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讲座.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723092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X 页数:142 大小:2.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长调节剂讲座.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讲座.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生长调节剂讲座.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长调节剂讲座.pptx(1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植物生长调节剂一些具有类似于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的物质。如油菜花粉中的油菜素内酯,苜蓿中的三十烷醇,菊芋叶中的菊芋素,半支莲叶中的半支莲醛(potulai),罗汉松中的罗汉松内酯(podolactone),月光花叶中的月光花素(colonyctin),还有广泛存在的多胺类化合物等都能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此外,还有一些天然的生长抑制物质,如植物各器官中都存在的茉莉酸、茉莉酸甲酯、酚类物质中的酚酸和肉桂酸族以及苯醌中的胡桃醌等。已有人建议将油菜素甾体类和茉莉酸类也归到植物激素中。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将更深刻地了解这些物质在植物生命活动中所起的生理作用。第1页/共142页9大类植物激素第2页/共1

2、42页第一节第一节 生长素类(生长素类(IAAIAA)一、生长素的发现和种类生长素(auxin)是最早被发现的植物激素,1880年达尔文(Darwin)父子利用胚芽鞘进行向光性实验,发现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向光弯曲;如果切去胚芽鞘的尖端或在尖端套以锡箔小帽,单侧光照便不会使胚芽鞘向光弯曲;如果单侧光线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而不照射胚芽鞘下部,胚芽鞘还是会向光弯曲。第3页/共142页 图 7-2导致生长素发现的向光性实验A.达尔文父子(1880)的实验 B.博伊森詹森(1913)的实验 C.帕尔(1919)的实验 D.温特的实验博伊森詹森(BoysenJensen,1913)在向光或背光的胚芽鞘一面

3、插入不透物质的云母片,他们发现只有当云母片放入背光面时,向光性才受到阻碍。如在切下的胚芽鞘尖和胚芽鞘切口间放上一明胶薄片,其向光性仍能发生(图7-2B)。帕尔(Pal,1919)发现,将燕麦胚芽鞘尖切下,把它放在切口的一边,即使不照光,胚芽鞘也会向一边弯曲(图7-2C)。第4页/共142页荷兰的温特(F.W.Went,1926)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胶薄片上,约1 h后,移去芽鞘尖端,将琼胶切成小块,然后把这些琼胶小块放在去顶胚芽鞘一侧,置于暗中,胚芽鞘就会向放琼胶的对侧弯曲(图7-2D)。这证明促进生长的影响可从鞘尖传到琼胶,再传到去顶胚芽鞘,这种影响与某种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有关,温特

4、将这种物质称为生长素。第5页/共142页根据这个原理,温特创立了植物激素的一种生物鉴定法燕麦试法(avena test),即用低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燕麦芽鞘的一侧,引起这一侧的生长速度加快,而向另一侧弯曲,其弯曲度与所用的生长素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以此定量测定生长素含量,推动了植物激素的研究。1934年,荷兰的科戈(F.Kogl)等人从人尿、根霉、麦芽中分离和纯化了一种刺激生长的物质,经鉴定为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C10H9O2N,分子量为175.19。从此,IAA就成了生长素的代号。图19.1生长素研究早期实验的总结第6页/共142页图7-3 的生长物

5、质(A)和抗生长素类物质(B)除IAA外,还在大麦、番茄、烟草及玉米等植物中先后发现苯乙酸(phenylactic acid,PAA)、4-氯吲哚乙酸(4-chloroindole-3-acetic acid,4-Cl-IAA)及吲哚丁酸(indole-3-butyric cid,IBA)等天然化合物,它们都不同程度的具有类似于生长素的生理活性。以后人工合成了种生长素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2,4-D、萘乙酸等(图7-3A)。第7页/共142页二、生长素的代谢 1.分布 各种器官中都有生长素的分布,但较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正在生长的茎尖和根尖(图7-4),正在展开的叶片、胚、幼嫩的果实和种子,

6、禾谷类的居间分生组织等,衰老的组织或器官中生长素的含量则更少。图7-4 黄化燕麦幼苗中生长素的分布(一)生长素的分布与运输第8页/共142页 2.运输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具有极性,即生长素只能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运输,这称为生长素的极性运输(polar transport)。其它植物激素则无此特点。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植物的发育有密切的关系,如扦插枝条不定根形成时的极性和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基运输所形成的顶端优势等。对植物茎尖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处理时,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是极性的。图19.11测定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标准方法。运输的极性与重力相关的方位有关。第9页/

7、共142页生长素极性运输部位:生长素极性运输部位:在茎中:上端下端在根中:根基根尖(中柱中)根尖根基(皮层中)IAA图19.13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化学渗透模型。这里所示的是一组生长素转运细胞中的一个细胞第10页/共142页即使将竹子切段倒置,根也会从其形态学基部长出来,在基部形成根的原因是茎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重力无关。第11页/共142页(二)生长素的代谢生长素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色氨酸(tryptophan)。色氨酸转变为生长素时,其侧链要经过转氨、脱羧、氧化等反应,如图7-5所示。生长素的形成与锌有关,锌是色氨酸合成酶的组分。合成部位:植物的茎端分生组织、禾本科植物的芽鞘尖端、胚(是果实生

