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与减灾课件.ppt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767899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2.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与减灾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社区与减灾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区与减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与减灾课件.ppt(8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社区与减灾2012427 一、人类与灾害 A、自然灾害1、气象灾害:水、旱、风、雪、冷冻、冰雹、干热风、龙卷风等。2、地质灾害:地震、火山爆发、地陷、泥石流、滑坡、雪崩、水土流失等。3、水文灾害:风暴潮、泥沙瘀积、海啸、赤潮等。4、生物灾害:病虫害、外来生物入侵等。5、环境灾害:水污染、大气污染、酸雨、臭氧空洞等6、天文灾害:慧星相撞、陨石冲击、太阳辐射异常、电磁异暴、粒子流冲击等。中国毁于灾害的城市1、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处的毛乌素沙漠下的统万2、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的古城楼兰3、开封市地下八米处埋藏着北宋古都汴京4、徐州市郊黄河古道下埋藏着一个古徐州5、洪泽湖底下的城市泗州城。1、统万是匈奴

2、古城,建于5世纪初,1600多年来,由于荒沙不断围困,这座古城被沙漠吞噬,几乎完全消失了。2、楼兰城建立在当时水系发达的孔雀河下游三角洲,在历史舞台上活跃了五六百年,后因孔雀河上游发生滑坡崩塌,堵住河水形成堰塞湖,人们被迫弃城。3、泗州城为朱元璋所建,1680年黄河夺淮,泗州城与明祖陵一起沉没于湖底,直到1966年,洪泽湖遇到少见的大旱才得以重见天日。1、从巫术、风水到宗教,莫不隐含着以人为努力来降低灾害发生几率的动机和愿望,即使到了现代,仍有不少人应用各种古老的手段来处理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人类早期关于灾害的概念,主要是对自然力量的特征及其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存在粗浅、不全面的认识,认为灾害是超自

3、然力作用的结果,主动性在自然方面,所以把防灾减灾寄托在对超自然力的崇拜或迷信之上。2、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入,逐渐把握了一些灾害现象的形成规律,并能对现象加以预测,人类对灾害实质的理解逐渐从以不可思议为中心,转移到自然现象对人类的影响为中心灾害就是对人的生命财产带来破坏和损害作用的事件。于是人们把防灾减灾的重点放在灾害预测、控制和救援技术的研究上。3、如果说以前人类从崇拜自然到认识自然,发生了质的飞跃,现在人们对灾害又有了新的认识,就是人类为了生存不怀好意展需要,开始了自觉和不自觉的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贫困地区为求温饱往往无限度

4、地利用资源,富裕者为求过度奢侈享受而掠夺性地滥用资源。人类对自然的过度索取,极大地加剧了自然力量对人类和环境的破坏作用,自然界开始报复人类。1、创立。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灾害频发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与灾害有关的风险、危机、安全、突发事件、紧急状态等词语,频现于政府、学术界和公众的话语中,我们直接面对的是一个不同于常态社会的风险社会,不能用传统的方法来应对新型灾害,是否具有现代意义上的防灾减灾机制和功能,成为评价政府工作和社会进步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我国,应当摆脱就灾害论救灾的被动局面,拓展减灾的社会范围,确立社会大减灾观,着力反思社会管理的结构性

5、缺失和社会性障碍,构建系统综合、运作协调的减灾社会机制,大力开展防灾减灾成为社会工作者、社会学理论界一种新的责任和追求,因此,防灾减灾成为了一个新的社会学领域,即灾害社会学,目前,这种学说正在形成。2、作用。从社会学视野看,社会灾害学研究的内容是揭示灾害对社会运行的阻碍和破坏规律的认识,研究灾害与社会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特点和机理,预测灾害趋势、规避灾害、减少损失、规范人类行为,而其真正的目标是推动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也就是科学发展。灾害社会学,注重社会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各种系统之间的结构性、功能性关系,社会学关注社会组织、生活方式及社会心理对社会及其发展的影响,有助于形成良性运行的防灾

