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瘫痪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瘫痪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x(7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n随意运动发生麻痹时,首先应确定是否瘫痪。因为某些疾病,例如关节炎或肢体局部问题,肢体因疼痛不敢动,也产生运动受限,实际上这不属于瘫痪。所以首先应明确是否为瘫痪,其次再确定属于哪一类的瘫痪。前言1瘫痪是指肌肉活动能力的减低或丧失而言。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症候之一。第1页/共79页 随意运动:指意识支配下的主动运动。随意运动是在大脑皮质运动区的直接管理下,在锥体外系和小脑的调节下,由锥体束司理,经过上下二级运动神经元而完成的。随意运动障碍不都是瘫痪,如木僵、震颤麻痹就不是瘫痪。2第2页/共79页一、瘫痪的解剖生理学基础一、瘫痪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3第3页/共79页4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第4页/共79页上运
2、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I)起自中央前回运动区、运动前区及旁小叶皮质的大锥体(Betz)细胞轴突组成皮质脊髓束与皮质延髓束(锥体束)下行内囊膝部及后肢的前2/3=皮质延髓束在脑干不同平面上交叉并分别终止于中脑、脑桥和延髓的脑神经运动核(II)5运动传导径路 第5页/共79页=皮质脊髓束再经大脑脚底中3/5、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在锥体交叉大部分神经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皮质脊髓侧束;小部分纤维不交叉,形成皮质脊髓前束,在各平面上交叉至对侧)陆续终止于脊髓前角细胞(II)支配效应器运动。6运动传导径路 第6页/共79页上运动神经元(I)起自中央前回运动区、运动前区及旁小叶皮质的大锥体(Betz)细胞
3、轴突组成皮质脊髓束与皮质延髓束(锥体束)下行内囊膝部及后肢的前2/3=皮质延髓束在脑干不同平面上交叉并分别终止于中脑、脑桥和延髓的脑神经运动核(II)=皮质脊髓束再经大脑脚底中3/5、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在锥体交叉大部分神经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皮质脊髓侧束;小部分纤维不交叉,形成皮质脊髓前束,在各平面上交叉至对侧)陆续终止于脊髓前角细胞(II)支配效应器运动。7第7页/共79页组成组成起止起止行程行程交叉交叉皮皮质质脊脊髓髓束束皮皮质质核核束束锥锥体体系系 四肢肌四肢肌躯干肌躯干肌躯干肌躯干肌中央前回中上中央前回中上2/32/3中央旁小叶前中央旁小叶前部部中央前回中央前回下下1/31/3内囊
4、膝内囊膝内囊后肢内囊后肢中脑中脑:脚底中脚底中3/53/5脑桥脑桥基底部基底部延髓锥体延髓锥体锥体交叉锥体交叉7575纤维纤维皮皮质质脊脊髓髓侧侧束束皮皮质质脊脊髓髓前前束束发动发动随意运动随意运动四肢近端肌四肢近端肌8运动传导路图运动传导路图 第8页/共79页n由于肢体肌、下部面肌和舌肌仅接受对侧锥体束支配,锥体束损害导致对侧肢体瘫、中枢性面瘫(眼裂以下)和舌瘫。n眼肌,面上部肌肉(额肌、眼轮匝肌、皱眉肌),咀嚼肌,咽喉声带肌,颈肌和躯干肌等接受双侧锥体束支配,一侧锥体束损害不出现瘫痪。9第9页/共79页基底节主要有两条与大脑皮质相关的神经环路。(1)大脑皮质-纹状体-GPi-SNr复合体-
5、丘脑-皮质环路 (直接通路)(2)大脑皮质-纹状体-GPe-丘脑底核-GPi-SNr复合体-丘脑-皮质环路 (间接通路)基底节与运动有关的联系10第10页/共79页 解剖与生理解剖与生理 纹状体尾状核豆状核苍白球壳核新纹状体旧纹状体病变时肌张力降低运动过多病变时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11第11页/共79页 环路受损处环路受损处 运动障碍运动障碍1、间接通路过度激活、间接通路过度激活 运动不能,肌强直运动不能,肌强直2、间接通路过度抑制、间接通路过度抑制 舞蹈病,偏侧投掷症舞蹈病,偏侧投掷症3、直接通路过度激活、直接通路过度激活 肌张力障碍、手足徐动症、肌张力障碍、手足徐动症、抽动抽动 4、直接通路
6、过度抑制、直接通路过度抑制 运动迟缓运动迟缓 基底神经节环路受损时可发生的运动障碍基底神经节环路受损时可发生的运动障碍12第12页/共79页1、运动减少,如帕金森病。、运动减少,如帕金森病。2、运动过多,如舞蹈病、震颤、肌张力障碍、投掷症、运动过多,如舞蹈病、震颤、肌张力障碍、投掷症、抽动、肌阵挛、静坐不能等。抽动、肌阵挛、静坐不能等。3、混合性运动障碍,如共济失调、步态障碍、面肌痉挛、混合性运动障碍,如共济失调、步态障碍、面肌痉挛、僵人综合征等。僵人综合征等。锥体外系统的疾病又称为运动障碍病锥体外系统的疾病又称为运动障碍病(Movement Disorders)基锥体外系统的病变可引起下列三
