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讲座36700.pptx

上传人:muj****520 文档编号:8737381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X 页数:97 大小:24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讲座36700.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讲座36700.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讲座36700.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讲座36700.pptx(9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审计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报告的质量控制衢州市审计局 姚建福二八年三月三十一日 重视审计报告对于审计机关履行职责的作用,是国际审计发展的一个趋势。随着我国审计工作由单纯的合法性审计向“两个并重”转变,审计报告在体现审计成果,履行审计职责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必须高度重视审计报告的编写,不断提高报告质量。李金华审计长 开展本次讲座的主要原因【引言】现代国家审计的本质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它不仅具有纠错防弊的查处职能,具有反映经济社会真实状况的评价职能,也具有促进整改、完善制度、改革体制、健全法制的建设性职能。审计的实质就是要服务、保障和促进发展。通过发展保证人民合法权益,体现依法治国、体现为

2、人民服务。现代审计六大原则是民本、依法、规范、高效、现代审计六大原则是民本、依法、规范、高效、独立、廉洁独立、廉洁审计报告处于审计工作的最后工序,是审计结果的综合反映。审计立项是人的两只脚,人得以站立;审计准备是人的两腿,人能站得起来;审计实施是人的上身,审计取证是人的两臂与两手,负责正常运转;审计报告是人的“脸面”,需要面对审计结果使用者,是审计生命的集中表现作为审计机关对外提供的审计产品,对社会使用者可能会产生三种效果:一种是正效果,一种是零效果,一种是负效果。如何扩大正效果,减少零效果,防止负效果,这是审计工作者需要研究和回答的永恒的考题。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以及我国的审计事

3、业都期待审计战线的同志共同努力,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审计报告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一、审计报告重新定位二、审计报告的编审程序三、审计报告内容与形式基本要求四、目前审计报告存在的法律缺陷五、增强审计报告法律内涵的具体途径六、审计调查报告基本知识七、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八、提高审计复核质量应注意控制的主要问题九、审计报告编制与审核的完善对策十、明确了三级复核制度十一、严格审计业务会议制度十二、明确审计报告的责任十三十三、市局制度介绍十四、两个报告知识(一)我国审计结果文书的演变和发展 1.从从19831983年审计机关成立到年审计机关成立到19881988年审计条年审计条例颁布是我国审计结果文书发展的第一

4、阶段。例颁布是我国审计结果文书发展的第一阶段。审计机关主要使用两种审计结果文书,一是审计报告,二是审计结论和决定。1985年,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最早对两种审计结果文书作出了规定。1985年10月,审计署印发审计工作试行程序,对两种审计结果文书的使用作了进一步规定。(一)我国审计结果文书的演变和发展 2.从从19881988年审计条例颁布到年审计条例颁布到19941994年审计法颁年审计法颁布是我国审计结果文书发展的第二阶段。布是我国审计结果文书发展的第二阶段。审计报告成为审计机关的内部业务文书,审计机关使用的审计结果文书主要是审计结论和决定、审计意见书和移送处理意见书。根据条例规定,

5、审计机关审定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后,应当作出审计结论和决定,通知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单位执行。1993年,审计署关于实施审计工作程序的若干规定增加了审计意见书和移送处理意见书两种审计结果文书,并对审计结论和决定、审计意见书和移送处理意见书的使用作了规定。(一)我国审计结果文书的演变和发展 3.从从19941994年审计法颁布至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年审计法颁布至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颁布实施是我国审计结果文书发展的第三阶段。行)颁布实施是我国审计结果文书发展的第三阶段。审计报告仍然是审计机关的内部业务文书,审计机关使用的审计结果文书主要是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和

6、移送处理书。审计法仅明确规定了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两种审计结果文书,并对其使用作了明确规定。1996年,审计署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增加了审计建议书。2000年,审计署发布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将审计决定改称审计决定书,增加移送处理书,并对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和移送处理书的使用作出了统一规范。(二)过去审计结果文书的缺陷 没有任何一种审计结果文书可以全面、完整地反映审计项目的全部审计结果。过去的审计报告存在的问题:一是由于定位为审计机关的内部业务文书,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均无法向社会公众公布审计结果,既无法与国际惯例接轨,也不利于审计信息的公开和透明

