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章ppt课件(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章ppt课件(全).ppt(9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章第六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u第一节 系统设计概述u第二节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u第三节 系统的物理配置方案设计u第四节 代码设计u第五节 人机对话设计u第六节 数据存储设计u第七节 处理流程设计u第八节 系统设计报告第一节 系统设计概述一、系统设计的目标和任务 系统设计的基本目标就是要使所设计的系统就是要使所设计的系统必须满足系统逻辑模型的各项功能要求,同时要必须满足系统逻辑模型的各项功能要求,同时要尽可能地提高系统的性能。系统设计的目标是评尽可能地提高系统的性能。系统设计的目标是评价和衡量系统设计方案优劣的基本标准,也是选价和衡量系统设计方案优劣的基本标准,也是选择设计方案
2、的主要依据。择设计方案的主要依据。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科学、合理是:在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总体模型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系统的的设计和总体模型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可靠性、安全性和工作质量,充分利运行效率、可靠性、安全性和工作质量,充分利用并合理投入各类可以利用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用并合理投入各类可以利用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以获得较高的综合效益。资源以获得较高的综合效益。第一节 系统设计概述 二、系统设计的依据(1)系统分析的成果。(2)现行技术。(3)用户需求。(4)系统运行环境。第一节 系统设计概述三、系统设计的原则三、系统设计的原则1.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系统是作为统
3、一整体而存在的,因此,在系统系统是作为统一整体而存在的,因此,在系统设计中,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考虑,系统的代设计中,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考虑,系统的代码要统一,设计规范要标准,传递语言要尽可能一码要统一,设计规范要标准,传递语言要尽可能一致,对系统的数据采集要做到数出一处、全局共享,致,对系统的数据采集要做到数出一处、全局共享,使一次输入得到多次利用,以提高系统的设计质量。使一次输入得到多次利用,以提高系统的设计质量。2.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指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经济性指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系统的开销。减少系统的开销。3.灵活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为保持系统的
4、长久生命力,要求系统具有很为保持系统的长久生命力,要求系统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为此,系统应具有较好的开放强的环境适应性,为此,系统应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和结构的可变性。在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采用性和结构的可变性。在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采用模块化结构,提高各模块的独立性,尽可能减少模块化结构,提高各模块的独立性,尽可能减少模块间的数据耦合,使各子系统间的数据依赖减模块间的数据耦合,使各子系统间的数据依赖减至最低限度。这样,既便于模块的修改,又便于至最低限度。这样,既便于模块的修改,又便于增加新的内容,提高系统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加新的内容,提高系统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第一节 系统设计概述4.可靠性原
5、则 系统的可靠性是指系统硬件和软件在运行过系统的可靠性是指系统硬件和软件在运行过程中抵抗异常情况的干扰及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的程中抵抗异常情况的干扰及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的能力。衡量系统可靠性的指标是平均故障间隔时能力。衡量系统可靠性的指标是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平均维护时间。前者指平均的前后两次发生间和平均维护时间。前者指平均的前后两次发生故障的时间,反映系统安全运行的时间,后者指故障的时间,反映系统安全运行的时间,后者指故障后平均每次所用的修复时间,反映系统可维故障后平均每次所用的修复时间,反映系统可维护性的好坏。只有可靠的系统,才能保证系统的护性的好坏。只有可靠的系统,才能保证系统的质量并得到用户的