7、种运动障碍基锥体外系统的病变可引起下列三种运动障碍13第13页/共79页锥体外系损伤锥体外系损伤后主要表现后主要表现为为肌张力变肌张力变化化和和不自主运动不自主运动两大类症状。两大类症状。苍白球和黑质病变多表现为运动减少和肌张力增高,苍白球和黑质病变多表现为运动减少和肌张力增高,如帕金森病;如帕金森病;尾状核和壳核病变多表现为运动增多和肌张力减低,尾状核和壳核病变多表现为运动增多和肌张力减低,如舞蹈病;如舞蹈病;丘脑底核病变可发生偏侧投掷运动。丘脑底核病变可发生偏侧投掷运动。14第14页/共79页小脑小脑的主要功能是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躯体平衡维持躯体平衡、调节调节肌张力及协调随意运动肌张力及协调
8、随意运动。小脑受损后主要表现为小脑受损后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共济失调和和平衡平衡障碍障碍两大类症状。两大类症状。15第15页/共79页二、瘫痪的分类16第16页/共79页n瘫痪按损伤解剖部位分为:特点:瘫痪肌的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瘫痪肌无萎缩电检查无变性反应又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痉挛性瘫痪;硬瘫。中枢性瘫痪17第17页/共79页周围性瘫痪又称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弛缓性瘫痪;软瘫。如格林巴利综合征、小儿麻痹。特点:瘫痪肌的肌张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瘫痪肌出现肌肉萎缩电兴奋性检查有变性反应18第18页/共79页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损害部位损害部位 皮质运动区皮质运动区或或锥
9、体束锥体束 颅神经运动核颅神经运动核及其纤维及其纤维脊髓前角细胞脊髓前角细胞或背神经或背神经 瘫痪范围瘫痪范围 常较广泛常较广泛 常较局限常较局限 肌张力肌张力 腱反射腱反射 亢进亢进 减弱或消炎减弱或消炎 病理反射病理反射 有有 无无肌萎缩肌萎缩 早期无,晚期为废用早期无,晚期为废用性性 早期即有早期即有 电变性反应电变性反应()()运动神经元瘫痪鉴别运动神经元瘫痪鉴别19第19页/共79页按瘫痪的原因 1、神经源性瘫痪 2、肌肉源性瘫痪 3、神经肌肉接点性瘫痪 二、瘫痪的分类20第20页/共79页按瘫痪的程度 1、完全性瘫痪 2、不完全性瘫痪 临床上使用临床上使用05级分级法级分级法 0级
10、级完全瘫痪。完全瘫痪。1级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2级级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抬起。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抬起。3级级肢体能抗地心引力而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肢体能抗地心引力而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4级级能做抗阻力的动作,但较正常为差。能做抗阻力的动作,但较正常为差。5级级正常肌力。正常肌力。21第21页/共79页按瘫痪时的肌张力状态 1、驰缓性瘫痪 2、痉挛性瘫痪 按瘫痪的分布 1、偏瘫(包括交叉性偏瘫)2、截瘫 3、四肢瘫 4、单瘫22第22页/共79页按运动传导通路上不同部位的病变1、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2、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23第23页/
11、共79页一侧上下肢的运动障碍叫做偏瘫偏瘫,是瘫痪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一)偏瘫偏瘫病变定位诊断偏瘫病变定位诊断 1、皮质与皮质下性偏瘫 2、内囊性偏瘫 3、脑干性偏瘫 4、脊髓性偏瘫24第24页/共79页偏瘫的病因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以外的原因 反复发作性偏瘫 癔症性偏瘫25第25页/共79页一般所谓的截瘫多指两下肢瘫痪。广义上两上肢瘫或两下肢瘫都叫做截瘫,两上肢瘫痪称颈性截瘫。(一)上运动神经元性驰缓性截瘫1、表现:两下肢完全性瘫痪,肌张力下降,腱反射消失,可有Babinski氏征。2、原因:(1)外伤(2)急性横贯性脊髓炎(3)脊髓血管病变 (二)截瘫26第26页/共79页(二)痉挛性截
