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开封市职业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782333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89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开封市职业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开封市职业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开封市职业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河南省开封市职业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pdf(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2021-2022 学年河南省开封市职业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年河南省开封市职业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3535 分,共分,共 3 3 题)题)1.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英国权威的科学杂志自然上刊登的一篇美国科学家的论文说,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把抗虫害转基因玉米“BT 玉米”的花粉撒在苦苣菜叶上,然后让蝴蝶幼虫啃食这些菜叶。四天之后,有 44%的幼虫死亡,活着的幼虫身体也较小,而且没有精神。而另一组幼虫啃食撒有普通玉米花粉的菜叶,就没有发生类似现象。另据英国科学家的研究,与一般大豆相比,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中,

2、防癌的成分异黄酮减少了。这些结论引起了科学家的担心,也引起了世界范围的不安。苏格兰科学家普斯陶伊的转基因土豆研究,情况却有所不同。去年秋季,普斯陶伊称,自己一项未经发表的实验结果证明,年幼老鼠食用转基因土豆10 天后,其肾脏、脾和消化道都出现损伤,而且免疫系统也遭到破坏,他将这一切归咎于对土豆的基因操作本身。他的结论据说得到了 14 个国家 20 名科学家的支持。但英国最具权威的科研机构英国皇家学会宣布,该学会组织的 6 人专家组经过详细评估发现,他的研究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在操作和数据上,都充满漏洞,他的结论无法成立。然而,这场在英国引起并跨出国界的轩然大波却至今未平。转基因技术是一项先进的生

3、物科学技术,这一点已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共识。美国是转基因技术最先进的国家,据统计,美国的大学、科研机关和企业等已经开发出上百个转基因作物品种,其中仅有 43 个品种的安全性得到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确认。面临转基因玉米和大豆正在进行大面积种植与大量出口以及由此引发争议的现状,美国国家科学院已经郑重承诺,将就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展开全面调查。看来,在发展转基因技术的同时,也是应当注意吸取任何一种现代工业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教训的。19引起“科学家的担心”和“世界范围的不安”的原因是()。A某些转基因作物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还有一些会削弱作物对人体健康的作用。B转基因作物只能间接给人类带来益处,并

4、且有的还影响人体健康。C“BT 玉米”抗虫害能力并不能达到百分之百,某些转基因大豆可能会致癌。D转基因作物会毒杀昆虫或影响昆虫的发育,并会降低人体自身的防癌功能。20不符合第二自然段文意的一项是()。A普斯陶伊认定,转基因作物会损伤动物内脏并在破坏免疫系统,他声称是通过实验证明这一点的。B普斯陶伊所引发的风波,表明了在世界范围内人们对这项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的某种担心与不信任。C“有所不同”是针对第一自然段而言,意思是说普斯陶伊的结论没有引起科学家的担心与不安。D英国皇家学会认为普斯陶伊的结论不能成立,根据主要是普斯陶伊实验的科学性太差。21文中所说的“教训”指的是()。A在科学发展中,没有听取

5、各方面的不同意见,没有做更大范围的细致研究。B发展生物科学没有注意到它对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的影响。C现代工业技术没有注意到它的安全性及对人们心理的影响。D发展现代工业技术没有注意到它可能造成的危害而做到趋利避害。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9A 20C 21D19试题分析:据题干可将答案定位到原文首段,“这些结论”指的是第一段两个实验的结论,第一个是转基因玉米“BT玉米”的花粉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第二个是转基因大豆削弱了作物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只有A 项完整总结了实验结论。B 项错在“间接带来益处”。C 项错在“致癌”,原文只是说防癌功能降低。D 项是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不是结论。2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

6、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由第二段末尾“这场在英国引起并跨出国界的轩然大波却至今未平”可知普斯陶伊关于转基因土豆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结论一样引起了科学家的担心和不安。2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有原文可知教训是“任何一种现代工业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教训。A 项文中没有提到“听取各方面的不同意见”。B 项偷换概念,主体并非“发展生物科学”。C 项文中没有提到“心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法官英赫哥黎查理哈斯克尔去世时,留下了妻子和

