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考考前提分数学仿真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浮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考考前提分数学仿真卷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高考数学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则“mn”是“ml”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设集合,若集合中有且仅有2个元素,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ABCD3已知是椭圆和双曲线的公共焦点,是它
2、们的-一个公共点,且,设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分别为,则的关系为( )ABCD4我国古代数学家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记述了“三斜求积术”,用现代式子表示即为: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则的面积.根据此公式,若,且,则的面积为( )ABCD5在“一带一路”知识测验后,甲、乙、丙三人对成绩进行预测甲:我的成绩比乙高乙:丙的成绩比我和甲的都高丙:我的成绩比乙高成绩公布后,三人成绩互不相同且只有一个人预测正确,那么三人按成绩由高到低的次序为A甲、乙、丙B乙、甲、丙C丙、乙、甲D甲、丙、乙6当时,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ABCD7已知数列为等差数列,为其前 项和,则( )ABCD8总体由编号为01,02,.,39
3、,40的40个个体组成.利用下面的随机数表选取5个个体,选取方法是从随机数表(如表)第1行的第4列和第5列数字开始由左到右依次选取两个数字,则选出来的第5个个体的编号为( )A23B21C35D329已知函数,当时,恒成立,则的取值范围为( )ABCD10是定义在上的增函数,且满足:的导函数存在,且,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BCD11设、分别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且,则( )AB0C1D312已知向量,满足|1,|2,且与的夹角为120,则( )ABCD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已知,复数且(为虚数单位),则_,_14已知正方体棱长为2,点是上底面内一动点,
4、若三棱锥的外接球表面积恰为,则此时点构成的图形面积为_.15已知函数,曲线与直线相交,若存在相邻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则可取到的最大值为_.16在的展开式中,所有的奇数次幂项的系数和为-64,则实数的值为_.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2分)已知函数(I)若讨论的单调性;()若,且对于函数的图象上两点,存在,使得函数的图象在处的切线.求证:.18(12分)如图,的直径的延长线与弦的延长线相交于点,为上一点,交于点求证:19(12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设函数.(1)当时,求不等式的解集;(2)若在上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20(12分)如图所示,在三
5、棱锥中,点为中点(1)求证:平面平面;(2)若点为中点,求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21(12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以原点为极点,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且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1)写出直线的普通方程与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2)设直线上的定点在曲线外且其到上的点的最短距离为,试求点的坐标.22(10分)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是与的等差中项.(1)证明:为等差数列,并求;(2)设,数列的前项和为,求满足的最小正整数的值.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6、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构造长方体ABCDA1B1C1D1,令平面为面ADD1A1,底面ABCD为,然后再在这两个面中根据题意恰当的选取直线为m,n即可进行判断【详解】如图,取长方体ABCDA1B1C1D1,令平面为面ADD1A1,底面ABCD为,直线=直线。若令AD1m,ABn,则mn,但m不垂直于若m,由平面平面可知,直线m垂直于平面,所以m垂直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mn是m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点睛】本题考点有两个:考查了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在确定好大前提的条件下,从mnm?和mmn?两方面进行判断;是空间的垂直关系,一般利用长方体为载体进行分析2、B【解析】由题意知且,结合数轴
7、即可求得的取值范围.【详解】由题意知,则,故,又,则,所以,所以本题答案为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以及借助数轴解决有关问题,其中确定中的元素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3、A【解析】设椭圆的半长轴长为,双曲线的半长轴长为,根据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得: ,解得,然后在中,由余弦定理得:,化简求解.【详解】设椭圆的长半轴长为,双曲线的长半轴长为 ,由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得: ,解得,设,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 化简得,即.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椭圆,双曲线的定义和性质以及余弦定理的应用,还考查了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中档题.4、A【解析】根据,利用正弦定理边化为角得,整理为,根
