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第三章.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727120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X 页数:85 大小:25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辨证法第三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自然辨证法第三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辨证法第三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辨证法第三章.pptx(8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节 自然观的新探索西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当代科学家的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第1页/共85页一、西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就喊出了“回到马克思”的口号,他们强调人的意志思想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力图恢复马克思学说中的人本主义内容。第2页/共85页 强调自然的社会历史性质 自然是一个社会的范畴。这就是说,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什么被看作是自然,这种自然同人的关系是怎样的,而且人对自然的阐明又是以何种形式进行的,因此自然按照形式和内容、范围和对象性应意味着什么,这一切始终都是受社会制约的”卢卡奇第3页/共85页 葛兰西:自然“不应看成是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2、意义的东西,而应被看成是被生产和科学社会地历史地组织起来的东西,至于自然科学也应相应地看成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一种人类关系”。第4页/共85页 施密特不同意卢卡奇用历史来吞并自然的观点。施密特认为,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绝不仅仅是一个社会范畴,自然决不可能完全被消融到对它进行占有的历史过程中去。第5页/共85页 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葛兰西在马克思的“中介”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了“实践一元论”,指出,所谓实践“就是与某种有组织的(历史化的)物质、人所变革的自然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的具体的意义上的人的活动(历史精神)”。人类通过实践将物质与精神、人与自然联系在了一起。第6页/共85页 否认自然辩证法的存

3、在 大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自然界本身根本不存在辩证法。因为脱离了实践去谈论自然的结构是不正确的,而辩证法只存在于历史领域。第7页/共85页 卢卡奇认定辩证法的惟一形式就是主客体的历史辩证法,并要求把辩证法严格限制在社会历史领域之内。第8页/共85页 施密特则批评恩格斯把辩证法运用到自然中去,违背了马克思的思想,是给辩证法“贴上唯物主义的标签”,以致“完全忽视了它的思辩的含义”,从而断言“自然界不存在辩证法中最本质的一切要素”。第9页/共85页 阿多诺也认为只存在与社会有关的辩证法,人们“把辩证法扩大到自然界去,使之成为解释的普遍原则,只不过为了使下列两种真理并行不悖地被确定下来:社会中的

4、辩证法真理同社会无关的辩证法真理”。第10页/共85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努力发掘马克思思想中主体作用的观点时,却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甚至用某些唯心主义的看法解释马克思的理论,同时对恩格斯、列宁的自然辩证法和反映论进行了批评,进而得出了恩格斯自然观同马克思哲学立场有根本分歧的结论,这些都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分析批判。第11页/共85页二、当代科学家的自然观 许多科学家,尤其是物理学家从哲学高度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概括出来,发展成有关自然观的新见解,其中爱因斯坦、哥本哈根学派和混沌学派的自然观影响较大。第12页/共85页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和相对时空观 爱因斯坦对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革命和自然观

5、念转变的贡献是巨大的,在科学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归根到底,就是对世界统一性的追求。第13页/共85页爱因斯坦关于世界统一性的信念早在19011901年就具有了 “从那些看来同直接可见的真理十分不同的各种复杂的现象中认识到它们的统一性,那是一种壮丽的感觉”。第14页/共85页19231923年的相对论的基本思想和问题报告 爱因斯坦特别强调:“今天特别激动人心的问题是引力场和电磁场的统一的本性的问题。追求统一的理论的思想,已经出现了从数学上建立这种统一场论的企图,在这个理论中引力场和电磁场仅仅被看作是同一种统一场的两个不同分量”。第15页/共85页 1923年9月22日发表的仿射场论,宣告了

6、爱因斯坦几何统一场论的诞生。爱因斯坦从时空特性和物质运动特性的统一上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第16页/共85页相对论的时空观 揭示了各种物质运动形态的统一空间和时间的统一空间、时间和物质的统一物质和运动的统一物质、运动和空间、时间的统一相对论时空观取代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第17页/共85页 广义相对论的运动理论 统一了物质世界的空间、时间、质量和运动等的属性,说明世界是在空间、时间中运动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第18页/共85页哥本哈根学派的量子解释自然观 “全部现代物理为量子力学所支配。这个理论华丽宏伟,却又充斥着混乱。这个理论经受了所有的检验,没有理由认为其中存在什么缺陷。我们知道如何在问题中运