7、;二是内容与审计方案脱节,不能回答审计方案确定的目标是否实现问题,存在一定随意性;三是未明确划分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容易形成审计风险;四是审计报告的编写至审定过程缺少相应的质量控制环节,不利于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和分清责任。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要“改进现行审计报告的形式改进现行审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要求。和内容要求。”(三)办法对审计报告的重新定位 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后,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书。审计报告从审计机关的内部业务文书变为审计机关对外发布的审计结果文书。在内容上包括过去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

8、审计意见书、审计建议书和移送处理书的全部内容,能够全面、完整地反映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和审计结果。在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阶段,审计报告具有告知被审计单位的功能;在正式送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单位时,审计报告就是审计机关对外发布的审计法律文书,以“直通车”的方式,实现了与国际审计机关通行做法的接轨。考虑到我国国家审计的实际情况,保留了审计决定书,并将审计建议书和移送处理书合并为审计移送处理书审计移送处理书: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需要依法进行处理、处罚的,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出具审计决定书;对审计发现的依法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纠正、处理、处罚或者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问题,

9、审计机关依法出具审计移送处理书审计移送处理书。新的审计报告在内容方面的变化 第一,完整反映审计结果,既包括审计查证事实,也包括发表的审计评价意见、作出的处理、处罚、移送处理决定。新的审计报告是个大报告的概念,包括了处理、处罚、移送处理的决定以及法律、法规依据,也就是说包括了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的全部内容。第二,要求明确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划分问题。为了适应对外发表的需要,借鉴社会审计的通行作法,要求在审计报告中明确指出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进一步划分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有利于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公众正确理解审计报告。第三,进一步强调和规范了审计评价意见。在强调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

10、同时,要求评价审计事项时保持谨慎态度。要求运用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并考虑重要性水平、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审计发现问题的数额大小、性质和情节等因素。审计机关只对所审计的事项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审计证据不充分、评价依据或者标准不明确以及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不发表审计评价意见。细化编审程序1.审计组提出审计报告阶段。审计组提出审计报告阶段。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按照办法关于审计报告要素、内容的要求起草审计报告(审计法第40条);审计组组长应当对审计组起草的审计报告进行审核(审计法第41条)。2.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阶段。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阶段。审计报告经审计组组长审核

11、后,送达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为审计组初步意见,落款为审计组,并由审计组长签字,审计机关发出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审计报告应注明征求意见稿字样)。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有异议的,审计组应当进行核实,并作出书面说明。必要时,应当修改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没有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并由审计人员予以注明(审计法第40条)。征求意见的审计报告应予保留。细化编审程序3.审计组所在部门复核阶段。审计组所在部门复核阶段。征求完被审计单位意见后,审计组应将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书面意见、审计组的书面说明、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以及其他有关材料,报审计组所在部门复

12、核(41条)。审计组所在部门复核后,应当提出书面复核意见书,并代拟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需要依法进行处理、处罚的,还应当代拟审计决定书;对审计发现的依法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纠正、处理、处罚或者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问题,还应当代拟审计移送处理书。细化编审程序4.法制工作机构复核阶段。法制工作机构复核阶段。审计组所在部门将其代拟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书面意见,以及其他有关材料报送法制工作机构复核。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复核意见,出具复核意见书。根据审计机关审计复核准则的规定,法制工作机构

13、应当自收到复核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核工作,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10个工作日。需要审计组所在部门补正材料的,补正材料的时间不包括在复核时间内。细化编审程序5.审计机关审定阶段。审计机关审定阶段。法制工作机构复核后,审计组所在部门应当将代拟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和法制工作机构的复核意见书报送审计机关分管领导,由审计机关分管领导根据审计报告的重要程度,确定或提议召开不同层次的审计业务会议讨论审定审计报告。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审计业务会议的记录工作,并根据审计业务会议决定修改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和审计移送处理书(新审计法无审计机关收到审计报告30日内送达的时间规