8、据,得,再由余弦定理得,又,代入公式求解.【详解】由得,即,即,因为,所以,由余弦定理,所以,由的面积公式得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以及类比推理,还考查了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中档题.5、A【解析】利用逐一验证的方法进行求解.【详解】若甲预测正确,则乙、丙预测错误,则甲比乙成绩高,丙比乙成绩低,故3人成绩由高到低依次为甲,乙,丙;若乙预测正确,则丙预测也正确,不符合题意;若丙预测正确,则甲必预测错误,丙比乙的成绩高,乙比甲成绩高,即丙比甲,乙成绩都高,即乙预测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将数学知识与时政结合,主要考查推理判断能力题目有一定难度,注重了基础知识、逻辑推
9、理能力的考查6、B【解析】由,解得,即或,函数有两个零点,不正确,设,则,由,解得或,由,解得:,即是函数的一个极大值点,不成立,排除,故选B.【方法点晴】本题通过对多个图象的选择考察函数的解析式、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导数的应用以及数学化归思想,属于难题.这类题型也是近年高考常见的命题方向,该题型的特点是综合性较强较强、考查知识点较多,但是并不是无路可循.解答这类题型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根据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特殊点以及时函数图象的变化趋势,利用排除法,将不合题意选项一一排除.7、B【解析】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求出的值,然后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以及等差中项的性质可求出的值.【详解
10、】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基本性质的应用,同时也考查了等差数列求和,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8、B【解析】根据随机数表法的抽样方法,确定选出来的第5个个体的编号.【详解】随机数表第1行的第4列和第5列数字为4和6,所以从这两个数字开始,由左向右依次选取两个数字如下46,64,42,16,60,65,80,56,26,16,55,43,50,24,23,54,89,63,21,其中落在编号01,02,39,40内的有:16,26,16,24,23,21,依次不重复的第5个编号为21.故选:B【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随机数表法进行抽样,属于基础题.9、A【解析】分
11、析可得,显然在上恒成立,只需讨论时的情况即可,然后构造函数,结合的单调性,不等式等价于,进而求得的取值范围即可.【详解】由题意,若,显然不是恒大于零,故.,则在上恒成立;当时,等价于,因为,所以.设,由,显然在上单调递增,因为,所以等价于,即,则.设,则.令,解得,易得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从而,故.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利用函数单调性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属于基础题.10、D【解析】根据是定义在上的增函数及有意义可得,构建新函数,利用导数可得为上的增函数,从而可得正确的选项.【详解】因为是定义在上的增函数,故.又有意义,故,故,所以.令,则,故
12、在上为增函数,所以即,整理得到.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导数在函数单调性中的应用,一般地,数的大小比较,可根据数的特点和题设中给出的原函数与导数的关系构建新函数,本题属于中档题.11、C【解析】先根据奇偶性,求出的解析式,令,即可求出。【详解】因为、分别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用替换,得 ,化简得,即令,所以,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性质奇偶性的应用。12、D【解析】先计算,然后将进行平方,可得结果.【详解】由题意可得: 则.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和模的计算,属基础题。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 【解析】复数且,故答案为,14
13、、.【解析】设三棱锥的外接球为球,分别取、的中点、,先确定球心在线段和中点的连线上,先求出球的半径的值,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的值,于是得出,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点在上底面轨迹圆的半径长,最后利用圆的面积公式可求出答案【详解】如图所示,设三棱锥的外接球为球,分别取、的中点、,则点在线段上,由于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的外接圆的半径为,设球的半径为,则,解得.所以,则而点在上底面所形成的轨迹是以为圆心的圆,由于,所以,因此,点所构成的图形的面积为.【点睛】本题考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相关问题,根据立体几何中的线段关系求动点的轨迹,属于中档题.15、4【解析】由于曲线与直线相交,存在相邻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所
