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浅谈中国农业未来发展之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现代化——浅谈中国农业未来发展之路课件.ppt(6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业现代化浅谈中国农业未来发展之路 主要内容一、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二、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原因三、外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五、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限 制性因素 六、中国农业现代化未来之路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一、农业现代化的含义二、农业现代化的标准三、农业现代化的特征2013年,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于2013年年初下发到地方和各部委有关单位。一、农业现代化的含义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的由落后的
2、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实现了这个转化过程的农业就叫做农业现代化的农业。二、农业现代化的标准 1、农业经济结构现代化 2、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 3、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 4、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 5、农业经营产业化 6、农业服务社会化 7、农业宏观调控信息化 8、农业资源环境现代化 9、农民生活消费现代化 10、农业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 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特征1.动态性。现代化农业是一个相对概念,其内涵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而变化,即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因而作为动态历史进程的农业现代化,只能有阶段目标,而没有终极目标,即在不同时期应当选择不同的阶段目标和在不同的国民经济水平层
3、面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从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历程看,一般可将农业现代化划分为准备阶段、起步阶段、初步实现阶段、基本阶段及发达阶段。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明确自身所处的社会发展与农业发展阶段,才能正确判断社情、民情、区情等的特殊性以制定正确的现代化建设方案。2.区域性。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向先进国家学习,但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各国的资源禀赋、文化禀赋、技术和制度不同,从国外引进现代化生产要素和技术时必须加以改造,以适应本国农业生产的实际。3.世界性和时代性。现代化是一个国际概念,具有开放性、历史过程性及与其他相关产业同步推进等特点。现在我们又正处在国际市场千变万化、科学技
4、术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故应从全球经济化的角度来研究农业现代化,才能确保现代化的水平和质量,其参照体系就是当代发达国家既有的最高水平。因此,不能单独强调本国特色,必须从本国情况及预期可能达到的水平出发,来确定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或自我判断是否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有一个公认的国际标准。4.整体性。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同时也包括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因此,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重视“硬件”建设,也要重视“软件”建设,特别是农业现代化必须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相协调,与农地制度改革、
5、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相配套。如果忽视“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将无法顺利实施,“硬件”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它随着社会经济现代化的进步而发展,所以还必须和农村现代化同步进行。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原因1、农业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基础地位牢固与否,关系到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的繁荣与发展,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国家的独立与富强。农业发展问题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对国民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贡献:农
6、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波动的起点,农业的增长或衰退对经济扩张具有强烈的引诱或制动作用。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茨的经典分析,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主要有三方面贡献,其一是产品贡献,它包括农业向工业提供原料、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提供食品等。其二是市场贡献,农村市场需求状况对工业和国民经济增长具有决定型影响,随着农民人均收入的提高和边际消费倾向的膨胀,农村成为最有潜力工业消费品市场。其三是要素贡献,主要包括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和资本积累,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带来的直接、间接的贡献。2、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农村逐步繁荣起来了,可农业的基础地位仍不
7、牢固、农民收入仍需要增加、农村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建设和城镇化步伐。3、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题中应有之义,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必然要求。农村的落后首先是经济的落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3、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面临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必须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结构和布局,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减少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
