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竞争力研究专题wpc.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竞争力研究专题wpc.pptx(7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本讲框架:v一、产业竞争力的理论演化一、产业竞争力的理论演化v二、产业竞争力的内涵二、产业竞争力的内涵v三、产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的关系三、产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的关系v四、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四、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v五、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五、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v六、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的基本问题六、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的基本问题v七、中国关于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现状及评述七、中国关于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现状及评述v八、中国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八、中国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一、关于产业竞争力的理论演化(一一)成本优势理论成本优势理论
2、(二二)竞争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三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双重理论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双重理论(四四)国际竞争力理论国际竞争力理论(五五)竞争理论竞争理论(六六)制度创新优势理论制度创新优势理论(一)成本优势理论v 1.绝对成本优势理论v亚当斯密1776 年首次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v他在国富论中提出,有利的生产条件来源于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因为这些可以使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低于他国,而在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上处于绝对优势地位。2023/3/232.比较成本优势理论比较成本优势理论v大卫李嘉图提出v两种比较优势理论的互补:v比较成本理论在选择优势产业时,注重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即生
3、产要素组合不同;v要素禀赋理论的补充:即使劳动生产率相同,即生产要素组合相同的情况下,由于两国要素禀赋差异,生产成本可能不同,从而影响竞争力。2023/3/23比较优势原理对中国的影响v比较优势原理在中国的现实应用,使中国成为名列世界前三位的出口贸易大国。v但是,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的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伙伴国的反倾销诉讼压力也越来越大,对中国定位于“世界工厂”的争议与反思的声音也在增强。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谋求国际分工比较利益与突破要素禀赋约束提升在国际分工中地位,似乎是一种矛盾的选择。3.要素禀赋理论v进人20 世纪后,由于李嘉图理论中的一些严格假定不再适合于国际贸易的新变化,于是产生了
4、一个新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一俄林(H一0)理论,其基础是:所有国家可以具有同等的技术,但是要素禀赋不同,如土地、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方面的差异,而国家之间这种要素禀赋的差异决定着贸易的流动。2023/3/234.集聚优势理论v集聚优势的古典基石集中体现在古典区位论和马歇尔关于产业的区位论述上。虽然没有直接给出竞争力的命题,但它从另外角度论证了区域利用优化和集聚资源的能力。v产业集聚对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产业集聚形成后,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加剧竞争等,提升区域竞争力。产业集聚的本质是范围经济、外部经济共同作用的过程。2023/3/235.人力资本理论v美国学者基辛认为,
5、劳动不具有同质性,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所有的劳动技能存在极大的差别。v工人的劳动技能、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等通常是通过教育和培训等途径获得和提高的。因此,在教育和培训等方面的投资,就如投入生产的有形资本一样会不断取得效益,这种效益就是人力资本。v人力资本是资本和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人们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对一个国家的国家竞争力产生影响。2023/3/236.技术差距论v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他认为除了劳动和资本投入的差别外,还存在技术投入上的差别,各个国家技术创新的进展情况也是不同的,因而,技术创新过久有可能享有出口技术密集型商品的比较优势。v这样就会产生国
6、家间的技术差距。当然,其他国家会最终掌握这种新技术,从而消除差距。v这一理论说明,国家间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创新方面的差距。但未能解释技术差距为什么会出现、怎样的国家才会获得技术领先优势。2023/3/237.规模经济理论v 美国学者保罗.克鲁格曼提出。他用内在规模经济和外在规模经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和产业内贸易。该理论表明,在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领域,专业化生产某一种或几种产品,形成规模优势,更加有利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v规模经济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内在的,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自身生产规模扩大而下降;另一种是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
7、关。补充:范围经济和外部经济?补充:范围经济和外部经济?v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也即是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例如,商业银行的混合经营。)只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的成本要低,就会存在范围经济。v规模经济是指在一个给定的技术水平上,随着规模扩大,产出的增加则平均成本(单位产出成本)逐步下降。范围经济是指在同一核心专长,从而导致各项活动的多样化,多项活动共享一种核心专长,从而导致各项活动费用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提高。2023/3/23(二)竞争优势理论 v20世
