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ppt(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章 古典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第四节第四节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国际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学说介评工和国际贸易学说介评国际贸易学说是经济学中最古老的学科之国际贸易学说是经济学中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国际贸易问题也经常是经济理论中争一。国际贸易问题也经常是经济理论中争论得最为激烈的问题。早在论得最为激烈的问题。早在16世纪,西欧世纪,西欧重商主义者就开始对国际贸易问题进行了重商主义者就开始对国际贸易问题进行了探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国际贸易理探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工作在论研究工作在18-19世纪日益发展。古典世纪日益发展。古典经济学的最重要代表亚当经济学的最重要代表
2、亚当斯密、大卫斯密、大卫李嘉图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李嘉图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他们之后,经过其他经济学家的基础。在他们之后,经过其他经济学家的发展,特别是赫克歇尔和俄林的完善,使发展,特别是赫克歇尔和俄林的完善,使这个理论至今仍在西方经济学界占据支配这个理论至今仍在西方经济学界占据支配地位地位 从亚当从亚当斯密到现代西方国际分工和国斯密到现代西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际贸易理论,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亚当第一阶段,是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斯密的绝对成本说。第二阶段,是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第二阶段,是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这是一个关键阶
3、段。这是一个关键阶段。第三阶段,是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第三阶段,是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学说。这是两位瑞典经济学家,他们把学说。这是两位瑞典经济学家,他们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与生产要素联系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与生产要素联系了起来。起来。第四阶段,是里昂惕夫反论所引起的对第四阶段,是里昂惕夫反论所引起的对要素禀赋学说的扩展。要素禀赋学说的扩展。一、亚当一、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学斯密的国际分工学说说亚当亚当斯密(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要奠基人之一,也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
4、。他处在从工场手工业向大理论的创始者。他处在从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过渡时期。在其代表著作国富机器工业过渡时期。在其代表著作国富论中,他提出了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的论中,他提出了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的理论,并以此作为他反对重商主义的理论,并以此作为他反对重商主义的“贸贸易差额论易差额论”和保护贸易政策的重要武器,和保护贸易政策的重要武器,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做出了重要贡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献。斯密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他认斯密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是:(是:(1)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
5、;(度;(2)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可以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项作业,可以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关系的时间;(3)分工有利于发明)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创造和改进工具。他还以制针业中手工工场的例子来说明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斯密认为根据当时的情况,在没有分工的情况下,一个粗工每天连一根针也制造不出来。而在分工的情况下,十个人每天可制造48000根针,每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几千倍。因此,他认为在生产要素不变的条件下,依靠分工劳动生产率可以得到提高。在斯密看来,适用于一国内部的不在斯密看来,适用于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同职业之
6、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他主张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他主张如果外国产品比自己国内生产的便如果外国产品比自己国内生产的便宜,那么最好是输出本国在有利生宜,那么最好是输出本国在有利生产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去交换外国的产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去交换外国的产品,而不要自己生产。产品,而不要自己生产。他举例说,在苏格兰,人们可以利用温室生产出很好的葡萄,并酿造出同国外进口一样的葡萄酒,但要付高出30倍的代价。如果真这么做,那就是明显的愚蠢行为。斯密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是有利的。因此,斯密
7、这个理论也称为绝对利益理论(Theory of Obsolute Advantage)。假定英国、葡萄牙两国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两种产品,生产情况如表3-1(a)所示。斯密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对两国都有利。并以表3-1(b)加以说明。假定分工后,英国以1单位毛呢交换葡萄牙1单位酒,则两国拥有产品状况如表3-1(C)。表表3-1(a)绝对利益理论举例(分工前)绝对利益理论举例(分工前)国家国家酒产酒产量(单量(单位)位)所需劳动人所需劳动人数(人年)数(人年)毛呢产毛呢产量(单量(单位)位)所需劳动所需劳动人数(人人数(人年)年)英国英国葡萄牙葡萄牙111208011701
8、10表表3-2(b)绝对利益理论举例(分工后)绝对利益理论举例(分工后)国家国家酒产酒产量量(单位)(单位)所需劳动人所需劳动人数数(人年)(人年)毛呢产量毛呢产量(单位)(单位)所需劳动人数所需劳动人数(人年)(人年)英国英国葡萄牙葡萄牙2.3751902.7190表表3-2(c)毛呢与葡萄酒交换结果毛呢与葡萄酒交换结果国家国家酒产量(单酒产量(单位)位)毛呢产量(单位)毛呢产量(单位)英国英国葡萄牙葡萄牙11.3751.71现把这个理论总结如下。斯密认为:自由贸易会现把这个理论总结如下。斯密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
9、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有利的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有利的地位。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的生产条件进地位。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和增加物质财富。由于这个理论是按各国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由于这个理论是按各国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国际分工,所以,他的分工理论又叫地域分工说国际分工,所以,他的分