14、定)细化编审程序6.签发、送达、公布阶段。签发、送达、公布阶段。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经审计机关审定后,由审计机关分管领导或者主要负责人签发。审计机关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将出具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送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单位,将审计移送处理书送达有关单位;审计机关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审计报告。五号和六号令贯彻执行图审计署5、6号令的贯彻执行图.doc三.审计报告内容与形式基本要求(一)审计报告应以审计工作底稿为基础,以审计证据为依据。审计报告形成阶段,项目管理者应核对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三者一致性,避免漏查重大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规避审计风险.在出具审计报告前

15、应认真做好审计取证和审计底稿复核工作,做到审计取证数据、事实及描述准确,编制审计底稿的依据合理,审计报告措辞严密,问题定性准确,评价准确适度,处理意见公正、实事求是,对于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具体事项,以及标准不明确的事项不在报告中进行评价。同时还要注意充分发挥审计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对于审计查出的问题既要原汁原味地反映审计情况,还要有理性分析,把微观成果提升到宏观层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为党政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三.审计报告内容与形式的基本要求(二)要素完备要素完备。正式出具的审计报告包括标题;编号;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项目名称;内容;出具单位;签发日期。内容齐全内容齐全。审计

16、依据-实施审计所依据的审计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审计所依据的审计法等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款;具体条款;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性质、管理体制、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以及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状况等;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一般表述为被审计单位应对其提供的与审计相关的会计资料、其他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包括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和审计实施的起止时间;审计评价意见-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发表评价意见;违法违规事实和定性、处理、处罚决定及依据,移送处理决定;改进意见和建议(必要时)。有的审计报告,还有“被审计单位执行以前年度

17、审计决定的情况”,“被审计单位审前自查自纠情况”,“审计发现问题的原因分析”、“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三.审计报告内容与形式基本要求(二)分类合理。审计报告的不同组成部分,既是结构,也是一种分类。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处理处罚意见,应当按照问题的定性予以分类。例如,“虚报冒领预算资金”,“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转移资金”,“账外设账、私存私放资金”、“损失浪费”等 审计署法制司有关文件法制司审计报告.doc审计发现问题分类存在的问题一是大排序,不分类。不论什么问题,几乎是与审计工作底稿对应,甚至比审计工作底稿涉及的问题还要小,不作任何分类,一排到底。二是问题分类混乱。有的是按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属单位

18、进行分类,如“所属A单位的问题”,有的是按大致的会计要素或资金收支分类,如“资产方面的问题”按照这种分类,必须在分类标题之下才能看出究竟是什么具体总问题。审计发现问题的分类存在的问题三是分类标准多元化,具体分类互相交三是分类标准多元化,具体分类互相交叉叉 。结果是分不分类差别不大,如有的分类为“预算编报问题”,“转移资金问题”,“未经批准建设培训中心问题”,“预算外资金未执行收支两条线问题”,“账务处理不规范问题”,“管理方面的问题”。三.审计报告内容与形式基本要求(二)主次分明。主次分明。要做到重要问题、突出问题、共性问题、必查问题、有规定的问题、审计方案列示的问题在前,次要问题、一般问题、

19、随机问题、个性问题、未作规定的问题、审计方案未明确的问题在后。这样,对报告的编制者,后续的复核、审核、审议、审定者以及阅读使用者,能够突出重点、掌握共性,对审计结果统计、汇总、利用等项工作也比较便利。三.审计报告内容与形式基本要求(二)表述严谨表述严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处理处罚,最好是先列示小标题,然后再具体表述。小标题应当是三个要素,即问题(定性)、金额(定量)及处理处罚意见,如“私存私放资金50万元应收缴国库”。在小标题下,每个问题及处理处罚意见,一般也应分三部分叙述。第一部分是“违法违规事实”,第二部分是“审计定性依据及定性结论”,第三部分是“审计处理处罚依据及处理处罚意见”。这三部分

20、内容,视具体情况,可采用“三合一”的方式,也可分段表达,还可以用格式化方法予以列示。三部分内容表述举例违法违规事实简单。适宜采用事实、定性与处理“三合一”的方式。如“为与AB公司合资成立MSS公司,你公司于2004年3月8日向指定账户汇出5000万元,3月10日完成了MSS公司的注册登记。MSS公司于3月12日又将5000万元全部返回你公司。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五条关于股东应当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和第三十四条关于股东在公司登记后,不得抽回投资的规定,你公司应予纠正。”在这里,公司法既是定性依据,也是审计处理依据,其中“你公司应予纠正”则是审计处理意见。三部分内