7、9 个孩子,他们靠一小块土地为生,住在一所有 4 间屋的房子里。约翰是家里的长子,他的母亲告诉他,他必须承担起照顾全家的责任。那年他 16 岁。约翰到镇里最有钱的人法官多恩那儿去要一美元,那是法官买约翰父亲的玉米时欠的钱。法官多恩把钱给了他,然后,法官说约翰的父亲欠他 40 美元。“你打算什么时候还给我?”法官问。“我希望你不要像你的父亲那样,”他说,“他是个懒汉,从不卖力气干活。”那一年的夏天,除了星期天,约翰天天都到别人的田里干活;每天晚上和星期天全天在自己家的地里干活。到了夏天结束的时候,约翰积攒了5 美元交给法官。冬季天气太冷,不能耕种,约翰的朋友塞夫给他提供了一个在冬季挣钱的机会。塞

8、夫说教约翰诱捕动物,获取兽皮,这样能够挣很多钱,但是需要 75 美元买一杆枪和捕猎用的绳、网,以及在树林里过冬的食物。约翰去见法官多恩,说明了他的打算,法官同意借给他那笔钱。约翰吻别了母亲,和塞夫一起来到林子深处的塞夫几年前搭建的一间小木屋前。这年冬天,约翰学会了追捕野兽和在树林里生存。大森林考验了他的毅力,使他变得勇敢,也使他的体格更加健壮;同时捕到了很多猎物,得到的兽皮至少可以挣 200 美元。塞夫想继续打猎到 4 月份,约翰决定自己一个人回家。塞夫帮约翰捆扎好兽皮和捕猎用的东西,让他背在背上。这一天,当约翰快步走在树林中时,他开始考虑起他的将来。他要去读书和学写字,他要给家里买一块大一些

9、的农田。也许有朝一日,他也会像镇里的法官一样有权势,并受人尊敬。背上沉甸甸的东西使他考虑起到家后要做的事情:给母亲买一身新衣服,给弟弟妹妹买些玩具,还要去见法官。约翰恨不得马上就把法官说的他父亲借的钱全部还清。到了下午晚些时候,约翰的腿疼了起来,背上的东西也更加沉重。当他终于到达河边时,他高兴极了,因为这意味着他就要到家了。他看到河边长着一棵笔直的大树,它的高度足以达到河的对岸。他砍倒大树,在河面上形成一座独木桥。约翰身背兽皮、怀抱猎枪,跨到放倒的树上。树在他脚下稳如磐石。就在他快要走到河中央时,树干突然动了起来,约翰从树上掉到冰上,沉到水里,他的枪掉了,兽皮和捕猎用具也从他的背上滑了下来,被

10、湍急的河水冲走了。约翰破冰而行,挣扎到河岸。他在雪地上躺了一会儿。然后,他爬了起来,找来一根长树枝,沿着河边来回走着。一连几个小时他戳着冰块,寻找那些东西。最后,他放弃了。他径直来到法官家。天已很晚,法官仍在他的办公室里。约翰敲门进去,他浑身冰冷,衣服潮湿。他向法官讲述了所发生的事情。等他把话讲完。多恩说:“这对你和我都很不幸。回家去吧,孩子。”到了夏天,约翰拼命干活。他又攒够了 5 美元付给法官。但是他还欠法官 30 美元那是他父亲欠的债,还有用来买捕猎工具的75 美元。10 月份的时候,法官对约翰说:“你欠了我很多钱,我想我能够要回这些钱的最好方法,就是今年冬天再给你一次狩猎的机会。如果我

11、再借给你75 美元,你愿意再去打猎吗?”约翰羞愧难当,好半天才开口说:“愿意。”这一次,他必须独自一人进森林,因为塞夫已经搬到别的地方去了。在那个漫长而孤独的冬天,约翰每天出去打猎。一直到 4 月底。回家后,法官帮他把兽皮卖了 300 美元。约翰付给法官 150 美元,那是他借来买打猎用具的钱。然后他又慢慢地、把他父亲借的那部分钱一张一张地交到法官的手里。又到了夏天,约翰除了在自己家的田里干活,还去读书和学写字。这以后的十年里,他每年冬天都到森林里去打猎,他把卖兽皮挣来的钱全部攒了下来。最后他用这些钱买了一个大农场。约翰 30 岁的时候,成了本镇的头面人物之一。那一年法官去世了,他把他的大房子

