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_第二章_犯罪心理原因分析.ppt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8767511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4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心理学_第二章_犯罪心理原因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犯罪心理学_第二章_犯罪心理原因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犯罪心理学_第二章_犯罪心理原因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心理学_第二章_犯罪心理原因分析.ppt(8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章有关犯罪原因的主要理论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的、要求:l l 了解西方和我国主要犯罪心理学流派有关犯了解西方和我国主要犯罪心理学流派有关犯罪原因的观点,比较分析各流派的异同,形成对罪原因的观点,比较分析各流派的异同,形成对犯罪心理原因的较全面的认识。犯罪心理原因的较全面的认识。l l教学内容教学内容l l犯罪的生物学理论犯罪的生物学理论l l犯罪的社会学理论犯罪的社会学理论l l犯罪的精神分析理论犯罪的精神分析理论l l犯罪行为的社会犯罪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论心理因素论l l犯罪心理形成的综合动因论及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形成的综合动因论及犯罪心理结构1 犯罪的生物学理论l l犯罪生物学理论

2、(theory of criminal biology)l l包括早期的研究和现代的研究 l1.1 犯罪的人类学研究l1.2 现代犯罪生物学理论l1.3 遗传与犯罪研究2 犯罪的社会学理论l l犯罪社会学学派是指对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在从事犯罪社会学研究的犯罪学者及其学说的称呼。比较而言,这个学派在人员组成上更加松散,在学术观点上更不统一,在存续时间上更不明确。l l社会失控理论l l文化违规理论3 犯罪的精神分析理论1l l弗洛伊德的犯罪观弗洛伊德的犯罪观l l阿德勒的犯罪观阿德勒的犯罪观l l其他学者对犯罪行为的精神分析其他学者对犯罪行为的精神分析3 犯罪的精神分析理论2l l3.1

3、弗洛伊德的犯罪观l l19151915年年l l“由于罪恶感而犯罪由于罪恶感而犯罪”l l1.1 无意识犯罪倾向和无意识罪恶感无意识犯罪倾向和无意识罪恶感l l1.2 本能理论本能理论l l1.3 社会文明与犯罪社会文明与犯罪3.1 弗洛伊德的犯罪观l l 1907年年 强迫行为和宗教实践强迫行为和宗教实践l l 1894年年 防御性精神神经症防御性精神神经症l l3.1.1 无意识犯罪倾向和无意识罪恶感l l严厉的超我(严厉的超我(harsh superego)与犯罪行为)与犯罪行为l l 薄弱的超我(薄弱的超我(weak superego)与犯罪行为)与犯罪行为l l 越轨超我与犯罪行为越

4、轨超我与犯罪行为 3.1.2 本能理论l l生本能和死本能 l l本能理论与犯罪观的关系 l l人的犯罪是与这种先天的、攻击性本能分不开的,正是这种攻击性本能决定了人必然犯罪。3.1.3 社会文明与犯罪l l1913年的图腾与禁忌中探索了人类早期社会的禁制、法律和刑罚体制的产生。l l 强调培养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的事物都有阻止战争的作用。l l 用死亡本能来解释战争。l l 推广爱的本能对战争社会犯罪的抑制作用。3.1.4 评价l l为犯罪动机的无意识领域研究打开了大门;为犯罪动机的无意识领域研究打开了大门;l l重视人格与犯罪的关系;重视人格与犯罪的关系;l l关于性格特征与犯罪的联系的观点

5、,具有创造性;关于性格特征与犯罪的联系的观点,具有创造性;l l把犯罪看做是人的本能,还赋予本能新的含义把犯罪看做是人的本能,还赋予本能新的含义心理本能,违法犯罪与本能的密切相关不容忽视的;心理本能,违法犯罪与本能的密切相关不容忽视的;l l对犯罪研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第一,强调对儿童对犯罪研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第一,强调对儿童的早期教育;第二,心理分析学在供认、法官心理、的早期教育;第二,心理分析学在供认、法官心理、犯罪改造中的应用。犯罪改造中的应用。3.2 阿德勒的犯罪观 l l 反对弗洛伊的得本能犯罪论。认为,犯罪既不是有先天的遗传本能决定,也不由后天的环境决定。人的基本欲求不是性,而是

6、克服自卑感和补偿欲望。l l 人的犯罪心理形成过程是:生理缺陷,或社会经济地位低下,或不良的教育影响。l l人的犯罪心理形成过程是:人的犯罪心理形成过程是:l l生理缺陷,或社会经济地位低下,或不良的教育影生理缺陷,或社会经济地位低下,或不良的教育影生理缺陷,或社会经济地位低下,或不良的教育影生理缺陷,或社会经济地位低下,或不良的教育影响响响响自卑感 过度补偿 努力追求卓越 犯罪 3.3 其他学者对犯罪行为的精神分析 l l艾秋宏艾秋宏 “潜伏性偏差行为潜伏性偏差行为”l l亚历山大亚历山大 无法理性面对事实无法理性面对事实l l希利和布朗纳希利和布朗纳 未满足的欲望需求与不满未满足的欲望需求