6、减灾体制机制,更为有效地防范和应对各种灾害。4、污染灾害。空气污染、水污染、废物污染、农药污染。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核算结果表明,2004年平均每1万个城市居民中有6人因为空气污染死亡。兰州市的大气污染举世闻名,这座城市从卫星图像上消失过多次,每到冬季,浓浓的灰尘就像一个硕大的锅盖覆盖在城市之上。中国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体水质总体上呈恶化趋势。淮河、海河、辽河水系污染最为严重,巢湖、太湖污染很重。2007年5月,无锡市城区自来水带有刺鼻气味,元凶是二甲基三硫,是一些含硫蛋白质在厌氧条件下腐烂产生的。南通市园林每年使用农药高达7-8吨。阴霾严重危害人

7、体健康从1952年12月5日开始连续数日,英国伦敦的市民几乎感觉不到空气的流动,也就是没有风。此时,冬天供暖燃料排出的烟气全部蓄积在城市的低空中。两天后,严重的雾霾出现了,能见度下降到5米以下。大雾引起了呼吸道疾病的爆发,在短短4天内就死亡了4000多人。此后两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雾都劫难”,也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阴霾灾害,至少12000人在这次灾害中死亡。加拿大和美国科学家曾经对50万人追踪了长达16年后发现,长期暴露于PM25之下,会增加肺癌的发病率,PM25的浓度每增加10微克每立方米,肺癌死亡率增加8%。阴霾影响交通和供电安全 在1952年冬季

8、英国伦敦的阴霾灾害中,伦敦的交通几乎陷于瘫痪,警察不得不点燃火把,在大雾中指挥交通。在阴霾尤其是雾霾严重时,能见度最低可以小于10米,就是人的正常行走都会受到影响。雾霾发生时,飞机难以正常起降,高速公路如果不及时封闭可能发生连环撞的悲惨车祸,水上运输也受到影响。翻阅新闻,冬季里几乎每天都有因为阴霾天能见度低而发生的车祸事故。上海历史上也曾因雾霾出现过几次重大的交通事故。比如,1987年12月10日早晨,上海出现大雾,轮渡停航,待轮渡恢复航运后,人们急于上船发生了踩踏事件,导致16人死亡、70人受伤。目前,我国环保部正在制定PM25标准,一些地方正在将PM25列入监测并进行公布。(据报道,南京将

9、于今年完成PM25的监测,近期正安排130多家工厂搬迁出主城。)问题:监测点设置不合理。5、洪水、内涝与水荒灾害。人类沿江河湖海定居,且主要分布在大河中下游,历史上多次发生洪水灾害。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区不透水地面面积剧增,加上排水管网容量小,大暴雨天气易出现内涝。水荒主要是生产和生活大量用水,过量抽取地下水,长期无雨或少雨就会影响城市供水。6、火灾灾害。7、放射性事故。工业自动化、医疗诊断设备、烟雾报警器、辐射灭菌等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如果上述设备中放射同位素源保管维护不当,就可能成为独特的放射灾害。8、生命线系统故障。生命线工程包括医院、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消防、公交等。9、虫害灾害。阴雨

10、潮湿环境适合白蚁生长,人口密度和宠物数量增加,使蚊子等吸血型害虫得以繁衍,人口流动使蟑螂等害虫分布扩散,沙发、席梦思和地毯的使用导致了尘螨和蠓等害虫的增生,成为儿童哮喘病、过敏性鼻炎的主要起因。10、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和食品医药卫生事故、职业病和亚健康。11、交通事故。(地铁事故是城市发展过程中要重点关注)12、噪声灾害。交通噪声、工业噪声、日常噪声、工程施工噪声。13、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有重大影响、可能产生重大后果的安全事故、刑事案件,以及重大的社会群体性事件,社会暴力动乱也归此类。14、高层建筑隐患。高层建筑被称为“灾害放大器”,据统计,地震灾害死伤49%是由房屋倒

11、塌造成的。同时,高层建筑导致火灾蔓延扩大、人员疏散困难、救援难度大,如果规划不好,会形成局部龙卷风。高楼幕墙是新的致灾源。使用热辐射高且不隔热的玻璃幕墙,为了保持室内温度恒定舒适,就要不断使用空调,造成能源浪费和热岛效应。玻璃幕墙引发光污染,会造成邻近建筑物室内温度上升4-6摄氏度。某些深色玻璃幕墙中含有放射性元素,在阳光照射下会形成反射污染,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和生活,会损害人的造血功能,甚至引发肿瘤等疾病。15、电讯感染。电话、电脑、电磁脉冲、互联网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感染后被反复传播。16、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突发性强、扩散速度快、破坏性大、涉及面广,潜伏期不易察觉,一旦爆发难以遏制。17、恐

