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七年级历史下教案.docx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8737524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8.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七年级历史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22七年级历史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七年级历史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七年级历史下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七年级历史下教案七年级历史下教案1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识: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理解夏朝在我国历的地位。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2.能力:通过对夏、商历史特点的概括,培养学生归纳能力。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过程与方法:1.剪辑传说中夏朝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入,引起生的兴趣。2.浏览全文,教给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3.精讲课文内容,以学生的讨论、回答、自主、合作式学习贯穿全文,引导生归纳王朝的建立应掌握的基本要素。4.制表:简单制一个夏、商朝大事年表。5.师生共同总结,并完成活动与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

2、国家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2.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更多了解祖国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教学重点1.夏朝的建立2.商朝后期都城教学难点1.夏朝建立的标志2.国家的含义及形成原因教法与学法讲解法、课堂讨论法、提问法、比较法、分析归纳法。学生课前准备收集夏桀、商纣暴政的故事收集封神榜的故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放映剪辑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旁白: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人物,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后紧接着哪个朝代?下面将学到这些内容。看影片、听师讲、读课题、步入学习状态讲授新课:一、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演示课件:奴隶社会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

3、,使学生对奴隶社会有整体的了解。(生认真听,对奴隶社会有整体的了解。)翻书引导生浏览全文,谈谈本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生阅读教材,回忆老师教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夏朝建立的时间(让生写写,特别注意“约公元前20xx年”的“约”和“前”不能省)。建立者(引导生分析禹身份的转变)都城(中心区域)演示课件: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让生对夏朝都城位置、殿堂的建筑有较直观的认识。夏朝建立的标志:(让生讨论什么是“国家”)夏朝的历史地位设问:现在,请同学们归纳每个朝代应掌握的基本要素?设问:尧舜禹时代,实行禅让制,现在禹成了国王,他的王位由谁来继承?还是通过民主选举吗?那现在又实

4、行什么制度呢?你能说说与禅让制的区别吗?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它统治了400多年,由于最后一个王非常残暴导致了灭亡。你能写出他的名字吗?讨论、整理知识要点并记住老师所归纳的要素、并能把知识延伸到以后的的学习中生讨论,并讲述启继位的故事,区别比较。写出桀,并根据小说内容说出他的暴行。你能说出他的暴行吗?(在生说到引酒作乐时,课件演示:夏朝的青铜器酒杯)设问:这样的暴君,人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他?灭亡夏朝的战争叫什么战争?二、成汤灭夏鸣条之战请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地图上找到鸣条结合地图,发挥自己的想象,精彩地再现鸣条之战,说给同学们听。(注意要素:时间、地点、交战双方、过程、结果。)生爱憎分明地

5、回答:“他。”生踊跃讲述,积极争取机会。1.商朝的建立与迁都。让学生根据朝代建立要素归纳:商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商朝的重大事件盘庚迁殷。在地图册上找出迁都的时间、地方,并说说在今天的什么地方(河南安阳)写写、记记,并说明由于时间较早,所以名列古都之首。生回忆、归纳,动手写,动口说。2.商朝的盛衰。师引导生看目录:商朝的盛衰分别指什么?(强盛、衰亡)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师生共同学习;师肯定生的回答并引导其完善答案。势力范围:让生用坐标将商朝的势力范围画在草稿本上。使生确立商朝的势力范围大。经济:以提炼知识的方式让生在书中找出商朝经济比夏朝进步的表现。(提示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等方

6、面进行比较、思考)同时结合图片演示课件:商朝的青铜冶铸、玉器制作等手工业在商朝时已形成了。3.引导学生分析完后,教给学生归纳、比较的方法。4.请说出商朝的暴君,你能说说关于他的故事吗?向学生介绍神话传说封神榜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生在师的引导下动手画。生按老师要求积极开动脑筋,以小组为单位,以多种方式呈现答案。生踊跃说。本课小结:新课介绍完了,请同学和老师一起看着板书复述一遍课文。七年级历史下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和发现的历史意义。(2)知道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发现的意义以及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和

7、了解我国境内其他古人类遗址。2.过程与方法(1)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2)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北京人。难点:理解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第一部分内容与第二、三部分内容是包含关系,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了北京

8、人;第二和第三部分递进关系,先介绍北京人的发现,再阐述北京人的特征和发现北京人的意义。我国目前已发现旧石器古人类遗迹三四百处,遍布全国大多数省市。事实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左右。我国早期人类遗址中最的就是北京人遗址。北京人的发现内容丰富,大量的遗骨、石器和用火遗迹,证明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图片等。学生:自学教材。教学过程教学环

