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8775791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浙江省温州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浙江省温州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2019年5月份温州市普通高中高考适应性测试 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垒砌(q)围墙宛如修筑城堡,开辟畦圃仿佛拓展疆域,栽种荫(yn)庇后人的参天大树犹如造就英才,培植色香俱佳的奇花异草真不啻倡导文艺。 B. 这乐曲起初迷惘而缠绵,靡(m)丽而幽深,绵邈而隐晦,后来却令人觉得沉重的叹息中有舒展和妩

2、媚,美在悲怆(chung)的解脱、忧郁的抚慰。 C. 论辩是双方立场、观点的对峙、碰撞,只有据理力争而不强(qing)词夺理, 辩驳诘难而不斥责攻讦(ji),才能不致使言辞交锋演变为义气之争。 D. 蓬头垢(gu)面的沈巍,意外蹿(cun)红,成为“流浪大师”,引发网民蜂拥而至,蹲守猎奇追捧蹭热度,突如奇来的关注演变为哗众取宠的喧嚣。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及字形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

3、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A项,荫(yn)庇yn;C项,义气之争意气之争;D项,蹿(cun)红cun,突如奇来突如其来。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流浪地球因口碑和票房双高,引起了好莱坞著名导演卡梅隆等人(曾执导终结者阿凡达等)的关注。而后,导演郭帆受宠若惊地向“卡神”致敬的举动,恰是流浪地球难脱好莱坞科幻大片风格的写照。【乙】该片地球灾难的场景布置、拯救世界的人物塑造都是好莱坞的翻版“灾难与爱”叙事模式的再现。这些因素都是

4、科幻片在北美和中国屡试不爽的商业保障。 流浪地球诚然充满美国式叙事和特技的痕迹,但也有独特的中国式情怀。美国模式是灾难往往源于外星人入侵或人为因素,并以丢弃地球、殖民其它星球、寻找新家园为结局。【丙】而流浪地球中的灾难源于太阳衰老,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天地人”的诠释;其处理方式是带着地球“流浪”,凸显了中国“根文化”:不离不弃的家国情怀。此外,中国人拯救地球的英雄主义更强调“联合政府”的集中领导和各国民众的齐心协力,本质上与好莱坞宣扬的个人英雄主义判若云泥。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写照 B. 屡试不爽 C. 诚然 D. 判若云泥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

5、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D 3. A 【解析】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项,写照:对事物的描写刻画。结合“难脱好莱坞科幻大片风格”分析可知,使用正确。B项,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结合“这些因素都是科幻片在北美和中国”分析,使用正确。C项,诚然:副词,确实,实在;连词,固然、虽然。引起下文转折。结合“充满美国式叙事和特技的痕迹”“但也有独特的中国式情怀”等分析可知,取的是第二个意思,使用正确。D项,判若云泥:高低差别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么大。此处指区别大,不指差别

6、大,“判若云泥”应改为“截然不同”或“迥然不同”或“判若鸿沟”。故选D。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句内点号用在句内,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A项,括号内容“曾执导终结者阿凡达等”是对“好莱坞著名导演卡梅隆”的介绍,括号应放“等人”前,“卡梅隆”后。故选A。 4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学习强国”平台聚合了大量免费资源,充分满足了互联网条件下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自主化、便捷化的学习需求,为工作推动积蓄了精神能量。 B. 政府部门应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主动聚焦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在资金、科技研发和产权保护精准帮扶,不断促进产业发展。 C. 虽然埃航的事故报告还没出来,但各方通过初步分析已提供了一个可接受的解释,大概率的原因可能是MCAS系统本身的不完善引发飞行姿态失控所造成的。 D. 由全球各地科学家合作拍摄的首张黑洞照片4月10日在全球同步发布,照片瞬间点燃世界关注的热点,再次有力地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

8、对论和霍金的猜测。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B项,成分残缺,“产权保护”后应加“等方面”“等领域”或“等问题上”。C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原因就是造成的”。D项,搭配不当,“点燃世界关注的热点”应改为“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或“点燃世界关注的热情”。故选A。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

9、,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任何推理活动,都离不开必要的前提假设。有人得了慢性病就去中医院,得了急症就去看西医,它的前提假设是: _ 。事实上,生活中的前提假设经常有对也有错。因此,_是批判性思维核心品质之一。比