8、长所需IAA的主要来源处)和正在扩展的叶等是IAA的主要合成部位。图 7-5 由色氨酸生物合成吲哚乙酸的途径1.生长素的生物合成 第12页/共142页 2.生长素的结合与降解 植物体内具活性的生长素浓度一般都保持在最适范围内,对于多余的生长素(IAA),植物一般是通过结合(钝化)和降解进行自动调控的。(1)束缚型和游离型生长素 +糖、aa 游离型IAA 束缚型IAA 有活性 无活性(运输也无极性)束缚型IAA作用:贮藏形式;运输形式;解毒;防止氧化;调节游离IAA含量。(2)生长素的降解 酶氧化降解(IAA氧化酶)IAA 光氧化降解(蓝光作用最强)第13页/共142页三、生长素的生理效应(一)

9、促进生长 生长素最明显的效应就是在外用时可促进茎切段和胚芽鞘切段的伸长生长,其原因主要是促进了细胞的伸长。作用有三个特点:1.低浓度下促进生长,高浓度下抑制生长。2.不同器官对IAA敏感性:根芽茎 3.离体器官效应明显,对整株效果不明显。第14页/共142页0 10-11 10-9 10-7 10-5 10-3 10-1+促促 进进抑抑制制 -根芽茎生长素浓度(mol/L)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第15页/共142页 (二)促进插条不定根的形成 生长素可以有效促进插条不定根的形成,这主要是剌激了插条基部切口处细胞的分裂与分化,诱导了根原基的形成。对照IAA第16页/共142页 (三)对养分的调

10、运作用生长素具有很强的吸引与调运养分的效应。利用这一特性,用IAA处理,可促使子房及其周围组织膨大而获得无籽果实。图19.39(A)草莓“果实”实际是一个膨胀的花柱,其生长是内“种子”生成的生长素调节的,这些“种子”其实是瘦果-真正的果实。(B)当将瘦果去除时,花柱就不能正常发育(C)用IAA喷放没有瘦果的花柱恢复了其正常的生长发育。第17页/共142页 (四)生长素的其它效应如促进菠萝开花、引起顶端优势(即顶芽对侧芽生长的抑制)、诱导雌花分化(但效果不如乙烯)、促进形成层细胞向木质部细胞分化、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叶片的扩大和气孔的开放等。生长素还可抑制花朵脱落、叶片老化和块根形成等。图19.

11、36生长素抑制了菜豆植株中腋芽的生长。(A)完整植株中的腋芽由于顶端优势的影响而被抑制(B)去除顶芽使得腋芽免疫顶端优势的影响(箭头)(C)对切面用含IAA的羊毛脂凝胶处理(包含在明胶胶囊中)从而抑制了腋芽的生长。第18页/共142页图19.40黄瓜茎组织中IAA诱导的伤口周围木质部的再生作用(A)进行伤口再生实验的方法。(B)荧光显微照片显示了伤口周围再生的维管组织。第19页/共142页四、生长素的作用机理(一)酸生长理论雷(P.M.Ray)将燕麦胚芽鞘切段放入一定浓度生长素的溶液中,发现1015min后切段开始迅速伸长,同时介质的pH下降,细胞壁的可塑性增加。将胚芽鞘切段放入不含IAA的p

12、H3.23.5的缓冲溶液中,则1min后可检测出切段的伸长,且细胞壁的可塑性也增加;如将切段转入pH7的缓冲溶液中,则切段的伸长停止;若再转入pH3.23.5的缓冲溶液中,则切段重新表现出伸长(表7-1)。第20页/共142页 基于上述结果,雷利和克莱兰(Rayle and Cleland)于1970年提出了生长素作用机理的酸生长理论(acid growth theory)。其要点:1.原生质膜上存在着非活化的质子泵(H+-ATP酶),生长素作为泵的变构效应剂,与泵蛋白结合后使其活化。2.活化了的质子泵消耗能量(ATP)将细胞内的H+泵到细胞壁中,导致细胞壁基质溶液的pH下降。3.在酸性条件下

13、,H+一方面使细胞壁中对酸不稳定的键(如氢键)断裂,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方面)使细胞壁中的某些多糖水解酶(如纤维素酶)活化或增加,从而使连接木葡聚糖与纤维素微纤丝之间的键断裂,细胞壁松驰。4.细胞壁松驰后,细胞的压力势下降,导致细胞的水势下降,细胞吸水,体积增大而发生不可逆增长。由于生长素与H+-ATP酶的结合和随之带来的H+的主动分泌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生长素所引起伸长的滞后期(1015min)比酸所引起伸长的滞后期(1min)长。第21页/共142页 酸生长理论(Acid-growth theory):Rayle&Cleland(1970)纤维素微纤丝木葡聚糖氢键其它细胞壁多糖共价键钝化