21、容表述举例违法违规的事实比较复杂,叙述篇幅较大,问题定性与处理处罚的依据相同但篇幅也比较长,则分段表达为好。如:“2001年4月原国家计委批复GQ污水处理厂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项目建设规模为20万吨/日。2002年4月经B市有关部门重新测定,GQ地区近期污水排放量小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预测量。2002年5月市规划委员会和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联合批准污水处理厂近期建设规模为10万吨/日;远期征地及预处理设施仍按20万吨/日的规模实施。2002年7月排水集团征用了GQ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用地390亩,其中包括预征二期工程土地60亩,共支付征地拆迁费1.34亿元。截止2004年10月审计时,这60亩土地

22、一直闲置。上述做法不符合建设部、国家计委关于批准发布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通知(建标200177号)第五十三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用地,必须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执行国家土地管理的有关规定,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征用应以近期为主,对远期发展用地严格控制,一般不得先征后用和国土资源部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国土资源部令1999第5号)第二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可以认定为闲置土地:(一)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建设用地批准书未老规定动工开发建设日期,自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生效或者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设用地批准书颁发之日起满1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的规定,B市政府应督促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按规定

23、处置上述闲置的土地。”三部分内容表述举例违法违规事实比较复杂,叙述篇幅较大,问题定性与审计处理处罚的依据不同且内容较长,则分段表达为好。例如:“JZS市1993年开始征收城市排水设施有偿使用费,1997年开始征收污水处理费。自2000年起该市应取消而未取消征收排水设施有偿使用费。2001至2003年该市共征收排水设施有偿使用费3458.40万元,纳入城建资金统一使用。”上述做法不符合国家计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大污水排放和集中处理良性运行机制的通知(计价格19991192号)中收取污水处理费后,要取消在排水环节征收的建设费、运行费、增容费和建设性基金及其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收费的规定。

2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31号)第五十二条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违反预算的行为或者其他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行为。审计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骨,区别情况对违法取得的资产按照以下规定处理:(五)采取其他纠正措施的规定,JZS市应立即取消征收排水设施有偿使用费。”以上第二、三种情况,对于不是很熟悉审计的报告阅读者来说,看起来还是比较费力。改用格式化列示,不仅醒目,更重要的是能起到提示的作用。如在三个段落的前边都分别用带阴影的括号或不同的字体标出:【违法违规事实】、【审计定性依据及审计结论】和【审计处理处罚依据及处理处罚意见】。三.审计报告内容与形式基本要求(二

25、)事实清楚。事实清楚。对事实的叙述,应当包括违法违规的主体、时间、地点、主要情节、金额、截止审计时(或者出具审计报告)的状况等。特别要强调,事实要确实存在或已经发生,数据也必须可靠。数据可靠,包括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和精确性。比如涉及到成本计算或纳税计算,要考虑其完整性,不能只算多计的成本或少纳的税金,应当一并计算。所有数据的计算,要依据法律法规,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正确计算,不能多计、少计、重计或漏计。具体金额的计算,特别是要求缴纳或由被审计单位调账的问题,应当是审计查实的数字,要精确到元、角、分。如果是抽查的结果而又涉及调账,可以写“该单位应按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核实,据实调整有关账目”,以避

26、免审计风险。三.审计报告内容与形式基本要求(二)定性准确定性准确。审计定性要与引证的法律法规相对应,要与审计机关惯用的概念相一致,不能回避矛盾,更不能过分迁就被审计单位的要求。对每个具体问题,首先,要确定是不是问题。其次,严格区分是此问题还是彼问题。再次,还要考虑是已有规范表述的老问题,还是新遇到的没有规范表述的新问题。以未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问题为例,就应定为“挪用”、不能是“挪借”、“滞留”、“动用”、“挤占”、“没有按原规定使用”、“用于规定的用途之外”、“不符合规定用途”等。在审计组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中,就应当一次定准,为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依法定性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

