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推选工程基本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拟推选工程基本情况.docx(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附件拟推选工程基本情况一、十大铁路站房工程(一)深圳北站1工程概况深圳北站位于深圳市龙华镇二线扩展区的中部地区-龙华新区,距离深圳市中心区9.3公里,是广深港高铁及厦深铁路客运办理站,是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长途汽车站、公交车场站、出租车场站及社会车辆停车场于一体接驳功能齐全的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深圳北站车站用地面积1323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2074平方米,地上四层、地下二层,站场规模11站台20股道。站房屋盖采用“上平下曲”形态,线条顺应空间走向,立面与内、外部空间浑然一体,形成强烈的节奏、韵律及风格特点,展示出轻透的亚热带建筑个性。2项目主要技术及创新点(1)综合复杂
2、、多元要素,结合现实、未来城市发展的系统性设计。(2)创新、高效的交通组织方式。(3)顶墙一体的巨构屋盖的创新设计。(4)新颖大跨空间结构设计。(5)绿色建筑。(6)先进的建筑设备系统。(7)多项创新研究成果。(8)优质高效的设计服务。3项目成果及应用情况工程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12年获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颁发的深圳市第十五届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公共建筑)一等奖;2013年分别获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授予的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中国建筑业协会授予的建筑工程鲁班奖,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优秀设计一等奖。4主要参与单位勘察设计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中
3、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二)苏州站1工程概况苏州站位于苏州老城区护城河外,是沪宁城际与京沪铁路的客运办理站,是一个集普速铁路、城际铁路、地铁、公交车、长途汽车、出租车、社会车等交通设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苏州站站房建筑面积85717平方米,无站台柱雨棚建筑面积67985平方米,配套广场地下空间面积7.6万平方米,站场规模7站台16股道,设计日旅客发送量81451人,高峰小时发送量8481人。苏州站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流为主”的理念。采用上进下出、通过式与等候式车站相结合的高架站房成为苏州最大的“桥”连通古城与新区。2项目主要技术及创新点(1)充分体现新时期客站设计新理念的设计。(2)站
4、房原址改造、站场过渡、分步实施。(3)简洁高效的旅客流线。(4)“苏而新”的独特建筑造型。(5)丰富精彩的建筑空间与建筑细节。(6)独特的屋顶菱形空间桁架系统。(7)超大体量无站台柱雨棚结构体系。(8)节能、生态、环保的车站。(9)优质高效的设计服务。3项目成果及应用情况工程获得2014年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2013年5月被评为苏州市“十大优秀公共建筑”;2013年获铁四院优秀设计一等奖;2007年获得中国建筑学会、山东省建设厅、威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第四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银奖。4主要参与单位勘察设计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中
5、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三)南京南站1工程概况南京南站位于南京市雨花区,是南京枢纽京沪高速、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宁杭客运专线、沪宁城际、宁安城际客运中枢。南京南站占地近7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5.8万平方米,其中主站房面积28.15万平方米,站场规模15站台28股道。2项目主要技术及创新点(1)国内集成各种交通方式最多的综合性的交通枢纽。(2)典雅、大气的建筑造型。(3)高效的铁路客站。(4)真正意义上的“桥建合一”的结构体系。(5)采用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有针对性的开展了车致震动实验、屋面防灾体系研究等相关科研。3项目成果及应用情况获得铁道部优质工程一等奖