8、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迈克尔波特先后出版了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三部著作,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竞争问题。他提出新的竞争优势理论必须从比较优势的观念提升到“国家竞争优势”层面”。国家的竞争优势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要素推动阶段、投资推动阶段、创新推进阶段、财富推动阶段。2023/3/23补充:国际竞争力问题的提出v自从工业资本主义产生以来,伴随市场的开拓,国际竞争就开始了。v但国际竞争力问题的提出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进入20世纪80年,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开始加剧,主权国家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界限变得模糊,国际竞争力问题成为民族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国
9、际竞争力研究始逐渐成为经济学或管理学研究的热点。(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双重理论v我国学者金碚认为:“各国产业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是由多种因素所决定的,从国际分工的角度看。比较优势具有决定性作用;从产业竞争的角度看,竞争优势又起决定性作用,而在现实中,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实际上共同决定着各国各产业的国际地位及其变化趋势”。2023/3/23补充:关于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关系补充:关于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关系争论争论v把两种理论对立起来的观点:v“比较优势不等于竞争优势”v“用竞争优势战略来替代比较优势战略”v主张两张理论互补的观点:v“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具有互补性、相容性”2023
10、/3/23三三.关于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关系争论关于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关系争论v关于比较优势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问题,我国理论界的认识分歧较大,近年来两种对立观点的论战一直在持续。v一种观点认为,比较优势理论对发展中国家是一种误导,发展中国家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来参与国际分工,将永远成为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会陷入停滞的比较利益陷阱(洪银兴,1997、王允贵,2001)。2023/3/23关于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关系争论关于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关系争论v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发展中国家只有选择与其要素禀赋即比较优势相符合的产业与技术结构,才能达到要素禀赋结
11、构的快速升级,从而使其经济收敛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违背比较优势原则选择产业与技术结构,则会使企业丧失自生能力(林毅夫,2002、林毅夫、李永军,2003)。(五)竞争理论v现代竞争理论中最有影响的有两个学派:v一、以哈佛大学教授梅森及其学生贝恩等人为代表的“哈佛学派”,该学派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创立了产业组织理论,具体分析了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充实并发展了克拉克提出的有效竞争理论。v二、20 世纪70 年代以后,以斯蒂格勒、博克、德姆塞茨和波斯纳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该学派主张市场自由竞争,减少国家干预,对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美国竞争政策的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2
12、023/3/23(六)制度创新优势理论v以诺斯为代表的制度创新竞争力优势理论认为,竞争力主要来自于通过制度创新。v建议:营造促进技术和经济潜能发挥的环境,从而促进竞争优势的形成和经济的发展。二、关于产业竞争力的内涵(一)国家环境说(一)国家环境说(二)生产力(二)生产力+市场力市场力 说说(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说(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说(四)是综合生产能力说(四)是综合生产能力说(五)效率能力创新说(五)效率能力创新说(一)国家环境说v主要代表是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v从其出版的著作看,他并没有直接地给“产业竞争力”下一个简单明了的定义,但他从产业和企业的角度研究国家竞争力问题,认
13、为国家竞力取决于产业和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产业和企业的竞争优势又取决于“国家环境”。(二)生产力+市场力说v代表人物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经所的金碚博士。v他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作了详细阐述:“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或在排除了贸易壁垒因素的假设条件下),一国特定产业以其相对于他国的更高生产力,向国际市场提供符合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或购买者需求的更多产品并持续地获得盈利的能力”。v显然,这一定义包含了两个内容:生产力和市场力(“盈利的能力”)。这一定义在国内影响广泛,有许多学者延用。(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说。v代表人物是中国社科院的裴长洪博士。他指出:“产业竞争力是指属地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它
14、的一般市场绝对竞争优势的总和”。v把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结合起来。(四)是综合生产能力说。v盛世豪教授提出。v他认为产业竞争力,是指某一产业在区域之间的竞争中,在合理、公正的市场条件下,能够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并进一步指出产业竞争力是产业的供给能力、价格能力、投资盈利能力的综合。(五)效率能力创新说。v四川师院张超副教授认为:“产业竞力是指属于不同国家的同类产业之间效率、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比较,及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各国同类产业最终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能力”。v另外,有的学者认为产业竞争力实质上就是一国产业与外国产业在国际与国内市场上对市场份额的争夺能力(庞娟,2001);v也有的认为,
15、产业竞争力就是一定环境下产业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周健,2001)。从上述情况来看学术界对产业竞争力定义的认识还很不一致,说明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尚不成熟,需要继续努力。三、产业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产品竞争力)的关系(一一)产业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的关系产业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的关系(二二)产业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产业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三三)产业竞争力与产品竞争力关系产业竞争力与产品竞争力关系(一)产业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的关系v波特指出:“产业有竞争力,国家自然会有竞争力”,“一国的竞争力依赖于它的产业创新与升级能力”。很显然,在波特看来,产业竞争力决定着国家竞争力,同时,国家