12、和大部分财产留给了约翰,他还给约翰留下了一封信。信的日期是法官在约翰第一次外出打猎向他借钱的那天。“亲爱的约翰,”法官写道,“我从未借给你父亲一分钱,因为我从未相信过他。但是第一次见到你时,我就喜欢上了你。我想确定你和你的父亲不一样,所以我考验了你。这就是我说你父亲欠我 40 美元的原因。祝你好运,约翰!”信封里有40 美元。(摘自小小说选刊)12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A小说开头写法官多恩说约翰的父亲欠他 40 美元,让约翰替父亲还债。结尾部分,通过一封书信,才揭开真相,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B.查理哈斯克尔去世时,虽然仅给家人留下一小块土地、4 间

13、屋的房子,但是他传给约翰的勇担责任的精神,却是约翰一生的宝贵财富。C约翰从 16 岁开始就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最终经受住了命运的考验。小说借此歌颂了一种自立自强、艰苦创业、诚实守信的美好人格。D约翰经过多年的努力,30 岁的时候成了镇里的头面人物之一。事实证明,只要勇于拼搏,同命运积极地抗争,就一定能收获人生的成功。E法官多恩没有后代和其他亲人,去世后,他把自己的大房子和大部分的财产留给了约翰,因为他十分喜欢和看重约翰,约翰也通过了考验。13小说画横线的段落运用了哪种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这一段有什么作用?(6 分)答_14法官多恩明知道约翰家境困窘,还是慷慨借钱给他,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14、(6 分)答_15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法官多恩,也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约翰,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9 分)答_: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2CA13手法:心理描写。作用:细致地描写约翰第一次狩猎后回家路上对未来的憧憬和安排,生动地表现他急切喜悦的心情,积极上进、对家人充满爱意、有责任感、诚实守信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丰富了小说主旨。照应上文捕猎的收获;为下文写损失财物作铺垫,形成情节的跌宕起伏,有利于表现主旨。14是因为法官多恩具有热情善良、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是为了帮助约翰摆脱家庭困境。是为了考验约翰,想证明约翰是与他父亲不同的人,帮助他成长。是因为法

15、官多恩第一次见到约翰时,就喜欢上了他;约翰勇担责任、诚实努力的品质打动了他。15示例一:法官多恩是小说的主人公。从表现主题的角度看,作者意在赞扬热情善良、解人危困的美好品德,而法官多恩的言行最能表这一主题。从情节设计的角度看,多恩两次借钱给约翰,促成约翰的两次狩猎行动,改变了他的人生境遇,多恩是情节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物。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写多恩的笔墨虽然比约翰少一些,却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人物。两次借钱、一次留言的情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热情善良的性格刻画得十分鲜明,更为作者钟爱。从小说拟题的角度看,标题为“法官”,小说常以主人公姓名或职业等为题。示例二:约翰是小说的主人公。从表现主题的角度

16、看,作者意在赞扬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的美好人格。而约翰的所作所为最能表现这一主题。从情节设计的角度看“约翰两次借钱、两次狩猎”构成故事框架,是小说的主要情节,约翰的活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小说中大量篇幅写约翰,他是作者着力描写的人物,小说运用动作、语言、细节等多种描写手法,极力突出其自强守信的美好人格,人物形象鲜明。从小说拟题的角度看,题为“法官”,意在说明约翰经受住了多恩的考验,也通过了人生的考验。命运公正如法官,像约翰这样品格美好的人将会拥有美好的人生。12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 项“只要勇于拼搏,同命运积极的抗争,就一定能收获人生的成功”说法太绝

