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二甲醚罐区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操作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氨、二甲醚罐区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操作规程.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液氨、二甲醚罐区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操作规程1.1 人身安全1.1.1进入装置区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必须戴安全帽。1.1.2当系统有液氨、二甲醚跑冒滴漏时,操作人员必要穿戴专业防护用品。1.1.3当有液氨或二甲醚滴入眼睛时,要尽快用清水洗净,最好在就近的洗眼器上洗净。1.1.4在检修进入罐里作业时,必须有专人监护并佩带长管面具或空气呼吸器。1.1.5本工号机电仪出现问题,危及人身安全时,立即汇报有关领导,必要时先停车处理后汇报,以防事故扩大。1.1.6当停车检修罐置换后,分析氧含量1921%时方可进入罐,并且要有专人监护。1.1.7操作人员要定期进行救护和防火训练,掌握防护设备的使用方法
2、。1.1.8确保工作区域内的洗眼器和淋浴器好用。1.2设备安全1.2.1设备管线上装的所有温度计要定期校对,定期检查,发现损坏立即更换。1.2.2、联锁系统,报警系统不得随意走旁路和摘除,确有必要摘除时,要办有关审批手续。1.2.3、系统升降压一定要按有关规定进行,不得大幅度升降。1.2.4、加强巡检挂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3液氨泄漏应急预案.1.3.1液氨物质的理化常数:中文名称氨别 名氨气(液氨)分子式NH3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分子量17.03蒸汽压506.62kPa(4.7)熔 点-77.7 沸点:-33.5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密 度相对密度(水=1)0.82(-7
3、9);相对密度(空气=1)0.6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6(有毒气体)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1.3.2环境1.3.2.1健康危害1.3.2.1.1侵入途径:吸入。1.3.2.1.2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1.3.2.1.3.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
4、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1.3.2.2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1) 属低毒类。(2)急性毒性:LD50350mg/kg(大鼠经口);LC501390mg/m3,4小时,(大鼠吸入)。(3)刺激性:家兔经眼:100ppm,重度刺激。(4)亚急性慢性毒性:大鼠,20mg/m3,24小时/天,84天,或56小时/天,7个月,出现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血胆碱酯酶活性抑制等。(5)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性:大肠杆菌1500ppm(3小时)。细胞遗传学分析:大鼠吸入19800g/m3,16周。(6)污染来源:,氨事故状态泄露。(7
5、)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8)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氨。1.3.2.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1)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器:氨气敏电极检测仪;(2)常用快速化学分析方法:溴酚蓝检测管法、百里酚蓝检测管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3)气体速测管。1.3.2.4实验室监测方法:纳氏试剂比色法(GB/T14668-93,空气)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T14679-93,空气)1.3.2.5环境标准:中国(TJ36-7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6、30mg/m3中国(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20mg/m3(一次值)中国(GB14554-93)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mg/m3)一级1.0二级1.52.0三级4.05.0中国(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4.975kg/h1.3.2.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1.3.2.6.1泄漏应急处理(1)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1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
7、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2)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废料液用水稀释,加盐酸中和后,排入下水道。1.3.2.6.2防护措施(1)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2)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3)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4)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5)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1.3.2.6.3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8、。就医。 (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1.3.2.6.4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1.4二甲醚的泄漏预案1.4.1.物质的理化常数:中文名称(二)甲醚别 名甲醚分子式C2H6O;CH3OCH3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有醚类特有的气味分子量46.07蒸汽压533.2kPa/
9、20 闪点:-41熔 点-141.5 沸点:-23.7溶解性溶于水、醇、乙醚密 度相对密度(水=1)0.66;相对密度(空气=1)1.62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4(易燃气体)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溶剂、萃取剂、聚合物的催化剂和稳定剂1.4.2.对环境的影响:1.4.2.1健康危害(1) 侵入途径:吸入(2) 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麻醉作用弱。吸入后可引起麻醉、窒息感。对皮肤有刺激性。1.4.2.2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1) 毒性:是一种弱麻醉剂,对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2) 急性毒性:LC50308000mg/m3(大鼠吸入);人吸入154.24g/m330分,轻度麻醉。(3) 危
10、险特性: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4)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1.4.2.3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1.4.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1.4.3.1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
11、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1.4.3.2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2)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4)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5)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1.4.4急救措施1.4.4.1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1.4.4.2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