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问题分析论文.docx

上传人:刀*** 文档编号:8747121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问题分析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问题分析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问题分析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问题分析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谈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分析【摘要】我国农村人口数量众多,地区发展不平衡,传统农业也在当下社会生活环境中越来越失去优势,在我国从传统的农业国转向强大的工业国的历史进程中,农村问题和农村发展的矛盾性凸现出来。关注三农问题,切实解决农村发展的问题,突破农村发展的瓶颈。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关注农村建设和发展,协调和统一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关系,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进一步缩小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差距。减少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生长生活的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大城市人口膨胀也使城市居民遭受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失业等“城市病”的困扰,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 【关键字】新农村与

2、城镇化 缩小贫富差距 可持续发展 改变农村风貌【引言】农村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和城镇相比差距大,而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城镇化不能够完全解决中国6亿多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而新农村建设就是为那些还不能够完全转变成城镇居民的提供一个先进,公平,舒适的生活环境,总的来说新农村建设既是城镇化的补充,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生活环境,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是相互补充的,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路径。本文将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关系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引入湖北省XX市XX县XX的发展现状,阐述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当下面临的的问题。第二部分,以湖北省XX市XX县为例,将

3、从城镇化进程中,如何解决从农村问题入手,切实解决好新农村建设中所面对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第三部分,表述如何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实现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协调统一发展。(一)农村发展和小城镇所面对的困境(一)历史背景问题1953年到1978年,在计划经济时代,为了支持重工业的发展,全国上下以发展追求发达的工业国为目标,确定了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农产品价格严重脱离现实,对农民的过分剥削,打击了农村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批农民被迫转移到城镇,从事除农业外的其它职业,开始向城市流动以寻求生路,城市遭遇了巨大的压力,在当时国家为了稳定城市发展的需求,严格限制城乡人口流动,195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

4、条例,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中国的户籍制度。而正是这一制度造成了农村和城市人口在各项权利和各种发展机遇下的不平等。(二)新农村建设所面对的困境以XX市XX县XX村为例展开说明,XX村是典型的农村传统人口聚居地,农业人口众多,但是土地面积极为有限,农民很难依靠务农而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XX村面积不大,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依然比较低,主要劳动力都是候鸟式生活,进城打工,到沿海和发达城市务工成为这里生活的主节奏,当地民众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当地不重视教育,重男轻女等传统观念是极其严重的问题,,除农业以外的其他产业不受重视,本地人主要的收入来源仅依靠农业生产。在实现新农村改造的过程中,XX村积极推动三化建设,

5、短短几年时间里,在XX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的人均收入迅速提高,当地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很快,采用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把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到附近城镇参加现代化建设,给农村和城镇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XX村新农村建设时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概括性反应了在新农村建设过正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造成一些困扰。1土地面积有限过度的开垦和耕种使得土地的生产水平下降,农产品价格不稳定,人均土地拥有面积极少,如果依靠农业生产而达到小康水平,那么人均土地占有10公顷以上,很明显在现在的情况下很难实现。2、青壮年年轻人不愿意留在农村农村活力减少,没有创新力和发展力,发展农村就是要发展建

6、设以人为本适合人居住的新农村,而当下农村劳动力流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3、教育落后和不重视教育是造成人才流失和人才不足的重要原因农村人口由于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且教育成本持续上涨等因素,导致农村人口受教育和教育程度难以提高。4、农村财政困难,基础设施差医疗,交通,社会保障等级低,供电,网络等基础设施结建设后,进一步扩张城乡差距,使得人口持续向城镇漂移。农村发展的关键问题是人才问题,但是随着农村城镇之前的贫富差距的拉大,寒门再难出高才,城乡差距的拉大也不利于更好地建设农村,不重视人才和知识的农村,很难得到发展!(三)小城镇发展产生的问题以XX县XX镇为例,XX镇登记城镇居民仅有八九千人,一个行政等

