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材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pptx(7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控制轧制 在热轧过程中通过对金属的加热制度、变形制度和温度制度的合 理控制,使塑性变形与固态相变结合以获得细小的经理组织,使钢材 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强度、韧性和焊接性能等)的轧制工艺。二、控制冷却 控制轧后钢材的冷却速度以达到改善组织性能的目的。三、控轧控冷工艺优点 1、控轧 2、控冷1 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 第1页/共72页2控轧控冷理论 一、钢的强韧化 1、钢的强化机制 (1)固溶强化()通过添加溶质元素(以点缺陷形式)使基体强化(改变化学成分)合金含量%合金含量%合金含量%第2页/共72页2控轧控冷理论(2)位错强化 加工硬化是位错强化的外部表现(3)沉淀强化 低合金钢中加入微量
2、Nb、V、Ti等元素,可形成碳化物、氮化物或碳氮化 物,在轧制时或轧后冷却时,它仍析出第二相沉淀强化(4)晶界强化 晶粒越细小,晶界相对越多,晶界对为错的运动的阻力越大。霍尔佩奇公式:(5)亚晶强化(6)相变强化(7)第3页/共72页二、钢的韧化 1、影响韧性的因素 (1)成分 一般的,加入合金元素会使材料强度提高,但 由于基体内缺陷增加,而会使塑性和韧性降低。(2)气体和夹杂物 (3)加工工艺2控轧控冷理论第4页/共72页2、强化机制对韧性的影响(1)固溶强化(2)位错强化。对塑性和韧性双重影响(3)沉淀强化(4)晶界强化 细小均匀的晶粒既可提高强度又可改善塑性和韧性是控轧的 基本目标。(5
3、)相变强化3、冷脆系数 表示各强化机理和成分对强度和韧性的影响 表示有提高脆性断裂的倾向2控轧控冷理论 第5页/共72页三、热变形时钢的奥氏体变形与再结晶 1、热变形时钢的再结晶 高温A体区变形的钢,加工硬化与高温动态软化(动态回复和动态 再结晶)同时进行。2、热变形间隙时间内A体再结晶 (1)在道次间或加工后,A体区冷却时将发生静态回复、静态再结 晶和亚动态再结晶。(2)各因素对A体平均晶粒尺寸的影响 原始晶粒大小:原始晶粒越细,再结晶后晶粒也越细。变形量:在一定轧制温度下,变形后A体晶粒尺寸随变形量 增大而减小。但大压下率部分的晶粒细化效果减弱,60%压下率 甚至于没有细化作用,其极限植为
4、2040 2控轧控冷理论第6页/共72页变形温度 晶粒大小是变形温度的弱函数,且取决于A体再结晶情况。变形速度:与温度同样效果。变形后停留时间 既会增加A体再结晶数量又会使再结晶A体晶粒长大。微量元素 微合金元素在钢中以C和N化合物形式析出,起细化晶粒作用。溶于固溶体或分布在基体中小质点析出物都可阻止晶粒长大。但微合金元素有强烈抑制A体再结晶作用,可使再结晶数量减少、晶粒尺寸增大。2控轧控冷理论第7页/共72页3、再结晶区域图 (1)以变形量为横坐标,变形温度T为纵坐标的图,依变形后组织是否再结晶分三个区域:未再结晶区 部分再结晶区 再结晶区2控轧控冷理论第8页/共72页 2)一道次轧后再结晶
5、区域图 区:回复区给予压下,反而局部生成巨大晶粒,相变后组织不均。区:再结晶和未再结晶的晶粒混合物。区:细小再结晶晶粒,晶粒大小随变形量增大而细化。压下率大的部分完全再结晶区低于临界变形量的部分,只有回复的区介于两者之间为部分再结晶区。(3)多道次轧制4、保温中A体晶粒长大2控轧控冷理论第9页/共72页2控轧控冷理论四、在变形条件下的相变 1、变形后的A体向铁素体的转变(A F)(1)再结晶A体晶粒生成F体晶粒 、F体晶粒优先在A体晶界上生成,生成的F体晶粒有 块状(等轴的)也有呈针状的先共析F体(魏氏组织F 体)。魏氏组织形成降低了钢的塑性和韧性,应减少和 消除。魏氏组织形成主要取决于钢的