14、活化H+IAAATPADP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质子泵第22页/共142页(二)基因活化学说生长素作用机理的“酸生长理论”虽能很好地解释生长素所引起的快速反应,但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素所诱导的细胞生长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原生质成分和细胞壁物质合成,且这种过程能持续几个小时,而完全由H+诱导的生长只能进行很短时间。生长素的长期效应是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而影响生长的。由此提出了生长素作用机理的基因活化学说。该学说对生长素所诱导生长的长期效应解释如下: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但在一般情况下,绝大部分基因是处于抑制状态的,生长素的作用就是解除这种抑制,使某些处于“休眠”状态的基因活化,从而

15、转录并翻译出新的蛋白质。当IAA与质膜上的激素受体蛋白(可能就是质膜上的质子泵)结合后,激活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并将信息转导至细胞核内,使处于抑制状态的基因解阻遏,基因开始转录和翻译,合成新的mRNA和蛋白质,为细胞质和细胞壁的合成提供原料,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第23页/共142页由于生长素所诱导的生长既有快速反应,又有长期效应,因此提出了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方式设想(图7-8)。第24页/共142页(三)生长素受体激素受体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是指能与激素特异结合的、并能引发特殊生理生化反应的蛋白质。然而,能与激素结合的蛋白质却并非都是激素受体,只可称其

16、为某激素的结合蛋白(binding protein)。激素受体的一个重要特性是激素分子和受体结合后能激活一系列的胞内信号转导,从而使细胞作出反应。生长素受体在细胞中的存在位置有多种说法,但主要有两种:一种存在于质膜上 它能促进细胞壁松驰,是酸生长理论的基础另一种存在于细胞质(或细胞核)中 它能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是基因活化学说的基础。第25页/共142页第二节第二节 赤霉素类(赤霉素类(GAGA)一、赤霉素的发现及其种类(一)赤霉素的发现 赤霉素(gibberellin,GA)是在研究水稻恶苗病时发现的,它是指具有赤霉烷骨架,能剌激细胞分裂和伸长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1935年日本科学家薮田

17、从诱发恶苗病的赤霉菌中分离得到了能促进生长的非结晶固体,并称之为赤霉素。1938年薮田和住木又从赤霉菌培养基的过滤液中分离出了两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命名为“赤霉素A”和“赤霉素B”。但由于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该项研究被迫停顿。第26页/共142页 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英、美科学家从真菌培养液中首次获得了这种物质的化学纯产品,英国科学家称之为赤霉酸(1954),美国科学家称之为赤霉素X(1955)。后来证明赤霉酸和赤霉素X为同一物质,都是GA3。1955年日本东京大学的科学家对他们的赤霉素A进行了进一步的纯化,从中分离出了三种赤霉素,即赤霉素A1、赤霉素A2和赤霉素A3。通过比

18、较发现赤霉素A3与赤霉酸和赤霉素X是同一物质。1957年东京大学的科学家又分离出了一种新的赤霉素A,叫赤霉素A4。此后,对赤霉素A系列(赤霉素An)就用缩写符号GAn表示。后来,很快又发现了几种新的GA,并在未受赤霉菌感染的高等植物中也发现了许多与GA有同样生理功能的物质。1959年克罗斯(B.E.Cross)等测出了GA3、GA1和GA5的化学结构。第27页/共142页(二)赤霉素的种类和化学结构赤霉素的种类很多,它们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从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褐藻、绿藻、真菌和细菌中都发现有赤霉素的存在。到1998年为止,已发现121种赤霉素,可以说,赤霉素是植物激素中种类最多的一种

19、激素。第28页/共142页 赤霉素的种类虽然很多,但都是以赤霉烷(gibberellane)为骨架的衍生物。赤霉素是一种双萜,由四个异戊二烯单位组成,有四个环,其碳原子的编号如下图所示。A、B、C、D四个环对赤霉素的活性都是必要的,环上各基团的种种变化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赤霉素,但所有有活性的赤霉素的第七位碳均为羧基。根据赤霉素分子中碳原子的不同,可分为20-C赤霉素和19-C赤霉素。前者含有赤霉烷中所有的20个碳原子(如GA15、GA24、GA19、GA25、GA17等),而后者只含有19个碳原子,第20位的碳原子已丢失(如GA1、GA3、GA4、GA9、GA20等)。19-C赤霉素在数量上多

