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环境评价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环境评价精选PPT.ppt(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地质环境评价第1页,此课件共29页哦汇报内容 人口、资源、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素,地质环境是三个基本素的基础、地质环境的健康状况(即地质环境好与差)将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本文拟在从地质境健康的含意出发,探讨地质环境健康的意义、内容和具体内涵。探索地质环境健康平价指标体系、平价方法和在我国建立地质环境健康平价指标的思路。第2页,此课件共29页哦随着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围绕地质环境永续利用这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的一系列研究近年来广泛兴起,地质环境健康就是其中一个重点研究内容。地质环境健康是指地质环境维持自身正常新陈代谢的一种状态,其自身恢复能力可缓和外界对地质环
2、境系统的不良冲击,使地质环境与人之间、生物体之间、生物体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生、互生、再生过程得到持续发展。随着我国人口增多社会经济发展,地质环境化现象比较普遍,开展地质环境健康研究,拟定地质环境健康评价标准,为地质环境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是我国地质环境研究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从地质环境健康的基本含义、现实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健康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与分析,以期对我国开展地质环境健康相关研究有所帮助。第3页,此课件共29页哦地质环境健康与健康评价地质环境健康与健康评价 1、地质环境健康的含义及现实意义、地质环境健康的含义及现实意义 2、地质环境健康的研究内容、地质环境健康的研究
3、内容 3、地质环境健康的评价、地质环境健康的评价第4页,此课件共29页哦1、地质环境健康的含义及现实意义、地质环境健康的含义及现实意义1.1 地质环境的组成地质环境的组成1.2 地质环境地质环境 健康的基本含义健康的基本含义 1.3 地质环境健康研究的现实意义地质环境健康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5页,此课件共29页哦1.1 地质环境的组成地质环境的组成地质环境是一个多成分系统,在该系统内,有岩石、土壤、地下水和气体、微生物等多种物质成分,还包含有构造形迹和地表形态要素,但其主体成分是岩石、土壤和地下水。因此,可以认为,地质环境系统由岩石环境、土壤环境和水环境三个子系统组成,三个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
4、互作用,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换。地质环境始终处在不断的演化过程中,它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同时,它又是一个开放系统,同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部层圈以及人类社会等外部环境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输出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地质环境的运动和发展越来越受到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制约。第6页,此课件共29页哦1.2 地质环境地质环境 健康的基本含义健康的基本含义“健康”一词不仅适用于人类自身状况描述,而且也广泛应用于其他生命形式,包括动物、植物乃至人类“健康”一词不仅适用于人类自身状况描述,而且也广泛应用于其他生命形式,包括动物、植物乃至人类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1994年
5、成立的国际生态系统健康学会(ISEH),就是把健康应用于生态系统的一个事例。地质环境健康的提出,也是拟人化地对健康一词的运用。地质环境是由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多个要素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要素之间存在物质转换、能量交流和信息传递的一定规律性,表现出自身的一种新陈代谢,当这种新陈代谢得以维持,地质环境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得以保持,由于地质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从而实现地质环境的永续利用性。人类在对地质环境的利用过程中,除了表现在人对地质环境区域空间占有外,还表现在人与地质环境之间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交流量、交流比例以及交流速率等方面。人们合理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促进人与地质环境之间物质、能量、信息的
6、交换量及转换速的同时,也可促进地质环境自身内部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量及转换速率;当地质环境自身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量及转换速率可以满足人与地质环境之间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量及转换速率的要求时,即保证了地质环境自我恢复能力,维持了地质环境健康。相反,如果人们的利用破坏了地质环境系统内各组成要素之间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量及转换速率,影响了地质环境系统自身的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则对地质环境健康产生损害,威胁着地质环境的永续利用。第7页,此课件共29页哦地质环境健康不仅指地质环境自身生态学意义上的健康,而且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是健康的,并能维持健康的人类群
