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神经系统-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神经系统-课件.ppt(7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十章第十章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目的要求:目的要求:掌握神经元的功能、突触传递和反射活掌握神经元的功能、突触传递和反射活动规律动规律了解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对躯体运动了解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的调节。了解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及高级了解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及高级神经活动。神经活动。一、神经系统:中枢部分:一、神经系统:中枢部分:周围部分周围部分脑(延脑、中脑、脑(延脑、中脑、间脑、小脑、端脑)间脑、小脑、端脑)躯体运动神经(骨骼肌)躯体运动神经(骨骼肌)植物性运动神经:交感植物性运动神经:交感 副交感副交感周围部分周围部分按解剖分按解剖分脑神经脑神经脊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植
2、物性神经按功能分按功能分 感觉神经感觉神经(传入神经)(传入神经)运动神经运动神经(传出神经)(传出神经)躯体感觉神经躯体感觉神经植物性感觉神经植物性感觉神经二、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二、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胞体:中枢胞体:中枢-灰质,神经核团灰质,神经核团 外周外周-神经节神经节神经纤维:树突,轴突。神经纤维:树突,轴突。中枢中枢-白质;白质;神经束神经束-出脑出脑-脑神经脑神经 出脊髓出脊髓-脊神经脊神经神经纤维的分类之一神经纤维的分类之一有髓神经纤维,有髓鞘,分布于中枢和外周,有髓神经纤维,有髓鞘,分布于中枢和外周,中枢由少突神经胶质细胞缠绕而成中枢由少突神经胶质细胞缠绕而成 外周由雪旺氏
3、细胞盘绕形成神经膜外周由雪旺氏细胞盘绕形成神经膜 髓鞘功能:电绝缘,神经纤维再生髓鞘功能:电绝缘,神经纤维再生无髓神经纤维,仅分布于外周神经干中,数无髓神经纤维,仅分布于外周神经干中,数 个神经纤维集中于一个雪旺氏细胞中,个神经纤维集中于一个雪旺氏细胞中,其一个侧面是完全裸露的。其一个侧面是完全裸露的。髓鞘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生理完整性,当神经纤维的结构和生理生理完整性,当神经纤维的结构和生理 机能均完好时,才具备传导功能机能均完好时,才具备传导功能*绝缘性,绝缘性,*双向性双向性*不衰减性,动作电位的电位差值不随传导不衰减性,动作电位的电位差值不随传导距离的远近
4、而改变距离的远近而改变*相对不疲劳性,相对不疲劳性,50-100次/S连续刺激神经912小时,始终保持传导能力第二节、突触第二节、突触一、突触一、突触1、突触:神经元之间相接触的部位,泛指、突触:神经元之间相接触的部位,泛指神经元与效应器相接触的部位。神经元与效应器相接触的部位。2、突触的分类:、突触的分类:轴轴-轴型突触轴型突触 轴轴-体型突触体型突触 轴轴-树型突触树型突触 树树-树型突触树型突触兴奋性突触传递机理兴奋性突触传递机理 :神经冲动神经冲动 突触前膜兴奋突触前膜兴奋 CaCa2+2+进入突触小体进入突触小体 突触小泡释突触小泡释放兴奋性介质放兴奋性介质 介质扩散到突介质扩散到突
5、触后膜上的受体并与之结合触后膜上的受体并与之结合 突触后膜对突触后膜对NaNa+通透性增高通透性增高 NaNa+内流内流 突触后膜去极化突触后膜去极化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EPSP(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抑制性突触传递机理抑制性突触传递机理神经冲动神经冲动 突触前膜兴奋突触前膜兴奋 Ca Ca2+2+流入突触小体流入突触小体 突触小泡
6、释放突触小泡释放抑制性介质抑制性介质 介质扩散到突触介质扩散到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并与之结合后膜上的受体并与之结合 突突触后膜对触后膜对ClCl-等的通透性增高等的通透性增高 突触后膜超极化突触后膜超极化 抑制性突触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后电位IPSP(inhibitary IPSP(inhibita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postsynaptic potential)突触后神经元的状态取决于突触后神经元的状态取决于EPSPEPSP与与IPSPIPSP总和的结果,如总和的结果,如EPSP IPSP,EPSP IPSP,进入兴奋状态,进入兴奋状态,反之进入抑制状态。反之进入抑制