10、如人们培养孩子常说“_”,前提假设就是“孩子最初的成长与赛跑的规律是一样的”,其实并不尽然。 【答案】 (1). 中医西医疗效不同 (2). 辩证地对待前提假设(或理性全面思考问题) (3).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处,结合“有人得了慢性病就去中医院,得了急症就去看西医”分析,前提假设是中西医的疗效是不同的;第处,结合“生活中的前提假设经常有对也有错”“是批判性思维核心品质之一”分析,因为生活中的前提假设经常有对也有错,所以我们要

11、辩证看待前提假设;第处,结合“前提假设就是孩子最初的成长与赛跑的规律是一样的”分析,人们常说的应该是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下面是某生为大学自主招生准备的自我陈述材料,有三处表达不得体,找出并作修改。 老师,您好!我叫XX,来自浙江省XX中学。进入高中后,我就合理规划,自觉自律,拼了老命学习,学科成绩名列前茅。另外,我兴趣广泛,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多有建树。贵校学术氛围浓厚,是我一直向往的名校。希望贵校能慧眼识珠,我将倍加努力,争取成为贵校的优秀学子。谢谢! (2)顺利通过初审后,该生来到某大学参加笔试、面试,在接待大厅门口发现贴着一副对联,上联

12、为“搭台摆擂显身手”,但下联不知去向。请你根据上联内容,结合情景,补写下联。 上联:搭台摆擂显身手 下联: 【答案】示例:“拼了老命”改为“刻苦” “多有建树”改为“多有涉猎” “慧眼识珠”改为“给予机会” 示例:入场答题著文章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及对联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需要明确对联的要求,一般需要具备以下特点:要字数相等,断句

13、一致;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1)“拼了老命”,口语化,而且表意夸张,不符合“自我陈述材料”的要求,改为“刻苦”。“多有建树”,建树,表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或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结合“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分析,改为“多有涉猎”。“慧眼识珠”,泛指敏锐的眼力。称赞人善于识别人才。结合“贵校”分析,改为“给予机会”。(2)结合材料内容“该生来到某大学参加笔试、面试,在接待大厅门口发现贴着一副对联”分析,参加考试,下联可以于此有关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从基本内涵来说,所谓科学中的理性,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自觉的

14、逻辑思维把握客观世界规律的能力,以及运用这种能力认识世界的活动。所谓非理性,一是指心理结构上的本能意识或无意识,二是指非逻辑的认识形式,前者如想象、情感、意志、信仰等,后者如直觉、灵感、顿悟等。作为心理现象,非理性既然是一种本能意识或无意识,那就是未经理性驾驭或不能进行确切的理性分析的。从功能发挥的角度来说,理性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往往起着必不可少甚至是关键的指导性作用。众所周知,科学自近代产生以来,就形成了以认识论的理性主义和方法论的演绎主义为基本特征的科学认识理念。在过去的几百年里,科学中的理性尤其是其中的分析传统已成为科学研究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认识模式,也因此取得了许多伟大的科学成就。然而,

15、理性由于只是一种工具性的东西,故并不具备积极能动的力量。没有情欲、本能和冲动的推动,理性就是一些僵死的形式。所以,理性的活动只能仰仗非理性的能量。 传统的科学主义者认为理性高于非理性,并将科学的理性方法绝对化,无条件地推广至各门非自然学科及社会问题的研究中;相反,非理性主义者则坚持非理性高于理性,甚至将非理性方法绝对化,声称它是研究人和世界本质的唯一方法。事实上,就科学活动而言,理性与非理性往往是共同发挥作用的。一方面,理性作用的实现有赖于非理性的参与。例如,爱因斯坦就非常重视直觉的作用,他认为从直接经验到理论体系“不存在任何必然的逻辑联系,而只有一个不是必然的直觉的联系”,“这一过程实际上也

16、是属于超逻辑的”。当代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已深切体验到:新知识的获得并不只靠逻辑性和客观性,巧辩、宣传、个人成见之类的非理性因素也起了作用。另一方面,非理性因素的实现也有赖于理性因素的作用发挥。任何积极的意志、信仰、信念要在人的活动中有效发挥作用,就必须借助于理性来为其规定目标和方向,并以理性的形式表达出来。很明显,尽管非理性主义对理性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并试图消解理性,但谁也无法否认,无论“意志”还是“情感”,都是由需要所引发的主体对外在事物的体验,必然包含认知的成分。人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而做出的选择,自然是充满理性的。 (所选文段有删改) 7. 下列对材料中“理性”和“非理性”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

