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021年度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2021年度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pdf(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武冈市第二中学武冈市第二中学九九年年级级全全册册物物理理实实验验教教案案教师:教师:20202020 年年20212021 年度年度1实验一: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一: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一、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是九年级人教版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教材的设计是:让学生在已知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与它的质量,温度变化有关的基础上,通过将两种等质量的液体(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需吸收热量不同,发现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它的吸热能力有关,从而引入比热容这个热学中最重要的物理量,该实验对于学生学习、理解比热容概念相当重要,也
2、是将来利用比热容知识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二、实验目的二、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三、实验器材:三、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试管 2 支(型号相同)、试管夹、温度传感器 2 个、秒表、冷水、食用油等。四、实验原理:四、实验原理:利用控制变量法通过控制两种物质(水和食用油)质量相等、升高相同的温度等因素,来观察手中秒表的计时,从而通过转换法得出吸热多少的关系。说明:完成实验时需控制的几个量:(1)、两试管的型号相同;(2)试管中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等;(3)、两试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五、实验过程:五、实验过程:(1)、组装好铁架台,将盛有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的两试
3、管2底部紧贴在石棉网上,用同一盏酒精灯加热,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通过传感器数字显示屏观察两试管中液体温度的变化;(2)、记下两种液体温度先后达到 50摄氏度时所用的时间;(3)、将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的不同转换成吸收热量的不同;(4)、得出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水)吸收的热量较多,即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强(比热容较大),从而引入比热容概念的学习。六、数据处理六、数据处理物质种类水食用油质量初温末温升高的温度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分析数据,发现: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水)吸收的热量较多。七、实验效果:七、实验效果:改装后的实验,
4、学生能通过实验现象直观感受到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不同,在学习中更容易接受比热容的概念,更容易弄懂比热容较大的物质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温度变化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热量较多,并运用这些知识解释常见的日常生活实例。实验二、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实验二、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提出问题】在图 7-1 中,两个灯泡是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的。流过 A、B、C 各点的电流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作出猜测。3分三次把电流表接入,分别测量流过 A、B、C 各点的电流。你的猜测正确吗?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否回答: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猜想或假设】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之间是相等关系。【设计实验
5、】分别把图 7-1 中 A、B、C 各点断开,把电流表接入,测量流过的电流,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再次测量三点的电流,看看是否还有相同的关系。下面分别是测量 A、B、C 三点电流的电路图。如图 7-2所需器材:干电池两节、小灯泡两只、开关、电流表、导线【进行实验】把测量数据记在下面表中,还可以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扼要地写下来。A 点的电流 IAB 点的电流 IB4C 点的电流 IC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分析和论证】在串联电路中,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评估与交流】实验中电流表是分三次接入电路中的,为什么没有选用 3 块电流表直接测量?实验三、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三、并联
6、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提出问题】如图 8-1 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流过 C 点的电流)和各支路的电流(流过 A、B 两点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猜想或假设】可能满足并联干路中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设计实验】分别把电路中 A、B、C 各点断开,把电流表接入,测量流过的电流,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再次测量三点的电流,看看是否还有相同的关系。分别画出测量 A、B、C 三点电流的电路图 8-2。5所需器材:干电池两节、小灯泡两只、开关、电流表、导线【进行实验】实验次数A 点的电流 IAB 点的电流 IBC 点的电流 IC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分析和论证】在并联电路中,流过