7、状态。一个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上可有2000个左右,而一个大脑皮层神经元则约有30000个突触三、非突触传递三、非突触传递 曲张体曲张体(varicosity)四四.突触传递的特征突触传递的特征 (1 1)单向性)单向性 (2 2)突触延搁)突触延搁 (3 3)总和作用)总和作用 (4 4)对药物的敏感性:)对药物的敏感性:咖啡碱和茶碱咖啡碱和茶碱-提高突触后膜对大脑兴奋提高突触后膜对大脑兴奋性递质的敏感性;性递质的敏感性;巴比妥类麻醉剂巴比妥类麻醉剂-主要降低突触后膜对兴主要降低突触后膜对兴奋性递质的敏感性,或加强抑制性递质奋性递质的敏感性,或加强抑制性递质的作用,阻断突触传递。
8、的作用,阻断突触传递。(5 5)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缺氧和动脉血易疲劳性:缺氧和动脉血PHPH小于小于7 7时,可使突触传递停止。时,可使突触传递停止。1.1.外周神经递质外周神经递质 (1 1)乙酰胆碱)乙酰胆碱 (acetylcholine,Achacetylcholine,Ach)(2 2)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noradrenaline,NA)(3 3)肽类物质)肽类物质 2.2.中枢神经递质中枢神经递质 (1 1)乙酰胆碱)乙酰胆碱 (2 2)单胺类)单胺类 (NA、多巴胺、5-HT)(3 3)氨基酸类)氨
9、基酸类(-氨基酸、甘氨酸、谷氨酸)(4 4)肽类)肽类 (二)受体(二)受体受受体体(receptor):指指细细胞胞膜膜或或细细胞胞内内能能与与激激素素、递递质质等等化化学学物物质质发发生生特特异异性性结结合合并并诱诱发发生生物物效效应的特殊蛋白质分子。应的特殊蛋白质分子。N型受体型受体 烟碱型受体烟碱型受体 N1型,于植物性神经的神经节上,型,于植物性神经的神经节上,EPSP N2型,于肌膜上。运动神经末梢释型,于肌膜上。运动神经末梢释 放放Ach与肌膜上的与肌膜上的N2型受体结合型受体结合 后,产生终板电位。后,产生终板电位。2、肾上腺素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受体,兴奋为主受体,兴奋为主
10、 1,使平滑肌兴奋,血管、子宫收缩占,使平滑肌兴奋,血管、子宫收缩占多数多数 2,使平滑肌抑制,小肠舒张,使平滑肌抑制,小肠舒张受体:受体:抑制为主抑制为主 1,心肌收缩,心肌收缩 2,使平滑肌抑制,血管,子宫,小肠,使平滑肌抑制,血管,子宫,小肠,支气管舒张支气管舒张,占多数,占多数Ad可与可与1和和2受体结合,对血压影响不大;受体结合,对血压影响不大;可与心肌上的受体可与心肌上的受体1结合,结合,产生强心作用。主要用产生强心作用。主要用作急救的强心药物。作急救的强心药物。NE主要与主要与1受体和心肌上的受体和心肌上的1受体结合,受体结合,产生升血压作用和强心作用,但由于升血产生升血压作用和
11、强心作用,但由于升血压效应诱发减压反射,使压效应诱发减压反射,使NE的强心作用表的强心作用表现不出来,因此现不出来,因此NE主要用作升压药。主要用作升压药。3、中枢内的递质、中枢内的递质中枢的不同递质有不同的受体中枢的不同递质有不同的受体在硬骨鱼中,多巴胺能受体有在硬骨鱼中,多巴胺能受体有D1和和D2两种两种D1受体兴奋后促进受体兴奋后促进GH释放,释放,D2受体兴奋后抑制受体兴奋后抑制GtH释放。释放。第二节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一、反射与反射弧一、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反射(reflex)反射弧(反射弧(reflex arc)二、中枢内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二、中枢内神经元的
12、联系方式 聚合式聚合式 :辐散式辐散式 链锁式链锁式 环式环式聚合式辐散式:传入神经元 兴奋或抑制的扩散 链锁式 中间神经元 在空间上加强了作用范围 环式,中间神经元 时间上影响持久性或及时终止(正、负反馈)的基础 三、中枢内兴奋传导的特征三、中枢内兴奋传导的特征 单向传布单向传布 中枢延搁中枢延搁 总和作用总和作用 兴奋节律可改变:兴奋节律可改变:突触效率可改变突触效率可改变 常用常用-可靠可靠 不常用不常用-难、不传导难、不传导 可塑性,有学习记忆机能可塑性,有学习记忆机能 后放后放 易疲劳性易疲劳性 碱中毒碱中毒 7.8 兴奋抽搐兴奋抽搐 酸中毒酸中毒 7.0 压抑压抑昏迷昏迷第三节第三