7、与不满 l l阿伯拉哈姆逊阿伯拉哈姆逊 自我功能受损无法适应生活自我功能受损无法适应生活 l l埃里克森埃里克森 自我认同与角色模糊的冲突自我认同与角色模糊的冲突l l 哈勒克哈勒克 受压抑情感的呈现受压抑情感的呈现 4 犯罪的社会心理因素l l新行为主义学派犯罪研究l l社会学习理论的犯罪研究l l犯罪的心理因素分析l l犯罪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4.1 新行为主义学派犯罪研究学习理论论不同不同接触论条件条件作用论犯罪犯罪模仿论条件反射论操作条件作用论社会学习社会学习论4.1 新行为主义学派犯罪行为研究l l4.1.1 操作性(强化)学习理论l l 该理论强调行为类型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所塑造,

8、如果有机体与环境发生互动,造成有机体行为的增加;如果有机体与环境发生互动,而造成有机体行为的减少,此种过程即为惩罚,惩罚是用来削弱其行为,使其不再发生。l l正强化:财物犯罪获得脏物。l l负强化:弄虚作假犯罪蒙混上级检查。l l正面惩罚:行为结果是嫌恶的;l l负面惩罚:行为导致喜欢目标的排除。4.1.2 不同(差别)接触理论l l主要内容l l一习得l l二沟通学习l l三学习地点l l四学习内容l l五犯罪动机学习l l六与犯罪形态接触l l七不局限于模仿l l八不被一般需求 与价值所解释l l九学习差异亲密亲密团体团体技巧技巧动机动机态度态度理由理由频率频率持续时间持续时间顺序顺序强度

9、强度l l(1 1)犯罪行为是学习而来。)犯罪行为是学习而来。l l(2 2)犯罪行为是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由互动学习而来。)犯罪行为是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由互动学习而来。l l(3 3)犯罪行为的学习主要是发生在个人的亲密团体中。)犯罪行为的学习主要是发生在个人的亲密团体中。l l(4 4)犯罪行为的学习包括:)犯罪行为的学习包括:犯罪的技巧,犯罪的技巧,犯罪的动犯罪的动机、驱力、合理化与态度的特别指示。机、驱力、合理化与态度的特别指示。l l(5 5)犯罪动机与驱力的特别指示,是从法律有利或不利)犯罪动机与驱力的特别指示,是从法律有利或不利的定义学习而来。的定义学习而来。(6 6)一个人之

10、所以成为犯罪人,是因)一个人之所以成为犯罪人,是因为认为犯罪比不犯罪有利,此乃差别接触理论的基本原理。为认为犯罪比不犯罪有利,此乃差别接触理论的基本原理。当一个人成为犯罪人,是因其与犯罪形态接触,并与反犯当一个人成为犯罪人,是因其与犯罪形态接触,并与反犯罪形态的疏离的结果。罪形态的疏离的结果。l l(7 7)差别接触因频率、持久性、先后次序与强度而不同。)差别接触因频率、持久性、先后次序与强度而不同。l l(8 8)与犯罪形态或反犯罪形态接触的犯罪行为学习过程,)与犯罪形态或反犯罪形态接触的犯罪行为学习过程,涉及与其他行为相同的学习方式;换句话说,犯罪行为的涉及与其他行为相同的学习方式;换句话

11、说,犯罪行为的学习并不局限于模仿。学习并不局限于模仿。l l(9 9)虽然犯罪行为是一般需求与价值的显现,但犯罪却)虽然犯罪行为是一般需求与价值的显现,但犯罪却不被这些一般需求与价值所解释。不被这些一般需求与价值所解释。犯罪分子犯罪分子接触机会多接触机会多学习犯罪学习犯罪机会多机会多犯罪犯罪多发地区多发地区发生发生犯罪多犯罪多4.2 社会学习理论 l l心理学学者班杜拉与社会学学者艾克斯l l攻击行为的取得 l l攻击行为的激起 l l攻击行为的的持续与强化 2.1.1 攻击行为的取得l l生物因素l l观察学习l l直接经验的学习 观察学习观察学习家庭成员家庭成员的影响的影响 副文化群副文化