7、A 点的电流与流过 B 点的电流、;流过 C 点的电流与流过上述两点的电流之间的关系是:。【评估与交流】1、实验中电流表是分三次接入电路中的,为什么没有选用3块电流表直接测量?2、当电路中两个灯泡不一样大小时,电路中干路的电流和各支路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实验四、串联电路各点电压的关系实验四、串联电路各点电压的关系【提出问题】6如图 9-1 所示,两个小灯泡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图图 9-19-11、AB 之间、BC 之间、AC 之间的电压可能有什么关系?2、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与总电压之间有什么关系?【猜想或假设】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是各处相等的,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是否电压也会与电流
8、有相同的规律呢?2、串联的两个小灯泡能同时发光,说明各部分电路也一定有电压来维持,它们的电压之和是否与电源的电压相等?【设计实验】根据猜想与假设,需要对电路中的AB、BC、AC 间的电压进行测量。可以分三次把电压表并联在AB 之间、BC 之间、AC 之间,分别测量这三个电压,比较三个电压值,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继续用上述实验方法实验,通过多次测量,看看是否有同样的关系。把三次测量的电路(图 9-2)分别画在下面:所需器材:干电池两节(或学生电源)、小灯泡两只、开关、7电压表、导线【进行实验】1、观察实验器材,特别是所使用的电压表的量程及对应的分度值。2、按照图 9-1 所示
9、电路图连接好串联电路。将电压表并联在 AB 之间,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测出 AB 之间的电压 U1。将电压值填在实验表格中;再将电压表先后改接在 BC 之间和 AC 之间,分别测出 BC 之间电压 U2和 AC之间的电压 U3,填在实验表格中。3、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测量。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实验次数AB 间 的 电 压 BC 间 的 电 压 AC 间 的 电 压U1/V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分析和论证】通过对实际测量结果的分析回答:1、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2、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是: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即 U3=U1+U2。
10、串联电路有分压作用。3、将你得出的最后结论与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进行比较,发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评估与交流】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分析,并思考在探究过程中,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操作过程有无失误,测量结果是否可8U2/VU3/V靠。交流应贯穿于整个探究活动中,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也可全班交流。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注意事项: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2、应按一定顺序连接电路;3、连接好电路后,先用开关试触电压表的最大测量值为 15V的量程,观察电压表指针偏转情况;4、确认连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观察示数,如电路电压不超过 3V,可改为 3V 的量程进行测量。5、要采用更换小灯泡的
11、方法,进行多次测量。为什么?实验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实验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提出问题】如图 10-1 所示,将 L1和 L2两个小灯泡并联起来接到电源上。1、L1两端的电压和 L2两端的电压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2、并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与各个支路两端的电压之间有什么关系?【设计实验】根据猜想与假设,需要对电路中L1两端的电压、L2两端的电压及总电路两端的电压进行测量。可以分三次把电压表并联在 L1两端、L2两端及总电路两端,分别测量这三个电压,比较三个电9压值,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继续用上述实验方法实验,通过多次测量,看看是否有同样的关系。把三次测量的电路(图 10
12、-2)分别画在下面:所需器材:干电池两节(或学生电源)、小灯泡两只、开关、电压表、导线【进行实验】1、按照图 10-1 所示电路图连接好并联电路。将电压表并联在 L1两端,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测出 L1两端的电压 U1。将电压值填在实验表格中;再将电压表先后改接在 L2两端和总电路两端,分别测出 L2两端电压 U2和总电压 U,填在实验表格中。2、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测量。实验次数L1两端 的电压L2两端的电压 总电压 U/VU1/V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分析和论证】10U2/V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是: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即 U1=U2。
13、实验六、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实验六、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提出问题】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猜想或假设】1、滑动变阻器为什么能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2、要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的电流大小相同,变阻器应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3、要能控制电流的大小,应试使用变阻器上的哪两个接线柱?4、如图 11-1 所示,当滑片向 A 端滑动时,灯泡的亮度如何变化?【设计实验】实验要求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因此我们应对滑动变阻器的结构有所了解。在实验之前,观察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完成下面的问题:1、滑动变阻器主要由几部分组成?2、变阻器滑片上的小金属片上的两数据的含义?3、电阻丝什么位置的绝缘漆被
