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应用指南202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应用指南2022.pdf(5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企业会计准则第 23 号-金融资产转移应用指南2022-图文应用指南20222022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编著目录一、总体要一、总体要求求.1.1二、关于应设置的会计科二、关于应设置的会计科目.3(一)“1518 继续涉入资产”.3(二)“2504 继续涉入负债”.3三、关于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定义.4四、关于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判断流程程.5.5(一)确定适用金融资产终(一)确定适用金融资产终止确认规定的报告主体层止确认规定的报告主体层面面.5.5(二)确定金融资产是部分还是整体适用终止确认原(二)确定金融资产是部分还是整体适用终止确认原则则.5.5(三)确定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是否终止.
2、7(四)判断企业是否已转移金融资产.7(五)分析所转移金融资产的风险和报酬转移情况.9(六)分析企业是否保留了控制.17(七)流程图图.19.19五、关于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处理.21(一)金融资产整体转移的会计处理.21(二)金融资产部分转移的会计处理.24 六、关于继续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理.26.26七、关于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七、关于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理.27.27(一)通过对被转移金融资产提供担保方式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一)通过对被转移金融资产提供担保方式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产.27.27(二)因持有看涨期权或签出看跌期权而继续涉入
3、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被转(二)因持有看涨期权或签出看跌期权而继续涉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被转移金融资移金融资产产.29.29(三)因持有看涨期权而继续涉入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被转移金融资(三)因持有看涨期权而继续涉入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被转移金融资产产.31.31(四)因签出看跌期权而继续涉入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被转移金融资(四)因签出看跌期权而继续涉入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被转移金融资产产.32.32(五)因同时持有看涨期权和签出看跌期权而继续涉入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被转移金融资产产.33.33(六)对金融资产的继续涉入仅限于金融资产一部(六)对金融资产的继续涉入仅限于金融资产一部分分.3434八、关于金融资产转移中向转
4、入方提供非现金担保物的会计处理.37附录二二.38.38企业会计准则第 23 号金融资产转移修订说明.38 一、本准则的修订背景.38 二、本准则的修订过程.39 三、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容.39.39(一一)进一步明晰金融资产转移及其终止确认的判断原进一步明晰金融资产转移及其终止确认的判断原则则.39.39(二)进一步满足金融资产转移创新业务的实际需要.40(三)进一步反映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的最新变化对本准则的影响.40一、总体要求企业应当在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终止时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如果该合同权利尚未终止,只有在金融资产已转移,且该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规定时才能终止确认。因此
5、,本准则规定的金融资产转移仅包含两种情形:1.2.企业将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转移给其他方。企业保留了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但承担了将收取的该现金流量支付给一个或多个最终收款方的合同义务,且同时满足本准则第六条第(二)项的三个条件。对于符合本准则规定的金融资产转移的两种情形,企业可根据本准则的规定进一步进行风险报酬以及控制的判断;对于除此之外的情形,企业应当继续确认该金融资产。企业在判断金融资产转移是否导致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应当评估其在多大程度上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企业转移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的,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并将转移中产生或保留的
