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均衡理论课件.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8725648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均衡理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货币均衡理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均衡理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均衡理论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关于货币均衡理均衡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31页货币均衡理论货币均衡理论v对于货币均衡理论,西方经济学家很少专门将其独立出来进行系统研究,大多是将他们的货币均衡思想隐含在他们的货币、经济理论中。v20世纪以前的经济学家在货币供求理论上重点探讨货币需求理论。在当时的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流通中世纪的货币供给取决于货币需求。v直到20世纪30年代,对于货币供求均衡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在物价水平上。v30年代大危机之后,将货币均衡的研究扩展到货币数量与物价、利率、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等问题上来。v20世纪的货币均衡理论不再是单纯的货币供求是否相等的简单的判断,而是与宏观经济均衡紧密相连

2、,成为研究货币经济中宏观经济均衡得以实现的条件,货币失衡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以及如何促使货币失衡恢复到均衡等问题的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31页货币均衡理论货币均衡理论v一、维克赛尔的货币均衡理论v最早集中分析货币均衡问题的经济学家是维克赛尔v1898年的利息与物价,1906年的政治经济学讲义中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货币均衡思想。v维克赛尔认为,经济均衡的关键在于货币均衡,而要实现货币均衡需要三个条件:1、货币利率等于自然利率;2、资本的供求平衡,即储蓄等于投资;3、商品的一半价格水平稳定不变v三个条件中,维克赛尔认为第一个均衡条件具有决定性意义v维克赛尔认为,若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发生背离,货币

3、均衡条件得不到满足,经济的均衡状态就会被打破,发生向上或向下的波动。自然利率的变动是无法认为控制的,而货币利率却在中央银行的控制范围之内。因此,使两种利率相一致的唯一办法就是调节货币利率。v维克赛尔是在充分就业的假定下展开分析的,他的所谓的经济波动(累积过程)仅是指价格水平的变动,而产量、就业等实际变量并不发生变化。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31页货币均衡理论货币均衡理论v维克赛尔创新与以往的货币均衡理论之处:v1、将利率因素引入到货币供求影响物价水平的机制中;2、通过自然利率与货币利率的经常背离论证了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3、从自然利率与市场利率相等的角度阐述货币均衡是经济均衡的条件,认识

4、到货币对于经济有着重大的作用。v维克赛尔的货币均衡思想实际上是一种宏观经济均衡思想,即将货币均衡纳入到整体的经济运行中,探讨货币均衡与经济均衡的关系以及货币失衡所引起的经济后果。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31页货币均衡理论货币均衡理论v二、缪尔达尔对维克赛尔货币均衡理论的修正二、缪尔达尔对维克赛尔货币均衡理论的修正v缪尔达尔是瑞典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1919年出版了货币均衡论一书,在维克赛尔货币理论的基础上,对货币均衡理论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对维克赛尔的三个均衡条件进行了重大修正v1、对第一个条件的修正v把维克赛尔的第一个均衡条件表述为货币利率与资本预期收益率相等,进而表述为现有实际资本的资

5、本价值(等于预期净收益处以预期收益率)与它的再生产成本(等于预期净收益除以货币利率)相等。v2、对第二个均衡条件的修正v表述为储蓄与总价值投资相等v缪尔达尔用总投资代替维克赛尔的新投资v3、对第三个条件的修正v货币均衡由更为一般的第一和第二两个条件决定,而不由稳定的价格水平决定。第三个条件在决定货币均衡时不再重要,而且在现实中,价格水平的变动并非均匀。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31页货币均衡理论货币均衡理论v三、哈耶克对维克赛尔货币均衡理论的发展三、哈耶克对维克赛尔货币均衡理论的发展v在1913年出版的物价与生产一书中,哈耶克提出了著名的货币均衡理论中立货币说。v观点:保持货币中立的条件不是货币利

6、率与自然利率的一致,而应是货币供应的总流量不变。变动货币数量,必然会使商品相对价格和生产结构发生变动。要使货币保持中立,必然需要货币供应量保持不变。v哈耶克的经济均衡的条件是三个比例相等v哈耶克继承了维克赛尔货币均衡与失衡对经济的均衡与失衡有重要作用的观点,但将货币均衡的条件改变为保持货币数量的固定不变。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31页货币均衡理论货币均衡理论v四、凯恩斯及其后继者的货币均衡理论四、凯恩斯及其后继者的货币均衡理论v凯恩斯认为,货币供求的均衡点由利率体现。货币供求的对比状况决定着利率变动的方向。v由于货币具有三个特征:生产弹性等于零;替代弹性几乎等于零;具有周转灵活性且保藏费用低。造