17、对。B 项,“他传给约翰的勇担责任的精神,却是约翰一生的宝贵财富”错,原文是“母亲告诉他,他必须承担起照顾全家的责任”。E项“法官多恩没有后代和其他亲人”属于无中生有。13本题考查分析表达技巧和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他开始考虑起他的将来”可见本段属于心理描写。“他要去读书和学写字,他要给家里买一块大一些的农田”突出了他有上进心。“背上沉甸甸的东西使他考虑起到家后要做的事情”照应了前文他打猎的累累硕果,也突出了他的爱心,他对家庭的责任感。“约翰恨不得马上就把法官说的他父亲借的钱全部还清”为下文情节的跌宕做铺垫。14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18、。法官多恩明知道约翰家境困窘,还是慷慨借钱给他,从小说结尾可以找到答案。“第一次见到你时,我就喜欢上了你。我想确定你和你的父亲不一样,所以我考验了你”,另外,这也和法官的善良和热心有关。15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本题要求学生探究这篇小说主人公是谁的问题。不管是认为法官多恩是主人公,还是认为约翰是主人公,论述的角度都应该从小说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安排、主题思想等角度进行。如认为约翰是主人公,可以从小说要塑造的正是一个经过不懈努力而有所作为的青年人的形象;情节安排也是按照约翰借钱、狩猎、丢掉猎物、再次借钱、有所收获的顺序展开的。小说主题就是要通过约翰的形象来赞扬自立自

19、强、诚实善良的品行。当然,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是此民族区别于彼民族的根本标志。文化浅层的标志包括服饰、语言、节日、饮食方式、居住形态等,深层的标志则是基于共同文化的共同心理素质。在民族内部,无论身份高低、财富多寡、是男是女、年龄长幼,都凝聚在一个共同的文化之下。例如,只要是汉族人,大家都过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过年都要吃年夜饭、贴春联、放鞭炮,这些都是汉民族成员彼此认同的基本依据。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一个民族即使领土被敌国占领,只要自己的文化还在,就能重新凝聚人心,还有复兴的希望;反之,如果文化已经消亡,即

20、使没有敌军入侵,民族实际上就已经灭亡。顾炎武把历史上朝代的更迭归纳为“亡国”与“亡天下”两种情况,前者是民族内部的政权兴替,但文化的性质没有变化;后者是亡国加上灭种,不仅民族政权覆灭,而且作为文化意义上的一个种已不复存在。在上古时代,埃及、两河流域、恒河流域诞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大约在公元元年前后,这些地区的文明被外来文明置换。今天的埃及、伊拉克、印度文明等,是在外来文明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的;当地的上古文明,人们称之为“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这些属于被外来侵略者强制消灭的文明。历史上还有因为自身原因而失落的文明,中国的契丹文明就是典型代表。唐宋时期,契丹是中国北方最强大的民

21、族之一。他们建立的辽国,与宋朝南北对峙,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但在与周边民族交往的过程中,由于不注意保存文化,丧失了彼此认同的核心,最终走向了消亡。由此来看,延续中华文脉是振兴中华的重要举措。但是,有人打着多元文化的旗号加以反对,认为如今是多元文化的时代,再提主体文化就是狭隘的民族主义的表现。这种说法似是而非,亟须澄清。多元文化是就全球文化而言的,多民族的世界就一定存在多元的文化。由于地理、气候、物产、历史等生存条件的差别,各民族的文化面貌异彩纷呈。各民族的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别,都有其合理性,应享有平等的尊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的大约500 年中,西方殖民者垄断了全世界的资源,长期奴役许多地区的人

22、民,毁灭了他们的文明。殖民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行为合理,提出“西方文明中心论”,企图摧毁异质文明的自尊。迄今为止,没有一种文明是完美无缺的。多元文明并存,正好可以相互朴充、相互学习。文化交流的前提,是本土文化的存在:如果本土文化都失落了,又用什么去交交流?当今世界,由于交通与传媒十分发达,各国、各民族的交往更为便利,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也更为频繁。但有一点始终无法改变:文化依然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每个民族必须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在民族国家还将长期存在的人类社会,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仍要加强。(摘编自彭林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是民族内部彼

23、此认同的核心,同一民族内部的所有成员都凝聚在同一文化之下,都有着过春节、吃年夜饭等基本相同的风俗习惯。B.文化是民族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不同的民族在服饰、语言等方面都不相同,但最重要的是缺乏共同文化的共同心理素质。C.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文化在则希望在,即使领土被敌国占领;文化亡则民族亡,即使无外敌入侵。D.在顾炎武看来,“亡国”指民族内部政权兴替而文化性质不变,“亡夭下”是民族政权覆灭且伴随种族消亡。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从文化与民族认同、文化与民族生存的关系的角度,阐释了文化对一个民族存在所具有的重大意义。B.第三段以上古时代

