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过习题】(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著导读《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过习题】(解析版).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经典常谈经典常谈综合练习综合练习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的作品,全书共篇。()A.15 B.18 C.13 D.30【答案】C2.在人家门头上,在小孩的帽饰上,我们常见到八卦那种东西。讲八卦的便是()这部书。A.春秋 B.诗经 C.中庸 D.周易【答案】D3.下列不属于春秋三传的是()A.左传 B.公羊传 C.谷梁传 D.战国策【答案】D4.下列不属于五经的是()A.易 B.书 C.大学 D.春秋【答案】C5.下列不属于四书的是()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春秋【答案】D6.这部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部通史。()A.左传 B.春秋
2、 C.公羊传 D.战国策【答案】A7.创了“纪传体”,叙事自黄帝以来到著者当世,就是汉武帝的时候,首尾三千多年。()【答案】CA.国语 B.汉书 C.史记 D.战国策8.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占了全书的过半数。()A.本纪 B.世家 C.列传 D.表【答案】C9.反对侵略战争,但是擅长制造战争器械的专家是()A.老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答案】D10.不但是老.庄的信徒,也是佛的信徒,他是第一个在诗里用全力刻画山水的人。()A.陶渊明 B.孟浩然 C.谢灵运 D.陶弘景【答案】C11.善于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给诗开辟了新世界的诗人
3、是()A.李白 B.杜甫 C.孟浩然 D.李商隐【答案】B12.第一中写道“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变的方向是简易。”请你根据图片中的字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水”字填入方框内()【答案】B二、填空题二、填空题.经典常谈 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末到 40 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的著作。【答案】朱自清传统文化经典2.经典常谈全书共篇,介绍了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答案】13说文解字 周易 史记诸子百家3.经典常谈也可以看作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这本书不“”,也不,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答案】板着脸说话平铺直叙4.中国文字相
4、传是黄帝的史官造的。东汉编写的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答案】仓颉许慎说文解字5.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份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份是君臣相告的话。【答案】尚书6.被称作“诗三百”,现在实存篇。【答案】诗经 3057合称春秋三传。【答案】左传、公羊传、谷梁传8.五经是;四书是。【答案】易、书、诗、礼、春秋大学、中庸、论语、孟子9.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一个伟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节目:如“”、“”、“”,如“时习”、“阙疑”、“好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答案】论语君子仁忠恕10.“他们凭他们的
5、智谋和辩才,给人家划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句中的“他们”指的是。记载他们说辞的书叫,是汉代编定的。【答案】战国策士战国策刘向11.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是编年的。十,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类记各方面人物。其作者,字,是太史令的儿子。他因替辩护,被处以宫刑,灰心失望已极,只能发愤努力希图留个后世名。【答案】帝王政迹表书世家列传司马迁子长司马谈李陵12.采用了史记的体制,却以汉事为断,从高祖到王莽,只二百三十年,断代成书。【答案】汉书13.汉书作者是汉代的,字。汉
6、书的名称从来。【答案】班固孟坚尚书14.墨家的创始者,墨家是有团体组织的,他们的首领叫作“”,他们不但是打仗的专家,并且是制造的专家。【答案】墨翟钜子战争器械15.压根儿反对一切文化和制度的是。他们看见时世太乱,难以挽救,便消极起来,对于世事,取一种的态度。其代表人物是和。【答案】道家不闻不问老子庄子16.儒、墨、道各家有一个共通的态度,就是;他们都假托古圣贤之言以自重。孔子托于,墨子托于,孟子托于,老、庄托于传说中以前的人物。【答案】托古立言文王、周公禹尧、舜尧、舜17.秦相吕不韦教许多门客合撰了一部。淮南王刘安仿效吕不韦的故智,教门客编了一部。【答案】吕氏春秋淮南子18.汉乐府以为主。所叙