7、用它,但是却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没有人能够懂得它”盖尔曼第19页/共85页 所谓量子力学解释问题,是指量子测量、量子概率和量子关联的解释。这三个解释问题的形上学抽象就是因果性、实在性和整体性问题。第20页/共85页 “哥本哈根学派”只是一个松散的集体,实际上它指的是以丹麦物理学家玻尔为代表的一种对量子力学的解释,即对量子力学概念体系的“哥本哈根解释”或“正统解释”。第21页/共85页物质观 就物质状态以及物质运动规律而言出于量子概念,物质体系便显露种种量子化效应微观物质体系的运动不满足严格的因果律,不符合纯粹的决定论原则所遵循的量子统计规律是固有的,由作用量子存在而引起第22页/共85页波粒二

8、象性一切原子过程引起的现象既可以用波概念也可以用粒子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做出揭示,不管是微观粒子,还是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场,都具有波粒二重性二者以量子场的基本形式而呈现其统一性第23页/共85页与经典物理相比,量子论描绘了截然不同的物质世界图象 玻尔:所有那些真正理解量子论的人们即使是作梦也永远不会称呼量子论是二重性。他们把量子论看成是原子现象的统一描述,尽管当应用到实验上它必须露出不同面孔,因而必须译成日常语言。第24页/共85页互补原理自然现象服从严密因果律要用空间时间描写客体的一切现象 这两大经典要求不可能完全被满足。这两者代表原子现象的互相排斥又互相补充的两方面。第25页/共85页 玻尔:

9、“观测能用经典物理概念描绘,这几乎是实验的本质”,然而“这就是量子论的整个佯谬”;而互补原理给出了此佯谬的一种自圆其说的妥贴解释。互补原理是对经典物理所满足的因果原理的“一个合理的推广”:涉及因果律,又补充以对原子和亚原子现象观测上的不确定性。第26页/共85页混沌学派的普适性自然观世界是确定的、必然的、有序的,但同时又是随机的、偶然的、无序的。有序的运动会产生无序,无序的运动又隐含着更高层次的有序。现实世界就是确定性和随机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有序性和无序性的辩证统一体。第27页/共85页 混沌:是指动力系统不规则的、非周期的、异常复杂的运动形式,但它并不是完全无规则的,表面上看起来杂乱无章,

10、实际上有规律可循。第28页/共85页 美国气象学家洛伦茨在20世纪60年代初研究天气预报中大气流动问题时,揭示出混沌现象具有不可预言性和对初始条件的极端敏感依赖性这两个基本特点,同时他还发现表面上看起来杂乱无章的混沌,仍然有某种条理性。第29页/共85页混沌理论揭示了以往科学未曾料想到的隐藏在混乱现象深处的惊人秩序以及自然万物生长演化的普适规律,提供了一种关于系统演化的分叉与混沌方式揭示了确定性系统的“内在随机性”,体现了随机性存在于确定性之中,确定性自己规定自己为不确定性确定性系统自己产生了随机运动第30页/共85页在混沌态,系统中元素随机运动,只是运动轨迹永不相交,但当从整体上,即跨越不同

11、空间尺度和时空尺度上来把握混沌运动时,又有精细结构和规律。从系统的演化来看,由于未来状态对初始条件极为敏感,从而使精确预测成为不可能。第31页/共85页混沌使得实体与关系、永恒与变化、必然与偶然,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多样、复杂的世界。第32页/共85页三、系统自然观 20世纪40年代末兴起的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以“系统”的观点看自然界,提出了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等信的范畴,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开放性。第33页/共85页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超循环论等 20世纪70年代前后相继出现的这些自组织理论以及分形理论和混沌理论,则是系统科学的新进展。第34页/

12、共85页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第35页/共85页有机整体性 自然界任一客体都是以系统形式存在着的有机整体,而任一整体皆由诸要素以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具有相应功能的系统。系统是部分与整体的统一体,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系统一旦集合成整体,就具有孤立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和功能,其特性便不再为部分特性的总和。第36页/共85页系统的活动牵涉到一个交往的过程在众多的部分之间发出同时的、互相依存的活动。系统一旦拆开成为孤立的元件,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理论上的,系统特性就消失