12、群的影响的影响 符号示范符号示范2.2.2 攻击行为的激起攻击行为的激起l l负面刺激l l正面效果的引诱 l l楷模的教唆 l l教导性教唆l l l l妄想 身体、言语、生活条件、行动目标预期正面、有利效果看过他人表现攻击权威指导幻觉力量操纵3.3.3 攻击行为的持续与强化攻击行为的持续与强化l l外在强化l l惩罚l l替代性强化有形的报酬有形的报酬社会与身份社会与身份地位酬赏地位酬赏减少负面效果减少负面效果传达出攻击行为是否安全的讯息传达出攻击行为是否安全的讯息 观察到某种行为的表现似乎观察到某种行为的表现似乎受到惩罚,就会抑制该行为受到惩罚,就会抑制该行为 学习理论评价l l没有考虑

13、性别、年龄;l l也没有考虑个体差异在犯罪中的作用;l l没有认识到“强化值”并不是一个固有特性,而是强化与个体的相互作用的影响。4.3 犯罪的心理因素分析 l l价值观l l人格特征l l心理异常4.3.1 价值观(1 1)贪利)贪利(2)成就意识)成就意识l l对成就的理解,影响个体对于自己行为的评价,对成就的理解,影响个体对于自己行为的评价,规定着自己的行为取向。规定着自己的行为取向。l l成就意味着名利双收,即伴随着名气成就意味着名利双收,即伴随着名气(而非名誉而非名誉)而来的金钱等等的利益的获得。而来的金钱等等的利益的获得。l l成功淡化善恶标准成功淡化善恶标准l l成功与失败的结果

14、甚至取代善与恶的标准成功与失败的结果甚至取代善与恶的标准l l疯狂的追逐有时恰恰直接成为犯罪的动因,疯狂的追逐有时恰恰直接成为犯罪的动因,导致导致“失败失败”。4.3.2 人格特征(1)反社会人格(自然人格障碍)l l 指一个人从小到大都有问题,往往小时候就能看出一些苗头,俗话说迟早要出事的那一类,这些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弱,长大之后常常会多次犯罪。(2)犯罪人格(社会人格障碍)l l 指那些由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在早年就开始出现犯罪行为,由于各种原因不再返回正常人的生活轨迹,而以各种犯罪为生,并在犯罪生涯中逐渐形成犯罪的嗜好、习惯、观念、态度,出现与犯罪相适应的情感反应等。当这些心理活动内容逐渐趋

15、于稳定的时候,此人的犯罪人格就出现了。(3)一时性的心理障碍 l l心理障碍包括意识、认识、成瘾、情绪等障碍。俗话说就是心里有个结打不开,总是陷在某一点上。l l马加爵案件l l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自我中心中心”的性格缺陷。的性格缺陷。l l黄勇走向犯罪的心路历程l l 4.3.3 心理异常l l心理异常即精神病,指各种严重的精神障碍,从而导致感知、情感、思维、意志的紊乱.l l这种病人常常丧失自我的意识能力,而且拒绝就医这种病人常常丧失自我的意识能力,

16、而且拒绝就医l l有时还出现意识障碍,辨认和判断能力丧失,以及有时还出现意识障碍,辨认和判断能力丧失,以及幻觉、妄想、思维障碍的支配下,发生危害性行为幻觉、妄想、思维障碍的支配下,发生危害性行为 心理异常精神异常的犯罪人 l l一类犯罪人大多数是缓慢发病的精神病人。这种类型病人病态不很明显,所以他自己也不认为有病,同时也不被他人认为是精神病患者l l另一类犯罪人常常是属于急性短暂的精神病反应,这种病人症状明显,只要注意就可以减少他们对社会所造成的危险。4.4 犯罪行为的社会犯罪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心理因素l l4.4.1社会化过程的歧异l l(1)家庭l l(2)学校l l(3)同辈团体4.4.

17、2 文化背景与文化冲突l l亚文化的影响l l道德认知发展与犯罪l l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划分为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划分为前道德判断阶段(前道德判断阶段(0-60-6)、)、他律道德判断阶段(他律道德判断阶段(6-106-10)、自律道德判断阶段()、自律道德判断阶段(10-1510-15)。l l柯尔伯格将人的道德发展划分为柯尔伯格将人的道德发展划分为3 3种水平和种水平和6 6个阶段:个阶段:l l前习俗水平(外在):前习俗水平(外在):l l 服从和惩罚定向;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服从和惩罚定向;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l l习俗水平(个人需要满足):习俗水平(个人需要

18、满足):l l 好孩子定向;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定向;好孩子定向;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定向;l l后习俗水平(内化):社会契约取向;普遍道德原则定向后习俗水平(内化):社会契约取向;普遍道德原则定向。4.4.3 法的控制作用失调l l社会监督体制不健全 l l领导干部违纪l l贪污受贿 l l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督和考查5 犯罪心理形成的综合动因论及犯罪心理结构l l犯罪心理机制l l犯罪心理结构 思考和讨论题l l1、你认为影响犯罪心理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l l2、什么是犯罪心理结构?l l3、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机制l l4、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及其特点l l5、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与变化l l

