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基础论副本.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729548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57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基础论副本.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资源基础论副本.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源基础论副本.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基础论副本.ppt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一、资源基础论的提出l 行业结构决定论的不足 以迈克尔波特(1980)为代表的强调竞争优势来源于产业结构的产业分析理论。该理论受新古典经济学的影响,认为企业作为一个“黑箱”,是同质技术上的投入产出系统,企业资源可以自由流动,并且在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相对确切的技术关系。他沿用经典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主张从外部环境中寻找机会,认为超额利润源于产业中认识有利结构性特征的基本能力,认为决定企业赢利能力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是产业的吸引力,强调产业结构分析是建立竞争战略的基础,理解产业结构永远是战略分析的起点。第1页/共27页 一、资源基础论的提出 迈克尔波特的产业分析理论在解释公司绩效与环

2、境的关系上获得了相当的认同,开创了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先河,但对于企业资源与绩效间的研究显得不足(Barney,1986)。该理论难以对同一行业内企业间利润差距的深层原因做出恰当的解释,致使战略管理领域存在的两个基本问题仍未得到解决:(1)为何各公司间彼此不同?(2)为何有些公司可以领先其同行业并持续其竞争优势?RPRumelt(1991)的研究发现:产业内中长期利润率的分散程度比产业间利润率的分散程度要大得多。他认为,表现为超额利润率的企业竞争优势并非来自外部市场力量和产业间的相互关系,而应当是市场力量以外的、存在于企业自身的某种特殊因素在起作用。第2页/共27页 一、资源基础论的提出 研究者

3、们认为,在信息技术与全球化的带动下,企业竞争环境的变迁较之过去更为快速和激烈,因此,企业对于外在的动态竞争环境的分析与掌握将比过去更为困难,相比之下,企业内部资源与能力容易管理与控制,更适合为企业拟订战略方向时的参考依据(Grant,1991)。由此而来,研究者们将探索企业竞争优势的着眼点和对战略管理“不同投入”重要性的认知,逐渐从外部转移到企业内部,“资源基础观念(Resource-Based View,简称 RBV)”与“资源基础理论”便在对主流战略理论的反叛中应运而生,并且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从而发展成为目前战略管理领域中的主要理论前沿之一。第3页/共27页 二、核心概念关系界定(一

4、)关于资源与资产 资产的概念常见于会计学理论与经济理论中,而在战略管理理论中,我们更多地见到企业资源概念,在使用时把它们混在一起不作区分地交叉使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企业“资产”定义为“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成为资产,也就是说,资源相对与资产来说是一个更广泛的范畴。换句话说,资产仅仅是属于资源范畴内的“狭义资源”。第4页/共27页第5页/共27页(二)关于资源与能力 资源与能力的区别与联系是几乎任何一篇早期的相关文献都会谈及的问题。虽然资源是分析的基本单位,但是企业通过整合与协同运作资源,产生组织能力进而创造竞争优势。根

5、据投入产出的观点,企业能力是联系企业资源与竞争优势的中间过程或中间产品。因此,资源是企业拥有、控制或能使用的#有形与无形的、用于生产过程的资产或其他投入要素,而能力则是使用资源完成某些工作和活动的技能,并根植于流程和惯例。我们认为,上述这些研究提及的资源概念是一种狭义资源资产,企业资源也就可以广泛地划分为资产与能力两类。第6页/共27页第7页/共27页(三)关于能力与核心能力 虽然能力和核心能力都是联系资源(投入)与竞争优势(产出)的中间变量,但是,它们具有本质的不同。竞争能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而不是单个而具体的技能或者技术,因此,它体现的是比能力层次更高的一种能力。一方面,能力倾向于企业内部某

6、一个部门,与某一特定功能联系在一起;而核心能力来源于跨部门的横向组织流程能力、纵向作业流程能力以及横纵交叉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从价值创造的角度,企业能力可以分为基本能力与辅助能力两大类,因此几乎涉及到价值链上全部环节,相对较容易被顾客感受到;核心能力可能仅仅涉及到价值链的特定环节,很难被顾客感受到能力与公司的职能战略相联系,而核心能力是与公司整体战略相联系。第8页/共27页第9页/共27页(四)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四)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第10页/共27页 三、由观念(RBV)到理论(RBT)的历史变迁(一)RBT 的萌芽阶段观念的提出 最早明确提出资源基础观念的学者是 Selznick。他于