14、刮去了?4、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5、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最大?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最小,几乎为零?116、移动滑片时,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朝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变大?分析:1、构造:滑动变阻器是由瓷筒、套在瓷筒上表面涂了绝缘漆的电阻丝绕成的线圈、瓷筒上方架在绝缘架上的金属杠、以及套在金属杠上的滑片组成。2、原理:靠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来改变电阻。3、作用: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或改变某一导体(或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有时还起保护电路的作用。要使电路中灯泡的亮度发生变化,必须使电路中电流发生变化,所以实验时将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在电路中。设计实验电路如图 11-
15、1 所示。在实验时,按图 11-1 所示连接电路,在连接滑动变阻器时,应注意接线柱的正确选择。为了保护整个电路,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调到最大。闭合开关后,观察灯泡的亮度,并在滑动滑片之前,应先预测灯泡的亮度变化,并通过实验结论总结出其判断的依据。所需器材:干电池两节、小灯泡、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进行实验】1、观察滑动变阻器的结构。2、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确定滑动变阻器所使用的接线柱后,移动滑片,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然后闭合开关,在移动滑片的同时,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123、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接线柱,并重复上面的实验。所选接线滑片滑动方向电路中
16、变阻器灯泡亮度的变柱和动向滑动向滑向滑动【分析和论证】1、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得出: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到电阻值最大的位置上。2、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如图 11-3 所示,常用的滑动变阻器有两种:一种只有两个接线柱;另一种有四个接线柱。对于只有两个接线柱的滑动变阻器,只要将两个接线柱直接连入电路,让电流从其中的一个接线柱流入,从另一个接线柱流出即可。四个接线柱的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时,应注意将“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连入电路,切记不能同时把两个上接线柱或两个下接线柱连篇累入电路中。将“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时,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引起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化主要取决于下接线柱。若滑
17、片向靠近下接线柱的方向移动,电阻就变小(近小);若滑片向远离下接线柱的方向移动,电阻就变大(远大)。因此,可以用“近小远大”四个字来理解13的电阻的变化化向滑和动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变化。3、使用滑动变阻器应注意几点:(1)阻值变化范围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2)滑动变阻器一般要与被控制的电路串联。(3)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移到阻值最大的位置。【评估与交流】1、探究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和同学交流。2、回顾我们的探究经历了哪些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实验总结与交流实验七、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实验七、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提出问题】1、如果知
18、道一个导体的电阻值,还知道加在它两端的电压,能否计算出通过它的电流?2、电流与电压、电阻会不会有定量关系呢?【猜想或假设】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1、电阻不变,电压越大,电流越大;2、电压不变,电阻越大,电流越小;3、如果电阻用 R 表示,电流用 I 表示,电压用 U 表示,则三者之间可能会存在的关系为:。【设计实验】实验设计思路:要研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可利用“控制变量法”,固定电阻不变,来排除电阻变化带来的影响,探究14同一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通过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观察并记录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这样就可以把研究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问题转变为固定其一,研究另外两者关系的问题。同时
19、为了使研究活动更具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在实验设计中,要采用更换定值电阻进行反复实验的方法,换用不同阻值的电阻,各进行几次测量,从而得出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使实验探究得出的规律更具有普遍性。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方法:可通过增减串联电池组中电池的个数,从而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如果实验用的是学生电源,也可以较为方便地改变电源的输出电压;一般是采用滑动变阻器进行分压,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发生改变。实验电路如图 12-1:图 12-1所需器材:学生电源(或电池若干)、定值电阻(两个阻值不同)、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电流表、电压表【进行实验】15欧电电I/A电