7、体,是与人类可持续发展战备目标密切相关的。地质环境健康是地质环境永续利用的基础,是地质环境自身功能延续的基本保障,但是,单一的生态持续并不能代表地质环境的持续,而应包括建立在生态持续基础之上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是生态健康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相互结合。地质环境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资源,其资源价值要通过人类的实践行为得以体现,其永续利用特性的维持,也应不断利用过程中得到实现。如果抛开人类利益,单纯追求符合地质环境自然客观规律的生态平衡,那么就失去了人们维持地质环境永续利用的真实价值。人类利用地质环境,是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是为了实现地质环境的自身自然规律。地质环境系统的缓冲原理为地质
8、环境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地质环境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和代偿功能,只要人们的干预程序在地质环境自我调节范畴之内,就不会危及保证地质环境持续利用的生态基础。因此,就地质环境健康的基本含义而言,至少应包括4个方面:地质环境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循环,不存在失调症状;地质环境系统的利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自我恢复能力或维持能力,能缓冲外界的干扰,保持地质环境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对邻近的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系统没有危害,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相互一致;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具有支持和推动作用。第8页,此课件共29页哦1.3 地质环境健康研究的现实意义地质环境健康研究的现实意义(1)明确地质环境
9、保护的目标(2)有利于地质环境利用伦理观的落实(3)有利于人与地质环境共荣关系的实现(4)有利于地质环境用途管制制度的实施第9页,此课件共29页哦(1)明确地质环境保护的目标人们对地质环境保护的传统观念,更多的是强调维持地质环境生态平衡,而对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对维持地质环境持续利用所起的能动作用注意不够。在具体手段上,更注重地质环境生态保护,而忽视地质环境生态建设。这种停留在被动形式上的地质环境保护观念,在实践应用中的局限性,已经日趋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人们追求地质环境永续利用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上比较模糊,在处理地质环境改造利用和维持地质环境生态平衡之间矛盾的时候,显得无所适从。而地质环境健康概念
10、的提出,可提高人们对地质环境利用与保护之间关系的认识,追求地质环境在利用中得到保护。维持地质环境健康,是以维持地质环境自身正常新陈代谢,保证地质环境自身恢复能力为核心的,只要是不破坏地质环境自身恢复能力的地质环境利用行为,都可认为是地质环境保护的措施,这样不仅较好地处理了单纯追求地质环境生态平衡的地质环境保护中的地质环境利用与维持地质环境自然生态平衡之间的矛盾,而且为人们的地质环境利用行为指明了基本准则,那就是人们在对地质环境实施干预(即地质环境利用)的时候,不能为维持地质环境自然生态平衡所束缚,而应把地质环境自身恢复能力的限度(自然生态阀限)作为限制人们地质环境利用行为的标准。同样,可以运用
11、各种地质环境健康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去检查地质环境保护的实施效果,从而提高保护效果检查的客观性。第10页,此课件共29页哦(2)有利于地质环境利用伦理观的落实地质环境利用伦理观是倡导人们在进行利用时应充分尊重自然,并协调人与人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公正,达到人地共生和可持续发展。因为其他生物体同人类一样,是地球生命群体的成员,人类与其他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人种与其他物种一起构成一个相互依存体系的有机结合,人类离开其他生物时不能生存,每一生物有机体都具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和适宜环境。只有人类与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和平相处,才能协调发展。随着人们对自然生态重要性认识的提
12、高,这种地质环境利用伦理观已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崇。第11页,此课件共29页哦根据地质环境利用伦理学原理,人们在地质环境利用过程中,要实现地质环境利用中公众利益的最大化以及公平、代际的平衡和避免对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的危害,做到自然生态与人道伦理的结合,就必须加强地质环境自身新陈代谢的机理及人类干预机制研究,这正是地质环境健康的研究内容。因此,开展地质环境健康研究,有利于地质环境利用伦理观的落实。第12页,此课件共29页哦(3)有利于人与地质环境共荣关系的实现人与地质环境关系历来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实现人类持续发展的关键也在于人与地质环境关系的协调。在人类的历史上,人与地质环境关系经历了天命论、决定论、
13、或然论、征服论等多种认识阶段与相应的处理方式,才进入现代的协调论,即持续人与地质环境共荣关系的动态平衡。人类和地质环境是人与地质环境系统的二大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任何切断二者之间这种系统联系的社会实践,都不利于人与地质环境系统整体的平衡和发展。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产,不可避免地要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改造环境,使环境适应自身,这正是维持地质环境健康和维持人与地质环境生态平衡的不同之处。维持地质环境生态平衡的着眼点更主要的是强调人们去适应环境,而忽视合理的人类活动对促进地质环境永续利用的能动作用。而维持地质环境健康强调人们对地质环境的开发利用