7、1957 年所著的 管理中的领导行为一书中,在描述领导能力时首次提出了“独特能力”(Distinctive Competence)这一概念。认为能够使一个组织比其他组织做得更好的特殊因素就是组织的独特能力。并且认为各组织之所以具有不同的独特能力,是因为不同的组织间具有不同的组织成熟度与组织环境,强调对组织整体性的保护将有利于对组织的独特能力的发展,且随着组织的发展,独特的能力将能完成独特的工作。他提到组织的领导者具有“构建与维护组织的持久价值的责任”等概念,这些揭示了 RBV 的基本想法即“各公司所具有的资源都是相异的”。第11页/共27页(二)RBT 的初生阶段理论基础的赋予 严格说来,最早

8、赋予 RBT 理论基础的是 Penrose,在其所著的 企业成长理论一书中,用经济学原理探讨了企业资源与企业成长间的关系,提出了“组织不均衡成长理论”,使其RBV 不再只是观念上的讨论而具有了理论上的支撑。可以说,Penrose 在对有关资源与成长关系的分析和研究上,是以资源基础观点来探讨企业成长战略最主要的论述。她认为,企业的定义应该是“被一个行政管理框架协调并限定边界的资源集合”,企业成长的源泉来自企业的内部资源,正是企业内部的资源和能力构筑了企业绩效和发展方向的坚实基础。第12页/共27页(三)RBT 的成长阶段学术界的正式肯定 战略管理杂志 将 Wernerfelt 于 1984 年在

9、该杂志上发表的 基于资源的企业观一文入选“年度最佳论文”之后,RBV 才获得了应有的重视。文中Werner-felt 借鉴了 Penrose 的观点,明确提出了“资源基础观念”(RBV)一词,视企业为一有形与无形资源的独特组合而非产品市场的活动,由以“资源”代替“产品”的思考角度来进行企业战略决策对企业而言将更有意义。由此将人们习惯的企业战略思考角度由“产品”观念转变为“资源”观念,此种转变将战略制定的基础由外部的“产业结构分析”,逐步转移到内在资源与能力分析的“资源基础观念”上。在这之后,许多学者将这一观点应用于企业战略研究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该理论观点被一些人看成是联系企业能力和外部环境的桥

10、梁。如果说控制战略性资源对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具有根本意义,那么,如何获得这些资源就成为关键问题。Barney(1986)在探讨企业的竞争优势时,发现企业可由本身的资源与能力的积累与培养,形成长期且持续性的竞争优势,称之为“资源基础模式”。第13页/共27页(四)RBT 的发展阶段由观念到理论的确立 首先将 RBV 以“理论”一词称呼的便是 Grant。他在 1991 年指出探讨战略与资源的关系应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1)在公司战略方面,探讨资源决定企业活动的产业或地理边界所扮演的角色;(2)在事业部战略方面,探讨资源、竞争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面的研究中明确提出资源基础理论即 RBT 一词。

11、Grant 认为资源基础观念乃是主张“内部审视”(Introspective)的重要性,并认为企业内部资源与能力会引导企业战略发展方向,并成为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继 RBT 的提出,就资源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够产生持续的竞争优势的问题,引发了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对此,Barney 认为竞争优势之所以能持久,是因为公司拥有异质性以及不可移动性,该观点与 Penrose(1959)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是来自该企业所特有的异质性资源(Heterogeneous Resources)而非其他企业相近的同质性资源(HomogeneousResources)的观点十分相似。他认为企业的资源如果带来持续的竞争