8、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把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Diagram外国农业发展的外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及现状主要模式及现状外国农业现代外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化的发展对我国的借鉴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意义.美国模式规模化生产+市场机制+政府报复 建立在土地丰富,劳动力短缺的资源禀赋之上的模式。采用政府干预和保护下的“市场推进”机制,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为支撑,以机械化、规模化和公司制农场管理方式为主要途径,提高劳动生产力、农业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主要特点1、生产机械化,科学化和规模化显著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2、农业产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程度提高3、政府保护和促进政策制度化、系统化和持
9、续化日本模式小农经济+农协组织+政府保护 以政府主导,市场为辅助的机制作用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三位一体”(小农地权、农协组织、政府保护)农业体制为条件,加强政府干预,以土地生产率为核心,提高农业生产率和资源产出率主要特点1、政府强力增加资金投资。2、疏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通,解决了“人往哪里去”的重要问题3、通过法律形式,强化政府保护韩国模式 韩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主要得益于以“脱贫,自立,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的韩国政府发动的韩国“新村运动”。它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和农村环境,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城主要特点1、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为基础和起点,增加农业投入渠道2、加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加强农
10、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3、政府保护政策借鉴意义:1、农业现代化离不开资金、工具、人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的质与量的增加2、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政府干预、支持、保护和调控3、在小农经济的基本框架下也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4、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和劳动者的现代化5、当代农业现代化是农业产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和经管管理现代化的结合和均衡发展的结果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中国东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中国东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1中国中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中国中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2中国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中国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3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
11、距4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均匀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均匀据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公布的2012年中国现代化报告,全国当前只有北京和上海金融发达地区的综合现代化水平,另有天津、浙江、广东、江苏达到中等发达地区综合现代化水平,其余25个省市均处于初等发达地区的综合现代化水平阶段,且综合现代化水平排位最后三名为贵州、西藏和云南,均位居西南。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区域差异还是很明显的,大概形成东、中、西三级差异,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和农业基地东三省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普遍偏高,次之是中部平原地区,最差的是西部偏远山地高原地区,而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有经济发展、农业投入和自然条件这三个因素。中国东部农业现代
12、化发展的现状中国东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以黑龙江友谊农场为例友谊农场始建于1954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到今天这个农场已发展成为拥有140多万亩耕地。10多万人口的我国规模最大和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大型国有农场。友谊农场场区地处三江平原腹部,地势平缓,土地连片,是我国最大的机械化国营农场。农业机械化综合程度达90%以上,五分场是我国北方旱粮现代化生产试验基地,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黑龙江友谊农场黑龙江友谊农场履带式拖拉机642台轮式拖拉机488台小型拖拉机2950台大中小型拖拉配套农具4359台机动水稻插秧机227台工厂化育秧设备11套排灌动力机械176
13、8台大型喷灌机95台联合收割机402台机动收割机19台机动脱粒机410台粮食处理中心9座黑龙江友谊农场黑龙江友谊农场黑龙江友谊农场黑龙江友谊农场农业结构:农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由于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依靠科技,增加投入,初步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畜牧业结构:畜牧业超常规发展。以肉牛、大鹅、生猪为重点为畜禽良种及产品开发销售基地,辐射每一个分场和生产队,使养殖业生产形成一定的特色。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和社会事业步伐加快。中国中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中国中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中国中部六省指的是山西、河北、安徽、湖北、湖南和江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
14、来.我国中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为现代农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中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中国中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1)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2)农业经济结构逐步优化(3)农业物质条件日益改善(4)农业科技不断进步(5)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日趋合理(6)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中国中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中国中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中部地带经济实力赶不上东部地带,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不高,也缺乏优越的对外贸易区位,大多数地区不能像东部地带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一样,走以工补农或非农产业带动型的道路,只能选择科技带动型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目前,中部地区各省的农业人口比例