6、权利和义务单独确认为资产或负债;企业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的,应当继续确认该金融资产;企业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的,应当进一步判断其是否保留了对金融资产的控制。企业未保留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并将转移中产生或保留的权利和义务单独确认为资产或负债;企业保留了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应当按照其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确认有关金融资产,并相应确认相关负债。企业应当在金融资产转移整体满足终止确认条件时,将被转移金融资产在终止确认日的账面价值与因转移金融资产而收到的对价(包含取得的新资产减去承担的新负债)和原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
7、允价值变动累计额中对应终止确认部分的金额(涉及转移的金融资产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一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十八条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情形)之和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对于保留了被转移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而不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转移,应当继续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整体,并将收到的对价确认为一项金融负债,所涉及的金融资产与所确认的相关金融负债应当分别确认和计量,不得相互抵销。企业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且保留了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应当按照其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确认相关金融资产,并相应确认相关负债。被转移
8、金融资产和相关负债的计量应当充分反映企业所保留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二、关于应设置的会计科目二、关于应设置的会计科目企业存在对已转移金融资产继续涉入情况的,应当设置相应会计科目核算继续涉入资产和继续涉入负债。以下给出了相关会计科目设置的建议,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会计科目。有关账务处理请参考本指南第七部分“关于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中有关示例。(一)“1518 继续涉入资产”本科目核算企业(转出方)由于对转出金融资产提供信用增级(如提供担保,持有次级权益)而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时,企业所承担的最大可能损失金额(即企业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企业可以按金融资产转移业务的
9、类别、继续涉入的性质或者被转移金融资产的类别设置本科目的明细科目。(二)“2504 继续涉入负债”本科目核算企业在金融资产转移中因继续涉入被转移资产而产生的义务。企业可以按金融资产转移业务的类别、被转移金融资产的类别或者交易对手设置本科目的明细科目。2 2三、关于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定义三、关于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定义金融资产转移中通常需要判断是否应终止确认所转移的金融资产。如果企业转移金融资产后不再保留任何与被转移金融资产相关的权利或义务,这种情况下终止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的结论通常比较明确。另一种情况是企业在转移金融资产后承担无条件以转让价格回购被转移金融资产的义务,且在回购之前需要支付利息,这
10、种情况下企业承担的被转移金融资产的风险与自身持有的相同金融资产的风险没有实质区别,则不能终止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如果金融资产的转移介于上述两种极端之间,企业在转移金融资产后保留了与被转移金融资产相关的某些权利或义务,则是否能够终止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就需要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必须严格按照本准则规定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流程进行判断。票据背书转让、商业票据贴现、应收账款保理、资产证券化、债券买断式回购、融资融券等业务中都涉及金融资产转移和终止确认的判断和相应会计处理。本准则规定,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是指企业将之前确认的金融资产从其资产负债表中予以转出。金融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终止确认:1.收取该
11、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终止。2.该金融资产已转移,且该转移满足本准则关于终止确认的规定。在第一个条件下,企业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终止,如因合同到期而使合同权利终止,金融资产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在第二个条件下,企业收取一项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并未终止,但若企业转移了该项金融资产,同时该转移满足本准则关于终止确认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也应当终止确认被转移的金融资产。四、关于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判断流程本准则关于终止确认的相关规定,适用于所有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根据本准则的规定,企业在判断金融资产是否应当终止确认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终止确认时,应当遵循