9、节s教师活动E学生活动6设计意图b导入新课H展示女娲抟土造人、亚当与上帝、古猿人的图片,问题:1.人类是怎么产生的?2.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谁?x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回答问题。r通过设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探究新知(授新课)g1.我国最早的人类g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图”,提出问题。(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的体质有哪些特征?(3)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观察并抢答:(1)云南元谋县。(2)牙齿硕大、粗壮,唇面比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复杂。(3)制造工具和使用火。(4)会不会制造工具。培养学生从史

10、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2.北京人(1)北京人的发现活动与探究假如你是导游,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北京人的发现?动脑筋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展示化石的图片)(2)北京人的特征展示北京人复原头像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分组并让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同学们互相观察一下,你们和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有什么不同?展示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提出问题: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有什么用途?根据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讲述北京人劳动的情景。讨论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火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火对北京人生活有什么作用?北京人的发现有什么历史意义?3.动动手:

11、今天我们学习元谋人、北京人的基础知识,现在我们把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地方、生活的年代标识在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播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的动画。七年级历史下教案3一、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契丹的兴起,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北宋的建立;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党项建立西夏国;宋夏间的战与和。完颜阿骨打起兵抗辽,并建立金政权;金灭辽和北宋。南宋的建立;岳飞收复建康;郾城大捷。宋金和议,以及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金迁都燕京。2思想教育目标:1帮助学生具体分析本节课的史事和历史人物,进一步培养他们初步运用正确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2、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以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3能力培养目标:1认识辽、西夏、金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局部统一的政权,它们的建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利于祖国东北、北部和西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融合。2认识这一时期祖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特点是辽、宋、夏、金几个政权并存,辽、夏对北宋的战争是短期的,和平是长期的,几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特别是北宋在经济文化上的影响,促进了辽、夏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民族融合,推动着祖国历史的发展。二、教学方法:启发与探究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契丹的统一。北宋的建立,澶渊之盟。西夏建立。金的强大

13、和与南宋的关系。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四、教学过程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发展时期。但到了后期,经过一系列动荡之后,唐政权千疮百孔,名存实亡,终于907年灭亡,中国封建社会又进入了一个民族进一步融合、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那么,唐朝灭亡后,中国的政治局面如何?在政治舞台上又发生了哪些大的事件?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契丹的建立和统一介绍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他就是辽太祖。契丹建立国家之后,势力不断向南发展,辽太宗时期,占领了幽云十六州。以后就和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简单说明冲

14、突情况)二、五代十国和北宋的建立1、五代十国唐朝灭亡后,出现了混战割据局面。此后黄河流域相继出现了五个朝代,合称五代。那时侯在,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还有十个国家,总称为十国。2、北宋建立赵匡胤原来是后周禁军的最高将领,掌握着军事大权,此时后周皇帝年幼无知,赵匡胤就想取而代之。960年的一天,边关告急,慌乱之中忙派赵匡胤出兵迎敌,赵匡胤率军到达陈桥驿却按兵不动。晚上,赵匡胤假装喝得酪酊大醉,其他将士密谋来到他的卧室,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故意推辞,众将士早把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的身上,随后跪倒,高呼“万岁”,这样,赵匡胤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皇帝。北宋建立后,又陆续消灭了十国政权。这样,北宋就结束了五代

15、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在这里,我们只能说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而不能说是统一了全国。因为这时期与北宋并立的还有强大的辽等少数民族政权。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对于垂手可得的皇权最明白不过,怎样才能把这个皇位坐稳呢?于是他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政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请同学看书后来说说看这个故事)三、辽、宋、夏的和战1、澶渊之盟北宋建立后,对辽用兵失败,就采取防御政策。宋真宗时,辽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后来宰相寇准极力劝说真宗在澶州督战,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撤兵,宋给岁币。简单介绍寇准的故事。和学生一起分析澶渊之盟的历史意义。2

16、、西夏和宋的关系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兴庆。也与宋交战,双方各有得失。最后双方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每年给西夏岁币。四、金与南宋的对峙女真族来源于唐时的黑水靺鞨,居住在今天的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从事狩猎,过着定居生活,特产有貂皮、黄金、珍珠、人参等,公元11世纪完成了本民族的统一。不过,这时候的女真族还处在辽的统治之下,由于辽统治者对女真人的压迫很残酷,所以,引起了女真人的强烈反抗。其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顺应人民的意愿,起兵抗辽,得到女真各部的响应。他们打败了前来镇压的辽军,取得辉煌胜利。公元1115年,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国号金。金建立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并