13、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一、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一、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感感受受器器把把作作用用于于它它们们的的各各种种刺刺激激能能量量首首先先转转化化为为感感受受器器电电位位,进进而而转转变变成成传传入入神神经经纤纤维维上上的的动动作作电电位位,这种作用称为换能作用。这种作用称为换能作用。(三)感受器的编码作用(三)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感受器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感受器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信息,转移到动作电位的序列和组合之信息,转移到动作电位的序列和组合之中中(四)感受器的适
14、应现象(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感受器接受长时间的持续刺激感受器接受长时间的持续刺激时,其冲动发放频率将逐渐下降。时,其冲动发放频率将逐渐下降。二、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二、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 (一)浅感觉传导路径(一)浅感觉传导路径(痛觉、温度(痛觉、温度觉、轻触觉)觉、轻触觉)先交叉再上传先交叉再上传(二)深感觉传导路径(二)深感觉传导路径深感觉及皮肤深感觉及皮肤痛觉痛觉上行到近髓,再交叉上行到近髓,再交叉感受器感受器脊髓脊髓脑干脑干丘脑丘脑特异特异(非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统皮层皮层特异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躯体躯体特异性感
15、觉特异性感觉传入的神经冲动,经传入的神经冲动,经丘脑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丘脑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主要机能:引起特定的感觉主要机能:引起特定的感觉 三、丘脑的感觉投射系统(三、丘脑的感觉投射系统(鸟类以鸟类以下的最高感觉中枢下的最高感觉中枢)非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统(un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各种特异感觉传导纤维通过脑干时,各种特异感觉传导纤维通过脑干时,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经多次换元到达丘脑,最后弥散性地投经多次换元到达丘脑,最后弥散性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特点:特点:
16、不引起特定的感觉,但可以维持不引起特定的感觉,但可以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三、大脑皮层的感觉机能三、大脑皮层的感觉机能感觉的代表区:感觉的代表区:感觉的代表区:感觉的代表区:躯体感觉区躯体感觉区躯体感觉区躯体感觉区 左右交叉,前后倒置排列左右交叉,前后倒置排列左右交叉,前后倒置排列左右交叉,前后倒置排列运动感觉区运动感觉区运动感觉区运动感觉区 肌肉本体感觉,肌肉本体感觉,肌肉本体感觉,肌肉本体感觉,视觉区,双侧性视觉区,双侧性视觉区,双侧性视觉区,双侧性听觉区,双侧性听觉区,双侧性听觉区,双侧性听觉区,双侧性嗅觉区及味觉区嗅觉区及味觉区嗅觉区及味觉区嗅觉区及味觉区
17、内脏感觉区内脏感觉区内脏感觉区内脏感觉区 对侧对侧对侧对侧各运动区之间没有严格界线,彼此间有神经联系各运动区之间没有严格界线,彼此间有神经联系各运动区之间没有严格界线,彼此间有神经联系各运动区之间没有严格界线,彼此间有神经联系身体各部分所占的面积,取决于身体各部分所占的面积,取决于身体各部分所占的面积,取决于身体各部分所占的面积,取决于机能重要程度机能重要程度机能重要程度机能重要程度和动物特有的生活方和动物特有的生活方和动物特有的生活方和动物特有的生活方式式式式第四节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牵张反射(牵张反射(s
18、tretch reflex):骨骼):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反射肌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性地引起受牵拉受牵拉的肌肉收缩,该反射的肌肉收缩,该反射叫。牵张反射分为肌紧张和腱反射。叫。牵张反射分为肌紧张和腱反射。肌紧张(肌紧张(muscular tension):指缓慢: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腱反射(腱反射(tendon reflex):指短暂快):指短暂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二、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二、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一)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去大脑僵直(去大脑