15、还非常高,2006 年,中部各省中仅有湖北省(43.8%)、山西省(43.0%)的城镇化水平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43.9%),其它各省则均较低,其中河南省仅为32.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4 个百分点,中国中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中国中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2000年以来,江西省财政支农支出有了较快增长,单位耕地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提高较快,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在持续提高,但农村人均年底常用耕地面积和农村人均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却都同时在减少,而且由于江西省的农业基础设施还较为薄弱,财政支农支出目前还主要表现为“广化效应”,“深化效应”还未显现。中国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中国西部农业现
16、代化发展的现状相比于中国东部高度现代化,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虽然有一定进展,但是却是极其有限的。农业的落后已经成为西部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改革开放至今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增速较快,但整体水平仍落后于其他地区,仍处于农业现代化的起点阶段中国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中国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1978 1982 年间,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投入总体上呈略微下降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民公社体制变迁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诱致性制度变迁在五年里释放着巨大的生产力,替代和挤占了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空间。1983 2000 年西部各地区农业生产投入水平缓慢上升,期间的1991 年显现出稍许下降。出现上
17、升是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力释放完毕,加大农业科技、农田水利、农业机械等方面的生产投入,从而提高农业综合产出能力是各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更是我国农业生产主体以及各级政府的必然选择。1991 年农业生产投入水平下降的原因在于当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较低,农业科技人员数量减少,农业科技人员占农业劳动力比重降低。中国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中国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2001 年,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投入水平指数大幅下降,主要表现为耕地有效灌溉率的大幅下降和单位耕地面积劳均总动力的下降,这种农业生产投入水平指数下降原因在于2001 年国家统计局对我国耕地总量的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将陡坡地(坡度大
18、于25)计入耕地口径。这种统计口径的变化造成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投入表面上的下滑。2002 2009 年间,西部农业生产投入大幅增加,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这正是我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政策实施的必然结果。此外,与全国其他地区对比可发现,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投入水平较为落后,且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有增大趋势。西部农业生产投入水平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其较为复杂的自然资源环境。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必须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横向比较,才能反映出该国农业在世界所处的水平。其自身的纵向比较,只能说明其自身的进退
19、程度。因此,要想正确了解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必须用社会、经济、技术等组成的综合指标体系进行评估,并与发达国家相比较 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可以通过以下的比较研究可以通过以下4 4个有代表性的指标来反个有代表性的指标来反映:映: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农业年均增长率;粮食生产指数;农业生产指数;农业生产指标1可耕土地面积;灌溉地占耕地比重;化肥消耗量;单位耕地面积占有农机动力数;技术与装备指标2农业劳动力年收入;农业人口比重;农业人口密度;农业劳动生产率;经济与社会指标3森林覆盖率;森林破坏率;国家级保护区率。资源与环境指标4
20、国际农业生产指标、技术与装备指标比较国际农业经济与社会指标、资源环境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农业增加值1 1我国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很高,是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7.7倍;但是农业年均增长率、粮食生产指数、农业生产指数3个指标均大大高于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我国农业生产能力比较强。人均可耕土地2 2我国人均可耕土地是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2.7%,人多地少;灌溉地占耕地的比重较大,是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2倍;施肥量稍微超过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单位耕地占有农机动力数很少,仅为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4.3%。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劳动力人年均收入3 3
21、我国农业劳动力人年均收入为325美元,是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6%,收入差距极大;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69%,远大于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2%;农业人口密度为是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4.5倍;农业劳动生产率很低,仅为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14%。森林覆盖率4 4森林覆盖率14.3%,是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52%;森林破坏率为0.1%,而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则是-0.015%;国家级保护区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为6.4%,是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7%。与美国的对比与美国的对比从生产主体来看,在规模和专业化程度上中国与美国的差距非常明显。美国地广人稀,人均土地非常多,人均农业资源占有