14、以函数的周期,可得到的取值范围,再由解出的两类不同的值,然后列方程求出,再结合的取值范围可得的最大值.【详解】,可得,由,则或,即或,由题意得,所以,则或,所以可取到的最大值为4.故答案为:4【点睛】此题考查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应用及三角方程的求解,熟练应用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考查了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6、3或-1【解析】设,分别令、,两式相减即可得,即可得解.【详解】设,令,则, 令,则,则-得,则,解得或.故答案为:3或-1.【点睛】本题考查了二项式定理的应用,考查了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 (
15、1)见解析(2)见证明【解析】(1)对函数求导,分别讨论,以及,即可得出结果;(2)根据题意,由导数几何意义得到,将证明转化为证明即可,再令,设 ,用导数方法判断出的单调性,进而可得出结论成立.【详解】(1)解:易得,函数的定义域为,令,得或.当时,时,函数单调递减;时,函数单调递增.此时,的减区间为,增区间为.当时,时,函数单调递减;或时,函数单调递增.此时,的减区间为,增区间为,.当时,时,函数单调递增;此时,的减区间为. 综上,当时,的减区间为,增区间为:当时,的减区间为,增区间为.;当时,增区间为.(2)证明:由题意及导数的几何意义,得由(1)中得.易知,导函数 在上为增函数,所以,要
16、证,只要证,即,即证.因为,不妨令,则 .所以 ,所以在上为增函数,所以,即,所以,即,即.故有(得证).【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应用,通常需要对函数求导,利用导数的方法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以及函数极值等即可,属于常考题型.18、证明见解析【解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已知两个三角形有公共角,题中未给出线段比例关系,故可根据判定定理一需找到另外一组相等角,结合平面几何的知识证得即可.【详解】证明:,所以,又因为,所以在与中,故.【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几何中同弧所对的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图形,找出角与角之间的关系是证明本题的关键;属于基
17、础题.19、(1);(2)【解析】(1)当时,将原不等式化简后两边平方,由此解出不等式的解集.(2)对分成三种情况,利用零点分段法去绝对值,将表示为分段函数的形式,根据单调性求得的取值范围.【详解】(1)时,可得,即,化简得:,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2)当时,由函数单调性可得,解得;当时,所以符合题意;当时,由函数单调性可得,解得综上,实数的取值范围为【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含有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考查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求解,属于中档题.20、(1)答案见解析(2)【解析】(1)通过证明平面,证得,证得,由此证得平面,进而证得平面平面.(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平面和平面的法向量,计算出平面
18、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详解】(1)因为,所以平面,因为平面,所以因为,点为中点,所以因为,所以平面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2)以点为坐标原点,直线分别为轴,轴,过点与平面垂直的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则即取,则,所以,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则即取,则,所以,设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为,则所以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面面垂直的证明,考查二面角的求法,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21、(1)的普通方程为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2)(-1,0)或(2,3)【解析】(1)对直线的参数方程消参数即可求得直线的普通方程,对整理并
19、两边乘以,结合,即可求得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2)由(1)得:曲线C是以Q(1,1)为圆心,为半径的圆,设点P的坐标为,由题可得:,利用两点距离公式列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1)由消去参数,得即直线的普通方程为 因为又,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2)由知,曲线C是以Q(1,1)为圆心,为半径的圆设点P的坐标为,则点P到上的点的最短距离为|PQ|即,整理得,解得 所以点P的坐标为(-1,0)或(2,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及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还考查了转化思想及两点距离公式,考查了方程思想及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22、(1)见解析,(2)最小正整数的值为35.【解析】(1)由等差中项可知,当时,得,整理后可得,从而证明为等差数列,继而可求.(2),则可求出,令,即可求出 的取值范围,进而求出最小值.【详解】解析:(1)由题意可得,当时,当时,整理可得,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由(1)可得,解得,最小正整数的值为35.【点睛】本题考查了等差中项,考查了等差数列的定义,考查了 与 的关系,考查了裂项相消求和.当已知有 与 的递推关系时,常代入 进行整理.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时,一般借助数列,即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为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