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治疗策略.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治疗策略.ppt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胃肠道手术后感染是困恼外科医师的难题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结直肠、小肠、胃手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9%、2.75%、2.84%。发生感染后死亡率分别为24.5%、23.96%、33.12%。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 第1页/共22页感染一旦发生,患者ICU和总住院时间明显延长,花费增加。必须高度重视胃肠道手术后感染的防治与早期诊断。当前,术后感染防治重点是SSI。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 第2页/共22页一、胃肠道手术并发SSI的风险因素术前因素:备皮方法、术前抗感染药物使用、皮肤消毒方法及手术人员的洗手消毒;术中因素:手术室环境、手术人员着装、隔离措施、物品灭菌和无菌技术与管
2、理;术后因素:无菌敷料使用与更换、抗感染药物使用、切口接触时措施与患者的自我保护措施。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 第3页/共22页上述因素中,严重的低蛋白血症与营养不良、失血、糖尿病和再次手术是术后发生SSI,特别是腹腔感染的高危因素;高龄患者、合并免疫功能障碍、器官移植、假体植入物和耐药菌出现均可增加SSI发生风险。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 第4页/共22页SSI风险指数分级(risk index category)根据患者麻醉风险分级(ASA)、切口分级和手术时间结合进行评分。(总分3分)ASA3 1分切口分级3 1分手术时间180min 1分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 第5
3、页/共22页手术切口:清洁清洁污染污染和污秽 3 感染切口 3 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 第6页/共22页RIC等级高是唯一风险预测因素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 第7页/共22页二、SSI预防策略当前需要迅速改变和落实的预防措施包括5点:1.术区备皮:可在手术当天去除,最好使用电动剪剪除毛发;2.清洁切口仅于去皮前0.5-2h内使用一次抗感染药物,亦可不适用抗感染药物;3.术中腹腔冲洗应使用接近体温(37.0)的无菌生理盐水。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 第8页/共22页4.术中尽可能使用可吸收缝线。污染与感染切口尽可能使用抗菌可吸收缝线。5.少防引流并尽早拔除引流。河南科技大学
4、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 第9页/共22页对不影响手术切口的区域可不去除毛发,如需去除,也应在术前即刻剪除毛发,而不剃除。这是当前最为容易落实的一项有效预防SSI发生的措施。使用抗感染药物时,要确保在手术切开皮肤组织时,组织中以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应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致病菌采用较为广谱的抗感染药物。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 第10页/共22页丝线的本质是蛋白质,对细菌的化学亲和力强,便于细菌生长,而编织线较单股线更易细菌定植生长。一般情况下,1g组织中细菌数量达到105才会发生感染。但在丝线存在的情况下,1g组织中有100个金黄色葡萄球菌即可发生切口感染。此外,间断缝合较连续缝合更易发生SSI
5、。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 第11页/共22页 因此,采用可吸收的化学合成单股线连续缝合关腹,是预防SSI的有效措施。引流管是外源性细菌进入腹腔的通道,故是造成手术部位感染的原因之一。现主张少防引流管,确实需要放置的,也应在引流目的达到后,尽早拔除引流管。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 第12页/共22页三SSI的预警与诊断措施应高度重视患者术后立即发热和持续发热的情况,特别是体温超过38.5时,更要警惕并注意鉴别有无感染的发生。降钙素(PCT)原是近年来出现的判断感染是否发生和感染发生程度的理想指标。对怀疑发生术后感染的患者,检测血PCT,综合临床症状,可明确提高感染诊断的准确率。河南
6、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 第13页/共22页PCT大于0.5ug/L时,提示SSI合并的感染以波及全身引发脓毒症。可连续监测PCT值变化以评价感染的治疗措施是否有效进而调整治疗方案。超声可及时发现切口下的肿块与液体以及深部组织较大的脓腔,有助于SSI的早期诊断。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 第14页/共22页腹部CT可消除肠道积气的影响,精确地发现腹腔的、各潜在间隙和肠袢见得积液,还可对积液的性质进行初步判断。检查前2h经胃管或口服3%泛影葡胺,通过观察有无造影剂外溢至腹腔,可明确有无胃肠道吻合口瘘,并了解胃肠道运动功能。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 第15页/共22页外科医师应结合患者
7、症状、体征、切口局部情况和有关化验检查指标,尽早明确SSI的诊断并及时治疗。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 第16页/共22页四 SSI的治疗SSI的治疗是外科医师当仁不让的责任。胃肠外科手术后发生腹腔感染时,患者常以急性呼吸功能障碍或肺部感染、胸腔积液的形式首先表现出来。出现此种情况时,不能将术后SSI的治疗拖延至ICU或感染科。外科医师应主动排除或明确肺部感染是否有SSI引起。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 第17页/共22页积极寻找并处理感染源,以免感染呈持续状态,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和治疗失败。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 第18页/共22页对于SSI的深部感染,应评价原有引
8、流部位与引流方式是否合理。如明确已有腹腔深部感染,应将原被动的引流管改为持续冲洗引流的双套管。腹腔深部如需放置引流管,一定要放置直径约1cm的引流管,一旦发生感染,才能得到理想的引流。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 第19页/共22页对没有引流的腹腔内或腹膜后脓肿,可在床上或CT引导下放置引流管引流脓腔(PAD)。PAD特别适用于危重及感染较为局限的腹腔感染。如PAD引流不彻底或感染范围较广,难以得到引流效果时,还可适时开放引流。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 第20页/共22页无论是何种SSI,都应设法获得感染部位的液体或固体标本,送细菌培养并行药敏试验,以指导抗感染药物的目标使用。需要强调的是,应选取脓腔壁组织送检,提高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在无法明确致病菌的早期,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属于检验性使用,根据感染部位的特点和当地耐药菌的流行情况,选用较为广谱的抗感染药物。当细菌学资料出来后,即改为目标性抗菌药物,选用相对窄谱的敏感药物,即降阶梯治疗原则。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 第21页/共22页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 感谢您的观看!第22页/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