6、和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4主要参与单位勘察设计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四)青岛北站1工程概况青岛北站位于青岛市李沧区。车站引入胶济客专、青荣城际、济青高铁、海青铁路、青连铁路以及烟蓝铁路等9条铁路以及3条城市轨道交通和其他多种交通方式,是胶东地区最大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青岛北站站房总建筑面积61395平方米,无站台柱雨棚覆盖面积70690平方米,建筑部分为地上二层、地下三层,局部设置夹层。站场规模8站台18股道。站房原址为青岛市垃圾填埋场,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区兴建如此大规模工程全国尚属首次。2项目主要技术及创新点(1)一体化综合换乘体系。(2)
7、双向进站流线模式。(3)预应力立体拱架新型结构体系。(4)城市垃圾填埋区的地下结构设计。(5)周边道路综合规划设计。(6)建筑节能新技术。(7)建筑智能化技术。3项目成果及应用情况工程获得2014年度中国建筑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4年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4年度中国钢结构金奖工程;2014年度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15年度中国钢结构工程大奖;2014年度中铁二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度中铁二院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4主要参与单位勘察设计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五)天津于家堡站1工程
8、概况于家堡站位于滨海新区于家堡中心商务区,是京津城际铁路延伸线上的终点站,是国内首批全地下站房工程之一,是滨海新区的地标性建筑。工程结构独特,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是天津市和铁路总公司的重点工程之一。于家堡站建筑面积86168平方米,南北通长约874米,主体结构为三跨两柱双层地下结构,分为地下二层和地面层,站场规模3站台6股道。2项目主要技术及创新点工程应用了包括建筑业十项新技术在内的九大项十八子项新技术,并创新采用了以下施工技术:(1)首创了143m大跨度双螺旋单层网壳钢结构体系。(2)创新球铰双支座传力体系。(3)创新X形刚性节点板。(4)首次建立铁路客站大跨复杂钢结构健康监测系统。(5
9、)首次采用计算机模拟分析,提出了ETFE膜屋面采光、遮阳技术方案。(6)首次提出了穹顶ETFE膜反射条件下抑制声缺陷的方法。(7)创新了ETFE气枕熔断排烟系统。(8)采用明挖顺做和盖挖逆作相结合的施工工艺,结合65m超深地下连续墙完成了沿海地区软弱地质情况下21.5m深基坑施工。(9)高精度施工AM扩孔桩与HPE钢管柱,定位偏差5mm,垂直度在1以内,远高于设计精度。3项目成果及应用情况工程获得铁路建设工程部级工法3项、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奖2项、天津市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天津市结构海河杯、天津市钢结构金奖、全国科学技术创新成果等多个奖项,获得国家专利11项,出版两本专著。于家堡站获2
10、015年度中国钢结构金奖,2016年度天津市金奖海河杯。4主要参与单位勘察设计单位: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六)郑州东站1工程概况郑州东站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以高速铁路为核心,集城市地铁、城际铁路、公路客运、公交和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郑州东站总建筑面积41.2万平方米,共分出站层、站台层和高架层三层,采用先进的“桥建合一”结构形式。站场规模16站台32股道。2项目主要技术及创新点“桥建合一”的设计理念和极富雕塑感的建筑特征,使得工程建造犹如艺术品加工般的精细和复杂。轨道层采用世界首创的“钢骨混凝土柱+双向预应力混凝土箱型框架梁+现浇混凝土板”结构体系,施
11、工难度大。3项目成果及应用情况荣获3项省级工法,形成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4篇,工程建设期间,进行了候车层舒适度检测研究和管桁架复杂节点试验分析,5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荣获3项国家级奖项,22项省部级奖项。4主要参与单位勘察设计单位: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七)合肥南站1工程概况合肥南站位于合肥市包河区,是集铁路,城市轨道,城市道路交通功能换乘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交通枢纽。合肥南站站房建筑面积144376平方米,雨棚面积61280平方米。站场规模12站台26股道。站场设置两个车场,由北向南分别设置沪汉
