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分子结构实用.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分子结构实用.pptx(8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节 共价键理论一、Lewis理论1916年路易斯考察了许多分子中的价层电子,提出了共价键理论:即认为分子中每个原子应具有稳定的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而这种稳定结构是借共 用电子对来实现的,这种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而成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八隅体规则第1页/共87页 Lewis结构式HHCl:Cl:Cl:Cl:CO=C=ON N:违背八隅体规则的例子:BF3,PCl5,SF6等。第2页/共87页二、现代价键理论它是London和Heitler用量子力学处理H2分子形成过程所得结果的推广。(一)共价键的本质1.H2的形成和共价键的本质H2形成过程能量随核间距的变化形成过程能量随核间距的变
2、化能能量量R0 核间距核间距R0D第3页/共87页自旋平行的两个原子靠近时,将产生相互排斥作用,使体系能量升高。如自旋相反的两个原子靠近时,A原子的电子不但受A原子核吸引,而且也受到B原子核的吸引,使体系能量降低。计算表明,基态分子中两核之间的电子概率密度|2远远大于排斥态分子中核间的电子概率密度,这表明共价键的本质也是电性的,这是经典的静电理论无法解释的。由此可见,共价键的本质是由于自旋相反的电子所在的原子轨道的重叠,在两原子核间形成了电子云的密集区,这个密集区对两个原子核都有吸引作用,使体系能量降低,这种结合力就是共价键。第4页/共87页2.Heitler和London用量子力学处理氢分子
3、的方法基本上是正确的,所得出的结论被美国的包林和斯莱特(J.C.Slater)推广到其它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成为电子配对法,简称VB法。理论要点:键合的两个原子各提供自旋相反的未成对电子彼此配对,使核间电子云密度增大,体系能量降低,形成稳定的共价键。如H和Li原子、H和Cl原子。第5页/共87页自旋相反的电子配对成共价键后,就不能再和其它原子中的未成对电子配对。如不能形成Cl3。共价键的形成来自于原子轨道的重叠,原子轨道重叠的愈多,核间的电子云密度就愈大,共价键就愈牢固。因此,共价键在形成时,总是沿着轨道最大重叠方向进行,这称为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如s和p轨道的重叠方向。第6页/共87页
4、HCl分子形成时,图(a)为最大重叠3.共价键的类型前面要点说明了共价键的方向性和饱和性,而不同的原子轨道重叠的方向不同,所形成的共价键的类型也就不同,现在以s和p轨道为例来说明共价键的类型。第7页/共87页对于未成对的s和p电子来说,它们之间可能的重叠方式有ss、sp、pxpx、pypy、pzpz等。其中ss、sp、pxpx可以沿着键轴方向进行重叠,重叠部分沿着键轴呈圆柱型对称分布,这种重叠形象地称为“头碰头”方式,所形成的共价键称为键。由于这种方式可达到最大重叠,所以稳定性较高。这其中的pxpx重叠程度最大,一般px-px要比s-px和s-s更为牢固。余下的pypy、pzpz只能以另一种“
5、肩并肩”的方式重叠,所形成的键称为键,相对于键,键的重叠程度要小,其稳定性比键要低。这两种重叠方式如示意图:。第8页/共87页键特点:键的轨道重叠程度比键的轨道重叠程度大,因而键比键牢固。键可单独存在于两原子间,是构成分子的骨架,两原子间只可能有1个键。一般地,p-p重叠形成键(记为p-p)比s-s重叠形成键(记为s-s)牢固。第9页/共87页键:互相平行的py或pz轨道则以“肩并肩”方式进行重叠,重叠部分垂直于键轴并呈镜面反对称。第10页/共87页例如N2键特点:键较易断开,化学活泼性强。一般它是与键共存于具有双键或叁键的 分子中。第11页/共87页配位共价键 如果共价键是由成键两原子各提供
6、1个电子配对成键的,称为正常共价键。如果共价键的形成是由成键两原子中的一个原子单独提供电子对进入另一个原子的空轨道共用而成键,这种共价键称为配位共价键(coordinate covalent bond),简称 配位键(coordination bond)。配位键用“”表示,箭头从提供电子对的原子指向接受电子对的原子。第12页/共87页H+:NH3 H NH3+C O4.键参数(自学)例如第13页/共87页(二)杂化轨道理论近代物理实验技术的发展,已能测定许多分子的空间结构,例如,水分子中OH键的夹角为104.5,甲烷能形成四个稳定的CH键,CH键的夹角为10928,分子为正四面体空间构型。然而