16、又通过“环境的塑造”来影响产业竞争力。v我国学者裴长洪认为,从形式逻辑上看,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是有主体的概念,而产品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属无主体的概念,在讨论产业竞争力时,其暗含的主体就是指国家。这与波特的看法是一致的。2023/3/23国家竞争力国家竞争力v世界经济论坛和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就是主要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素质为基础,从宏观层面对一个国家整体经济实力进行评价和排序。v它们对国际竞争力所下的定义是:“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或一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它是竞争力资产与竞争力过程的统一。2023/3/23国家竞争力国家竞争力v美国工程研究院在一项
17、题为国际竞争能力的技术发展的研究中写到:“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能力就是该国能够生产和提供经得起国际市场考验的商品和服务,同时维持或提高其公民实际收入的水平。(二)产业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v一般认为,产业内企业竞争力的增强是该产业竞争力增强的基础,但产业竞争力并非企业竞争力的简单相加。因此企业因开展多元化经营所涉及的范围不止一个产业。v更重要的是,从许多企业的个别竞争力转化为一个综合的竞争力,是复杂“力的合成”过程,其中最主要的是处理好各企业间的关系。(三)产业竞争力与产品竞争力关系v目前尚未发现对此有专门论述的文献。v但从理论上讲,产品是产业竞争的载体,任何产业竞争(包括企业竞争)都是通过产
18、品竞争来表现的。因此,可以说产品竞争力又是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是产品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图示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图示四、关于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一)波特的“钻石体系”(二)波特珰宁模型(三)对外开放与产业国际竞争力模型(四)九因素模型(五)产业竞争优势因素(六)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一)波特的“钻石模型”(六因素)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机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生产要素生产要素需求
19、条件政府机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机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机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机会需求条件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机会政府政府需求需求条件企业战略企业战略企业结构企业结构同业竞争同业竞争机会(二)波特-珰宁模型机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生产要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政府机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机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机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机会需求条件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机会政府政府需求条件需求条件企业战略企业战略企业结构企业结构同业竞争同业竞争机会相关与支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持性产业跨国公司跨国公司2023/3/23(三)对外开放与产业国际竞争力模型。v我国有学者认为对
20、外开放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波特的“钻石体系”中应加上一个“对外开放”因素,从而提出了发展的波特“钻石模型”,即对外开放与产业国际竞争力模型。2023/3/23(四)九因素模型v韩国汉城大学教授赵东成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结合韩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九要素模型。v新模型应该达到两个目标:一是更好地评价创造欠发达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而是说明一国如何增强其国家优势。v九个要素分为三类。第一类:物理因素(资源禀赋、商业环境、相关和支持产业、国内需求);第二类:人力因素(工人、政治家和官僚、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工程师);第三类:外部机遇。2023/3/23(五)产业竞争优势因素v上海社科院
21、厉无畏教授提出,产业的竞争力是由产业的竞争优势决定的,而产业的竞争优势又是由一系列因素决定的。v这些因素主要有:产业组织效率、投人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学习和创新能力、合作的效率、文化力量以及产业政策的作用等。v他强调,产业组织效率从两个方面影响产业的竟争优势:一是竞争性组织结构,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二是规模经济,包括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和企业外部规模经济。2023/3/23(六)知识吸收和创新能力v复旦大学芮明杰教授认为,产业竞争力的本源性变量是产业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v产业有了这个核心,才能真正发展出自己的持续竞争力。企业战略企业战略企业结构企业结构同业竞
22、争同业竞争生产要素生产要素知识吸收与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创新能力需求条件需求条件竞争力竞争力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相关与支持性产业芮芮明杰的明杰的“新钻石模型新钻石模型”五、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五、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和方法和方法2023/3/23v(一)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v(二)评价指标体系v(三)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一)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v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v1989-1995WEF和IMD合作,每年出版国际竞争力研究报告,该报告用300多项定量与定性指标对OECD24个国家与10个工业新型化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与分析。v1995年