24、诞生的人类最早的文明被外来文明置换,但后来又可以在外来文明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来说明文化的更替性。C.第五段,作者以否定殖民者提出的“西方文明中心论”的谬论来说明,各民族的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别,都有其合理性,应享有平等的尊严。D.文章最后一段重申观点,文化依然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每个民族必须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仍要加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古时代埃及、两河流域、恒河流域地区的文明的消亡和中国的契丹文明的消亡,说明了历史上文明消亡的两种途径。B.我们只有坚决反对多元文化,积极提倡主体文化,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才能延续中华文脉,从而振兴中华。C.西方殖民者为了

25、自己垄断世界资源、奴役异族人民提出了“西方文明中心论”,企图证明自己的行为是合理的。D.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为文化交流与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保护本土文化,加强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C 2.B 3.B【1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理解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A 项,“都有着过春节、吃年夜饭等基本相同的风俗习惯”错误,原文说的是汉民族。B 项,“不同的民族在服饰、语言等方面都不相同”说法绝对。D 项,“且伴随种族消亡”分析错误,原文说“作为文化意义上的一个种族已不复存在”

26、。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2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 项,“说明文化的更替性”于文无据。【3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

27、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B 项,“我们要坚决反对多元文化”的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可知,是不能“打着多元文化的旗号”来反对“主体文化”,而不是“坚决反对多元文化”。二、二、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3535分,共分,共 3 3 题)题)4.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9 分)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 分)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 分)9.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3 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7.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8.蚯蚓没有锋利的

28、爪牙,没有强筋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喝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9(他们)砍来木棍做兵器,举着竹竿做旗帜。天下百姓像云那样聚集,像回声那样应和着,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的跟着(他)。略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宇文绍节,字挺臣,成都广都人。祖虚中,签书枢密院事。父师瑗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补官仕州县九年,第进士。累迁宝谟阁待制、知庐州。时侂胄方议用兵,绍节至庐州,乃修筑古城,创造砦栅,专为固圉计。淮西转运判官邓友龙谮于侂胄,谓绍节但为城守,徒耗财力,无益于事。侂胄以书让绍节,绍节复书谓:“公有复仇之志,而无复仇之略;有开边之害,而无开边之利。不量国力,

29、浪为进取计,非所敢知。”侂胄得书不乐,乃以李爽代绍节,召还,为兵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吴曦据蜀反,趣绍节赴阙,任以西讨之事。绍节至,谓大臣曰:“今进攻,则瞿唐一关,彼必固守;若驻军荆南,徒损威望。闻随军转运安丙者素怀忠义,若授以密旨,必能讨贼成功。”大臣用其言,遣丙所亲以帛书达上意,丙卒诛曦。权兵部尚书,未几,除华文阁学士、知江陵府。统制官高悦在戍所,肆为杀掠,远近苦之。绍节召置帐前,收其部曲。俄有诉悦纵所部为寇者,绍节杖杀之,兵民皆欢。升吏部尚书,寻除端明殿学士。安丙宣抚四川,或言丙有异志,语闻,廷臣欲易丙。绍节曰:“方诛曦初,安丙一摇足,全蜀非国家有,顾不以此时为利,今乃有他耶?绍节愿以百口保

30、丙。”丙卒不易。朝廷于蜀事多所咨访,绍节审而后言,皆周悉事情。嘉定六年正月甲午卒,讣闻,上嗟悼,为改日朝享。进资政殿学士致仕,又赠七官为少师,非常典也。谥曰忠惠。(节选自宋史宇文绍节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父师瑷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补宦仕州县B.父师瑗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补宦仕州县C.父师瑷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补官仕州县D.父师瑗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补官仕州县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进士,

31、指考中进士。“进士”是科举时代对殿试考取之人的称谓。B.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的机构;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C.甲午,甲是地支之一,午是天干之一,文中用的是天干地支记日法。D.赠,文中指追赠,指在人死后授予某种官职、称号等,此处指授予官职。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宇文绍节敢于直言,反对随意用兵。任庐州知州时,和准备用兵的韩侂胄意见相左,致力于防御,为此受到韩侂胄的指责,但他不为所动,仍然坚持己见。B.宇文绍节善于知人,竭力举荐安丙。他向用事者举荐安丙,认为安丙必能平定吴曦叛乱,安丙果然不负众望;后又举荐安丙宣抚四川,并担保其不会谋反。C.宇文绍