7、,根据VB法,对于CH4分子来说,由于C原子的电子构型为,只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只能形成两个共价键,且键角应是90,显然与实际不符。退一步说,即使2s上的电子被激发至2p轨道上,形成四个共价键的问题解决了,但分子的空间构型却仍无法解释。不仅如此,许多分子(包括水分子)的空间构型问题都无法解决,而空间构型又是和分子的性质密切相关的因素之一,此问题无法回避。于是,包林等人在VB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第14页/共87页1.理论要点原子轨道在参与成键时,受原子间的相互影响,同一原子中参与成键的几个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可以进行混合,重新分配能量和空间方向,组成数目相等的、成键能力更强的新的原子轨道
8、(杂化轨道)。这一过程称为轨道杂化。注意:能量相近,ns和np杂化,关于d轨道参与杂化的情况将在后面章节讨论。杂化轨道成键时,要满足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则,重叠愈多,化学键就愈稳定。第15页/共87页杂化轨道成键时,要满足化学键间最小排斥原则。也即是杂化轨道在空间取向尽可能使键角最大,这样相互排斥力最小。如两个sp杂化轨道,键角应为180,也即这两个杂化轨道成的键在一条直线上;再如三个sp2杂化轨道成的键将指向正三角形的三个顶角,键角为120;四个sp3呢?10928,指向正四面体的四个顶角方向。注意:杂化轨道并不是一个原子原先就有的,而是原子在成键过程中受其它原子的影响而处于激发状态,经过杂化
9、产生的。同一种原子在不同化合物中,可以有不同的杂化状态构成化学键。第16页/共87页2.杂化轨道的图形sp:sp2:第17页/共87页sp3:第18页/共87页与s轨道相比,p轨道有更明显的方向性,因而pxpx键比ss键更为牢固,杂化轨道中p轨道的成分多一些,成键能力也就强一些。d轨道参与的杂化较为复杂,这里暂不讨论。3.杂化轨道理论的应用实例sp杂化如BeCl2,Be的电子构型为1s22s2。再如C2H2。2s2p2s2psp2p两个两个 sp 杂化轨道杂化轨道激发激发杂化杂化 第19页/共87页sp2杂化如BF3分子。再如C2H4分子。羰基CO的C原子也是sp2杂化。2s2p轨道轨道三个三
10、个 sp2 杂化轨道杂化轨道激发激发杂化杂化平面三角形平面三角形第20页/共87页sp3杂化首先以CH4为例。CCl4也是如此。等性杂化。再看NH3,为不等性杂化。再如H2O。2p2s2s2psp3四个四个 sp3 杂化轨道杂化轨道激发激发杂化杂化CH4的空间构型正四面体第21页/共87页4.NH4+和BF4-的形成和结构三、分子轨道理论(MO法)价键理论的局限性的最典型例子是有关O2分子的结构问题。O原子中的电子构型为2s22px22py12pz1,按照VB法,两个O原子组成分子时,两对2py12pz1各自配对成键,这样在O2分子中将不存在单电子,在磁场中分子应该是反磁性的,但实验证实O2是
11、顺磁性的,并且可以测出有两个未成对电子。显然VB法是无法解释O2分子磁性的,类似的还有,如H2+的存在等。为此1932年美国化学家Mulliken和德国化学家Hund提出了分子轨道理论。第22页/共87页 O2有磁矩,为有磁矩,为2.6210-23 Am2 O3 中的中的 O-O 键长处于单键与双键之间键长处于单键与双键之间 NO等含奇数电子的分子结构等含奇数电子的分子结构 预言预言“He2”、“Be2”、“Ne2”等的不存在,等的不存在,存在存在He2+、H2+第23页/共87页1.理论要点分子中的电子也象原子中的电子一样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中,电子是属于整个分子的。分子中电子的运动状态也可用
12、波函数表示,称为分子轨道。2为分子中的电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子轨道可视为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LCAO)。对于同核双原子分子来说,C(12),+号代表生成成键分子轨道,-号代表生成反键分子轨道,两个原子轨道可组成一个成键分子轨道和一个反键分子轨道。成键分子轨道能量比原来的原子轨道能量低,反键分子轨道能量比原来原子轨道能量高。第24页/共87页 成键分子轨道()|2 2值增大,电子在两核之间出现的机会增大,能量低,有利于分子的形成。反键分子轨道(*)|2 2值减小,电子在两核之间出现的机会小,能量高,不利于分子的形成。*第25页/共87页 非键分子轨道 保留原原子轨道的性质和能量,对成键没有