13、了。第37页/共85页动态开放性 自然界任一客体都是动态的开放系统,都在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任何系统只有把自己保持在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的状态下,才能具有保持自身动态稳定性的能力。系统自身的动态稳定性,是系统有序程度的标志。第38页/共85页自组织性 在数目众多的要素组成的开放系统中,由于要素之间协同和竞争的矛盾运动,会出现某些偏离系统稳定状态的涨落,有的涨落会在一定的外界条件和系统内部非线性机制的作用下得到放大,使要素在更大范围内产生协同运动,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第39页/共85页系统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系

14、统自然观的确立,形成了一种探索组织性、复杂性问题的思维方式系统思维方式。第40页/共85页物质观的补充和深化 具体回答了客观存在的物质是由诸要素以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具有确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自然观从世界的系统性、整体性、层次性、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上回答了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第41页/共85页运动观的补充和深化阐明了自然界中的客体是一个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开放系统在一定条件下,自然界这个复杂系统能通过“涨落”从无序运动到有序,又从有序运动到无序。整个自然界就处于这种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第42页/共85页时空观的补充和深化 揭示了时间的不可逆性,提出了“内部时间”的概念,指出“时间之矢”

15、是与物力系统相互联系的内部属性。第43页/共85页以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层次、有序、无序、整体等概念对物质存在的空间形式、物质的广延性作了定性和定量的描述,更具体、更生动地阐明了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以及空间、时间与物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思想。第44页/共85页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增添了新范畴 系统自然观特别注重对复杂系统的研究,且对复杂系统的性质、复杂性的测量与描述提供了有效的方法。第45页/共85页系统创生与演化机制系统的创生源于与环境交流过程中,总熵递减或信息量累积而将系统组织自发地拖向空间的某些稳定态的结果,其后续的演化是具有不可逆性的动力形态。在系统的演化过程中会表现出

16、控制与反馈、自组织与自适应的特征,这些机制反过来使得系统更加结构化与秩序化。第46页/共85页第二节 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自然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第47页/共85页一、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是继天然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之后的一种全新的自然观,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生态自然观是人类对生态危机的反思和对生态科学的概括和总结的结晶。第48页/共85页生态自然观的核心 “有机体的革命”(贝塔朗菲)的有机整体论,自然界具有与人平等的内在价值的自然价值论。第49页/共85页有机整体论 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人和其他自然存在物之间相互作用

17、、相互依存,彼此互为存在的条件,形成了生态系统自身的整体性。第50页/共85页生物中心论 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或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之中,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系统网络结构。人与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是完全平等的。第51页/共85页生态中心论 利奥波德:当一个事物有助于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它就是正确的,当它走向方面时,就是错误的。第52页/共85页深层生态学 奈斯:各种生物是具有内在关系的生物圈之网或域上的纽结。A和B两物之间的内在关系意味着这一关系从属于A和B的定义和基本构成,因此,没有这层关系,A和B就不再是原本的事物了。第53页

18、/共85页自然价值论 近代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是唯一的价值和目的中心,自然界只具有对人的工具价值,而不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生态自然观则主张,自然界具有与人平等的内在价值。第54页/共85页自然界的价值一是工具价值或外在价值,自然界中的每一存在物对人和其他生命存在都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都能够满足人和其他生命存在、发展的特定需要,而自然界中每一存在物都能够成为人和其他存在物生存的工具、手段二是内在价值,人和自然界中的每一存在,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都对自然生态系统整体的完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第55页/共85页人类评价自然价值的两个尺度一个是外在尺度,即以人和其他生物的“利益”和“需要”作为尺度二是内

19、在尺度,即以自然界每一存在物自身作为尺度。人类对自然界存在物的评价,应该是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的统一 自然价值论的自然观本质上是一种环境保护观念第56页/共85页生态自然观的特征强调自然界的整体性强调人类活动的能动性和人的主导地位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性第57页/共85页自然界的整体性 自然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存在的。任何一种微小的局部变化在整体中都可能引起一系列相应的变化,并且在整体中具有一定的意义。第58页/共85页在生物圈中,没有任何一个物种能够单独生存和发展,每一物种所具有的特性都是对某一特殊环节适应的结果,它们只能在大的合作背景下,互相