14、,在加强人地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交流的同时,应保持或增强地质环境自身的新陈代谢功能,提高地质环境的健康水平,从而实现地质环境和人类两方面的共同繁荣。第13页,此课件共29页哦(4)有利于地质环境用途管制制度的实施实行地质环境用途管制制度,替代传统的地质环境的定性平价,应是我国地质环境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地质环境用途管制的基本含义是通过地质环境用途划分,确定各个地质环境或地段的基本用途(即地质环境用途的认可),然后制定具体利用细则,依法对地质环境用途进行限制,从而达到地质环境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其中在对地质环境用途进行限制上,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保证地质环境资源维持其认可用途的永续利用。把
15、地质环境健康引入地质环境用途管制之中,作为地质环境用途管制的主要内容,可为地质环境使用者明确地质环境开发利用行为的基本制约条件,这对地质环境用途管制制度的实行,提供了更加具体的要求,从而增加了地质环境用途管理的实践操作性。第14页,此课件共29页哦2、地质环境健康的研究内容、地质环境健康的研究内容地质环境健康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它涉及地质环境利用、生态、环境、社会、伦理等诸多学科领域,是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地质环境健康外在表征、变化机理及健康维持等方面。第15页,此课件共29页哦2、地质环境健康的研究内容、地质环境健康的研究内容2.1 地质环境健康的外在表现地质环境健康的外在
16、表现2.2 地质环境地质环境 健康的变化机理健康的变化机理2.3 地质环境健康的维持地质环境健康的维持 第16页,此课件共29页哦2.1 地质环境健康的外在表现地质环境健康的外在表现外在表现特征是最直观的指标,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通过对地质环境健康的外在表征分析,有助于对地质环境健康的深入认识。首先,地质环境健康表现为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地质环境资源状况除了受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外,还受外界诸如劳动者素质、科技水平、政策制度等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而社会经济因素随着时间的推进而不断变化,特别是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人们对地质环境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利用水平的
17、提高,同时对地质环境资源本身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以往认为难以利用或无利用价值的地质环境资源能得到新的利用,从而使自然因素对地质环境资源利用的制约作用也在发生变化。地质环境资源状况的这种动态灵活性,决定了对地质环境资源“自身恢复能力”认识的动态发展。其次,表现为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相对稳定。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本条件之一,地质环境系统的新陈代谢是建立在系统生物种群及人类活动之上的,其自我恢复能力也主要依赖于系统内部之间物质与能量转换途径及频度的调整,如果系统的平衡遭受破坏,其自我恢复能力也就失去了基础。第三,地质环境功能的持续保持。地质环境资源对于人类而言,具有生产、生物环境、气候调节、水文
18、过滤、污染净化、历史研究等多种功能,不论从人与地质环境共荣,还是地质环境资源的持续利用出发,这些地质环境功能的保持都是维持地质环境健康最基本的要求。第17页,此课件共29页哦由于地质环境健康状态是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的综合表现,很难直接描述地质环境健康的表现状态,但从理论上分析,应存在地质环境不健康的表现。因此,针对直接建立地质环境健康的状态表现存在较大难度,通过地质环境不健康的诊断来间接评价地质环境健康状况,即不存在地质环境不健康现象的地质环境就表明地质环境处于健康状态,并罗列出地质环境不健康的现象。一方面是引起地质环境产生的不良地质现象:水蚀、风蚀、土地砂化、土壤盐碱化、土壤结构破坏、地面沉
19、降、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资源枯竭、地下水质恶化以及海水倒灌形成等;另一方面是引起生态景观稳定性的下降:疾病增加、一些与水土有关的地方病、树木枯萎、生物多样性减少、洪涝等自然灾害更加频繁。第18页,此课件共29页哦2.2 地质环境健康的变化机理地质环境健康的变化机理影响地质环境健康变化的因素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经济多方面因素,地质环境健康变化可由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因子及其相关过程引起,但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所引起的地质环境健康恶化无论在范畴上还是在程度上均比自然因子引起的恶化要严重得多。这是因为就地质环境的自然状态而言,地质环境健康状态变化是相对稳
20、定的,它是气候、水文、岩石、构造、土壤、植被、地形、地球演化、地壳运动等九大地质环境资源自然构成要素长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产物,地质环境系统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态。而通过人类的各社会生产活动,打破了这种相对稳定的平衡态,其地质环境状态变化频度加快,从而导致地质环境健康的不断变化。因此,地质环境健康状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第19页,此课件共29页哦同样的地质环境利用方式,对具有不同特征的地质环境健康影响存在很大差异,这是因为不同特征的地质环境资源,其系统结构与功能各不相同,系统内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交流方向、交流途径、交流量、交流比例以及交流速率等各具特色,对外界干预的缓冲机制、自我缓冲