6、信任,否则就没有使用价值。质量并得到用户的信任,否则就没有使用价值。5.简单性原则 在系统达到预定目标、完成规定功能的前提在系统达到预定目标、完成规定功能的前提下,系统应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复杂设计,尽量简下,系统应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复杂设计,尽量简单。具体来说,在设计过程中,要设法减少数据单。具体来说,在设计过程中,要设法减少数据输入的次数和数量,提高系统中数据的共享性;输入的次数和数量,提高系统中数据的共享性;要使操作简单化,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要使操作简单化,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第一节 系统设计概述四、系统设计的内容 一般将系统的设计分为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一般将系统的设计分为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
7、两个阶段,以便分阶段地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与管两个阶段,以便分阶段地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与管理。理。总体设计包括子系统的划分、系统功能结构设包括子系统的划分、系统功能结构设计、系统流程设计、系统模块结构设计及系统物理计、系统流程设计、系统模块结构设计及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配置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包括代码设计、数据库设包括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人机对话设计和处理流程设计等。最后还要完计、人机对话设计和处理流程设计等。最后还要完成系统设计报告。成系统设计报告。第一节 系统设计概述五、系统设计的主要参与者 系统设计的主要参与者有系统设计的主要参与者有用户、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及程序设计员等。其中,用户
8、主要负等。其中,用户主要负责了解系统结构和主要模块的划分,检查输入和责了解系统结构和主要模块的划分,检查输入和输出设计等工作,并及时提出意见和要求;系统输出设计等工作,并及时提出意见和要求;系统分析员负责向系统设计员解释系统分析报告;系分析员负责向系统设计员解释系统分析报告;系统设计员负责完成系统设计报告;程序设计员负统设计员负责完成系统设计报告;程序设计员负责研究系统分析报告和设计报告。责研究系统分析报告和设计报告。第二节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系统的总体设计就是根据系统分析的需求,系统的总体设计就是根据系统分析的需求,对新系统的总体结构形式和可供利用的资源进行对新系统的总体结构形式和可供利用的
9、资源进行大致的设计。大致的设计。其主要内容包括其主要内容包括子系统的划分、系统功能结构设计、系统流程设计、系统模块结构设计及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等。等。第二节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一、子系统的划分 1.子系统的划分原则(1)子系统要具有相对独立性。)子系统要具有相对独立性。(2)要使子系统之间数据的依赖性尽量小。)要使子系统之间数据的依赖性尽量小。(3)子系统划分的结果应使数据冗余最小)子系统划分的结果应使数据冗余最小(4)子系统的设置应考虑今后管理发展的需要。)子系统的设置应考虑今后管理发展的需要。(5)子系统的划分应便于系统分阶段实现。)子系统的划分应便于系统分阶段实现。第二节 系统总体结构设
10、计2.子系统的划分方法(1)子系统与当前的业务部门对应,每一个独立的)子系统与当前的业务部门对应,每一个独立的业务管理部门划分为一个子系统。这种划分方法业务管理部门划分为一个子系统。这种划分方法比较容易实现,但适应性很差,当机构或业务调比较容易实现,但适应性很差,当机构或业务调整时,导致子系统的划分要重新调整。整时,导致子系统的划分要重新调整。(2)按功能划分子系统,将功能上相对独立、规模)按功能划分子系统,将功能上相对独立、规模适中、数据使用完整的部分作为一个子系统。适中、数据使用完整的部分作为一个子系统。(3)采用企业系统规划法()采用企业系统规划法(BSP),利用),利用U/C矩阵矩阵划
11、分子系统。划分子系统。第二节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二、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的具体操作方法为:对系统功能结构设计的具体操作方法为:对管理功能分析中的每项功能继续分解为第二层、管理功能分析中的每项功能继续分解为第二层、第三层,甚至更多层的功能。从概念上讲,上第三层,甚至更多层的功能。从概念上讲,上层功能包括或控制下层功能,越上层的功能越层功能包括或控制下层功能,越上层的功能越笼统,越下层的功能越具体。功能分解就是一笼统,越下层的功能越具体。功能分解就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个由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第二节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工资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结构图工资管理信息系
