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pptx(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四章 群体行为学习目标:了解:了解:群体、群体凝聚力、士气、人际关系、信息沟通、冲突理解:理解:群体结构、群体决策方式、影响群体工作绩效的因素应用:应用:社会助长作用、社会抑制作用、教师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第1页/共48页第一节第一节 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一、群体的概念与类型&这里的这里的“群体群体”是指小群体。是指小群体。&关于群体的研究&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为,群体是个体的共同 体。个体按某个特征某个特征结合在一起,进行共同活动、相互交往,就形成了群体。第2页/共48页&个体一生都是在不同的群体中度过的,他总是群体中的一员,他不仅是从属于许多群体,而且在不同的群体中占有
2、一定的地位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角色,形成独特的个性。个性。&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认为: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相互依赖,在思想上相互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第3页/共48页&群体的特征:人数是在两人或两人以上;有一定的规范,在行为上相互制约;具有共同的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彼此意识到自己属于某个群体,并意识到群体的界限;群体内存在一定的结构。第4页/共48页&判断:自由买票进入同一家电影院看同一场电影的一群人;下班时,乘挤一辆公共汽车的一群人&心理学家霍曼斯认为:任何一个群体中,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的三个组成要素:活动相互作用感情第5页/共48页&群
3、体的类型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在一定意义上正式群体正式群体也可称为组织组织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第6页/共48页二、二、二、二、个体与群体与组织的关系个体与群体与组织的关系&群体是由个体构成的,群体又是组织的组成部分,群体在个体与组织间发挥着中介作用中介作用&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群体:个体加入群体的原因是要完成某项任务或是要满足自己的社会需要反过来讲,当群体能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时,个体就会成为群体的一员:P112 第7页/共48页&组织与群体:以以“学校学校”组织为例组织为例 学校是按照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实施德智体美的教育实体。它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一面,但又有与其他社
4、会组织共同的特点:有确定的目标在国家教育目的的指导下确定的培养目标第8页/共48页有明确的分工学校组织的成员有确定的社会责任,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一定的权力与权威学校通过合理运用社会赋予的权力实现自己(组织)的职能,同时借助其它影响形成权威通过必要的法规调节组织成员的行为第9页/共48页&组织与群体的异同:组织与群体的异同:相同之处:都由特定成员组成,存在一定的人际关系,目标,内部结构等 不同之处:性质不同:组织是社会的部门或机构,通常有法人代表,而群体只是特定人群,没有法人代表第10页/共48页 结构不同:组织是以职责权利维系的系统,故上级组织可以支配下级组织,组织的领导可以指挥自己的部属;而群
5、体虽然可分为大群体和小群体,但它们没有隶属关系,更没有指挥与服从的关系 组织负有协调自己内部各种群体的关系,调节其行为的责任,而群体一般不能左右组织的行为第11页/共48页 组织通过规章制度来调节成员的言行,保证自己行为的一致性;而群体靠群体规范与舆论来调节成员行为第12页/共48页第二节 影响群体行为和工作绩效的主要因素一、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抑制作用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抑制作用 一个人单独工作同有别人在场观察别人在场观察或与别人一起工作与别人一起工作时相比,工作的效率很不相同:社会助长作用工作效率有明显提高 社会抑制作用工作效率反而大大下降 第13页/共48页 分类:把一个人工作时有一个或多个
6、人在旁观察,叫观众效应观众效应,如考试;初学打字 把一个人工作时,其他人在一旁作同样的工作,叫共同活动效应共同活动效应,如缠绕钓鱼丝;写辩论论据的质量第14页/共48页 结论:无论是观众效应还是共同活动效应,都可以有时表现为社会助长作用,有时表现为社会抑制作用 与作业的性质以及人们完成作业的熟练程度有关,如打台球第15页/共48页 社会惰化社会惰化有的时候,个体在与其他人一起工作时付出的努力要比单独工作时小。例:1919世纪末法国一位农业工程师发现:拽绳子,当个人单独拽时,每人平均付出的力量是8585公斤。在与7 7个人同时拽时,是6565公斤,在与最大的群体(1414人)一起拽时,每人出的力
7、只有6161公斤。第16页/共48页 社会惰化与社会评价有关社会惰化与社会评价有关:当与别人一起工作时,会认为自己的努力不会被别人看到。别人不会知道他干得怎么样,因此不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二、群体规模第17页/共48页三、群体的结构三、群体的结构 群体结构是指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 能力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 群体结构影响整个群体的绩效 群体结构的同质性与异质性同质结构群体和异质结构群体以工作的性质工作的性质、完成的任务完成的任务来确定群体结构的性质(或类型)第18页/共48页 群体中的角色 角色:角色:在群体中每个成员表现出的自己特定特定的行为模式 自我中心角色任务