19、(在学习过程中布置思考与讨论题,组织分组准备,课题讨论)l请进入下一阶段学习l 讨论和中心发言1.1 犯罪的人类学研究l l1.1.1 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理论l l 犯罪人是出生在文明时代的野蛮人,他们的生物犯罪人是出生在文明时代的野蛮人,他们的生物特征决定了他们从出生时起就具有原始野蛮人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从出生时起就具有原始野蛮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这种行为必然不符合文明社会中的传统、与行为特征,这种行为必然不符合文明社会中的传统、习惯和社会规范,必定构成犯罪。习惯和社会规范,必定构成犯罪。l l 生来犯罪人在身体特征、感觉和功能特征、心理生来犯罪人在身体特征、感觉和功能特征、心理特征

20、和其他智慧方面,都有不同于正常人的表现。特征和其他智慧方面,都有不同于正常人的表现。l l 气温、季节、地势构造、甲状腺地区、死亡率、气温、季节、地势构造、甲状腺地区、死亡率、种族、性别、年龄、遗传因素;种族、性别、年龄、遗传因素;l l 文明程度,人口过剩,新闻媒介,生活状况、酗文明程度,人口过剩,新闻媒介,生活状况、酗酒、吸烟,教育、宗教、家庭出身,战争、监狱生活、酒、吸烟,教育、宗教、家庭出身,战争、监狱生活、移民、职业等社会因素与犯罪的关系。移民、职业等社会因素与犯罪的关系。l l查尔斯查尔斯巴克曼巴克曼格林格林(Charles Charles BackmanBackman Gorin

21、g Goring,1870-19191870-1919)是英国精神病学家和犯罪学家。是英国精神病学家和犯罪学家。l l30003000名男性累犯名男性累犯 3737种生理特征种生理特征 6 6种心理特征种心理特征l l英国犯罪人:统计学研究英国犯罪人:统计学研究(19131913)l l 遗传低劣理论遗传低劣理论l l犯罪人与犯罪素质犯罪人与犯罪素质 强度强度 l l犯罪人的个人特征犯罪人的个人特征l l遗传性低劣遗传性低劣(a general inferiority of hereditary a general inferiority of hereditary naturenature)

22、l l诈骗犯诈骗犯自私;自私;l l暴力犯暴力犯急躁粗暴,少敏捷,精神病倾向和自急躁粗暴,少敏捷,精神病倾向和自杀倾向;杀倾向;l l纵火犯纵火犯精神发育不全(精神发育不全(5252)1.1.2 格林的犯罪人类学研究l l欧内斯特艾伯特胡顿(Earnest A1bert Hooton,1887-1954)l l12年 17077人(其中3203人普通市民)l l 人体测量l l3卷本美国犯罪人:人类学研究(1939)l l1卷本犯罪与个人(1939)1.1.3 胡顿的犯罪人类学研究胡顿的犯罪人类学研究l l犯罪人与市民之间的人类学差异l l33个项目指数 19个(58%)l l不同类型犯罪人之

23、间的人类学差异l l25256464的一级谋杀犯比一般犯罪人年老、体重、身高的一级谋杀犯比一般犯罪人年老、体重、身高l l种族与犯罪l l不同种族的人实施犯罪的数量不同不同种族的人实施犯罪的数量不同 l l不同人种实施的犯罪的类型也有差异不同人种实施的犯罪的类型也有差异 1.2 现代犯罪生物学理论l l犯罪人类学与现代犯罪生物学之间有明显的差异:犯罪人类学与现代犯罪生物学之间有明显的差异:l l 第一,第一,研究的具体对象研究的具体对象:着重研究身体的外部:着重研究身体的外部形状与犯罪的关系,并用隔代遗传来解释犯罪行为形状与犯罪的关系,并用隔代遗传来解释犯罪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更强调身体素质与

24、犯罪的关系。发生的根本原因;更强调身体素质与犯罪的关系。l l 第二,第二,研究的具体方法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使用直接观察、:主要使用直接观察、身体测量以及身体解剖的方法,研究犯罪人的身体身体测量以及身体解剖的方法,研究犯罪人的身体特征;使用更加精细的研究方法,例如,双生子诊特征;使用更加精细的研究方法,例如,双生子诊断与比较、血液检查化验、性染色体分析、内分泌断与比较、血液检查化验、性染色体分析、内分泌测定、脑电图测定等。测定、脑电图测定等。l l 第三,第三,研究的基本倾向研究的基本倾向:从犯罪人的外部特征:从犯罪人的外部特征来研究犯罪人;从犯罪人的内部结构或状态研究犯来研究犯罪人;从犯罪