17、连续灭掉了辽和北宋。辽和北宋迅速灭亡的相似原因是什么?辽和北宋的统治都非常腐朽,人民反抗剧烈;而金军战斗力强,攻势凌厉。所以,辽和北宋在金军的大举进攻下,很快就灭亡了。北宋灭亡的同一年,即公元1127年,赵构在应天称帝,后来定都临安,历史上称为南宋。南宋建立初年,金军又数次南下,遭到南宋军民的顽强抗击。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抗金将领,如宗泽、韩世忠、岳飞等。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是岳飞的抗金活动。(请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关于岳飞的故事,以及被害的经过)。最后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分界线。七年级历史下教案4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

18、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以“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主题专讲隋朝的历史。隋朝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繁盛一时”四字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特点,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本课实际上只讲了隋朝的“繁盛”;而“一时

19、”,即二世而亡,只有留待下一课作为唐朝建立的背景去概述了。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而隋文帝统治二十余年使隋朝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则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隋朝大运河,与长城一样是古代世界

20、最雄伟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本课的难点有二个:一是教材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二、教法建议1.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讲述的“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2.“隋朝的建立”可由教师讲述,但切勿补充过多史料。只要讲清当时北周的小皇帝年仅八岁,被封为隋国公的杨坚手握军政大权,又是小皇帝的外祖父,“隋代周”的发生就不难理解了。3.讲述“隋朝的统一”,教师可制作一幅揭贴式地图,展现“北周与陈对峙隋与

21、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隋统一全国的重大意义:结束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4.讲述“隋初经济的繁荣”,可分为两个步骤,先展现“繁荣”的表现,再探究“繁荣”的原因。封建王朝以农立国,“繁荣”的基础是农业。教师可用两张投影片作具体描述:隋初隋盛时结论人口三千多万人四千六百多万人人口激增垦田一千九百多万顷五千五百多万顷垦田扩大粮仓长安太仓洛阳含嘉仓;洛口仓粮仓丰实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后来,唐朝建国20年时,隋朝的库藏还没有用尽。隋朝

22、仓库的丰足在我国历史上是少见的。再引导学生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可从课文中找,也可互相议论,大体上可归纳出两点: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讲“繁荣景象”重在感受,讲“繁荣原因”重在理解,都不需让学生记忆。5.“大运河的开通”一目是全课重点,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法,旨在调动学生去积极思考和探究。教师要善于设问置疑,引导学生从教科书中多渠道(导入框、课文、“动脑筋”、地图、“活动与探究”之二)获取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组织系列式的议论或讨论,并与教师的讲解相结合。(1)提问:“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看书

23、、议论、作答,使学生对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参见重点分析)。这也为下面讨论“开通大运河的作用”做准备。(2)请一位学生朗读动脑筋“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引导学生找到“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这句话(这是本课书两目之间的内在联系),由“已知”引出“新知”(从新的情境和角度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3)利用隋朝大运河地图(有条件的学校可用现代化手段做成课件)介绍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邗沟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人工运河),开凿大运河的概况。使学生认识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4)利用导入框和活动与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制成投影片

24、,组织讨论。问题一: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问题二: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打出讨论题后,先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寻找“论据”:阅读理解教科书第4页的历史材料;思考动脑筋2提出的问题;阅读开凿大运河想象图,想想该图的含义;听听活动与探究中两个小朋友的不同意见;在“大运河的开通”一目的正文和阅读文字中找出评价大运河作用的话。讨论时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议论,再选派小组代表发言和个人发言。教师在引导时可提示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提出看法要说明理由;一是看问题要全面,要看主流。6.最后,教师可利用本课课题“繁盛一时的隋朝”作全课小结,投影图示:繁盛一时的隋朝“繁盛”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开

25、通“一时”二世而亡,共38年(581618)三、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从课本中“以正文为纲,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参加课堂讨论,鼓励独立思考和表达不同见解,逐步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能力。3.指导学生阅读简短的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四、问题探究动脑筋1.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思路: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