7、成货币供求发生尖锐的矛盾,市场利率便有趋高的倾向,造成投资和消费需求不足,引起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引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v凯恩斯的半通货膨胀理论进一步论证了在非充分就业的社会常态下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带来十足的通货膨胀,只会发生半通货膨胀。v货币失衡通过利率传导到经济运行,致使宏观经济失衡这是凯恩斯货币经济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市场机制不能自发调整经济恢复均衡,均衡的恢复需要政府经济政策的干预这是凯恩斯货币经济理论的终结点。v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发展和完善了凯恩斯的货币政策理论,提出了相机抉择的政策主张;IS-LM模型表明经济体系内在的均衡力量能在经济的变动中自动将两市场调整至均衡

8、。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31页货币均衡理论货币均衡理论v五、弗里德曼的货币均衡理论五、弗里德曼的货币均衡理论v弗里德曼提出了著名的货币需求函数式,并利用实证的方法证明了货币需求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要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适应,就必须稳定货币供给。v货币不是覆盖在实物经济上的一层面纱,货币对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甚至可以改变经济的运行过程这是20世纪西方经济学家在货币作用理论方面的重大突破。通过保持货币均衡实现经济均衡的思想几乎成为20世纪西方所有经济学家殊途同归的结论,这也许就是货币经济学最终研究的目的。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31页货币与经济关系的理论货币与经济关系的理论(与经济增长、经济

9、周期)(与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31页货币与经济关系的理论货币与经济关系的理论v货币与经济关系是货币金融理论研究中争论较大的问题之一。在20实际30年代以前,争论的焦点是货币对于经济有没有实质性影响。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认识到,货币不仅能对经济发生重大影响,甚至可以改变经济的运行过程,货币成为经济中最重要的内生变量。对这一问题的争论转向货币究竟应该在经济中起什么作用。v在现代货币金融理论中,对货币与经济关系的研究主要建立在货币对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利用货币因素来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同时尽可能地限制和消除货币的消极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31页一

10、、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一、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v研究货币与经济关系的问题,首先要研究货币对实质经济是否有影响以及是如何影响的,这是属于货币中性论和非中性论的问题。v货币中性:是指货币在经济中保持独立性,既不发挥积极作用,也不产生消极影响,经济活动在不受货币因素的干扰下由实物因素起决定作用。v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的主要区别:名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仅仅引起绝对价格水平的同比例变动,还是会引起相对价格和利率的变动。v一、对货币中性理论的研究一、对货币中性理论的研究v基本前提:经济活动的行为者都是有理性的,他们不受货币幻觉的影响。v货币中性论包括两个基本命题:1、名义货币供

11、应量的变动不能对储蓄、消费、投资等实际变量产生实质性影响变改变产量、就业量和实际收入,只能引起绝对价格水平的同比例变动。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2、保持货币中性需要一定的条件,当条件改变时货币中性可能遭到破坏,从而扰动经济,因此应该尽量保持货币中性,以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而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31页一、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一、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v1、古典学派完全否定货币对实质经济的影响、古典学派完全否定货币对实质经济的影响v代表人物:萨伊、瓦尔拉斯v观点:否定货币经济的存在,否定货币对实物经济的实质性影响。把货币当作与实际经济过程并无内在

12、联系的外生变量。v萨伊认为,实际经济中出现的暂时经济波动是由货币因素之外的各种实物因素的变化造成的。v瓦尔拉斯认为,在完全竞争状态下,出现超额供给和超额需求的这种暂时的不均衡将通过自发的价格调整而迅速消除。一般均衡理论排除了货币存在的必要,“货币其实是多余的”。v因此,在萨伊和瓦尔拉斯看来,货币只不过是覆盖于实物经济上的一层“面纱”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31页一、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一、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v2、货币数量论以、货币数量论以“货币中性货币中性”作为基本命题并得到较大发展作为基本命题并得到较大发展v货币数量论的基本观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

13、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由货币数量决定。v(1)早期货币数量论的货币中性思想)早期货币数量论的货币中性思想v早期货币数量论对货币中性思想的描述可追溯到大卫休谟在1752年的著作利息论、货币论、贸易平衡论v观点:货币数量变动能够影响物价,但它所影响的是商品的绝对价格水平,而不能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不影响实际产出水平。v约翰穆勒提出了“货币机械观”的理论,描述了货币对经济的作用可有可无。v(2)近代货币数量论对货币中性思想的发展)近代货币数量论对货币中性思想的发展v交易方程式:MV=PTv剑桥方程式:M=kPY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31页一、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一、货币与经济关