23、以后2023/3/23从所掌握的资料看来,国外学者对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研究涉及较少;相反,我国学者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代表是中国社科院的金碚博士、裴长洪博士、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史清琪教授,其中裴长洪博士的成果最系统全面,现简介如下:裴长洪博士把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显示性指标,用以说明国际竞争力的结果;另一类是分析性指标,用以解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原因。1、显示性指标主要是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两个指标。显示性指标可用数学公式进行计算,方法有四种:一是“贸易专业化系数”(TSC);二是“出口绩效相对系数”;三是“固定市场份额模型”指标(CMS
24、);四是“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RCA)。2、分析性指标分析性指标反映的是,竞争力已经得到显示的解释变量或未实现的竞争潜力,可分为直接原因指标和间接原因指标。直接原因指标又可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与生产率有关的各项指标,如劳动生产率、成本、价格、企业规模等;第二类是与市场营销有关的各项指标,如品牌商标、广告费用、分销渠道等;第三类是与企业的组织管理有关的各项指标、如售后服务网点和全球质量保证体系等。2023/3/23v间接原因指标主要是指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四要素”模型(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辅助产业的状况,企业策略、结构与竞争者)。v生产要素类指标,包括申请专利技术项目及其评估、研究开发费
25、用占生产总成本的比重、从事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人员的数量及其在专业人才中的比重等;需求因素指标,包括需求规模和需求增长速度指标、产品系列化指标等;相关产业因素,包括供货商、下游产业等;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状态因素,包括行业平均工资水平、在工业生产部门中的状态、企业债务率、企业资本结构、行业的市场结构指标等。2023/3/23v(二)评价指标体系v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v竞争态势v通过观察反映国际竞争实力的显性指标和反映产业国际竞争潜力以及环境的指标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影响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与措施。(三)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v1、指标综合评价法v2、竞争
26、结果评价法v3、影响因素剖析法v4、全要素生产率(TFP)法v5、标杆法1、指标综合评价法v 指标综合评价法就是对竞争结果以及影响或决定竞争力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建立系统科学的国际竞争力指标(包括硬指标和软指标)体系为基础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方法,是综合研究一国产业总体的国际竞争力的一种评价方法。这种方法往往通过构建竞争力指数进行竞争力排名,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的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所进行的国家竞争力排名。v 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开发的贸易绩效指数(TP指数)、联合国工发组织开发的工业绩效指数(CIP指数)也属于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虽然以上各机构的多因素综合
27、评价方法各具特色,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在运用于我国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时仍有一定差距。2023/3/232、竞争结果评价法v主要是从竞争的结果表现角度来评价产业竞争力,最典型的是市场占有率法和进出口贸易数据量测法(包括贸易竞争力指数法、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法、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法等)。从竞争结果出发进行评价,能够对产业的竞争力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但不足之处就是只知其果不知其因。v(1)市场占有率法v 市场占有率指标是表现产业竞争力的一个最直观的显性指标。用市场占有率方法来评价产业竞争力,其理论依据可以从马克思经典著作、一般微观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理论中关于竞争力的论述中找到。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指标能“
28、最简单”明了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使用市场占有率指标来分析产业国际竞争力时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其他一些指标来进行分析。2023/3/23v(2)进出口贸易数据量测法v 以进出口数据为基础对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的方法统称为“进出口贸易数据量测法”。主要包括贸易竞争力指数法、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法、显示性竞争优势优势的指数法等。“进出口贸易数据量测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国际贸易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同产业国际竞争力密切相关,所以我们经常通过采用比较优势和竞争评价指标和方法作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的一部分。使用以进出口数据为基
29、础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可以从进出口数据的角度,对一个国家、一个产业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这些指标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但在使用时均需注意指标自身的局限。2023/3/233、影响因素剖析法v主要是从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因素角度来分析,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对影响竞争力的因素有一个较深刻的了解,从而为如何提高竞争力提供决策依据。最有代表性的是波特教授关于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钻石体钻石体系和价值链分析方法系和价值链分析方法。它们通过寻找导致产业国际竞争的实际结果以及未来趋势的原因,进而揭示和论证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果关系,具有十分显著的成果。v迈克尔.波特认为国家及其环境是支撑企业和产
30、业进行国际竞争的基础,经过对许多国家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认为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辅助产业的状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辅助产业的状况,企业策略、结构与竞争者况,企业策略、结构与竞争者四个基本决定因素,机遇机遇以及政府行为政府行为两个辅助因素,这些决定因素创造了企业竞争的基本环境,决定了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形成。这六个因素构成著名的产业国际竞争力“钻石体系”。波特认为,企业的各项活动均可以从是否创造价值的角度来判断和评价,企业的竞争优势也主要来源于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在价值链上的差异。2023/3/23v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来比较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就是