10、工理论又叫地域分工说(Theory of Territorial Division of Labour)或绝对成本理论(或绝对成本理论(Theory of Obsolute Cost)。二、大卫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说大卫大卫李嘉图(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是英国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是英国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时期的经济学家,是当时英国工业资产时期的经济学家,是当时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其代表著作是政治经阶级的思想家。其代表著作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济学及赋税原理。(一)比较成本说的产生 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实行了“谷物
11、法”。“谷物法”颁布后,英国粮价上涨,地租猛增,它对地主贵族有利,而严重地损害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昂贵的谷物,使工人货币工资被迫提高,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削弱了工业品的竞争能力;同时,昂贵的谷物,也扩大了英国各阶层的吃粮开支,而减少了对工业品的消费。“谷物法”还招致外国以高关税阻止英国工业品对他们的出口。总之,“谷物法”大大伤害了英国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出于发展资本、提高利润率的需要,英国产业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废除“谷物法”,从而与土地贵族阶级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时,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找到谷物自由贸易的理论依据。李嘉图适时而应,他认为,英国不仅要从外国进口粮食,而且要大量进口,因为英国在纺织
12、品生产上所占的优势比在粮食生产上优势还大。故英国应专门发展纺织品生产,以其出口换取粮食,取得比较利益,提高商品生产数量。为此,李嘉图在进行废除“谷物法”的论战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说(Theory of ComparativeCost)。(二)比较成本说的主要内容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是在亚当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是在亚当斯密绝对成斯密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斯密的观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斯密的观点,国际分工应按地域、自然条件及绝对的点,国际分工应按地域、自然条件及绝对的成本差异进行,即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成本差异进行,即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
13、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他国的商品。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为了说明这个理论,李嘉图沿用了英国和葡萄牙的例子,但对条件做了一些变化,如表3-2:表表3-2国际分工的利益国际分工的利益
14、国家国家酒产量酒产量所需劳动人数所需劳动人数(单位)(单位)(人年)(人年)毛呢产量毛呢产量所需劳动人数所需劳动人数(单位)(单位)(人年)(人年)英国英国葡萄葡萄牙牙分工前分工前11201801100190合计合计22002190英国英国葡萄葡萄牙牙分工分工后后2.1251702.2220合计合计2.1251702.2220英国英国葡萄牙葡萄牙国际交国际交换换11.1251.21显然,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上优势更大一些,显然,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上优势更大一些,虽然它在毛呢生产上也具有优势;英国在虽然它在毛呢生产上也具有优势;英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在毛呢生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在毛
15、呢生产上劣势较小一些。根据李嘉图的比较成产上劣势较小一些。根据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应本理论,应“两利取重,两害取轻两利取重,两害取轻”。即。即英国虽都处于绝对不利地位,但应取其不英国虽都处于绝对不利地位,但应取其不利较小的毛呢生产,葡萄牙虽都处于绝对利较小的毛呢生产,葡萄牙虽都处于绝对有利地位,但应取有利较大的酒生产。按有利地位,但应取有利较大的酒生产。按这种原则进行国际分工,两国产量都会增这种原则进行国际分工,两国产量都会增加,进行国际贸易,两国都会得利。加,进行国际贸易,两国都会得利。李嘉图认为,在资本与劳动力在国际间不李嘉图认为,在资本与劳动力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按照比较成本
16、理论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按照比较成本理论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可使劳动配置更合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可使劳动配置更合理,可增加生产总额,对贸易各国均有利。理,可增加生产总额,对贸易各国均有利。但其前提必须是完全的自由贸易。但其前提必须是完全的自由贸易。(三)对比较成本说的评价 1比较成本理论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作用。它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了当时英国资本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2这个理论的出发点是认为这个世界是永恒的,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是一个各国间、各经济集团间利益和谐一致的世界。他认为现存社会制度是当然的,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是自然的永恒的现象,企图把工业国家的理论模式扩大到所有
17、国家、所有社会。3比较成本理论的分析方法属于静态分析,李嘉图提出了九个假定作为其论述的前提条件。4比较成本理论只提出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未能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5比较成本说未能揭示出国际商品交换所依据的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国际内容。补充材料:补充材料:(1)只考虑两个国家(英国与葡萄牙)两种商品(葡萄酒和毛呢);(2)坚持劳动价值论,以英葡两国的真实劳动成本的差异建立比较成本说,假定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3)生产是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4)没有运输费用;(5)包括劳动在内的生产要素都是充分就业的,它们在国内完全流动,在国际之间不能流动;(6)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
18、的市场;(7)收入分配没有变化;(8)贸易是按货物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9)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国际经济是静态的。总之,李嘉图在论证他的比较成本说时,把多变的经济状况抽象成为静态的、凝固的状态。三、赫克歇尔三、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俄林的要素禀赋说古典学派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在西方经济古典学派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占支配地位达一个世纪之久,到了学界占支配地位达一个世纪之久,到了20世纪世纪30年代,才受到两位瑞典经济学家的挑战。他年代,才受到两位瑞典经济学家的挑战。他们就是赫克歇尔(们就是赫克歇尔(Eil Filip Heckscher 1879-1952)和他的