25、人的内部结构或状态研究犯罪人。罪人。1.2 现代犯罪生物学理论2l l1.2.1 身体结构的表征与犯罪l l1.2.2 体型与犯罪l l1.2.3 内分泌异常与犯罪l l1.2.4 营养成分不均衡与犯罪营养成分不均衡与犯罪l l1.2.5 1.2.5 中枢神经机能异常与犯罪中枢神经机能异常与犯罪1.3 遗传与犯罪研究l l单氨氧化酶含量过低与犯罪l l 性染色体异常与犯罪 l l 心理退化与犯罪l l遗传基因与犯罪 1.2.1 身体结构表征与犯罪身体的表征与犯罪l l拉瓦特拉瓦特拉瓦特拉瓦特l l(1741-18011741-1801)l l意大利龙勃罗梭意大利龙勃罗梭意大利龙勃罗梭意大利龙勃

26、罗梭人类偏差行为的重要指标没有胡须的男人或有胡须的女人傲慢的鼻子狡猾的眼神薄弱的下颚相关研究英国葛林l l3000名罪犯、牛津和剑桥大学学生、病人等l l结果发现,与犯罪行为相关的是“有缺陷的智商”。哈佛大学教授胡顿胡顿 l l抽样美国十州的男性犯罪人共13873人,并取样非犯罪人共3203人与之比较 l l对其中5698个犯罪人作详细的人类学研究,并依种族分为9类l l发现:每一种族内那些体型及生物条件差的人较易发生偏差行为。1.2.2 体型与犯罪德国精神医学学者德国精神医学学者克雷奇默克雷奇默克雷奇默克雷奇默 l肥胖型肥胖型:l瘦长型瘦长型:l健壮型健壮型:l障碍型障碍型l l不易犯罪,假

27、如犯罪,则大多为欺诈,不易犯罪,假如犯罪,则大多为欺诈,累犯很少,容易再社会化。累犯很少,容易再社会化。l l多犯盗窃与欺诈罪,累犯之中,瘦长型多犯盗窃与欺诈罪,累犯之中,瘦长型占大多数。占大多数。l l暴力财产犯罪与暴力性犯罪的专门犯。暴力财产犯罪与暴力性犯罪的专门犯。l l大多犯性犯罪。大多犯性犯罪。克雷奇默对体型与犯罪关系的研究,得出了三方面的结论:l l 第一,犯罪人的体型分布第一,犯罪人的体型分布。犯罪人中具有肥胖型体型。犯罪人中具有肥胖型体型的人,略少于一般人口中肥胖型体型的人所占的比例。的人,略少于一般人口中肥胖型体型的人所占的比例。l l 第二,不同体型犯罪人的犯罪生活曲线第二

28、,不同体型犯罪人的犯罪生活曲线(life curve(life curve of criminalityof criminality,犯罪的年龄分布,犯罪的年龄分布)。l l 瘦长型体型犯罪人瘦长型体型犯罪人很早达到顶点;很早达到顶点;l l 肥胖型体型犯罪人肥胖型体型犯罪人40405050岁达到顶点;岁达到顶点;l l 健壮型体型的犯罪人健壮型体型的犯罪人5555岁前,一直保持着较稳定岁前,一直保持着较稳定的犯罪数量。的犯罪数量。l l 第三,犯罪人的体型与犯罪类型的相关性第三,犯罪人的体型与犯罪类型的相关性。l l 瘦长型体型瘦长型体型盗窃和欺诈;盗窃和欺诈;l l 健壮型体型健壮型体型侵

29、犯他人人身、性犯罪等;侵犯他人人身、性犯罪等;l l 肥胖型体型肥胖型体型诈骗;诈骗;l l 发育异常型发育异常型性犯罪。性犯罪。谢尔顿的体型说谢尔顿的体型说胚胎胚胎层层体型体型性情性情内胚叶内胚叶矮胖型矮胖型全身放松,随遇而安;全身放松,随遇而安;喜好柔弱的事务;喜好柔弱的事务;和蔼可亲、宽厚和蔼可亲、宽厚中胚叶中胚叶斗士型斗士型活跃,走路、谈话、姿态活跃,走路、谈话、姿态独断;独断;行为具有攻击性。行为具有攻击性。外胚叶外胚叶瘦弱型瘦弱型内向,身体不适,敏感,内向,身体不适,敏感,皮肤不良,容易疲劳,皮肤不良,容易疲劳,对噪音敏感,从群众中退对噪音敏感,从群众中退缩。缩。相关研究谢尔顿谢尔

