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教案.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781766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8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独坐敬亭山》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独坐敬亭山》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独坐敬亭山》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坐敬亭山》教案.pdf(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独坐敬亭山教案独坐敬亭山教案独坐敬亭山教案 5 篇独坐敬亭山教案独坐敬亭山教案 篇篇 1 1激趣导入激趣导入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释题,简介背景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学生自学,初步理解学生自学,初步理解自读古诗,做到“五不”。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交流诗意。全班交流全班交流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2、老师点拨:“闲”是悠

2、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六、指导朗读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自由吟读。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望洞庭形象感知,揭示诗题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

3、描写的。独坐敬亭山教案独坐敬亭山教案 篇篇 2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写课文。、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同学通过自身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对诗中描绘的景物展开充沛的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教学过程】一、创情激趣、教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同学兴趣,问: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老师:俺听出来了,你们掌握的许多古诗都是在课学习的。那你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呢?有什么好方法吗?、

4、今天俺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解释诗题:“谁愿将课前收集到有关李白的资料介绍给大家?”二、自读交流、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来自由的诵读古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的舒缓些,并划出节奏。、再来读一读古诗,边读边品味: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请你带着你品味的这种感觉,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古诗,对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同学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组长先汇报是以什么方式来学习古诗的,弄明白的什么?其他同学补充。三、精读品味、老师:听了你们的介绍,俺也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的确,这首诗写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韵味悠长呀!让俺们再次读古诗,画出令你感受

5、最深的词句。、互相交流:你通过朗读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小组讨论:说说这首是中的词语有什么特点?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四、达标测评、诗人李白把山拟人了,寄情于山。学完这首诗你联想到什么?、鼓励同学根据自身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诗人的感情,选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身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五、拓展延伸、把这首诗默写下来。、请你选择自身喜欢的诗句加以想象画出来。可以在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丰富内容。、你还知道李白的哪首诗?读给大家听。独坐敬亭山教案独坐敬亭山教案 篇篇 3 3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 2 个生字,会写 5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教学重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激趣导入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二、释题,简介背景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三、学生自学,

7、初步理解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2、交流诗意。五、全班交流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六、指导朗读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8、。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自由吟读。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望洞庭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二、自由吟读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2、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

9、喻用得非常妙。四、引导赏析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五、交流课外积累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2、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六、练习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独坐敬亭山教案独坐敬亭山教案 篇篇 4 4课题独坐敬亭山学习目标1、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2、反复诵读古诗,于品词析句、想象意境中熟读成诵。3、感受本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孤独却不悲观的情怀。知识链接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渡过,曾被招至长安,供奉翰林

10、。在京仅一年,就弃官而去,继续漂荡四方的流浪生活。独坐敬亭山作于天宝十二载(公元年),当时距李白被罢官离开京城长安已整整十年。由于抱负得不到施展,长期过着飘泊不定的生活,李白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深感孤独与寂寞。合作探究1、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背诵其诗歌,并说说诗人在作品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学过的有:赠汪沦、望庐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2.初读诗句,理解大意3.学习生字:亭与停 厌与庆4.试着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课堂精讲一、初读诗句,理解大意1、师质疑:诗题中哪个字最让你有感触?(生可能谈“独”和“坐”)2、请学生以自己的体会诵读诗题。3、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在小组内说说诗句的基本意思

11、。4、全班交流诗的大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二、品读诗句,入境悟情1、赏析写景的一、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1)要求学生标出描写景物的词汇:与。(2)指名根据想象画出景物。(3)质疑:你们从“众鸟飞”、“孤云去”的自然景象中体会到什么?(4)李白为什么会由此生出孤独之感?角色体验朗读(自己就是李白)。2、品析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1)敬亭山和李白为何“相看两不厌”?(4)假如“知己”敬亭山会说话,李白可能会和它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由李白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境况展开

12、想象。)(2)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三、赏读全诗,背诵全诗堂堂清1、选读李白的古诗。2、默写独坐敬亭山,尝试配上画面。独坐敬亭山教案教学设计 4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教学目标、借助注释,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咀嚼重点词语,感受诗人的感情变化。、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独坐敬亭山教案独坐敬亭山教案 篇篇 5 5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唐代时我国诗歌创作最繁荣、最辉煌的时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杰出诗人,你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诗人?(生交流)唐代诗人灿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诗人才华

13、横溢,纵情山水,把酒吟诗,诗酒名闻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你知道他是谁吗?(生答李白)二、板书课题,揭题1、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一首千古名作(板书:独坐敬亭山)2、生读题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3、理解题意:“独”是什么意思?有哪位同学到过敬亭山游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吗?4、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为什么会独坐敬亭山呢?三、读诗,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律1、默读古诗,有没有不认识的字?生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古诗读得特别好,指名读,(评价 很有诗人风范)齐读3、诗歌朗读形式多样,想不想尝试合作读。(要求 读出诗歌的节奏)4、分组合作读,每小组一句 男

14、女生叠读(叠读前三 后二)师生叠读5、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读出诗的韵味,古代的读书人读诗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四、范读诗歌,想象画面1、闭上眼睛,用心倾听朗诵想象画面2、同学们,告诉老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鸟飞 云飘 伫立的大山 孤独的诗人)你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这样的画面?3、置身于这样的境界,你有何感受?(景美 寂静 孤独)五、作业:背诵古诗第二课时一、学习诗歌一二句,感受诗人的孤独。(板书 鸟飞 云去 孤独)理解“尽”,说“众鸟高飞尽”诗意;理解“孤”“闲”,说“孤云独去闲”诗意二、教师介绍创作背景鸟飞云去本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在诗人的眼中,为何会如此的孤独寂寞呢?(生交流,师小结:被贬离京城,十