14、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v两种方程式都是建立在同样的假设前提之上:v第一,交易方程式是建立在交易量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不受货币数量变动的影响,而是由生产、分工、商品交易的程度等因素决定的;剑桥方程式中的Y被假定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完全是由非货币的实物因素决定的;第二,v或k被假定为不因货币数量的变动而变动的不便常数。v由此可见,不论早期货币数量论还是近代货币数量论都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仅引起绝对价格水平的同比例变动,不影响就业、产出和收入等实际经济变量。v另外一些西方学者研究发现,不能这样简单的看待货币与物价等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维克赛尔和哈耶克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不仅会引起绝对价格水平

15、的变动,而且会引起相对价格水平及其他经济变量的变动。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31页一、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一、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v(3)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将货币中性理论发展为:货币短期非中)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将货币中性理论发展为:货币短期非中性和长期中性论性和长期中性论v观点:货币数量对国民经济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起着唯一的支配作用。v通过传到机制的分析,弗里德曼认为,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可能会对经济的实际产生发生作用,这主要是由于价格存在时滞,工资合同短期内也来不及调整。在短期内,货币数量的变动既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又引起实际产出

16、的变动,货币是非中性的。v长期内的产量则取决于一系列非货币的因素,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31页一、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一、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v3、维克赛尔的理论突破、维克赛尔的理论突破将货币中性观建立在货币对经济具有实质影响的基础之上将货币中性观建立在货币对经济具有实质影响的基础之上。v观点:货币对经济有主动的和实质性的影响,货币在资本形成和资本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货币流通速度是变化的,仅就媒介职能而言,货币是中性的。但就货币的储藏职能来说,货币在执行交易媒介职能的同时还媒介资本的积累与借贷、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换,因而是非中性的。v

17、货币对物价水平进而对经济的影响过程是间接的,它要通过利率来发挥作用。提出了累计过程理论v4、哈耶克继承维克赛尔理论并将其发展成为系统的货币中性理论、哈耶克继承维克赛尔理论并将其发展成为系统的货币中性理论v观点:货币的变动影响经济的变动,但货币在经济中的最理想状态是保持中立,这样对经济的影响最小。货币的任何失衡都对经济发展起负作用。v三个比例相等v货币保持中性的条件是:货币总流量不变;一切价格随供求状况的变化而完全伸缩自如;一起长期契约都建立在对未来价格运动的正确预测的基础上。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31页一、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一、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v5、帕廷

18、金通过引入、帕廷金通过引入“实际余额效应实际余额效应”,建立起一种修正的货币中性理论,建立起一种修正的货币中性理论v传统货币数量论与瓦尔拉斯定律间存在内在的不一致性,即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在解释相对价格决定时没有对绝对价格水平的决定做出解释,而传统货币数量论在解释绝对价格水平时没有对相对价格的决定做出解释,造成价格决定过程的两分法。v帕廷金通过引入“实际余额效应”对上述问题做了积极的探索和肯定的回答,并得出了“货币是中性的”基本结论。v将希克斯-汉森的IS-LM模型改建为一种由劳动市场、商品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共同组成的四市场宏观经济模型,将实际货币余额引入市场,阐述了财富存量变化对各市场

19、需求函数的影响。v货币数量变动 经济主体财富存量变动 在四市场产生实际余额效应v改变总需求 对一般物价水平产生向上或向下的压力 物价变化从相反方向产生实际余额效应 再次对总需求产生影响 最后达到与货币量同比例变动、市场供求恢复充分就业均衡的状态v结论:从长期动态的均衡上承认了货币数量论的“货币中性论”;在短期的比较静态均衡上承认凯恩斯货币非中性的主张,从而将传统的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的收入支出理论结合起来,建立起一种修正的货币中性理论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31页一、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一、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v6、“自然律假设自然律假设”:合理预期学派的货币中

20、性论:合理预期学派的货币中性论v自然律假设。认为在市场出清的前提下,各经济行为主体对通货膨胀的正确预期而产生的相应行为所形成的总产出、总就业和失业水平,即为“自然”水平。v卢卡斯:货币唯一能影响的只能是名义变量,货币是中性的。在合理预期条件下,实际利率是由经济中的内生因素决定的。v巴罗:提出了货币非中性假说。前提是不完全信息,不规则的、不可预期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对实际经济变量产生影响,货币呈现非中性。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31页一、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一、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v二、对货币非中性理论的研究二、对货币非中性理论的研究v1、凯恩斯从宏观货币经济的角