20、压流压16R1=U/VR2=U/V欧电I/A按图 12-1 连接好电路,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 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 R 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如 2V、4V、6V 等,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读出每次加在 R 上的电压值和通过 R 的电流值,并记录下来。再换另一个定值电阻,再次实验,测量并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的值。【分析和论证】1、在图 12-2 中画出每个电阻的 U-I 关系图像,从图像上看,电流I、电压U的关系可以表示为。U U流O OI I图 12-22、利用实验记录的数据和U-I 图像进行比较、讨论,尝试对几次测量结果进行运算,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结论: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加在
21、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流I、电压 U、电阻 R 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I=U/R【评估与交流】17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分析,及时总结调整,然后把探究过程、记录及总结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改正错误,弥补不足。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注意事项:1、电压表与电流表的连接、使用与读数,要按照要求进行操作。2、在测量过程中,电路闭合时间不能太长,读取数据后要断开电路,以防通电时间过长,电阻发热给测量带来误差。3、每次测量至少要得出三组数据,使实验更具普遍性。4、若使用学生电源并通过滑动变阻器来分压的情况下,要注意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尽量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实验八、探究电阻的串联与并联实
22、验八、探究电阻的串联与并联【提出问题】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的规律。那么,电阻串联或并联时,总电阻是比原来大了还是小了?【猜想或假设】1、电阻串联时总电阻比原来大了。2、电阻并联时总电阻比原来小了。【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1、将一个定值电阻 R 接在图 13-1 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在电压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和灯泡的亮度。2、将两个同样阻值的电阻 R 串联起来,接在电路中,重复前面的实验。3、将三个同样阻值的电阻 R 串联起来,接在电路中,重复前面的实验。对比电流表的示数大小和灯泡的亮度。184、再将两个同样阻值的电阻 R 并联起来,接在电路中,重复实验 1
23、,对比电流表的示数大小和灯泡的亮度。5、最后将三个同样阻值的电阻R并联起来,接在电路中,重复实验 1,对比电流表的示数大小和灯泡的亮度。6、把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电阻连接 电阻个数及连 电路中电流表 灯泡亮度的变情况串联并联所需器材:学生电源(或电池若干)、定值电阻(两个阻值不同)、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电流表、电压表【分析和论证】实验现象表明:在相同电压情况下1、接入一个定值电阻时,电流大些,灯泡亮些;2、接入串联的两个定值电阻时,电流较小,灯泡比较暗;3、接入串联的三个定值电阻时,电流最小,灯泡最暗。从而得出结论: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4、接入并联的两个
24、定值电阻时,电流较接入一个定值电阻时的电流大些,灯泡也更亮些;5、接入并联的三个定值电阻时,电流较接入并联的两个定值电阻时的电流大些,灯泡也更亮些;从而得出结论: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19接情况两个电阻串联三个电阻串联两个电阻并联三个电阻并联示数变化化【评估与交流】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分析,及时总结调整,然后把探究过程、记录及总结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实验九、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九、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问题】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那么,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猜想或假设】1、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2、电阻可能与导线的粗细、
25、长短有关。3、电阻还可能与温度有关。【设计实验】这是一个多因素问题,应当使用变量控制法研究每一个因素对电阻大小的影响。为此,在一定温度(室温)下用图 14-1 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a、b、c 是三根用同一种材料制成的导线,它们的长短、粗细如图所示:a 长,c 短,但其横截面积相同;b 的横截面积比 a、c大,长短和 a 相等;d 与 c 长短、粗细都相同,但与 c 的材料不同。20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每一个因素对电阻大小的影响。用 a、b导线分别连入电路,可以探究横截面积对电阻的影响;用 a、c 导线分别连入电路,可以探究导线长度对电阻的影响;把 c、d 导线分别连入电路,可以探究材料对电阻
26、的影响;把日光灯的灯丝(或细铁丝绕成的线圈)按图 14-2 所示连入电路,缓慢地给灯丝加热,可以探究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所需器材: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流表、导线 a、b、c、d(符合实验方案要求的)、夹子、日光灯的灯丝(或细铁丝绕成的线圈)、小灯泡、酒精灯、火柴。【进行实验】1、按图 14-1 所示将 a 导线连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用同样长度,横截面积比 a 大的导线 b 代替 a,再接通电源,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比较这两次测量的电流值。2、改用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的 a、c,分别将它们连入电路,观察电流表的示数。3、再改用长度、横截面积相同、不同材料的c、d,分别将它们连