12、统功能结构图第二节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三、系统流程设计 1.系统流程设计原理 信息系统流程图是描述系统物理模型的传信息系统流程图是描述系统物理模型的传统工具,是在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的基础上绘统工具,是在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制的。第二节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数据关系的一般形式数据关系的一般形式第二节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2.系统流程图的符号 第二节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3.数据流程图到系统流程图的转换 绘制信息系统流程图的前提是已经确定了系绘制信息系统流程图的前提是已经确定了系统的边界、人机接口和数据处理方式。从数据流统的边界、人机接口和数据处理方式。从数据流程图到信息系统流程图还应考虑哪些处理
13、功能可程图到信息系统流程图还应考虑哪些处理功能可以合并,或进一步分解,然后把有关的处理看成以合并,或进一步分解,然后把有关的处理看成是系统流程图中的一个处理功能。是系统流程图中的一个处理功能。第二节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数据流程图转换为系统流程图数据流程图转换为系统流程图第二节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四、系统模块结构设计1.划分模块的必要性(1)划分之后的小系统、小程序容易设计与实现,)划分之后的小系统、小程序容易设计与实现,也容易保证其正确性。也容易保证其正确性。(2)划分模块之后,可以实现分工。)划分模块之后,可以实现分工。(3)划分为模块便于将来对系统的维护与扩展。)划分为模块便于将来对系统的维
14、护与扩展。第二节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2.模块划分的标准(1)模块的关联度。模块的关联度是用来表示。模块的关联度是用来表示系统中一个模块与其他外部模块之间联系的紧系统中一个模块与其他外部模块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密程度。(2)模块的聚合度。模块的聚合度是用来描述。模块的聚合度是用来描述和评价模块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联系的紧密和评价模块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一个模块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联系程度。一个模块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联系的越密切,其聚合度越高,模块的独立性也就的越密切,其聚合度越高,模块的独立性也就越强。越强。第二节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3.模块结构图 模块结构图是用于描述系统模块
15、结构的图形模块结构图是用于描述系统模块结构的图形工具,它不仅描述了系统的子系统结构与分层的工具,它不仅描述了系统的子系统结构与分层的模块结构,还清楚地表示了每个模块的功能,而模块结构,还清楚地表示了每个模块的功能,而且直观地反映了块内联系和块间联系等特性。模且直观地反映了块内联系和块间联系等特性。模块结构图必须严格地定义模块的名字、功能和接块结构图必须严格地定义模块的名字、功能和接口,同时还应当在模块结构图上反映出结构化设口,同时还应当在模块结构图上反映出结构化设计的思想。计的思想。第二节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模块结构图的五种基本符号模块结构图的五种基本符号第二节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1)模块。模块
16、是指用一个名字就可以调用的。模块是指用一个名字就可以调用的一段程序语句。模块用矩形方框表示。矩形方一段程序语句。模块用矩形方框表示。矩形方框中要写有模块的名称,模块的名称应恰当地框中要写有模块的名称,模块的名称应恰当地反映这个模块的功能,通常由一个动词和一个反映这个模块的功能,通常由一个动词和一个作为宾语的名词组成。作为宾语的名词组成。(2)调用。在模块结构图中,用连接两个模块。在模块结构图中,用连接两个模块的箭头表示调用。箭头总是由调用模块指向被的箭头表示调用。箭头总是由调用模块指向被调用模块,但是应该理解成被调用模块执行后调用模块,但是应该理解成被调用模块执行后又返回到调用模块。又返回到调