12、以下步骤:3(一)确定适用金融资产终止确认规定的报告主体层面本准则规定,企业(转出方)对金融资产转入方具有控制权的,除在该企业个别财务报表基础上应用本准则外,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还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33 号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合并所有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含结构化主体),并在合并财务报表层面应用本准则。在资产证券化实务中,企业通常设立“信托计划”“专项支持计划”等结构化主体作为结构化融资的载体,由结构化主体向第三方发行证券并向企业自身购买金融资产。这种情况下,从法律角度看企业可能已将金融资产转移到结构化主体,两者之间实现了风险隔离。但在进行金融资产终止确认判断时,企业应首先确定报告主体,
13、即是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还是个别财务报表。如果是合并财务报表,企业应当首先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3 号合并财务报表及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8 号等有关规定合并所有子公司(含结构化主体),然后将本准则的规定应用于合并财务报表,即在合并财务报表层面进行金融资产转移及终止确认分析。(二)确定金融资产是部分还是整体适用终止确认原则本准则中的“金融资产”既可能指一项金融资产或其部分,也可能指一组类似金融资产或其部分。一组类似金融资产通常指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在金额和时间分布上相似并且具有相似的风险特征,如合同条款类似、到期期限接近的一组住房抵押贷款等。本准则规定,当且仅当金融资产(或一组金融资产,下同)的一部分
14、满足下列三个条件之一时,终止确认的相关规定适用于该金融资产部分,否则,适用于该金融资产整体:1.该金融资产部分仅包括金融资产所产生的特定可辨认现金流量。如企业就某债务工具与转入方签订一项利息剥离合同,合同规定转入方拥有获得该债务工具利息现金流量的权利,但无权获得该债务工具本金现金流量,则终止确认的规定适用于该债务工具的利息现金流量。2.该金融资产部分仅包括与该金融资产所产生的全部现金流量完全成比例的现金流量部分。如企业就某债务工具与转入方签订转让合同,合同规定转入4方拥有获得该债务工具全部现金流量 90%份额的权利,则终止确认的规定适用于这些现金流量的 90%。如果转入方不止一个,只要转出方所
15、转移的份额与金融资产的现金流量完全成比例即可,不要求每一转入方均持有成比例的现金流量份额。3.该金融资产部分仅包括与该金融资产所产生的特定可辨认现金流量完全成比例的现金流量部分。如企业就某债务工具与转入方签订转让合同,合同规定转入方拥有获得该债务工具利息现金流量90%份额的权利,则终止确认的规定适用于该债务工具利息现金流量90%部分。如果转入方不止一个,只要转出方所转移的份额与金融资产的特定可辨认现金流量完全成比例即可,不要求每一转入方均持有成比例的现金流量份额。在除上述情况外的其他所有情况下,本准则有关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相关规定适用于金融资产的整体。例如,企业转移了公允价值为100 万元人民
16、币的一组类似的固定期限贷款组合,约定向转入方支付贷款组合预期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前 90 万元人民币,企业保留了取得剩余现金流量的次级权益。因为最初 90 万元人民币的现金流量既可能来自贷款本金也可能来自利息,且无法辨认来自贷款组合中的哪些贷款,所以不是特定可辨认的现金流量,也不是该金融资产所产生的全部或部分现金流量的完全成比例的份额。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能将终止确认的相关规定适用于该金融资产 90 万元人民币的部分,而应当适用于该金融资产的整体。又如,企业转移了一组应收款项产生的现金流量90%的权利,同时提供了一项担保以补偿转入方可能遭受的信用损失,最高担保额为应收款项本金金额的 8%。在这种
17、情况下,由于存在担保,在发生信用损失的情况下,企业可能需要向转入方支付部分已经收到的企业自留的10%的现金流量,以补偿对方就 90%现金流量所遭受的损失,导致该组应收款项下实际合同现金流量的分布并非按 90%及 10%完全成比例分配,因此终止确认的相关规定适用于该组金融资产的整体。(三)确定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是否终止企业在确定适用金融资产终止确认规定的报告主体层面(合并财务报表层面或个别财务报表层面)以及对象(金融资产整体或部分)后,即可开始判断是否5对金融资产进行终止确认。本准则规定,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已经终止的,企业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如一项应收账款的债务人在约