19、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二)脑干对姿式反射的调节(二)脑干对姿式反射的调节 三、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三、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大脑皮层的运动区(一)大脑皮层的运动区定位特征类似于感觉:定位特征类似于感觉:(1)对侧躯体,头)对侧躯体,头 双侧(双侧(2)倒置()倒置(3)不同部)不同部位投影大小(位投影大小(4)种间差异。)种间差异。左撇子左撇子10%大脑右半球大脑右半球左手左手 动作敏捷动作敏捷右撇子右撇子 大脑右半球大脑右半球左半球左半球右手右手(二)运动传导通路(二)运动传导通路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控制通过锥体(外)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控制通过锥体
20、(外)系统下传而实现的系统下传而实现的 锥体系统(锥体系统(pyramidal system):):行随意指行随意指令,完成令,完成精细动作精细动作,多经过延髓的锥体,多经过延髓的锥体锥体外系统(锥体外系统(extrapyramidal system):):调节肌群间的协调,调节肌群间的协调,维持一定姿势维持一定姿势,大大多不经过延髓的锥体。多不经过延髓的锥体。第五节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运动的调节神经系统对内脏运动的调节一、自主神经的功能一、自主神经的功能 (一)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特征(一)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特征 交感神经(交感神经(sympathetic nerve)副交感神经副交
21、感神经(parasympathetic nerve)(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特点(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特点交交感感神神经经系系统统活活动动:促促进进机机体体的的分分解解代代谢谢,动动员员机机体体的的储储备备力力量量,维维持持内内环环境境相相对对恒恒定定,提提高高适应能力,应付环境的急剧变化。适应能力,应付环境的急剧变化。副副交交感感NS,加加强强同同化化作作用用,促促进进消消化化吸吸收收和和排排泄泄,生生殖殖功功能能,聚聚集集能能量量,减减少少消消耗耗,促促进进组组织织恢恢复等。复等。1.1.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具有对内脏活
22、动的调节具有相互拮抗相互拮抗和互相和互相协调的性质协调的性质 2.2.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外周作用与效应器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外周作用与效应器的功能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状态有密切关系。3.3.能持续地发放神经冲动,对效应器具有能持续地发放神经冲动,对效应器具有紧张性作用紧张性作用。4.4.交感神经系统的效应比较广泛,其交感神经系统的效应比较广泛,其主要作用在于应急(主要作用在于应急(emergency)5.5.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效应比较局限,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效应比较局限,其主要作用在于保护机体、促进消其主要作用在于保护机体、促进消化,积累能量,加强排泄、保证种化,积累能量,加强排泄、保证种族繁演等。族繁
