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阅读的解题步骤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文阅读的解题步骤精选PPT.ppt(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科技文阅读的解题步骤第1页,此课件共23页哦解题步骤(一)第一遍:通览原文,了解文本大意。其中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有:明确说明对象,把握作者大致的见解倾向。如果读的是科技报道类小块文章,它的开头无疑是符合新闻要求的“导语”,这里有最新的概念,更有对科研成果的扼要说明。如果读的是浓缩了的科研论文,也要重视先抓开头段,因为科技文的说明对象以及重点话题,往往都会在开头交待。把握各段大意,并把中心词或关键句画出,或在段边写出初步的概括认识。如“功能”、“作用”、“意义”等,为后面寻找选项的对应区域,作好准备。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个别语句不能够读懂,一般往下看到一个语义陈述完,就应该停止,回到不懂的地方,结
2、合此处的前后语句,读懂后继续读下去,这样反复,读到最后。读完这一遍,要基本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许有同学认为这样阅读会浪费时间,其实是为后面做题节省了时间。如果第一遍不读懂,在做题的过程中,你会花更多的时间。第2页,此课件共23页哦解题步骤(二)第二遍: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数着读,领会题目指令,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划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第3页,此课件共23页哦解题步骤(三)第三遍:把选项和与选项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确定选择一个选项过程,就是排除其他三个选项的过程,一定要找出
3、排除的依据。第4页,此课件共23页哦第四遍 再看一次题干,确认是选择正确项还是错误项,最后做出判断。第5页,此课件共23页哦【例1】英国科学家首次识别并分离出可控制植物生长高度的矮化基因。科学家们说,这一发现将为快速培育矮生、高产的农作物新品种提供新的可能。六七十年代以来全球掀起“绿色革命”,世界小麦总产量增加了近一倍,据说高产矮生小麦品种的引入和新耕作方法的推广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位于英格兰东部诺里奇的约翰英尼斯研究中心的科学家首次在论文中介绍说,他们首先利用一种常见的矮生拟南芥属杂草为实验对象,识别出了其中控制植株高矮的基因。以此为参照,他们随后在小麦植株中发现了起类似作用的矮化基因。第
4、6页,此课件共23页哦 科学家发现,该基因可使多种作物矮化,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例如,他们将拟南芥属杂草中提取出的矮化基因引入稻子后,成功地培育出了矮生的稻子。迄今通过培育矮化品种来提高作物产量,仅仅应用于小麦生产中,哈伯德等认为,他们的新发现意味着将来可借助基因工程手段,培育出多种矮化高产的谷物和非谷物新品种。哈伯德等在研究中还进一步揭示了基因决定作物高矮的机理。普通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赤霉素。这种激素会使作物茎梗细胞变长,从而促进作物长高。当作物中矮化基因发生变异时,赤霉素的作用受到制约,作物茎梗细胞不会正常变长,植株高度会降低。矮化作物会把用于长高所需的部分“资源”转移至谷粒的生长上。另
5、外,矮化作物更能抵御风雨袭击。这些都导致了矮化作物产量的增加。第7页,此课件共23页哦 1根据文意,对“矮化基因”的存在和利用的情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所有作物的植株中都可以提取出矮化基因。B小麦植株中的矮化基因是由拟南芥属杂草提取并引入的。C.矮化基因只存在于拟南芥属杂草及小麦植株中。D从作物中提取矮化基因的前提是识别这种基因。根据题目要求,确定2,3小节为答题区域,接下来应该仔细辨认2,3两小节的文字表述,从中判别筛选出一个正确答案。A项中“所有作物”一说,属于“以偏概全”,因文中只说“矮南芥属杂草”和“小麦植株”中发现了“矮化基因,迄今通过培育矮化品种来提高作物产量,仅仅应用于小麦生
6、产中”,B项说法违背文章第二段最后一句意思。C项“只存在于”说法太绝对,原文说英国科学家“首先利用一种常见的为实验对象”这意味着此类实验刚开始。因此此题正确答案是C 第8页,此课件共23页哦2,根据文意,对“矮化基因”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农作物只有先注入矮化基因然后才能获得高产。B引入矮化基因是培育矮生、高产农作物的最新途径。C经过基因移植手段矮化了的作物会大大节省生长“资源”。D引入矮化基因的作物因为能抵御风雨袭击,【分析】这一题考查对“矮化基因”的作用的认识,宜着眼于全文。A项忽视了农作物获高产的其他途径。C项表述“节省”一词使用不当,矮化了的作物是将把长高多余的养分转向谷粒的生长。D