12、瘫1、特征:腱反射亢进,肌张力上升。出现两侧病理反射。多数伴有括约肌障碍,甚至尿潴留。病理障碍极为常见。2、原因:(1)外伤 (2)血管病变 (3)癔症性截瘫 27第27页/共79页双侧上下肢的瘫痪叫四肢瘫。病因:(一)双侧大脑或脑干病变所致 (二)颈髓病变所致 (三)周围神经病变所致 (四)肌肉病变所致(三)四肢瘫28第28页/共79页四肢中的一肢出现瘫痪者为单瘫单瘫。单瘫可由周围神经病变及中枢神经病变引起,分四种类型:(一)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丛或神经根)所致 (二)脊髓病变所致的症候 (三)大脑病变所致 (四)癔症性单瘫(四)单瘫29第29页/共79页二、瘫痪的定位诊断30第30页/共79
13、页肌肉病变:肌萎缩不按神经分布,多为近端型(骨盆带、肩胛带)对称性肌萎缩,少数为远端型;伴肌无力,无感觉障碍和肌束震颤。血清肌酶如肌酸磷酸激酶(CK)等不同程度增高。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肌活检可见病肌的肌纤维肿胀破坏,横纹消失,纤维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等。常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肌炎等。瘫痪的定位诊断(一)瘫痪的定位诊断(一)31第31页/共79页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瘫痪分布与周围神经支配区一致,可伴相应区域感觉障碍,如桡神经受损导致伸腕、伸指及拇指肌瘫痪,手背部拇指和第一、二掌骨间隙感觉缺失;多发性神经病出现对称性四肢远端弛缓性瘫痪,伴肌萎缩、手套袜子形感觉障碍及皮肤营养障碍等。瘫痪
14、的定位诊断(二)32第32页/共79页瘫痪的定位诊断(三)神经丛病变:神经丛病变:引起单肢多数周围神经瘫痪、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臂丛上从损伤引起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和肱桡肌瘫痪,手部小肌肉不受累,三角区、手及前臂桡侧感觉障碍。33第33页/共79页瘫痪的定位诊断(四)瘫痪的定位诊断(四)前根病变:前根病变:呈节段性分布弛缓性瘫痪,多见于髓外肿瘤压迫、脊髓膜炎症或椎骨病变,因后根常同时受累,可伴根痛和节段性感觉障碍。34第34页/共79页瘫痪的定位诊断(五)瘫痪的定位诊断(五)前角细胞病变:前角细胞病变:瘫痪呈节段性分布,无感觉障碍,如C5前角细胞病变引起三角肌瘫痪和萎缩,C8-T1病变
15、可见手部小肌肉瘫痪萎缩,L3病变股四头肌萎缩无力,L5病变踝关节及足趾背屈不能。急性起病多见于脊髓灰质炎,慢性者因部分损伤的前角细胞受病变刺激出现肉眼可识别的肌束震颤或肉眼不能分辩而仅肌电图上可见的肌纤维颤动,常见于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和脊髓空洞症等。35第35页/共79页瘫痪的定位诊断(六)瘫痪的定位诊断(六)脊髓病变脊髓病变:1)半切损害:病变损伤平面以下同侧痉挛性瘫痪及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病损同节段征象常不明显;2)横贯性损害:脊髓损伤常累及双侧锥体束,出现受损平面以下两侧肢体痉挛性瘫痪、完全性感觉障碍和括约肌功能障碍等。颈膨大水平以上病变出现四肢上运动神经元瘫,颈
16、膨大病变出现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瘫、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胸髓病变导致痉挛性截瘫;腰膨大病变导致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瘫。36第36页/共79页瘫痪的定位诊断(七)瘫痪的定位诊断(七)脑干病变:脑干病变:一侧脑干病变累及同侧脑神经运动核和未交叉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脊髓前束,产生交叉性瘫痪综合症,即病灶同侧脑神经瘫,对侧肢体瘫及病变水平以下脑神经上运动神经元瘫。如:1)Weber综合征(大脑脚底综合征):损害部位在大脑脚底(中脑),出现病灶侧动眼神经周围性瘫,对侧面神经、舌下神经及肢体中枢性瘫;2)Millard-Gubler综合征(脑桥基底外侧综合征):为脑桥基底部外侧病损,出现病灶侧外展神经麻痹、面
17、神经核性瘫痪,对侧舌下神经、肢体中枢性瘫痪;37第37页/共79页瘫痪的定位诊断(八)瘫痪的定位诊断(八)内囊病变内囊病变:运动纤维最集中,小病灶也足以损及整个锥体束,引起三偏征,内囊膝部及后肢2/3受累引起对侧均等性瘫痪(中枢性面瘫、舌瘫、肢体瘫),后肢后1/3受累引起对侧偏身感觉障碍,视辐射受累引起对侧同向性偏盲。38第38页/共79页皮质运动区病变:皮质运动区病变:局限性病损导致对侧单瘫,亦可为对侧上肢瘫合并中枢性面瘫。刺激性病灶引起对侧躯体相应的部位局灶性抽动发作,口角、拇指皮质代表区范围较大、兴奋阈较低,常为始发部位,若抽动沿运动区排列顺序扩散称为Jackson癫间。瘫痪的定位诊断(
