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案加减混合一年级教案人教版(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案加减混合一年级教案人教版(五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案加减混合一年级教案人教版(五篇)苏教版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案 加减混合一年级教案人教版篇一 学问与技能: 把握三角盘的计算方法,对相邻区域小圆片(或数)进展相加,对给出的“结果数”进展分拆。 过程、力量与方法: 培育学生认真观看图形的力量和敏捷解决问题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相邻区域的数进展相加。 教学难点: 对给出的“结果数”进展分拆。 教具学具: 三角盘、小圆片、数卡等。 教学过程: 一、熟悉三角数图 1.简介三角数图 (板书出示三角盘和小圆片,再出示11。) 师:这是三角数图,今日我们就一
2、起来学习“计算三角” (板书课题)。 问:你发觉这幅三角数图有什么隐秘?学生在独立思索的根底上小组沟通。 师生共同小结:三角数图里的三局部,每局部都放有小圆片,相邻局部里的小圆片个数相加,其结果写在边上。 2.反应练习 师:三角数图中的另2个空格怎么填?为什么? 3.同桌合作玩“三角盘” (一人在三角盘上摆小圆片,另一人依据所摆小圆片摆数卡。) 学生在“玩三角盘”的过程中进一步稳固了三角数图的特点,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建议各位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多给学生“玩”的时间。 二、探究三角数图 1.变式练习 师:在这个三角数图中你先填哪局部?为什么? 学生独立审题,并在三角盘上动手摆一摆。 你有什
3、么好方法? (5+?=11 11-5=?) 2.数代替圆片 在刚刚题目根底上,把小圆片改成数,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习,小组核对。 小结:通过想加减法,就可以很快算出结果。 3.稳固练习 独立完成书上的习题。 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用小圆片和三角盘动手操作帮助完成。 三、拓展练习 小组合作,三局部中分别填几?你们是怎样想的? 假如学生在练习时有困难,教师可赐予提示: (1)猜测三局部可以填的数。 (2)把猜测的数放到三角数图,并验证。 (3)如不符合可以进展适当地调整。 四、总结 师:今日你们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本事?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案 加减混合一年级教案人教版篇二 教学目标: 1、
4、学生能在详细的生活实践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挨次。 2、能精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挨次。 3、培育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前与后的位置与挨次,难点是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育。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情境教学、嬉戏 教学预备: 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教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挨次,具有肯定的相对性。 二、观看争论、学习新知 1、观看课本主题图、争论并填空。 2、教师出
5、示:课本“做一做”第2题小动物赛跑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其次?小白兔跑第几?小牛跑第几?你能把上面的问号位置填上吗? 三、练习稳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案 加减混合一年级教案人教版篇三 【学习目标】 1.在实际测量与沟通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培育学生初步的观看
6、、操作力量及估测的意识。 3.在合作、争论中去开掘学问,把握学问,培育学生科学的测量精神,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好伙伴,每天陪着我们一起学习,它就是我们的课桌。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桌子有多长。(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课桌有多长呢? 1.估量:让学生试着估量一下自己的桌子长度,可以用眼睛看,也可用手比划着估,估好后,举手沟通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一个物体的长度提前有一个不详细的感官熟悉,同时培育学生初步的估测力量。) 2.测量: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来量桌子的长度呢?请同桌两人先商议一下用什么方法量,然后共
7、同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多长。 学生沟通汇报,依据学生的答复,教师准时总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去发觉问题,鼓舞他们通过自己的观看、思索、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育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以及学会学习的力量。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 质疑:为什么测出的桌子长度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同样的桌子真的都不一样长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小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只有当工具一样时,结果才会一样。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特别重要,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吗?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
8、样性,同时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3.熟悉尺子。 (1)师:尺子有许多种,不止是你们手中用的这种,还有这些。(出示各类尺子,拓宽学问面,让学生多熟悉一些尺子。)而在我们的学习中,大家常用的就是学生尺。(在黑板上贴出放大的直尺图。) (2)观看、探究:学生尺上有些什么?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 结合学生的发觉,讲解刻度线、字母cm及其含义、熟悉长度单位厘米。 (板书:长度单位厘米(cm)。) (3)师:在尺子上找到“0”了吗?它在什么位置上,谁知道表示什么意思? 尺子上还有些数字是什么意思?请找到尺子上从“01
9、”这一段,从01是几厘米? (4)在熟悉厘米的根底上,让学生用手比划感受一下“1厘米有多长”,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过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中常见物体理解厘米的实际意义,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体验。) (5)熟悉几厘米 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3刻度到7刻度是几厘米? 猜一猜,56.910、02.06之间分别是几厘米。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阅历和熟悉动身,参加“猜测”这一催化剂,促进学生多角度思维,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得出结论。诱发学生的跳动思维,加快1厘米的熟悉过程。) 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
10、? (同桌互评。) 4.量物。 (1)要求学生取出统一物体(学具中的等腰三角形),找到长边(正好整数),小组争论试着量,再汇报。面对结果不统一时,大家争论缘由。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找一人上台演示,得出阅历:量物体时,先把一端对准0刻度线,再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再量这个三角形的一条短边,不够整数,全班沟通该读作多少。 争论:离哪个刻度线比拟近,大约是几厘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用不同的工具测量课桌,到用一样的工具测量物体,在操作中比拟、分析、综合、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得出结论,找出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在自主的探究中去发觉与创新。) 三、稳固练习。 1.估量大约是几厘米?(如:
11、书的厚度,小棒、铅笔的长度等。) 2.请几名同学分别量出这几种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并留意测量的方法。 3.小组活动,完成第15页第1-3题,先估量,再测量。 四、总结评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你表现得怎样?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案 加减混合一年级教案人教版篇四 教学内容: 在街上(一年级其次学期p.15) 设计意图: 二期课改强调学生对学习活动主动参加和亲身体验,关注学生学习阅历的形成、积存和建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学会推断空间事物的左与右,通过观看图片,推断左与右,通过动手、动脑进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在设计时,力求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使数学学问回到生活中,让学生具
12、有实践活动的时机,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对待现实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由于学生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初步正确建构“左与右”的概念,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在搞清自己身上的左与右及身边四周的左与右的根底上,来到大街上找左右。先是与学生同方向的小丁丁和小巧。这里教会学生看图的方法,然后是与自己方向相反的小亚。在完成题2、3后,穿插一个嬉戏“面对面”,让学生体会“面对面”的物体方向是相反的,为完成题4作铺垫。在课的最终,我还是以一个“跟我做”的嬉戏来完毕本课,既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相对物体的方向是相反的,也是将本课推向又一个_。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熟悉空间和生活情境中的
13、左、右位置关系。 2.力量目标: 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推断力量,进展学生的空间智能、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 3.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展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推断空间事物的左与右。 教学难点: 体会“面对面”的物体方向是相反的。 教学预备: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熟悉空间中的左与右 1. 联系实际: 我们已经分清了自己身上的左与右,下面我们在教室里找一找,站在每个人自己的位置上, 说说你的左边有什么?你的右边有什么? (教师示范) 站在我的位置上看,我的左边有窗,我的右边有门。 2. 出示第1题图片,说说图意: 观看图片说说,故事是发生在什么地方? 板书课题:大街上 在大街上你看
14、到了什么? 过公路时要留意什么? 是啊,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真多,真喧闹啊!我们在过公路时,安全最重要。 板书:过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 3. 出示第2、3题: 小丁丁也想过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在图的下面填上左或右。完成题2后核对。 这时,小巧也预备过公路。小巧在哪里?生指出图上的位置 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你能试着做一做这道题吗? 生独立完成题3后校对。 4. 熟悉相对物体的方向是相反的: 谁能说说教师和我们小朋友站的位置之间有什么关系? (面对面)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做一 个 “面对面”的嬉戏: 这是我的左手,用动作来告知我
15、,你的左手在哪里? 这是我的右耳,用动作来告知我,你的右耳在哪里? 你有没有发觉什么? (两个面对面的物体,它的左右的方向是相反的) 连续进展“面对面”的嬉戏: 谁能来指一指教师的左眼? 同桌两个小朋友面对面,听口令,指出对方的左与右。 5. 出示第4题: 我们再回到图上看看,小亚站在哪里?(小巧的对面) 和我们小朋友呢?(也是面对面的) 你能说说:小亚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生完成第4题后和核对。 二、总结 今日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在街上”,熟悉了左与右,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这 个状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案 加减混合一年级教案人教版篇五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
16、: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能正确区分“左、右”的位置关条,体验其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受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和与人沟通的力量以及观看力量,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展“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 正确区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预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们会念拍手歌吗?喜爱玩吗?谁能来表演一下? 问:小朋友们,刚刚他们是用什么拍掌
17、的? 2.体验左、右 (1)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灵活的小手。 (3)说一说。 师:谁来告知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4)师小结: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协作起来力气可大了,可以做许很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5)生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6)提醒课题。 3.小嬉戏:听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拍一拍: 在身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感知群
18、体中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又是谁? (2)其次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_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_个同学又是谁? 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挨次也就不同。 (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 (4)同桌相互说一说。 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5)全班沟通。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猪找不到回家的路,请小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学问帮小猪找家。 (2)学生绽开争论。 (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展安全教育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加强理解 1.创设问
19、题情境 (1)师:教师和你们是面对面站的。请你推断:教师举得是哪只手呢? (2)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全班沟通、验证。 师小结: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 2.嬉戏稳固熟悉 (1)师生齐举左手。 (2)师与生演示。 教师的右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教师的左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学生的右手搭在教师的右肩上。 学生的左手搭在教师的左肩上。 (3)两生演示。 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自己的右手褡在对面同学的右肩上。 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 (4)全班齐做。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应用意识 (1)推断:上楼、下楼的同学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同桌争论、沟通: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计算机演示结果。 师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推断时应把自己当作走路的人。平常我们上、下楼时,都要靠右走,按次序地走。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运用 1.计算机演示:小白兔用前、后、左、右的学问介绍自己的卧房。 2.学生运用前、后、左、右的学问介绍生活中的情境。 3.师小结,全课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