17、是 A. 理性是人类用逻辑思维认知世界能力及相关活动,非理性就是指与理性相对应的人类本能意识或无意识。 B. 理性因为本身不具备积极能量而只具有工具性;非理性虽然不能进行确切的理性分析,但具有积极作用。 C. 理性在科学活动中往往必不可少且占据主导地位;非理性不能直接促使科学活动取得成就,但可提供支持。 D. 理性可无条件推广至各门非自然学科及社会问题的研究,非理性作为心理现象可用于研究人和世界的本质。 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方法,注重抽象概念和具体应用的结合,通过论证,厘清了理性与非理性的差异。 B. 虽然特点和作用迥异,但理性和

18、非理性有共存的必要和必然,事实上,它们一起推动了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 C. 科学经验和科学理论之间可能只有非理性联系,但是非理性在科学活动中的作用并不能以非理性的形式呈现。 D. 尽管人在某一刻做出的主观选择属于纯非理性,但不可否认,人的知识获取行为,必须依靠理性与非理性的合作。 9. 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答案】7. C 8. D 9. 理性和非理性的内涵、在科学活动中的互补(互相依存)关系(科学理性和非理性的内涵及互补关系)。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

19、题“下列对材料中理性和非理性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理性”“非理性”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A项,“非理性就是与理性相对应的人类本能意识或无意识”以偏概全。结合文本内容“所谓非理性,一是指心理结构上的本能意识或无意识,二是指非逻辑的认识形式”分析可知,非理性包含了“本能意识或无意识”和“非逻辑的认识形式”。B项,“理性因为本身不具备积极能量而只具有工具性”因果倒置。结合“理性由于只是一种工具性的东西,故并不具备积极能动的力量”分析可知,理性因为只有工具性才不具备积极能量。D项,选项内容张冠李戴。结合文本内容“传统的科学主义者认为理性高于非理性,并将科学的

20、理性方法绝对化,无条件地推广至各门非自然学科及社会问题的研究中;相反,非理性主义者则坚持非理性高于理性,甚至将非理性方法绝对化,声称它是研究人和世界本质的唯一方法”分析可知,选项是传统科学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各自观点,未必事实。故选C。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项,“尽管人在某一刻做出的主观选择属于纯非理性”错,由原文最后一句“人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而做出的选择,自然是充满理性的”可知,“属

21、于纯非理性”错误。故选D。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结合“理性的活动只能仰仗非理性的能量”“从基本内涵来说,所谓科学中的理性作为心理现象,非理性既然是一种本能意识或无意识,那就是未经理性驾驭或不能进行确切的理性分析的”“传统的科学主义者认为理性高于非理性声称它是研究人

22、和世界本质的唯一方法”“就科学活动而言,理性与非理性往往是共同发挥作用的”等内容分析,第一段主要讲理性和非理性的内涵,第二段主要讲两者在科学活动中的互补关系。注意题干要求,用一句话概括。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

23、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阅读下面的文

24、字,完成各题。 1956年元旦那场雪 徐 剑 1956年新年,并非中国农历的元春之始,天气很冷。2012年夏,李旭阁在北戴河海滨回忆起来,记忆难免有误,但他非常确定地对我说,那年元旦,北京城里落了一场大雪。 雪是从1956年元旦凌晨下起来的,飞飞扬扬了一夜。 第二天清晨,人们推门一看,雪拥长街,行人稀落,北京城郭上下一抹白,若从空中俯瞰,犹如一张巨大宣纸铺陈其上,而匆匆而过的行人,就像泼墨于宣纸上的一滴墨、一个点,一行雁痕鸿爪。 天上一片雪,地下一世界。李旭阁说,他记得昨天晚上离开中南海居仁堂时,天还晴得好。 早已过了下班时间,黄昏泛起,1955年最后一抹夕阳照在中南海居仁堂红墙黄瓦的林苑里。