27、,才能横向做到对所有单位的相同问题保持定性一致。三.审计报告内容与形式基本要求(二)法规适用。一是注意法律法规的时限性,不能使用过期或者未生效的法律法规。二是注意法律法规级次。在同一问题适用多个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应选用最合适层次的法规。在不同级次法规如国家法律、部门和地方规章不矛盾的情况下,应选择使用级次最高的法规,在地方法规与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不能确定其适用性时,最好能征询法律法规制定部门的意见。三是同一事项,在不同法律法规中都有涉及,而针对性又有所不同的,要选用最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四是所引用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款的内容要准确无误,不能有歧义。五是引证法律法规要规范。引证法律法规要标明发文单

28、位、文件名称、文号、条款等,符合公文规范。六是不同审计项目涉及使用相同法规的情况,要保持横向一致性、可比性和前后一惯性。三.审计报告内容与形式基本要求(二)处理(处罚)恰当。一是处理要有结论,应该处理的问题一定要处理,不能只列查出的问题而没有处理的结论。二是法律法规明确的,按法律法规的规定作出处理处罚。三是在法律法规基础上,审计机关有统一审计处理处罚原则的,按统一原则作出审计处理处罚。四是审计机关没有统一处理处罚原则的,要慎用自由裁量权,注意不同项目、不同时期审计的可比性,把握好审计处理处罚力度。审计组和“代拟稿”主办单位在编制审计报告阶段,要注意这一问题,复核、审核、审议和审定环节更应合理把

29、握不同项目、不同时期的平衡。但从实际情况看,尤其对不同项目的审计处理处罚,横向把握就不仅不平衡,有时差异极大。例如,对有的单位,只有一、两万元的“小金库”,不仅收缴,而且要罚款,甚至还要处理责任人。而对有的单位,“小金库”的金额高达数几十万甚至百万元,只要求作并账处理。尽管具体情节有所不同,但不平衡还是显而易见的。三.审计报告内容与形式基本要求(二)用语规范。审计报告用语应客观、准确、规范、严谨。国外在这方面均有规定,如德国审计条例规定,应尽可能避免语言上的不良习惯,包括虚词或空洞的套语(如当然、显然、自然、无疑),因为这类词既代替不了事实,也代替不了论据。我国虽没有明文规定,但应做到客观、准

30、确、规范,有的将“概率”误写为“几率”用词不准确,将“法定代表人”误写为“法人”或“法人代表”不正确。有的没有做到严谨细致,不认真,粗心大意,丢字多字错字现象时有发生,如写“万元”时,少写“万”字。有的定性没有上升为法律语言,而是日常口语,降低了审计报告的权威性。审计报告中数值写法 小数保留位数。当金额有角无分时,分位应当写0,如写为183.90元等形式;当金额无角分时,不加.00,写为784元等形式。数字分节。采用三位分节法;采用千位分隔符等审计报告示例审计报告第4号.doc四.目前审计报告存在的法律缺陷一是叙事有情无节。有的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违法违规问题的表述过于简单,常常以一句结论性的

31、语言一带而过,如“单位于年月日动用专项经费万元”,接着便以违反法律法规哪一条款进行定性和处罚。由于叙事有情无节,使人看不出违法违规问题的情节、性质及其后果如何。四.目前审计报告存在的法律缺陷二是评价过于原则。审计评价是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审计评价,可以基本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管理状况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情况。目前审计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过于原则,审计报告中评价部分只就被审计单位收支事项作出诸如真实、基本真实或不真实的笼统评价,针对性不强,实际意义不大。此外,对多个被审计单位的评价内容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往往是“一副面孔”。有的超越审计职权范围,对本不属于审计事项的内容,甚至对审计过程

32、中没涉及或仅表面涉及的问题进行评价。这种情况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尤为突出。由于评价过于原则,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评价,现任与前任的责任界限,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的界限,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的界限,改革中的失误与违法乱纪的界限,往往分辨不清,让人如入云雾之中。这也是领导机关及组织人事等部门无法运用审计结果的因素之一。四.目前审计报告存在的法律缺陷三是定性缺乏求实。比较多的问题是不加区别,简单“对号入座”,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生搬硬套,缺乏研究活生生具体情况的本领。如一个行政单位为改变出差人员在外吃饭凭票报销无节制的弊端,从修订制度入手,采取费用包干(每人每天50元)的办法,结果使该项费用较前大大

