中抗性格性体自交后代若不出现非抗精性,即为纯合子。遗传图解见答案。日于玉米不具有抗虫基因,该目的基因必须采自其他物种。在转入受体细胞之前.要将目的基因和基因载体结合,一般取质粒作为基因载体,可以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移走遗传和正常表达。目的基因和质粒都是DN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套切开后要用DNA连堂爵将其连叁。(2013重庆卷)某一单基因遗传病家庭,女儿患病,其父母和弟弟的表现型均正常。(1)根据家族病史,该病的遗传方式是;母 亲 的 基 因 型 是(用 A、a表示);

19、若弟弟与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其 子 女 患 该 病 的 概 率 是(假设人群中致病基因频率为1/10。结果用分数表示)。在人群中男女患该病的概率相等,原因是男性在形成生殖细胞时 自由组合。(2)检测发现,正常人体中的种多肽链(由 146个氨基酸组成)在患者体内为仅含前45个氨基酸的异常多肽链。异 常 多 肽 链 产 生 的 根 本 原 因 是,由此导致正常mRNA第 位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3)分子杂交技术可用于基因诊断,其基本过程是用标记的D NA单链探针与进行杂交。若一种探针能直接检测一种基因,对上述疾病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时,则需要种探针。若该致病基因转录的mRNA分子为“ACUU

20、AG”,则基因探针序列为;为制备大量探针,可利用 技术。【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a 1/3 3 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2)基 因 突 变 46(3)目的基因(待测基因)2 ACTTAG(TGAATC)PCR【解析】点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港传与诊断及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1)日女儿庄状,双亲正常,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除性港传病。则双亲均为杂合子,即 Aa.弟弟的基因型及概率为2 3 Aa、1 3 AA.与表现型正常 基因型为A A、Aa)的女性结婚,(曰人器中致反基因频率为1 1 0 ,根据遗传二衡定律,则该女性为嘴带1 92 X X、者妁吸率为一;-%0 二,,)子女患疾,率 为 2 3 X

21、 1 4X 2 1 1 =1 3 3 o 男性在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1 x X +X 1 1z 1 0 1 0 1 0 1 0胞 无,常染三体与性染色体等非同源染邑体自日组合,所以人群中男女思送概率相等。(2)依 题 意.患者体内只含有45人氨基酸异常多肽链.可判断挖掂该多肽链合成的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第 4 6 位密码子变成了终止弯碍子。(3)D NA 分子杂交技术应用亍基因诊断时,苜先用灵光或放射性标记的D NA 单链探针与待测基因杂交。上述疾行为单基因盘废底,致质基因含有两条链,所以可设置两种探针。臼 mR NA 的啜基序列依据轼基互补配充原则,可得出相应的模板链硬基序

22、列为T GAAT C,另一条互扑链的骑基序列为A C T T A G o 制备大呈探针,需要进行D NA 复 制,可采用D NA 体外扩增 PCR)技犬。【变式探究】1 .某原核生物因一个碱基对突变而导致所编码蛋白质的一个脯氨酸(密码子有CCU、CCC、CCA、CCG)转变为组氨酸(密码子有CAU、CAC)基因中发生改变的是()A.G三C 变为T=A B.A=1 变为C三GC.鸟喋吟变为胸腺喀咤 D.胞喀咤变为腺喋吟解析“超级细菌”是一种细菌,没有染色体,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超级细菌”发生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所以应当检测DN A的碱基序列。答 案 C2 .在白花豌豆

23、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B.花色基因的DN A序列C.细胞的DN A含量 D.细胞的RN A含量解析 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 括DNA上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不是碱基的组成发生改变,也不是细胞中的DNA含蚩变化和RNA含量变化,故A、C、D项都是错误的。答 案B3.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雌蜂(蜂王)是二倍体(2 n=3 2),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雄蜂是单倍体(n=1 6)。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24、A.蜜蜂属于X 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B.雄蜂是单倍体,因此高度不育C.由于基因重组,一只雄蜂可以产生多种配子D.雄蜂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两个染色体组解析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雌蜂(蜂王)和工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因此蜜蜂性别是由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来决定的,而不是XY型性别决定方式;雄蜂可以进行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因此雄蜂是可肓的单倍体;雄蜂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能发生基因重组,一只雄蜂只产生一种与自身基因型相同的精子;雄蜂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组数为正常体细胞的两倍,即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答 案D4.由于基因突变,细胞中有一种蛋白质在赖氨酸残基(位置)上发生了变