32、节处事果断,大胆为民除害。他先是把肆意杀戮、抢劫的高悦召置帐前,后又接受人们的控告,杖杀放纵部下为盗的高悦,此举深受军民热烈欢迎。D.宇文绍节深受器重,死后备极哀荣。步入仕途后,多次升迁,曾任宝谟阁待制、庐州知州、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等官职;死时皇上为之改变朝会宴享的日期,并予赠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臣用其言,遣丙所亲以帛书达上意,丙卒诛曦。(2)朝廷于蜀事多所咨访,绍节审而后言,皆周悉事情。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0.D 11.C 12.B13.(1)大臣采纳他的建议,派遣安丙所亲近的人用帛书传达皇上旨意,安丙最终诛杀了吴曦。(2)朝廷对蜀地之事大多咨询他,宇文绍

33、节考虑清楚后再回答,所有事情都通晓知悉。【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般应注意: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句中“以使北”是“死”的状语,“以使北死”的意思是,因为出使北方而死,因而“父子皆以使北死”之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A、B 两项。“命”在句中是动词,“命令”“让”的意思,“之”才是“愍”的宾语,据此排除 B、C 两项。综合上述,故选 D 项。【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

34、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C 项“甲是地支之一,午是天干之一”说法错误,“甲”是天干,“午”是地支。故选C 项。【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解答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B 项,“又举荐安丙宣抚四川”错,原文只是说“安丙宣抚四川”,并没有说是谁举荐的。故选B 项。【13 题详

35、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第一句得分点:“用”,采纳;“所亲”,所亲近的人;“以”,介词,用;“达”,传达;“卒”,最终。第二句得分点:“于”,介词,对;“咨访”,咨询;“审”,考虑清楚;“周悉”,通晓知悉。【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

36、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宇文绍节,字挺臣,是成都广都人。祖父宇文虚中,曾担任签书枢密院事。父亲宇文师瑗,曾担任显谟阁待制。父子俩都因为出使北方金国而死,没有儿子,孝宗皇帝悲悯他们,让他们的族子宇文绍节作为他们的后代,补任官职,在州县做官。九年,考中进士。多次升迁担任宝谟阁待制、庐州知州。当时韩侂胄正商议用兵北伐,宇文绍节到了庐州,却修筑古城,建造竹木栅栏,专门为防御考虑。淮西转运判官邓友龙在韩侂胄前中伤宇文绍节,说宇文绍节只为守城,徒费财力,无益于事。

37、韩侂胄写信责备宇文绍节,宇文绍节回信说:“您有复仇之志向,但无复仇之方略;有开拓边疆之害,却无开拓边疆之利。不考量国力,轻率谋划北伐,不是我敢于想知道的。”韩侂胄得信后很不高兴,于是用李爽取代宇文绍节,召回宇文绍节,让他担任兵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吴曦占据蜀地谋反,朝廷急忙催促宇文绍节回京,把西讨吴曦之事委任给他。宇文绍节到后,对大臣说:“如果进攻,那么瞿唐一关,叛军一定固守;如果驻军荆南,又徒损军队威风。听说随军转运使安丙素怀忠义,如果授以密旨,一定能够讨贼成功。”大臣采纳他的建议,派遣安丙所亲近的人把写在丝帛上的信送给安丙,传达皇上旨意,安丙最终诛杀了吴曦。代理兵部尚书,不久,担任华文阁学士、

38、江陵知府。统制官高悦在驻防地,肆意杀戮抢劫,远近之人以之为苦。宇文绍节把他召来安排在帐前任职,收留他的部下。不久有人控告高悦放纵部下为盗,宇文绍节用杖刑打死了他,士兵、百姓都很高兴。升任吏部尚书,不久担任端明殿学士。安丙任四川宣抚使,有人说安丙有谋反之志,这种传闻让朝中大臣听到,朝廷大臣想撤换掉安丙。宇文绍节说:“当初诛杀吴曦时,安丙一跺脚,全部蜀地就非国家所有,他不趁那时谋反获利,现在反而会有谋反之心?我宇文绍节愿意以百口家人的性命担保安丙。”安丙最终没有被撤换。朝廷对蜀地之事大多咨询他,宇文绍节考虑清楚后再回答,所有事情都通晓知悉。宇文绍节于嘉定六年正月甲午去世,讣告上闻,皇上感叹哀悼,为

