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pptx(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讲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17671一1999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基准方法的仪器、材料、胶砂组成、试验条件、操作步骤和结果计算等。本标准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石灰石硅酸盐水泥的抗折与抗压强度的检验。2.方法概要 本方法为40mm X 40mm X 160mm棱柱试体的水泥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测定。试体是由按质量计的一份水泥、三份中国ISO标准砂,用0.5的水灰比拌制的一组塑性胶砂制成。中国ISO标准砂的水泥抗压强度结果必须与ISO基准砂的相一致。胶砂用行星搅拌机搅拌,在振实台上成型。也可使用频率
2、2800-3000次min,振幅0.75mm振动台成型。试体连模一起在湿气中养护24h,然后脱模在水中养护至强度试验。到试验龄期时将试体从水中取出,先进行抗折强度试验,折断后每截再进行抗压强度试验。第1页/共29页 3 试验室3.1 试验室 试体成型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士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试体带模养护的养护箱或雾室温度保持在20士1C,相对湿度不低于90%.试体养护池水温度应在20士1范围内。试验室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及养护池水温在工作期间每天至少记录一次。养护箱或雾室的温度与相对湿度至少每4h记录一次,在自动控制的情况下记录次数可以酌减至一天记录二次。在温度给定范围内,控制所设定
3、的温度应为此范围中值。4、胶砂组成4.1 砂 各国生产的ISO标准砂都可以用来按本标准测定水泥强度。中国ISO标准砂符合ISO 679中要求。5.2 水泥 当试验水泥从取样至试验要保持24h 以上时,应把它贮存在基本装满和气密的容器里,这个容器应不与水泥起反应。4.2 水 仲裁试验或其他重要试验用蒸馏水,其他试验可用饮用水。第2页/共29页 5 胶砂的制备5.1 配合比 胶砂的质量配合比应为一份水泥,三份标准砂和半份水(水灰比为0.5)。一锅胶砂成三条试体,每锅胶砂的材料数量:水泥4502g、标准砂13505g、水2251mL。6.搅拌 每锅胶砂用搅拌机进行机械搅拌。先使搅拌机处于待工作状态,
4、然后按以下的程序进行操作: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 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人。当各级砂是分装时,从最粗粒级开始,依次将所需的每级砂量加完。把机器转至高速再拌30s。停拌90s,在第1个15s内用一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在高速下继续搅拌60 s。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差应在士1s以内。第3页/共29页 7 试件的制备7.1尺寸应是40 mm X 40 mm X 160 mm的棱柱体。7.2成型用振实台成型 胶砂制备后立即进行成型。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一个适当勺子直接从搅拌锅里将胶
5、砂分二层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槽里约放300 g胶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槽来回一次将料层播平,接着振实60次。再装入第二层胶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实60次。移走模套,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用一金属直尺以近似90度的角度架在试模模顶的一端,然后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体表面抹平。在试模上作标记或加字条标明试件编号和试件相对于振实台的位置。8 试件的养护8.1脱模前的处理和养护 去掉留在模子四周的胶砂。立即将作好标记的试模放人雾室或湿箱的水平架子上养护,湿空气应能与试模各边接触。养护时不应将试
6、模放在其他试模上。一直养护到规定的脱模时间时取出脱模。脱模前,用防水墨汁或颜料笔对试体进行编号和做其他标记。二个龄期以上的试体,在编号时应将同一试模中的三条试体分在二个以上龄期内。第4页/共29页 8.2 脱模 脱模应非常小心。对于24h 龄期的,应在破型试验前20min内脱模。对于24h 以上龄期的,应在成型后20-24 h之间脱模。已确定作为24h 龄期试验(或其他不下水直接做试验)的已脱模试体,应用湿布覆盖至做试验时为止。8.3 水中养护 将做好标记的试件立即水平或竖直放在20C 士1c水中养护,水平放置时刮平面应朝上。并彼此间保持一定间距,以让水与试件的六个面接触。养护期间试件之间间隔
7、或试体上表面的水深不得小5mm。.注:不宜用木蓖子。每个养护池只养护同类型的水泥试件。最初用自来水装满养护池(或容器),随后随时加水保持适当的 恒定水位,不允许在养护期间全部换水。除24h龄期或延迟至48h 脱模的试体外,任何到龄期的试体应在试验(破型)前15min从水中取出。揩去试体表面沉积物,并用湿布覆盖至试验为止。第5页/共29页 9.1 抗折强度测定 将试体一个侧面放在试验机(见4.2-6)支撑圆柱上,试体长轴垂直于支撑圆柱,通过加荷圆柱以50 N/s士10 N/s的速率均匀地将荷载垂直地加在棱柱体相对侧面上,直至折断。保持两个半截棱柱体处于潮湿状态直至抗压试验。抗折强度R,以牛顿每平
8、方毫米(MPa)表示,按式(1)进行计算:R=1.5FL/,b3式中:F 折断时施加于棱柱体中部的荷载,N;L 支撑圃柱之间的距离,mm b 棱柱体正方形截面的边长,mm9.3 抗压强度测定 抗压强度试验通过和规定的仪器,在半截棱柱体的侧面上进行。半截棱柱体中心与压力机压板受压中心差应在士0.5 m m内,棱柱体露在压板外的部分约有10 mm。在整个加荷过程中以2400N/s士200N/s的速率均匀地加荷直至破坏。抗压强度Rc以牛顿每平方毫米(MPa)为单位,按式(2)进行计算:R=F/A 式中:F破坏时的最大荷载,N;A受压部分面积,mm2(40mmX40mm=1600mm2)第6页/共29