8、角色维护角色群体绩效 积极作用积极作用 积极作用积极作用消极作用消极作用第19页/共48页 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与群体绩效呈正比关系 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在群体发展阶段的重要地位是不同的 一个有效的群体应激发激发成员扮演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的需要,而避免避免自我中心角色第20页/共48页 以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为维度的群体类型 多 人际群体人际群体 团队群体团队群体维护角色维护角色 无序群体无序群体 任务群体任务群体 少 多 任务角色任务角色第21页/共48页 群体成员的地位地位的获得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一个因素的改变就可以引起地位的改变 不同的群体中,地位的获得取决于不同的因素,并将影响到群体的绩效
9、如果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取决于能力而非资历,取决于成就而非头衔,则成员们就会为了争取更高的地位而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作出最大成就第22页/共48页四、群体规范群体规范 群体是众多个体以一定方式维系而组成的,群体一旦形成,就需要有一定的行为准则来统一其成员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以保障群体目标的实现和群体活动的一致性。这种约束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就是群体规范。这种约束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就是群体规范。第23页/共48页群体规范: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广义广义:制度、法律、道德、文化、语言、风俗狭义狭义:厂规、校规、公约、守则、纪律等有明文规定的准则条文,也
10、有自发形成、无明文规定的行为模式第24页/共48页群体规范作为联结社会和个人行为的媒介因素之一,象棱镜一样折射着社会对个人的一切影响,直接引导和限制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群体规范指导成员的行为朝向群体的目标群体规范与组织目标第25页/共48页 规范的形成 群体规范的形成有其一定的心理机制: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中,对于外界事物的经验,具有一种将经验格式化、规范化的自然倾向,这种规范化的经验被称为定型,它有助于人们在重新遇到此类事物时作出尽快的反应。群体规范就其形成过程来说,显然属于定型。另外,群体规范的形成还受模仿、暗示、从众、服从等因素的影响,是群体成员为着目标的实现而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果。第26页/共
11、48页 美心理学家美心理学家M M M M 谢里夫认为,由于群体中人与人相互作用的结果逐渐形成了成员共同谢里夫认为,由于群体中人与人相互作用的结果逐渐形成了成员共同的判断标准或依据原则,从而使各成员的判断趋于稳定,这个过程就是群体规范形成的判断标准或依据原则,从而使各成员的判断趋于稳定,这个过程就是群体规范形成的基本过程的基本过程群体规范通常是逐渐形成和改变的逐渐形成和改变的。随着群体成员认识到什么行为将影响完成群体目标后,他们就会为这些行为确定一个期望的标准。第27页/共48页群体规范在群体成员的共同活动中一经形成,便具有一种公认的社会力量,它通过不断内化为人们的心理尺度,而在个体社会化的过
12、程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群体规范使个体明白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当它真正为个体所采纳和接受,内化为自觉行动的内部观念时,个体社会化进程便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从而完成了由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变。第28页/共48页 群体规范是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关键因素群体规范是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关键因素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正是考虑到群体规范的特殊作用影响群体规范建立和发展的因素 P119 P119 第29页/共48页 群体规范的功能群体规范的功能 群体规范对群体成员所产生的压力,在一定限度内一定限度内能促使整个群体为实现群体目标而明确责任分工和统一行动步调。因而群体规范是一种强大
13、的社会力量,其功能具体表现为:群体支柱的功能 评价准则的功能 P120P120 对群体成员的约束功能 行为矫正功能第30页/共48页 群体规范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其对一个组织的价值取决于它是群体规范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其对一个组织的价值取决于它是增加增加还是还是降低降低生产生产率率 群体规范的诱导与控制 P121P121 群体规范会对群体成员产生一种压力,迫使他按照群体目标和准则调节自己的行为。这种压力与权威命令不一样,后者是由上级发出的,具有强制性,而前者作为多数人的一致意见,虽不具有强制性,但个体在心理上心理上感到难以违抗。如果个体一旦偏离群体规范,就会受第31页/共48页 到群体的惩罚,