39、这件事而改变朝会宴享的日期。追赠他资政殿学士的职位退休,又追赠七级官为少师,这都不是一般的恩典。谥号曰忠惠。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41717 题。(每小题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8 8 分)分)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力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其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

40、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B 敢以烦执事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C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协助D 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阙:使亏损,侵损15、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越国以鄙远既东封郑敢以烦执事又欲肆其西封A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 B两个

41、“以”不同,两个“封”不同C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16、下列带“之”的各句均选自本课,若按用法把“之”分类,哪一项正确()公从之臣之壮也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邻之厚,君之薄也 行李之往来因人之力而敝之夫晋,何厌之有将焉取之惟君图之A./B./C./D./17、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筑城防御。D从亡郑于秦无益,舍郑于秦无害,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

42、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4、C 15、B 16、D 17、C略三、三、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2020分,共分,共 4 4 题)题)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B“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飞抵距地球约700 万公里远的深空,这标志着“嫦娥二号”工程完美收官,为中国未来更远深空的探测奠定了科技基础。C过去 10 年间,我国汽车产量以平均 235%的幅度每年高速增长,自主品牌汽车产品的质量不断提升,价格也变得更加合理。D自俄罗斯吞并

43、克里米亚以来,促使欧盟和美国不断寻求有效制裁俄罗斯的方式。参考答案: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A表意不明,“两个”既可指目击者,也可指弹壳。C语序不当,“每年”应在“235%的幅度”之前;D缺主语。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公务人员上班时间上网娱乐、聊天,影响了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的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

44、对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没有引起高度重视。B.在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过节绝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乐,而是在追求一种闲适和愉悦,是一种传统的精神延续。C.通过缩减私人汽车数量,减少家庭用煤炉做饭次数,禁止秋后农民在田里烧秸秆,使我们的空气污染指数降低,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生活质量。D.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已经开始实施,但公众的生育意愿是否能跟上政策步伐却仍是个问题:在较高的抚养成本面前,不少育龄夫妇打起了“退堂鼓”。参考答案: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A 语序不当,应改为“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没有引起政府的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B 关联词语不搭配;C 成分残缺,无主语。【考点定位】辨析

45、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成分残缺是病句常考内容。句子一般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成分残缺一般主要表现在主、谓、宾和修饰成分的残缺。主语残缺主要有:滥用虚词(介词)造成主语残缺,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有介词开头的句子就要注意了;暗中更换主语而主语残缺;定语过长,丢掉了中心词,造成主语残缺。句首陈述对象缺乏相应的谓语,却另起一个头,造成谓语残缺;缺少与宾语呼应的谓语中心词造成谓语残缺。误把宾语的修饰语当作宾语造成宾语残缺。9.、苹果公司的徽标是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这个图案引发了人们各种各样的联想。请在线相应横线上填上适当话语,从三个不同角度解读苹果公司的徽标创意

46、。内容要切合画面,表达要有韵味。(6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有人说,要想知道苹果的滋味,就要咬一口尝尝。有人说,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有人说,残缺也是一种美。有人说,原本平凡无奇的苹果图案,有了“咬掉一口”的创意,就格外引人注意了。有人说,咬第一口只是个开始。略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6 分)各种通感现象里,最早引起注意的也许是_。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学著作里已说:声音有“尖利”和“钝重”之分,那是比拟着触觉而来的,因为听、触两觉有类似处。我们的礼记乐记中有类似的文字,“故歌者,累累乎端如贯珠”。孔颖达礼记正义对此作了扼要的说明:“声音感动于人,令人心想其形状如此。”这是_。白居易“大珠小珠落玉盘”是说珠玉相撞击的那种清而软的声音与琵琶声相似,并非“令人心想其形状”。一句话,_。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答案:(示例)视觉和触觉向听觉的挪移(或“视觉、触觉、听觉之间的相通”等类似的话)“以耳为目”(或“视觉、听觉的相通”)他只是把听觉联系听觉,并未把听觉沟通视觉六、写作(六、写作(6060 分,共分,共 1 1题)题)11.请以“我忘不了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写人记叙文。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定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略)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