25、时任军委作战部特种兵处技术组参谋的李旭阁少校,将最后一页台历撕下来,然后,走到窗前,将目光透过古老花格窗的玻璃,投向红墙内外。 一元复始春将至啊。窗外,如火如荼的公私合营运动,遍及每个角隅,热火朝天的场面浮现于京畿的天空,新中国的青春之姿与萧索的北方冬季相峙。 明天就是元旦,终于可以放松一下,带着孩子妻子出去走走了。李旭阁将目光从窗外收回来,收拾了东西,正准备穿上呢军大衣离去时,特种兵处处长杨坤上校突然走了进来。 “有要紧之事?”李旭阁问。 “是啊!”杨坤扬了扬手中一张入场券说,“明天下午三点新街口排练场有场很重要的讲座,让你参加。” “什么讲座?” “我也不知道。”杨坤处长颇有几分神秘地说,

26、“作战部王尚荣部长点了你的名,据说,听讲座的都是驻京各大单位的上将、大将。” “啊!”李旭阁一脸骇然,规格这么高呀。 “作战部就发了两张票,王部长和你一起参加,有困难吗?” “没有!”李旭阁摇了摇头。 “好!” 暮霭落了下来,西天最后一抹紫阳被中南海冰湖的暮霭融尽。 李旭阁骑车从居仁堂出来,右拐,从六部口,绕着红墙北行,过毛家湾,从国管局门口向西,穿过红楼电影院,往武衣库总参作战部宿舍骑去。这时,夜色如潮水泛起,街灯昏黄如豆,在薄暮中犹如一只只夏夜里的萤火虫,将北京的万家灯火引燃了,他的身前身后,便是一片灯河,一条人间天河。北京城隅也渐次沉落于宁静之中。 从战争中走来的军人,最喜欢这种安详与静

27、谧。李旭阁喜欢这样的和平之夜。多少年了,他蹚着战场的枪炮声、飞机的轰炸声,一路走来,此时的宁静,与他经历过的战斗生活,截然不同。当然,最挥之不去的炮声,是解放兰州时马步芳军队的炮弹突然在身边爆炸,如同惊雷,战友横飞玉碎,他的耳朵也骤然失聪,好多个月叽叽乱叫;还有在朝鲜战场上,敌机的炮弹从天而降,掀翻了他与耿素墨新婚的小屋,一对新人埋在了瓦砾之中。1953年夏天,抗美援朝战争在板门店画下了历史性的句号,李旭阁夫妇穿越刚熄灭的兵燹,回到了国内。不久,他因为表现出色,被选调到了军委作战部。 家门将近,北京的天空起风了。 李旭阁说,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天推门而进的时候,即将临盆的妻子耿素墨正腆着大

28、肚子,一边照顾大女儿,一边做饭。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前,妻子由65军报社记者转业到煤炭工业部党委办公室,不久后大女儿呱呱落地。 “旭阁,明天元旦放假,你陪我们娘儿俩去拍张照片?” “明天还真不成。”李旭阁答道。 “有事?” “有个讲座!在新街口排练场。” “不就是一堂文化补习课?请个假。” “岂止是文化补习课!是一个很重要的讲座,作战部就我和部长两个人参加!” “哦!”妻子脸露讶异之色,哦了一下,便没有再多问。她是个军人,知道丈夫调到作战部工作后,办公的地方就在中南海居仁堂,很明显,就是放在主席和总理身边工作,此乃中国的心脏。对此,她深明大义,忙道:“去吧,去吧,家里有我呢。” 大雪无声,不知

29、不觉中,落了下来。 丰年好大雪啊!那天早晨,李旭阁推开武衣库小院里西厢房的门,只见一夜瑞雪落下,院子里飘雪成堆,侵至石阶间、窗台上,甚至拥门而伏。雪后一片天光,太阳不知什么时候升了起来。晨曦初照,古老中国因了一群年轻的理想主义者,竟然老树新枝,犹如这朝阳,重曜东方。 扫完了积雪,不知不觉已经中午了。 李旭阁转身到长廊一侧去开自行车锁,然后,骑着车朝新街口排练场缓缓而去:不是看演出,而是听一场涉密程度极高的学术讲座。这场讲座的主角是谁,他不知道。不该问的坚决不问,不该说的坚决不说,这是他必须坚持的一条铁律,但是对于今天这个讲座主讲人是谁,他还是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一条扫过雪后的街道,在他眼前不断