12、怖袭击。东突恐怖主义势力是中国面临的主要恐怖威胁。核生化、网络、电磁等超级恐怖。18、化学污染。化学危险品、光化学烟雾(由城市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在阳光强烈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引起大气二次污染)。E、当前面临的新灾害1、太阳风暴 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磁力研究所的弗拉基米尔库兹涅佐夫指出,2012年太阳的活跃度将会增大,近地空间太阳辐照会增加,太阳风暴将可能威胁空间仪器和宇航员的安全。2、地面沉降近日,在中国频发地面沉降灾害,就连京沪高铁也出现了地基下陷的情况,情况是不容乐观。据相关数据显示,在中国已经有超过半百的城市出现了地面降沉。据央视昨日报道,中国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复。规划称,目前

13、全国遭受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分布于20省份。全国累计地面沉降量超200毫米的地区达7.9万平方公里,并有进一步扩大趋势。近2/3的省份、近8%的城市地面下降,逾8%的国土面积下沉,中国地面下降情况令人震惊。在华北,沉降区域达6万平方公里,接近华北平原的一半,北京、天津均系受灾城市。在长三角,沉降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1/3,上海市、江苏省的苏锡常三市沉积中心区的最大累积沉降量分别达2.63米、2.8米。尤其经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沉降最严重时期并致力于“控沉”的上海,虽然下沉速度已大幅降低,但情况仍不容乐观,“城市平均标高才4米,而黄浦江涨一次潮就高达5米多,再继续沉陷2米,上海立刻就会陷

14、入汪洋”之类预警,近年就频频被提及。比如沉降会破坏住宅、厂房、路桥、输水输气管线,导致经济损失据权威机构评估,数十年来的地面沉降,造成长三角经济损失3150亿元,造成华北平原经济损失近3328亿元。此外,地面沉降还可能带来海水倒灌,隐患巨大。这点,去年肆虐曼谷多月的特大洪灾即是例证。据说,这场洪灾除了天气原因,最大因素就是地面沉降导致海水倒灌,无处泄洪。江苏是全国地势最低的一个省区,绝大部分江苏是全国地势最低的一个省区,绝大部分江苏是全国地势最低的一个省区,绝大部分江苏是全国地势最低的一个省区,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地区在海拔地区在海拔地区在海拔50505050米以下米以下米以下米以下 二、社区减

15、灾面临的形势 中国社会建设的管理格局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中国社会建设的管理格局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这对于完善灾害的社会管理体制有着指导意义。防灾减灾的总体参与,这对于完善灾害的社会管理体制有着指导意义。防灾减灾的总体趋势应是政府与社会、公民、企业、市场等多元化主体合作参与,基本趋势应是政府与社会、公民、企业、市场等多元化主体合作参与,基本要求是管理体制整合化、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科技化、法制化、要求是管理体制整合化、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科技化、法制化、社会化、生态化,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社会化、生态化,形成政府主导、部

16、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减灾管理工作格局。在这个新格局中,各级政府是关键、科技手段与的减灾管理工作格局。在这个新格局中,各级政府是关键、科技手段是支撑、基层社区是基础。是支撑、基层社区是基础。灾害发生的突然性、破坏性导致社区常常等不及外来救援,往灾害发生的突然性、破坏性导致社区常常等不及外来救援,往往失去了抢险救灾的黄金时段。社区要有一定的自救自保能力,在灾后往失去了抢险救灾的黄金时段。社区要有一定的自救自保能力,在灾后的第一时间内开展自救互救,采取措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的第一时间内开展自救互救,采取措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财产损失。唐山地震瞬间将大

17、限度地减少人员财产损失。唐山地震瞬间将6060余万人埋压,通过自救余万人埋压,通过自救互救脱险约互救脱险约4848万人,占被压人的万人,占被压人的80%80%以上,这说明灾民自救互救在抢救生以上,这说明灾民自救互救在抢救生命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命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A、加强灾害管理工作的政策1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解决农村安全问题列为“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建设内容之一,并明确提出要“加强各种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