33、降低。当然,这种做法并不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但实践证明符合改革精神且效果是好的。某地审计机关审计时不从这一实际出发,就以超标准开支差旅费定性并施以处罚,被审计单位感到很委屈,类似的情况较多。还有的因为规定本身已不合时宜,但审计人员照样搬出这些规定进行定性处理。此外,一些审计报告提出的初步处理处罚意见或失之于宽或失之于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四.目前审计报告存在的法律缺陷四是引用法规不当。主要有:一是对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问题的定性没有引用法律法规,或者引用法律法规有误;二是由于执法主体、适用范围等原因导致引用作为审计处理处罚的法律依据不足,或者适用法规针对性不强;三是引用过时失效的规定,

34、或用审计事项发生时尚未施行的法规作为审计依据;四是引用的规定层次较低,有的部门或地方性规章明显与法律法规有抵触的甚至没有法律效力的“红头文件”也作为定性和处理处罚的依据。个别审计机关还引用当地政府会办纪要的规定对被审计单位予以处罚,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四.目前审计报告存在的法律缺陷五是重点不够突出。一个审计项目查出的问题可能很多,但审计报告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反映被审计单位所有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审计人员拟定审计报告时必须坚持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紧紧抓住一些重大问题。有些审计报告在披露违法违规问题时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事无巨细地罗列一大堆;或者将一些数字不大、情节较轻的一般问题,甚至是一些技

35、术性的差错写入审计报告;或者对归集的审计证明性材料不进行提炼,让数字充斥整个审计报告。四.目前审计报告存在的法律缺陷六是语言拉杂不清。审计报告的语言应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性术语,必须使用时也要作出简明的注释。有些审计报告往往简单地以会计核算过程或会计科目来反映事实,阐述问题没有与整个业务操作过程相结合,财务会计类专业词汇、会计凭证号和表示设备名称或工程项目名称的英文字母太多,个别的还使用夸张、比喻等过分修饰的非书面语言,语意表述含糊累赘。也有的明显带有个人主观意识的分析和推断性的语言。不规范的审计报告增加了人们阅读和理解的难度,时常有局外人或同行读不懂审计报告的情况。审计报告

36、缺陷内容缺失内容缺失。主要表现在标题上,以“被审计单位”和“审计项目”两个要素代替审计报告的标题,既给人一种“光头没耳朵”“不伦不类”的感觉,也给被审计单位乃至社会公众阅读、理解、引用审计报告带来相当不便,显得不够规范。根据审计法第四十一条、六号令第五十六条、审计机关公文处理的规定第二条以及第六条的规定,审计报告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公文 ,还是应当加上由“审计机关名称”(发文机关)、“审计事项”(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即事由)、“审计报告”(公文种类)等基本要素构成的标题,这样才既符合办法的要求,又符合公众的“口味”。内容冗余。当前地方审计机关按照上级审计机关统一制定的格式对外出具的审计报

37、告中,还存在较多的冗词赘句。比如,审计报告格式中要求写明的“审计工作开展的总体情况”、“审计承诺、被审计单位会计及相关责任”等内容就属于这个范畴,他们反映的是审计组具体实施审计过程中的情况,可以在审计日记、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中真实、完整地记载,但将其强行搬上审计机关对外出具的审计报告中却没有必要,这既无谓地增加了审计报告的“自重”,同时又冲淡了审计报告的主题,降低了审计报告的可读性。审计报告缺陷群众看不懂。群众看不懂。原因有三:其一,对审计报告的撰写,太追求原因有三:其一,对审计报告的撰写,太追求“专业化专业化”。其二,目标单一,远离群众。只关心审计任务完成的。其二,目标单一,远离群众。只

38、关心审计任务完成的怎样,审计预期的目标有没有实现,从不过多的关注审计的社会怎样,审计预期的目标有没有实现,从不过多的关注审计的社会影响,不去了解群众想些什么,老百姓想些什么,这样写出的审影响,不去了解群众想些什么,老百姓想些什么,这样写出的审计报告很多群众也不爱看,也看不懂。其三,不重视再学习,写计报告很多群众也不爱看,也看不懂。其三,不重视再学习,写法简单,难以提升审计报告的质量。对于审计报告的撰写只是按法简单,难以提升审计报告的质量。对于审计报告的撰写只是按照规定步骤,一二三四去写,而不去考虑为什么写?写什么?写照规定步骤,一二三四去写,而不去考虑为什么写?写什么?写给谁看?看了之后有什么