7、项把因果倒置了。原文第四小节最后第二句说“矮化作物更能抵御风雨袭击”,这就表明“引入矮化基因”是“因”,“抵御风雨袭击”是“果”。B项表述符合原文意思,所以B是正确答案。第9页,此课件共23页哦3对“矮化基因决定作物高矮的机理”,以下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普通作物的长高关键由植株中影响茎梗细胞的赤霉素决定。B要使作物的高矮受到控制,就必须干预其中赤霉素的作用。C.矮化基因会抑制作物生长过程中赤霉素的大量产生。D对作物矮化基因的改组可以有效控制植株的生长高度。【分析】有关“机理”的说明是在第4小节,所以我们可把重点答题区域锁定在第4小节。题干要求找出不正确的一项,对照原文,可知是C项,C项说“矮
8、化基因会抑制”这话错误,不可能抑制,只能使赤霉素的作用受到限制。第10页,此课件共23页哦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拟南芥属杂草提取的矮化基因能培育多种矮化高产的谷物和非谷物。B如果使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不产生赤霉素,则它的矮生、高产的前景更好。C如果不控制作物植株中的赤霉素,作物就不能把养分送到谷粒。D目前,科学家仅以分离矮化基因手段来培育作物品种,应用还未开始。分析】细看题目,答题区域分布较分散,涉及2,3,4三小节内容。B项忽视了作物生长时赤霉素的产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这个假设是不能成立的。C项的认识也片面,因为作物中没有加入矮化基因,养分也自然会送到谷粒,只是不能充分而已,故
9、C项也错。D项错在“应用还未开始”,我们通览全文时就已知,第3小节已说“矮生高产的麦子的品种已应用于生产”。A项正确。第11页,此课件共23页哦筛选:这是阅读、解题的第一步。筛选的对象:重要的信息,如基本概念、新的见解、含有特殊指代的词语、阐释概念、表明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重要语句等。此外,对一些诸如“也许”、“可能”、“大概”、“如果(一旦)”、“部分(全部)”、“过去(将来)”、“目前”、“除了之外”、“唯一”等词语,阅读时也要用勾画圈点等方法筛选出来。因为语言的准确严密是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这些词语或是对文章的论断,或对事物的程度、数量、范围、特征、功能等有限定强调的作用,一旦
10、被改变,文章的论断就会被扩大或缩小。这也是命题者常设的考点之一。第12页,此课件共23页哦常用的筛选方法 检索性筛选和理解性筛选。检索性筛选是根据试题要求从阅读材料中迅速找出所需要的内容、观点,它的关键在于准确地“锁定”筛选的对象;理解性筛选是对某种科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阐释,它的关键在于准确地抽取特征,组织严密的语言进行说明。第13页,此课件共23页哦筛选的关键 找准与选项对应的原文,即将题目要求与筛选出来的原文有关信息联系起来,有时对应的原文可能找到好几处,但一般情况下只有一处是符合要求的,因此要进行辨别,筛选出需要的内容。有时筛选出的原文不止一处,可以互相补充。如2000
11、年第17题要求找出对“文中划线处影响一词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文中划线处“影响”一词共出现两次,这两个“影响”的含义是一样的。由于原文“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是承接前一句“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来说的,因此这里“影响”一词是指普通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降低。另外,因为本文一开始就说科学家所做的工作是“降低光速”,所以文中划线处“加强这种影响”是指加强普通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降低程度。根据以上筛选出的有关信息可以判断:A项是正确的,B项是错误的,而C,D两项所涉及的内容都离划线较远,不可能是“影响”一词的含义,也是错误的。第14页,此课件共23页哦比较:这是阅读、解题的第二步(其实它与筛选经常是同步
12、进行的)对材料中重要的信息要经过比较鉴别,才有可能较准确地把握其含义 比较的方法:将各个选项同筛选出来的原文进行比较,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明确差异,去伪存真,从而提取出正确选项。第15页,此课件共23页哦比较的主要内容:范围的大小(如1999年第17题B项)、数量的多少(如1996年第21题D项)、程度的高低(如1998年第24题B项)、可能与必然(如1995年第23题C项)、部分与整体(如1997年第21题D项)、现象与本质(如1999年第18题B项)、肯定与否定(如1998年第25题D项)、设想与现实(如2000年第18题D项、20题的D项)等。试举一例说明:1998年高考第25题要求找出