18、的意见(国发200614号),要求建立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机制,不断提高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42007年8月,中国政府颁布了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把“加强城乡社区减灾能力建设”和“社区减灾能力建设示范工程”作为八大任务和八大工程之一。52008年10月12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为,“中国农村自然灾害多、受灾地域广,防灾抗灾能力弱,必须切实加强农村防灾减灾工作”,并提出了“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具体要求。B、社区综合减灾工作开展情况12007年9月,印发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22008年2月,首次命名100个综合减灾示范社

19、区。32008年4月,民政部召开了部分省市社区综合减灾工作座谈会。42009年年初,在浙江召开了社区减灾现场会。62009年5月,全国各地社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减灾宣传教育活动。72009年312月,民政部在四川德阳、广元,陕西汉中,甘肃陇南开展了农村社区减灾的试点工作。82010年12月,江苏省减灾委员会制订了江苏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92011年6月,国家减灾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城乡社区综合减灾工作的指导意见。C、社区减灾面临的挑战1社区减灾能力发展还不平衡。2社区减灾工作机制有待完善。3社区的灾害隐患不完全清楚。4广大居民的减灾意识较淡薄。5居民自救互救能力

20、需要提高。6社区减灾缺乏资金技术支撑。1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社区减灾能力差距较大,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是生态脆弱、灾害多发频发的地方。由于经济不发达,灾害对住房、财产造成的损失往往能够使群众因灾致贫。城乡分立的二元体制使城乡之间的社区在抵御和防御灾害的机构和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上差异较大。即使在同一个城市中,富裕人群居住的高档新社区和贫困人群居住的旧社区之间差别也很大。城市里的一些老旧城区,由于集聚着众多危旧房屋、火灾隐患,而且没有地下停车场、大型绿地等可作避难场所,因而更加不安全。2当前中国实行的是单灾种的灾害防御体制,政府各涉灾部门在社区里都有各自的资源,但是,各灾种管理相互独立,各部门的

21、信息网络、资金拨付、队伍建设都自成体系,缺少统一的整体协调。3一些社区缺乏基本的防灾减灾技术支撑,如缺乏对易发灾害点、地质灾害的监控点、危旧房的分布、需转移安置的特殊人员、紧急转移的路线、物资储备、避险场所的位置、报警方式等的规定,因而操作性不强,成为挂在墙上的制度。4当前减灾面临的形势表现在:企业忙扩张、政府忙效益。负责人不懂、不学、不管、不投、不过问;群众无知、无畏、无奈、无权、无自救;地方政府无机构、无统筹、无预警、无宣传;社区无机构、无人问、无设施、无预案、无救援;家庭无常识、无设备、无预案、无自救。D、省十二五规划提出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完善防灾减灾应急体制机制,强化事前预警、事中救

22、援和事后恢复的灾害综合处理能力。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加强平灾结合的减灾专业队伍建设,提高灾害治理能力。推进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普及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紧急避险和自救能力。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灾害保险,完善社会救灾重建体系。三、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规范 (2011年12月12日发布)(2012年1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救灾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减灾救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7)归口。1范围2基本条件:居民满意率、因灾事故发生率、预案及演练3基本要求:组织管理机制、灾害风险评估、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宣传教育培

23、训、基础设施、居民减灾意识与技能、社区减灾动员和参与、管理考核、档案、特色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需要达到的基本条件和要求,适用于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基本条件 居民满意率:社区居民对社区综合减灾状况满意率大于70%。因灾事故发生率:社区近3年内没有发生因灾造成的较大事故。预案及演练:具有符合社区特点的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活动。附加说明:建立健全一案三制,即应急预案、体制、机制和法制。组织管理机制 应成立负责组织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运行、评估与改进工作的领导小组,建立社区减灾领导工作制度。应成立负责开展风险评估、宣传教育、灾害预警、隐患排查、转