39、效果?这样写出的审计报告千篇一律,给谁看?看了之后有什么效果?这样写出的审计报告千篇一律,只是审计的数字发生变化而已,难以起到审计报告应有的作用。只是审计的数字发生变化而已,难以起到审计报告应有的作用。按照审计报告的基本要求,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写好审计报告,按照审计报告的基本要求,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写好审计报告,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比如:如果要向各级领导、机关报送审计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比如:如果要向各级领导、机关报送审计报告,那么可以把审计报告加工成审计专报,就审计报告中的某一告,那么可以把审计报告加工成审计专报,就审计报告中的某一事项有针对性的进行提炼加工,提出可行性意见或建议,起到审事

40、项有针对性的进行提炼加工,提出可行性意见或建议,起到审计报告应有的决策作用。如果要向社会发布审计报告,那么可以计报告应有的决策作用。如果要向社会发布审计报告,那么可以把审计报告加工成审计结果报告,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要让老把审计报告加工成审计结果报告,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要让老百姓看得懂,让群众看得懂,起到它的社会作用。百姓看得懂,让群众看得懂,起到它的社会作用。审计报告缺陷以审计机关名义征求意见不符合审计法精神。号令、审计法修订释义读本第111页“审计组提出的审计报告,并以审计机关的名义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第112页“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是以审计机关的名义作出的”,不符合审

41、计法精神,按照审计法第四十条规定,审计组提交审计报告的程序为:审计组实施审计提出审计组报告征求意见报送审计机关。在审计组尚未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组报告之前,审计机关凭什么去征求被审计对象意见?应当以审计组的名义向被审计对象征求意见。第四十条:“被审计对象的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这一规定与修订前的“送交审计组或审计机关”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对象意见时,就应该以审计组的名义作出,而不应当以审计机关的名义作出。以审计机关的名义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对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也是极其不利的。从根本上说,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对象意见,是审计组对审计事实的进一步确认,而不是征求对审

42、计组提出的审计处理处罚建议的意见。由于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是审计组作出的而不是审计机关作出的,不能替代审计机关的意见,所以也就不能将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对象意见的程序与审计机关在作出审计决定和审计处罚时的“告知”程序混为一谈,因为前一程序还是事实的确认阶段,后一程序已经是事实确凿了。五.增强审计报告法律内涵的途径一,精通有关法律法规,为审计工作奠定好的基础,做到言之有法。审计工作不仅要求审计人员精通审计业务,更要求审计人员知法懂法、严格执法。因此,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国家关于财政财务方面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还要熟悉了解与审计工作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审计人员对法律法规的熟悉了解不能仅仅满足

43、于死记硬背条文,重要的是注意领会法律法规的立法宗旨和重要规定的现实意义。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前,就要注意收集与审计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一方面可以对照审查被审计单位有无违规违纪行为,另一方面也便于掌握法律依据对审计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审计定性和处理处罚。在适用法律时,一定要坚持新法优于旧法,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等原则。对不太有把握的法律适用问题,应该及时请教他人,或者请法制机构协调解决。五.增强审计报告法律内涵的途径二,重视调查研究,为撰写审计报告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言之有物。审计工作是一项实践性业务性政治性都非常强的工作,对审计人员各方面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审计人

44、员撰写审计报告的资料来源一方面是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书面会计资料,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内控制度等情况进行解剖分析,有些还需要对被审计单位有关情况作深入了解。审前调查固然必不可少,但全过程调查研究也很重要。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有情有节,这是撰写审计报告必须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也有助于防止表面性、片面性的发生。五五.增强审计报告法律内涵的途径增强审计报告法律内涵的途径三,及时收集审计证据,为审计评价和审计处理提供有力佐证,做到言之有据。审计人员按照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具体审计事项,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及时有目的地收集与审计事项相关的证据,审计证据必须具有相关性、客观性、