17、用模块。第二节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模块调用的三种形式模块调用的三种形式第二节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3)数据。当一个模块调用另一个模块时,调用模。当一个模块调用另一个模块时,调用模块可以把数据传送到被调用模块处供处理,而被调块可以把数据传送到被调用模块处供处理,而被调用模块又可以将处理的结果数据送回到调用模块。用模块又可以将处理的结果数据送回到调用模块。(4)控制信息。为了指导程序下一步的执行,模块。为了指导程序下一步的执行,模块间有时还必须传送某些控制信息,如数据输入完成间有时还必须传送某些控制信息,如数据输入完成后给出的结束标志,文件读到末尾所产生的文件结后给出的结束标志,文件读到末尾所产生的
18、文件结束标志等。控制信息与数据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只反束标志等。控制信息与数据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只反映数据的某种状态,不必进行处理。映数据的某种状态,不必进行处理。第二节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数据和控制信息数据和控制信息 第二节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5)转接符号。当模块结构图在一张图面上画不下,需。当模块结构图在一张图面上画不下,需要转接到另外一张纸上,或为了避免图上线条交叉时,要转接到另外一张纸上,或为了避免图上线条交叉时,都可使用转接符号,圆圈内需加上标号都可使用转接符号,圆圈内需加上标号。转接符号的使用转接符号的使用第二节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4.模块结构图与数据流程图的区别(1)数据流程图是从数据在系
19、统中的流动情况,)数据流程图是从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情况,即从数据流的角度来考虑系统;而模块结构图则即从数据流的角度来考虑系统;而模块结构图则是从功能层次关系的角度来考虑系统。是从功能层次关系的角度来考虑系统。(2)数据流程图主要说明系统)数据流程图主要说明系统“做什么做什么”,即描,即描述系统的逻辑模型;而模块结构图则主要说明述系统的逻辑模型;而模块结构图则主要说明“如何做如何做”,即描述系统的物理模型。,即描述系统的物理模型。(3)数据流程图描述系统中数据流动的情况,每个)数据流程图描述系统中数据流动的情况,每个数据流程图对应于模块结构图中的某一层次。数据流程图对应于模块结构图中的某一层次。
20、(4)数据流程图的绘制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数据流程图的绘制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去掉各种物理的处理方法,只剩下抽象的信息流去掉各种物理的处理方法,只剩下抽象的信息流动情况,以便抽象地描述系统的逻辑功能;而模动情况,以便抽象地描述系统的逻辑功能;而模块结构图则相反,它从一个总的抽象的系统功能块结构图则相反,它从一个总的抽象的系统功能出发,逐一具体化,逐步考虑具体的实现方法,出发,逐一具体化,逐步考虑具体的实现方法,逐步加入具体的实现方法和技术手段,最后设计逐步加入具体的实现方法和技术手段,最后设计出物理模型来,即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出物理模型来,即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第三节 系统的物理配
21、置方案设计一、设计依据 系统的物理配置设计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系统的物理配置设计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吞吐量 系统吞吐量是指每秒执行的作业数。系统吞系统吞吐量是指每秒执行的作业数。系统吞吐量越大,则系统的处理能力就越强。吐量越大,则系统的处理能力就越强。2.系统响应时间 系统响应时间是指从用户向系统发出一个作系统响应时间是指从用户向系统发出一个作业请求开始,经系统处理后给出应答结果的时间。业请求开始,经系统处理后给出应答结果的时间。第三节 系统的物理配置方案设计3.系统可靠性 系统可靠性是系统可以连续工作的时间。系统可靠性是系统可以连续工作的时间。4.集中式或分布式 如果一个系统
22、采用集中式的处理方式,则信如果一个系统采用集中式的处理方式,则信息系统既可以是主机系统,也可以是网络系统;息系统既可以是主机系统,也可以是网络系统;若系统处理方式是分布式的,则应采用微机网络。若系统处理方式是分布式的,则应采用微机网络。5.地域范围 系统采用网络结构形式时,还需要根据系统系统采用网络结构形式时,还需要根据系统覆盖的地域范围决定采用广域网还是局域网。覆盖的地域范围决定采用广域网还是局域网。第三节 系统的物理配置方案设计6.单机系统还是多机系统 如果一个系统的功能比较简单,并且规模不大,如果一个系统的功能比较简单,并且规模不大,那么采用单用户或多用户的单机系统即可满足要求;那么采用
23、单用户或多用户的单机系统即可满足要求;否则就要采用多机系统,多机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否则就要采用多机系统,多机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资源共享问题。资源共享问题。7.数据管理方式 如果数据管理方式为文件系统,则操作系统应如果数据管理方式为文件系统,则操作系统应具备文件管理功能;如果数据为数据库管理方式,具备文件管理功能;如果数据为数据库管理方式,那么系统中应配备良好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或分布式那么系统中应配备良好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或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以及其他网络管理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以及其他网络管理软件。第三节 系统的物理配置方案设计二、计算机硬件的选择 计算机硬件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数据处理方式计