18、定期限内支付了全部款项,或者在期权合同到期时期权持有人未行使期权权利,导致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终止,企业应终止确认金融资产。若收取金融资产的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没有终止,企业应当判断是否转移了金融资产,并根据以下有关金融资产转移的相关判断标准确定是否应当终止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四)判断企业是否已转移金融资产本准则规定,企业在判断是否已转移金融资产时,应分以下两种情形作进一步的判断:1.企业将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转移给其他方。企业将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转移给其他方,表明该项金融资产发生了转移,通常表现为金融资产的合法出售或者金融资产现金流量权利的合法转移。例如,实务
19、中常见的票据背书转让、商业票据贴现等,均属于这一种金融资产转移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转入方拥有了获取被转移金融资产所有未来现金流量的权利,转出方应进一步判断金融资产风险和报酬转移情况来确定是否应当终止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2.企业保留了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但承担了将收取的该现金流量支付给一个或多个最终收款方的合同义务。这种金融资产转移的情形通常被称为“过手安排”。在某些金融资产转移交易中,转出方在出售金融资产后,会继续作为收款服务方或收款代理人等收取金融资产的现金流量,再转交给转入方或最终收款方。这种金融资产转移情形常见于资产证券化业务。例如,在某些情况下,银行可能负责收取所转移贷款
20、的本金和利息并最终支付给收益权持有者,同时收取相应服务费。根据本准则规定,当企业保留了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但承担了将收取的该现金流量支付给一个或多个最终收款方的合同义务时,当且仅当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时,转出方才能按照金融资产转移的情形进行后续分析及处理,否则,被转移金融资产应予以继续确认:6(1)企业(转出方)只有从该金融资产收到对等的现金流量时,才有义务将其支付给最终收款方。在有的资产证券化等业务中,如发生由于被转移金融资产的实际收款日期与向最终收款方付款的日期不同而导致款项缺口的情况,转出方需要提供短期垫付款项。在这种情况下,当且仅当转出方有权全额收回该短期垫付款并按照市场利
21、率就该垫款计收利息,方能视同满足这一条件。在有转出方短期垫付安排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如果转出方收回该垫款的权利仅优先于次级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但劣后于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或者转出方不计收利息的,均不能满足这一条件。例如,在一项资产证券化交易中,按照交易协议规定,转出方在设立结构化主体时需要向结构化主体提供现金或其他资产以建立流动性储备,确保在收取基础资产款项发生延误时能够向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持有者按协议规定付款,被动用的流动性储备只能通过提留基础资产后续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方式收回。假设转出方合并该结构化主体,在该种情况下,由于转出方出资设立了流动性储备(即提供了垫付款项),在发生收款延误时,
22、转出方有义务向最终收款方支付尚未从基础资产收取的款项,且如果出现基础资产后续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足的情况转出方没有收回权,导致该交易不满足上述“转出方只有从该金融资产收到对等的现金流量时,才有义务将其支付给最终收款方”的条件。类似地,如果资产证券化协议规定转出方承担或转出方实际承担了在需要时向结构化主体提供现金借款的确定承诺,且该借款只能通过提留基础资产后续产生的现金流的方式收回,则该资产证券化交易也不满足本条件。如果结构化主体的流动性储备不是由转出方预提或承诺提供的,而是来自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量或者由资产支持证券的第三方次级权益持有者提供,且转出方不控制(即不需合并)该结构化主体,由于转出方没
23、有向结构化主体(即转入方)支付从被转移金融资产取得的现金流量以外的其他现金流量,这种流动性储备安排满足本条件的情形。(2)转让合同规定禁止企业(转出方)出售或抵押该金融资产,但企业可以将其作为向最终收款方支付现金流量义务的保证。7企业不能出售该项金融资产,也不能以该项金融资产作为质押品对外进行担保,意味着转出方不再拥有出售或处置被转移金融资产的权利。但是,由于企业负有向最终收款方支付该项金融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义务,该项金融资产可以作为企业如期向最终收款方支付现金流量的保证。(3)企业(转出方)有义务将代表最终收款方收取的所有现金流量及时划转给最终收款方,且无重大延误。企业无权将该现金流量进
24、行再投资。但是,如果企业在收款日和最终收款方要求的划转日之间的短暂结算期内将代为收取的现金流量进行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投资,并且按照合同约定将此类投资的收益支付给最终收款方,则视同满足本条件。这一条件不仅对转出方在收款日至向最终收款方支付日的短暂结算期间内将收取的现金流量再投资作出了限制,而且将转出方为了最终收款人利益而进行的投资严格地限定为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投资。在这种情况下,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应当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31 号现金流量表中的定义,而且不允许转出方在这些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投资中保留任何投资收益,所有的投资收益必须支付给最终收款方。例如,如果按照某过手安排,合同条款允许企业将代最终收款方收取