12、蓉场车场、合福车场。总投资约20.7亿元。2项目主要技术及创新点本工程应用了建设部2010年推广应用建筑业的全部10项新技术中的25个子项。在施工过程中根据项目着重研究了“超长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铝板仿石工艺应用技术”、“索框幕墙施工技术”、“单向单索幕墙施工技术”等多项技术,并进行应用与推广。3项目成果及应用情况工程获得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质奖、中国钢结构金奖、合肥铁路枢纽南环线标准化工地、BIAD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铁道部科技奖(大型站房深基坑灾变模式研究与实时监测系统)等各类奖项;申报完成专利2项;发表多篇论文、工法,其中大型屋盖钢结构累积提升施工技术荣获中国铁建股份公司论文一等奖,超
13、大尺度(柔性)单项单索式玻璃幕墙施工技术荣获中国铁建股份公司工法一等奖。4主要参与单位勘察设计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八)兰州西站1工程概况兰州西站是宝兰高铁客运办理站,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是集客运专线、城际铁路、普速铁路、城市公交、轨道交通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兰州西站占地面积22公顷,总建筑规模26万平方米,高大建筑高度39.55米;站房面积11625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两层;雨棚屋面覆盖面积10.2万平米;站场规模13站台26股道。项目总投资约31.88亿元;旅客最高聚集人数10000人,高峰小时旅
14、客发送量13700人。2项目主要技术及创新点兰州西站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新工艺,包括大跨度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BIM技术、地铁逆作法施工技术以及大量的信息化技术、绿色施工技术及声光热技术和材料。另外,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中10大项31小项在本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项目成果及应用情况工程曾获得甘肃省建设工程文明工地、钢结构金奖、甘肃省建设工程飞天金奖、中国建筑学会优秀施工组织设计奖、中国工程建设BIM应用大赛二等奖、兰州西站关键施工技术研究(科技进步奖)等荣誉,以及大型钢结构吊装用临时组合支撑体系、施工升降机无基础加固式支撑传力系统、混凝土溜筒装备、塔吊安全监控装备、金属屋面固定卡等
15、知识产权。4主要参与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九)沈阳南站1工程概况沈阳南站位于沈阳市浑南新城西南,衔接哈大、沈丹、京沈三条铁路客运专线,同时预留抚顺、铁岭、鞍山方向城际铁路,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铁路客运站,与沈阳站、沈阳北站共同构成沈阳枢纽功能完善的客运系统。沈阳南站站区总建筑面积220092平方米,站房工程建筑面积160274平方米。站房部分整体呈工字型布局,东西向全长361米,南北向全长450米。建筑层数为地下1层,地上3层。站场规模12站台26股道。2项目主要技术及创新点沈阳南站施工建设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新技术:(1)新技
16、术:虚拟仿真技术、自密实混凝土。(2)新工艺: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应用、矩形框架柱模板应用。(3)新材料:站房地下室顶板和有吸音要求设备用房顶板采用无机纤维材料进行喷涂、屋面采光顶中空夹胶LOW-E镀膜玻璃、在混凝土中掺加聚丙烯纤维。3项目成果及应用情况该工程获得了住建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辽宁省优质主体结构工程、辽宁省建设工程世纪杯(省优质工程)、中国钢结构金奖、5项国家专利、3项辽宁省工法等奖项。4主要参与单位勘察设计单位: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十)乌鲁木齐站1工程概况乌鲁木齐站位于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建筑面积99982平方米,无柱站台雨棚结构覆盖面
17、积58224平方米,建筑竖向分为地上2层、地下1层,站场规模9站台18股道,设计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8200人。2项目主要技术及创新点工程应用了包括建筑业十项新技术在内的十大项共计三十八子项新技术,并创新采用了以下施工技术:(1)将BIM技术应用到站房劲性混凝土结构复杂节点施工当中。(2)大跨度双曲钢网架施工,采取地面网架分单元拼装、液压提升至半空对接、整体液压提升的施工方法。(3)针对边跨弧形网架,创新性的提出了将单元区块沿“单轴旋转法”地面卧倒拼装,之后通过网架非同步提升的方法将单元网架翻转,回到设计姿态。(4)建立铁路客站大跨复杂钢结构健康监测系统。(5)在施工过程中利用BIM。3项目成果