7、级为镇的地方,人口数量也仅有八九千人,显然是极其不公平的,城镇化的进程也远远快于人口的增长,大部分的原有居民搬向生活更便利,条件更优越的县城里去了,而仍然留在镇上的都只是些年纪较大的高龄务工人员,XX县华缘农场是镇上招商引资而来的一家新型农场,农场主人是一位返乡的知识分子,他的农场抓住了一些政策优势,开展多种经营,以观赏农业为依托,开展新型农场建设,但是即使是在这种优秀成功的农场经营模式下依然存在人才缺失,突出矛盾就是人少,在XX镇这样的小镇上,甚至连一个超市都看不到,观光农业受到条件的制约也很难发展起来。最关键的问题的是由于小镇基础设施不强,农村户籍和城市户籍所享受的社会福利差距太大,农场类

8、经营缺少必要的技术手段和难以引进搞技术人才等问题。1、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异常明显,由于城乡差距太大,农村人口急剧向城市转移,由此也加重了城镇的就业压力运行负担,在发展过程中,小城镇又得不到太大发展,小城镇的高端人才进一步向大城市转移,使得大城市膨胀,甚至超过承载能力。2、政策和发展还是过度偏向城市使得农村与城镇的比较中缺乏竞争力,人口流动转移正是说明了这一点。3、城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和根本保障没有发生改变小城镇和大城市比既缺少原有特色又很难赶上大城市的发展脚步,使得很多小城镇空有其名。二、如何解决新农村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中的问题总结罗庄镇和XX镇城镇建设不完善的教训,我们不难发现

9、新农村建设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要把城镇化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考虑,不能只顾一项而缺失另一项,确实统筹规划观的城乡建设发展必然是不合理的,必定会遗留下很多问题。促进城镇化,可以加强城乡联系,转移农村多余劳动力,实现把原有的农民转移转变到其他行业上去,实现以城带乡,以城市建设的出色表现带动农村建设和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撑,同样,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的巨大消费和基础设施建设,也会推动城镇的健康发展和进一步建设。推动城镇化建设,不能够就城市论城市,要与解决三农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同样解决和建设新农村,也不能够脱离城镇,只研究讨论农村,城乡统一规划,充分发挥互补作用,

10、使得城乡建设蓬勃发展。要清楚的认识中央有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方针,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要把“三农”作为投入重点。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农村的比重,新增国债使用向“三农”倾斜。 2.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进一步增加补贴资金。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3.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以城带乡的发展模式备受关注。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和小城镇人口流失严重是要解决的表面性问题,一个地区要发展不能离开的的就是人才和人口,人才流失严重,人才不愿意回到农村的问题不解决很难提高农村的自救能力,人

11、才问题实际上就是技术问题,农业生产的低效性和欠发展性也是农村很难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引进新的技术关键在于引进人才,首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逐步解决:1、农村问题实际上是农民问题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注重人文生活,解决农民的生活,生存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使科学技术发展起来才能够提升农村的经济,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2、科技发展不仅需要依靠引进相关人才改变农村传统意识,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教育,重视教育的良好风气尤为重要。农村继续加大和改善教育现状,在教育水平差距大的现实条件下,要尊崇知识,发展教育。3改善农村居住条件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缩小城乡人口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从而最可能的吸引人才

12、到农村去,为农村的生产和发展作贡献。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协调统一发展城镇化是人口集中,城市规模扩大,把原有的务农人口转变成非农人口,意味着提高一些人的生活水平,使得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城镇建设相结合,农村和城市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有着巨大的差距,把农村人变成城市人口,是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的关键问题,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正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这个过程也是农村现代化的过程。在我国城镇化存在的伪城镇化,城市过度膨胀化,等城市病,城镇自身存在这一系列的矛盾的同时,农村的发展相对而言比较落后,城乡存在的较大差异,在面对现代化要求的同时,城乡统筹和规划成为当务之急,二者之间要通过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把新农村和城镇化相结合。四、参考文献1杨琼.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3.4-122孙正林. 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关系的研究.东北:东北林业大学,2007.8-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