45、充分性和合法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审前调查时就可以开始审计资料的收集,包括进行必要的取证,而不要等到审计尾声阶段才去取证。要围绕被审计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会计资料、重要会议记录及有关文件、审计档案资料、电子数据等等,筛选出有疑点的问题,并针对性地展开审计证据的收集,为审计评价及其后的工作早做准备。五.增强审计报告法律内涵的途径四,站在全局高度,提出恰当的意见和建议,做到言之有理。审计监督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被审计单位改进管理、规范行为、建立制度,因此审计报告提出的定性和处理处罚意见应当具有惩治与教育相结合的效应,并易于执行。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能经常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

46、转换思想观念,从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紧紧围绕全局工作中心研究改革、发展、稳定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具体化,使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审计人员还应该针对审计实施过程中发现的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趋势,提出一些具有前瞻性和普遍指导意义的审计建议。审计建议不能原则化,空洞说教,而要便于被审计单位操作执行。总之,要使被审计对象对审计报告口服心服,这样才能起到帮助被审计单位知错整改进而规范管理的作用。五.增强审计报告法律内涵的途径五,增强综合分析能力,逐步提高审计报告的水平,做到言之有度。面对审计查出的许多

47、问题,审计人员应当全面度量,违规问题宜少不宜多,善于就重点问题入手开展审计,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分析,在审计报告中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本质,克服就事论事、不痛不痒的现象。一般来说,每个审计项目能梳理出两三个较为突出的重点问题就不错了,审计报告也不能面面俱到、处处点评,结果重点不突出,让人得不到要领。文字表述上,宜精不宜粗,善于加工提炼,精雕细刻,一句顶几句,该讲的话尽可能讲深讲透,不需要讲的话下决心砍掉,不能讲的废话套话则坚决不要。还要注意透过表面现象抓住实质,这样有利于击其要害,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改变长期存在的屡审屡犯的状况。六.编制审计调查报告基本知识(一)一资料分析过程。

48、界定事实是对被调查事项(或称:问题,下同)的行为轨迹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准确、完整的描述。行为轨迹:包括时间地点、人员方式、幅度范围等量化内容。事件相关因素:包括人员素质、经济环境、规范性要求的适用情况等非量化内容。归纳特点概括问题(或称非预期事项,下同)的存在特征。(1)将规范性要求(预期状态)与已经完成界定任务的非预期事项(非预期状态),进行“应该怎样(预期状态)”与“实际怎样(非预期状态)”的比较。(2)将两者的差异排列出来。(3)其中最能概括地解释非预期事项存在状况的差异,就是该事项的特点。如,应按市价就近购买原材料(预期状态),却以高价远途购进等质品(非预期状态)。该事项特点可归纳为,购

49、入价高值低原材料。六.编制审计调查报告基本知识(一)寻找原因。就是找到引发非预期事件的具体事项。做法:(1)从已经完成界定任务的非预期事项的初始点入手。(2)将可能引发非预期行为的“事件相关因素”排列出来。(3)其中最能合理地解释该非预期事项“特点”的因素,即是产生该事项最可能的原因。六.编制审计调查报告基本知识(一)推断趋势。不良的发展趋势,是与相应的发展目标或者进度计划比较而言的。做法:(1)确定与该非预期态势相对应的当前以及将来的预期状态。(2)由已完成界定任务的非预期事项的当前状态,测算或者推导出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3)将两者将来状态(即应该怎样和可能怎样)的相关因素排列出来。取其中

50、最大的差异作为推断结果。六.编制审计调查报告基本知识(一)作出结论。结论是凭借一定标准,对被调查事项的状态、性质作出的评价,包括单项事实和综合情况评价两种。(1)单项事实评价。以该调查项目适用的规范性标准,与已完成界定任务的调查事项进行比较(定量标准与行为轨迹比较,定性标准与事件相关因素比较),取其中差异最为明显、最能合理地解释该事项特点的因素,作为评价结论。(2)综合情况评价。是对调查对象进行的整体评价。做法:首先,依据该调查项目适用的综合性(如,法律的、效益的等)规范标准,对已完成界定任务的单项事实归类整理,并进行再界定。第二,概括出不同类别事项的特点。第三,将已完成综合界定任务的整体性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一级建造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