24、移安置、物资保障、医疗救护和灾情上报等工作的社区减灾执行机构,建立社区减灾执行工作制度。社区有固定的综合减灾资金来源,有筹措、使用和监督等管理措施。灾害风险评估 具有社区灾害风险隐患清单,列出社区内地震灾害、气象水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各种自然灾害隐患,社区公共卫生隐患,社区内各种交通、治安和公共安全隐患,社区内潜在的供电、供水、供气、通讯以及各类生产事故的隐患等(如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滑坡、雷电、火灾、道路安全、电梯安全等)。具有社区脆弱人群清单,包括社区老年人、儿童、孕妇、病患者和残障人员等脆弱人群清单(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老年人清单),外来人口和外出务工人员清单等。

25、具有社区居民危房和公共设施安全隐患清单(包括针对各类灾害的居民危房清单,社区内道路、广场、医院、学校等各种公共设施安全隐患和公共建筑物安全隐患清单等)、治理方案和时间表等。应编制社区灾害风险图,用各种符号标示出灾害风险类型、灾害风险点或风险区的空间分布及名称等,标示出灾害风险强度或等级、灾害易发时间、范围等,并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变化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应编制社区综合应急避难场所示意图,标示出应急避难场所名称、地点、可容纳避难人数和避难路线等信息;应急避难场所应明确标示出物资发放、临时安置、医疗救护、治安管理等功能分区。为什么要进行灾害风险评估?从政府管理实践角度出发,灾害风险评估是一切灾害管理的

26、基础工作之一,有助于了解家底,掌握动态,知晓结果。n准确、科学的灾害风险评估是开展科学的救灾抗灾准确、科学的灾害风险评估是开展科学的救灾抗灾的前提和首要工作之一。的前提和首要工作之一。n灾害风险评估也是制定防灾减灾规划、建立救灾工灾害风险评估也是制定防灾减灾规划、建立救灾工作预案的基础。作预案的基础。n灾害风险评估是国家、地方和部门制定国民经济发灾害风险评估是国家、地方和部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布局的依据之一。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布局的依据之一。灾害风险评估灾害风险评估孕灾环境稳定性评估孕灾环境稳定性评估孕灾环境指孕育产生灾害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不同的致灾因子产生于不同的环境系统,孕灾

27、环境稳定性对致灾因子与承灾体发生作用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地形地貌、土壤环境、水文环境,气候与地表环境的变化,乃至物质文化环境的变化都属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自然致灾因子多种多样,大气圈、水圈所产生的致灾因子台风、暴雨、风暴潮、海啸、洪水等,岩石圈所产的致灾因子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生物圈所产生的致灾因子有病害、虫害等。人为致灾因子包括交通事故、火灾、医疗事故、危险品爆炸、计算机病毒等,国际或区域性政治冲突而发生的战争、动乱等也是危机国家或区域安全的致灾因子。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暴露性评估、抗灾能力评估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暴露性评估、抗灾能力评估承灾体就是各种

28、致灾因子作用的对象,是人类及其活动所在的社会与各种资源的集合。承灾体的种类和特性不同,对致灾因子作用的响应有很大变化,不同致灾因子对不同承灾体的作用的表现形式也有很大的不同。综合风险评估综合风险评估区域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公共同组成的地表变异系统,通过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孕灾环境这样一个反馈过程中决定灾情大小的多个因素孕灾环境的稳定性,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承灾体的脆弱性、暴露性、抗灾能力,以及灾情(害)形成过程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灾害系统。灾害综合风险实际上就是由孕灾环境的稳定性、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承灾体的脆弱性、暴露性、抗灾能力共同决定的。评估流程危险识别(龙卷风、地震等)危险

29、度分析关键设施分析(应急设施、公共设施等的抗灾能力)社会影响分析(受影响的社会人群等)经济分析(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需要投入的经费)环境分析(可能遭受次生灾害的高风险区域、设施)减灾机会分析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实施阶段评估完成阶段评估需求分析评估方案制定数据和信息资料收集数据和信息资料分析评估报告撰写评估报告展示和分发评估目的、类型、内容、评估方、评估时间、评估对象评估资源准备、评估团队及分工、评估日程和安排、评估内容和方法及工具等问卷调查、观察、参与式评价工具、二手资料收集等辨别信息资料的真伪筛选有用的资料汇总和分类分析和讨论提要、引言、评估方法、评估内容、评估结果、政策建议研讨会报告分发报告出