6、化学成分、A体晶粒大小和冷却速度。第10页/共72页2控轧控冷理论 1)含C量在0.150.5%间易形成魏氏组织。C 形成块状F体 C 形成网状F体 2)铌钢 普碳钢 钒钢顺序,铌钢最易形成魏氏组织。3)A晶粒 5级(大于40 )易形成魏氏组织。4)增加冷却速度会促进魏氏组织形成、随A体晶粒的细化,F体晶粒成比例细化 转换比,化学成分对转化比有影响。、通常热轧通过形变再结晶克使A体晶 粒细化2040 ,转变后的F体可 细化20 (8级)阻碍魏氏组织的形成第11页/共72页2控轧控冷理论(2)、部分再结晶A体晶粒 F体晶粒 、由两部分组成 1)再结晶细小在其晶界上析出F体晶粒细小。2)未再结晶晶
7、粒受变形拉长,由于A没细化,F成核少,易形成粗大的F体和针状 组织不均匀组织对韧性影响大。、经多道次轧制使部分再结晶晶粒变小或受变形拉 长,晶内出现许多变形带。则转变后亦能得到细小F体 组织,改善性能。第12页/共72页(3)从未结晶A体F体晶粒 、可能得到细小F体晶粒 F体晶粒在晶界和变形带上形核。、也可得到粗细不均 的混晶F体。、获得何种组织取决于未再结晶区内是 否得到均匀的变形带。2控轧控冷理论第13页/共72页、总变形量和道次变形量要大。1)总变形量应 45%,可得F体晶粒 (1213级)2)一道次压下率越大,越易产生变形带,越易获得均匀组织。、未再结晶区材料强度由固溶强化()和F体晶
8、粒尺寸(d)等决定。2控轧控冷理论第14页/共72页(4)几种转变类型 、A型 、B型(再结晶型控制轧制)、型(未再结晶型控轧)、过渡型(介于、间)是在A体部分再结晶区内发生的转变(5)铁素体细化程度 型 B型 过渡型 A型 型最细2控轧控冷理论第15页/共72页2、变形条件对A F体 转变温度A r3的影响(1)测Ar3方法(2)变形条件对A r3的影响 、变形对A r3影响两种情况。、变形条件对A r3的影响 1)加热温度 (原始A体晶粒度)2)轧制温度T2控轧控冷理论第16页/共72页 3)变形量 4)冷却速度(3)A r3的变化对组织的影响 、单纯从相变后F体晶粒长大观点 Ar3低对获
9、得细晶F体有利 、变形引起相变温度的变化较复杂 1)在再结晶区变形 2)在未再结晶区变形 (型控轧)2控轧控冷理论第17页/共72页3、变形条件对A P转变的影响 (1)、变形使P体转变加速,从而使钢的淬透性变坏。(2)、变形对A r1的影响2控轧控冷理论第18页/共72页2控轧控冷理论4、铁素体的变形与再结晶(1)F体热加工中的组织变化 、F体热加工应力应变曲线 、F体热加工软化方式 、亚晶尺寸d(2)F体在变形间隙时的组织变化 、F体发生静态回复和再结晶软化 1)静态再结晶有条件的:(为临界值)2)影响静态再结晶的因素 、F体再结晶晶粒大小第19页/共72页5、在两相区(A+F)轧制时组织
10、性能变化(1)在两相区轧制时,A体与F体均发生变形(2)两相区轧制后的组织由变形未再结晶A体转变的等轴细小铁素体晶粒,以及被变形的细长F体晶粒。同时在低温区变形促进了含Nb、V、Ti等微合金化钢中碳化物的析出(形变诱导析出)。(3)性能变化 、增加 、产生织构强度的方向性,并使高阶冲击能(韧性 状态下冲击能)有所降低。2控轧控冷理论第20页/共72页6、三种类型的控制轧制(1)促进F体细化的途径 、细化A体晶粒 、控轧控冷(2)控轧 、第一阶段,A体再结晶区轧制 1)通过反复形变再结晶,使A晶粒细化 2)实际生产中动态再结晶有困难,主要发生静态再结晶。3)实际生产中每道次都发生完全再结晶是困难
11、的,存在部分再结晶轧制,应避免产生混晶的临界压下量(10%)4)通过再结晶细化的A体晶粒为20402控轧控冷理论第21页/共72页、第二阶段,A体未再结晶区(再结晶温度以下至相变 温度间)1)该阶段是控轧重要阶段 2)A体晶粒被拉长并产生变形带。3)可通过多道次变形的累计作用可获得细小晶粒达1112级 4)对普碳钢,A体未再结晶区狭小,加入Nb、V、Ti可使A体再结晶温度提高,扩大了未再结晶区。5)比第一阶段,可使材料强度提高,脆性转变外温度降低。2控轧控冷理论第22页/共72页 、第三阶段,在两相区内轧制(A r3A r1间)1)该区对未再结晶A体加工,还对F体加工。2)产生织构 3)形变诱