30、延伸 (选自长篇报告文学大国重器中国火箭军的前世今生“引子”部分,有删改) 【注】李旭阁(1927.012012.10),1943年参加八路军,曾参加太原、兰州等战役。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他被选调到军委作战部,后官至第二炮兵司令员。文中写的是他参加钱学森“导弹概述”讲座前的情景。在后来的讲座上,钱学森说新中国完全有能力制造出自己的火箭,并建议中央军委成立一个新军种火军,也即火箭军最初的称呼。 10. 结合耿素默与李旭阁对话的语言特点,分析耿素默当时的心理。 11. 分析文中三处画横线的句子的作用。 12. 联系全文,指出题目中“那场雪”的深层意蕴。 13. 根据画波浪线的两段文字,试

31、谈报告文学“真实性”“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 【答案】10. (1)多用问句(疑问句和反问句),表现其作为妻子对爱的渴望、家的重视及对丈夫淡淡的抱怨。(2)语言简洁(单字、短句),如独字(哦)、反复(去吧,去吧),表现其作为军人,对丈夫工作的理解、支持。 11. (1)第一处交代时间、地点;暗示李旭阁在忙碌加班;突出这一地这一天的特殊性。(2)第二处点明夜将降临;为后文描写北京夜景作铺垫。(3)第三处:象征古老中国将重曜东方。(4)三处前后照应,表明时间推移、事件推进;又形成一条线索,使行文思路更顺畅清晰。 12. (1)象征新中国(或“新中国青年”)的青春之姿(新貌新颜)。(2)凸显中国的安

32、详、和平和丰收的愿景。(3)暗示中国将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崭新的强军(火箭军)之路。 13. (1)两段文字,一详细写李旭阁从居仁堂出发骑车回家的过程,一择要写李旭阁此前的战斗简历,前者地点明确,后者经历清楚,两者真实地体现了李旭阁当前生活的安详和战斗履历的丰富,也体现了报告文学的“真实性”(2)画波浪线的文字用比喻、拟人、夸张、想象、对比及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等,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李旭阁所见夜景及其历经的战斗,让人如置其境,如历其事,体现了报告文学的“文学性”。(3)报告文学中真实性是文学性的前提和基础,文学性是对真实性的生动和丰富,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缺了真实,文学成了空中楼阁;缺了文

33、学,则真实所产生的感染力也大打折扣。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题干问的是“结合耿素默与李旭阁对话的语言特点,分析耿素默当时的心理”,找到对应内容,结合内容分析。结合“旭阁,明天元旦放假,你陪我们娘儿俩去拍张照片?”“有事?”“不就是一堂文化补习课?请个假。”等分析可知,多用问句,写出了妻子渴望李旭阁的陪伴,从“不就是”可以看出妻子的淡淡抱怨等。结合“哦!妻子脸露讶异之色,哦了一下,便没有再多问”“她是个军人,知道丈夫调到作战部工作后,办公的

34、地方就在中南海居仁堂,很明显,就是放在主席和总理身边工作,此乃中国的心脏。对此,她深明大义,忙道:去吧,去吧,家里有我呢”等分析可知,语言简洁,表现作为军人的耿素默,对丈夫工作的支持等。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语句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句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第一句,“黄昏泛起,1955年”“中南海居仁堂”等内容,交代了时间、地点,写出了李旭阁在忙碌加班。结合后面内容“将最后一页台历撕下来”分析,也突出这一地这一天的特殊性。第二句,抓住“暮霭落了下来”“西天最后一抹紫阳”“融尽”分析,点

35、明夜将降临。结合下文“李旭阁骑车从居仁堂出来,右拐,从六部口,绕着红墙北行,过毛家湾,从国管局门口向西,穿过红楼电影院,往武衣库总参作战部宿舍骑去。这时,夜色如潮水泛起,街灯昏黄如豆,在薄暮中犹如一只只夏夜里的萤火虫,将北京的万家灯火引燃了,他的身前身后,便是一片灯河,一条人间天河。北京城隅也渐次沉落于宁静之中”分析,为后文描写北京夜景作铺垫。第三句,抓住“太阳不知什么时候升了起来”及后文内容“古老中国因了一群年轻的理想主义者,竟然老树新枝,犹如这朝阳,重曜东方”分析,象征古老中国将重耀东方。三处前后照应,表明时间推移,使行文思路更顺畅清晰。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章标题

