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宁夏固原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宁夏固原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8年宁夏固原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满分75分)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Mg24一、选择(选出下列各题中唯一正确的答案1-11题每题2分,12-13题每题3分,共28分不选、多选、错选不得分)1(2分)我们正在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宁夏。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生活中,提倡低碳出行B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C生活污水、工厂废渣废气等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D为防止“白色污染”,直接焚烧废弃塑料2(2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B C D3(2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错误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白烟B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
2、多C硝酸铵固体完全溶于水时,测量到溶液的温度降低D在软水中滴入一定量的肥皂水并振荡,产生较多泡沫4(2分)关于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过氧化氢、高锰酸钾这五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含有氧元素 B都含有氧分子 C都是化合物 D都是氧化物5(2分)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B C D 蒸发食盐水 取用固体药品 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检查装置气密性6(2分)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元素的核电荷数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7(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原理是隔绝空气B木材着火用水浇灭,是降低着火点来灭火C扑灭森林火灾时,砍
3、掉树木形成隔离带,原理是清除可燃物D煤块粉碎后燃烧,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8(2分)下列做法对人体无害的是()A为了节约粮食,把霉变大米淘净后继续食用B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以达到保鲜目的C做馒头时加入适量的小苏打,使馒头松软可口D大多数维生素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每天需要大量摄取9(2分)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依据化学方程式:4NH3+3O2 2X+6H2O,可推出X的化学式为N2C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D稀有气体的原子(除氦外)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最外层电子数
4、为8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10(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熟石灰可以用来区分氯化铵固体和硫酸铵固体B利用元素周期表可以查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C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和酒精都具有可燃性,都可做燃料D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11(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方法不正确的是()AO2(水蒸气),将气体通过浓硫酸BKCl固体(MnO2),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C氧化钙(碳酸钙),高温煅烧D氢氧化钾溶液(硫酸钾溶液),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过滤12(3分)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反应基本类
5、型B化学与生活化合反应C+O2CO2分解反应H2CO3=H2O+CO2置换反应C+2CuO 2Cu+CO2复分解反应HCl+AgNO3=AgCl+HNO3液氧可用于火箭的助燃剂人体缺乏碘元素导致甲状腺肿大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点燃后闻气味用洗洁精除去餐具油污利用乳化作用C化学实验数据记录D化学中常见的“三”用托盘天平称取7.8 g铁粉用50 mL量筒量取47.25 mL水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2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材料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13(3分)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2H2+O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
6、组成水是由氧单质和氢单质组成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反应前后氧原子和氢原子的数目没变反应前后氧原子的质子数不变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参加反应的水和生成氧气的微粒数目之比是2:1ABCD二、填空(共15分)14(5分)如图为某分子的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这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为 ;该物质属于 (填“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2)该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3)该物质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15(4分)甲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甲图中,P点所表示
7、的含义为 。(2)t2时,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一小块生石灰,再加入适量的水,烧杯中的溶液逐渐变浑浊,则X可能为 (填“A”或“B”或“C”)固体物质。16(6分)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a仪器的名称: 。(2)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序号),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8、(3)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目的是 。三、应用(共13分)17(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金属的性质做了如下探究,请你帮他们完成下面的内容。(1)探究铁生锈的原因(如图)(每支试管中均放有完全相同的洁净铁钉):一段时间后甲同学观察到: 试管中的铁钉明显生锈了。由此得出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 共同作用的结果。为防止金属锈蚀,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填一种)。在焊接铁制品前,常用稀盐酸清除其表面的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某同学分别向盛有形状、大小相同的铁片和锌片的试管中,倒入等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以“ ”为依据来判断两种金属
9、的活动性强弱。(3)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硫酸铜、硫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18(5分)小明用镁条(表面被氧化)和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来测定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中,他绘制了生成氢气的质量与所用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图(如图),请根据如图计算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四、实验探究(共19分)19(9分)小红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将稀盐酸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地发现有气泡产生,她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提出问题】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猜想假设】小红对变质
10、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做出了两种猜想:猜想一: 猜想二: 【实验设计】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哪个正确,小红设计了如下方案: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可以得出结论。小敏认为小红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实验与结论】小敏另外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了探究,请你帮她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步骤1: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振荡有白色沉淀产生猜想一正确步骤2: 步骤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0(10分)某化学实验室有一瓶黑色固体粉末M(M是纯净物),因试剂瓶标签破损无法确定其成分。为探究M的成分小军进行了以