27、入电路,比较通过它们的电流大小。4、把日光灯的灯丝(或细铁丝绕成的线圈)按图 14-2 所示连入电路,缓慢地给灯丝加热,注意观察加热前后电流表的示数有什么变化?实验记录:211、把导线 a、b 接入电路,通过导线的电流大。可得出结论:。2、把导线 a、c 接入电路,通过导线的电流大。可得出结论:。3、把导线 c、d 接入电路,通过导线的电流大。可得出结论:。4、随着温度的升高,电流表的电流变。可得出结论:。【分析和论证】根据上述实验结论,我们可以总结得出:1、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短有关:导线越长电阻越大;2、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3、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28、比如铁、铜、银等不同材料的电阻不同。4、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温度有关: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小。【评估与交流】实验设计中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你将如何改进?在操作中有没有失误?所得的结论是否可靠?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选用导体电阻时,一定要保证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其他因素相同,这样才好比较实验结果。2、注意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3、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安全操作。实验十、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十、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提出问题】22如果有额定电压分别为 2.5V 和 3.8V 的小灯泡各一只,你能测出它们的电阻吗?【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1、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 I=U/R,可变形得出 R=U/I
29、,因而只要使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U 和通过它的电流 I,就可以计算出电阻值 R。这种测定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间接测量方法。2、实验步骤:(1)设计电路如图 15-1 所示,并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图 15-1(2)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观察每次对应的电流的数值,将两电表三次实验的读数填入表格中。(3)断开开关,整理仪器。(4)根据记录的三组数据,分别求出三个对应的电阻值,计算出它们的平均值。3、实验记录表格电I/A第 一 次 测量23流 电U/V压 电阻 R/电阻平均值 R/R=(R1+R2+R3)/3=第 二
30、 次 测量第 三 次 测量所需器材: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小灯泡或被测电阻、导线、电流表、电压表【评估与交流】1、注意分析滑动变阻器的作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有两个作用:一是对电路起保护作用,因为待测电阻的阻值我们不知道,万一它的阻值很小,会造成电路中电流过大,所以在电路中串联入滑动变阻器过程中,变阻口碑载道滑片应放在电阻值最大位置,使电路中电流最小,对电路起保护作用。二是为了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实验误差,如果不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那么电压表、电流表只有唯一的一组读数,只能求得一个电阻值。有了滑动变阻器,可通过改变变阻器电阻来改变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和它两端的电压,这样可以获得多组数
31、据,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然后取它们的平均值。2、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应注意:每个小灯泡的金属灯口上都标着它的额定电压,接通电源后可通过调节变阻器把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调节到额定电压。测量时从额定电压开始逐次降低,获得几组数据。因为用电器(灯泡)两端的额定电压是保证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值。当高于额定电压值时,根据欧姆定律,流过用电器的电流就会比正常工作条件下的电流值大,这对用电器的使用寿命是有很大影响的,严重时会烧坏用电器。因此,从设备安全考虑,测量时要使电压逐次降低,而不是升高。3、连接电路时要将开关断开;应利用试触法选择电表的量程;24在不超过量程的情况下,应使用较小的量程,这样测出的数值较准确一
32、些;连接电路时,可暂不连接电压表,先将主电路各器材串联好,再将电压表并接在待测电阻的两端,这样可避免因接线太多而出错。实验十一、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十一、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提出问题】(1)在前面做过了“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参考它的思路,怎样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2)如果给你额定电压分别为 2.5V 和 3.8V 的小灯泡各一只,你能测出它们的电功率吗?(3)小灯泡上面如果标有额定功率,所标额定功率与通过P=UI 测量出来的电功率在什么情况下它们是一致的,在什么情况下它们又是不一致的?【设计实验】1、实验原理:P=UI2、实验设计的思路:由实验原理可知,要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只需用电压
33、表与灯泡并联测出它工作时的电压 U,用电流表与灯泡串联测出它工作时的电流 I,即可通过公式 P=UI 计算出功率值。因为实验中要多次测量灯泡的功率,根据串联分压的原理,还要用一个变阻器与灯泡串联,来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同时也改变了通过灯泡的电流,从而达到改变小灯泡功率的目的。3、实验电路如图 16-1 所示:25所需器材: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小灯泡、导线、电流表、电压表【进行实验】1、如图 16-1 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前将变阻器值调到最大。(在额定电压分别为 2.5V 和 3.8V 的情况下,注意选择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2、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电压表的数值,使