23、演等。一、条件反射一、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本世纪初,俄国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动物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逐渐条件反射:动物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反射。建立起来的反射。第六节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脑的高级功能(一)条件反射的形成(一)条件反射的形成 :(1)以以 非条件反射为基础,动物健康非条件反射为基础,动物健康(2)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反复多次)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反复多次地结合(强化)。且条件刺激在非条地结合(强化)。且条件刺激在非条件刺激之前或同时,条件反射弱于非件刺激之前或同时,条件反射弱于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饿)(饿)(3)一般需有大脑皮质参加。)一般需有大脑
24、皮质参加。(4)环境条件:安静,温度适宜。)环境条件:安静,温度适宜。条件反射的机理:在中枢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反射的机理:在中枢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反射发生条件反射发生暂时性的联系暂时性的联系条件反射的生物学意义:条件反射的生物学意义:扩大了机体的反射活动范围,增加了动物活扩大了机体的反射活动范围,增加了动物活动的预见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内、外环境动的预见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形成新的条件反射,消退不的变化,不断形成新的条件反射,消退不适合的旧的条件反射。适合的旧的条件反射。二、动力定型(二、动力定型(dynamic stereotype)动动力力定定型型(dynamic stere
25、otype):动动物物在在一一系系列列有有规规律律的的条条件件刺刺激激与与非非条条件件刺刺激激结结合合的的作作用用下下,经经过过多多次次反反复复的的强强化化,神神经经系系统统能能够够相相当当巩巩固固地地建建立立起起一一整整套套与与刺刺激激相相适适应应的的功功能能,并并表表现现出出一一整整套套有有规规律律的的条条件件反反射射活活动动。在在这这种种情情况况下下所形成的整套条件反射,称为动力定型。所形成的整套条件反射,称为动力定型。三、神经活动的类型三、神经活动的类型神神经经型型(nervous nervous typetype):大大脑脑皮皮层层神神经经和整合活动的个体特点和整合活动的个体特点 (
26、一)动物的基本神经型(一)动物的基本神经型 1.1.兴奋型兴奋型 2.2.活泼型活泼型 3.3.安静型安静型 4.4.抑制型抑制型 (二)神经型的实践意义(二)神经型的实践意义正常饲养管理制度化,减轻大脑正常饲养管理制度化,减轻大脑调整的负担,人调整的负担,人-养成良好的习养成良好的习惯惯四、觉醒与睡眠四、觉醒与睡眠(一)觉醒(一)觉醒 (二)睡眠(二)睡眠 1.1.慢波睡眠(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SWS)脑脑电电图图出出现现同同步步化化慢慢波波,动动物物意意识识暂暂时时丧丧失失,感感觉觉功功能能减减弱弱,肌肌紧紧张张减减弱弱,副交感活动加强,交感活动减弱。副交感活动加强,
27、交感活动减弱。2.2.异相睡眠(异相睡眠(paradoxical sleep,PS)脑电活动明显增强,感觉功能进一步脑电活动明显增强,感觉功能进一步减弱,肌肉几乎完全松驰,眼球快减弱,肌肉几乎完全松驰,眼球快速转动,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速转动,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不规则等。吸不规则等。(一)大脑皮层的电活动(一)大脑皮层的电活动持续的节律性的电位变化,叫自发脑电持续的节律性的电位变化,叫自发脑电活动,存在于皮质的广泛区域活动,存在于皮质的广泛区域感觉传入冲动激发感觉传入冲动激发-局限的电位变局限的电位变化化-诱发电位诱发电位脑电图(脑电图(EEG)生理状态 频率(Hz)波幅(uV)部 位 波 形 闭目静坐 低8-13 大20-100规则 枕叶 同步化波或波 平静瞌睡慢波快波 注意力集中 高14-30 小5-20 不规则 顶叶 去同步化波或波 思想活跃,觉醒时婴幼儿,情 4-7 100-150 规则 顶叶 波绪低落,脑疾 颞叶睡眠,婴幼 4-7 100-150 规则 顶叶 慢波或梭形波儿,脑器质 颞叶 波 性病变第八节第八节 感受器官感受器官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三、听觉器官三、听觉器官 四、视觉器官四、视觉器官 五、嗅觉和味觉五、嗅觉和味觉 六、皮肤感觉六、皮肤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