9、页 10 水泥的合格检验10.1 试验结果的确定抗折强度 以一组三个棱柱体抗折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三个强度值中有超出平均值士10时,应剔除后再取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试验结果。抗压强度 以一组三个棱柱体上得到的六个抗压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如六个测定值中有一个超出六个平均值的士10,就应剔除这个结果,而以剩下五个的平均数为结果。如果五个测定值中再有超过它们平均数士10的,则此组结果作废。10.3 试验结果的计算 各试体的抗折强度记录至0.1MPa,按规定计算平均值。计算精确至0.1Mpa。各个半棱柱体得到的单个抗压强度结果计算至0.1MPa,按规定计算平均值,计算精确至0.1M
10、Pa。10.4 试验报告 报告应包括所有各单个强度结果(包括按10.2规定舍去的试验结果)和计算出的平均值。第7页/共29页 10.5 检验方法的精确性 检验方法的精确性通过其重复性(11.5)和再现性(见10.6)来测量。第8页/共29页第二讲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01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和由游离氧化钙造成的体积安定性的检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他品种水泥。3.原理3.1 水泥标准稠度净浆对标准试杆(或试
11、锥)的沉人具有一定阻力。通过试验不同含水量水泥净浆的穿透性.以确定水泥标准稠度净浆中所需加人的水量。3.2 凝结时间以试针沉人水泥标准稠度净浆至一定深度所需的时间表示。3.3 安定性雷氏夹法是观测由二个试针的相对位移所指示的水泥标准稠度净浆体积膨胀的程度。试饼法是观测水泥标准稠度净浆试饼的外形变化程度。5 材料 试验用水必须是洁净的饮用水,如有争议时应以蒸馏水为准第9页/共29页 6 试验条件6.1 试验室温度为20士2c,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6.2 湿气养护箱的温度为20C士lc,相对湿度不低于90%.7 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标准法)7
12、.1 试验前必须做到 a)维卡仪的金属棒能自由滑动;b)调整至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c)搅拌机运行正常。7.2 水泥净浆的拌制 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先用湿布擦过,将拌和水倒人搅拌锅内,然后在5s-10 s内小心将称好的500 g水泥加人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拌和时,先将锅放在搅拌机的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120 s,停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人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120 s停机。7.3 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步骤 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装人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
13、底板移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 s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人水泥净浆中。在试杆停止沉人或释放试杆30 s时记录试杆距底板之间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 min内完成。第10页/共29页 以试杆沉人净浆并距底板6 mm士1 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尸),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8 凝结时间的测定8.1 测定前准备工作: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8.2 试件的制备:以标准稠度用水量按7.2 条制成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试模,振动数次刮平,立即
14、放人湿气养护箱中。记录水泥全部加人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8.3 初凝时间的测定:试件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 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测定时,从湿气养护箱中取出试模放到试针下,降低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 s-2 s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地沉人水泥净浆。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针30 s时指针的读数。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 mm士1mm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人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初凝时间,用“min”表示。8.4 终凝时间的测定:为了准确观测试针沉人的状况,在终凝针上安装了一个环形附件见图1e)。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
15、方式从玻璃板取下,翻转180,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人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临近终凝时间时每隔15 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人试体0.5 m 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人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终凝时间,用“min”表示。第11页/共29页 8.5 测定时应注意,在最初测定的操作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但结果以自由下落为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沉人的位置至少要距试模内壁10 mm。临近初凝时,每隔5 min测定一次,临近终凝时每隔15 min测定一次,到达初凝或终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