25、的现金流量投资于不满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定义的某些理财产品或货币市场基金等产品,则该过手安排不满足本条件,进而不能按照金融资产转移进行后续判断和会计处理。此外,在通常情况下,如果根据合同条款,企业自代为收取现金流量之日起至最终划转给最终收款方的期间超过三个月,则视为有重大延误,进而该过手安排不满足本条件,因此不构成金融资产转移。(五)分析所转移金融资产的风险和报酬转移情况企业转移收取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或者通过符合条件的过手安排方式转移金融资产的,应根据本准则规定进一步对被转移金融资产进行风险和报酬转移分析,以判断是否应终止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本准则规定,企业在判断金融资产转移是否导致金融资产终止
26、确认时,应当评估其在多大程度上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即比较其在转移前后所承担的、该金融资产未来净现金流量金额及其时间分布变动的风险,并分别以下情形进行处理:81.企业转移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的,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并将转移中产生或保留的权利和义务单独确认为资产或负债。金融资产转移后,企业承担的金融资产未来净现金流量现值变动的风险与转移前金融资产未来净现金流量现值变动的风险相比不再显著的,表明该企业已经转移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需要注意的是,金融资产转移后企业承担的未来净现金流量现值变动的风险占转移前变动风险的比例,并不等同于企业保留的现金流量金
27、额占全部现金流量的比例。例如,在一项资产证券化交易中,次级资产支持证券的份额占全部资产支持证券的 5%,转出方持有全部次级资产支持证券,这并不意味着转出方仅保留金融资产 5%的风险和报酬。实际上,次级资产支持证券向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提供了信用增级,而使得基础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在优先级和次级之间不再是完全成比例分配,因此,转移后企业承担的次级资产支持证券对应的未来净现金流量现值变动的风险可能远大于转移前全部变动风险的 5%。关于这里所指的“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企业应当根据金融资产的具体特征作出判断。需要考虑的风险类型通常包括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外汇风险、逾期未付风险、提前偿付风险(或报酬)、权益
28、价格风险等。在通常情况下,通过分析金融资产转移协议中的条款,企业就可以比较容易地确定是否转移或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而不需要通过计算确定。以下情形表明企业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转入方:(1)企业无条件出售金融资产。企业出售金融资产时,如果根据与购买方之间的协议约定,在任何时候(包括所出售金融资产的现金流量逾期未收回时)购买方均不能够向企业进行追偿,企业也不承担任何未来损失,此时,企业可以认定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例如,某银行向某资产管理公司出售了一组贷款,双方约定,在出售后银行不再承担该组贷款的任何风险,该组贷款发
29、生的所有损失均由资产管理公司承担,资产管理公司不能因该组已出售贷款的包括逾期未付在内的任何未来损失向银行要求补偿。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已经将该组贷款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可以终止确认该组贷款。9(2)企业出售金融资产,同时约定按回购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回购。企业通过与购买方签订协议,按一定价格向购买方出售了一项金融资产,同时约定到期日企业再将该金融资产购回,回购价为到期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此时,该项金融资产如果发生公允价值变动,其公允价值变动由购买方承担,因此可以认定企业已经转移了该项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同样,企业在金融资产转移以后只保留了优
30、先按照回购日公允价值回购该金融资产的权利的,也应当终止确认所转移的金融资产。【例 1】2 某 18 年 2 月 1 日,甲公司将其持有的乙上市公司股票转让给丙公司,甲公司与丙公司约定,在 4 个月后(即 6 月 1 日)将按照 6 月1 日乙公司股票的市价回购被转让股票。由于甲公司已经将乙公司股票的所有价值变动风险和报酬转让给丙公司,可以认定甲公司已经转移了该项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应当终止确认其转让的乙公司股票。(3)企业出售金融资产,同时与转入方签订看跌或看涨期权合约,且该看跌或看涨期权为深度价外期权(即到期日之前不大可能变为价内期权),此时可以认定企业已经转移了该项金融资
31、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例 2】2 某 l8 年 2 月 1 日,甲公司将其持有的面值为 100 万元的国债转让给丙公司,并向丙公司签发看跌期权,约定在出售后的4 个月内,丙公司可以 60 万元价格将国债卖回给甲公司。由于国债信用等级高、预计未来 4 个月内市场利率将维持稳定,甲公司分析认为该看跌期权属于深度价外期权。在此情况下,甲公司应终止确认被转让的国债。企业需要通过计算判断是否转移或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的,在计算金融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时,应考虑所有合理、可能的现金流量变动,采用适当的市场利率作为折现率,并采用概率加权平均方法。2.