31、比较哪个国家在特定行业中具有某些特定环节的垄断优势,哪个国家抓住了特定行业中的这些关键环节,也就抓住了整个价值链。这些特定环节就是行业的战略环节。v例如制衣业是我国国际竞争力最强的产业之一,统计资料显示,中国似乎占有了制衣业很高的市场份额,大量产品标签上印着“MadeinChina”。v但实际情况怎样呢?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国内企业主要承担的是产品加工部分(在产品的整个价值链中不足20%),而其他环节大多由外商所控制。也就是说,中国制衣业所表现出来的较强国际竞争力可能在更大程度上反映的是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而不是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2023/3/234、全要素生产率模型法v 对于一个产业来说,
32、生产率和效率是产业竞争力概念中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部分。v 全要素生产率模型主要是从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贡献的角度来分析生产率的变化,从而对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这种方法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技术和知识对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大而逐渐兴起的。在生产单位的投入产出核算中,产出增长与投入要素增长的差额代表了在产出增长中扣除全部投入要素的增长因素后,由于机器设备的改良、工艺方法的革新、新技术的使用和扩散、劳动者技能和知识水平的提高、生产组织管理的提高等因素引起的产出的增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技术进步因素引起的产出的增长,即全要素生产率。2023/3/235、标杆分析法标杆法是对竞争力这个经济问题以管理学和经济学
33、的理论为指导,运用数量分析与定性判断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研究对象及其竞争对手之间的比较研究,把同类对象中的最优秀者作为“标杆”,找出研究对象与标杆之间的差距、竞争力高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如何改进和提高的对策建议,以提高竞争力。事实上,标杆法的实质是与竞争力的定义相一致的,竞争力只有在比较中才能显露出来。标杆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环节:选取对比指标;比较待研究产业与同类产业中的最优秀产业各指标的差距;进行综合汇总,评价待研究产业与最优秀产业之间的总体差距。六、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的基本问题v20世纪80年代兴起,90年代成为世界热点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34、的推动下,逐步成为重要研究领域,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产业的竞争。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竞争力的强弱,正是由其主导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的。v 中国地大物博,市场潜力和人力资源,以及人民的勤劳致富、政府强化指导等都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一直徘徊在23名左右水平。其主要问题,是我国产业竞争力,以及产业竞争力之下的企业竞争力缺乏造成的。产业竞争力已经成为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瓶颈。因此,全面研究深入,深入分析我国产业竞争力问题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v 从我国的实际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规模和产业门类发展是非常快的,制造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已经达到比较高
35、的水平,但是制造业内部结构仍很不合理,主要是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和产品比重不高。由于利益机制的推动和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引领能量不够,市场经济经济竞争约束机制不够成熟和强硬,导致低水平与高水平共生,重复建设,盲目扩张,形成一般加工业的产品供过于求,造成了产品积压和能力闲置。同时,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遇到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强化的步伐缓慢,困难很多。服务产业发展滞后国民经济整体的产业水平。提升中国产业竞争力成为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v从产业组织结构的角度来讲,运用竞争手段来提升企业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能力还远未成熟。我国工业企业技术设备和工艺水平仍比较陈旧落后,产品的
36、档次低、质量差,研究开发能力弱,创新能力不强。在我国,工业组织结构方面也比较落后,突出表现在全能型企业多,小企业多,专业化程度低,规模经济效应差。因此,强化产业聚集优势,吸引国内外竞争力资源,推动企业聚集,成为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问题。借鉴国际产业竞争力发展经验,寻找我国产业组织的关键要素,有效支持产业创新和竞争力提升,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方面。v中国产业竞争力长期徘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地区产业结构同构现象严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一直难以改观,产业竞争力不能在最适合的区域形成聚集效应,直接影响我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究其原因是缺乏产业竞争力信息、评价与竞争优势分析平台,导致政府相关政策制定
37、的失误和市场竞争信息的严重不对称,造成产业竞争性资源盲目流动和低效率。事实上,我国各个地区具有不同的产业竞争优势,根据各自竞争力条件,完全可以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竞争力群。七、中国关于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现状及评述v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起源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中国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在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每年一度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报告推动下,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得到了深入发展,已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深化市场经济、提升整体的系统竞争力分析水平的重要方面。我国产业竞争力评价从1980年开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v第一阶段是80年代v第二阶段是90年代v第三阶段是从进
38、入新世纪后的2001年开始,国际产业竞争力理论获得了新的发展。2023/3/23v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2002-2003年度工业发展报告中,公布了世界各国和地区工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结果,我国列世界第37名,比1985年的61名提高了24个国际竞争位次,这是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测度的一个重要结果。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为评价工业国际竞争力,选择了四大指标测度工业运行和生产竞争能力,即人均制造业附加值、人均制造业附加值、人均制成品出口量、中高科技产品所占的比重、出口产品人均制成品出口量、中高科技产品所占的比重、出口产品中高档技术产品的比重中高档技术产品的比重。此外,还把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作为第五项指标,