20、于20-C赤霉素,且活性也高。商品GA主要是通过大规模培养遗传上不同的赤霉菌的无性世代而获得的,其产品有赤霉酸(GA3)及GA4和GA7的混合物。第29页/共142页二、赤霉素的生物合成与运输(一)生物合成种子植物中赤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根据参与酶的种类和在细胞中的合成部位,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图7-10)。图 7-10 种子植物赤霉素生物合成的基本途径(1)、(2)、(3)阶段分别在质体、内质网和细胞质中进行。图中记号:王古王巴基焦磷酸合成酶(CPS);贝壳杉烯合成酶(KS);7-氧化酶;20-氧化酶;.3-羟化酶第30页/共142页生物合成前体:甲羟戊酸(甲瓦龙酸)植物体内合成部位:顶端幼嫩

21、部分,如根尖和茎尖,生长中的种子和果实,其中正在发育的种子是GA的丰富来源。赤霉素生物合成的3个阶段第31页/共142页(二)运输GA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没有极性,可以双向运输。转化:游离型GA 束缚型GA(GA-葡萄糖酯和GA-葡萄糖苷)贮藏和运输形式木质部韧皮部第32页/共142页三、赤霉素的生理效应GA促进生长具有以下特点:1、促进整株植物生长 用GA处理,能显著促进植株茎的伸长生长,尤其是对矮生突变品种的效果特别明显。但GA对离体茎切段的伸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IAA对整株植物的生长影响较小,却对离体茎切段的伸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一)促进茎的伸长生长GAs对NO.9矮生豌豆苗茎干伸长进

22、程的影响第33页/共142页17.7 GA3处理后三天Tanginbozu矮生稻叶鞘伸长的提高:(左)对照;(中)每株苗施100pgGA3;(右)每株苗施1ngGA3。第34页/共142页2.促进节间的伸长 GA主要作用于已有节间伸长,而不是促进节数的增加。3.不存在超最适浓度的抑制作用 即使GA浓度很高,仍可表现出最大的促进效应,这与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具有最适浓度的情况显著不同。外源GA1对正常的和矮生(dl)玉米的作用。赤霉素促进了矮生突变体茎干的明显伸长,但是对野生型的植株却没有或仅有很小的效果第35页/共142页(二)诱导开花(代替低温、长日照)某些高等植物花芽的分化是受日照长度(即光

23、周期)和温度影响的。例如,对于二年生植物,需要一定日数的低温处理(即春化)才能开花,否则表现出莲座状生长而不能抽薹开花。若对这些未经春化的植物施用GA,则不经低温过程也能诱导开花,且效果很明显。此外,也能代替长日照诱导某些长日植物开花,但GA对短日植物的花芽分化无促进作用 甘蓝,在短光照下保持丛生状,但施用赤霉素处理可以诱导其伸长和开花第36页/共142页需寒胡萝卜品种开花时间GA处理后的效果。(左)对照:不施GA,不冷处理;(中)不进行冷处理,但每天施10gGA3为期一周;(右)六周冷处理。第37页/共142页(三)打破休眠,促进萌发用23gg-1的GA处理休眠状态的马铃薯能使其很快发芽,从

24、而可满足一年多次种植马铃薯的需要。对于需光和需低温才能萌发的种子,如莴苣、烟草、紫苏、李和苹果等的种子,GA可代替光照和低温打破休眠,这是因为GA可诱导-淀粉酶、蛋白酶和其它水解酶的合成,催化种子内贮藏物质的降解,以供胚的生长发育所需。在啤酒制造业中,用GA处理萌动而未发芽的大麦种子,可诱导-淀粉酶的产生,加速酿造时的糖化过程,并降低萌芽的呼吸消耗,从而降低成本。第38页/共142页图20.33 萌芽过程中大麦籽粒的结构与各种的功能(A)。大麦未萌芽糊粉层的显微照片(B)淀粉酶产生的早期阶段(C)与晚期阶段(D)大麦糊粉层前质体的显微照片。蛋白质存储泡囊(psv)在每个细胞中可见。第39页/共

25、142页(四)促进雄花分化对于雌雄异花同株的植物,用GA处理后,雄花的比例增加;对于雌雄异株植物的雌株,如用GA处理,也会开出雄花。GA在这方面的效应与生长素和乙烯相反。(五)其它生理效应GA还可加强IAA对养分的动员效应,促进某些植物坐果和单性结实、延缓叶片衰老等。此外,GA也可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GA促进细胞分裂是由于缩短了G1期和S期。但GA对不定根的形成却起抑制作用,这与生长素又有所不同。图20.4赤霉素诱导的Thompson无籽葡萄的生长。左边的一串是未处理的。而右边的一串则是在果实发育期间用赤霉素喷施过的第40页/共142页四、赤霉素的作用机理(一)GA与酶的合成关于GA与酶合成