13、贡献 反键轨道非键轨道成键轨道 分子轨道能量从高到低的顺序第26页/共87页原子轨道必须满足以下三个原则才能有效地组成分子轨道。对称性匹配原则:原子轨道都有一定的对称性,如s轨道是球对称的,p轨道是中心反对称和轴对称的等等。.对称面、对称轴的概念:这里将要讨论到的对称因素,对称轴指的是x轴,对称面是通过x轴的面。先看s轨道的对称性:;再看p轨道的对称因素:。第27页/共87页两个原子轨道对对称轴和同一对称面的“操作”若相同,则称对称性匹配,否则为不匹配。如ss、spx、pxpx、pypy、pzpz都是对称性匹配,而spy、pxpy等则为对称性不匹配。.在对称性匹配的原子轨道组成分子轨道时,类似
14、于价键理论中的重叠,当重叠为同号时,核间电子云密度增大,所成为成键分子轨道;当异号重叠时,核间电子云密度减小,所成为反键分子轨道。.与价键理论中的键和键类似,分子轨道也分为分子轨道和分子轨道。分子轨道对x轴成圆柱型对称;分子轨道有一反对称面。如示意图。第28页/共87页ss节面s s 重叠第29页/共87页s px 重叠重叠 “头碰头头碰头”s px +_+_+第30页/共87页第31页/共87页2pz2pz第32页/共87页能量相近原则:两个对称性匹配的原子轨道必须能量相近才能组成分子轨道,若能量相差太大,则不能组成分子轨道。由量子力学计算可知,1和2的能量相差愈小,与*的能量相差愈大(此举
15、意味着成键分子轨道在能量上愈有利)。例如HF分子中,H的E1s=-1312kJmol-1,F的E2s=-387 kJmol-1,E2p=-1794 kJmol-1,两者相较,H的1s原子轨道易与F的2p原子轨道组合成分子轨道。第33页/共87页最大重叠原则:组成分子轨道的原子轨道重叠得愈多,成键分子轨道的能量下降得就愈多,这就是最大重叠原则。以上就是原子轨道组成分子轨道的三个原则,而对称性匹配原则是决定性的,他决定了能否组成分子轨道,后面两条则关乎组合的效能问题。电子在各分子轨道上的排布同样遵守保里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Hund规则。在分子轨道理论中用键级来表示分子的稳定程度:键级1/2(
16、成键轨道上的电子数反键轨道上的电子数)键级值愈大,分子就愈稳定,反之则不稳定。键级最小为0,表示不能有效组成分子轨道。第34页/共87页2.分子轨道理论的应用第二周期元素同核双原子分子对于同核双原子分子来说,根据能量相近原则,一般当2s和2p能量相差较大时,总是s轨道和s轨道、p轨道和p轨道线性组合。对于第二周期的同核双原子分子,其分子轨道能级顺序为:1s1s*2s2s*2px2py=2pz2py*=2pz*2px*此顺序是当2s和2p能量相差较大时(O、F)的能级。还可用下图表示O2、F2的能级顺序。第35页/共87页 1s 1s*1s1s 2s 2s*2s2s 2p 2p*2p2p 2p
17、2p*第36页/共87页当2s和2p能量相差不大时,除了原有的组合外,还可能存在某种程度上的2s和2p 之间的组合,而这种组合会导致分子轨道能量发生变化:1s1s*2s2s*2py=2pz2px 2py*=2pz*2px*,此顺序适用于B、C、N组成的双原子分子。N2、C2、B2、Be2、Li2的能级顺序图:第37页/共87页 1s 1s*1s1s 2s 2s*2s2s 2p 2p*2p2p 2p 2p*第38页/共87页 2p 2p*2p2p 2p 2p*1s 1s*1s1s 2s 2s*2s2s 2p 2p*2p2p 2p 2p*1s 1s*1s1s 2s 2s*2s2s(a)2s和和2p
18、能级差较大能级差较大适用于适用于O2、F2(b)2s和和2p能级相差较小能级相差较小适用于适用于B2、C2、N2第39页/共87页另外在一些外文书籍上还有另一种表示方法:1sg1su2sg2su2pg2pu2pg2pu或1g1u2g2u3g1u1g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斥力成键电子对间斥力。这里所说的斥力是指键角为90时的排斥,再大的如120时则不予考虑。通常以“排斥数”的多少来确定分子的空间构型。首先是孤电子对间排斥数少的结构稳定,其次是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排斥数少的稳定。第58页/共87页当与中心原子键合的原子的电负性不同或成的键有单、双、叁键时,会造成价电子对离中心原子的远近不同,这也