12、导析出物可使脆性转变温度降低 4)工艺对性能影响大(3)进一步细化F晶粒措施 、快速冷却 、一定合金元素 、控制钢中含碳量,降低S、P含量 (提高冶金质量)、采用高温形变淬火工艺。2控轧控冷理论第23页/共72页2控轧控冷理论第24页/共72页五、微合金元素在控轧中的作用 一般微合金钢指合 金元素总含量0.1%的钢,目前大量使用的Nb、V、Ti,能与C、N结合成碳化物和碳氮化物,可在高温下溶解,低温下析出。2控轧控冷理论第25页/共72页1、微合金元素在热轧中溶解析出(1)轧前加热过程中溶解 、Nb在A体中溶解 、V在A体溶解度。、Ti在A体中溶解2控轧控冷理论第26页/共72页(2)控轧时微
13、量元素碳氮化物的析出 、各阶段Nb(C,N)析出状态 1)出炉前Nb(C,N)质点状态。2)出炉后冷却到轧制前Nb(C,N)析出状态,未变形A体中Nb(C,N)析出很慢。3)变形 A体中Nb(C,N)析出状态,变形使Nb的析出加快(形变诱导析出),Nb(C,N)在900析出最快,孕育期最短,低温轧制(未再结晶区)加速C和Nb扩散速度。Nb(C,N)析出在晶界处以及晶内和亚晶界上,颗粒细小,控轧就是利用细小质点固定亚晶界而阻止A体晶粒再结晶达到细化目的。4)AF体转变过程中,在F体内Nb(C,N)析出。AF相变后,微量元素达高度饱和而快速析出。快速冷却析出质点小。2控轧控冷理论第27页/共72页
14、2控轧控冷理论影响析出因素 第28页/共72页2、微合金元素在控轧控冷中作用(1)加热时阻止A体晶粒长大 、形成高度弥散的碳氮化合物小颗粒。组织A体晶粒长 大(即提高钢的粗化程度)、Nb、Ti含量0.1%,提高钢粗化温度到10501100。V0.1%时,A体在950开始粗化。、钢中含Al,使A体粗化温度在9009502控轧控冷理论第29页/共72页(2)抑制A体再结晶 、对动态再结晶临界变形量的 影响,显著阻滞形变A体动态 再结晶。、对再结晶数量的影响 、对再结晶速度影响。1)含Nb钢再结晶开始和完 成时间都比不含Nb钢推迟。2)当Nb达到0.06%时,阻止 再结晶作用达到饱和。2控轧控冷理论
15、第30页/共72页、对静态临界变形量影响。、对再结晶晶粒大小影响。1)与碳钢相比,铌钢再结晶后晶粒度较小。2)Nb在体中三种形式存在。在轧制不同阶段有抑制A体再结晶作用 、加热时尚未溶到A体中的Nb(C,N),不能阻止再结晶发生发展 、在1000以上时,固溶于A体中的铌推迟再结晶。、在900以下时,固溶于A体中的铌和析出的细小的Nb(C,N)都阻止再结晶进行。2控轧控冷理论第31页/共72页(3)细化F体晶粒 细化F体效果:Nb最显著,Ti次之,V最差。(4)影响钢的强韧性能 、铌:在控轧时,产生显著的晶粒细化和中等沉淀强化。、钛:随Ti含量增加,发生强烈沉淀强化,晶粒细化中 等。、钒:产生中
16、等程度沉淀强化和比较弱的 晶粒细化。2控轧控冷理论第32页/共72页六、中高碳钢控轧特点 1、中高碳钢A体再结晶行为。(1)Nb、C对中高碳钢A体再结晶临界变形量的影响 、添加Nb可延迟A体再结晶,与低碳钢一样。、含C量对A体再结晶行为影响不大。加入铌后,随C%再结晶温度。(2)Nb、C对中高碳钢A体再结晶 晶粒度的影响再结晶A体晶粒度 几乎不受含C量的影响,而由压 下率和是否加铌所决定。2控轧控冷理论第33页/共72页2、中高碳钢控轧钢材组织状态(1)常温组织以铁素体为主的钢材(Mn1.0%)、普通轧制实验 1)实验 2)组织为F+P体 2控轧控冷理论第34页/共72页 、控轧实验 1)实验