26、的研究主要集中在GA如何诱导禾谷类种子-淀粉酶的形成上。大麦种子内的贮藏物质主要是淀粉,发芽时淀粉-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为糖以供胚生长的需要。去胚种子+糊粉层 不能产生-淀粉酶 去胚种子+GA+糊粉层 能产生-淀粉酶 去胚种子+GA 不能产生-淀粉酶这证明糊粉层细胞是GA作用的靶细胞。第41页/共142页 GA促进无胚大麦种子合成-淀粉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和灵敏性,现已用来作为GA的生物鉴定法,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淀粉酶的产生与外源GA的浓度成正比。大麦籽粒在萌发时,贮藏在胚中的束缚型GA水解释放出游离的GA,通过胚乳扩散到糊粉层,并诱导糊粉层细胞合成-淀粉酶,酶扩散到胚乳中催化淀粉水解(图7-1

27、3),水解产物供胚生长需要。图7-13大麦籽粒纵剖面示意图及水解酶的合成与GA的关系第42页/共142页图20.38 大麦湖粉层中由赤霉素诱导的合成的结构模型。一个诱导2淀粉酶基因转录的无Ca2+的途径;包含2淀粉酶分泌作用的包含Ca2+的途径。第43页/共142页(二)GAGA调节IAAIAA水平 GA可使内源IAA的水平增高。(1)GA降低了IAA氧化酶的活性,(2)GA促进蛋白酶的活性,使蛋白质水解,IAA的合成前体(色氨酸)增多。(3)GA还促进束缚型IAA释放出游离型IAA。图7-14 GA与IAA形成的关系 双线箭头表示生物合成;虚线箭头表示调节部位。表示促进;表示抑制。第44页/

28、共142页(二)赤霉素结合蛋白胡利(Hooley)等(1993)首次报道了野燕麦糊粉层中有一种分子量为60 000的GA特异结合蛋白(gibberellin binding protein,GBP)。小麦糊粉层的GBP在与GA1结合时需Ca2+参与,这是因为GA1促进-淀粉酶合成也需要Ca2+的缘故。GA+GBP GA-GBP 基因表达第45页/共142页第三节细胞分裂素类(第三节细胞分裂素类(CTKCTK)生长素和赤霉素的主要作用都是促进细胞的伸长,虽然它们也能促进细胞分裂,但是次要的,而细胞分裂素类则是以促进细胞分裂为主的一类植物激素。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和种类 当感染冠瘿菌时西红柿茎干上

29、形成的瘤。在拍摄此照片的两个月前,对这个茎干进行创伤处理并用冠瘿菌的病毒进行接种。第46页/共142页(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斯库格(F.Skoog)和崔(1948)等在寻找促进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的物质时,发现生长素存在时腺嘌呤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1954年,雅布隆斯基(J.R.Jablonski)和斯库格发现烟草髓组织在只含有生长素的培养基中细胞不分裂而只长大,如将髓组织与维管束接触,则细胞分裂。1955年米勒(C.O.Miller)和斯库格等偶然将存放了4年的鲱鱼精细胞DNA加入到烟草髓组织的培养基中,发现也能诱导细胞的分裂,且其效果优于腺嘌呤,但用新提取的DNA却无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

30、如将其在pH4的条件下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则又可表现出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他们分离出了这种活性物质,并命名为激动素(kinetin,KT)。1956年,米勒等从高压灭菌处理的鲱鱼精细胞DNA分解产物中纯化出了激动素结晶,并鉴定出其化学结构(图7-15)为6-呋喃氨基嘌呤(N6-furfurylaminopurine),分子式为C10H9N5O,分子量为215.2,接着又人工合成了这种物质。第47页/共142页 1963年,莱撒姆(D.S.Letham)从未成熟的玉米籽粒中分离出了一种类似于激动素的细胞分裂促进物质,命名为玉米素(zeatin,Z,ZT),1964年确定其化学结构为6-(4-羟基-

31、3-甲基-反式-2-丁烯基氨基)嘌呤,分子式为C10H13N5O,分子量为129.7(图7-15)。1965年斯库格等提议将来源于植物的、其生理活性类似于激动素的化合物统称为细胞分裂素(cytokinin,CTK,CK)目前在高等植物中已至少鉴定出了30多种细胞分裂素。图 7-15 常见的天然细胞分裂素和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的结构式第48页/共142页(二)细胞分裂素的种类和结构特点天然CTK游离态CTK:玉米素、玉米素核苷、二氢玉米素、异戊烯基腺嘌呤(iP)等。异戊烯基腺苷(iPA)、甲硫基异戊烯基腺苷、甲硫基玉米素等结合态CTK:结合在tRNA上,构成tRNA的组成成分。CTK均为腺嘌呤的

32、衍生物。第49页/共142页第50页/共142页二、细胞分裂素的运输与代谢(一)含量与运输分布:可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如茎尖、根尖、未成熟的种子、萌发的种子和生长着的果实等。从高等植物中发现的细胞分裂素,大多数是玉米素或玉米素核苷。合成部位:根尖运输:经木质部向上运输。无极性。运输形式:玉米素、玉米素核苷第51页/共142页植物体内游离型细胞分裂素的来源:(1)tRNA的降解(二)细胞分裂素的代谢第52页/共142页(2)合成合成前体:异戊烯基焦磷(iPP)和AMP植物体内游离型细胞分裂素的来源:第53页/共142页CTK的钝化:通过糖基化、乙酰基化等方式转化为结合态形式。细胞分裂素的结合态形