11、下实验,请你参与他的探究:【猜想与假设】物质M可能是 ;【设计与实验】取两份等量的M样品,分别进行如图的实验:【分析与结论】(1)从实验一小军得出M的物理性质有 (填写一种);(2)从实验二小军推断出M的化学式是 ;(3)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拓展与延伸】探究M与稀硫酸反应的本质(1)稀硫酸中含有水分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等粒子,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用化学符号来表示);(2)小军分析实验一、二后认为:可能是稀硫酸中的某一种离子与M发生了反应。为确定稀硫酸中何种离子与M发生了反应,他继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进行探究:实验三中的A可选用的药品是 (填序号,下同),实验四中的B可选用的药
12、品是 ;硫酸钾溶液 氯化钾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稀盐酸(3)小军通过上述实验证明:稀硫酸中 (用化学符号来表示)与M发生了反应;【反思与交流】某同学优化了小军的整个实验方案,认为不需要进行实验 (填实验编号),就能确定M的成分,也能确定稀硫酸中何种粒子与M发生了反应。参考答案一、选择(选出下列各题中唯一正确的答案1-11题每题2分,12-13题每题3分,共28分不选、多选、错选不得分)1(2分)我们正在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宁夏。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生活中,提倡低碳出行B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C生活污水、工厂废渣废气等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D为防止“白色污染”,直接焚烧废弃塑
13、料【知识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白色污染与防治【思路分析】A、根据生活中,提倡低碳出行,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进行解答;B、根据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进行解答;C、根据生活污水、工厂废渣废气等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污染进行解答;D、根据直接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进行解答。【解答过程】解:A、生活中,提倡低碳出行,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A正确;B、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B正确;C、生活污水、工厂废渣废气等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污染,有
14、利于环境保护,故C正确;D、直接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造成环境污染,故D错误。故选:D。【总结归纳】要在生活中将低碳生活理念转化行动的自觉性,让我们为生活环境更好做出自己的应有的贡献。2(2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B C D【知识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思路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过程】解:A、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蔗糖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炸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
15、属于化学变化;D、钢水制钢锭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2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错误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白烟B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多C硝酸铵固体完全溶于水时,测量到溶液的温度降低D在软水中滴入一定量的肥皂水并振荡,产生较多泡沫【知识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硬水与软水;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思路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电解水时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硝酸铵固
16、体完全溶于水时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在软水中滴入一定量的肥皂水并振荡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过程】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B、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故选项说法错误。C、硝酸铵固体完全溶于水时,测量到溶液的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正确。D、在软水中滴入一定量的肥皂水并振荡,产生较多泡沫,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4(2分)关于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过氧化氢、高锰酸钾这五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7、A都含有氧元素 B都含有氧分子 C都是化合物 D都是氧化物【知识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思路分析】A、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D、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解答过程】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过氧化氢、高锰酸钾五种物质中均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过氧化氢等分别是由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硫分子、过氧化氢分子
18、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C、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D、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高锰酸钾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2分)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B C D 蒸发食盐水 取用固体药品 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检查装置气密性【知识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固体药品的取用;蒸发与蒸馏操作;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思路分析】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
19、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过程】解: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C。【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0、6(2分)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元素的核电荷数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知识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思路分析】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分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解答过程】解: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没有关系,故A错误;B、元素的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故B错误;C、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不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故C错误;D、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D正确。故选:D。【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即可正确解答7(
21、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原理是隔绝空气B木材着火用水浇灭,是降低着火点来灭火C扑灭森林火灾时,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原理是清除可燃物D煤块粉碎后燃烧,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知识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思路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灭火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过程】解: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故A正确。B、木材起火,用水扑灭,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而不是降低着火点,故B错误。