7、的和最多,历史及游仙的故事也占一部份。此外便是男女相思和离别之作,格言式的教训,人生的慨叹等等。【答案】叙事社会故事风俗19.是第一个人将田园生活描写在诗里。他成了千古“隐逸诗人之宗”。【答案】陶渊明20.有一种“寓言”,藉着神话或历史故事来抒论。多用神话,多用历史故事,有些神仙家言,是继承庄子的寓言而加以变化。【答案】庄子韩非子庄子韩非子庄子三、名著选段阅读三、名著选段阅读(一)阅读名著选段,完成练习。(一)阅读名著选段,完成练习。“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所以记事的书用这个名字。各国有各国的春秋,但是后世不传了。传下的只有一部鲁春秋,春秋成了它的专名,便
8、是春秋经了。传说这部春秋是孔子作的,至少是他编的。鲁哀公十四年,鲁西有猎户打着一只从没有见过的独角怪兽,想着定是个不祥的东西,还将它扔了。这个新闻传到孔子那里,他便去看,他一看,就说:“这是麟啊,为谁来的呢,干什么来的呢,唉唉,我的道不行了!”孔子这时已经年老,常常觉着生的不是时候,不能行“道”。看了这只死麟,一面同情它,一面也引起自己的无限感慨。他觉得生平说了许多教,当世的人君总不信他,可见空话不能打动人。他发愿修一部春秋,要让人从具体的事例里,得到善恶的教训,他相信这样得来的教训比抽象的议论深切著明得多。他觉得修成了这部春秋,虽然不能行道,也算不白活一辈子。这便动起手来,九个月书就成功了。
9、书起于鲁隐公,终于获麟;因获麟有感而作,所以叙到获麟绝笔,是纪念的意思。这个故事虽然够感伤的,但我们从种种方面知道,它却不是真的。春秋只是鲁国史官的旧文,孔子不曾掺进手去。春秋可是一部信史,里面所记的鲁国日食,有三十次和西方科学家所推算的相合,这决不是偶然的。不过书中残阙、零乱和后人增改的地方,都很不少。书起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止,共二百四十二年(西元前七二四八一),后世称这二百四十二年为春秋时代。书中纪事按年月日,这叫作编年。编年在史学上是个大发明,这教历史系统化,并增加了它的确实性。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算是我们的第一部通史。其中,所
10、记的齐桓公、晋文公的霸迹最多。古代史官记事,有两种目的:一是征实,二是劝惩。像晋国董狐不怕权势,记“赵盾弑其君”,齐国太史记“崔杼弑其君”,虽杀身不悔,都为的是征实和惩恶,作后世的鉴戒。但是史文简略,劝惩的意思有时不容易看出来,因此便需要解说的人。孔子是第一个开门授徒、拿经典教给平民的人,鲁春秋也该是他的一种科目。关于劝惩的所在,他将许多口义传给弟子们。他死后,弟子们散在四方,就所能记忆的又教授开去。左传 公羊传 榖梁传,所谓春秋三传里,所引孔子解释和评论的话,大概就是检的这一些。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征实与否,倒在其次。按三传的看法,春秋大义可以从两方面说:明辨是非,分别善恶,提倡德义
11、,从成败里见教训,这是一;夸扬霸业,推尊周室,亲爱中国,实现民族大一统的理想,这是二。前者是人君的明鉴,后者是拨乱反正的程序。这都是王道。而敬天事鬼,也包括在王道里。春秋里记灾,表示天罚;记鬼,表示恩仇,也还是劝惩的意思。(摘编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有删改)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朝廷大事都在春秋二季举行,所以包括鲁春秋在内的各国史书都取名“春秋”。B.故事中说孔子修春秋的原因之一是,感慨于自己讲的抽象的“道”总不被人君接受。C.春秋虽用鲁国纪元,却记各国的事,又以齐桓、晋文霸迹居多,所以算第一部通史。D.鲁春秋是孔子开门授徒的一种科目,讲说劝惩的意思,并将许多
12、口义传给了弟子们。【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 项,“古代朝廷大事都在春秋二季举行”错误。结合“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所以记事的书用这个名字”分析,“都在”扩大范围。C 项,“又以齐桓、晋文霸迹居多,所以算第一部通史”错误。结合“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算是我们的第一部通史。其中,所记的齐桓公、晋文公的霸迹最多”分析,选项强加因果。D 项,
13、“讲说劝惩的意思”错误。原文为“关于劝惩的所在,他将许多口义传给弟子们”。故选 B。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从“春秋”谈起,讲的孔子编修春秋缘起的故事,是后文论证的基础。B.第二段举春秋所记的鲁国日食有三十次和西方推算的相合是为论证它是一部信史。C.文章谈到古代的史官记事有征实和劝惩这两种目的,是为后面论证劝惩的作用做铺垫。D.文章详述历史事实,阐释史学观点,分析春秋大义,体现出作者严谨的论证态度。【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
14、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 项,“文章详述历史事实”错误。结合“鲁哀公十四年,鲁西有猎户打着一只从没有见过的独角怪兽,想着定是个不祥的东西,还将它扔了。这个新闻传到孔子那里,他便去看”“像晋国董狐不怕权势,记赵盾弑其君,齐国太史记崔杼弑其君,虽杀身不悔,都为的是征实和惩恶,作后世的鉴戒”等分析,文章没有详细叙述历史事实。故选 D。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孔子不曾掺进手去”写春秋,作者由此推断它并非孔子所写,而是由他编纂。B.编年既使历史系统化,还增加了确实性,作为现存
15、最早的编年史,春秋功不可没。C.春秋三传里引述的孔子解释、评论的话,大概是孔子弟子们根据记忆传播的内容。D.烛之武退秦师中“不仁、不知、不武”的认识与文中春秋大义第一方面相通。【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 项,“作者由此推断它并非孔子所写,而是由他编纂”错误。结合“这个新闻传到孔子那里,他便去看,他一看”“他发愿修一部春秋,要让人从具体的事例里,得到善恶的教训,他相信这样得来的教训比抽象的议论