21、能力、代偿功能特征以及缓冲机能障碍差异很大。因此,在分析地质环境健康变化的具体原因时,必须结合各种地质环境资源的具体特征,充分考虑地质环境资源的地域性。第20页,此课件共29页哦2.3 地质环境健康的维持地质环境健康的维持防范于未然,维持地质环境健康,是开展该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所在,因此,探讨维持地质环境健康的技术及相关政策措施,也是地质环境健康的主要研究内容。要维护地质环境健康,首先应提高全民地质环境健康意识,认识到地质环境健康维护在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战备地位。地质环境健康受损后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其危害程度不亚于地震、火山爆发及洪涝等自然灾害来得突然和猛烈。同时长期以来,人们
22、一直把经济效益作为地质环境利用评价的首要指标,追求地质环境产生率的不断提高成为了人们地质环境利用中的根本导向。因此,人们对地质环境健康维护的重要性未得到应有的认识。诸如过度抽取地下水、矿产的乱开乱挖、植被的人为破坏、地下水的人为污染等行为经常出现,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造成一种虚幻的繁荣和假设的安全,但实际上其后果是长远的和难以弥补的。第21页,此课件共29页哦地质环境健康的维持应立足于各地具体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地质环境使用者是地质环境养护的主体,地质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的重点,但环境保护不只是地质环境的维护,还包括大气、地表水、植被等诸多方面。地质环境健康维持的措施有矿藏合理开发、矿区地
23、综合治理、地下水的回灌、土地合理开发等,必须综合运用,不同地区具体措施不同。措施的具体落实应通过地质环境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在宏观上进行统一安排,因为诸如植树造林、流域管理、道路建设等公益建设项目需统筹安排才能完成,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通力合作。目前,地质环境健康的维护,其关键不仅在于技术,而且在于社会和经济因素。如何呼吁全社会积极参与到地质环境健康的维护行动中来,是当前地质环境健康维持的迫切任务。地质环境健康的维护还与地质环境管理密切相关,在我国现有的地质环境制度下,如何维护地质环境健康或针对地质环境健康的维护,如何建立和完善现有的地质环境制度,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第22页,此课件共29
24、页哦3、地质环境健康的评价、地质环境健康的评价通过地质环境健康评价,防止人们在地质环境利用过程中出现有损于地质环境健康的行为发生,从而保证地质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这是地质环境健康研究的最大应用价值,也是地质环境健康研究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地质环境健康评价是地质环境健康研究的核心问题。第23页,此课件共29页哦3、地质环境健康的评价、地质环境健康的评价3.1 地质环境健康评价指标的筛选地质环境健康评价指标的筛选 3.2 地质环境健康评价方法地质环境健康评价方法3.3 我国地质环境健康评价指标建立的思考我国地质环境健康评价指标建立的思考第24页,此课件共29页哦3.1 地质环境健康评价指标的筛选地
25、质环境健康评价指标的筛选地质环境健康的评价,不像人类健康那样可以简单地通过脉搏、体温、精神状态等指标来进行诊断,其健康诊断指标更加复杂,应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多方面因素。不仅包含诸如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壳稳定性、矿产资源、地下水等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还包括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评价指标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在选择具体评价指标时,应综合考虑下面几个基本原则:代表性。地质环境健康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地质环境健康变化相关的状态特征也有许许多多,人们不可能对所有的地质环境健康变化特征都进行监测,而是选择具有主导作用的,代表性较强的指标进行监测。客观性。用于反映地质环境健康变化的评价
26、诊断指标,必须是客观的。其客观性不仅要求指标本身客观存在,而且其观测数据不会因观测人员的变化而变化,即不可随意被人调整或主观更改。可观测性。可观测性是指其评价指标能为人们所观测,其数据具有可获得性,并且可通过具体数据来反映(包括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一个特征状态因子是否具有可观测性,取决于人们对该特征状态的认识程度和观测手段是否可行两方面。就目前科学技术条件下,地质环境健康变化的众多状态特征因子并不是都具有可观测性,相当部分的特征状态因子还具有很大的灰色性,而且不同地区的科技水平不同,其地质环境健康的可观测性因子也有所不同。第25页,此课件共29页哦3.2 地质环境健康评价方法地质环境健康评价
27、方法目前,世界上虽无国际统一标准的地质环境健康评价方法,但自人类可持续发展战备提出以后,有关地质环境健康或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已成为地质环境科学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不少国际组织、国家都相应开展了此项或相关某一方面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压力、状态、响应”评价体系和土壤条件变化平价评价指标。体系“压力、状态、响应”评价体系是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发展署、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开展的土壤质量指标(Land Quality Indicators,LQI)研究项目,所提出的研究成果。它是一个土地质量指标概念性框架,旨在通过利用土地质量指标测量人类活动对土壤资源的压