12、优势就必须是:(1)有价值的;(2)稀缺的;(3)不能完全模仿的;(4)难以替代的。第14页/共27页 四、资源基础理论主要观点及理论演变路径(一)不同理论观点评述 资源基础理论基于一个核心假设:企业内部异质和不可转移的战略资源是决定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根源。然而,围绕决定持久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的内涵,学者们存在不同理解。正是这种对持久竞争优势根源的不同理解,形成了资源基础理论的不同理论观点,主要包括早期资源基础观、企业能力理论、知识基础理论、动态能力理论以及动态资源基础观。第15页/共27页1 1、资源基础观(、资源基础观(RBVRBV)Penrose最早在The theory of th

13、e growth of the firm中指出,企业基本上可以看作是生产性资源的集合,强调企业建立强大的资源优势远胜于拥有突出的市场位势。直到Porter竞争优势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战略的研究视角开始转向企业内部分析。Wernerfelt最具影响力的开创性研究的一个主要贡献是,正式提出了企业资源基础观,将战略学者的关注引回到作为产品乃至企业绩效基础的资源。资源基础观的另一篇开创性研究,提出了可论证的关于资源基础观的最详细、规范的描述,提出了企业资源基础观的两个基础假设资源异质性和不完全转移性,并进一步提出被广泛引用的具有持久竞争优势潜力的四个必要非充分条件,即资源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

14、和不可替代性。第16页/共27页2.2.企业能力理论(企业能力理论(Capabillity-based Theory Capabillity-based Theory,CBTCBT )Prahalad和Hamel的研究使企业资源基础理论获得广泛关注和接受,随后围绕“核心能力”掀起了研究高潮,相继发表了一系列划时代的论文,企业能力理论也由此逐步形成。企业能力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不在于资源本身,而在于企业对资源的使用方式。能力竞争时代的企业必须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公司战略的组成部分不是产品和市场,而是业务流程;()竞争成功取决于将公司关键流程转变成一致地为顾客提供卓越价值的战略能力;

15、()公司通过对支持性基础设施进行战略投资创造这些能力;()能力竞争的领导者是首席执行官。企业能力理论包含三层含义: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能力体系;积累、保持和运用能力开拓产品市场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企业能力储备参与决定经营范围,特别是企业多角化经营的广度和深度。企业能力理论的主要研究问题涉及:能力与核心能力的内涵、特征、区别,以及企业能力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第17页/共27页3 3.企业知识理论(企业知识理论(Knowledge-based TheoryKnowledge-based Theory,KBTKBT)虽然从资源基础理论发展而来,但试图探究企业核心能力决定因素的知识基础理论,

16、已经超越了战略管理的范围,而涉及到企业理论的一些核心问题,其基本观点包括:隐藏在核心能力背后并决定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是企业掌握的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企业异质性起因于知识的异质性;企业作为整合知识的机构存在;企业边界由知识异质性及其使用效率决定。具体而言,企业知识异质性通过决定产出差异的企业的赢利水平,进而影响企业规模;换句话说,企业规模扩张取决于其不断地被创造具有异质性和不可流动性的隐性知识。企业知识理论将企业视为能创造条件使多个个体整合其特有知识的机构存在,是知识集成的组织。因此,企业知识、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的异质性。知识基础理论还解释了竞争优势的获取与维持:在不同任务环

17、境、具有不同的成长路径以及不同的组织文化的企业所产生的隐性知识,完全地嵌入在个人身上,根植于企业的实践和经验之中,从而有助于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第18页/共27页4.4.动态能力理论(动态能力理论(Dynamic Capability PerspectiveDynamic Capability Perspective,DCPDCP )Teece、Pisano和Shuen首次提出并系统地阐述了动态能力内涵和基本理论分析框架。随后的研究纷纷致力于该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并在动态能力的内涵、特征、影响因素、内在机制及其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动态能力是“企业整合、建立和再配

18、置内外部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主要强调恰当地调整、整合和重构内外组织技能、资源和能力以适应环境变化。为了更好地理解动态能力的本质,其他学者从组织惯例与流程、存在条件、组织知识等不同角度,对动态能力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关于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存在不同的研究结论。一些学者通过研究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其他学者则认为动态能力本身并不是持久竞争优势之源,而由动态能力所配置和调整的资源结构,才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第19页/共27页5 5、总体评价、总体评价优点不足RBV将企业竞争战略分析由聚焦产品和市场定位,转向聚焦内部资源与能力要素大部分后续研究文献在概念上是