22、C、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C正确。D、煤块粉碎后燃烧,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故D正确。故选:B。【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2分)下列做法对人体无害的是()A为了节约粮食,把霉变大米淘净后继续食用B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以达到保鲜目的C做馒头时加入适量的小苏打,使馒头松软可口D大多数维生素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每天需要大量摄取【知识考点】常用盐的用途;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思路分析】A、根据黄曲霉的毒性分析;B、根据甲醛的危害分析
23、;C、根据小苏打的性质分析;D、根据人体与营养素的关系分析。【解答过程】解:A、霉变的大米中产生了黄曲霉素,它有毒,不能食用,所以A错误;B、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所以B错误;C、碳酸氢钠受热很容易生成二氧化碳,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对人体无害,所以C正确;D、维生素虽然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是要合摄取,不是越多越好,所以D错误;故选:C。【总结归纳】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9(2分)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均一、稳定的液
24、体一定是溶液B依据化学方程式:4NH3+3O2 2X+6H2O,可推出X的化学式为N2C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D稀有气体的原子(除氦外)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知识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酸的化学性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思路分析】A根据溶液的组成来分析;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C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D根据离子的中最外层电子数也可能是8,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过程】解:A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
25、是溶液,如水,故错误;B由4NH3+3O22X+6H2O可知,反应前氮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氢原子是12个,反应后是12个;反应前氧原子是6个,反应后是6个;由分析可知,每个X中含有2个氮原子,是氮气,X的化学式N2,故正确;C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能说明二氧化碳是酸,故错误;D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但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也可能是离子,故错误。故选:B。【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单质的特征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
26、关键。10(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熟石灰可以用来区分氯化铵固体和硫酸铵固体B利用元素周期表可以查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C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和酒精都具有可燃性,都可做燃料D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知识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铵态氮肥的检验;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思路分析】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根据碳、氢气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之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必
27、须是酸和碱,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过程】解:A、硫酸铵固体和氯化铵固体均能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鉴别,故错误;B、利用元素周期表,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查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正确;C、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和酒精均具有可燃性,都可以用作燃料,故正确;D、Al(OH)3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是酸和碱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正确;故选:A。【总结归纳】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中和反应的特征(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11(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方法不正确的是()AO2(水蒸气),将气体通过
28、浓硫酸BKCl固体(MnO2),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C氧化钙(碳酸钙),高温煅烧D氢氧化钾溶液(硫酸钾溶液),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过滤【知识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气体的干燥(除水);盐的化学性质【思路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过程】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O2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KCl固体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
29、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硫酸钾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钾,但是引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钡,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D。【总结归纳】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2(3分)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反应基本类型B化学与生活化合反应C+O2C
30、O2分解反应H2CO3=H2O+CO2置换反应C+2CuO 2Cu+CO2复分解反应HCl+AgNO3=AgCl+HNO3液氧可用于火箭的助燃剂人体缺乏碘元素导致甲状腺肿大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点燃后闻气味用洗洁精除去餐具油污利用乳化作用C化学实验数据记录D化学中常见的“三”用托盘天平称取7.8 g铁粉用50 mL量筒量取47.25 mL水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2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材料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知识考点】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氧气的用途;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
31、关系;反应类型的判定;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思路分析】A根据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C根据实验数据的记录方法来分析;D根据化学常识来分析。【解答过程】解:A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完全正确;B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液氧可用于火箭的助燃剂;人体
32、缺乏碘元素会导致甲状腺肿大;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可点燃后闻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无此气味的是合成纤维;用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所以可除去餐具油污,故完全正确;C量筒只能精确到0.1mL,用50mL量筒不能量取47.25 mL水;pH试纸测出的值是整数,所以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不可能为3.2,故不完全正确;D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三大合成材料;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故完全正确。故选:C。【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13(3