32、企业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的,应当继续确认该金融资产。本准则规定,企业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的,不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10与企业转移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的判断方法相似,企业在判断是否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时,应当比较其在转移前后面临的该金融资产未来净现金流量金额及其时间分布变动的风险。企业承担的风险没有因金融资产转移发生显著改变的,表明企业仍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以下情形通常表明企业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1)企业出售金融资产并与转入方签订回购协议,协议规定企业将按照固定价格
33、或是按照原售价加上合理的资金成本向转入方回购原被转移金融资产,或者与售出的金融资产相同或实质上相同的金融资产。例如,采用买断式回购、质押式回购交易卖出债券等。(2)企业融出证券或进行证券出借。例如,证券公司将自身持有的证券借给客户,合同约定借出期限和出借费率,到期客户需归还相同数量的同种证券,并向证券公司支付出借费用。证券公司保留了融出证券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因此,证券公司应当继续确认融出的证券。(3)企业出售金融资产并附有将市场风险敞口转回给企业的总回报互换。在附总回报互换的金融资产出售中,企业出售了一项金融资产,并与转入方达成一项总回报互换协议,如转入方将该资产实际产生的现金流量
34、支付给企业以换取固定付款额或浮动利率付款额,该项资产公允价值的所有增减变动由企业(转出方)承担,从而使企业保留了该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继续确认所出售的金融资产。(4)企业出售短期应收款项或信贷资产,并且全额补偿转入方可能因被转移金融资产发生的信用损失。企业将短期应收款项或信贷资产整体出售,符合金融资产转移的条件。但由于企业出售金融资产时做出承诺,当已转移的金融资产将来发生信用损失时,由企业(出售方)进行全额补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保留了该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因此不应当终止确认所出售的金融资产。这种情形经常出现在资产证券化实务中。例如,企
35、业通过持有次级权益或承诺对特定现金流量担保,实现了对证券化资产的信用增级。如果通过这种信用增级,企业保留了被转移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那么企业就不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11(5)企业出售金融资产,同时与转入方签订看跌或看涨期权合约,且该看跌期权或看涨期权为一项价内期权。例如,企业出售某金融资产但同时持有深度价内的看涨期权(即到期日之前不大可能变为价外期权),或者企业出售金融资产而转入方有权通过同时签订的深度价内看跌期权在以后将该金融资产回售给企业。在这两种情况下,由于企业都保留了该项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因此不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6)采用附追索权方式出售金融
36、资产。企业出售金融资产时,如果根据与购买方之间的协议约定,在所出售金融资产的现金流量无法收回时,购买方能够向企业进行追偿,企业也应承担未来损失。此时,可以认定企业保留了该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不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3.企业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应当判断其是否保留了对金融资产的控制,根据是否保留了控制分别进行处理。实务中,可通过分析金融资产转移协议中的条款和现金流量分布实际情况(例如将超额服务费等纳入考虑),计算确定金融资产转移前后所承担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变动情况,且实践中存在多种可行的计算方法,以下举例说明了两种常用的方法。企业可以根据
37、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在附注中进行说明,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例 3】甲公司向不存在关联方关系的乙公司出售剩余期限为 30 天、总金额为 100 万元人民币的短期应收账款组合。根据历史经验,此类应收账款的平均损失率为 2%。假设甲公司承诺为应收账款组合最先发生的、不超过应收款总金额 1.25%损失的部分提供担保,且该交易被认定为金融资产转移。分析:为了判断其保留的该短期应收账款组合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的程度,甲公司对应收账款组合的未来现金流量设定了6 种不同的合理且可能发生的假设情景进行分析,估计每种情景下的现金流量现值和发生概率,甲公司采用现值变动的绝对值与发生概率的乘积来