25、化。已知赖氨酸的密码子为AAA或 AAG;天冬氨酸的密码子为GAU 或 GAC;甲硫氨酸的密码子为AU G。根据已知条件,你认为基因模板链上突变后的脱氧核甘酸和替代赖氨酸的氨基酸分别是()选 项ABCD基因模板链上突变后的脱氧核甘酸腺 喋 吟脱氧核昔酸胸腺啥嚏脱氧核甘酸胸腺喀味脱氧核甘酸腺 喋 吟 脱氧核甘酸替代赖氨酸的氨基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甲硫氨酸甲硫氨酸解析 对比赖氨酸和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可知,很可能是m RN A上密码子AAG中间的碱基A变为U导致赖氨酸变为甲硫氨酸,对应DN A模板链上的碱基变化是由胸腺啼嗟替换为腺喋吟,故 D 项正确。答 案 I)5.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

26、确的是A.基因突变对于生物个体是利多于弊()B.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D.基因重组普遍发生在体细胞增殖过程中解析本题属于对概念的考查。基因突变对生物个体来说是弊多于利,但对于物种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能产生新的基因的只有基因突变,体细胞增殖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遗传的变异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答 案B6.、依据基因重组的概念,下列生物技术或生理过程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水母的绿色 初 级 精 母 细 胞 普 通 青 霉 菌荧光蛋白基因形成 诱变,转入小 鼠 的 受 精 卵 次 级 精 母 细 胞 高 产 青 霉 菌BCD解析普通

27、青毒菌经诱变处理得到高产青霉菌,利用的是基因突变,而不是基因重组,故D项符合题意。答 案D()R型活菌+s型死菌S型活菌A7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是随机的,可以发生在细胞分裂的任何时期B .二倍体植株加倍为四倍体,营养成分必然增加C.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过程中都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D.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高度不育,但有的单倍体生物是可育的解析 二倍体植株加倍为四倍体后,其营养成分不一定增加,故B项错误。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具有的分裂方式,细胞内都有染色体,都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故C项正确。二倍体植株的单倍体长得弱小,高度不肓,而同源四倍体植株的单倍体内含有两

28、个染色体组,是可育的,故D项正确。答 案B8.5-B r U(5-溟尿喀咤)既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与C配对。将一个正常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接种到含有A、G、C、T、5-B r U五种核甘酸的适宜培养基上,至少需要经过几次复制后,才能实现细胞中某D N 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 A到G-C的 替 换()A.2次 B.3次C.4次D.5次解 析 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常用方法有秋水仙素和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故D错误。答 案D9.从下图a h所示的细胞图中,说明它们各含有几个染色体组。正确答案为()AaaBBbABCD然:(1 1)(A A H KA.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h图B.细胞中含

29、有二个染色体组的是g、e图C.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是a、b图D.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是f、c图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染色体组的概念及染色体组数目的识别。其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根据图形判断染色体组数有如下规律:在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 图e,每种染色体含有4个,所以是四个染色体组。在细胞内,含有几个同音字母,就是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d图中,同音字母仅有一个,所以该图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由此,我们可知:a、b图含有三个染色体组,c、h图含有二个染色体组,e、f图含有四个染色体组,d、g图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答 案C1 0.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起重

30、要作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A基因突变为a基因,a基因还可能再突变为A基因B.A基因可突变为A-&、A3,它们为一组复等位基因C.基因突变大部分是有害的D.基因突变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解 析A基因突变为a基因,a基因还可以回复突变为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可以产 生 组 复 等 位 基 因;基因突变大多是有害的,但有害突变不能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基因突变能够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故C错误。答 案C1 1.科学家发现种植转抗除草剂基因作物后,附近许多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野生植物也赖氨酸:AAA、AAG谷氨酰胺:CAG、CAA谷氨酸:GAA、GAG丝氨酸:AGC丙氨酸:GCA天冬酰胺:AAU

31、获得了抗除草剂性状。这些野生植物的抗性变异来源于()A.基因突变 B.染色体数目变异C.基因重组 D.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可遗传的变异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亲缘关系较近的野生植物通过杂交获得了转基因生物的性状也属干基因重组过程,C正确。答 案 C1 2.下图为人W N K 4 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 知 W N K 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 1 6 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1 1 1 1 G G G A A G C A G WNK4基 因.c C C T T C G T C I正常蛋白质 甘敏酸-赖

32、皴酸-谷氨酰胺1168 1169 1170A.处插入碱基对G CB.处碱基对AT替换为G CC.处缺失碱基对ATD.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解析 苜先由赖氨酸的密码子分析转录模板基因碱基为T T C.确定赖氨酸的密码子为AAG,处插入、缺失碱基对会使其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处碱基对替换后密码子为A A A 还是赖氨酸,处碱基对替换后密码子为G AG,对应谷氨酸。答 案 B1 3.已知某一植物种群是雌雄同花的纯合相同品系,科研人员在种植过程中偶然发现有两棵植株(甲和乙)各有一个基因发生了突变,下图为甲植株的A 基因和乙植株的B基因发生突变的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iaA单 因b琴 因