16、时才能定为到达初凝或终凝状态。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落人原针孔,每次测试完毕须将试针擦净并将试模放回湿气养护箱内,整个测试过程要防止试模受振。9 安定性的测定(标准法)9.1 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每个试样需成型两个试件,每个雷氏夹需配备质量约75g-85g 的玻璃板两块,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内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9.2 雷氏夹试件的成型 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将已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雷氏夹,装浆时一只手轻轻扶持雷氏夹,另一只手用宽约10 mm的小刀插捣数次,然后抹平,盖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接着立即将试件移至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 h士2h。第12页/共2
17、9页 9.3 沸煮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使能保证在整个沸煮过程中都超过试件,不需中途添补试验用水,同时又能保证在30 min士5 min内升至沸腾。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A),精确到0.5 mm,接着将试件放人沸煮箱水中的试件架上,指针朝上,然后在30 min士5 min内加热至沸并恒沸180 min15 min.结果判别:沸煮结束后,立即放掉沸煮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的距离(C)I 准确至。.5 m m,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不大于5.0 m m时,即认为该水泥安定性合格,当两个试件的(C-A
18、)值相差超过4.0 m m时,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试验。再如此,则认为该水泥为安定性不合格。10 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代用法)10.1 试验前必须做到 a)维卡仪的金属棒能自由滑动;b)调整至试锥接触锥模顶面时指针对准零点;C)搅拌机运行正常。10.2 水泥净浆的拌制同7.2 条。第13页/共29页 10.3 标准稠度的测定采用代用法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可用调整水量和不变水量两种方法的任一种测定。采用调整水量方法时拌和水量按经验找水,采用不变水量方法时拌和水量用142.5ml。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装人锥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抹平后迅速放到试锥下面
19、固定的位置上,将试锥降至净浆表面,拧紧螺丝1 s-2 s后,突然放松,让试锥垂直自由地沉人水泥净浆中。到试锥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锥30 s时记录试锥下沉深度。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 min内完成。用调整水量方法测定时,以试锥下沉深度28 mm士2 mm时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如下沉深度超出范围需另称试样,调整水量,重新试验,直至达到28 mm士2 mm为止。用不变水量方法测定时,根据测得的试锥下沉深度S(mm)按式(1)(或仪器上对应标尺)计算得到标准稠度用水量P(%)。P=33.4 一0.185S 当试锥下沉深度小于13m m时,应改
20、用调整水量法测定。第14页/共29页 11 安定性的测定(代用法)11.1 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每个样品需准备两块约100m mX 100m m的玻璃板,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11.2 试饼的成型方法 将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取出一部分分成两等份,使之成球形,放在预先准备好的玻璃板上,轻轻振动玻璃板并用湿布擦过的小刀由边缘向中央抹,做成直径70 mm-80 mm、中心厚约10 mm、边缘渐薄、表面光滑的试饼,接着将试饼放人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 h士2h.11.3 沸煮脱去玻璃板取下试饼,在试饼无缺陷的情况下将试饼放在沸煮箱水中的蓖板上,然后在30 min士5 min内加热至沸并
21、恒沸180 min士5 min.结果判别:沸煮结束后,立即放掉沸煮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目测试饼未发现裂缝,用钢直尺检查也没有弯曲(使钢直尺和试饼底部紧靠,以两者间不透光为不弯曲)的试饼为安定性合格,反之为不合格。当两个试饼判别结果有矛盾时,该水泥的安定性为不合格。12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标准稠度用水量、初凝时间、终凝时间、雷氏夹膨胀值或试饼的裂缝、弯曲形态等所有的试验结果。第15页/共29页第三讲 为什么修改标准?因为建国初期,我国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建设工作。而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材料水泥行业却技术落后,产量低、不能满足我国基础建设需要,为解决此矛盾,