33、式较为稳定,适于贮藏或运输。第54页/共142页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可能对细胞分裂素起钝化作用,防止细胞分裂素积累过多,产生毒害。在细胞分裂素氧化酶(cytokinin oxidase)的作用下,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和异戊烯基腺嘌呤等可转变为腺嘌呤及其衍生物。分解:第55页/共142页三、细胞分裂素的生理效应(一)促进细胞分裂细胞分裂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就是促进细胞的分裂。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有促进细胞分裂的效应,但它们各自所起的作用不同。生长素只促进核的分裂(因促进了DNA的合成),而与细胞质的分裂无关。而细胞分裂素主要是对细胞质的分裂起作用,所以,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的效应只有在生长素存在

34、的前提下才能表现出来。而赤霉素促进细胞分裂主要是缩短了细胞周期中的G1期(DNA合成准备期)和S期(DNA合成期)的时间,从而加速了细胞的分裂。第56页/共142页图21.4 冠瘿菌的瘤块诱导进程。第57页/共142页(二)促进芽的分化1957年斯库格和米勒在进行烟草的组织培养时发现,细胞分裂素(激动素)和生长素的相互作用控制着愈伤组织根、芽的形成。v当培养基中CTK/IAA的比值高时,愈伤组织形成芽;v当CTK/IAA的比值低时,愈伤组织形成根;v如二者的浓度相等,则愈伤组织保持生长而不分化;所以,通过调整二者的比值,可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完整的植株。第58页/共142页图21.13 烟草在不同

35、浓度生长素与激幼素的培养下器官的形成的调整与生长。在低生长素与高的激动素浓度(下左)下形成芽。在高生长素与低的激动素浓度(上右)下形成根。在这两种激素的中间的或高浓度下(中间与下右),形成未分化的胼胝质。第59页/共142页将拟南芥组织置于含生长素IBA和细胞分裂素的环境中诱导愈伤组织的产生。当愈伤组织被放在只有生长素的环境中作次培养时,诱导根产生(左图);当被放在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之比比较高的环境中培养时,芽激增(右图)。第60页/共142页(三)促进细胞扩大细胞分裂素可促进一些双子叶植物如菜豆、萝卜的子叶或叶圆片扩大(图7-17),这种扩大主要是因为促进了细胞的横向增粗。由于生长素只促进细

36、胞的纵向伸长,而赤霉素对子叶的扩大没有显著效应,所以CTK这种对子叶扩大的效应可作为CTK的一种生物测定方法。图7-17细胞分裂素对萝卜叶膨大的作用右边的子叶用合成的细胞分裂素6-苄基氨基9-(四氢吡喃=2=基)嘌呤(100mgL-1)处理(叶面涂施),左边的是对照(转引自潘瑞炽,董愚得,植物生理学,1996)第61页/共142页图21.21 生长素对萝卜子叶扩展的影响。这里本实验描述了光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加性的。To表示了实验开始之前萌发的萝卜幼苗。离体的子叶在暗中或光下有加或不加2.5mM玉米素的情况下培养三天(T3)。在暗中或光照下,玉米素处理的子叶都比对照中的子叶扩展的大。第62页/

37、共142页(四)促进侧芽发育,消除顶端优势CTK能解除由生长素所引起的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发育。转ipt基因的烟草香脂冷杉上的众生枝第63页/共142页A ipt基因诱导四环素处理的叶腋长出侧芽B 左:转ipt基因的芽嫁接到野生型的根上,右:野生型的芽嫁接到转基因烟草的根上第64页/共142页(五)延缓叶片衰老如在离体叶片上局部涂以激动素则在叶片其余部位变黄衰老时,涂抹激动素的部位仍保持鲜绿(图7-18A、B)。这不仅说明了激动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而且说明了激动素在一般组织中是不易移动的。图 7-18 激动素的保绿作用及对物质运输的影A.离体绿色叶片。圆圈部位为激动素处理区;B.几天后叶

38、片衰老变黄,但激动素处理区仍保持绿色,黑点表示绿色;C.放射性氨基酸被移动到激动素处理的一半叶片,黑点表示有C14-氨基酸的部位第65页/共142页图21.19 细胞分裂素对黄瓜幼苗中氨基酸运动的效应。一个不能被代谢的经过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如氨基异丁酸以离散点的形式施用在这些幼苗各个植株的右侧子叶上。第66页/共142页细胞分裂素延缓衰老是由于细胞分裂素能够延缓叶绿素和蛋白质的降解速度,稳定多聚核糖体(蛋白质高速合成的场所),抑制DNA酶、RNA酶及蛋白酶的活性,保持膜的完整性等。此外,CTK还可调动多种养分向处理部位移动,因此有人认为CTK延缓衰老的另一原因是由于促进了物质的积累,现在有许