36、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标题的含义注意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情节进行分析,深层含义结合文章的人物性格特征、时代背景和文章的主旨分析。题干要求指出深层含义。“那场雪”,结合“晨曦初照,古老中国因了一群年轻的理想主义者,竟然老树新枝,犹如这朝阳,重耀东方”分析可知,象征新中国的青春之姿。结合“扫完了积雪,不知不觉已经中午了。李旭阁转身到长廊一侧去开自行车锁,然后,骑着车朝新街口排练场缓缓而去”“从战争中走来的军人,最喜欢这种安详与静谧。李旭阁喜欢这样的和平之夜”等分析可知,凸显中国的安详、和平和丰收的愿景。结合“一条扫过雪后的街道,在他眼前不断延伸”及注释内容“

37、文中写的是他参加钱学森导弹概述讲座前的情景”等分析可知,暗示中国将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崭新的强军之路。 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是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根据画波浪线的两段文字,试谈报告文学真实性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需要结合画线部分内容,分别分析

38、如何体现“真实性”“文学性”相结合的。报告文学有报告和文学两种功能。报告是前提,是对即时或已经发生过的新闻、历史事件进行新闻性、传奇性、轰动性的再现或复活。然而它又必须是文学性的叙事。分析两段内容,第一段主要讲“李旭阁骑车从居仁堂出来,右拐,从六部口,绕着红墙北行,过毛家湾,从国管局门口向西,穿过红楼电影院,往武衣库总参作战部宿舍骑去”,交代从居仁堂出发骑车回家的过程;第二段主要讲写李旭阁此前的一些战斗简历。写出了当前生活的安详、静谧、和平等,以及战斗经历的丰富,体现“真实性”。结合“夜色如潮水泛起,街灯昏黄如豆,在薄暮中犹如一只只夏夜里的萤火虫,将北京的万家灯火引燃了,他的身前身后,便是一片

39、灯河,一条人间天河”“如同惊雷,战友横飞玉碎,他的耳朵也骤然失聪,好多个月叽叽乱叫”“敌机的炮弹从天而降,掀翻了他与耿素墨新婚的小屋,一对新人埋在了瓦砾之中”等分析,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李旭阁所见夜景及其历经的战斗,体现了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两段文字,真实性和文学性相结合,既交代了生活中李旭阁从居仁堂出发骑车回家的过程和李旭阁此前的一些战斗经历等,也写出了李旭阁所见的北京夜景的美妙和在战斗中的顽强、爱国等精神。真实性是文学性的前提和基础,文学性是对真实性的生动和丰富,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

40、题。 上宰相书 (宋)朱熹 六月八日,具位谨奉书再拜献于某官: 熹尝谓天下之事,有缓急之势;朝廷之政,有缓急之宜。当缓而急,则繁细苛察,无以存大体;当急而缓,则怠慢废弛,无以赴事几。均之二者,皆失也。然愚以为当缓而急者,其害固不为小,若当急而反缓,则其害有不可胜言者,不可以不察也。窃观今日之势,可谓当急而不可缓者矣,然今日之政则反是,愚不知其何以然也。 窃惟朝廷今日之政,无大无小,一归弛缓,今亦未暇一一条数。且以荒政论之,则于天下之事,最为当急而不可缓者;而荒政之中,有两事焉,又其甚急而不可少缓者也。一曰给降缗钱,广籴米斛。储蓄既多,缓急足用,政使朝廷别有支拔,一纸朝驰,而米夕发矣。此一事也;

41、二曰速行赏典,激励富室。盖此一策,本以诱民,事急则籍之,以为一时之用;事定则酬之,以为后日之劝。旋观今日,失信已多,别有缓急,何以使众?谋国之计,乖戾若此,临事而悔,其可及哉?此二事也。 然或者之论,则以为朝廷撙节财用,重惜名器,以为国之大政,将在于此,二者之请,恐难必济。愚窃以为不然也。夫撙节财用,在于塞侵欺渗漏之弊;爱惜名器,在于抑无功幸得之赏。今将预储积蓄,以大为一方之备,则非所谓侵欺渗漏之弊也;推行恩赏,以昭示国家之信,则非所谓无功幸得之赏也。且国家经费,用度至广,而耗于养兵者十而八九。至于将帅之臣,则以军籍之虚数,而济其侵欺之奸;馈餫之臣,则以簿籍之虚文,而行其盗窃之计;苞苴辇载,争