18、及应用情况获得2014年度“中建总公司科技示范工程项目”、2016年度中建一局集团“精品杯”、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定型铁路轨道型钢移动操作平台、一种网架提升用临时焊接球节点、可移动伸缩钻孔操作平台取得2014、2015年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依托工程发表相关论文共计23篇,集团级工法6项。4主要参与单位勘察设计单位: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二、十大铁路桥梁工程(一)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1工程概况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是世界上首座六线铁路大桥,主桥跨度达到336m,是目前世界上设计时速300km级别中跨度最大的铁
19、路桥梁,也是目前世界上设计荷载最大的高速铁路桥梁。大桥主桥全长1615m,上部为(108+192+336+336+ 192+108)米六跨连续钢桁拱桥及2联(84+84)m钢桁梁,三片主桁结构,桁宽215.0m,铁路桥面为钢正交异性板与主桁结合整体桥面。主墩基础均采用46根2.8m钻孔桩,桩长112m左右,最大嵌岩深度70米,施工期间水深约51m,流速约2.28m/s;承台平面尺寸为3476m,厚度6.0m;墩身为12.040.0m圆端形空心墩,单箱双室截面。全桥钢梁约8.2万吨,混凝土约122万方,32m铁路简支箱梁266片,钻孔桩2355根。总投资38.6亿元。2项目主要技术及创新点(1)
20、世界上首次研究采用了双主拱三主桁拱桁组合结构,并研发应用了Q420qE新型桥梁钢,解决了大桥面临的高速、重载、大跨的技术难题。(2)国内首次在高速铁路桥梁上研究采用了钢正交异性板整体桥面,从根本上解决了大跨度钢桁梁(拱)桥面结构刚度小、整体性差的难题,在铁路桥梁的设计理念上实现了突破与飞跃。(3)世界上首创了多重拉索调整双主拱安装合龙技术,解决了双主拱支点反力大常规顶落梁措施难以实现、中主墩支点无法顶落梁进行合龙的技术难题,实现了钢桁拱桥架设合龙技术的重大突破。(4)研发采用双壁钢围堰整体浮运、精确定位技术,有效解决了钢围堰在水文变化频繁的潮汐河流中悬浮状态精确定位的难题。(5)研究采用矩形大
21、切角断面吊杆和新型液体质量双调谐减振器,解决了长吊杆起振风速低、常规减振器减振效果及耐久性差的技术难题,实现了长吊杆施工至成桥全过程的多重抑振。(6)研制应用了400t全回转浮吊、70t变坡爬行吊机、KTY4000型动力头钻机及三索面三层吊索塔架 ,提升和改进了我国建桥装备水平。3项目成果及应用情况项目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成果后续成功推广应用于石武客专郑新黄河公铁两用大桥、宁安城际铁路安庆长江大桥、合福客专铜陵长江大桥,武广高铁东平水道大桥等多项工程。2012年荣获第29届国际桥梁大会“乔治理查德森”大奖。先后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22、8项,铁道部优秀设计特等奖,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三项施工工法中,大型双壁钢套箱围堰施工获国家级工法;大型双壁钢吊箱围堰重锚系统施工获部级工法;大型双壁钢围堰气囊法下水施工获部级工法。4主要参与单位勘察设计单位: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二)铜陵公铁两用长江大桥1工程概况铜陵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是合福铁路跨越长江的重要通道,大桥搭载合福客专双线、庐铜I级铁路双线,公路通行六车道高速。主桥为(90+240+630+240+90)m的三主桁三索面钢桁粱斜拉桥。大桥首次采用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全焊桁片式钢桁梁结构。钢桁粱采用全焊整体节点、正交异性桥面系,
23、铁路面为箱-板-桁组合结构,全焊桁片设计,两个节间为一个桁片单元。大桥主跨630米为世界已建公铁两用斜拉桥跨度之首,客专通行速度250km/h亦为已建大跨度斜拉桥世界之最。2项目主要技术及创新点(1)首次采用全焊桁片设计、制造、运输、安装技术。(2)首次采用箱一板一桁组合结构。(3)研发了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大型沉井基础施工技术。(4)创新大吨位钢桁梁单点顶推施工技术。(5)研发了大跨度斜拉桥钢绞线斜拉索安装技术。3项目成果及应用情况在铜陵桥全焊桁片及箱一板一桁组合结构设计的基础上,沪通长江大桥提出了全焊桁段的设计方案,芜湖长江二桥采用了箱型铁路桥面,都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铜陵公铁两用长江大