17、 2)组织 、压下率为35%,F体晶粒更细小,而P体变粗大。、压下率为50%时,基本上得到细小均匀F体和P体。、压下率为75%时,铁素体晶粒更细小均匀(达1213 级),P也细化。、对中碳钢和Mn1%钢材主体为F体,就认为与低碳钢一样,仍旧是铁素体细化 机理在起作用。2控轧控冷理论第35页/共72页(2)常温组织以珠光体为主的钢材 、0.43%C,1.4%Mn钢实验 1)普通热轧 2)控轧,再结晶区轧制。、043%C,1.38%Mn,0.023%Nb 控轧 由于Nb加入而处于未再结晶区,在伸长A体 晶界处生成极细F体组织,但在伸长A体晶粒 内形成粗大P体。2控轧控冷理论第36页/共72页 、这
18、种钢种最好A体再结晶内充分轧制,尽量细化A体晶粒,可获细小均匀F体和珠光体。1)该钢中,在未再结晶区轧制对珠光体等轴状起不到有效作用 2)加Nb钢在低温轧制时有时反而不利。2控轧控冷理论第37页/共72页 (3)共析钢 、共析钢那样高碳钢的组织为单一P体。、其控制轧制只是细化珠光体团。、希望在A体再结晶区轧制,使A体晶粒细小。这样既可使珠光体球团变小,又可使析出的网状 碳化物变薄。2控轧控冷理论第38页/共72页3、中高碳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1)中高碳钢组织对性能的影响 、对强度的影响 1)影响珠光体强度的重要因素是珠光体片层间距。纯铁强度 P体片层间距 系数 2控轧控冷理论第39页/共7
19、2页 2)综合各种强化因素,对F体P体钢强度的影响。(Mpa)铁素体体积比,F体晶粒平均直径mm。P体平均片距。3)成分N、Si既强化F体又强化P体,Mn只对F体有作用 4)钢中100%珠光体时,珠光体片层间距越小,强度越高。5)中高碳的F体P体钢,Nb,Ti碳化物,沉淀强化可不计。2控轧控冷理论第40页/共72页 、对塑性影响 珠光体直径越小,片层间距越小,延性越好。、对韧性影响 1)可以通过细化晶粒,降低Si量和N量来保证其韧性。2)固溶强化和P体数量增多对韧性有害,细化P体球团可 改善韧性。3)对100%P体钢,最佳片层距 对0.8%C的钢,韧性最好。,韧性。(2)控轧中组织性能变化2控
20、轧控冷理论第41页/共72页(2)控轧中组织性能变化 、控轧中强度 1)含C量0.20.3%控轧,及 均高。2)随C%,P体比重增多,0.4%C钢控轧,反而降 低。、控轧钢材韧性和塑性 1)0.2%0.8%C,含C%量越低,韧性改善程度越大。2)脆性转变温度由于控轧而降低值为 0.2%C,降低70;0.8%C,降低30 3)断面收缩率(0.20.8%C范围内)控轧材 高于普轧材。2控轧控冷理论第42页/共72页 、结论 1)以F体为主的钢,采取控轧细化F体晶粒来提高强度和韧性。2)以P体为主的钢,通过控轧会使强度降低,韧性提高。3)对于P体为主的钢,必须采用再结晶控轧以细化A体晶粒,最终使P体
21、球直径减少。如果采用未再结晶型控轧,会 加大珠光体球直径。4)对于中高碳钢,如果同时提高强度和 韧性,必须进行控轧并轧后控制冷却,使P体在低温下产生可得到细片层珠光 体,强韧性提高。2控轧控冷理论第43页/共72页七、钢材控制冷却理论基础 1、控制冷却的目的和冷却方式选择 (1)目的 在不降低材料韧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强 度。2控轧控冷理论第44页/共72页 、低碳钢、低合金钢和微合金钢 1)高温终轧的钢材 轧后A体完全再结晶 如果慢冷,力学性能低 2)低温终轧钢材 终轧时A体处于未再结晶区 如果慢冷,降低控轧钢细化晶粒效果 、高碳和高碳合金钢 改善性能 、控轧控冷结合以获得所需组织性
22、能2控轧控冷理论第45页/共72页(2)轧后控冷冷却过程三个阶段 、一次冷却,至Ar3(或Arcm)的冷却 目的:为相变作好组织准备。、二次冷却 1)从相变开始温度到相变 结束温度范围内的冷却控制 2)目的:控制相变过程以 保证得到所需组织性能。2控轧控冷理论第46页/共72页 、三次冷却 1)从相变后至室温范围内的冷却 2)目的:、低碳钢:空冷 、Nb钢:空冷 、高碳钢或高碳合金钢:空冷、快冷(3)冷却方法2控轧控冷理论第47页/共72页2、轧后快冷强韧化机制(1)轧后快冷对钢材强度的影响。、轧后冷速的影响 1)强度随冷速不同而变化 依钢种不同而异。NbV钢比SiMn钢的 提高的大。2)高温