21、度研究了货币非中性问题、凯恩斯从宏观货币经济的角度研究了货币非中性问题v凯恩斯认为,货币量与流动性偏好的对比决定利率,利率与资本边际效率的对比决定投资,投资决定就业和收入。v在货币和物价水平的关系,凯恩斯批评了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否定了在非充分就业条件下货币量与物价同比例变化的观点。v货币量变化会影响物价,也会影响产量,但首先通过影响利率水平来影响产量而不是物价。v2、现代凯恩斯主义对凯恩斯货币传导机制理论的修正和发展、现代凯恩斯主义对凯恩斯货币传导机制理论的修正和发展v(1)新剑桥学派的观点v观点:货币的变动对实际经济变量具有直接的影响v新剑桥学派赞同凯恩斯关于货币通过利率对实际经济变量产

22、生作用,但不同意凯恩斯的货币供求决定利率的观点,建立了借贷资金理论。v认为利率水平取决于借贷资金的供求,而借贷资金的供求既有实物市场因素,又有货币市场因素,是存量和流量的结合。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31页一、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一、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v(2)新古典综合派的分析v观点:货币量对于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利率为介质来进行传导。v提出了新的利率决定理论,加入了国民收入这一因素,提出了IS-LM曲线。说明利率是由储蓄、投资、货币供求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并在国民收入的配合下决定的。v托宾认为:货币作为一种资产形式,它的变动通过金融资产可得性和金融资产价格的相对变

23、动影响利率结构,进而引起资产结构的调整,最终导致投资乃至收入的变化。v(3)新凯恩斯主义通过建立有微观基础的宏观理论对货币非中性理论的进一步发展v新凯恩斯主义以不完全竞争、不完善市场、不对称信息、相对价格粘性为基本理论,以“非市场出清”假设,在吸收理性预期等理论的基础上,论证了在工资、价格粘性的作用下,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等名义变量的变动会导致产量和就业量等实际变量的变动。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31页一、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一、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v新凯恩斯主义从长期劳动合同和合同的交错签订说明名义工资具有粘性v从隐含合同论、效率工资论和局内人局外人理论三个微

24、观角度说明实际工资具有粘性v从不完全竞争、菜单成本、交错价格调整、投入产出关联和加成定价等方面说明了价格具有粘性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31页二、货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二、货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v关于货币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何种作用,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争论的焦点在于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关系。总体上来说,关于货币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主要有三种:促进论、促退论、中性论。v一、促进论一、促进论v观点: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凯恩斯主义者大多持这一观点。v凯恩斯提出了半通货膨胀理论v新古典综合派的大多数学者倾向于促进论观点。认为通货膨胀

25、通过强制储蓄、扩大投资实现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v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家通过在宏观经济模型中加入货币因素建立货币增长模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考察货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多数支持了促进论的观点。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31页二、货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二、货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v萨缪尔森创立的“世代交叠模型”和克劳尔建立的“货币先行约束”模型都支持“托宾效应”的存在,即货币对经济增长存在正效应。v托宾建立了新古典货币增长模型、H罗斯、斯泰因建立了“凯恩斯-维克赛尔型货币增长模型”,从宏观角度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货币增长(通货膨胀)影响资本密度(人均资本),并进而影响实际产出,

26、这就是所谓的“托宾效应”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31页二、货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二、货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v二、促退论二、促退论v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是有害的,尽管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长期坚持通货膨胀的政策会抑制经济增长导致经济衰退。v1、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依据其货币短期非中性和长期中性的基本理论认为,短期内货币供给的增加导致产出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但从长期来看,货币的增加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提高而不会影响实际产出,若长期推行通货膨胀政策,不仅不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反而会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并带来严重的后果。v2、哈耶克认为,无

27、论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不利于经济均衡增长,通货膨胀只在短期内具有正效应,而长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v3、弗莱堡学派:极力主张反对通货膨胀,高通货膨胀只会导致经济衰退。v4、供给学派:总体上坚持促退论的观点v5、新剑桥学派:通货膨胀会打击生产和投资,造成不合理的收入再分配,阻碍经济增长,必须对通货膨胀加以根治。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31页二、货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二、货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v三、中性论三、中性论v坚持中性论观点的主要是合理预期学派。v观点:由于理性预期的存在,人们对未来的通货膨胀能合理地加以预期,而充分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对实际就业量等不产生任何影响,菲利普斯曲线在长期和短

