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7454156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pptx(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路程,让学生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路程,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逐步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逐步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技能.2.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会用简单方法估测时间、路程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会用简单方法估测时间、路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态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与其他同学

2、合作的意识.3.逐步培养学生学简单的实验报告逐步培养学生学简单的实验报告.学习难点学习重点 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课标要求课标要求课前自学准备第1页/共38页1.实验目的:练习实验目的:练习使用使用_和和_测算测算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刻度尺2.实验原理实验原理:_(公式)公式).停表4.实验步骤:(1)将斜面固定,确定起点位置.实验中保持斜面较小的坡度,目的是_.(2)测量全程的平均速度.(3)测量上半段的平均速度.3.实验器材:_、斜面、_、金属片、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使小车运动速度较慢,便于测量预习检测预习检测课前自学准备第2页/共3

3、8页复习与讨论复习与讨论1速度的公式及各字母含义?速度的公式及各字母含义?2如果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如果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哪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3如何使用刻度尺?如何使用停表?如何使用刻度尺?如何使用停表?情境导入情境导入课堂教学展示第3页/共38页动动手:练习停表的使用动动手:练习停表的使用老师将一个乒乓球从高处释放.同学听到乒乓球第一次撞击地面的声音开始计时,听到第二次撞击地面的声音停止计时,并比较计时结果.知识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进行新课进行新课课堂教学展示第4页/共38页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测量

4、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第5页/共38页实验装置组装:如下图实验装置组装:如下图注意: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从注意: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从静静止止释放,可加速下滑即可,并且不会滑落斜面释放,可加速下滑即可,并且不会滑落斜面.第6页/共38页实验步骤:课本第实验步骤:课本第23页页.注意:1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2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3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同组的两名同学分别完成一次,并对比.)s2第7页/共38页实验记录表格实验记录表格:(记录结果要有单位):(记录结果要

5、有单位)路路 程程运动时间运动时间平均速度平均速度s1=t1=v1=s2=t2=v2=实验进行中实验进行中第8页/共38页实验结论与分析:实验结论与分析:路程路程运动时间运动时间平均速度平均速度s1=t1=v1=s2=t2=v2=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讨论:讨论:不相同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第9页/共38页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的平均速度?根据公式:根据公式:计算计算.3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第10页/共38页

6、总结:总结:(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难点是计时结束)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难点是计时结束要以听到撞击声为准,即听到声音的同时记录结要以听到撞击声为准,即听到声音的同时记录结束时刻束时刻.(2)在计算平均速度时,要注意物理量的)在计算平均速度时,要注意物理量的对应,而绝不能认为平均速度是速度的平均值对应,而绝不能认为平均速度是速度的平均值.第11页/共38页扩展性实验扩展性实验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小车小车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第12页/共38页尝试实验:尝试实验:1、测量测量正常行走、竞走和跑步的正常行走、竞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2、测量、测量自行车的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第13页/共38页实验

7、实验1:测量正常行走、竞走和跑步的平均测量正常行走、竞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速度.(参考方案)(参考方案)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器材:停表或手表,卷尺,小红旗(或发令枪)停表或手表,卷尺,小红旗(或发令枪)第14页/共38页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在操场上测出在操场上测出30m的路程,每隔的路程,每隔10m做一记号;做一记号;选出三位同学做计时员分别站在选出三位同学做计时员分别站在10m、20m和和30m处;处;选一名发令员,当小红旗下落时开始计时;选一名发令员,当小红旗下落时开始计时;另外三位同学分别采取正常步行、竞走或跑步的另外三位同学分别采取正常步行、竞走或跑步的形式通过形式通过30m的

8、路程;的路程;组内互相交换角色、重复实验;组内互相交换角色、重复实验;第15页/共38页路程路程s/m运动时间运动时间t/s平均速度平均速度v/(ms-1)10 2030将每一次的实验数据填在记录表格内:将每一次的实验数据填在记录表格内:根据公式根据公式 可求出平均速度可求出平均速度.第16页/共38页实验实验2:测量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测量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参考方案(参考方案)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器材:自行车、卷尺、停表或手表自行车、卷尺、停表或手表.第17页/共38页实验步骤实验步骤:用卷尺绕前轮一周测出轮子的周长用卷尺绕前轮一周测出轮子的周长l;在自行车前轮某处拴一红布条做记号

9、,骑自在自行车前轮某处拴一红布条做记号,骑自行车在操场上行驶,从红布条着地开始计时,边骑行车在操场上行驶,从红布条着地开始计时,边骑边数自行车前轮转动的圈数,当数到边数自行车前轮转动的圈数,当数到n圈时停止计圈时停止计时,读出车轮转时,读出车轮转n圈所用的时间圈所用的时间t;第18页/共38页l/mn/圈圈t/sv/(ms-1)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由公式由公式 求出平均速度求出平均速度.第19页/共38页 例例1 1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把照相机固定在地面上,快门是常开的,但是由于没有光照亮物体,底片并不感光.光源是一只闪光灯,它每隔0.0