24、桥获2016年度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获授权国际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获省部级工法1项。4主要参与单位勘察设计单位:中铁大桥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三)安庆长江铁路大桥1工程概况安庆长江铁路大桥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是安徽省八百里皖江入口第一座世界最大跨度的四线铁路斜拉桥,是宁安城际铁路(南京至安庆)重要组成部分。安庆长江大桥为铁路四线桥,全长2996.8m。主桥全长1365.09m,采用跨径为(101.5+188.5+580+217.5+159.5+116)布置形式的钢桁梁斜拉桥,三片主桁,主跨580m为目前国内外铁路桥梁最大跨
25、度。全桥混凝土391316立方米,钢材112207吨,桥梁规模宏大。2项目主要技术及创新点大桥采用了如下“四新”技术:(1)深水大直径双壁钢围堰结构设计技术。(2)圆形围堰气囊断缆法整体下河技术。(3)活动插板法封堵围堰底部高低不平河床缺口技术。(4)无泥浆护壁的环保节能型大直径变径超深嵌泥岩钻孔桩施工技术。(5)无导向船重锚锚锭系统定位围堰技术。(6)3号墩深水无覆盖层桩位集群护筒群组分组下放定位技术。(7)水上大尺寸围堰平面隔仓分区封底技术。(8)三桁整体桥面斜拉桥桁间高差、轴线偏差及桁长偏差控制技术。(9)多合龙口的大跨度三桁整体桥面斜拉桥多点精确合龙技术。(10)发明墩旁桁内开启式钢梁
26、提升上桥装置,解决3号墩钢梁上桥难题。(11)塔柱大节段爬模施工。3项目成果及应用情况大桥施工中所使用技术分别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三等奖。4主要参与单位勘察设计单位: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四)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1工程概况郑州黄河公铁两用大桥是石武铁路客运专线与河南中原黄河公路大桥跨越黄河的共用桥梁。铁路为双线客运专线,设计速度目标值350km/h;公路为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设计速度100km/h。大桥采用六塔单索面连续钢桁结合梁斜拉桥的结构,既保证了大跨度铁路桥行车舒适度,又满足了整体刚度的要求,在世界高标准公铁两用桥上为首次采用;
27、在世界上首次采用了空间三主桁的斜主桁结构;是世界上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设计时速350km/h为世界同类桥梁之最;大跨度长联多跨钢桁梁多点连续同步顶推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难度均居钢桁梁顶推世界之首。2项目主要技术及创新点(1)首创中桁垂直、边桁倾斜的三主桁结构。(2)研发了大跨长联钢桁梁多点同步连续顶推技术和斜主桁制造拼装技术。(3)首次采用新型双重板桁组合结构。(4)首创新型内置索桁锚固结构。(5)研发了平行四边形截面杆件加工及焊接工艺。3项目成果及应用情况项目成果经科技成果评审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相关创新技术推广应用于郑焦城际黄河大桥、平潭海峡公铁大桥等10余座大型桥梁工程中,对于提升我国桥梁
28、设计、施工水平起到重要作用。工程获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技创新成果特等奖。获省部级工法2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4主要参与单位勘察设计单位: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五)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黄冈长江大桥1工程概况黄冈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是新建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及黄冈至鄂州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是集城际、铁路、公路三位为一体的过江通道。桥梁设计为双层桥面,下层桥面通行200km/h双线高速铁路,上层桥面通行四车道高速公路。黄冈长江大桥全长4008.192m
29、,其中公铁合建段全长2567.367m(含斜拉桥主桥1215m)。主桥主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高193.5米,采用液压爬模施工;钢桁梁为N形桁架,倒T形截面,采用对称悬拼架设。合建段引桥桥墩采用钢筋混凝土双层框架墩,分建段引桥铁路桥墩采用圆端形空心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铁路简支梁采用预制架设方案,公路连续箱梁采用钢管支架现浇施工。2项目主要技术及创新点(1)首创大跨度斜主桁钢桁梁斜拉桥新结构。(2)首次采用宽翼缘平行四边形截面钢桁梁架设技术。(3)研发了复杂地质桥梁墩塔快速建造技术。(4)首创大跨度桥梁自平衡抗风技术。3项目成果及应用情况技术成果首次应用于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黄冈公铁两用长江大