30、版 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应制定社区救灾应急预案,预案应结合社区灾害隐患、脆弱人群、救灾队伍、救灾资源等实际情况;应明确协调指挥、预警预报、隐患排查、转移安置、物资保障、医疗救护等小组分工;应制定符合社区自身灾害隐患特点的救灾应急预案启动标准,标准应简单明了,便于社区居民理解;包含所有工作人员的联系信息,所有脆弱人群的信息以及对口帮扶责任分工等,并根据灾害形势变化、社区自身实际及时修订完善。定期开展社区救灾应急演练活动,演练活动密切联系实际,针对性强,目标明确,可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具有针对各类脆弱人群或外来人员的演练内容;社区居民参与程度高,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各类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多方广泛参与。

31、开展社区救灾应急演练效果评估,演练活动过程有文字、照片、音频或者视频记录;进行社区居民满意度访谈或调查;针对演练发现的问题,落实改进方案等。注重发挥三支队伍的作用:人民解放军、武警、公安部队和预备役民兵 各专业救援队伍 企事业单位职工和社区、农村的广大群众 当前问题:内容制定上存在照搬照抄现象,不切实际;没有考虑到最坏最困难的应急情况;缺乏综合协调和相互衔接;缺乏连贯性和标准化,有些要素不全;没有及时修订更新;缺少演练和实战。演练评估演练准备演练实施演练总结演练组织演练组织计划方案计划方案动员培训动员培训信息传达信息传达应急响应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处置善后处理善后处理演练保障演练保障舆论引导舆

32、论引导演练讲评演练讲评预案完善预案完善资料备案资料备案 宣传教育培训 利用现有公共活动场所或设施(图书馆、学校、宣传栏等),设置防灾减灾专栏、张贴有关宣传材料、设置安全提示牌等,经常开展多种形式(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国家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集中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不定期印发国家和地方相关防灾减灾资料以及配备符合社区特点的、切实可用的防灾减灾材料。组织社区管理人员、相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和居民参加防灾减灾培训。组织社区管理人员、居民等经常与其他社区进行防灾减灾经验交流。关于灾害教育称谓问题 当前我们提及灾害教育都说是“防灾减灾教育”。我个人认为应该称为“灾害教

33、育”。理由:灾害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防灾减灾教育强调自然灾害的预防,是灾害教育的一个分支,安全教育强调加强管理避免人为灾害,两者有机结合,才是灾害教育的全部内容。教育一方面是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还要努力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和服从意识。基础设施 通过新建、加固或确认等方式,建立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及时明确已有和新建的应急避难场所位置、可安置人数和管理人员等信息,配备应急食品、饮用水、衣被、照明、厕所等基本生活用品和设施。明确应急疏散路径,在应急避难场所、关键路口等设置醒目的安全应急标志或指示牌,引导居民快速找到应急避难场所。设置专门的用于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培训等活动的空间和设施(宣

34、传教室、宣传栏、橱窗等)。社区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包括救援工具(如铁锹、担架、灭火器等)、通讯和广播设备(如喇叭、对讲机、有线广播或无线广播、警报器等)、照明工具(如手电筒、应急灯等),应急药品和生活类物资(如棉衣被、食品、饮用水等);居民家庭配备针对社区灾害特点的减灾器材和救生工具,如逃生绳、收音机、头盔、口罩、手电筒、口哨、灭火器、常用药品等。应急避难场所国际标准面积为1.5至2.0平方米;长期固定避难场所人均综合用地面积 为2.0至8.0平方米,同时还要求有配套供水(自备井、封闭式储水池、净化)等设备、救灾指挥中心、应急供电(自备发电机或太阳能供电)、应急医疗救护(包括卫生防疫)、生活服

35、务中心(厨房、物资贮存库房、应急卫生间、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消防器材)等,避难场所内的道路宽度不低于3.75米(机动车道宽度)。2012年年4月月12日江西永丰法院在龙卷风后借烛光开庭日江西永丰法院在龙卷风后借烛光开庭 居民减灾意识与技能 居民清楚社区内各类灾害风险隐患及其分布,知晓本社区的应急避难场所和疏散路径。居民掌握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基本方法与技能,包括在不同场合(家里、室外、学校等)、不同灾害(地震、洪涝、台风、地质灾害、火灾等)发生后,懂得避险自救、互帮互救等基本技能。居民应积极主动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类防灾减灾活动,包括社区防灾减灾宣传、培训和演练,安全隐患点排查和灾害风险图编制等活动。