18、九)瘫痪的定位诊断(九)39第39页/共79页三、急性迟缓性瘫痪40第40页/共79页急性弛缓性瘫痪,又称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不是单一的疾病是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AFP可见于不同病因和多种疾病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仍是AFP重要病因之一 概述41第41页/共79页卫生部规定的卫生部规定的AFPAFP病例病例包括以下14种疾病(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症(3)横贯性脊髓炎 (4)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 (10)肌病
19、(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 (14)短暂性肢体麻痹监测病例的定义 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42第42页/共79页AFPAFP的目的和重要性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出现肢体急性弛缓性瘫痪(AFP),部分病人留有永久的肢体瘫痪等后遗症,是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l脊灰无特效的治疗方法l控制乃至消灭脊灰最重要策略是预防预防l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 vaccine OPV)或灭活脊灰病毒疫苗(inactived poliovirus
20、 vaccine IPV)43第43页/共79页(一(一(一(一)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44第44页/共79页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n定义: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部分患者可发生弛缓性瘫痪,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小儿麻痹症。n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特性: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族肠道病毒属,耐潮湿寒冷,在水、粪便和牛奶中可存活数月按其抗原性分三个血清型,即1、2、3型,型间无交叉免疫,1 型最为常见。嗜神经性:脊髓灰质炎病毒具有嗜神经细胞的特性,人的运动神经元细胞中寄生,并破坏运动神经细胞45第45页/共79页脊髓灰质炎传播途径脊髓灰质炎传播途径途径传播粪-口传播,人是脊灰病毒的唯一宿主粪便中排除病毒
21、时间及规律:感染初期至症状出现之后6周内 最早分离出病毒时间:症状前3-5日(咽部与粪便)排出病毒时间规律:粪便排出病毒量最多,时间也长。发病一周内粪便中病毒检出率最高,一周后排毒量逐渐减少直至发病6周后消失,少数患者粪便排毒可持续3-4个月。传播途径:可直接或间接传染水源、食物.玩具.衣物、被褥等,可做为传播媒介,将病毒带给密切接触者,导致感染或发病。感染早期咽部带有大量病毒,此期亦可通过飞沫传播。46第46页/共79页 (1)可有双峰热,发热或热退后出现肢体和或躯干非对称性、弛缓性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无感觉障碍 (2)脑脊液检查细胞-蛋白分离现象 (3)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害 (4)粪便
22、分离出脊灰野毒株 由于我国已经消灭脊灰病例,诊断脊灰病例应当慎重。疑似脊灰时应请专家小组会诊,个人不可直接作出临床诊断,以免传递错误信息。脊髓灰质炎诊断脊髓灰质炎诊断47第47页/共79页(二)脊灰疫苗相关病例48第48页/共79页1962年美国Terry首先报道是指因机体免疫缺陷,免疫低下或其他原因,在接种或接触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后,对正常人并不致病OPV对这些人却成为致病病原,而发生脊灰症状病例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Vaccine associated-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ccine associated-paralytic poliomye
23、litis(VAPP)49第49页/共79页又称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PP)VAPP病例主要发生在以下3种人群中OPV受种者:通常为20岁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OPV的人,尤其是OPV受种者的双亲或近邻免疫缺陷个体: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缺损、缺失者脊灰疫苗相关病例脊灰疫苗相关病例50第50页/共79页 VAPPVAPP与疫苗质量无关与疫苗质量无关发病机制可能如下与疫苗株病毒的基因突变,出现毒力的“返祖现象”与疫苗株病毒的基因重组:当不同血清型脊灰病毒(或不同病毒)感染同一宿生活细胞时,由于病毒复制时脱氧核酸发生交换而产生了病毒重组现象人工基因工程过程中产生了疫苗重组脊灰病毒疫苗株病毒的