22、我国参照前苏联水泥标准,进行了工业废渣在水泥中应用的研究,从而迈出了水泥中允许掺加工业废渣的第一步,一方面,水泥生产综合利用工业废弃物,有利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促进了钢铁、冶金、电子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工业废弃物没有控制的使用,给水泥生产和使用的安全性带来隐患。经过抽样调查表明(2004年383家水泥企业),由于目前我国水泥实物差别较大,3天强度极差在13Mpa左右,最小13.2Mpa,最大26.0Mpa;28天强度极差在24Mpa左右,最小29.8Mpa、最大54.0Mpa;80um筛筛余极差6.6%,最小0.3%,最大6.9%,平均4%;第16页/共29页 调研结果表明由于水泥
23、中混合材料允许掺量与强度等级不匹配,水泥混合材超标是普通现象,而且大多数省份水泥厂水泥混合材最大掺量已超过15%。出现水泥企业生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料掺量超标现象的客观原因是:水泥熟料的提高及粉磨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水泥中多掺混合材料创造了条件,因此水泥品种设置和强度等级不匹配的问题愈来愈突出,绝大部分水泥企业按标准规定加入混合材料实际是无法生产出32.5等级的普通硅酸盐。因此新标准修订取消普通硅酸盐水泥32.5强度等级,将水泥品种分为两个层次,如用户需要高强度等级水泥主要选择P.I、PII、P.O;需要低强度等级水泥主要选择P.S(矿渣)、P.P(火山灰质)、P.F(粉煤灰)、P.C(复
24、合)。按照我国的GB175-199、GB1344-1999标准,只有矿渣、粉煤灰、火山灰质、石灰石、旋窑窑灰等混合材可以掺入,按照GB12595标准,只有粒化铬铁渣、高炉钛矿渣、增钙液态渣、铬铁渣可以掺入而现实中的使用的 混合材远不止这些,同样在掺量上,根据调研结果,在普通32.5水泥中混合材的总掺量最大达到48%,平均28%。因此,对遏制混合材的超标掺量和乱掺混合材的问题必须解决。第17页/共29页 新老标准的变化:新标准第7.1、9.4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新标准与欧洲水泥标准EN197-1:2000通用波特兰水泥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新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75-1999硅酸
25、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三个标准。与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相比本标准主要变化如下: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 增加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将各品种的水泥定义取消。将组分和材料合并为一章。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10的非活性水泥材料来代替”改为“活性混合材料掺加量为5%且20%,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8%且复合本标准第条非活性混合材料或不超过水泥质量5%且符合本标
26、准第条的窑灰代替。将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矿渣掺加量由“20%-70%”改为”20%且70%,并分为A型和B型,A型矿渣掺量20%且50%,代号;B型矿渣掺量50%且70%,代号P.S.B。第18页/共29页 7、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量由“20%-50%”改为“20%且40%”8、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由“应大于15%,但不超过50%”改为“20%且50%9、材料中增加了粒化高炉矿渣粉。10、取消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允许参加粒化精炼铬铁渣、粒化碳素铬铁渣、粒化高炉钛矿渣等混合材料以及原标准附录A新开辟的混合材料,并将附录A取消。11、增加了M类混合石膏,取消了A类石膏。
27、12、助磨剂允许掺量由“不超过水泥质量1%”改为“不超过水泥质量0.5%”13、普通水泥强度等级中取消32.5和32.5R14、将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中的“熟料中的氧化镁含量改为水泥中氧化镁含量,其中型和P.P 型、P.F 型P.C 型水泥中氧化镁含量不大于6.0%,型无要求。15、增加了氯离子限量的要求,即水泥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6%。16、将各强度等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强度指标改为和硅酸盐水泥一致,将强度等级复合硅酸盐水泥强度指标和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一致。17、增加了45um方空筛筛余不大于30%作为选择性
28、指标。18、增加选择水泥组分实验方法的原则和定期校核要求;第19页/共29页 19、将按0.50水泥比和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来确定用水量的规定的适用水泥品种扩大为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你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和掺火山灰混合材料的普通硅酸盐水泥;20、编号与取样中增加了年生产能力200104以上的级别,即200104以上不超过4000t为一个编号;将120万吨以上,不超过1200吨改为120104-200104,不超过2400t为一个编号;21、将“出厂水泥应保证出厂强度等级,其余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标准有关要求”改为“经确认水泥各项技术指标及包装质量符合要求时方可出厂”22、增加了出厂
29、检验项目;23、取消了废品判定;24、不合格品判定中取消了细度和混合材料掺加量的规定,将判定规则改为“检验结果符合本标准7.1、3.1、7.3、2.7、3.3条技术要求为合格品。检验结果不符合本标准”7.1、3.1、7.3、2.7、3.3条中任意一项技术要求为不合格品。25、检验报告中增加了“合同约定的其他技术要求”;26、交货与验收中增加了“安全性检测时,应在取样之日起10d以内完成”;27、包装标志中将“且不应少于标志质量的98%”改为“且应不少于标志质量的99%”;28、包装标志中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包装袋的两侧印刷采用黑色或蓝色”;第20页/共29页