24、算机硬件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数据处理方式和运行的软件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对计算机的基和运行的软件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对计算机的基本要求是速度快、容量大、通道能力强、操作灵本要求是速度快、容量大、通道能力强、操作灵活方便,但计算机的性能越高,价格就越昂贵。活方便,但计算机的性能越高,价格就越昂贵。第三节 系统的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计算机硬件的选择,计算机硬件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新系统的功能和容量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设备)根据新系统的功能和容量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设备(主机和外设),使买来的设备能充分被利用,也要留有(主机和外设),使买来的设备能充分被利用,也要留有扩充余地。扩
25、充余地。(2)考虑联网要求:包括子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子系)考虑联网要求:包括子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上层信息系统之间的联网。不同机器要能够兼容,最统与上层信息系统之间的联网。不同机器要能够兼容,最好是同一家的产品。好是同一家的产品。(3)向已使用过该种设备的单位了解运行情况及优缺点。)向已使用过该种设备的单位了解运行情况及优缺点。(4)了解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量的大小,以及厂商所能提)了解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量的大小,以及厂商所能提供的保修、维护等条件。供的保修、维护等条件。(5)准备几种设备配置方案。比如功能类似、容量相当的)准备几种设备配置方案。比如功能类似、容量相当的几种设备选择
26、方案,召开各种方案论证会,请各方面有关几种设备选择方案,召开各种方案论证会,请各方面有关人员和专家参加分析讨论,提出意见。人员和专家参加分析讨论,提出意见。第三节 系统的物理配置方案设计三、计算机网络的选择 计算机网络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计算机网络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拓扑结构2.网络的逻辑设计3.网络操作系统 第三节 系统的物理配置方案设计四、数据库的选择 管理信息系统是以数据库系统为基础,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是以数据库系统为基础,一个好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有着好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上主举足轻重的
27、影响。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上主要考虑:数据库的性能,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系统要考虑:数据库的性能,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系统平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保密性能,数据的平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保密性能,数据的类型。类型。第三节 系统的物理配置方案设计五、应用软件的选择五、应用软件的选择 一般来说,选择应用软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一般来说,选择应用软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考虑:(1)考虑软件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考虑软件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2)软件是否具有灵活性。)软件是否具有灵活性。(3)软件是否具有良好的技术支持。)软件是否具有良好的技术支持。第四节 代码设计一、代码的概念和作用1.代码