15、年漂泊,远离故土与亲人,世态炎凉,好友遗忘,看见鸟飞,云去,有感而发,触物伤怀,难怪这样的孤单寂寞!)三、学习诗歌三四句,感受诗人的不独。相看是什么意思?(相互看;你看我我看你)谁和谁相看?(李白与敬亭山)会怎样看?(含情脉脉 四目相对 默默对视)(板书:相看)同学们,诗人是第一次登上敬亭山吗?不是你们知道诗人这是第几次登上敬亭山吗?第七次啊!诗人这么多次登上敬亭山,难道仅仅是为了欣赏敬亭山的美丽风景吗?(不是)在诗人眼中,在诗人心里,敬亭山难道仅仅是一座山吗?你说!(不是)仅仅是一座山吗?你说!(不是)在诗人眼中,在诗人心里,敬亭山哪里是一座山啊,他分明就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一位永远不会离开他

16、,永远不会抛弃他,永远与他相依相伴的朋友啊!一位孤单时可以做伴,寂寞时可以倾诉的朋友啊!有了这样的朋友,诗人还好孤独吗?(不会)还会寂寞吗?(不会)难怪诗人会写下这样的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一生不畏权贵,命运坎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心中自有说不出的孤独 寂寞与忧伤,只有流连山水、登高望远之时,才是他最快乐的时候。同学们,当李白登上敬亭山时,他的心情怎样?(喜悦 高兴 激动)是啊,李白是与敬亭山心有灵犀、两两相悦啊!(板书:相悦)四、教师小结:(结合板书)漂泊他乡,无人相伴是,李白与敬亭山相看、相知、相悦,从大山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从大山中汲取人生的力量,排解内心的忧伤,写下了千

17、古传颂的独坐敬亭山(生有感情的读诗)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静”是全诗的血脉。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无怪乎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五、自由读诵,背诵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第一篇:古诗是主观性最强的艺术,它使一切生活的影子浸泡在情绪的流波里,是诗人自己独特的情感宣泄。因此,学习古诗不能脱离作者与时代去凭空解读作品本身。每讲一首古诗,总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包括时代特征,风俗等。或是让学生上网查找相

18、关资料,或是上课时老师对作品、作者进行简单的介绍,这对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感悟诗情有很大的.帮助。教学独坐敬亭山这首诗 时,因学生学习条件有限无法让学生查找有关这首诗的资料。因此,上课时,我只能直接介绍此诗的时代背景,包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同时也告诉了学生。说完之后,我就觉得不对劲,不应该先让学生知道作者的情感,可一言既出,无法更改,只好按计划进行。学习古诗,首先让学生对古诗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和感觉,获得初步感受,才能更好地为理解古诗的意思打下好基础。然后,通读古诗,要求学生流利地朗读全诗,做到不漏字,不读错字。通读古诗之后,学生对古诗有了大致的了解,接着让学生借助注释或字典理解古诗的意思。由于

19、这首诗的诗意比较容易理解,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诗的大意。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感悟诗情,也就是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可刚上课时,已告诉学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情感,怎样让学生感悟诗情呢?一时慌了神,想不出好的方法,最后,我直接说:“这首诗既然表达作者孤独之情,那么从诗中的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呢?”学生再读诗,找。学生很快发现题目中的“独”,诗句中“孤,相看,只有”这些词中都能体现出作者孤寂的心情。这样学习也能让学生有比较深的感悟。课下与老师交流时,一位教过这首诗的老师把的方法告诉了我,她是把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放在感悟诗情中介绍,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我觉得她这样的安排可谓妙些

20、,更有效些。与他人相比,自己在安排资料时有些操之过急。虽然自己的方法笨拙,但也受到了成效,不免对自己的教学有些庆幸。对于古诗的教学,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方法进行,只要有效都可以去试试。第二篇:独坐敬亭山一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安徽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世态炎凉,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也正因如此,把握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体会诗中的思想内涵,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李白坐在敬亭山上、与山相对而望的的画,带领学生从图画入手,结合咀嚼语言,使学生很快进入到诗歌的意境当中。

21、但由于我的点拨不够到位、深入,学生品味诗歌意境略显得不够深,造成后面学生体会李白的孤独之感时味不浓;再到后面体会“相看两不厌”这句诗的意蕴时,由于我引领学生体会过深,学生很难接受。这节课让自己满意的是让学生作画,让学生自画自悟,去体会“去”和“尽”的意味;通过联系生活感受为何“两不厌”。课后,老教师的点评,一下子让我对这一课的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许老师为我指出这样一条道,那就是要从这首诗找出一个诗眼来。抓住“独”这个诗眼,先从题目感受“独”,再从前两句深入体会李白的孤独。而后两句要带领学生去细细品味李白的不孤独,在一般的教学中,学生能停留在“因为和山成为知己,所以李白不孤独”的理解层次上,但怎

22、么往深里挖掘,感受李白的不孤独,这就要引导学生在语文知识当中做文章了。让学生理解“厌”意思上的古今差异,并让学生用现代语言来解释,由此把“不厌”讲深、讲透;再通过我们现如今在不断地吟诵着李白流传千古的诗文,一代又一代的人都认识了李白,李白有何孤独。这样层层深入,对“从独到不独”的理解一下子就上升了一个新的境界。这次公开课的备课、上课、到课后反思,让我收获颇多,尤其是老教师的点评,使我受益匪浅。点评使我对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那就是无论怎样教,首先要做到不断地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更新自己的头脑,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其次教学要不断地联系生活,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让我们能真正做到智慧地教语文,而学生能智慧地学语文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