30、顿 l l200名少年犯和非少年犯 斗士型格卢克夫妇l l500名少年犯和非少年犯(60.1%)1.2.3 内分泌异常与犯罪 内内内内分泌分泌分泌分泌(endocrine)(endocrine)(endocrine)(endocrine)及激素及激素及激素及激素(hormone(hormone(hormone(hormone荷尔蒙荷尔蒙荷尔蒙荷尔蒙)1 月经与犯罪l l弗兰克(1931)“经前紧张症经前紧张症”l l莫顿 l l5858名女暴力犯名女暴力犯 6262生理期前生理期前 1717生理期间生理期间 达尔顿l l监狱新收女犯共监狱新收女犯共386386位位 4949在生理期间或生理期前

31、在生理期间或生理期前l l正常情形应只有正常情形应只有2929l l因此,达尔顿的研究结果显示生理期与犯罪有显著因此,达尔顿的研究结果显示生理期与犯罪有显著相关。相关。相关研究Bermanl l对美国纽约州监狱250名受刑人及以同等数目纽约市居民为控制组进行调查,l l研究发现,受刑人内分泌的缺陷及混乱情形是控制组居民的23倍;l l对青少年犯罪者的调查也出现类似的结果。2睾丸酮与犯罪 l l男性荷尔蒙分泌过多,可能增加了反社会行为的几率。l l对监狱暴力犯抽样调查l l发现,其类固醇荷尔蒙比其它犯人还高 评价l l 这些研究并未指出哪些荷尔蒙层次的不同会发生犯罪;l l 也未指出女性在生理期

32、前和之间的症状,较易引起发怒、兴奋、紧张等情绪是导致犯罪的诱因;l l 所以,我们应注意荷尔蒙或内分泌失调与犯罪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仅能说其可能是促使犯罪发生的重要诱因。内分泌内分泌内分泌内分泌(endocrine)(endocrine)(endocrine)(endocrine)及激素及激素及激素及激素(hormone(hormone(hormone(hormone荷尔蒙荷尔蒙荷尔蒙荷尔蒙)1 月经与犯罪l l弗兰克(1931)“经前紧张症经前紧张症”l l莫顿 l l5858名女暴力犯名女暴力犯 6262生理期前生理期前 1717生理期间生理期间 达尔顿l l监狱新收女犯共监狱新收女犯共

33、386386位位 4949在生理期间或生理期前在生理期间或生理期前l l正常情形应只有正常情形应只有2929l l因此,达尔顿的研究结果显示生理期与犯罪有显著因此,达尔顿的研究结果显示生理期与犯罪有显著相关。相关。1.2.3 内分泌异常与犯罪相关研究Bermanl l对美国纽约州监狱250名受刑人及以同等数目纽约市居民为控制组进行调查,l l研究发现,受刑人内分泌的缺陷及混乱情形是控制组居民的23倍;l l对青少年犯罪者的调查也出现类似的结果。2睾丸酮与犯罪 l l男性荷尔蒙分泌过多,可能增加了反社会行为的几率。l l对监狱暴力犯抽样调查l l发现,其类固醇荷尔蒙比其它犯人还高 评价l l 这

34、些研究并未指出哪些荷尔蒙层次的不同会发生犯罪;l l 也未指出女性在生理期前和之间的症状,较易引起发怒、兴奋、紧张等情绪是导致犯罪的诱因;l l 所以,我们应注意荷尔蒙或内分泌失调与犯罪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仅能说其可能是促使犯罪发生的重要诱因。(1)维生素缺乏症(B3)l l研究指出,缺乏维生素B3,容易造成少年过度活跃,而有抽烟、喝酒、逃学、破坏公物、打架等偏差行为出现。1.2.4 营养成分不均衡与犯罪营养成分不均衡与犯罪l l(2)高血糖症l l犯罪人比非犯罪人食用更多的咖啡与糖;l l偏差行为少年食用过多高糖的速食垃圾食物。l l(3)低血糖症l l低血糖症患者的症状包括易怒、焦虑、沮

35、丧、痛苦嚎哭、头痛、困惑。l l有研究指出,受刑人有较高的低血糖症。生化生化生化生化异常异常异常异常性格性格性格性格剧变剧变剧变剧变情绪情绪情绪情绪失控失控失控失控脑部脑部脑部脑部功能功能功能功能失调失调失调失调1.2.5 中枢神经机能异常与犯罪中枢神经机能异常与犯罪(1)脑部控制失调症状 l l颞叶l l边缘体系l l 如果受各类脑伤害、发炎或长脑瘤,可能产生脑部控制失调症状,而对行为失去控制,导致暴行的发生。l l在哥本哈根对一群少年的研究发现在哥本哈根对一群少年的研究发现l l脑部受伤与暴力行为间具有某种程度的关联脑部受伤与暴力行为间具有某种程度的关联l l虽然并未证实必然关联虽然并未证