33、分)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2H2+O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是由氧单质和氢单质组成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反应前后氧原子和氢原子的数目没变反应前后氧原子的质子数不变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参加反应的水和生成氧气的微粒数目之比是2:1ABCD【知识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思路分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总质量不变,据此分析【解答过程】解: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正确;错误;反应前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反应后氢元素的化合
34、价为0,化合价发生变化,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氧原子和氢原子的数目没变,正确;化学反应前后氧原子的质子数不变,正确;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错误;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水和生成氧气的微粒数目之比是2:1,正确;综上所述正确;故选:A。【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水的组成和构成情况,难度不大。二、填空(共15分)14(5分)如图为某分子的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这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为 ;该物质属于 (填“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2)该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3)该物质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中完全燃
35、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知识考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思路分析】(1)根据分子结构模型以及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分类来分析;(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解答过程】解:(1)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1个该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6H6,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填:C6H6;有机化合物;(2)该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36、126):(16)=12:1;故填:12:1;(3)此反应的反应物是该物质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条件是点燃,化学方程式为2C6H6+15O2 12CO2+3H2O;故填:2C6H6+15O2 12CO2+3H2O。【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5(4分)甲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甲图中,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 。(2)t2时,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
37、的顺序是 。(4)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一小块生石灰,再加入适量的水,烧杯中的溶液逐渐变浑浊,则X可能为 (填“A”或“B”或“C”)固体物质。【知识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思路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1)甲图中,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2)t2时,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加溶质、恒
38、温蒸发溶剂;(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因为降温后B的溶解度大于A,C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小;(4)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一小块生石灰,再加入适量的水,烧杯中的溶液逐渐变浑浊,则X可能为C,因为生石灰溶于水温度升高,说明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解答过程】解:(1)甲图中,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2)t2时,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故
39、答案为: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因为降温后B的溶解度大于A,C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小;故答案为:BAC;(4)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一小块生石灰,再加入适量的水,烧杯中的溶液逐渐变浑浊,则X可能为C,因为生石灰溶于水温度升高,说明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答案为:C;【总结归纳】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6(6分)如图是实验室
40、常用的实验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a仪器的名称: 。(2)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序号),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3)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目的是 。【知识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思路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确定收集方法;根据氧气的性质确定验满方法;(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以及实验操作的注
41、意事项来分析。【解答过程】解:(1)仪器a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2)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选择装置A来制取,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来收集;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即可;故填:AC或AD;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3)在实验室中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钙,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时,为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逸出,长颈
42、漏斗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逸出。【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二氧化碳、氧气的制取及实验装置,应明确依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不同的发生装置,并能利用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正确书写方程式。三、应用(共13分)17(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金属的性质做了如下探究,请你帮他们完成下面的内容。(1)探究铁生锈的原因(如图)(每支试管中均放有完全相同的洁净铁钉):一段时间后甲同学观察到: 试管中的铁钉明显生锈了。由此得出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 共同作用的结果。为防止金属锈蚀,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填一种)。在焊接铁制品前,常
43、用稀盐酸清除其表面的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某同学分别向盛有形状、大小相同的铁片和锌片的试管中,倒入等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以“ ”为依据来判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3)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硫酸铜、硫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知识考点】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金属的化学性质【思路分析】根据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进行解答;防锈就是破坏铁生锈的条件,据此解答;根据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的规律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金属活动性越强,和酸反应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越快分析;根据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锌铁铜,进行分析。【解答过程】解:(1)一段时间后甲同学观察到,一段时间观察试管A中的铁钉明显锈蚀,A试管中即提供了氧气,也提供了水,由此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