19、会影响到分子的空间构型。如CH4为正四面体构型,CH3Cl就不能说是正四面体。2.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的确定对于ABn型分子:价层电子对数1/2(A价电子数+B提供的键电子数离子电荷数)在计算价层电子对数时规定:作为B,O不提供键电子;若出现0.5对电子,按1计算;加上负离子的电荷数,减去正离子的电荷数。第59页/共87页3.VSEPR理论的应用BeCl2分子:价层电子对数1/2(2+2)2,分子为直线型,相应于sp杂化。CO2分子:价层电子对数1/2(4+0)2,分子为直线型。NO3-分子:价层电子对数1/2(5+0+1)3,离子为平面三角形。SO2分子:价层电子对数1/2(6+0)3,由于
20、只有2个配位原子,另一价层电子对为孤电子对,分子为V型。第60页/共87页H2O分子呢?如何判断?XeF4分子:价层电子对数1/2(8+4)6,显然有两对孤电子对,这就有两种可能的空间构型,根据前面“排斥数”所述,应为正方形。ICl4-呢?如何判断?ClF3呢?SF4?由以上的讨论可看出,VSEPR理论在解释、判断和预测部分分子的空间构型时是很成功的,也很简便,但它不能说明成键的情况,且当分子变得复杂时,此理论往往会力不从心,因此讨论分子结构时不必拘泥于一种理论。第61页/共87页二、共价键的极性、分子的磁性(自学)若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的电负性相同,即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则共用电子对在两核间
21、的分布是对称的,两核的正电荷重心与电子对的负电荷重心恰好重合,键两端的电性是相同的,这种共价键称为非极性键,双原子分子内的键即为非极性键,如O2、H2、Cl2等。与其相对应,电负性不同的原子间的共价键,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键两端的电性不同,这种键称为极性键。键合的两原子的电负性差别愈大,键的极性愈大,大到一定的程度即变为离子键。实际上共价键和离子键之间往往并无严格的界限,共价键中有一定的离子键成分,离子键中也有一定的共价键成分。第62页/共87页分子的极性与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之分一样,分子也有极性和非极性之分。当分子中的正电荷重心与负电荷重心相重合时,分子为非极性分子,如同核双原子分子、CO
22、2、CH4等即为非极性分子。若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则分子为极性分子,如HCl、H2O、NH3等。第63页/共87页前面介绍的是化学键的理论,化学键的键能一般为150650kJmol-1。而在分子间还存在着另一种作用力,其大小为几十kJmol-1,称为分子间作用力,数值虽不大,但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却很大。分子间作用力分为Van der Waals 力和氢键。第四节 分子间作用力第64页/共87页一、一、偶极矩偶极矩(dipole moment,)分子中电荷分布状况的物理量分子中电荷分布状况的物理量.正负电重心间的距离与电荷量正负电重心间的距离与电荷量的乘积的乘积=qd 分子偶极矩是个矢量分子偶极矩
23、是个矢量.等于各个键的偶极矩的矢量和等于各个键的偶极矩的矢量和 第65页/共87页 多原子分子的极性取决于键的极性和分子的几何形状多原子分子的极性取决于键的极性和分子的几何形状.H2O(=6.1710-30Cm)OHH+-NH3(=4.9010-30Cm)+-NHHHCO2 (=0)OCOCCl4 (=0)ClCClClCl第66页/共87页 极性分子固有的偶极叫固有偶极极性分子固有的偶极叫固有偶极 在电场的影响下产生的偶极称为诱导偶极在电场的影响下产生的偶极称为诱导偶极.运动的电子和核在某瞬间的相对位移运动的电子和核在某瞬间的相对位移,造成造成 正负电荷重心分离引起的偶极叫瞬时偶极正负电荷重
24、心分离引起的偶极叫瞬时偶极.偶极矩的分类偶极矩的分类-三类三类 非极性分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变成具有非极性分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变成具有 一定偶极矩的极性分子一定偶极矩的极性分子.极性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其偶极也可以增大极性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其偶极也可以增大第67页/共87页 诱导偶极用诱导偶极用 表示,表示,其强度大小和电场强度其强度大小和电场强度 成正比,也和分子的变形性成正比。成正比,也和分子的变形性成正比。分子的变形性,即分子的正负电重心的可分离程分子的变形性,即分子的正负电重心的可分离程 度度.分子体积越大,电子越多,变形性越大分子体积越大,电子越多,变形性越大第68页/共