39、用来测度基础设施支持工业内外部驱动因素。最后用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得分方式,说明各国或地区的工业国际竞争力总体水平。这种分析研究,引领我们开发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中计量经济模型,它体现一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端水平。2023/3/23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的重要成果v(一)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中心在国际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方面做出的研究成果v(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若恩教授的成果v(三)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金碚研究院的成果2023/3/23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v(一)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v(二)竞争力结构v(三)竞争力资源v(四)产业聚集区域竞争力2023/3/23中国产业
40、竞争力决定要素的理论体系v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是对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竞争力关键因素及其互动关系的整体说明。就一个具体国家来说,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可能不一定完全相同,因为他受市场经济制度和机制的完善程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管理、区域文化等的影响,会使一些关键因素有所不同。v 提出的中国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实际是运用竞争理论方法对我国现实发展阶段竞争力关系与竞争力提升关键因素的基本判断,相比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中国在许多方面都有特殊情况,例如市场经济制度和机制不够完善,竞争力关系比较松散,竞争力资源所附带的竞争力素质不够协调,特别是软资源上的活性理性认识还不够成熟,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运用竞
41、争力评价和分析时必须考虑的。从实际角度看,产业竞争力是一个产业活动的系统揭示,包括显示竞争力的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表现,以及我国产业竞争力广泛的潜在力量。对于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简单评述v由于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研究的时间较短,尽管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可喜成果,但从整体上看,尚不成熟,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v第一,有必要从理论上进一步深化对产业竞争力内涵的研究。v第二,关于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v第三,关于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标准及指标体系。v第四,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与国内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区别与联系。v第五,关于政府在提升产业竞争力中的作用。v第六,应高度重视我国具体产业的实
42、证研究。八、中国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v1、资源条件的改善方式与途径v (1)基础设施的改善(2)自然资源条件的改善v (3)资金资源的改善(4)人力资源的改善v2、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及改善途径v3、提高中国企业素质的主要途径 (1)增强企业的技术开发功能v(2)以国际化为目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采取多种方式壮大企业规模v(4)培育企业家市场,强化职工技能培训v4、中国产业集群的构建及优化途径v(1)科学制定规划v(2)以企业家为主体培育产业集群v(3)以项目发展促产业集群形成v(4)发展和整合工业园区,构建产业集群的跃升平台v(5)加强集群区域内创新网络体系建设v(6)实施培育集群品牌战
43、略v(7)优化产业集群的配套产业和发展环境v(8)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v5、优化产业组织结构v6、中国产业竞争力中的政府改革与行为调整v(1)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强政府”v(2)遵循市场规律,实施产业扶持政策v(3)精简机构,提高效率v(4)培育社会中介组织v(5)加快经济立法,完善法律体系参考文献:1刘小铁.产业竞争力因素分析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2谢立新.区域产业竞争力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3蒋学伟.持续竞争优势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v4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v5黄顺基.走向知识经济时代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4、1998.v6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中文版)IM.华夏出版社,2002.v7金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v8裴长洪.利用外资与产业竞争力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v9华伟.世纪交锋国家竞争力报告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v10盛世豪.产业竞争论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v11华伟.世纪交锋国家竞争力报告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张超.v12韩中和:企业竞争力理论与案例分析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v13厉无畏,王秀治.产业竞争力论J.上海经济2001(11).v14王仁曾.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统计实证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v15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理论与对策探微J.宏观经济研究,2002.v16裴长洪,王镭.试论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2.v17赵彦云,李静萍.当代国际竟争力理论及其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5).v18.赵洪斌.论产业竞争力J.当代财经,2004(12):67-70.v19金碚.论企业竞争力的性质J.中国工业经济,2001(10):85-88.202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