30、桥,推广应用于渝黔铁路新白沙沱桥、蒙华铁路洞庭湖桥和福州琅岐闽江大桥项目中,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工程获得7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省部级工法,创造3项长江中下游大跨度桥梁施工新记录。4主要参与单位勘察设计单位: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六)哈齐客专松花江特大桥1工程概况哈尔滨至齐齐哈尔铁路客运专线松花江特大桥位于哈尔滨市既有滨洲线下游59米处,跨越松花江,桥梁全长3455.32米。该桥是哈齐客运专线与滨洲铁路合建四线桥梁。哈齐客运专线是我国在高寒、高纬度地区修建的首条高速铁路,松花江特大桥主桥(77.8+3156.8+77.8)米连续梁为
31、中国首例铁路四线混凝土连续梁与钢管拱组合体系桥梁。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结构体系复杂,是哈齐客专全线的重难点控制工程。2项目主要技术及创新点大桥连续梁支座采用球形钢支座设计,最大设计荷载200000KN,单个支座最大重量达到168吨,为全国首例超大型钢支座;主桥连续梁O#块顶板宽度29.4m、底板宽度23.6m、最大高度8.6m,节段长度20.8m,体积2937m3,此大体积O#块设计施工为全国首例;主梁采用单箱4室5腹板结构,采用挂篮悬臂浇注施工方法、单侧单个悬臂节段最大重量860吨,此设计全国首例;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对挂蓝进行专项设计,采用6片主桁,两套挂蓝并行,整体式走道梁的设计方案
32、,挂篮设计达到国内领先水平。3项目成果及应用情况松花江特大桥综合施工深水钢板桩围堰大管井降水无封底混凝土施工技术、大体积连续梁O#段现浇施工技术、超宽超重挂篮研发应用技术、高寒地区连续梁悬灌冬季施工技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良好的经验依据和大量的技术储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工程获得黑龙江省结构优质工程、黑龙江省龙江杯优质工程。深水钢围堰大管井降水无封底混凝土施工工法获黑龙江省和铁道部优秀工法;超大球型钢支座安装施工工法获2014年黑龙江省优秀工法;四线客专单箱四室连续梁6片主桁架挂篮设计施工工法获2014年度黑龙江省优秀工法。4主要参与单位勘察设计单位: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铁二
33、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七)京沪高速铁路济南黄河大桥正桥1工程概况京沪高速铁路济南黄河大桥全桥长5143m,主桥112+3168+112m刚性梁柔性拱结构。大桥局部按京沪高速和太青客运专线四线桥设计,四线桥范围为黄河两大堤外淤背区之间(含淤背区及河道部分)共1.39Km长度。其余南北引桥部分为京沪高速双线桥。京沪高速铁路黄河特大桥所处河道水文条件复杂,基础施工时要考虑防洪行凌及调水调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大了基础施工的难度;大桥其主跨跨度为168m,设计时速为350Km/h,具有长联、大跨、高速的特点;钢梁桥面宽度大,为减小对黄河行洪排凌的影响,主桥按京沪高速和太青客专四线共建设计,主桁宽度达到3
34、0m。2项目主要技术及创新点济南黄河大桥针对高速铁路的技术要求采用了整体式钢桥面;针对桥梁跨度和荷载标准采用了两片主桁的构造形式;根据结构的受力采用了带双K撑和三吊杆的横联设计;针对淤背区特殊的岩土性质,采取了降低负摩阻力的工程措施。3项目成果及应用情况大桥的设计创新点为高速四线铁路钢桥结构设计,可为类似的四线铁路桥梁提供设计参考。大桥的设计达到了技术先进、方案合理、造价经济、易于实施的目标,总体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荣获2013年度中国中铁优秀设计一等奖、2013年度全国工程建设项目优秀设计二等奖。4主要参与单位勘察设计单位: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
35、司(八)宁波铁路枢纽北环线甬江特大桥1工程概况甬江特大桥全长15005.5米,工程造价15.8亿元,由甬江主桥、11座连续梁,427孔(32米、24米)简支梁组成,全桥跨越甬江、国道、城市干道及高速匝道。甬江主桥为全桥控制工程,全长909.1米,为国内首座铁路钢箱混合梁斜拉桥,也是世界上跨度最大铁路混合梁斜拉桥。该桥边跨混凝土梁为4跨结构(53+50+50+66米),中跨468米一跨过江,单侧混凝土主梁244.5米,中跨钢箱主梁419米,钢-混分界点距索塔24.5米处。2项目主要技术及创新点(1)采用大直径超长嵌岩桩成孔技术及钢筋笼自由吊挂定位系统,刷新国内3米直径钻孔桩深度记录。(2)针对钢
