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案设计.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781770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0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歌行》教案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短歌行》教案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短歌行》教案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歌行》教案设计.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短歌行教案短歌行教案【素养目标】【素养目标】1.疏通全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及诗歌的主旨;2.学会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把握诗歌中的用典和比喻的手法。3.结合诗人的生平及写作的历史背景,概括并理解建安诗歌“慷慨悲壮”的特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朗诵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一、情景导入说到“枭雄”你第一个想到的是谁?相信有不少同学会想到曹操。是的,在礼乐崩坏的周代末期,挟天子以令诸侯,征讨四方,建立大魏,曹操的确是历史上不可被忽视的一代枭雄。那么,曹操是靠什么来建立这宏

2、图霸业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齐走近短歌行,窥探一二。二、文化常识二、文化常识1.了解诗人魏武帝曹操(155220 年),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东汉末年权臣、太尉曹嵩的儿子,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建安二十五年(220 年 3 月 15 日),去世,谥号为武。其子曹丕称帝,追赠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赞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擅长书法,被唐朝张怀瓘书断评为“妙品”。2.了解“建安风骨”建安风骨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

3、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俊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

4、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3.歌行体歌行体,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行”是乐曲的意思。因汉魏以前的乐府诗题为“歌”和“行”的颇多而得名,其章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亦称古诗、古风。4.了解时代背景短歌行作于曹操大败赤壁之战后。当年曹操已经53 岁了,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原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赋此短歌行。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边诵边读,用“/”划分朗读节奏;用“”标出这

5、首诗的韵脚,并说说这首诗的押韵特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明确押韵特点:不是一韵到底,而是以四句为一组,每四句一换韵;每一组基本上第一、二、四句押相同或相似的韵,第三句不押。四、合作探究四、合作探究活动 1:诵读诗歌,划分层次明确第一层(对

6、酒当歌唯有杜康):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第二层(青青子衿鼓瑟吹笙):渴望贤才,礼遇嘉宾第三层(明明如月心念旧恩):渴盼人才,忧思难解第四层(月明星稀天下归心):虚心纳士,竭尽诚心活动 2:感受“情感美”任务:探讨诗歌的感情发展脉络明确忧思迎归(1)第一节表达了什么感情?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明确忧人生短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联系全诗以及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更能看出他对生命的思考。(2)第二节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明确思求贤若渴。作者运用起兴、用典的手法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

7、贤才如果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3)第三节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明确迎仰慕贤才。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意即: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为己用时的欢快场面。(4)第四节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明确盼天下归心。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活动 3:感受“手法美”用典1.何为用典?有何作用?:用典是古诗

8、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事典;言典:品评历史,借古论今;抒情言志,表明心迹;引发联想,创新意境;简洁精练,内涵丰富。2.找到文章中的用典句,并分析其作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确诗人借用诗经郑风子衿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原文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里用来抒发自己对贤士的思念之情,提醒人才主动投靠自己。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明确当时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割据一方的雄主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在想尽办法招揽人才。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才择主而事”,诗人将贤才

9、比作“乌鹊”,写出他们徘徊犹豫不知投靠谁的心态,抒发自己担忧人才投靠他人愁情。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明确曹操借用鲁周公热切殷勤接待贤才的故事表明自己招纳贤才的热忱,充满自信地向人才表明自己是当今明主,表达出立志平定河山的雄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确诗人借用诗经小雅鹿鸣中天子宴请宾客的句子表明自己将人才视若珍宝,钟鼓乐之,琴瑟友之,礼贤下士的求贤态度。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明确诗人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表明自己就像谦虚的山一样不满足于高,像博大的海一样不满足于深,希望自己拥有的人才越多越好。3.有何作用?明确用典来倾诉自己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自己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留余力的真

10、诚态度。拓展延伸:链接考点(一)对于高考古诗歌鉴赏中的典故题,具体可分三步作答:第一步,找到典故来源。第二步,辨明用典形式。搞清作者与典故的关系。第三步,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二)对点练习: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余既”三句出自 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

11、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 分)明确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比兴手法1.何为比兴?明确比兴是中国诗歌中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地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连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2.找出文章中的比兴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确明月喻指贤才并起兴,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明确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以此起兴流露出诗人唯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明确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并以此起兴,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活动 4:对比阅读对比阅读短歌行与龟虽寿,思考后面的问题。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这两首诗的主旨有何异同?明确这两首诗均表达了人生短暂,年华易逝,要在有生

13、之年建功立业之意。短歌行表达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和任用人才、实现一统天下的宏伟抱负;龟虽寿则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而弥坚的豪迈气魄和积极进取精神。(2)这两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异同?明确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兴手法,短歌行以“明月”“乌鹊”“山”“海”等作比;龟虽寿则以“神龟”“螣蛇”“老骥”等作比。除比兴手法外,短歌行大量用典;龟虽寿则托物言志,诗人以老骥自比,表达了积极进取的精神。五、分析语言特色五、分析语言特色1.含蓄内敛,庄重典雅诗中选用了多出典故,勇于表达对人才的渴望,更加的含蓄深沉,深刻隽永,如“青青子衿”等。2.生动形象,贴切自然诗中多用譬喻,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更加的形象贴切。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3.激昂慷慨,情感充沛诗歌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态以及建功立业的宏愿,慷慨激昂之气充斥整首诗歌,时忧时喜,忽徐忽急,展示着诗人博大坦荡的胸怀。六、课堂小结六、课堂小结这是一首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整首诗歌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态,以及珍惜时光、建功立业的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