23、加热,控轧和控冷 材强度都提高。2控轧控冷理论第48页/共72页、Nb、Ti含量的影响 1)Nb、Ti抑制A体再结晶并具有析出强化的元素,且控轧、控冷性能变化随Nb、Ti含量不同而变。2)Nb钢 3)Ti钢 4)快冷停止后的空冷发生 碳氮化物细化析出,并对B体轻 微回火,也对刚才性能 有影响。2控轧控冷理论第49页/共72页 、轧后控冷强化增量分析 1)控冷强化原因 2)控冷材强度提高量2控轧控冷理论第50页/共72页 3)冷速及Nb含量对 和 的影响(2)轧后快冷对韧性的影响、轧后快冷对韧性的影响 1)轧后冷速的影响随钢种和加热温度的不同而变化。2控轧控冷理论第51页/共72页 2)轧后快冷
24、材保持较高韧性。A体再结晶区积累压下量最大,使F体细化控轧实现。控冷使F体晶粒细化,B体也细化。强度又维持较高韧性。3)控冷材在100脆性转变温度时发生层状撕裂极少。、Nb、Ti含量的影响 1)在Nb钢中,控冷材比控轧材韧性改善。组织更加细化,则韧性改善。2)Ti钢 、Ti%,韧性改善,当Ti%0.05%时呈饱和倾向。、控冷材比控轧材具更优异韧性。、Ti在0.02%左右,相变组织均匀细小,改善韧性。2控轧控冷理论第52页/共72页一、棒材的控轧和控冷 1、棒材中的控轧控冷目的 2、控轧控冷技术在小型连轧机中应用 (1)控轧在小型连轧机上的应用 、两种类型 1)两阶段控轧工艺 2)三阶段控轧工艺
25、3、棒材及钢筋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 第53页/共72页 、控轧经验 高碳钢,粗轧开轧900 精轧机入口轧件为925 轧件出口为900 低碳钢,粗轧开轧850 精轧机入口轧件为870 轧件出口为850 轧制线上设置冷却装置以实现控温轧制。(2)微合金化钢棒材控轧控冷。(3)低温轧制 、降低开轧温度。、除降开轧温度,还将终轧温度控制在700800以下。3、棒材及钢筋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 第54页/共72页(4)控冷在小型连轧机上应用 、钢筋和棒材的轧后余热淬火和自回 火工艺。、A体不锈钢轧后余热固溶处理 、轴承钢控冷 1)利用控轧和轧后快冷工艺以获得理 想的快速球化所要求预组织。2)两种工艺。3、
26、棒材及钢筋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 第55页/共72页二、钢筋控轧控冷 1、控轧工艺 2、轧后余热淬火回火工艺 (1)特点 (2)工艺包括三个过程 、第一阶段,表面淬火阶段(急冷段)、第二阶段,自回火阶段 、第三阶段,心部组织转变阶段 3、棒材及钢筋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 第56页/共72页(3)影响控冷钢筋组织性能的因素 、钢筋规格尺寸与化学成分 1)规格大小。2)C%、Mn%的影响 3)微合金化钢筋3、棒材及钢筋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 第57页/共72页、轧制工艺条件的影响。1)加热温度 2)变形量 3)变形速度 4)终轧温度 终轧温度和变形量决定 A体是否再结晶 5)降低终轧温度有利,可提高力学