24、遗传稳定性脊灰疫苗相关病例51第51页/共79页服苗者VAPP病例服用活疫苗(多见于首剂服苗)后435d内发热,640d出现AFP无明显的感觉丧失临床诊断符合脊灰麻痹后未再服用脊灰疫苗,从粪便标本只分离到脊灰疫苗株病毒者如有血清学检测脊灰IgM抗体阳性,或中和抗体(或IgG抗体)有4倍增长,并与分离的疫苗株病毒型一致者 VAPP的诊断标准52第52页/共79页接触者VAPP病例与服活疫苗者在服苗后35d内有密切接触史接触660d后出现AFP临床诊断符合脊灰如有血清学检测脊灰IgM抗体阳性,或中和抗体(或IgG抗体)有4倍增长,并与分离的疫苗株病毒型一 致者,则诊断依据更充分 VAPP的诊断标准
25、53第53页/共79页 异常反应定义: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面均无过错不良反应,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做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VAPPVAPP属于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54第54页/共79页资料表明,免疫缺陷和/或肛门周围脓肿可能是VAPP重要危险因素严格掌握接种疫苗禁忌症此外,在临床诊断一定要慎重,任何医生在没有经过省级AFP病例专家诊断小组讨论同意,不要对VAPP做出诊断处处 理理55第55页/共79页(三)急性麻痹综合征56第56页/共79页急性麻痹综合征(acute paralytic syndromes)是指由非脊灰肠道病毒(NP
26、EV)或其他病毒所致AFP病例临床特征与脊灰相似前驱症状:发热、恶心、头痛、肌痛等迅速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非对称性,瘫痪部位以单下肢、双下肢居多(69.19%);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无感觉障碍脑脊液检测约1/3病例可有淋巴细胞增多57第57页/共79页NPEV感染导致AFP是属于下运动神经元麻痹,病毒感染及其炎症反应均直接作用于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细胞。NPEV所致疾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NPEV包括柯萨奇(Coxsackie)病毒A群和B群(Cox-A,Cox-B),埃可(ECHO)病毒,新肠道病毒6872型等,NPEV有60多种血清型。NPEV在健康人群中具有较高的携带率。急性麻痹综合征急性麻痹综
27、合征急性麻痹综合征急性麻痹综合征58第58页/共79页(四)(四)(四)(四)格林巴利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59第59页/共79页概概 述述格林巴利综合征(Cuillain-Barre syndrome,GBS),也称为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属于周围神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已成为目前我国和多数国家引起小儿急性弛缓性瘫痪的最常见原因。60第60页/共79页为进行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该病病程自限、绝大多数的病人均可以完全康复1.7%15%的病人在疾病进展期可因为呼吸肌麻痹而死亡,约10%15%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临床特征临床特征61第61页/共79页运动障碍运动障碍是GBS最主要的临床特
28、征,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进行性、弛缓性,两侧基本对称肢体瘫痪瘫痪:下肢远端,远端麻痹重于近端;表现:双下肢无力,呈上行性发展,逐渐累及上肢和脑神经;腱反射减弱或者消失肢体瘫痪:对称性,两侧肢体肌力检查不超过1级80%2周内肢体瘫痪达到高峰,进行性加重不超过4周临床表现临床表现62第62页/共79页运动障碍重症:出现后组脑神经麻痹,表现为进食呛咳、声音低哑、吞咽困难、口腔唾液积累等呼吸肌麻痹:发生率约20%,多表现为声音低微、咳嗽无力、不同程度的周围性呼吸困难。呼吸肌麻痹是GBS患儿主要的死亡原因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临床表现63第63页/共79页感觉障碍 与运动障碍相比,GBS患儿感觉障