16、深切著明得多。他觉得修成了这部春秋,虽然不能行道,也算不白活一辈子。这便动起手来,九个月书就成功了”“春秋只是鲁国史官的旧文,孔子不曾掺进手去”等分析,此处的“他”指的是孔子。“作者由此推断它并非孔子所写”推断错误。故选A。(二)阅读名著选段,完成练习。宋代的“话本”是白话小说说的老祖宗。话本是“说话”的底本;“说话”略同后来的“说书”,也是佛家的影响。唐代佛家向民众宣讲佛典故事,连带说唱,本子夹杂“雅言”和口语,叫做“变文”,“变文”后来也有说唱历史故事及社会故事的。“变文”便是“说话”的源头;“说话”里也还有演说佛典这一派。“说话”是平民的艺术;宋仁宗很爱听,以后便变为专业,大流行起来了。
17、这里面有说历史故事的,有说神怪故事的,有说社会故事的。“说话”渐渐发展,本来由一个或几个同类而不相关联的短故事,引出一个同类而不相关联的长故事的,后来却能将许多关联的故事组织起来,分为“章回”了。这是体制上一个大进步。话本留存到现在的已经很少,但还足以见出后世的几部小说名著,如元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明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都是从话本演化出来的;不过这些已是文人的作品,而不是话本了。就中三国志演义还夹杂着“雅言”,水浒传和西游记便都是白话了。这里除西游记以设想为主外,别的都可以说是写实的。这种写实的作风在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里得着充分的发展。三国志演义等书里的故事虽然是关联的,却不是联贯
18、的。到了红楼梦,组织才更严密了;全书只是一个家庭的故事。虽然包罗万有,而能“一以贯之”。这不但是章回小说,而且是近代所谓“长篇小说”了。白话小说到此大成。(选自朱自清著经典常谈)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答案】介绍了白话小说的起源和形成(过程)。12.根据文段提供的相关信息,仿照示例,为“近代长篇小说”下一个定义。例:章回写说是由“说话”发展、将许多同类且相关联的短故事组织起来的一个长故事。【答案】示例:近代长篇小说是指由文人撰写、组织严密(或:“故事联贯”、“一以贯之”)的章回小说。(三)阅读名著选段,完成练习。(三)阅读名著选段,完成练习。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
19、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来唱;一唱三叹得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手就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
20、“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徒歌新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感表达到家就成,用不着说多余的话。重叠可以说是原始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协调,是后来有了文字才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有删改)13.材料中,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答案】抒发情感(消愁解闷);酬神作乐(庆祝节日);
21、唱和竞胜。【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分析并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组织语言规范答题,此题要求回答“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原文“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可概括出“抒发情感(消愁解闷)”;原文“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可概括出“酬神作乐(庆祝节日)”;原文“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可概括出“唱和竞胜”。14.如何理解歌谣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答案】歌谣最初是个人心情的诉说;集众人聚唱,歌谣增多;经众人修饰,歌谣成为定本。【解析】本
22、题考查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作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语,分析在语境中的意思及言外之意,需结合上下文内容来分析。题中,“一个人的机锋”,联系上文“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可分析出“歌谣最初是个人心情的诉说”;“多人的智慧”,联系上文“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可分析出“集众人聚唱,歌谣增多”,联系上文“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可分析出“经众人修饰,歌谣成为定本”。15.请结合材料,概括歌谣与最初的诗的不同之处。【答案】节奏要求不同:
23、前者主要依靠重叠,后者主要依靠字数均齐、韵脚协调;传播方式不同:前者依靠口口传唱,后者借助文字记录。【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归纳内容要点及比较阅读的能力。作答时要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结合文本内容对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原文“重叠可以说是原始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协调,是后来有了文字才发展出来的”,可概括出“节奏要求不同:前者主要依靠重叠,后者主要依靠字数均齐、韵脚协调”;原文“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徒歌是随口唱”“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
24、初的写的诗了”,可概括出“传播方式不同:前者依靠口口传唱,后者借助文字记录”。(四)阅读名著选段,完成练习。(四)阅读名著选段,完成练习。“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简称 学 庸 论 孟。这四种书原来并不在一起,学 庸都在礼记里,论 孟单行。最初用力提倡“四书”的是程颢、程颐兄弟。他们说:“大学是孔门的遗书,只有从这部书里,还可以知道古人做学问的程序。从论 孟里虽也可看出一些,但不如这部书的分明易晓。学者必须从这部书入手,才不会走错了路。”这里没提到中庸。可是他们是很推尊中庸的。他们在另一处说:“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
25、;会读书的细加玩赏,自然能心领神悟终身受用不尽。”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的说明,四种书便贯串起来了。朱子说,有了大学的提纲挈领,便能领会论孟里精微的分别;融贯了论孟旨趣,也便能领会 中庸里的心法。不领会 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所以,朱子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学论 孟合为“四书”,作为初学者的基础教本。不过,朱子教人读“四书”为的成人,后来人却重在猎取功名;这是不符合他提倡的本心的。至于顺序变为学庸 论 孟,那是书贾因为学 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的缘故;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有删改)16.根据材料,概述“四书”的形成过程。【
26、答案】大学 中庸原本都在礼记里,论语 孟子单行;二程强调大学中庸的作用;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说明,贯串“四书”;书贾改变“四书”顺序,形成通行本。【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第一段“这四种书原来并不在一起,学庸都在礼记里,论 孟单行”可知大学 中庸原本都在礼记里,论语 孟子单行;由第二段“最初用力提倡四书的是程颢、程颐兄弟。他们说:大学是孔门的遗书,只有从这部书里,还可以知道古人做学问的程序。从论 孟里虽也可看出一些,但不如这部书的分明易晓。学者必须从这部书入手,才不会走错了路。这里没提到中庸。可是他们是很推尊中庸的”可知二程强调大学 中庸的作用;由第二段“朱子接受二
27、程的见解,加以系统的说明,四种书便贯串起来了”可知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说明,贯串“四书”;由第三段“至于顺序变为学 庸 论 孟,那是书贾因为学 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的缘故;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可知书贾改变“四书”顺序,形成通行本。17.二程和朱子分别是怎样评价大学的?【答案】二程认为,从大学可知古人做学问的程序,而且分明易晓,初学者从它入手不会走错路;朱子认为,大学提纲挈领,由此能领会论语孟子的精微分别,进而能领会中庸的心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由第二段“大学是孔门的遗书,只有从这部书里,还可以知道古人做学问的程序。从论 孟里虽也可看出一些,但不如这部书的
28、分明易晓。学者必须从这部书入手,才不会走错了路”可知二程认为,从大学可知古人做学问的程序,而且分明易晓,初学者从它入手不会走错路;由第二段“朱子说,有了大学的提纲挈领,便能领会论 孟里精微的分别;融贯了论 孟旨趣,也便能领会中庸里的心法”可知朱子认为,大学提纲挈领,由此能领会 论语 孟子的精微分别,进而能领会中庸的心法。18.请分析本文对读者研读“四书”有哪些指导意义。【答案】研读“四书”,目的是提升人格修养,而非猎取名利;研读“四书”,要理解其内在逻辑,循序渐进;研读“四书”,要从大处着眼,进而读天下书,论天下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第三段“不过,朱子教人读四书为的成人,后来人却重在猎取功名;这是不符合他提倡的本心的”可知研读“四书”,目的是提升人格修养,而非猎取名利;由第三段“朱子说,有了 大学 的提纲挈领,便能领会 论孟里精微的分别;融贯了论 孟旨趣,也便能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所以,朱子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学论 孟合为四书,作为初学者的基础教本”可知研读“四书”,要理解其内在逻辑,循序渐进;由第三段“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可知研读“四书”,要从大处着眼,进而读天下书,论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