19、静态的,忽视了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关注KBT揭示了隐藏在诸如“坚持主业”和“构建优势”等秘方背后的观点和思想,打开了“企业黑箱”,不仅有助于解释过去的纯净,而且为将来的行动提供指导核心能力模型仅仅强调企业在价值链中特定点上的技术和生产专长,对顾客过于抽象,并且对外部因素的忽视导致了“环境黑箱”。此外,模型没有指明在导致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技术变革的速率恒定的假定使其过于静态。KBT在探寻企业竞争优势根源、探究核心能力本质、以及反思主流企业理论的过程中,产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企业理论对于如何最大程度地创造、转移、共享与利用知识,以及如何将环境动态性反映到知识管理中,仍然需要进

20、一步研究DCP为了克服已有理论自身局限以及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对理论提出的挑战,追求以迅速进行资源整合获取动态竞争优势的动态能力理论,已成为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目前还缺乏可操作,无法有效指导企业实践第20页/共27页 四、资源基础理论主要观点及理论演变路径(二)理论演变路径的定位第21页/共27页五、展望(一)四个实际问题,可使企业将战略重点放在企业本身所拥有的“资产”与“能力”上:(1)与产业攸关的资产与能力是什么?企业竞争成功之后,可以获得何种资源或损失何种资源?(2)企业的可维持竞争优势需要何种资源?在这些资源组合下,何种资源较适合自己发展、强化与维持?(3)取得或创造这些

21、能增进可维持竞争优势资源的方式如何?(4)面对竞争者的独特资源,企业应如何应对?第22页/共27页(二)当企业的战略重点由环境转为资源时,企业如何以资源观点来应对外界环境?对此Aaker 提出从四个方面着手进行:(1)过去成功的企业依赖何种资源的贡献?而长期绩效不佳的企业到底缺少了什么重要的资源?(2)什么资源是顾客真正关心的?(3)顾客的价值是由什么活动所造成的?这些活动需要什么成本?(4)什么资源能形成产业内的隔绝机制?第23页/共27页经过思考并寻求上述问题的解答,将可帮助企业辨别具有竞争力、与市场有关、具有长效应,可以持久且适合未来的重要资源,而这些资源的维护与发展,则有赖企业目标战略

22、的结合。所以“资源基础理论”的提出对策略思考有很大的转变,资源变成组织重要的分析单位,是竞争优势的关键。所以,企业必须不断地累积与建立本身的核心资源,以区别竞争者。至于这些独特资源的“持有”、“建立”或“获取”,则不必完全由企业内部自行供给。资源依赖与资源分配理论告诉我们,可以透过“合作”和“联盟”的方式去接近另一家公司的资源,也可成为外部资源取得的重要一环。第24页/共27页(三)资源基础理论的下一步研究方向同时关注内部与外部因素对企业成长的综合影响,在竞争定位与资源基础理论之间寻求一种合适的平衡与协调,朝着动态竞争优势理论的方向发展。因为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和深入应用,使得企业经营环境

23、不确定性日益加大。现有的关注外部因素的产业竞争者分析和关注内部因素的资源能力理论两种战略分析范式都过多地强调影响企业竞争战略形成和实施的某一方面因素,而对动态环境下企业战略分析方法的集成趋势缺少足够的关注;而且,随着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将企业及其贸易伙伴全部联系在一起,一种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网络组织形态,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重视。因此,企业需要一种动态战略分析方法指导实践。这种新的战略分析方法将是整合资源基础理论、网络组织理论以及产业竞争理论在组织、技术和环境中寻求平衡的结果。这种方法既要关注于企业内部独特资源与能力如何创建竞争优势,又能通过反映网络组织环境(包括供应商、顾客、业务伙伴甚至竞争对手)以及技术、经济等宏观环境的动态性,告知管理人员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竞争优势,以及如何实现这种竞争优势。第25页/共27页 第26页/共27页感谢您的观看!第27页/共2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