13、“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该题的D项说“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而相对应的原文是“实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划线部分说明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有两个,而选项却歪曲成只有一个,这样一比较,很显然D项是错误的。第16页,此课件共23页哦排除:这是阅读、解题的第三步试题的四个选项除了正确的答案外,还有起干扰、迷惑作用的错误答案,我们可以抓住高考自然科学类试题主要是从逻辑角度来设误这一特点,运用以下六种方法因为它们是命题者最为常用的设题方法)将选项与筛选出的原文逐一对照分析、比较排除,从而判断出正确的选项:第17页,此课件共23
14、页哦曲解原意 即故意歪曲理解原文语句的意思。如2000年第19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该题的C项说“利用热的枷原子传送光脉冲可以比利用光缆更加有效”,而对应的原文倒数第2自然段只说,利用热的铆原子传送“某个用来与其他信号作对比的”、需要“延迟一段时间”发送的光脉冲信息,要比利用光缆有效得多,而没有说利用热的铆原子传送所有的光脉冲信号,都比利用光缆有效。很显然,C项曲解了原意,因此C项不符合原文意思。又如1999年第18题的C项、20题的B项、1998年第25题的D项、1997年第20题的C项、1996年第23题的D项、1995年第20题的B项等,都是“曲解原意”的题型。第18页,此
15、课件共23页哦偷换概念 即在一些重要概念或关键说法上故意张冠李戴,使人“误入歧途”。如1999年第18题要求找出“对动物冬眠时心脏工作原理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该题的D项说“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明显增强,从而使心脏的收缩也随之增强。”,原文第2自然段说“当钙离子随即排出细胞时,心脏又开始舒张。”再结合该句以下的三句内容可知:冬眠动物“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明显增强”的结果,是心脏的舒张随之增强,而不是收缩随之增强,因此D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此外,1997年第22题的B项、23题的B项、1996年第22题的D项等也都是“偷换概念”的错误。第19页,此课件共23页哦无中生有 即选项
16、所表达的意思脱离了所提供的语境,凭空捏造或妄作阐释。如1998年第23题要求找出“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该题的A项是“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该选项在文中找不到依据,属无中生有。C项将转基因作物理解为“新的杂交作物”也是无中生有。同样,第24题的A项、1999年第20题的B项、1997年第21题的A项等都犯了这个错误。第20页,此课件共23页哦超前肯定 即将原文中不确定的或是设想中的说法变成确定的或已成现实的说法。如2000年第20题要求找出“推断正确”的一项,该题的D项说“目前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已经成为现实”,而原文的第2行是“要使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能够变
17、为现实”,很显然,D项的推断是不正确的。2000年第18题的D项、1998年第26题的C项、1995年第23题的C项也都属于这种情况。第21页,此课件共23页哦以全概偏(或以偏概全)即选项故意缩小(扩大)信息的范围、作用、程度等,或者断章取义。如1999年第17题要求找出对第一自然段的假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该题的B项说“比较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进化。”相关的原文在第2行:“它们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B项在此以全概偏,因此该项理解不正确。1998年第25题的A项、1997年第24题的D项都是以偏概全或以全概偏的毛病。第22页,此课件共23页哦不含因果 一般有两种情况:(1)选项不是题干的因或果,如1998年25题的C项。(2)选项颠倒了因果关系,如1999年18题的B项。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这些解题方法的运用必须建立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建立在忠于原文(不夸大不缩小、不改变原文的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否则容易发生断章取义,肢解甚至曲解原意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答题的准确性,使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由“雾里看花”到“识得庐山真面目”。第23页,此课件共23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