22、量比较高。这样,美国农业的生产规模比较大,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比较容易,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了美国的农业现代化。从生产经营的现代化整体水平来看,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还处在初级阶段。美国自南北战争前后至今,农业发展先后经历了农业半机械化、农业基本机械化、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农业全面高度机械化时期。农业机械化实现以后,美国开始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同时,美国非常重视对农业组织的管理,农业生产基本达到产业化与日本的对比与日本的对比我国与日本都是人多地少的国家,在农业客观条件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日本农业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日本耕地面积
23、仅占世界耕地面积总数的0.4%,人口却占世界人口的2.2%左右,所以日本的农业现代化,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发达1劳动者科技素质较高,教育普及。农业的基础设施较好,交通运输系统发达,通讯工程中运用网络技术农业产业化2由农协等合作组织牵头,由农民自愿参加,实现农村供、产、销三大领域完全实现一体化内部结构发生变化3大米消耗量减少,畜产品和油脂类的消费量增加,水产品的进口额超过了出口额,蔬菜花卉的高速增长工业生产导入农村4二战后,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外流问题,大都市一些工业开始向农村小城镇扩散,减少污染带动观光农业日本农业现代化的特点日本农业现代化的特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限制因
24、素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问题1.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毫不动摇地坚持农业家庭经营方式 家庭经营成为最普遍的农业经营形式,是由农业的产业特征决定的。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是空间分散,且必须对自然环境的微小变化做出及时反应,这使得农业生产的监督成本较高。农户家庭成员之间的经济利益是高度一致的,不需要进行精确的劳动计量和监督。以家 庭作为农业的基本经营单位,劳动者具有很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灵活性,不仅能够对农业劳动全过程共同负责,对农业最终产品负责,而且可以对各种难以预料的变化做出比较灵敏的反应,这正适合了农业作为生物再生产过程的特点。较之其他经营方式,家庭经营在农业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问题2.土地
25、制度怎么改来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农民依法享有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让农民带着土地权利进城,成为新市民,是保护农民利益的需要,也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以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为核心,修改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一是明确界定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二是禁止强迫农民以土地权换市民权,三是真正按照土地的市场价值对被征地农民进行补偿。我国征地范围过宽,对农民的补偿偏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问题3.3.农产品有效供给如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如何保障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物质条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
26、重要标志,件装备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农业发展中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也是我国农业发展中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问题4.农村经营体制怎样有活力 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把家庭分散经营的优势与统一经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把家庭分散经营的优势与统一经营和服务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有活力的农村经营体制,是走中国特营和服务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有活力的农村经营体制,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农民一家一户小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农民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生产,势单力薄,无力抵御因市场竞争、需求变化带来的巨规模分散生
27、产,势单力薄,无力抵御因市场竞争、需求变化带来的巨大市场风险;农户难以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市场行情,在生产经大市场风险;农户难以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市场行情,在生产经营上往往彼此摹仿,造成结构趋同,同步振荡;分散农户的商品交换,营上往往彼此摹仿,造成结构趋同,同步振荡;分散农户的商品交换,交易费用高,在市场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往往是低价卖出农产品,交易费用高,在市场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往往是低价卖出农产品,高价买进农业生产资料,利益大量流失。要大力发展多元化农业服务高价买进农业生产资料,利益大量流失。要大力发展多元化农业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强化公益性服务,健体系。
28、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强化公益性服务,健全机构和队伍,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推进科技进村入户。强化机全机构和队伍,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推进科技进村入户。强化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两个机制的作用,加快培育各制创新,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两个机制的作用,加快培育各种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搞好信息、技术、购销、金融、农机种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搞好信息、技术、购销、金融、农机等全方位服务。等全方位服务。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问题5.未来农业谁经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批青壮年进城务工经商,部分村干部也长期在外打工,农业劳动力素质呈结构性下降,一些地区农忙季节