39、多资料证明激动素有促进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由于CTK有保绿及延缓衰老等作用,故可用来处理水果和鲜花等以保鲜、保绿,防止落果。含有细胞分裂素生物合成基因ipt的转基因的烟草植株中,叶片的衰老延迟了。Ipt基因表达相对于诱导衰老的信号的反应。第67页/共142页17.36 在 果 实 类 2A11促 进 剂 调 节 下 蕃 茄 果 实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ipt基因的突变。似非而是地,假若细胞分裂素能延缓果实衰老,蕃茄的红色区域含有六倍于绿色区域的细胞分裂素。第68页/共142页四、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机理(一)细胞分裂素结合蛋白关于细胞分裂素的结合位点有多种不同的

40、报道。埃里奥和福克斯(Erion and Fox,1981)以小麦胚的核糖体为材料,发现其中含有一种高度专一性和高亲和力的细胞分裂素结合蛋白,分子量为183 000,含有四个不同的亚基。福克斯等(1992)进一步分析不同来源的小麦及不同禾谷作物胚芽的细胞分裂素结合蛋白,证实其亚基数不同,这也说明细胞分裂素结合蛋白的多样性。细胞分裂素结合蛋白存在于核糖体上,提示其可能与RNA翻译作用有关。有报道认为绿豆线粒体有与细胞分裂素高亲和力的结合蛋白。黄海等(1987)发现小麦叶片叶绿体中也存在细胞分裂素受体,也有认为细胞分裂素结合蛋白可能参与叶绿体能量转换的调节。第69页/共142页(二)细胞分裂素对转

41、录和翻译的控制激动素能与豌豆芽染色质结合,调节基因活性,促进RNA合成。6-BA加入到大麦叶染色体的转录系统中,增加了RNA聚合酶的活性。在蚕豆细胞中,6-BA或受体蛋白单独存在时,都不能促进RNA合成,只有两者同时存在下,3H-UTP掺入核酸中的量才显著增多。这表明细胞分裂素有促进转录的作用。多种细胞分裂素是植物tRNA的组成成分,占tRNA结构中约30个稀有碱基的小部分。然而现已从菜豆(Phasolus vulgaris)种子中分离出玉米素顺反异构酶(zeatin cis-trans-isomerase),暗示了细胞分裂素和tRNA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关系。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42、因为细胞分裂素存在于核糖体上,促进核糖体与mRNA结合,形成多核糖体,加快翻译速度,形成新的蛋白质。第70页/共142页(三)细胞分裂素与钙信使的关系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可能与钙密切相关。在多种依赖细胞分裂素的植物生理试验中,钙与细胞分裂素表现相似的或相互增强的效果,如延缓玉米叶片老化,扩大苍耳子叶面积等钙可能是细胞分裂素信息传递系统的一部分。钙往往通过钙钙调素复合体而作为第二信使。一些研究表明,细胞分裂素作用还与钙调素活性有关。此外,细胞分裂素与钙的关系还可因细胞发育阶段而变化。第71页/共142页第四节第四节 脱落酸脱落酸(ABA)(ABA)一、脱落酸的发现和性质(一)脱落酸的发现脱落酸(ab

43、scisic acid,ABA)是指能引起芽休眠、叶子脱落和抑制生长等生理作用的植物激素。它是人们在研究植物体内与休眠、脱落和种子萌发等生理过程有关的生长抑制物质时发现的。1961年刘(W.C.liu)等在研究棉花幼铃的脱落时,从成熟的干棉壳中分离纯化出了促进脱落的物质,并命名这种物质为脱落素(后来阿迪柯特将其称为脱落素)。第72页/共142页1963年大熊和彦和阿迪柯特(K.Ohkuma and F.T.Addicott)等从225kg 47d龄的鲜棉铃中分离纯化出了9mg具有高度活性的促进脱落的物质,命名为脱落素(abscisin)。在阿迪柯特领导的小组研究棉铃脱落的同时,英国的韦尔林和康

44、福思(P.F.Wareing and J.W.Cornforth)领导的小组正在进行着木本植物休眠的研究。几乎就在脱落素发现的同时,伊格尔斯(C.F.Eagles)和韦尔林从桦树叶中提取出了一种能抑制生长并诱导旺盛生长的枝条进入休眠的物质,他们将其命名为休眠素(dormin)。1965年康福思等从28kg秋天的干槭树叶中得到了260g的休眠素纯结晶,通过与脱落素的分子量、红外光谱和熔点等的比较鉴定,确定休眠素和脱落素是同一物质。1967年在渥太华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植物生长物质会议上,这种生长调节物质正式被定名为脱落酸。第73页/共142页(二)ABAABA的结构特点ABA是以异戊二烯为基本单位的