28、的概念 所谓代码,就是用来表征客观事物的实体类所谓代码,就是用来表征客观事物的实体类别以及属性的一个或一组易于计算机识别的特定别以及属性的一个或一组易于计算机识别的特定符号或记号,它可以是字符、数字、某些特殊符符号或记号,它可以是字符、数字、某些特殊符号或它们的组合。号或它们的组合。第四节 代码设计2.代码的作用(1)标识作用。(2)信息分类作用。例如,某高校学生的学号编码。例如,某高校学生的学号编码。格式:格式:yymmdznn 其中,其中,yy:入学年份;:入学年份;mm:学院编号;:学院编号;d:系别;:系别;z:专业:专业 nn:序列号。:序列号。(3)解释信息作用。代码记载了许多有意
29、义的信息,。代码记载了许多有意义的信息,通过解释可以获取信息。通过解释可以获取信息。第四节 代码设计二、代码设计的原则 1.唯一确定性 每一个代码都仅代表唯一的实体或属性。每一个代码都仅代表唯一的实体或属性。比如学号,每个学生只有一个学号。比如学号,每个学生只有一个学号。2.规范化 凡是国家和主管部门对某些信息分类和代凡是国家和主管部门对某些信息分类和代码有统一规定和要求的,则应采用标准形式的码有统一规定和要求的,则应采用标准形式的代码,以使其通用化。代码,以使其通用化。第四节 代码设计 3.可扩充性 要考虑系统未来的发展,为增加新代码留有余要考虑系统未来的发展,为增加新代码留有余地。当某个代
30、码在条件或代表的实体改变时,容易地。当某个代码在条件或代表的实体改变时,容易进行变更。进行变更。4.简单性 代码的长度会影响所占据的内存空间、处理速代码的长度会影响所占据的内存空间、处理速度以及输入时的出错概率,因此编码要尽量短小。度以及输入时的出错概率,因此编码要尽量短小。5.避免混淆 在编写代码时,要避免使用容易使人迷惑、易在编写代码时,要避免使用容易使人迷惑、易于混淆的代码,尽量不要使用易于混淆的字符。于混淆的代码,尽量不要使用易于混淆的字符。第四节 代码设计三、代码设计的种类 按文字种类可分为数字代码、字母代码按文字种类可分为数字代码、字母代码(英语字母或汉语拼音字母英语字母或汉语拼音
31、字母)和数字字母混合码。和数字字母混合码。按功能则可以分成以下几类:按功能则可以分成以下几类:1.顺序码 顺序码又称系列码,它是用一串连续的数字顺序码又称系列码,它是用一串连续的数字来代表系统中的客观实体或实体属性。来代表系统中的客观实体或实体属性。第四节 代码设计2.区间码 区间码也称层次码。它把代码的各数字位分成区间码也称层次码。它把代码的各数字位分成若干个区间,每一区间都规定不同的含义。若干个区间,每一区间都规定不同的含义。(1)多面码。一个数据项可能具有多方面的特性,。一个数据项可能具有多方面的特性,如果在码的结构中为这些特性各规定一个位置,就如果在码的结构中为这些特性各规定一个位置,
32、就形成多面码。形成多面码。第四节 代码设计材料 螺钉直径螺钉头形状表面处理1-不锈钢1-0.51-圆头1未处理2-黄铜2-1.02-平头2镀铬3-钢3-1.53-六角形状3镀锌 4-方形头4-方形头4上漆第四节 代码设计(2)上下关联区间码。上下关联区间码由几个意。上下关联区间码由几个意义上相互有关的区间码组成,其结构一般由左向义上相互有关的区间码组成,其结构一般由左向右排列。例如,会计核算方面,用最左位代表核右排列。例如,会计核算方面,用最左位代表核算种类,下一位代表会计核算项目。算种类,下一位代表会计核算项目。(3)十进制码。这是世界各地图书馆里常用的分。这是世界各地图书馆里常用的分类法。
33、它先把整体分成类法。它先把整体分成10份,进而把每一份再分份,进而把每一份再分成成10份,这样继续不断。该分类对于那些事先不份,这样继续不断。该分类对于那些事先不清楚产生什么结果的情况是十分有效的。清楚产生什么结果的情况是十分有效的。第四节 代码设计3.助忆码 助忆码是用文字、数字或文字数字结合起来助忆码是用文字、数字或文字数字结合起来编写的代码,其特点是可以通过联想帮助记忆。编写的代码,其特点是可以通过联想帮助记忆。助忆码适用于数据项较少的情况助忆码适用于数据项较少的情况(一般少于一般少于50个个),否则可能引起联想出错。此外,太长的助忆码,否则可能引起联想出错。此外,太长的助忆码占用计算机
34、容量太多,也不宜采用。占用计算机容量太多,也不宜采用。第四节 代码设计四、代码的校验方法 校校验验代代码码的的一一种种常常用用做做法法是是事事先先在在计计算算机机中中建建立立一一个个“代代码码字字典典”,然然后后将将输输入入的的代代码码与与字字典典中中的的内内容容进进行行比比较较,若若不不一一致致说说明明输输入入的的代代码码有有错错。校校验验代代码码的的另另一一种种做做法法是是设设校校验验位位,即即设设计计代代码码结结构构时时,在在原原有有代代码码基基础础上上另另外外加加上上一一个个校校验验位位,使使其其成成为为代代码码的的一一个个组组成成部部分分,校校验验码码通通过过事事先先规规定定的的数数
35、学学方方法法计计算算出出来来。当当代代码码输输入入后后,计计算算机机会会以以同同样样的的数数学学方方法法按按输输入入的的代代码码计计算算出出校校验验值值,并并将将它它与与输输入入的的校校验验值值进进行行比比较较,以以证证实是否有错。实是否有错。第四节 代码设计1.录入代码时的可能错误录入代码时的可能错误 抄写错误,如:抄写错误,如:1写成写成7;易位错误,如:易位错误,如:1234写成写成1324;双易位错误,如:双易位错误,如:26913写成写成21963;随机错误,如:包括以上两种或三种综合性错误或随机错误,如:包括以上两种或三种综合性错误或其他错误。其他错误。2.避免代码录入出现错误的办
36、法避免代码录入出现错误的办法 在设计好的代码后再增加一位,作为代码的在设计好的代码后再增加一位,作为代码的组成部分,增加的一位即为校验位。校验位在使组成部分,增加的一位即为校验位。校验位在使用中没有特别性。用中没有特别性。第四节 代码设计3.确定校验码的方法 产生校验码的方法有许多种,各具不同的优缺点。下面产生校验码的方法有许多种,各具不同的优缺点。下面介绍适用于管理信息系统的一种方法介绍适用于管理信息系统的一种方法“加权取余加权取余”的校的校验方法。验方法。校验码的产生可以分为三步。校验码的产生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对原代码中的每一位加权求和S。N位代码为:位代码为:C1,C2,C3,Cn