36、混结合段无法整体吊装难题,采用“模块匹配制作、组拼”技术,解决了场地受限难题,保证了安装精度和质量。(3)针对难以水上喂梁拼装的难题,利用混合梁斜拉桥先边跨后中跨的施工特点,国内首次采用“桥址拼梁边跨提梁梁上运梁旋转悬拼”新方法。(4)应用BIM新技术,模拟构造复杂的混凝土主梁和钢混结合段,优化施工组织。(5)国内首次在铁路桥梁索塔中使用整体式钢锚箱结构(6)为提高超长超重斜拉索及索导管安装效率和精度,发明两项实用新型专利装置。(7)斜拉桥道碴槽内首次应用MMA(甲基丙烯酸甲酯)防水防滑层,效果良好。(8)铁路斜拉桥首次应用具有精度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抗腐蚀、抗电磁干扰等特点的FBG传感器
37、。3项目成果及应用情况工程申报大直径超长钻孔桩钢筋笼自由吊挂定位系统等专利28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4项已授权。申报企业级工法8项,其中5项已被评为省级工法。“钢混结合段索塔钢锚箱加工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大跨度铁路钢箱混合梁斜拉桥关键技术研究”等科研成果分获2015年度中国中铁、中铁建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中国铁路总公司科学技术一等奖。4主要参与单位勘察设计单位:中铁第四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九)黄韩侯铁路芝水沟特大桥1工程概况新建黄韩侯铁路芝水沟特大桥,中心里程:DK80+118,孔跨布置:148m+l64m+l48m+1864m
38、+632m+124m,桥全长1598.98m。设计行车速度120km/h。全桥均为钻孔桩基础,矩形承台,圆端形重力式实心(空心)桥墩,T型桥台。最大墩高79m。上部为21孔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及7孔简支T梁。其中2孔48m和19孔64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采用节段预制胶接拼装法施工工艺。2项目主要技术及创新点(1)将常规节段拼装湿接缝工艺进行了拓展和改进(2)综合胶接缝节段预制方法,适用于不同箱梁结构的长短线结合节段预制方法。(3)本桥的节段预制模板,模板采用全液压装置,可进行0.1mm级的调整。(4)该地区气候条件和该强度标号的混凝土隔离剂。形成了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一系列匹配梁混凝土隔
39、离剂配合比。(5)节段梁匹配预制预应力孔道成孔设备和工艺。自主研究设计了塑料波纹管单向和双向橡胶堵头,开发了适合该成孔工艺的波纹管塑料撑管。(6)三维调节小车,实现了在长线台座上自动调整首节段横纵向及标高位置。(7)首次对铁路简支梁胶接缝节段拼装施工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具体的施工工艺,对后续节段预制胶接拼装箱梁提供技术参考。(8)形成一套节段梁测力和调梁系统。利用节段拼装造桥机悬吊系统,研发一整套节段测力装置和标高调整装置。(9)节段自动调整和定位锚固体系。该桥的墩顶首节段自动调梁台车进行首节段三维调整,利用桥墩预埋件进行首节段锚固定位防止胶拼和临时张拉过程中首节段移动变位。3项目
40、成果及应用情况芝水沟特大桥节段预制胶接拼装简支箱梁施工在铁路桥梁工程方面尚属全新的施工方法,没有应用先例。从施工技术控制角度看,梁段预制时的测量控制、线型设置、相邻梁段分离、梁节在造桥机上的组拼施工、箱梁张拉等是该桥的重点;从施工作业的风险程度分析,造桥机的滑移和梁节段的运输吊装是安全监督与管理的重点;造桥机开发设计、加工、运输和现场安装与使用是本桥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C60高标号混凝土施工是本工程施工的重要保障;模板设计、加工、安装、调试是保证梁段质量的重要环节;箱梁线型控制、节段组拼和预应力工程是架梁控制要点。4主要参与单位勘察设计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铁二十二局
41、集团有限公司(十)重庆至利川铁路蔡家沟特大桥1工程概况渝利铁路蔡家沟特大桥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双线铁路桥,是全线技术复杂的关键工程之一。大桥建成了目前世界上墩高最高的大跨梁桥,发明了A型超高空心桥墩,解决了高墩大跨铁路桥梁的刚度控制难题及超高墩桥梁动力特性与墩身工程量的协调问题,并创造了多项国内外第一,形成了A型高墩大跨度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建设关键技术,提高了铁路建设技术水平,解决了艰险山区修建铁路的跨越难题,丰富了艰险山区修建铁路的桥式方案选择,增加了铁路选线自由度,推动了铁路超高墩大跨结构的发展。2项目主要技术及创新点大桥主桥采用(80+3144+80)m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桥,主跨墩
42、高最高139.0m,为目前世界墩高最高的大跨铁路桥墩。根据A型墩的受力特点及地质条件,首次提出并采用带预应力筋的哑铃型承台群桩基础结构,减小了承台尺寸;首次提出并采用劲性骨架配合液压爬模的施工工法,即A型超高桥墩斜腿施工工法;首次提出并采用预应力钢绞线配合低回缩锚具对梁体施加竖向预应力的新工艺;探索出基于Ansys的桥墩优化设计方法,以桥墩刚度作为状态变量、墩身混凝土体量作为目标函数,建立参数化模型,优化高墩结构尺寸,对于提升我国桥梁的设计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首次提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高墩大跨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横向自振周期限值参考范围,可限制在1.7s以内(原铁道部建鉴1999