26、础。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想,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重要?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练一练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主要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活动与探究1.比一比:今天的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思路:今天的运河不经过洛阳;今天运河北段已不通航,现正在逐步修通。2.思考与判断: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他们谁说的对?你怎么看?总的来说是

27、好事,但只用一个“好”字或一个“坏”字来评论大运河的作用太简单化了。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够全面。不过,说是“好事”的,还是看到了问题的主要方面。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七年级历史下教案5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播放影视

28、片断及文献资料,学生查找唐太宗、武则天相关资料,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二、教材简析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本课重点是“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本课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三、课前准备学生查找与唐太宗、武则天统治相关的资料。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漫谈“你所熟悉的武则天是一位怎样的皇帝?”(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女皇武则天1、在课前谈话基础上展示武则天画像,简介武则天经历,强调唐朝的武则天是我国历的女皇帝。2

29、、教师出示探究问题: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出武则天的统治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教师简评并衔接新知识: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贞观之治”的局面出现在谁统治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治世局面呢?、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和李世民即位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会二世而亡呢?”学生自读课文,理解隋炀帝的-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

30、起兵反隋的李渊攻占长安,建立唐朝。学生自读楷体字辅助文,了解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功勋显赫,教师补充“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2、贞观之治(1)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2)出示探究问题:你认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先阅读课文,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因势归纳出四个方面:A、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多媒体展示文献资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教师小结: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他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深刻认

31、识到君民关系有如舟水,贞观年间的许多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开-想而制定的。B、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政策学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政策,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政治上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教师简述:这些开明的治国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C、唐太宗善于任贤纳谏学生解释“房谋杜断”。有关最的谏臣魏征,由学生表演一段课本剧,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教师简述:这些贤才谏臣为唐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D、治世局面的形成学生观察敦煌壁画“唐朝雨中耕作图”,感受经济繁荣景象,认识到

32、治世局面的形成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作。、试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的统治。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强调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三)练习与探究设计表格,列出并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四)巩固与小结1、复习巩固本课重要知识点。2、学生谈学完本课,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七年级历史下教案6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记住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理解自然条件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

33、活的影响。能力与方法:1.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主要是陶器),培养理解当时人们生活状况的能力,发现当时人们的审美特点;2.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比较方法。3.通过北京人与猿类、现代人的比较,以及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并运用比较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典型史实,启发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重点南方地区学校以河姆渡遗址为第一重点,半坡遗址次之。教学重点1

34、.“新石器”的含义。2.河姆渡原始居民工具、房屋的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3.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所反映的社会情况。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学生收集感兴趣的原始农耕文化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原始人类起初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淘气、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分布着许多原始农耕文化遗址。让我们走进具有代表性的遗址,体验一下原始农耕生活的甘与苦吧!学习新课:学生阅读课前导入框:大家回想一下,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

35、、山顶洞人,他们是靠什么获得食物的?(采集、打猎、捕鱼)他们这种靠“采集”获得食物的方式有哪些不便?(受季节变化和天灾的影响;采集的食物量有限等条件的限制)。大家分析的有道理,原始人要改变这种这些,关键要解决什么问题?开始一种什么样的新生活?我国原始的农耕是怎样出现的?本节课将了解到这些内容。利用教材重要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分布图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具体位置。一、河姆渡遗址提问: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时间的什么地点?生产工具怎样?他们种植什么作物?住什么样的房子?主要饲养何种家禽?手工业制造有哪些?学生阅读第一目,观察教材重要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分布图,第8页骨耜炭化稻谷,然后回答

36、。讨论: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引导学生从生产工具、农作物种植、居住房屋、原始的饲养业和手工业等方面思考。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住干栏式的房子,过定居的生活,已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禽、会制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填表:自然条件对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影响。生存的自然环境特点生产生活突出特点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原始农业:种植水稻原始畜牧业:饲养水牛等湖泊沼泽密布采集业:利用舟船,采集水生植物捕捞业:捕捞鱼蚌居住:建干栏式房屋其他:挖水井、制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是这样的。那么,半坡原始居民生活情况如何呢?请大家仿照第一目学习第二目

37、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学生阅读第二子目后回答。二、半坡遗址提问: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时间的什么地点?生产工具怎样?他们种植什么作物?住什么样的房子?主要饲养何种家禽?手工业制造有哪些?学生阅读第二目后回答。填表:自然条件对半坡原始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生存的自然环境特点生产生活突出特点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少雨原始农业:粟、麻、蔬菜原始畜牧业:猪狗牛羊鸡等采集业:植物种子果实加工业:把粟加工成小米,用麻纺织麻布,加工彩淘居住:建半地穴式房屋比较: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的房屋?而半坡原始居民却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主要是地理环境的影响长江流域地势低洼,潮湿温热;而黄河流域干旱、风沙