20、竞争和相互利用,在共同维护生命、维护系统存在、促进生物圈稳定的前提下实现自己的生存进化。第59页/共85页人的能动性和人的主导地位 人不是以自然形态存在,而是以能动的主体形态存在。在人类所及的一切自然领域,无不深深地刻有人活动的印记,以至今天的自然界更主要地以人工自然的形态展现在人类面前。第60页/共85页 人的社会属性是人在与自然协调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根本原因人可以借助社会力量、通过有组织的活动,控制自然人还可以借助科技成果为自己服务,并且发展科学技术人并不满足自然界的恩赐,而是从人的需要出发改造自然第61页/共85页人和自然关系的和谐性 人与人之外的自然界构成了生态系统,人类是这一系统的

21、中心,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靠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人对自然有调节和改造作用,自然界具有满足人类发展中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生活需要以及消除破坏和污染的自净功能。第62页/共85页 人的能动性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要求人们更深刻更普遍地认识自然规律,更自觉更严格地按照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办事,最大限度地减少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第63页/共85页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既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又存在着一定的统一。第64页/共85页较低水平的和谐 在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前,人类变革自然界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动性,总体没有超出相应的受动性范围,已经成为人所认识和实践客体的那部分“属

22、人世界”,不仅按其自然规律演化,也按社会规律演化,人与自然基本相安无事,但只是维持着相对较低水平的和谐。第65页/共85页人与自然关系危机四伏 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借助科学技术力量和高扬人的主体能动性,人类把大自然看作是可以任人宰割和役使的对象,人与自然关系危机四伏,人类体味到了自身生存环境所面临的危机。第66页/共85页人与自然不协调关系产生的原因 人对自然规律认识不够和认识不足,社会生产力超过自然生产力,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无视自然界的内存限度。第67页/共85页树立人与自然相互依存有机统一体的观念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主体,在人与自然构成的调控系统中,人是控制者。因此,人与自然之间的物

23、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调节只能靠人来进行。第68页/共85页通过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来完善人类自身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人类将来的生存和发展决定了依然要向自然界“索取”,而且索取的东西将越来越多。要在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给予”,即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自觉地为自然界建立一种有益于人类的新平衡,使其朝着能使人与自然关系协调的方向发展。第69页/共85页调整社会关系,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 人与自然矛盾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社会原因造成的。“人与自然”这个调控系统实际上是“社会与自然”系统,或者说是“社会人自然”系统。这个系统的真正调控者是社会的人或人的社会,而不是单个的自然人。第70页/共85页三、

24、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实践角度丰富和完善生态自然观的思想内容。第71页/共85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的共识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第72页/共85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根本原则。第73页/共85页 1992年6月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从概念、理论推向实践,要求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从政治平等、消除贫困、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生产和消费方式转变、科学技术、立法、国际贸易

25、、动员群众参与等各方面采取行动,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第74页/共85页可持续发展观的要点发展应该是全面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u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只有建立在良性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才是健康的、可持续的。第75页/共85页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基础 包括数量的增长与质量的提高,不能盲目地单纯追求数量的增长,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发展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才是高质量、可持续的。第76页/共85页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切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只有把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限制在其再生速率的限度内,才能维持地球的生命支撑体系,保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第77页/共8

26、5页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与归宿。根治全球性的环境污染、恢复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第78页/共85页控制人口增长与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发展中国家背负着沉重的历史负担与生存、发展压力,要求对全球不合理的经济、政治格局实行彻底变革,要求发达国家在全球环境治理与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发展经济的事业中,承担应有的经济社会责任。第79页/共85页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中国21世纪议程 自然的可持续性、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战略可具体地转化为“控制人口

27、、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第80页/共85页1992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与发展报告,表达了中国坚定的“可持续发展”立场。同年8年,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当代以及未来的选择。第81页/共85页1994年,中国制定并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资源白皮书,确立了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框架和各个领域的主要目标。第82页/共85页中国21世纪议程是一个宏大且跨越时空的规划,共设文案78个,并不断推出优先项目滚动计划。第83页/共85页 2003年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总结了10年来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成就与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规定了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保障措施。第84页/共85页感谢您的观看!第85页/共8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