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739341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3.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x(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学目的1.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2.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第1页/共51页目录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一二第2页/共51页阴阳学说,就是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运动变化规律的学说。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一、阴阳学说第3页/共51页一、阴阳学说(一)阴阳的概念(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第4页/共51页n来自于对太阳的观察。n原始含义:日光的向背。阴阳概念的形成温暖明亮上升运动兴奋男月亮寒冷晦暗下降静止抑制女太阳第

2、5页/共51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所以,阴阳并不专门代表个别具体的事物和现象,而是代表相关事物和现象的对立双方的属性意义。1.阴阳的基本概念第6页/共51页2.事物的阴阳属性属性空间(方位)时间阳上外左南天昼阴下内右北地夜属性季节温度湿度重量性状亮度阳春夏温热干燥轻清明亮阴秋冬寒凉湿润重浊晦暗属性食物运动状态阳弥散上升动兴奋亢进阴凝聚下降静抑制衰退第7页/共51页n事物的阴阳属性,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n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1)阴阳属性相互转化(2)阴阳属性的无限可分(3)比较对象不同2.事物的阴阳属性第8页/共51页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的相互转化

3、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自和与平衡(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第9页/共51页n阴阳对立制约是指自然界的一切相关事物和现象,其阴阳两个方面都存在着相互斗争和相互抑制的关系。对立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截然相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关系。制约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特性,是相互牵制、相互约束的关系。最终对立与制约达到动态平衡。1.阴阳对立制约原理原理:相反相反 对立对立 制约制约第10页/共51页n生理状态下:“阴则能制阳矣,静则能制动矣”管子心术上“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n病理状态下:“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盛”、“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4、”1.阴阳对立制约第11页/共51页n指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为用的关系。互根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在的前提和条件。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双方相互资生、相互促进和相互助长。2.阴阳互根互用第12页/共51页n生理状态下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n病理状态下:阴损及阳阳损及阴2.阴阳互根互用第13页/共51页n交感与互藏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两者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

5、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3.阴阳交感与互藏第14页/共51页n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交感合和的动力根源。n“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周易乾传n孤阴不生,独阳不长!3.阴阳交感与互藏第15页/共51页n含义是指阴阳双方的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n原因阴阳对立制约导致阴阳互为消长,阴阳互根互用导致阴阳皆消皆长。n形式:此长彼消,此消彼长,此长彼亦长,此消彼亦消。4.阴阳消长第16页/共51页n含义指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各自相反方向转化。n内在因素互根互用是转化的内在根据。n消长平衡是转化得以发生的前提。“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

6、热,热极生寒”5.阴阳转化第17页/共51页n阴阳转化的形式渐变:如一年四季之中的寒暑交替,一天之中的昼夜转化等,即属于“渐变”的形式。突变:夏季酷热天气的骤冷和下冰雹,急性热病中由高热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微欲绝等,即属于“突变”的形式。5.阴阳转化第18页/共51页n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n平衡 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6.阴阳自和和平衡第19页/共51页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运动的相互联系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阴阳学说最根本的原理阴阳运动的形式达到相对的动

7、态平衡第20页/共51页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阳 表 上 左 外侧腰背 背胸 六腑 心肺 手足三阳经 阴 内下右内侧胸腹腰腹五脏肝脾肾手足三阴经第21页/共51页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物质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物质属阴,功能属阳;说明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人体之气的基本运动形式为升降出入,其运动依赖阴阳的阳主升、主动、主出,阴主降、主静、主入。(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22页/共51页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分析正气与邪气的阴阳属性;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的转化。(三)阴阳学说在中医

8、学中的应用第23页/共51页4.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5.用于指导疾病的防治确定治疗原则归纳药物的性能(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24页/共51页二、五行学说五行的含义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25页/共51页n所谓“五行”,如同“阴阳”一样,它也不过只是一个哲学概念,是一种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中医学不过是在当时条件下利用它来阐述自己的一些认识而已,没有什么特别玄妙的地方。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第26页/共51页五行的特性,虽然来源于对金木水火土的具体观察,但古人已将其运用于对一切事物属性的总概括,它早已超

9、脱了其各自意义的本身,而具有更为广泛、更为抽象的涵义。五行的特性第27页/共51页n木曰曲直词解“曲”,屈也;“直”,伸也本义一是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屈又能伸的特性。引申一一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木。五行的特性第28页/共51页n火曰炎上词解“炎”,是焚烧、炎热、光明之义;“上”,是上升。本义一一是指火具有炎热、上升、光明的特性。引申一一凡具有温热、上升、光明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火。五行的特性第29页/共51页n土爰稼穑词解一“爰”,通“曰”;“稼”,即种植谷物;“穑”,即收获谷物本义一一泛指人类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引申一一凡

10、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土。五行的特性第30页/共51页n金曰从革词解“从”,顺地;“革”,即变革本义一一是指金有刚柔相济之性:质地刚硬而沉重,虽可作兵器以杀戮,但有随着人意而更改的柔和之性。引申一一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金。五行的特性第31页/共51页n水曰润下词解一“润”,即滋润、濡润,“下”,即向下、下行。本义一一是指水具有滋润、下行的特性。引申一一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水。五行的特性第32页/共51页(二)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自然界五五行行人体五音五时五味五色五谷五化五气五方五季五脏

11、五腑五官五体五华五志五液五神五声角平旦酸 青 麦 生 风 东 春 木木 肝 胆 目 筋 爪 怒 泪 魂 呼徵日中苦 赤 黍 长 暑 南 夏 火火 心 小肠舌 脉 面 喜 汗 神 笑宫日西甘 黄 稷 化 湿 中 长夏土土 脾 胃 口 肉 唇 思 涎 意 歌商日入辛 白 谷 收 燥 西 秋 金金 肺 大肠鼻 皮 毛 悲 涕 魄 哭羽夜半咸 黑 豆 藏 寒 北 冬 水水 肾 膀胱耳 骨 发 恐 唾 志 呻自然界和人体的五行属性归类表第33页/共51页1.五行相生与相克(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第34页/共51页1.五行相生与相克(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第35页/共51页2.五行制化与胜复(三)五行学说

12、的基本内容第36页/共51页2.五行制化与胜复(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第37页/共51页3.五行相乘与相辱(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第38页/共51页3.五行相乘与相辱(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第39页/共51页3.五行相乘与相辱二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第40页/共51页4.五行的母子相及二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第41页/共51页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42页/共51页(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第43页/共51页1.说明五脏的生

13、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2)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44页/共51页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1)相生关系的传变(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45页/共51页(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2)相克关系的传变第46页/共51页3.指导疾病的诊断确定五脏病变部位:根据五脏所主色、味、脉的变化规律来推断病情。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主要是根据五色之间以及色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来推测病的轻重,判断疾病的预后。(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47页/共51页4.指导疾病的治疗指导脏腑用药:药物的色味按照五行归属来确定。控制疾病的传变:掌握疾病发展传变的生克乘侮规律,及早控制传变,防患于未然。(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48页/共51页4.指导疾病的治疗指导针灸取穴:五输穴分别配属于五行,根据不同的病情以五行的生克规律进行选穴治疗;情志疾病的治疗:临床上运用不同情志变化的相互抑制关系来达到治疗目的。(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49页/共51页谢 谢!第50页/共5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