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观道次第与禅定入门方便北大未名.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止观道次第与禅定入门方便北大未名.ppt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引 言古人云:“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又云:“气定神闲。”今人云:“淡定。”“性缓”、“神闲”的气象,乃至“淡定”,常人归之为生俱来的“性格”,修行者认为可以“培养”。看传统文化诸家是怎样诠释“静定”功夫的:第1页/共25页儒家的“养静”“养静工夫”是修习儒学的重要法门经典例证 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修持方法 如云:“静坐之法,不用一毫安排,只平平常常,默然静去。”第2页/共25页道家的“坐忘”道家功夫 坐忘,心斋,守静,存思,守一,服气,胎息经典例证 庄子云:“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
2、于大通,此谓坐忘。”第3页/共25页佛教的诠释止观以上内容,在佛教均可摄于“止观”的修习中。憨山大师:“孔子专于经世,老子专于忘世,佛专于出世工夫皆由止观而入。”“佛言止观,则有三乘止观、人天止观浅深之不同。若孔子,乃人乘止观也;老子,乃天乘止观也。”第4页/共25页止观释名“止”是梵语amatha(奢摩他)的意译,“观”是梵语vipayan(毗钵舍那)的意译。“止观”是佛教重要修行法门之一。简单诠释:止息一切外境与妄念,而贯注于特定之对象(止),并生起正智慧以观此一对象(观),称为止观,即指定、慧二法。在戒定慧三学之中,“止”属于定学的领域,“观”则为慧学所概括。第5页/共25页止观重要性譬
3、喻 止观在佛教修行中的决定性作用,佛经中有一个共同的譬喻:大乘无量三摩地均源于止,大乘功德均源于观,就像所有树木的枝、叶、花、果,都是以树根为本。以“止观”为宗的天台宗 自佛陀时代开始,以迄后来的各宗派,都极为重视这一实践法门,尤其中国天台宗。天台宗的根本教义即为止观,别名“止观宗”。智者大师云:“止是禅定之胜因,观是智慧之由藉,若人成就定、慧二法,斯乃自利、利人法皆具足止、观岂非泥洹大果之要门,行人修行之胜路,众德圆满之指归,无上极果之正体也。”(童蒙止观)第6页/共25页本次活动学习内容止观的修习道次第如欲达目的地,先掌握地图,方能知道现在位于何处、下一步去向何方(道次第)及如何能最善巧地
4、到达目标(修行善巧及方便)。修习禅定的入门方便了解以上内容后,落实到现前禅修,了解必备常识及修习方便。第7页/共25页止观的修习道次第止观的修法,仅天台宗就浩如烟海,此处依入中论未名疏,以中观方式归纳学习:1)止观的基本解释。2)进入止观的前提。时间关系略去。3)修习止观的善巧。4)止观的“加行”。5)止观的“正行”及利益。第8页/共25页第9页/共25页第10页/共25页第11页/共25页说明时间关系仅能学习大略,推荐大家参与社内学习及中观见与道德经系统学习以上入中论未名疏全部内容见禅社博客 过饱则气脉拥塞 坐念不安不过少 过少则身羸心悬 意虚不固 不太杂 不过于细腻清淡为主 不要过辣 第1
5、6页/共25页调五事睡眠“养息”睡眠过程是在养顺气息 上下、粗细不紊乱睡眠调不好 则心暗昧 散乱等等 第17页/共25页调五事身、息、心打坐对身体不做过多的要求 身体自然段正则可盘腿:草盘、单盘、双盘第18页/共25页气息的调节顺势气息就是念头 调心 举要言之,不沉、不浮,是心调相。沉默向上调 散乱向下调第19页/共25页何等为沉相?若坐时心中昏暗,无所记录,头好低垂,是为沉相。尔时当系念鼻端,令心住在缘中,无分散意,此可治沉。何等为浮相?若坐时心好飘动,身亦不安,念外异缘,此是浮相。尔时当安心向下,系缘脐中,制诸乱念,心即定住,则心易安静。第20页/共25页与庸俗状态调心之不同:清净各个方面的障碍和惰性 例如,在向上调的时候 就自然脱离心性当中习于沉默的惰习在向下调的过程中 就自然清理掉了习于散漫的惯习 这惰习和惯习就是我们平时的心态第21页/共25页调心时最重要的是不能执着 要有心使自己脱离这种惰习和散漫 这是一种觉悟来黄金就放下黄金 来白银就放下白银心才能用的健康第22页/共25页心会慢慢变得听话 身心调和 烦恼和牵挂在减少第23页/共25页用心当中”花“”光“.不执著第24页/共25页感谢您的观看!第25页/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