38、衡量风险变动程度,计算得出转移前甲公司面临该应收账款组合的现金流量变动总额,即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预计变动敞口,如表 1 所示。1212采用类似的方法可以计算出转移后甲公司面临该应收账款组合的预期现金流量变动情况,如表 2 所示。表 2 单位:元现值变动概率加权=某-3197513194172预计变动3197513194172638 假设情景低损失正常损失和少量提前还款正常损失正常损失和大量提前还款严重损失非常严重损失合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100001250012500125001250012500 发生概率15.0%20.0%35.0%25.0%4.5%0.5%100%概率加权=某15002500
39、437531255636212125 假设情景下的现值变动=-2125375375375375375-250 结论:1313根据上述计算,转移后甲公司承受的相对变动为638+6472=9.86%,表明甲公司已经转移了该应收账款组合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应当终止确认该应收账款组合。2 某 18 年 1 月 1 日,甲银行与转入方签订协议,将该组贷款转移给转入方,并办理有关手续。甲银行收到款项9115 万元人民币,同时保留以下权利:(1)收取本金 1000 万元人民币以及这部分本金按 10%的利率所计算确定利息的权利;(2)收取以 9000 万元人民币为本金、以 0.5%为利率所计算确定利
40、息(超额利差账户)的权利。转入方取得收取该组贷款本金中的 9000 万元人民币以及这部分本金按 9.5%的利率收取利息的权利。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如果债务人提前偿付该组贷款,则偿付金额按1:9的比例在甲银行和转入方之间进行分配;但是,如该组贷款发生违约,则违约金额从甲银行拥有的 1000 万元人民币贷款本金中扣除,直到扣完为止。分析:该交易不满足本准则第四条判断将终止确认的规定适用于金融资产部分的条件,因此应对金融资产整体适用相关规定。假设该交易可以被认定为金融资产转移,为了判断甲银行保留的该组贷款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的程度,甲银行对该组贷款的未来现金流量设定了4 种不同的假设情景进行分析,估
41、计每种情景下的现金流量金额和发生概率,并采用8.5%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如表 3 所示。表表 3 3单位:万元合计合计 10000100001000010000100011000100011000 转入方转入方 900090009000900085598558559855 甲银行甲银行100010001000100014511451451145 假设情景情形假设情景情形 1:1:所有贷款被立刻提所有贷款被立刻提 2 2 某某 1818 年年 1 1 月月 1 1日未折现的预计现金流量前偿还且没有违约,发生概率日未折现的预计现金流量前偿还且没有违约,发生概率 20%20%现金流量净现现金流量净现值
42、合计值合计 2 2 某某 1818 年年 1 1 月月 1 1 日未折现的预计现金流量情形日未折现的预计现金流量情形 2:2:所有贷款在所有贷款在 1 1 年年后被提前偿还且没有违约,后被提前偿还且没有违约,2 2 某某 1919 年年 1 1 月月 1 1 日未折现的预计现金流量发日未折现的预计现金流量发生概率生概率 30%230%2 某某 2020 年年 1 1 月月 1 1 日未折现的预计现金流量日未折现的预计现金流量 1414现金流量净现值合计 2 某 18 年 1 月 1 日未折现的预计现金流量情形3:所有贷款在 2 年后到期日被偿还且没有违 2 某 19 年 1 月 1 日未折现的
43、预计现金流量约,发生概率 30%2 某 20 年 1 月 1 日未折现的预计现金流量假设情景 10138100011000 合计 1026510741990090838559855 转入方 91599855908310551451145 甲银行 1106886817 现金流量净现值合计 18 年 1 月 1 日未折现的预计现金流量情形 4:所有贷款在 1 年后 2 某违约,处置后收回现金 2 某 19 年 1 月 1 日未折现的预计现金流量 10741万元,发生概率 20%现金流量净现值合计甲银行采用现值变动的标准差来衡量风险和报酬的变动程度,计算得出转移前甲银行面临该组贷款的现金流量变动总额
44、,即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变动敞口,如表4 所示。用现值变动概率加权合计 18600 的平方根衡量转移前甲银行承担的该组贷款的风险敞口为 136 万元。表 4 假设情景情形 1 情形 2 情形 3 情形 4 合计单位:万元现值变动=-某-10137164-201 现值变动概率加权=2 某20404108069808118600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1000010138102659900 发生概率20%30%30%20%100%概率加权=某200030413080198010101甲银行采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得出转移后甲银行面临该组贷款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变动敞口,如表 5 所示。用现值变动概率加权合计 108
45、39 的平方根衡量转移后甲银行承担的该组贷款的风险敞口为104 万元。表表 5 5单位:万元1515假设情景情形 1 情形 2 情形 3 假设情景情形 4 合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100010551106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817 发生概率20%30%30%发生概率20%100%概率加权=某200317332 概率加权 1631012 假设情景下的现值变动=-124394 假设情景下的现值变动-195 现值变动概率加权=2 某295542651 现值变动概率加权 760510839 结论:比较转移前后甲银行承担的该组贷款的风险敞口的变动情况(104+136=76%),甲银行认为其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