27、性能,并降低对冷却能力要求。3、棒材及钢筋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 第58页/共72页、冷却工艺条件的影响 1)终轧后到入水的时间间隔,主要影响A体再结晶程度。2)冷却速度,控冷重要参数之一,决定轧后钢筋控冷后的 组织性能.依钢化学成分,A体冷却转变曲线和所要求组织性能来确定冷速。3、棒材及钢筋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 第59页/共72页 3)强冷时间,冷却速度和强冷时间决定了 后的组织 和性能。4)自回火温度,是钢筋轧后余热处理中关键参数,取 决于快冷时间。有一合适的自回火温度范围、冷却水参数的影响 冷却介质(一般为水),冷却水量,喷头压力,冷却 水温度等影响冷却工艺及效果,影响了钢筋组织与性能。3
28、、棒材及钢筋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 第60页/共72页(4)钢筋控冷类型及方法 、类型,依快冷前变形A体发生再结晶情况分 1)变形A体充分再结晶法。只有相变强化而无形变强化。2)快冷前,变形A体尚未发生再结晶(或只发生部分再 结晶)。、方法 1)轧后立即快冷到一定时间后空冷自回火。2)二段冷却工艺3、棒材及钢筋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 第61页/共72页(5)冷却装置 、套管式 、湍流管式 3、棒材及钢筋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 第62页/共72页一、线材控轧 1、控轧工艺 (1)常规轧制工艺 (2)两段变形制度(常化轧制工艺)(3)三段变形制度4、线材的控轧控冷第63页/共72页二、线材控冷 1、目的
29、 2、控冷工艺要求 (1)控制冷却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相变作准备(细化A体)及减少 二次氧化铁皮生成量。、第二阶段,相变过程。、第三阶段,相变结束。4、线材的控轧控冷第64页/共72页(2)工艺要求,取决于钢种成分和最终用处 、一般用途低碳钢和碳素焊条钢 1)多用于拉拔加工 2)要求低的强度和较好延性 3)低碳钢线硬化原因 4)工艺要求 高温吐丝,缓慢冷却,相变完成后加速冷却。既可 获得粗大F体组织,强度低延性大,利于拉拔速度,有 可减少氧化铁皮生成。4、线材的控轧控冷第65页/共72页、0.20.4%C的中碳钢 1)用于冷变形制作紧固件,采用较慢冷却速度。2)用于冷镦件的,采用较高吐丝
30、温度。3)用于拉拔的,用鼓风冷却并提高运输机速度。、0.350.55%C的碳钢,采用大风量和高的运输速度 快速冷却,抑制F体析出及细片P体。、0.60.85%C的高碳钢,以较高冷速获得细片P体(索氏体)、合金钢,一般较低冷速。4、线材的控轧控冷第66页/共72页3、冷却几种方法(1)斯太尔摩法 、特点 1)经两种介质两次冷却。2)冷速可调 、控冷形式 1)标准型,适合高碳钢线材控冷 2)缓慢型,保温炉罩,适合低碳钢,低合金钢,合金 钢线材冷却。3)延迟型,隔热的保温层(侧墙),保温罩盖。、控冷效果4、线材的控轧控冷第67页/共72页4、工艺参数设计(1)终轧温度的设定 、高碳钢、低合金高强钢及
31、冷镦钢,终轧温度不能过高,控制在930980 、低碳钢、碳素焊条钢,终轧温度应高些,设定在980 1050。、轴承钢、工具钢等,终轧温度尽可能低些,控制在 900。4、线材的控轧控冷第68页/共72页(2)吐丝温度的设定 、是控制相变开始温度的关键参数。、最佳吐丝温度的选择。1)一般,控制在760900 2)一些钢种吐丝温度。软线 900 硬线(高碳)785 冷镦(中碳)780 拉拔用钢 8704、线材的控轧控冷第69页/共72页(3)相变区冷却速度控制 其取决于运输机速度,风量大小及保温罩开闭。1)运输机速度。2)运输机下放一般有多台可分档控制风量的冷却风机。3)保温罩(4)集卷温度,一般2504、线材的控轧控冷第70页/共72页谢 谢第71页/共72页感谢您的观看。第72页/共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