36、实必然关联多动症l l又称注意力欠缺过度活跃症(又称注意力欠缺过度活跃症(ADHDADHD),患者极易),患者极易分心,无法保持安静,呈现不安,过度活跃,并伴分心,无法保持安静,呈现不安,过度活跃,并伴随着低自尊、学习困难与反社会行为。随着低自尊、学习困难与反社会行为。l lADHDADHD者,具有较高的违法行为。儿童期具有过度活者,具有较高的违法行为。儿童期具有过度活跃的情形,在同时具有攻击性的引导下,极易衍生跃的情形,在同时具有攻击性的引导下,极易衍生犯罪行为。犯罪行为。l l 分歧与争议的讨论分歧与争议的讨论(2)癫痫症l l癫痫癫痫(ePilepsyePilepsy)是一种发作性的短暂

37、的大脑功能失调。是一种发作性的短暂的大脑功能失调。l l由于癫痫发作伴发精神障碍时,常会引起无法控制的由于癫痫发作伴发精神障碍时,常会引起无法控制的暴力行为。因此,人们往往把癫痫与犯罪联系起来,暴力行为。因此,人们往往把癫痫与犯罪联系起来,把癫痫看成是犯罪的重要原因。把癫痫看成是犯罪的重要原因。l l癫痫大发作癫痫大发作 l l癫痫小发作癫痫小发作 l l心理动作发作心理动作发作 l l杰克逊发作杰克逊发作 相关研究l l根据美英学者估计,一般人口中癫痫占0.5;而犯罪人当中,癫痫所占比率较正常人口高。大约有2.4%的美国男性监狱人口患有癫痫。l l18的犯罪少年患有此症。l l但也有研究指出

38、,也有研究指出,犯罪人罹患癫痫的比率与正常人口并无太大的差别。(3)脑发育异常500名 杀人嫌疑犯 脑部体层X线照射 与正常的人脑相比后发现,其大脑皮层和大脑皮质下层某些区域很异常,正是这种异常决定了这些人所具有的攻击性。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教授认为,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事先判断出有可能成为罪犯的人,还为研制“抗进攻性”药物开辟了道路。(4)脑电波异常与犯罪1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脑电描记器所记录的脑电活动图形。20世纪40年代以来进行的大量研究表明,脑电图所显示的异常的脑电波,与人的异常、偏差行为(包括犯罪行为)有关。20世纪40年代早期研究 l l

39、犯罪人团体中有2550%呈现脑波异常现象 l l一般人口中仅有520%对于暴力犯,其间的差异更大 l lWilliams(1969)l l随机抽样335位暴力少年犯,分成习惯暴力犯和偶发暴力犯l l结果,习惯暴力犯中有65%脑波异常,而偶发暴力犯中只有24%有脑波异常。l l发现犯罪人呈现脑波迟缓的现象。l l 但部分研究也发现犯罪人脑波速度过快与但部分研究也发现犯罪人脑波速度过快与EEGEEG有关的偏差行为包括不良的冲动控制、社会有关的偏差行为包括不良的冲动控制、社会适应差、敌意、暴躁的脾气等。适应差、敌意、暴躁的脾气等。1.3 遗传与犯罪研究l l1.3.1 单氨氧化酶含量过低与犯罪l l

40、(缺少(缺少MAO-AMAO-A酶的基因缺陷)酶的基因缺陷)l l脑中相当重要的一种神经递质脑中相当重要的一种神经递质(SerotoninSerotonin)l l小白鼠实验小白鼠实验相关研究Rain l l反社会行为者的Serotonin的浓度比一般正常人低 陈景虹教授陈景虹教授 l l119名暴力累犯为受测样本,发现5人确实缺少MAO-A 1.3.2 性染色体异常与犯罪l l人体染色体l l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l l犯罪染色体 l lXYYXYY,XXYXXY,XXYYXXYY等异常模式等异常模式 相关研究雅各布斯雅各布斯 l l英国苏格兰精神病院196位男性犯人 l l其

41、中7位是XYY性染色体异常者 l l麻兰麻兰 l lXYY性染色体异常者在犯罪人当中的比率是一般人口的2倍。威特金威特金 l l对丹麦4000名高个子进行研究l lXYY性染色体异常毕竟是少数,发现仅有12名具有XYY性染色体异常现象。1.3.3 心理退化犯罪l l心理退化(mental degeneration)l l 所谓“心理退化”,是指人类的心理向低于人类的生物类型倒退的现象”心理退化的人被认为具有潜在的犯罪可能性。l l犯罪家族与犯罪研究 l l低能与犯罪研究 1.3.4遗传基因与犯罪通过双生子的研究 理论假设l l同卵双生l l异卵双生相关研究lange(1891-1938)l l