36、我国的特权思想在大家的意识中根深蒂固,从保安到领导,几乎无一例外,要求别人遵守的规定自己不能遵守,导致灾害风险加大。如开车不系保险带,水上运动不穿救生衣等等。据报道,北京某学校组织学生到北海上帆船课,要求全体学生穿救生衣,组织学生到北海上自然课时,要求学生全部穿校服。难道溺水事故只有上帆船课时才发生吗?中国的水上游船配备救生衣、救生圈都比较少,与游客人数比例严重失调。如果景点有规定,必须穿救生衣才能进行水上运动时,部分游客认为不会“那么倒霉”,有的认为救生衣那么多人穿过了,“不卫生”。社区减灾动员和参与 社区应建立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承担社区综合减灾建设的有关工作,如宣传、教育、义务培训等,配

37、备必要的应急装备,并定期开展训练。社区内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应积极组织开展本单位防灾减灾活动,主动参与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宣传教育与演练等社区减灾活动;社区内企业在做好安全生产的同时,应经常开展对企业员工特别是外来员工的减灾宣传教育等。日本的社区每年收取个人减灾教育费,用于社区开展演练和培训。社区内的学校在日常教育中注重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能力,能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为居民开展各类防灾减灾教育。社区内的医院能积极承担有关医护工作,关注社区脆弱人群,提高社区救护能力。社区内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应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参与社区综合减灾工作 管理考核 社区应建立综合减灾绩效考核工作制

38、度,有相关人员日常管理、防灾减灾设施维护管理制度措施等。社区应定期对灾害隐患排查、防灾设施建设、应急预案修订等各项工作进行检查。社区应定期对综合减灾工作开展考核,对工作不足之处有具体改进措施。创建过程材料列入管理考核档案材料。档案 社区应建立规范、齐全的社区综合减灾档案以及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申报、审核、评估等创建过程档案,方便查阅,有文字、照片、音频、视频等档案信息。特色 在社区减灾工作部署、动员过程中,具有有效的调动居民和单位参与的方式方法。一般在申报材料中用文字说明。在社区综合减灾工作中,有可供借鉴的独到做法与经验,如利用本土知识和工具,进行灾害监测、预警和预报,有独到的做好社区外来人口减灾

39、教育的方式方法等。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日常综合减灾工作,如建立社区网站、社区网络等。社区引入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灾害保险工作等。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中,突出地方特色,如民族特色、文化特色等。社区需要建立的档案(七个方面)1组织管理机制。包括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风险评估、宣传教育、灾害预警、转移安置、医疗救护、后勤保障、志愿者管理等小组,各社区可视情增加有关小组,制订各小组工作职责。对用于社区创建的资金,要有明确的管理制度。2灾害风险评估。重点是评估地图的制作,用不同的图标和颜色表示不同的灾害,勾划出范围。(新楼下的车库是否属于脆弱建筑?)3应急预案。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

40、,如火灾应急预案、洪涝应急预案、地震应急预案等,切忌用公共应急预案代替各类灾害应急预案,因为每种灾害应对的措施不一样。应急预案是否管用,要通过开展演练来检验,演练结束后进行分析评估,再对应急预案进行修改。4宣传教育与培训。注意区分培训材料与演练材料的收集。一个人拿一只灭火器灭火应属于培训而不是演练;同一幅照片如果收录到培训材料中,就不要再出现在演练材料中,材料的厚度决定不了分数。5基础设施建设。对室内外设施拍照留存,用表格登记设施、物资的品名、数量、管理员等信息。如果应急物资由超市代储,要有协议书。6社区动员与参与。社区内所驻企事业单位、学校、商场共同开展防灾减灾活动的协议书,协议书要有双方公