33、H基 因(1)由图可知,A 基因和B 基因的突变发生在 过程中,由于,G工CGICA工TA工TGICCIGAITCIGAI-ITAI-ITcl-IGCI-IG上T甲乙餐CCGB导致基因的核甘酸序列发生了改变。(2)若突变产生的a基因和b基因分别控制两种优良性状,则甲植株发生突变后的基因型为,乙 植 株 发 生 突 变 后 的 基 因 型 为。(3)请你利用突变后的甲、乙两植株作为实验材料(假设A基因和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设计杂交实验,培育出同时具有两种优良性状的植株。(要求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及相关的遗传图解,或者用遗传图解表示实验过程,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答 案(l)D N A复制一个碱基被

34、另一个碱基取代(或碱基对发生替换)(2)Aa B B AAB b(3)实蛉步骤及相关的遗传图解如下:方法一:将甲、乙两植株分别自交。结果如下图所示:将 甲、乙两植株分别自交.结果如下图所示:亲代 AaBB AABbI0,自交后代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分别种植自交后代,从中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植株杂交。结果如下图所示:亲代 aaBBX AAbbI杂交后代 AaBb种植的杂交后代,让其自交,得到种子后再种植,从中选择同时具有两种优良性状的植株。亲代自交后代AaBbX AaBbIaabb方法二:pA a B B X A A B b将甲、乙两植株杂交种植杂交后代

35、,*A a B B、A A B b、Aa B b、A A B B并分别让其自交分别种植自交后代,从中F2 A_B _.a a B _,A_bb,a a bb 选择同时具有两种优良性状的植株龟江一月1 4.下图为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示材料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1)二倍体的一粒小麦和二倍体的山羊草杂交产生甲。甲的体细胞中含有 个染色体组。由于甲的 体 细 胞 中 无,所以甲不育。(2)自 然 界 中 不 育 的 甲 成 为 可 育 的 丙 的 原 因 可 能 是。(3)假如从播种到收获种子需1 年时间,且所有的有性杂交都从播种开始。理论上从一粒小麦和山羊草开始到产生普通小麦的幼苗至少

36、需 年时间。(4)从图示过程看,自 然 界 形 成 普 通 小 麦 的 遗 传 学 原 理 主 要 是。(5)与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相比较,基因工程育种的突出优点是:;。答 案(1)2 同 源 染 色 体(2)低温等自然恶劣条件的影响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3)4(4)染色体变异(5)目的性强,育种周期短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1 5.分析下列图形中各细胞内染色体组成情况,并回答相关问题。(1)一般情况下,一定属于单倍体生物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的图是(2)图 C中含 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 条染色体,由C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可育吗?如何处理才能产生有性生殖的后代?(3)对于有性生殖生物而言,在_

37、_ _ _ _ _ _ _ 时,由 B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二倍体;在时,由 B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单倍体。(4)假若A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单倍体,则其正常物种体细胞内含 个染色体组。(5)基因型分别为AAaBbb、AaBB、AaaaBBbb及 Ab的体细胞,其染色体组成应依次对应图A D中的 o答 案(1)D(2)3 3不可育。用秋水仙素处理其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诱导使之发生染色 体 数 目 加 倍(3)该个体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来该个体由受精的生殖细胞直接发育而来(4)8(5)C、B、A、D1 6.如图为人B-珠蛋白基因与其mRNA杂交的示意图,表示基因的不同功能区。据图回答:细 胞 中 B-珠 蛋 白

38、 基 因 编 码 区 不 能 翻 译 的 序 列 是(填 写 图 中 序 号)。(2)细 胞 中 珠蛋白基因开始转录时,能 识 别 和 结 合 中 调 控 序 列 的 酶 是。若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珠蛋白基因的编码区中一个A替换成T,则由该卵 原 细 胞 产 生 的 卵 细 胞 携 带 该 突 变 基 因 的 概 率 是。(4)上述突变基因的两个携带者婚配,其 后 代 中 不 含 该 突 变 基 因 的 概 率 是。(5)用一定剂量的C。-Y 射线照射萌发状态的棉花种子,其成活棉株的器官形态和生理代谢均发生显著变异,这种变异属于 o 处理过的种子有的出苗后不久就死亡,绝大多数的产量和品

39、质下降,这说明了 o 在其中也发现了极少数的个体品质好,产量高,这说明了变异是 一。解 析(1)人 B-珠蛋白基因与m R N A杂交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未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序列不能编码氨基酸。(2)开始转录时,需要R N A聚合酶来识别和结合中调控序列。(3)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珠蛋白基因的编码区中一个A 替换成T,该突变基因进入卵细胞中的概率是1/2。(4)突变基因的两个携带者婚配,各 有 1/2 携带该突变基因的可能性,则后代中不含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 1/4。(5)用一定剂量的C o-Y 射线照射萌发状态的棉花种子,使其发生基因突变,产生新性状,一般会破坏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只有少数是有利的。答 案(D碱 基 互 补 配 对 原 则 和 (2)R N A 聚 合 酶(3)1/2 (4)1/4 (5)基 因 突 变 基因突变对大多数个体来说是有害的不定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