10、2s闪亮一次,闪亮的时间很短,大约只有 s.光源发光时,物体被照亮,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光源不断闪亮,底片就记录下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观察图中甲、乙两小球的频闪照片,由图可以看出_(选填“甲”或“乙”)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利用自己的刻度尺,粗略求出乙球从a到d的平均速度:_.典例精析典例精析课堂教学展示第20页/共38页时间间隔相等,均为时间间隔相等,均为0.02s.图甲中照片间隔距离相等,说明此物体速度一定,图甲中照片间隔距离相等,说明此物体速度一定,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乙中照片间隔距离依次增大,说明物体的速度是图乙中照片间隔距离依次增大,说明物体的速度是

11、变化的,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从变化的,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从a到到d所用时间所用时间t=0.06s,距离由刻度尺量得,距离由刻度尺量得s=3.8cm,则此过程中的,则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答案:答案:甲甲 0.63m/s解析:解析:第21页/共38页 例例2 2 小华想估测自己上楼的速度,他没手表小华想估测自己上楼的速度,他没手表和其他计时工具,但他灵机一动,用脉搏的跳动测和其他计时工具,但他灵机一动,用脉搏的跳动测时间,他的脉搏在平静时每分钟跳时间,他的脉搏在平静时每分钟跳72次,他从二次,他从二楼走到三楼,数出自己的脉搏跳动楼走到三楼,数出自己的脉搏跳动18次次.请你帮他请你帮他计算一

12、下上楼的平均速度(假设两层楼之间楼梯长计算一下上楼的平均速度(假设两层楼之间楼梯长6m).如果考虑他上楼过程中身体的运动引起心跳如果考虑他上楼过程中身体的运动引起心跳加快这个因素,则他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速度比实际加快这个因素,则他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速度比实际速度是偏大,还是偏小?速度是偏大,还是偏小?第22页/共38页 分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脉搏跳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脉搏跳动18次次来间接求出爬楼的时间来间接求出爬楼的时间 .值得注值得注意的是实际操作中爬楼时的剧烈运动会引起心跳加意的是实际操作中爬楼时的剧烈运动会引起心跳加快,即脉搏跳动过快,因此实际爬楼的时间快,即脉搏跳动过快,因此

13、实际爬楼的时间t 必定必定小于小于15s,则用小华的方法测出的速度比实际速度,则用小华的方法测出的速度比实际速度偏小偏小.第23页/共38页解:这种方法测出的速度比实际速度偏小.第24页/共38页 例例3 3(河南中考)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路程sAB=_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cm/s4025第25页/共38页(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记录时间大于实验所用时间小第2

14、6页/共38页(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理由是:_不正确 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因而算出的速度也不是下半段的平均速度第27页/共38页小资料:小资料:由于超声波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在介质中传由于超声波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较远,因而超声波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如播的距离较远,因而超声波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如测距仪和物位测量仪等都可以通过超声波来实现测距仪和物位测量仪等都可以通过超声波来实现.倒车雷达倒车雷达 超声测速仪超声测速

15、仪第28页/共38页教学板书教学板书课堂教学展示第29页/共38页如何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如何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尊重测量结果、客观分析尊重测量结果、客观分析1 12 23 3课堂小结课堂小结课堂教学展示第30页/共38页布置作业布置作业课后反馈总结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从课后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第31页/共38页1.本节课是实验探究课,要求学生掌握利用刻度尺和秒表测物体平均速度的基本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动脑,并积极参与实验.教师安排实验时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通过学生团队间的协作方式,进行

16、合理的方案设计,并对设计的方案从理论上的正确性、操作上的可行性进行交流讨论、质疑和完善.教师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同时又锻炼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2.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在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离开了某一段时间或某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课后反馈总结第32页/共38页一段路程,求平均速度便失去了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近似处理、粗略描述,它描述的是“整段路程”或“整段时间”的整体情况,并不表示这段路程中某个位置或在这段时间内某个时刻的运动情况,也不反映这个物体“将来”或“将要”以何种情况运动下去.3.教师在讲解“科学

17、世界超声波测距”时,可以让学生课后多搜集些资料,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第33页/共38页(见教材(见教材P25 动手动脑学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应该用_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用_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t,通过公式_求出平均速度v.刻度尺刻度尺停表停表 习题解答习题解答课后反馈总结第34页/共38页 2.在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两次运动的平均速度v1、v2不一样,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列出两条可能的原因.解:(1)小车所做运动为变速运动,且下滑过程中速度会越来越快,因此在两次运动

18、中,不同路程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2)对s与t的测量存在误差,即使小车做匀速运动,测出的平均速度也可能不同.(答案不唯一)第35页/共38页3.学校操场上跑道的长度是已知的.怎样利用这条跑道和手表,测定自己正常步行时、竞走时、长跑时的平均速度?解:解:实验步骤:在操场跑道的同一位置处,分别采取正常步行、竞走和跑步的方式通过已知长度的跑道,可请另一名同学用手表帮忙计时,记录三次通过相同跑道的时间,然后利用公式 求出三次运动的平均速度.(可进行多次实验,再求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第36页/共38页 4.有一个量程为2m的卷尺,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估测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写出具体的步骤.解:实验步骤:用卷尺测量自行车前轮直径,算出轮子的周长C;在自行车前轮某处拴一红布条作为记号,推着自行车从家走到学校,边推边数自行车前轮转动的圈数n;再利用公式s=nC求出从家到学校的路程.(答案不唯一)第37页/共3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