41、章。在这节可加入居民减灾意识与技能提高的内容。7管理考核。主要是根据第一节的有关制度,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和登记。如灾害隐患定期巡查制度的落实,要有巡查情况记录,巡查记录要真实。减灾与创新 减灾示范社区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一成不变的内容。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进行创新。在人防、物防、技防上有所侧重。如当今的网格化管理我个人认为这不是一种创新,与商鞅时期的均田制和民国时期的保甲制度同根同源,没有什么新意,同时也不是扁平化管理的题词中之义,反而多了一层社会组织。马桶浮球与防水发明 洪水来了只想到怎么躲,怎么逃,怎么搬东西,这是一般受灾群众的第一反应。但纽约市皇后区有一名14岁、读9年级的华裔女

42、孩华夏安在艾琳台风袭击美台风袭击美国时,想方设法挡住洪水对自家房屋的袭击,她用塑料布围住房子四周,用土埋好,然后固定在墙上,在别人家进水时,她家却安然无恙。事后,她觉得防水布固定在墙上很麻烦,而且高度也没法控制,后来,她受到马桶浮球的启发,便在防水布顶端安装好浮球,遇到水位上涨时,浮球就带动防水布自动上升,从而防止房屋进水。她的这一发明,获得了2011年美国第13届“发现教育3M年轻科学家挑战赛”亚军。下水道的记忆与启示 说起城市的下水道,人们都会说巴黎的是最好的。1853年,奥斯曼男爵出任法国塞纳省行政长官之后,掀起了长达17年的巴黎大改造工程,把整个城市拆得天翻地覆。奥斯曼建设了一个“地下

43、巴黎”高2米、宽5米、四通八达的下水道工程。巴黎正是拥有了这个深藏于地下的工程奇迹,才不会在暴雨之中沦为“泽国”。近年,北京、南京、武汉、杭州、南昌等城市受暴雨袭击出现大涝,使得人们纷纷称羡巴黎的下水道。其实,早在唐代,中国的城市就部分出现了像巴黎那样的排水设施。唐代扬州城的排水涵洞,宽1.8米,高2.2米,可容人自由穿行,即为一例。扬州地处江淮,少旱多雨,所以十分重视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城内排水系统一般设在道路的两侧,采用木质排水设施,不仅适应扬州的地理环境,而且具有取材便利、施工便利、维修便利的特点。1997年底至1998年初,考古工作者在扬州唐代罗城范围内,又发现一条东西流向的唐代排水沟

44、,排水沟两侧沟壁和底部均用木板铺砌而成,沟宽东西不等,西部接近唐代市沟处宽约1.7米,东部宽约1.2米,共先后发掘出排水沟长150米,沟深1米左右,排水沟上未见有盖板,可能为唐代路道旁的一条排水明沟。综上所述,唐代扬州城的排水系统,至少包括两大部分,一是道路两侧的排水沟,深约1米,宽1.21.7米,规模可观;二是大型排水涵洞,宽1.8米,高2.2米,规模惊人。这个排水系统虽不如巴黎在19世纪建设的那般浩大,但比后者早了一千年,实在不可等闲视之。国内诸座城市惨遭水淹,暴露出排水设施标准不高、保养不力的问题。北京市防汛办的有关负责人向媒体介绍,北京市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是一到三年一遇,这个标准能够适

45、应每小时36到45毫米的降雨。“一下雨,南京一些地段就淹了,这与城市土壤变紧了密切相关。”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家张甘霖研究员和杨金玲助理研究员的一项调查发现,南京城市土壤的封闭和压实已经影响到城市正常生态功能的发挥,土壤“水库”的“库容”严重萎缩,容纳水分的功能丧失了很多,甚至南京夏天的夜晚变热也与此有关。正常的土壤应该是“上虚下实”,这样有利土壤的水分下渗,但是南京城市的土壤则是“头重脚轻”“上实下虚”,这与“土壤压实”有关。我们可能感觉不到土壤这种细微变化,但这对土壤的呼吸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土壤也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体,它的呼吸不畅让我们的生态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树苗在容重超过1.60克/立方厘米基本不能成活,而现在南京13.9%土壤容重大于1.60克/立方厘米,77.8%的土壤容重大于1.30克/立方厘米,由此可见南京的土壤压实现象已经非常严重和普遍了。密码:19691114xufengpingQQ群:江苏减灾示范社区(222348551)许丰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