30、第四讲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术语、定义、组分与材料、强度等级、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与储存等。本标准适用通用硅酸盐水泥。2、术语和定义 通用硅酸盐水泥 以硅酸盐水泥熟料和适量的石膏,及规定的混合材料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3、分类 本标准规定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按混合材料的品种和掺量分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4、组分与材料第21页/共29页 4.1组分4.2 材料硅酸盐水泥熟料品种代号组分(质量分数)熟料+石膏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粉煤灰石灰石
31、硅酸盐水泥P.100P.955955普通硅酸盐水泥P.O80且955且20矿渣硅酸盐水泥P.S.A80且8050且50P.S.B80且8020且70 火山灰硅酸盐水泥P.P80且8020且40粉煤灰硅酸盐水泥P.F80且8020且40复合硅酸盐水泥P.C80且8020且50第22页/共29页 石膏 天然石膏:应符合GB5483的规定。工业副产石膏:工业生产中以硫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副产品。采用工业副产石膏时,应经过试验,证明对水泥性能无害。活性混合材料 符合GB1596的粉煤灰,符合GB2847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和符合GB203的粒化高炉矿渣。非活性混合材料 活性指标低于GB1596、GB2847
32、和GB203标准要求的粉煤灰,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和粒化高炉矿渣以及石灰石和砂岩。石灰石中的三氧化二铝含量不得超过2.5。窑灰 应符合的规定。5 强度等级5.1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分 42.5 42.5R,52.5,52.5R,62.5,62.5R,六个等级5.2普通水泥强度分 42.5,42.5R,52.5,52.5R,四个等级。5.3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 合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分为32.5、32.5R、42.5、42.5R、52.5、52.5R六个等级。6 技术要求6.1 化学指标 第23页/共29页 6.2 碱含量 凝结时间 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得早于45mi
33、n,终凝不得迟于390min。普通水泥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600min。安定性 用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强度 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通用硅酸盐水泥,其不同龄期的强度应符合下表规定。(MPa)第24页/共29页 第25页/共29页 7试验方法7.1不溶物、烧失量、氧化镁、三氧化硫和碱按GB/T176进行。7.2压蒸安定性按GB/T750进行。7.3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和安定性按GB/T1346进行。7.4强度按GB/T17671进行。7.5比表面积按GB/T8074进行。7.6 80um和45um筛余按GB/T1345进行。8.检验规则8.1编号及取样 水泥出厂前按同品种、同强
34、度等级编号和取样。袋装水泥和散装水泥应分别进行编号和取样。每一编号为一取样单位。水泥出厂编号按水泥厂年生产能力规定:第26页/共29页 200万t以上,不超过4000t为一编号120万以上t至200万t,不超过2400t为一编号;60万t以上至1200t,不超过1000t为一编号;30万t以上至60万t,不超过600t为一编号;10万t以上至30万t,不超过400t为一编号;10万t以下,不超过200t为一编号。取样方法按GB12573进行。可连续取,亦可从2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12kg。8.2出厂水泥经确认水泥各项技术指标及包装质量符合要求时方可出厂。8.3判定规则检验结果符
35、合7.1、的规定为合格品检验结果不符合7.1、中的任何一项技术要求为不合格品。8.4检验报告检验报告内容应包括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及试验结果,助磨剂、工业副产石膏、混合材料的名称和掺加量,属旋窑或立窑生产。当用户需要时,水泥厂应在水泥发出之日起7天内寄发除28天强度以外的各项试验结果,28天强度数值,应在水泥发出之日起32天内补报。第27页/共29页 8.5交货与验收交货时水泥的质量验收可抽取事物试样以其检验结果为依据,也可以水泥厂同编号水泥的检验报告为依据。采取何种方法验收由买卖双方商定,并在协议或合同中注明。以抽取事物试样的检验结果为验收依据时,买卖双方应在发货前或交货地共同取样或签封
36、。取样方法安GB12573进行,取样数量为20kg,缩分为二等分。一份由卖方保存40天,一份由买方按本标准规定的项目和方法进行检验。在40天以内,买方检验认为产品质量不符合本标准要求,而卖方又有异议时,则说双方应将卖方保存的另一份试样送省级或省级以上的认可的水泥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进行仲裁检验。以水泥厂同编号水泥的检验报告为检验依据时,在发货前或交货时买方在同编号水泥中抽取试样,双方共同签封后保存三个月,或委托卖方在同编号水泥中抽取试样,签封后保存三个月。在90d内,买方对水泥有质量疑问时,则买卖双方应将签封的试样送省级或省级以上国家认可的水泥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进行仲裁检验。9.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 水泥可以袋装或散装,袋装水泥每袋净含量50kg,且不得少于标志质量的99%;随意抽取20袋总质量不得少于1000kg。其它包装形式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但有关袋装质量要求,必须符合上述原则规定。水泥包装袋应符合GB9774的规定。9.3运输与贮存。第28页/共29页感谢您的观看!第29页/共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