19、学生俄林(和他的学生俄林(Beltil Gotthard Ohlin,1899-1979)。)。俄林的代表著作是域俄林的代表著作是域际和国际贸易,他曾于际和国际贸易,他曾于1977年获诺贝尔经济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由于他的理论采用了其师赫克歇尔的主要学奖。由于他的理论采用了其师赫克歇尔的主要观点,创立了较完整的要素禀赋学说(观点,创立了较完整的要素禀赋学说(Factor Endowment Theory),),因此又叫作赫克歇尔因此又叫作赫克歇尔-俄林原理(俄林原理(The Heckschor-Ohlin Theorem),),或简称赫或简称赫-俄原理(俄原理(H-O原理)原理)古典学派认为商
20、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古典学派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费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以俄林为品所费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以俄林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则反对这一学说。代表的新古典学派则反对这一学说。他们用在互相依赖的生产结构中的多他们用在互相依赖的生产结构中的多种生产要素的理论代替了古典学派的种生产要素的理论代替了古典学派的单一生产要素的劳动价值理论。李嘉单一生产要素的劳动价值理论。李嘉图认为国内价值的决定不能适用于国图认为国内价值的决定不能适用于国际贸易,而俄林则把国内价值理论扩际贸易,而俄林则把国内价值理论扩大到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上。大到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上。古典学派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古典学派认为国际贸易
21、发生的原因是各个国家在生产各种商品时劳动是各个国家在生产各种商品时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且各国劳动生产生产率的差异,而且各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差异都是固定不变的。俄林率及其差异都是固定不变的。俄林则在他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中,假则在他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中,假定各个国家在生产商品时所使用的定各个国家在生产商品时所使用的生产技术是一样的,因而排除了各生产技术是一样的,因而排除了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一)要素禀赋学说的三个主要结论1 1每个区域或国家利用它的相对丰富的生产诸要每个区域或国家利用它的相对丰富的生产诸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从事商品生产,就素(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从事
22、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利用它的相对稀少的生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利用它的相对稀少的生产诸要素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产诸要素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因此,每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生因此,每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生产和输出前面那些种类的商品,输入后面那些种产和输出前面那些种类的商品,输入后面那些种类的商品。类的商品。2 2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间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即各个地区间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3商品贸易一般趋向于(即使是部分地)消除工商品贸易一般趋向于(即使是部分地
23、)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别,导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别,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二)赫-俄学说的一些假定(为了理论分析的方便)1 1在各个域际或国家内部,生产诸要素是完全在各个域际或国家内部,生产诸要素是完全自由流动的,但在区域和国家之间,它们是不自由流动的,但在区域和国家之间,它们是不能自由流动的;能自由流动的;2 2假定货物流通中的一切限制都不存在;假定货物流通中的一切限制都不存在;3 3假定只有商品贸易,贸易是平衡的,出口恰假定只有商品贸易,贸易是平衡的,出口恰恰足以支付进口;恰足以支付进口;4 4
24、假定生产诸要素是完全可以分割的,单位生假定生产诸要素是完全可以分割的,单位生产成本不随着生产的增减而变化,因而没有规产成本不随着生产的增减而变化,因而没有规模经济的利益;模经济的利益;5 5假定只有两个区域或两个国家;假定只有两个区域或两个国家;6假定两国技术水平相同,生产函数相同。假定两国技术水平相同,生产函数相同。(三)要素禀赋说的主要内容要素禀赋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所谓狭义的要素禀赋说是指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它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不同国家的生产诸要素的丰缺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一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所谓广义的要素禀赋说,除了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之外,还包括要素
25、价格均等化说。该学说研究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反作用,说明国际贸易不仅使国际间商品价格趋于均等化,还会使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趋于均等化。现分述如下:1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俄林的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是从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开始逐层展开的,其内容有以下七方面:(1)价格的国际绝对差。俄林认为,各国所生产的同样产品的价格绝对差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或直接原因,即国际贸易之所以产生是由于价格的不同。当两国间的价格差别大于商品的各项运输费用时,则从价格较低的国家输出商品到价格较高的国家是有利的。在许多情况下,一些国家可以生产出与进口货的质量同样好的货物,但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例如,美国可以生产咖啡、香蕉,英国也可
26、以种植葡萄,但生产成本要比进口货高得多。另一些情况是,有一些国家缺乏资源,如日本为发展工业必须进口石油。(2)成本的国际绝对差。俄林认为价格的国际绝对差来自成本的国际绝对差。同一种商品的价格的国家之间的差别,主要是成本的差别。所以,成本的国际绝对差是国际贸易发生的第一个原因。(3)不同的成本比例。俄林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第二个条件是在两国国内各种商品的成本比例不同。举例说明,假定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成本比例如表3-3(a):表表3-33-3(a a)成本比例成本比例 单位:美元单位:美元美国美国英国英国 小麦单位成本小麦单位成本纺织品单位成本纺织品单位成本1.001.002.002.003.