29、农业用工难问题越来越突出,“村庄空心化、农业副业化、农民老龄化”问题开始显现,农业面临后继乏人的危险。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下大工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引进和造就 各种专门人才。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问题6.农民往哪儿去农民往哪儿去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是富裕农民、发展农村的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是富裕农民、发展农村的治本之策,也是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治本之策,也是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最大难点。城乡就业的难点主要在农村,现代化的最大难点。城乡就业的难点主要在农村,必须把促进农村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必须把促进农村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作为长期的战略任
30、务,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渠道,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移渠道,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努力实现农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努力实现农民充分就业、稳定就业。民充分就业、稳定就业。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1农村体制性障碍仍未完全打破,农村体制性障碍仍未完全打破,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顺利进行。顺利进行。(1)农村土地产权关系的制约,是制约农业现代化的体制性因素。我国现行土地产权残缺不全,阻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由于产权关系的模糊,缺乏经济利益机制的制约,使土地资源难以在更大范围内流转和
31、合理配置,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无法实现,农业生产在低水平上徘徊。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2)城乡二元结构的阻碍,是制约农业现代化的制度性因素。城乡二元结构的阻碍,是制约农业现代化的制度性因素。国家通过工农业价格国家通过工农业价格“剪刀差剪刀差”的原始积累方式和行政手的原始积累方式和行政手段,强制性地从农业中转移了大量的经济剩余,导致了农段,强制性地从农业中转移了大量的经济剩余,导致了农业比较利益的大量外流和不合理丧失,农业投入严重不足,业比较利益的大量外流和不合理丧失,农业投入严重不足,物质技术基础薄弱,农业缺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物质技术基础薄弱,农业缺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
32、、自我循环、自我扩张能力,农业长期处于贫血状态,农业生产循环、自我扩张能力,农业长期处于贫血状态,农业生产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2.劳动对象破坏严重。对土壤、植被、森林、水劳动对象破坏严重。对土壤、植被、森林、水源等资源的使用、开发效率较低,生态破坏严重,源等资源的使用、开发效率较低,生态破坏严重,造成农业发展缺乏可持续性。最突出的问题是我造成农业发展缺乏可持续性。最突出的问题是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仍在扩大,国土地荒漠化面积仍在扩大,约占国土面积的约占国土面积的159。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l35。水资源短缺,水的利用
33、效率不高。华北的几个沙水资源短缺,水的利用效率不高。华北的几个沙漠地带和西部的三江源地区的荒漠化趋势尤其明漠地带和西部的三江源地区的荒漠化趋势尤其明显。我国农业用水占全国总用水量的近显。我国农业用水占全国总用水量的近70,由由于目前近一半的灌溉水量在输水过程中因渗漏而于目前近一半的灌溉水量在输水过程中因渗漏而损失,再加上技术落后,全国灌溉水的平均利用损失,再加上技术落后,全国灌溉水的平均利用率比先进国家低率比先进国家低25 30。这些状况决定了这些状况决定了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3.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一是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比较匮乏。二是农民
34、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宗族、地域观念、封建迷信、陈规陋习在农村中大量存在,小农意识根深蒂固,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新型农业组织方式的建立,严重影响了现代农村经济发展观念的传播与植入。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4.农业市场化程度低、经济结构不合理与农业现代化要求偏差较大(1)农业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发育不成熟,不平衡(2)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低。(3)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单一结构,即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结构以粮食为主;在畜牧业内部结构中,片面强调养猪业;在林业内部结构中,片面强调用材业;在渔业内部结构中片面强调近海捕捞。未来农业发展趋势未来农业将是以现代科
35、技及其应用技术装备起来的崭新产业。农业的发展大体经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化农业三个阶段。原始农业主要靠大自然的恩赐,传统农业以经验为基础,现代化农业则是依靠科学技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空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急功近利的追求产量和人力的提升,效率的提升,注意环境的保护。具有大量的荒废土地,一旦现代化的体系建立,加大了开发的力度,就有了更好农产品、更高效的工作方式。大量的农业科技人才可以迅速进入就业市场,更快的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农业未来展望确保全国有足够的可耕地面积,也就是国务院规定的18亿亩耕地面积的底线走规模化农业生产的道路,与此同时,搞好农村乡镇化,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在这个问
36、题上,控制农村的人口过渡涌向大城市。要想尽办法把农村人口安置在当地的乡镇一级小城镇上。尽量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这个应该包括培育良种,科学合理地灌溉,施肥和防治病虫害。在这点上,转基因技术将大有可为,应该加以高度的重视。由于水资源的相对紧缺,要大力推广节水型灌溉技术,如滴灌和喷灌等等先进的灌溉方式。大力进行适合中国市场的农产品深度加工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为城市居民提供既方便又具有高质量的食品。建立一个高效顺畅的农产品全国流通体系。要在中央到地方各级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安排生产规模。要做到各种农产品的平衡供给,从而有效地避免一些农产品的过渡生产而另一些农产品的相对紧缺。农产品的平衡供给对于稳定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0年后的中国将是一个乡镇星罗棋布,城乡一体化程度很高的国家,农业人口将在全国人口的比例中降到30%左右。集约化的农业将是中国农业的主体。高产优质的新品种和先进的节水型灌溉技术以及综合管理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第一线,农产品市场将趋于规范化,城市居民可以随时买到经过深度加工的高质量的农产品。Goodbye!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