34、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它的额定电压时,记录此时电流表的示数。3、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它的额定电压的 1.2 倍时,记录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与第一次有何不同。4、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小于它的额定电压时,记录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与前两次有何不同。5、整理实验器材,填写实验报告。6、实验记录表格如下:物理量小灯泡两端通过灯丝的小灯泡的电灯泡发光情电压 U/V电流 I/A26功率 P/W况灯 泡 规格2.5V3.8VU=U额UU额UU额【分析和论证】1、怎样通过测量的数据计算灯泡的功率?2、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35、多少?当灯泡两端的电压比额定电压高和比额定电压低时,它的实际功率各是多少?小灯泡的亮度又如何变化?【评估与交流】1、反思实验中最可能出现错误的是哪几个环节?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2、在实验的设计、操作和分析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27电压(V)电流(A)电功率(W)灯泡发光情况3、小组间进行交流,互相找出不完善的甚至错误的地方,对于发现的新问题,大家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法。实验十二、研究电磁铁实验十二、研究电磁铁【提出问题】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或假设】1、可能跟电流的强弱有关。2、可能跟线圈的匝数有关。【设计实验】1、制作电磁铁在一个铁钉上用漆包线绕 50 匝,在另
36、一个上绕 100 匝(铁钉上要垫纸,以免碰破漆皮)。把它们连接到如图 17-1 所示的电路里,这就是匝数不同的两个电磁铁。2、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根据猜想,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可能有电流的大小、线圈匝数的多少、有无铁芯利用自制的电磁铁,采用控制变量法:(1)研究电流大小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保持线圈匝数不变,改变电流的大小,看看螺线管吸引曲别针数目的多少。(2)研究有无铁钉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保持螺线管线圈匝数和通过的电流不变,看有无铁钉时螺线管吸引曲别针数目的多少。(3)研究螺线管的匝数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保持电流不变,改变螺线管的匝数,看看螺线管吸引曲别针28数目的多少。所
37、需器材:细长导线(漆包线)、两个相同的大铁钉(或铁棒)、曲别针、导线、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源、电流表【进行实验】1、制作电磁铁在一个铁钉上用漆包线绕 50 匝,在另一个上绕 100 匝(铁钉上要垫纸,以免碰破漆皮)。这样我们就做成了匝数不同的两个电磁铁。2、利用自制的电磁铁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1)把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和一定匝数的线圈串联起来,调整变阻器的滑片,使电路中的电流大小改变。观察通入不同大小的电流时,电磁铁吸引曲别针的数目有什么变化。(2)把螺线管中的铁钉抽出,与抽出之前的磁性进行比较,看电磁铁吸引曲别针的数目有什么变化。(3)改换不同匝数的螺线管,比较不同匝数电
38、磁铁的磁性。实验记录:步骤保持不变的因 变化的因素实验现象素(1)螺线管匝数(2)匝数、电流(3)电流【分析和论证】1、电磁铁磁性的有无由电流的有无决定。2、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判断,在实验中是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判断的,吸引得越多,则磁性越强。3、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由电流大小和线圈圈数决定。电流29判断电流大/小有/无铁棒匝数多/少越大,磁性越强;线圈圈数越多,磁性越强。实验十三、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实验十三、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提出问题】奥斯特实验证明:电能产生磁。人们由此联想到其逆向思维是否也成立?即磁能否生电?我们是否可以利用磁场得到电流呢?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猜想或假设】1、给
39、导线通电,导线周围就会有磁场,那么,将导线放入磁场中,导线是不是就能提供电流呢?2、利用通电线圈得到的磁场比单根导线得到的磁场强,如果磁场能产生电流,那么线圈在磁场中得到的电流会不会比单根导线得到的磁场强些呢?【设计实验】在这个探究实验中,我们由电可以生磁得到启示,将导线放入磁场中,也许导线能提供电流。为了观察到导线中是否能产生电流,我们应在电路中串联一只灵敏电流表。如果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磁就能生电。那么导体应怎样放置于磁场中呢?是平放,竖放,还是斜放?如果导体在磁场中静止不能得到电流,我们还应该考虑让其运动,怎样运动?在完成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后,我们还可进一步探究,导体在磁
40、场中产生的电流大小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磁场的强弱,磁场中导线的多少,导线运动的快慢都是我们要考虑的。所需器材:金属棒导体、线圈、导线、灵敏电流表、不同强度的磁体实验电路如图 18-1 所示:30【进行实验】1、将导线和电流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闭合电路如图 18-1 所示,将导体放入磁场中,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2、换用磁性更强的磁体,重复上一步,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3、换用线圈,重复步骤 1,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4、导体在磁场中沿不同方向运动(1)导体从蹄形磁铁的 N 极运动到 S 极或从 S 极运动到 N极,即与磁感线平行运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2)导体沿垂直于磁感线方向运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3)导体沿自身所在直线运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4)换用强度不同的磁体,重做上面三步。5、换用线圈重复第 4 步。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比用导线时大还是小。实验记录:步骤1现象31结论234(1)(2)(3)(4)5【分析和论证】1、根据实验记录,判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2、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速度对产生电流的大小有影响:【评估与交流】我们上面的实验,法拉第进行了十年,而且很多科学家也在进行类似的实验,但都忽略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电流表指针的微小偏转,这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