38、大,气候比较寒冷。所以,我们在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想象:我国原始的农耕时代的居民有怎样的分工?引导学生结合现实想象。妇女:采集、纺织;男子:耕作、打猎、制陶;老人:做家务、看小孩。三、大汶口遗址请大家自学第三目大汶口遗址。思考: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了,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出现了贫富悬殊。小结:指导学生填表对今天所学知识进行归类:原始居民时间地区原始农耕情况原始饲养业原始手工业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七年级历史下教案71.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掌握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

39、星与天工开物,知道徐光启与农政全书。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我国明朝时期,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的学习了解,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无比的创造力,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三位科学家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甘平庸、敢于进取精神的学习,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使自己的努力付诸于行动。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了解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本草纲目和天工

40、开物;明朝时期古典小说文学成就和思想艺术特色。教学难点明朝文化成就反映的时代特色。音像资料:故宫、长城;图片:秦长城、明长城明朝北京城等1课时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一)科技名著学生看书时,老师_空白表。(朝代)(著作)(作者)(评价)师:我们往往将学的知识列表归类,那么,表中要有哪些要素呢?请学生先自学这部分内容。请一个同学填表。师:让同学推荐一个代表上来介绍三部巨著。师:在学生介绍完后设计问题:这些科技成果哪些能反映明朝的时代特点?(也可以从书上去找答案)待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明朝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宋应星天工开物就反映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因为明中期

41、以后,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扩大了。生产技术也有很大提高,这对宋应星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也为他写书提供了基础。学生仔细观察书上插图讨论,作出猜测,老师提醒学生注意:是采煤时煤矿中用的。竹筒是空心的。师:这是我们明代矿工在井下采煤时已能排除瓦斯这种气体的技术,这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师:和宋应星同时代的徐光启是中国古代对于西方的科学技术接触较早较多的一位科学家,他已觉察到了欧洲的水利技术等比中国先进,能关注别人的长处,虚心接纳外国的科技成果,这在闭关自守的明清时代是难能可贵的。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明朝三位科学巨匠以及他们的著作,那么,在三位科学家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这一问题让学生独立

42、思考,学生一般能从书上的介绍中找到答案(如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畏艰险、敢于创新、甘为人先的精神。)(二)明长城和北京城1.用多媒体技术将秦长城、明长城的图出现在同一屏上,上面用不同颜色分别标出秦长城与明长城的大致位置、走向,请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让学生发言)师:放长城音像资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巍峨起伏、绵延万里的长城,同学们看后有何感想?分组讨论,历朝修长城的目的、作用,我们如何来评价历代修长城这件事?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以上问题。师:(在学生讨论并充分发表意见后)所以长城被称为建筑上的奇迹。有位外国友人说:“建造长城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困难不能克服的民族。”所以长城是中华民族

43、坚强不屈的象征。2.音像资料:故宫建筑群介绍(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出现故宫建筑群及解说。)师:请问刚才看到的故宫,它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曾经居住的地方?结合同学们课前的了解你能否谈谈它的建筑风格(特点)?看后有什么感想?师: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出示明朝的北京城图,(指图)北京城由宫城、皇城、京城三部分构成(介绍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故宫建筑群以及天坛等著名建筑是古代建筑的杰作。)(三)小说和戏剧明朝时候,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小说、戏曲等力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尤其是产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说,最著名的是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

44、浒传和西游记(人称“明代三大奇书”)。(1)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流行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2)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同时成书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在书中描写和歌颂了北宋晚期宋江领导的山东梁山泊农民起义。(3)西游记:成书于明朝中期,是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在书中成功的塑造了孙悟空这个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的英雄形象,反映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斗争的精神。明清时期,古典小说为什么会共同出现反抗封建统治的时代特点呢?教师归纳: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明清统治者为了维护没落的封建统治,进一步加强专制统治,压榨人民,这激起了人民对封建统治的痛恨与反抗;另一方面明清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而商品经济交换中最主要的原则就是平等、公平、等价买卖,这种经济思想慢慢转变成为一种大众共识,转变成为一种社会意识,这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的反封建意识,因此在这一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