28、期内都是不存在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因果关系,通货膨胀是中性的。v另外,80年代兴起的新货币经济学对主流货币理论过分强调货币作用的观点提出了异议,认为货币不应成为货币经济学研究的基础。甚至断言要取消货币,通过取消货币来实现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的统一,并进而回避哈恩难题。v代表人物:格林菲尔德、伊格尔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31页三、货币与经济周期关系理论研究的深入三、货币与经济周期关系理论研究的深入v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经济周期理论的货币分析在20世纪出现过较大的反复,从维克赛尔提出货币经济理论并用货币因素分析经济周期问题以后,对经济周期的成因及波动程度的货币解释在西方理论界一度较为盛行

29、;40-50年代处于消沉;60年代以后又重新崛起。v一、一、20世纪初用货币因素分析经济周期的理论世纪初用货币因素分析经济周期的理论v20世纪以前,古典学派依据“货币面纱观”,否认货币在经济波动中的作用。v20世纪初,维克赛尔通过建立货币经济理论阐明了货币对经济均衡和经济波动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累积过程理论。v维克赛尔第一个强调了货币对经济周期的影响,但他没有将货币因素看成是形成经济周期的根本原因,认为经济的波动是由引起自燃利率变动的实物因素的变动导致的。v此后的各种理论对经济周期引发的原意及波动的程度做出的解释不同,但大多数理论都认为与货币因素有关。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31页三、货币与经济

30、周期关系理论研究的深入三、货币与经济周期关系理论研究的深入v二、二、20世纪世纪20-30年代货币与经济周期关系的理论研究年代货币与经济周期关系的理论研究v20世纪20-30年代发生了一次有关货币与经济波动的大论战,主要参与者:霍特莱、哈耶克、凯恩斯等v1、英国经济学家霍特莱:v完全用货币信用因素来解释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经济周期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非货币因素没有周期性,经济循环归因于一个弹性货币和以刚性储备为根据的银行政策。v2、哈耶克v运用“货币投资过度论”来解释经济周期问题。认为产生经济周期的主要原因是货币,危机的爆发是由于充分就业条件下银行部门人为地膨胀信用引起的投资扩张,破坏了社会生产

31、两大部类之间的供求均衡比例。v哈耶克主张依靠自愿储蓄来发展经济,发对通过信用膨胀和通货膨胀来人为地刺激经济。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31页v3、凯恩斯v认为引起经济发生周期性波动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资本边际效率的变动。经济周期是由投资的波动引起的,决定投资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资本的边际效率,一个是利率。v当经济逐渐高涨时,资本边际效率应该是下降的,而投资也应该是减少的,但在经济繁荣时,由于人们普遍对投资前景抱乐观态度,投资者并不会减少投资,相反,投资还在继续增加。但资本边际效率突然崩溃下去,经济危机由此爆发。v凯恩斯已抛弃了对经济周期的“纯货币理论”解释,货币因素在影响经济周期的

32、各种因素中已居于次要地位,并十分强调资本边际效率主要由人们的心理预期所决定。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31页三、货币与经济周期关系理论研究的深入三、货币与经济周期关系理论研究的深入v三、三、40-50年代相关理论研究处于低潮年代相关理论研究处于低潮v20世纪经济大危机之后,特别是通论出版以后,西方理论界更多的是从消费不足、心理因素以及政府的政策等角度研究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并未把货币作为一个主要因素来加以考虑。有关货币与经济均衡及经济波动的理论也逐渐消沉下去,从而经济周期理论的货币分析进入到低潮期。v四、四、60年代以后该领域理论研究重新受到关注年代以后该领域理论研究重新受到关注v1、60年代初

33、,货币学派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经济周期与货币存量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基本结论。v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施瓦兹v观点:对经济周期具有决定作用的是货币存量的变动而不是银行信用的变动。v他们通过对美国1867-1960年的货币史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经济扩张源于货币供应量持续增加,经济衰退则是由货币供应量持续减少所致。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31页三、货币与经济周期关系理论研究的深入三、货币与经济周期关系理论研究的深入v2、合理预期学派、合理预期学派v以“货币中性”作为理论核心,坚持市场出清假设,认为在合理预期条件下,货币对经济不会发生实质性作用。v卢卡斯建立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波动的根源是货币冲击,导致产量和就业量的波动,而波动的传导机制是信息不完全的,经济当事人不能合理预期货币政策变化规律,货币政策不断变化的结果是产出的剧烈波动,导致经济的扩张或收缩。v巴罗、普雷斯科特认为:引起经济波动的并非货币因素而是实际因素。他们提出了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与货币经济周期理论相反的因果关系,即实际冲击导致产量变动,由此导致货币扩展,进而促使价格上升。货币数量是产出波动的内生反映。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31页感感谢谢大大家家观观看看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3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