25、87页二、Van der Waals 力分为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当分子的极性很大时,取向力在Van der Waals力中起主要作用,当分子极性不是特别大时,色散力起主要作用,如书上表所示。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随处可见,如Cl2、Br2、I2分别为气、液、固态。第69页/共87页 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的固有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的固有 偶极间的静电引力偶极间的静电引力.(大小与偶极矩直接相关大小与偶极矩直接相关)取向力增大取向力增大,熔点和沸点按顺序依次升高熔点和沸点按顺序依次升高.t(m.p.)/t(b.p.)/10-30 Cm185.0111.20133.8187.781.83 85.606
26、0.753.67性质性质SiH4PH3H2S取向力取向力永久偶极永久偶极第70页/共87页 诱导偶极与极性分子固有偶极间的作用力诱导偶极与极性分子固有偶极间的作用力诱导力也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诱导力也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 诱导力诱导力 非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极性分子 诱导偶极诱导偶极 固有偶极固有偶极色散力色散力 分子的瞬时偶极与瞬时偶极间的作用力分子的瞬时偶极与瞬时偶极间的作用力色散力存在于各种分子之间,且没有方向性色散力存在于各种分子之间,且没有方向性第71页/共87页分子的分子量愈大,愈容易变形,色散力越大分子的分子量愈大,愈容易变形,色散力越大 瞬时偶极瞬时偶极 色散力色散力 范德
27、华力的本质范德华力的本质 作用能比化学键小作用能比化学键小1-2个数量级个数量级 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作用范围只有几百作用范围只有几百个个pm 三种力中主要是色散力三种力中主要是色散力第72页/共87页 随分子体积的增大而增大随分子体积的增大而增大,导致沸点升高导致沸点升高 CH3CH2CH3 CH3CH2CH2CH3 CH3CH2CH2CH2CH3 b.p.-44.5 b.p.-0.5 b.p.36 随分子结构密实程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结构密实程度的增大而减小,导致沸点下降导致沸点下降 CH3 CH3CH2CH2CH2CH3 CH3CH2CHCH3 CH3CCH3 CH3
28、CH3 b.p.36 b.p.28 b.p.9.5 除极少数强极性分子除极少数强极性分子(如如 HF,H2O)外,大多数分子外,大多数分子 间力都以色散力为主间力都以色散力为主色散力大小依赖于分子的大小和形状色散力大小依赖于分子的大小和形状色散力大小依赖于分子的大小和形状色散力大小依赖于分子的大小和形状第73页/共87页当分子的极性很大时,取向力在Van der Waals 力中起主要作用,当分子极性不是特别大时,色散力起主要作用,如书上表所示(P189)。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随处可见,如Cl2、Br2、I2分别为气、液、固态。三、氢键按照周期表的规律,第A、A、A、A族元素的氢化物的性质都随
29、周期数的增加(从上而下)而递变,其中沸点自上而下升高,如沸点CH4SiH4GeH4OHOOHNNHN OHCl OHS2.氢键的特点氢键不同于化学键,也不同于Van der Waals 力,它比Van der Waals 力大,具有共价键的特点:饱和性和方向性,。第76页/共87页3.氢键的类型氢键可以在分子间形成,称为分子间氢键。如NH3、H2O等都存在着分子间氢键,它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大,使得物质的熔、沸点升高,有时形成了缔合分子。氢键也可在分子内形成,如HNO3内即存在着氢键:邻硝基苯酚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 分子内氢键分子内氢键第77页/共87页分子内氢键的存在使得HNO3的酸性降低。