42、多斗巧,以归于权幸之门者,岁不知其几巨万。明公不此之正,顾乃规规焉较计毫末于饥民口吻之中,以是为撙节财用之计,愚不知其何说也? 大抵朝廷爱民之心,不如惜一费之甚,是以不肯为极力救民之事明公忧国之念不如爱身之切是以但务为阿谀顺指之计此其自谋可谓尽矣然自旁观者论之则亦可谓不思之甚者也。盖民之与财,孰轻孰重?身之与国,孰大孰小?财散犹可复聚,民心一失,则不可以复收;身危犹可复安,国势一倾,则不可以复正。至于民散国危而措身无所,则其所聚有,不为大盗积者耶?明公试观自古国家倾覆之由,何尝不起于盗贼?盗贼窃发之端,何尝不生于饥饿? 惟明公深察其言,以前日迟顿宽缓之咎,自列于明主之前,务以尽变前规,共趋时务

43、之急,而于熹所陈荒政一二事者,少加意焉。情迫意切,矢口尽言,伏惟明公之留意焉。 (选自朱子大全有删改) 【注】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浙东发生饥荒,宰相王淮推荐朱熹任提举浙江常平茶盐公事。上任以后,朱熹即征购粮食,兴修水利,了解民情,弹劾污吏,竭尽全力,以救灾荒,但他向朝廷的建议,很少被采纳。为此,朱熹给王淮写了这封信。缗钱:此处指购买粮食储备的钱。赏典:指赏赐的典礼。名器:名号与车服,指官爵。馈餫(yn):运送粮饷。苞苴:指馈赠的礼物。规规:浅陋。 1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均之二者,皆失也 均:权衡 B. 事急则籍之 籍:登记 C. 而济其侵欺之奸 济:

44、帮助 D. 至于民散国危而措身无所 措:放置 15.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若当急而反缓 人非生而知之者 B. 岁不知其几巨万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 以前日迟顿宽缓之咎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D. 伏惟明公之留意焉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里指“书信”,多用于记事陈情。由于朝廷在赈灾之事上迟缓拖沓,朱熹于是写信给宰相,希望他能改变以前的做法,共赴当前的急难。 B. 朱熹认为赈灾是关系民心的大事,建议朝廷一方面要及时拨款购买救灾的储备粮食,另一方面要激励富有人家出力赈灾,但朝廷却吝惜赈

45、灾费用,失信于民。 C. 朱熹驳斥了以节约用度、爱惜官爵为由,反对自己赈灾举措的观点,并对各级官吏利用各种手段巧取豪夺、侵吞和浪费国家钱财的劣行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D. 朱熹委婉含蓄地批评了宰相重财轻民、爱己轻国,然后用反问句强调了“民与财”“身与国”的轻重关系,指出朝廷赈灾不力而导致的饥饿是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是以不肯为极力救民之事明公忧国之念不如爱身之切是以但务为阿谀顺指之计此其自谋可谓尽矣然自旁观者论之则亦可谓不思之甚者也。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窃惟朝廷今日之政,无大无小,一归弛缓,今亦未暇一一条数。 谋国之计,乖戾若

46、此,临事而悔,其可及哉? 【答案】14. B 15. C 16. D 17. 是以不肯为极力救民之事/明公忧国之念/不如爱身之切/是以但务为阿谀顺指之计/此其自谋可谓尽矣/然自旁观者论之/则亦可谓不思之甚者也 18. 我私下考虑当今朝廷的政事,不论大小,全都松弛懈怠,现在没有时间一一列举。为国家利益谋划的大计,竟这样违悖情理,(将来)遇到急难之事再后悔,难道还来得及吗?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

47、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B项,“籍”,结合“盖此一策,本以诱民”“事急”“以为一时之用”等分析,“登记”错误。应该是通“藉”,借助。句意:在事急的时候,依靠他们捐助。故选B。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就。B项,“其”,代词,指数目;连词,表选择关系,还是。C项,“以”,介词,把。D项,“焉”,代词,指书信中建议;语气词,用于句中,表舒缓语气,可不译。故选C。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委婉含蓄”不正确,结合“大抵朝廷爱民之心,不如惜一费之甚谓尽矣然自旁观者论之则亦可谓不思之甚者也”分析可知,朱熹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