27、003.001.001.00(4)相同的成本比例。俄林认为,如果两国的成本比例是相同的,一国的两种商品成本都按同一比例低于另一国,则两国间只能发生暂时的贸易关系,见表3-3(b)。表表3-33-3(b b)成本成本比例比例 单位:美元单位:美元美国美国英国英国 小麦单位成本小麦单位成本纺织品单位成本纺织品单位成本1 12 22 24 4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是美国的小麦和纺织品都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是美国的小麦和纺织品都单方向英国输出,而英国没有任何产品可输出,单方向英国输出,而英国没有任何产品可输出,因美国对英国贸易出超,英国入超。英国需大因美国对英国贸易出超,英国入超。英国需大量买入美元来补偿,
28、则美元汇价就会上升,英量买入美元来补偿,则美元汇价就会上升,英镑就会下降。美元汇价的上升意味着以英镑计镑就会下降。美元汇价的上升意味着以英镑计价的美国商品价格的上涨,就会抑制美国的出价的美国商品价格的上涨,就会抑制美国的出口。在汇率达到一定水平时,双方的进口值恰口。在汇率达到一定水平时,双方的进口值恰好会等于出口值,这就建立了贸易平衡。但在好会等于出口值,这就建立了贸易平衡。但在两国成本比例相同时,两国间均衡汇价就会按两国成本比例相同时,两国间均衡汇价就会按美元(或英镑)计算,美国商品的单位成本完美元(或英镑)计算,美国商品的单位成本完全等于英国的单位成本。因此,将不会再有贸全等于英国的单位成
29、本。因此,将不会再有贸易关系产生。此例中,美元汇价上涨一倍就会易关系产生。此例中,美元汇价上涨一倍就会使两国两种商品的单位成本完全相等。由此可使两国两种商品的单位成本完全相等。由此可见,俄林认为比较成本差异是国际贸易的重要见,俄林认为比较成本差异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条件。条件。(5)生产诸要素的不同的价格比例。为什么存在着比较成本的差异呢?即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成本比例呢?俄林认为是因为各国国内的生产诸要素的价格比例不同。不同的商品是由不同的生产要素组合生产出来的。在每一国,商品的成本比例反映了它的生产诸要素的价格比例关系,也就是工资、地租、利息、利润之间的比例关系。由于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不同,就产生
30、了成本比例的不同。那么,每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呢?它们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对一种要素的需求是来自对其产品的需求。因此,对汽车的需求增加,对工人、原料、资本的需求也会增加。既然每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那么两国的生产要素的价格的不同比例关系,也就是两国诸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存在着不同的比例关系。(6)生产诸要素的不同的供求比例。各国在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是不相同的,即各国所拥有的各种要素的数量、种类和质量是不同的。国际贸易就是建立在各个国家各种生产要素的多寡不同和价格的高低不同的基础上。另外,即使生产诸要素的供给比例是相同的,对这些生产要素不同的需求也会产生生产诸要素的不同的价格
31、比例,从而为国际贸易提供一个基础。(7)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利益。俄林从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出发,分析了成本的国际绝对差,又探讨了不同国家内不同的成本比例,进而探讨了生产诸要素的不同的价格比例,最后分析了生产诸要素的不同的供给和需求比例。他认为,在这个链条中,供给比例是最重要的环节,但没有一个单一的环节是国际贸易的最终的基础。各个环节之间的互相依赖的关系决定了每一个国家的价格结构。而各个国家的价格结构决定了它们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的比较利益,同时这也就构成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俄林还认为国际生产要素不能充分流动使生产达不到理想结果,但是商品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国际间生产要素缺少流动性的不足,即通过国际贸易可以部分解决国际间要素分配不均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