43、93号文提出的桥梁横桥向第一阶阵型的自振周期1.7s适用于时速小于160公里的桥梁),解决了高墩大跨混凝土连续刚构铁路桥动力特性控制难题;首次提出山区铁路桥梁利用数值风洞和虚拟气象站相结合的设计风参数的确定方法,完善了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风致响应计算方法,对山区铁路桥梁的抗风设计具有较显著的工程实用价值。3项目成果及应用情况A型(含人字)新型超高墩结构形式,可节省墩身混凝土用量35%左右,节省承台混凝土用量25%左右,减少桩基布置根数及混凝土用量15%左右,减少了基础开挖量,保护了自然环境。项目取得了发明专利二项,实用新型专利三项,省级施工工法一项。荣获2015年度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特
44、等奖、2015年度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优秀设计一等奖、2015年度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学技术一等奖、2015年度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4主要参与单位勘察设计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单位: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三、十大铁路隧道工程(一)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增建二线关角隧道1工程概况关角隧道位于青藏线西格段天棚车站与察汗诺车站之间,为两座平行的单线隧道,线间距40m,设计时速160km/h,全长32.69km(隧道进口高程3380.26,出口高程3324.05),除线隧道进口段59.84m位于半径4000m的曲线上外,其余地段均位于直线上;洞内线
45、路采用人字坡,进口段为8的上坡,出口段为9.5的下坡,轨道采用双块式无砟轨道。关角隧道是我国第一座长度超过30km的隧道,也是我国目前最长的铁路隧道,世界上高海拔第一长隧,工程规模巨大。关角隧道最大埋深900m,隧道区岩性复杂、构造发育,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均有分布,通过区域性断裂3条,次级断裂14条,其中以F3断层为主、包括其它5条断层共同组成的二郎洞断层束长达3000m,施工中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变形。岭脊地段通过长达10km(双延长)的富水灰岩地段,岩溶裂隙水极为发育,施工中总正常涌水量达到了238954m3/d,世界罕见。2项目主要技术及创新点(1)创建了按围岩变形潜势分级的大变形控制支
46、护体系;提出了关角隧道建设中堵、排水技术的临界水量标准,建立了岩溶裂隙水综合注浆系统技术;研发了高原高寒地区浅埋风积砂层隧道施工工法(国家级)。(2)创建了高海拔隧道施工环境卫生控制标准;发明了长斜井隔板式施工通风技术;研发了钻爆法施工的特长隧道长斜井皮带运输机出砟系统技术。(3)揭示了高海拔隧道内烟气分布特性,创立了我国高海拔特长隧道防灾疏散救援技术体系。(4)提出了高海拔运营隧道内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控制标准;首创了采用自然通风方案的高海拔地区特长隧道运营通风节能减排新技术,实现了运营通风技术的重大突破。3项目成果及应用情况关角隧道的综合修建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高原铁路隧道防灾救援技术
47、、运营通风技术、长斜井隔板式通风技术等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其综合修建技术对中国隧道建设具里程碑式的意义。工程建设期间,技术人员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0项,4项发明专利已通过了初步审查。曾获铁一院2015年度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4主要参与单位勘察设计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二)广深港客运专线狮子洋隧道1工程概况广深港客运专线狮子洋隧道是我国第一条盾构法水下铁路隧道,是世界上行车速度目标值最高的水下隧道,也是国内最长、水压最高、首次地中对接的盾构隧道,被誉为“中国世纪铁路隧道”。隧道位于广深港客运专线东涌站至虎门站区间,穿越珠江入海口的狮子洋,河面宽度6100m。隧道最小平曲线半径7000m,最大纵坡20。基础设施按速度目标值350km/h设计。隧道建筑全长10.8km,其中盾构长9340m,明挖暗埋段长115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