45、倍半萜羧酸(图7-19),分子式为C15H20O4,分子量为264.3。ABA环1位上为不对称碳原子,故有两种旋光异构体。植物体内的天然形式主要为右旋ABA即(+)-ABA,又写作(S)-ABA。人工合成的ABA为外消旋体()-ABA。生理活性大小:(+)-ABA()-ABA(-)-ABA 图 7-19 脱落酸的化学结构第74页/共142页(三)ABA)ABA的分布与运输分布:分布:高等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中都有脱落酸,其中以将要脱落或进入休眠的器官和组织中较多,在逆境条件下ABA含量会迅速增多。运输:运输:脱落酸运输不具有极性。主要以游离型的形式运输,也有部分以脱落酸糖苷的形式运输。第75页/共

46、142页二、脱落酸的代谢(一)ABA的生物合成合成部位:合成部位:根冠和萎蔫的叶片,在茎、种子、花和果等器官中也能合成脱落酸。合成前体:合成前体:甲瓦龙酸(MVA)第76页/共142页脱落酸生物合成的途径主要有两条:1.类萜途径 直接 脱落酸的合成是由甲瓦龙酸(MVA)经过法呢基焦磷酸(farnesylpyrophosphate,FPP),再经过一些未明的过程而形成脱落酸。此途径亦称为ABA合成的直接途径。MVAiPP FPPABA 2.类胡萝卜素途径 间接,主要途径 类胡萝卜素(如紫黄质、叶黄素等)黄质醛ABA第77页/共142页图7-20 7-20 高等植物中生物合成脱落酸的可能途径直接途

47、径是指从C15化合物(FPP)直接合成ABA的过程。间接途径则是指从C40化合物经氧化分解生成ABA 的过程。(Suzuki Masaharu,1998)第78页/共142页(二)ABAABA的钝化ABA+糖或氨基酸 结合态ABA(无活性ABA的贮藏形式)(三)ABA的氧化ABA 8羟基ABA 红花菜豆酸二氢红花菜豆酸钝化氧化第79页/共142页三、脱落酸的生理效应(一)促进休眠(与GA拮抗)外用ABA时,可使旺盛生长的枝条停止生长而进入休眠,这是它最初也被称为“休眠素”的原因。在秋天的短日条件下,叶中甲瓦龙酸合成GA的量减少,而合成的ABA量不断增加,使芽进入休眠状态以便越冬。种子休眠与种子

48、中存在脱落酸有关,如桃、蔷薇的休眠种子的外种皮中存在脱落酸,所以只有通过层积处理,脱落酸水平降低后,种子才能正常发芽。玉米的缺失ABA的突变体的早熟萌芽第80页/共142页(二)促进气孔关闭ABA可引起气孔关闭,降低蒸腾,这是ABA最重要的生理效应之一。科尼什(K.Cornish,1986)发现水分胁迫下叶片保卫细胞中的ABA含量是正常水分条件下含量的18倍。ABA促使气孔关闭的原因是它使保卫细胞中的K+外渗,造成保卫细胞水势高于周围细胞水势而使保卫细胞失水所引起的。第81页/共142页(三)抑制生长(与(与IAAIAA拮抗)拮抗)ABA能抑制整株植物或离体器官的生长,也能抑制种子的萌发。AB

49、A的抑制效应比植物体内的另一类天然抑制剂酚要高千倍。酚类物质是通过毒害发挥其抑制效应的,是不可逆的,而ABA的抑制效应则是可逆的,一旦去除ABA,枝条的生长或种子的萌发又会立即开始。但ABA在低浓度下可促进生长(促发根)。第82页/共142页(四)促进衰老、脱落(与(与CTKCTK拮抗)拮抗)ABA是在研究棉花幼铃脱落时发现的。ABA促进器官脱落主要是促进了离层的形成。将ABA溶液涂抹于去除叶片的棉花外植体叶柄切口上,几天后叶柄就开始脱落(图7-21),此效应十分明显,已作为脱落酸的生物鉴定法。图7-21促进落叶物质的检定法第83页/共142页(五)增加抗逆性(如渗透胁迫)外源ABA处理,也可

50、提高抗逆性。有人建议将ABA改为“诱抗素”。一般来说,干旱、寒冷、高温、盐渍和水涝等逆境都能使植物体内ABA迅速增加,同时抗逆性增强。因此,ABA被称为应激激素或胁迫激素(stress hormone)。水分胁迫过程中木质部汁液的碱化作用导致ABA在叶片中的重新分布第84页/共142页(六)脱落酸的生理促进作用脱落酸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生长抑制型激素,但它也有许多生育促进的性质。如:在较低浓度下可以促进发芽和生根,促进茎叶生长,抑制离层形成,促进果实肥大,促进开花等。ABA的这种生育促进性质与其抗逆激素的性质是密切相关的。因为ABA的生育促进作用对于最适条件下栽培的植物并不突出,而对低温、盐碱等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