37、权因子为:权因子为:P1,P2,P3,Pn 加权和为:加权和为:C1P1C2P2C3P3CnPnS 其中,权因子可任意选取,以提高错误发生率为基础。其中,权因子可任意选取,以提高错误发生率为基础。常用的权有:常用的权有:几何级数法取权为几何级数几何级数法取权为几何级数20,21,22,;算术级数法取权为自然数算术级数法取权为自然数1,2,3,4,;质数法取权为质数质数法取权为质数2,3,5,7,11,;第四节 代码设计 第二步:求余数R。用加权和用加权和S除以模数除以模数M可得余数可得余数R,即,即S/MQR(Q为商数为商数)。其中,模数。其中,模数M也可任意选取,同样以也可任意选取,同样以提
38、高错误发生率为基础。常用的模数为提高错误发生率为基础。常用的模数为10和和11。第三步,选择校验码。可选用下述方法中的一种获得校验值:余数可选用下述方法中的一种获得校验值:余数R直接作为校验值;把模数直接作为校验值;把模数M和余数和余数R之差之差(即即MR)作为校验值;取作为校验值;取R的若干位作为校验值。把的若干位作为校验值。把获得的校验值放在原代码的最后作为整个代码的获得的校验值放在原代码的最后作为整个代码的组成部分。组成部分。第四节 代码设计 例如,以例如,以11为模,分别用几何级数法、算为模,分别用几何级数法、算术级数法和质数法设计原代码为术级数法和质数法设计原代码为12345的校验的
39、校验位。位。算术级数法:原代码原代码 12345 各乘以权各乘以权 65432 乘积之和乘积之和 61012121050 以以11为模去除乘积之和,把得出的余数作为为模去除乘积之和,把得出的余数作为校验码:校验码:50/1146,因此校验码为,因此校验码为6。第四节 代码设计几何级数法:几何级数法:原代码原代码 1 2 3 4 5 各乘以权各乘以权 32 16 8 4 2 乘积之和乘积之和 3232241610114 以以11为模去除乘积之和,把得出的余数作为校验码:为模去除乘积之和,把得出的余数作为校验码:114/11104,因此校验码为,因此校验码为4。质数法:质数法:原代码原代码 1 2
40、 3 4 5 各乘以权各乘以权 17 13 7 5 3 乘积之和乘积之和 172621201599 以以11为模去除乘积之和,把得出的余数作为校验码:为模去除乘积之和,把得出的余数作为校验码:99/1190,因此校验码为,因此校验码为0。第五节 人机对话设计一、人机对话设计的意义是一个组织系统形象的具体体现;是一个组织系统形象的具体体现;能够为用户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用户能够为用户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用户 努力努力学习、主动工作的热情;学习、主动工作的热情;符合用户习惯、方便用户操作的人机对话设计,符合用户习惯、方便用户操作的人机对话设计,能使目标系统更容易被用户接受;能使目标系统更容
41、易被用户接受;人机对话设计能为用户提供易读易懂的信息形态。人机对话设计能为用户提供易读易懂的信息形态。人机对话设计主要包括输出设计、输入设计和人机对话设计主要包括输出设计、输入设计和用户界面设计三个方面。用户界面设计三个方面。第五节 人机对话设计二、输出设计 输出设计的输出设计的任务是使管理信息系统输出满足是使管理信息系统输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输出设计的用户需求的信息。输出设计的目的在于正确、及在于正确、及时地反映管理各部门所需要的信息。输出信息能时地反映管理各部门所需要的信息。输出信息能够满足用户需要,直接关系到系统的使用效果和够满足用户需要,直接关系到系统的使用效果和系统的成功与否。系统
42、的详细设计过程是根据管系统的成功与否。系统的详细设计过程是根据管理和用户的需要先进行输出设计,然后反过来根理和用户的需要先进行输出设计,然后反过来根据输出所要求获得的信息来进行输入设计,即先据输出所要求获得的信息来进行输入设计,即先确定要得到哪些信息,再考虑为了得到这些信息,确定要得到哪些信息,再考虑为了得到这些信息,需要准备哪些原始资料作为输入。因此,系统设需要准备哪些原始资料作为输入。因此,系统设计过程与实施过程相反,是从输出设计到输入设计过程与实施过程相反,是从输出设计到输入设计的一个过程。计的一个过程。第五节 人机对话设计当当网的输出界面当当网的输出界面第五节 人机对话设计1.输出要求
43、的确定 在确定一个系统究竟应输出什么信息时,应在确定一个系统究竟应输出什么信息时,应按照下列步骤进行调查和分析:按照下列步骤进行调查和分析:(1)详细分析现行系统的输出报表和内容。其中包)详细分析现行系统的输出报表和内容。其中包括:哪些报表是真正需要的,哪些是重复的或可括:哪些报表是真正需要的,哪些是重复的或可以合并的,各份报表的输出周期,等等。以合并的,各份报表的输出周期,等等。(2)参考与用户同类型企业或部门的情况,借鉴业)参考与用户同类型企业或部门的情况,借鉴业务性质类似的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经验。务性质类似的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经验。(3)与用户单位的业务人员讨论。)与用户单位的业务人员讨
44、论。第五节 人机对话设计2.输出设计的内容(1)确定输出的使用信息。用户是输出信息的使用。用户是输出信息的使用者,因此,进行输出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用户在使者,因此,进行输出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用户在使用方面的要求,包括使用者、使用目的、报告量、用方面的要求,包括使用者、使用目的、报告量、使用周期、有效期、保管方法和复写份数等。使用周期、有效期、保管方法和复写份数等。(2)确定输出的内容。根据用户对信息的使用要求。根据用户对信息的使用要求确定输出的内容,包括输出项目、数据类型、取值确定输出的内容,包括输出项目、数据类型、取值范围、数据的形式、完整性与一致性。范围、数据的形式、完整性与一致性。(3)