28、力。这些压力对土壤质量状态的影响,以及社会对这些变化的响应,进而将土壤质量指标与相关的政策和管理决策联系起来。其中“压力”指标描述人为活动对土壤资源造成的压力,指示影响土壤质量变化的人类行动、过程和格局,如地下水的开采、木材砍伐超过再生、或者没有土壤保护的坡地开垦等;“状态指标”描述土壤资源状态,指示土壤质量变化,如地下水下降、森林退化或土壤侵蚀,也包括土地健康改善的现象;“响应指标”描述社会对造成土地质量状态变化的压力响应,指示政策取向和对土壤质量变化所作出的其他反应,如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土壤保护措施的应用等。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之间有时没有明确的界线,第26页,此课件共29页哦3
29、.3 我国地质环境健康评价指标建立的思考我国地质环境健康评价指标建立的思考地质环境健康恶化现象在我国不同地区普通存在,诸如水土流失、土壤肥地质环境健康恶化现象在我国不同地区普通存在,诸如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地面沉降、地裂缝、土地污染、沙漠化、盐渍化等现象非常突出力下降、地面沉降、地裂缝、土地污染、沙漠化、盐渍化等现象非常突出。我国黄河每年。我国黄河每年18亿亿t泥沙入海,泥沙挟带量为泥沙入海,泥沙挟带量为50%,刚好在泥石流的标,刚好在泥石流的标准之下;全国盐碱化土地已达准之下;全国盐碱化土地已达700hm2。这些地质环境健康恶化现象的。这些地质环境健康恶化现象的发生,除了有政策失误、人们
30、对生态、地质环境资源保护认识不足等原因外,发生,除了有政策失误、人们对生态、地质环境资源保护认识不足等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地质环境健康研究不够,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地质环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地质环境健康研究不够,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地质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来对地质环境利用行为进行有效地监测。长期以来,人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来对地质环境利用行为进行有效地监测。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经济效益作为地质环境利用评价的首要指标,追求地质环境效益的们一直把经济效益作为地质环境利用评价的首要指标,追求地质环境效益的不断提高成为了人们土地利用中的根本导向。在这种导向下的地质环境利用,不断提高成为了人们土地利用
31、中的根本导向。在这种导向下的地质环境利用,出现地质环境质量下降、健康受损的现象是在所难免的。因此,要控制地质出现地质环境质量下降、健康受损的现象是在所难免的。因此,要控制地质环境质量下降、健康受损的发生,在提高全民的生态、地质环境健康意识的环境质量下降、健康受损的发生,在提高全民的生态、地质环境健康意识的同时,还必须尽快建立土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来有效地监测地质环境利用同时,还必须尽快建立土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来有效地监测地质环境利用行为,并为地质环境资源保护、永续利用的实现提供方向与保障。所以,建行为,并为地质环境资源保护、永续利用的实现提供方向与保障。所以,建立我国地质环境健康的评价指标体
32、系,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立我国地质环境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第27页,此课件共29页哦目前,在地质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都测目前,在地质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都测重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诚然,地质灾害危险性重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诚然,地质灾害危险性在地质环境健康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不能完全替在地质环境健康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不能完全替代地质环境。地质环境是地球陆地表层由地形地貌、代地质环境。地质环境是地球陆地表层由地形地貌、水文、地层岩石、地质构造、气候、土壤、植被及水文、地层岩石、地质构造、气候、土壤、植被及人类活动组成的一个复杂和自然历史综合体。地质人类
33、活动组成的一个复杂和自然历史综合体。地质环境健康是包括地壳及其他自然要素,甚至某些社环境健康是包括地壳及其他自然要素,甚至某些社会经济要素在内的综合表现,特别是其生态功能指会经济要素在内的综合表现,特别是其生态功能指标(如生物多样性、物质循环及能量转换途径与频标(如生物多样性、物质循环及能量转换途径与频度)和环境功能指标(如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自度)和环境功能指标(如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自然灾害的缓冲抵御能力)是环境影响平价无法反映然灾害的缓冲抵御能力)是环境影响平价无法反映的。的。第28页,此课件共29页哦地质环境健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逐渐完善的动态过程。随着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人们对地质环境资源需求的内容与方式发生变化,同时地质环境自身的自然特征也会不断变化。这样,人与地质环境矛盾及地质环境内部矛盾的主要方面会发生改变,人们对地质环境利用过程中,地质环境健康状况变化监测的内容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客观反映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中地质环境利用健康状况变化特点。第29页,此课件共29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