46、留该组贷款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应当进一步判断其是否保留了对金融资产的控制来确定是否应终止确认该组贷款。(六)分析企业是否保留了控制若企业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按照本准则规定,应当判断企业是否保留了对该金融资产的控制。如果没有保留对该金融资产的控制的,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本准则此处所述的“控制”概念,与企业会计准则第33 号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控制”概念相比,在适用场景和判断条件上都有所不同。企业会计准则第 33 号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控制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
47、额。按照本准则规定,企业在判断是否保留了对被转移金融资产的控制时,应当重点关注转入方出售被转移金融资产的实际能力。如果转入方有实际能力单方面决定将转入的金融资产整体出售给与其不相关的第三方,且没有1616一、本准则的修订背景一、本准则的修订背景产负债表转出,即能否“出表”,这是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等会计信息使用者关注的重点之一。自 2006 年企业会计准则第 23 号金融资产转移发布以来,我国金融创新步伐不断加快,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资产转移的常见模式在近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的统计,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自 2022 年起呈现爆发式增长,2022 年末市场规模较 2022 年末扩
48、大了 15 倍。2022 年,我国共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 5930.39 亿元,较 2022年增长 79%,年末资产证券化市场存量为 7178.89 亿元,同比增长 128%。2022 年,我国共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8420.51 亿元,较 2022 年增长 37.32%,年末资产证券化市场存量首次突破万亿,达 11977.68 亿元,同比増长 52.66%。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资产证券化作为激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的重要工具,是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选择,尤其在中央提出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过程中,资产证券化也成为不良资产处置的一种方式。2022 年 12 月 2
49、3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化金融结构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规模,发展企业资产证券化,推进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试点”。2022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基础设施等资产证券化”作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2022 年 2 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银监会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稳步推进资产证券化发展。为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资产证券化等金融资产转移创新业务的会计处理,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保持我国企业会计3737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项
50、目组对现行金融资产转移准则进行了修订。二、本准则的修订过程二、本准则的修订过程项目组于 2022 年着手启动了本准则的修订工作。根据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项目组在充分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全面研究我国企业实务的基础上,起草了本准则的讨论稿,广泛征求相关方面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对讨论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2022 年 8 月 1 日,项目组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 23 号金融资产转移(修订)(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反馈意见截止期为 2022 年 10 月 11 日。截至 2022 年 11 月,共收到反馈意见 42 份。反馈意见总体上对修订内容表示赞同,支持根据我国金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