30、还有邻二苯甲酸等也存在着分子内氢键。另外,蛋白质的螺旋型结构也得意于分子内氢键(NHN、NHO、NHO等)的存在。核算分子内也是由于氢键才能维持双螺旋结构。有关分子间作用力的研究近年取得了不小的进展,现在已派生出了一门新的学科超分子学,这是利用物理、化学的方法研究生物物质性质的学科。第78页/共87页第五节 离子极化作用Van de Waals 力的概念可以推广到离子组成的盐体系,因为离子间的作用力除了离子键以外,还有Van de Waals力,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诱导偶极作用。这种诱导偶极会导致盐的性质发生改变。第79页/共87页一、离子的极化作用和变形性离子是带有电荷的,对与其邻近的其它离子
31、或基团来说,相当于一个外加的电场,在这样的电场中,这些离子或基团就会产生诱导偶极,一个离子使其它离子产生诱导偶极的作用称为离子的极化作用。一个离子在其它离子的极化作用下产生诱导偶极,自身的正负电荷发生了相对位移,即电子云形状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化称为离子的变形性。假设AB两个离子结合为分子,当A极化B,使B变形的同时,自己也被B所极化,自己也会变形。也就是说,离子的极化和变形是同时存在的。第80页/共87页二、影响离子极化作用和变形性的因素1.离子极化作用的强弱离子的电荷与半径:离子半径愈小、电荷愈多,形成的电场强度就愈大,极化作用就愈强。阳离子失去外层电子后,离子半径往往较小,极化作用较强。离
32、子的电子层结构:由于nd电子较ns和np电子离核较远,其屏蔽作用较小,原子核对其它离子的作用较强,所以含d电子的离子(过渡金属离子)极化能力较强。第81页/共87页2.离子的变形性离子电荷和半径:离子外层所带(负)电荷愈多、电子离核愈远,则电子云愈易变形,所以阴离子的变形性较明显。阴离子虽然也有一定的极化能力,但一般较小,主要体现的是变形性;阳离子虽然也有一定的变形性,但体现的主要是极化作用。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上面说过,d电子离核较远,电子云易变形,所以含d电子的离子变形性也较大。第82页/共87页三、离子极化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1.对键型的影响典型的离子型化合物是由完全得到电子的阴离子和完全失
33、去电子的阳离子靠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的。而一般的离子型化合物由于离子极化的作用,阴离子的电子云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即向阳离子偏移,这种偏移意味着电子云在两个原子中间有一定程度的“共享”,也即除离子键外还有一定的共价键成分,这种共价成分随电子云向两个原子间的偏移而逐渐增多,也就是说离子极化作用愈强,化学键愈偏向于共价键,当极化作用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化学键可能变成典型的共价键。离子键伴随着一定的共价键,离子键和共价键之间并无明显的界限,这种情况见示意图。第83页/共87页2.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如AgCl、AgBr、AgI,阳离子相同,阴离子不同,由Cl-到I-,离子半径逐渐增大,变形性增强,所以A
34、gX内化学键的共价性逐渐增大,分子的极性减小,导致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第84页/共87页再如NaCl、MgCl2、AlCl3、SiCl4,阴离子都相同,阳离子由Na+到Si4+离子半径逐渐减小,电荷逐渐增多,因此这些阳离子的极化能力也依次增大。Na+的极化能力最弱,NaCl的离子性最强,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SiCl4离子性最弱,实际已是典型的共价型化合物了,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小,而熔沸点则逐渐降低。碱金属离子由于电荷少,离子半径大,极化能力小,形成的盐离子性一般都较强,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第85页/共87页3.对物质颜色的影响离子极化可使物质的颜色加深。如AgCl、AgBr、AgI颜色依次加深。再如,S2-、O2-、OH-变形性依次减小,通常硫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的颜色依次减弱。第86页/共87页感谢您的欣赏!第87页/共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