29、碍症状相对轻微表现:神经根痛和感觉迟钝或过敏,很少有感觉缺失。神经根痛在临床较为常见,患儿常出现背部、臀部和下肢的疼痛。神经根痛主要与炎症导致神经根和周围神经水肿,肿胀的神经根在出入椎间孔时受压有关。临床表现临床表现64第64页/共79页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临床上常出现:面色潮红、出汗(误认为患儿发热)可有血压不稳、窦性心动过速、心律紊乱等心血管功能障碍的表现部分患儿在病程早期可出现不超过1224h的一过性括约肌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尿潴留,尿便失禁少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65第65页/共79页脑脊液检查典型的脑脊液改变为“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即脑脊液中反映脱髓鞘改变的蛋白含量高,而细胞计数和其他均
30、正常)此“蛋白-细胞分离”的改变见于80%90%的GBS病人,在病程1周后逐渐明显,第2、3周达高峰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66第66页/共79页神经传导功能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是辅助诊断GBS的敏感指标,90%病例在起病1周内表现出神经传导功能异常实验室检查67第67页/共79页GBSGBS诊断标准诊断标准GBS的临床表现进行性、对称性肢体瘫痪起病1周内深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程进展不超过4周四肢感觉障碍68第68页/共79页支持GBS诊断的实验室检查及电生理诊断标准起病3周内,脑脊液中蛋白高于0.45g/L至少两侧肢体异常神经电生理特点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小于年龄正常下限的80%)传导
31、阻滞或暂时性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弥散远端潜伏期延长F波异常(缺失、弥散)轴索病变特点:CMAP波幅缺失;或者感觉神经的动作电位幅度小于年龄正常下限的80%GBS诊断标准69第69页/共79页排除排除GBSGBS诊断的特征诊断的特征持续性、非对称性肢体瘫痪有明显的或可感知的感觉平面明显的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和肠道功能紊乱脑脊液中单核细胞数目大于50/ml 70第70页/共79页(五)(五)(五)(五)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急性横贯性脊髓炎71第71页/共79页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急性起病;典型的截瘫;感觉障碍平面及尿潴留急性起病,常有脊髓休克期,呈急性弛缓性麻痹
32、CSF无色透明,淋巴细胞及蛋白含量可有轻度增高脊髓MRI检查有助区别脊髓病变性质及范围(常规检查视力及眼底,除外视神经脊髓炎)72第72页/共79页是视神经和脊髓同时或相继受累的急性或亚急性脱髓鞘病变。Devic在1894年复习了16例病例及其本人遇到的一例死亡病例,提出NMO具体的临床特征为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单眼或双眼失明,2)其前或其后数日或数周伴发横贯性或上升性脊髓炎。视神经脊髓炎视神经脊髓炎73第73页/共79页(六)(六)(六)(六)周期性瘫痪周期性瘫痪74第74页/共79页周期性瘫痪又称周期性麻痹(periodic paralysis)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驰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
33、少见疾病,发作时大都伴有血清钾浓度的改变根据血清钾离子浓度的变化可将周期性瘫痪分为低钾型、正常钾型和高钾型3种类型,其中以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最为常见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病史提供发作性骨骼肌弛缓型麻痹而无感觉障碍发作时血清钾低于3.5mmol/L,予钾盐治疗有效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继发性低血钾麻痹周期性瘫痪周期性瘫痪周期性瘫痪周期性瘫痪75第75页/共79页(六)重症肌无力76第76页/共79页是一种发生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致病性自身抗体、细胞因子、补体参与及胸肌细胞等复杂因素有关临床特征骨骼肌活动后容易疲劳,休息或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可以缓解肌无力通常表现为晨轻暮重,波动性明显2/3病例累及眼外肌,常为早期症状,10%长期局限于眼肌;颜面肌、咽喉肌、躯干肌和肢体肌均可受累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77第77页/共79页78第78页/共79页79感谢您的观看。第79页/共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