42、30对 13同卵双生 17对异卵双生l l同卵10对,77;异卵2对,12%克利斯帝安生克利斯帝安生 l l3586名男性双胞胎 l l同卵双生 52l l异卵双生 22Rowe与与Osgood l l遗传的影响比其它因子更具决定性 被领养者的研究l l亲生父母l l养父母哈群斯与孟倪克哈群斯与孟倪克哈群斯与孟倪克哈群斯与孟倪克 l l1927192719411941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出生的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出生的11451145名男性名男性被领养者被领养者l l对其中犯罪的对其中犯罪的143143名被领养者与另外名被领养者与另外143143名没有犯名没有犯罪的被领养者比较罪的被领养者比较l l发

43、现,生父有犯罪记录者,被领养者的犯罪倾向发现,生父有犯罪记录者,被领养者的犯罪倾向也大增也大增l l如果其生父和领养父母皆有犯罪记录时,其从事如果其生父和领养父母皆有犯罪记录时,其从事犯罪行为的可能性也大大的增加犯罪行为的可能性也大大的增加l l视频视频 遗传与犯罪遗传与犯罪2.1 社会失控理论l l 代表人物l l 斯勒施和迈克(Slach&Milk)l l主要观点l l 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秩序的失控,即社会中的文化、文化与社会结构之间的价值联系相对缺失是导致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根本原因。l l两个基本观点2.1.1 社会失控理论的紧张观l l 现代社会人类需要的满足或

44、文化价值的实现存在着机遇的不均等性,缺少机遇者或缺失机遇者会因欲求不达或欲求挫折而导致消极的心理紧张状态,而犯罪行为会缓解这种心理紧张状态,并使之获得欲求满足,因此,犯罪行为便成为机遇缺失者寻求机遇、实现价值目的的必要手段。2.1.2 社会失控理论的控制观 l l 社会管理控制力量决定着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的纯代价,即认为主体实施犯罪行为后的收益与代价之间的比率,是调节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重要动因。如果社会管理控制力量薄弱,使主体意识到犯罪结果对自己来说利大于弊,那么,主体就极易产生犯罪心理,实施犯罪行为。2.1.3 对犯罪原因的解释l l 人类社会中存在着许多共同的价值规范,犯人类社会中存在

45、着许多共同的价值规范,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不是亚文化价值规范熏陶的产罪心理与犯罪行为不是亚文化价值规范熏陶的产物,而是由于主体对于人类共同的价值规范的冷物,而是由于主体对于人类共同的价值规范的冷漠和不遵从的态度所导致的。漠和不遵从的态度所导致的。l l 社会控制失调作为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发生社会控制失调作为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发生的主导因素,社会失控状态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主的主导因素,社会失控状态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主体对法律、道德和价值规范的藐视以及唯利是图体对法律、道德和价值规范的藐视以及唯利是图的欲求心理是导致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发生的重的欲求心理是导致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发生的重要原因。要原因。2.

46、2 文化违规理论 l l2.2.1 基本观点l l 以塞利和米勒为代表的文化违规理论,认为文化违规,即与法律相冲突的亚文化观念及其衍生的行为规范是诱发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重要因素。2.2.2 对犯罪原因的解释 l l 在长期的社会化过程中,习得遵守群体的法在长期的社会化过程中,习得遵守群体的法律、道德与价值规范,因此,除了精神病人和社律、道德与价值规范,因此,除了精神病人和社会化缺陷者之外,任何人都不愿违反自己群体的会化缺陷者之外,任何人都不愿违反自己群体的价值观念和规范的。价值观念和规范的。l l 各亚文化群体独特的道德、价值规范之间的各亚文化群体独特的道德、价值规范之间的冲突,主体对其中一

47、种亚文化规范的遵从就意味冲突,主体对其中一种亚文化规范的遵从就意味着对其他亚文化规范的亵渎和违反,当主体触及着对其他亚文化规范的亵渎和违反,当主体触及了控制国家法律机构的强大亚群体的文化规范时,了控制国家法律机构的强大亚群体的文化规范时,他就自然而然地沦为罪犯。他就自然而然地沦为罪犯。l l 文化违规理论实际上是把亚群体文化作为犯文化违规理论实际上是把亚群体文化作为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发生的的根源,认为犯罪人实罪心理与犯罪行为发生的的根源,认为犯罪人实际上是操纵国家法律机构的更强大的亚群体文化际上是操纵国家法律机构的更强大的亚群体文化的牺牲品。的牺牲品。2.2.3 不足之处l l极端化 l l 否认人类自然属性的存在,l l绝对化 l l 片面强调亚群体文化对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诱导作用l l荒谬 l l 将犯罪行为也称之为是一种“规范行为”理论的发展l l欧林的“混合性理论模式”l l詹巴斗的试验 “破窗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财经金融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