14、这种惩罚不仅仅有明文规定的措施,更令人心理上难以忍受的是群体大多数成员对个人的疏远和孤立。这种无所归属、无所依附的失落感,是群体压力对偏离群体规范个体施加的最直接、最强悍的威胁。因此,群体规范形成的压力,对改变个体行为的作用,有时比权威命令还要大。第32页/共48页 不过不过,群体规范的压力只有在群体规范的压力只有在一定限度内一定限度内才具有约制作用,如果超过了群体多数才具有约制作用,如果超过了群体多数成员所能承受的程度,这种作用就会消失殆尽。成员所能承受的程度,这种作用就会消失殆尽。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强化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规范,而削弱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规范 强化群体规范应遵循的原则 削弱群体
15、规范应遵循的原则第33页/共48页五、群体压力 “顺从”或“从众”由压力而产生的,违背自己的意愿而按多数人的意见行动一件很严重的事情,群体成员纷纷息事宁人、不动声色,你也会感到不必小题大做一件不足挂齿的区区小事,群体成员纷纷奔走相告、推波助澜,你会感到严重起来第34页/共48页六、群体的内聚力群体的内聚力 群体成员彼此之间的“粘合力”在成员心理感受心理感受方面的表现是:认同感 归属感 力量感 群体内聚力包括群体成员与整个群体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 群体内聚力与群体团结性 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 内聚力的作用第35页/共48页第三节第三节 群体决策群体决策 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的关系 决
16、策方式的依据要根据问题的性质、客观情况等因素来决定一、群体决策的方式群体决策的方式 P127P127 缺少反应 独裁原则第36页/共48页 少数原则 多数原则 完全一致原则完全一致原则 基本一致原则基本一致原则二、群体决策中存在的问题 “冒险转移”现象 “小集团思想”三、群体决策的方法第37页/共48页第四节第四节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一、人际关系的概念和内容人际关系的概念和内容 人际关系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心理上的关系,心理上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团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因此,人际关系的变化与发展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不论是亲密关系、疏远关系,还
17、是敌对关系,都是心理上的距离,统称为人际关系。第38页/共48页 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 人际关系的内容:物质关系和精神关系 人际关系的方式: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 P135P135三、人际关系的特点、功能和研究的意义 特点 功能功能 意义第39页/共48页四、人际关系的确立和发展 人际关系确立的条件条件有三:人 人际接触 人际需要 人际关系发展的动力 发展趋势发展趋势五、人际交往的原则五、人际交往的原则六、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第40页/共48页七、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七、学校中的人际关系 学校人际关系的特点 教育性 道德规范性 丰富性 教师的人际关系教师
18、的人际关系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教师与同事的关系 教师与学校行政领导的关系 第41页/共48页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重要性 特点 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矛盾的原因 建立良好的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合作关系第42页/共48页 教师与同事的关系 同事关系的重要性 教师之间关系的特点 教师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 与学校行政领导的关系 和谐的关系,有利于教师开展工作,有利于教师个人的发展 与领导搞好关系的方法第43页/共48页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一般特点特点 小学和中学师生关系的变化 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影响 对学生学习时心境的影响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第44页/共48页 对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 对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师生关系对教师的影响对教师职业态度和工作有效性的影响 对教师身心健康的影响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 民主 平等 和谐 真诚 接受 理解第45页/共48页第五节第五节 群体冲突群体冲突 冲突与竞争 冲突的来源 沟通因素 结构因素 个体行为因素第46页/共48页第六节第六节 信息沟通信息沟通 信息沟通 信息沟通的目的 信息沟通的作用 信息沟通中的障碍 信息沟通网络的形式 P153第47页/共48页感谢您的观看!第48页/共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