45、确定输出格式。任何提供给用户的信息都要进。任何提供给用户的信息都要进行格式设计。输出格式要符合现行系统的统一标准,行格式设计。输出格式要符合现行系统的统一标准,尽量考虑使用者的要求和习惯,使其输出信息清晰、尽量考虑使用者的要求和习惯,使其输出信息清晰、美观、易于阅读和理解。美观、易于阅读和理解。(4)选择输出设备与介质。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打印。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打印机、显示器、音频输出器、软硬盘、磁带、光盘、机、显示器、音频输出器、软硬盘、磁带、光盘、卡片输出机等。卡片输出机等。第五节 人机对话设计3.输出设计的方法 输出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输出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表格信息。表格信息以表
46、格的形式提供,一般用来表。表格信息以表格的形式提供,一般用来表示详细的信息。示详细的信息。(2)图形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用到的图形信息主要有直方。管理信息系统用到的图形信息主要有直方图、饼图、曲线图等。图形信息在表示事物的趋势、多图、饼图、曲线图等。图形信息在表示事物的趋势、多方面的比较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大量历方面的比较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大量历史数据的综合信息,表示方式直观,常为决策用户所喜史数据的综合信息,表示方式直观,常为决策用户所喜爱。爱。(3)图标。图标也用来表示数据间的比例关系和比较情况。图标也用来表示数据间的比例关系和比较情况。由于图标易于辨认,无需过多解
47、释,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由于图标易于辨认,无需过多解释,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第五节 人机对话设计4.输出报告的设计输出报告的设计 设计输出报告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设计输出报告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方便使用者。)方便使用者。(2)要考虑系统的硬件性能。)要考虑系统的硬件性能。(3)尽量利用原系统的输出格式,确需修改,应)尽量利用原系统的输出格式,确需修改,应与有关部门协商,征得用户同意。与有关部门协商,征得用户同意。(4)输出表格要考虑系统发展需要,如是否在输)输出表格要考虑系统发展需要,如是否在输出表中留出位置用于满足将来新增项目的需要。出表中留出位置用于满足将来新
48、增项目的需要。(5)输出的格式要根据硬件能力,并试制输出样)输出的格式要根据硬件能力,并试制输出样品,经用户同意后才能正式使用。品,经用户同意后才能正式使用。(6)保持输出内容和格式的统一性。)保持输出内容和格式的统一性。第五节 人机对话设计三、输入设计1.输入设计的原则(1)最小量原则。(2)高效率原则。(3)正确性原则。(4)简单性原则。(5)安全性原则。第五节 人机对话设计2.输入设备的选择输入设备的选择 目前常用的输入设备有以下几种。目前常用的输入设备有以下几种。(1)键盘)键盘磁盘输入装置。磁盘输入装置。(2)光电或磁电阅读器。)光电或磁电阅读器。(3)网络输入。)网络输入。(4)扫
49、描仪等专门设备输入。)扫描仪等专门设备输入。(5)语音、手写识别器输入。)语音、手写识别器输入。第五节 人机对话设计3.输入设计的内容输入设计的内容 输入设计包括以下内容:输入设计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输入数据。)确定输入数据。(2)确定数据的输入方式。)确定数据的输入方式。(3)确定输入数据的记录格式。)确定输入数据的记录格式。(4)确定输入数据的正确性。)确定输入数据的正确性。第五节 人机对话设计4.输入检验输入检验 在输入设计中,要设想其可能发生的输入数据在输入设计中,要设想其可能发生的输入数据错误,对其进行校验。常见的输入错误有三种:错误,对其进行校验。常见的输入错误有三种:(1)数
50、据本身的错误。)数据本身的错误。(2)数据多余或不足。)数据多余或不足。(3)数据的延误。)数据的延误。第五节 人机对话设计5、校验错误数据的方法、校验错误数据的方法 常用的检验数据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可单独使用,常用的检验数据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也可组合使用。(1)重复校验。)重复校验。(2)视觉校验。)视觉校验。(3)检验位校验。)检验位校验。(4)控制总数校验)控制总数校验。(5)逻辑校验)逻辑校验。第五节 人机对话设计(6)数据类型检验。(7)界限校验。(8)顺序校验。(9)记录计数校验。(10)平衡校验。第五节 人机对话设计6.改正错误的方法改正错误的方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