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与核算基本管理知识分析前提(39页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会计与核算基本管理知识分析前提(39页PPT).pptx(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四节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Accounting Hypothesis)一、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含义一、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含义 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中,根据以往的会计的实践和理论,对会计领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中,根据以往的会计的实践和理论,对会计领域中尚未肯定的事项所做出的合乎情理的假说或设想。域中尚未肯定的事项所做出的合乎情理的假说或设想。也称会计假设。也称会计假设。假设的两层含义:假设的两层含义:无法证实无法证实;不可或缺不可或缺;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基本前提也需要不断的修正。在通货膨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基本前提也需要不断的修正。在通货膨胀时代,对币值稳定的假
2、设的否定产生了胀时代,对币值稳定的假设的否定产生了物价变动会计物价变动会计或或现时成本会计现时成本会计;在信息时代,会计主体假设的外延被扩展。持续经营假设不再适用于所有企业,在信息时代,会计主体假设的外延被扩展。持续经营假设不再适用于所有企业,对对清算会计清算会计的运用渐增。的运用渐增。当货币计量假设不足以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当货币计量假设不足以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源会计应运而生。应运而生。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显示人们显示人们为保持币值稳定为保持币值稳定而做出的努力。而做出的努力。二、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内容(一)(一)会计主体 1.定义定义会计主体是会计信息所服务的特
3、定对象。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是会计信息所服务的特定对象。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企业会企业会计准则计准则明确指出:明确指出:“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和反映企业本身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A 会会 计计主主 体体C会会 计计主主 体体B会会 计计主主 体体D会会 计计主主 体体u首先,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只有首先,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只有那些那些影响企业本身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加
4、以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确认、计量计量和和报告报告,那些不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则不能加以确认、计那些不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则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量和报告。u其次,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其次,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与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易或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它不包括投资者本人的经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它不包括投资者本人的经济业务或其他经营单位的经营活动。济业务或其他经营单位的经营活动。u凡是对外报送会计报表单位或组织。会计主体可以是
5、一个特定的企业,可凡是对外报送会计报表单位或组织。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特定的企业,可以是企业的某一部分,也可以是一个具有经济业务的特定的非营利组织,以是企业的某一部分,也可以是一个具有经济业务的特定的非营利组织,如事业、机关、团体单位。如事业、机关、团体单位。u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之间的关系: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之间的关系:u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是,会计主体不一定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是法律主体。例例1 1】某母公司拥有某母公司拥有l0l0家子公司,母子公司均属于不同的
6、法律主体,但母公司对子家子公司,母子公司均属于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由母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由母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需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和现金流量,就需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例例2 2】某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了某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了l0l0只证券投资基金。对予该公司来讲。一方面公只证券投资基金。对予该公司来讲。一方面公司本身既是法律主体。又是会计主体,需要以公司为主体核算公司的各项经司本身既是法律主体。又是会计主体,需要以
7、公司为主体核算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反映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另一方面每只济活动,以反映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另一方面每只基金尽管不属于法律主体,但需要单独核算,并向基金持有人定期披露基金基金尽管不属于法律主体,但需要单独核算,并向基金持有人定期披露基金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因此,每只基金也属于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因此,每只基金也属于会计主体。2.确立会计主体前提的意义确立会计主体前提的意义 明确了核算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明确了核算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前提和全部会计核算是持
8、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前提和全部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原则建立的基础。(二)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的定义持续经营的定义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会按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会按当前当前的规模和状的规模和状 态继续进行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态继续进行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选择上有很大差别。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选择上有很大差别
9、。一般情况下。应当假定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一般情况下。应当假定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明确这个基本明确这个基本 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入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会计入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和会计方法。如果判断企业会持续经营,就可以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会在持续经营的生产经如果判断企业会持续经营,就可以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会在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固定资产就可以根据历史成营
10、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固定资产就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折旧的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或相关产品本进行记录,并采用折旧的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或相关产品的成本中。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记的成本中。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按期计提折旧。录并按期计提折旧。【例3】某企业购入一条生产线,预计使用寿命为某企业购入一条生产线,预计使用寿命为l0年,年,考虑到企业将会持续经营下去,因此可以假定企业的固定考虑到企业将会持续经营下去,因此可以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会在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
11、期发挥作用,并服资产会在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即不断地为企业生产产品,直至生产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即不断地为企业生产产品,直至生产线使用寿命结束。为此固定资产就应当根据历史成本进行线使用寿命结束。为此固定资产就应当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折旧的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预计使用寿记录,并采用折旧的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预计使用寿命期间所生产的相关产品成本中。命期间所生产的相关产品成本中。从企业经营实践来看,绝大多数企业都确实能够持续经营下去,破产、清算毕竟从企业经营实践来看,绝大多数企业都确实能够持续经营下去,破产、清算毕竟只是少数的。因此,只是少数的。因此
12、,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只有规定持续经营的前提条件,一些公只有规定持续经营的前提条件,一些公认的会计处理方法才能采用,企业的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才能真实可靠。认的会计处理方法才能采用,企业的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才能真实可靠。但在持续经营这一前提下,企业一旦出现严重亏损,经营十分困难,甚但在持续经营这一前提下,企业一旦出现严重亏损,经营十分困难,甚至资不抵债,企业宣告破产,被迫进行清理,则采用破产清算的会计处至资不抵债,企业宣告破产,被迫进行清理,则采用破产清算的会计处理方法。理方法。
13、2.确立持续经营前提的意义确立持续经营前提的意义 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是是“会计分期会计分期”前提条件和实际成本原则和配比原则前提条件和实际成本原则和配比原则等建立的基础等建立的基础。(三)会计分期(会计期间)1.1.会计分期的定义会计分期的定义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从而及时向各方面提短相同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从而及时向各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它是
14、持续经营假设的补充。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它是持续经营假设的补充。以企以企业业的的资资金运金运动过动过程可以分期核算程可以分期核算为为前提,而不需要等到前提,而不需要等到过过程程终终止止。会会计计期期间间分分为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根据持续经营假设,一个企业将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但是,无论是企根据持续经营假设,一个企业将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但是,无论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还是投资者、债权人等的决策都需要及时的信息,都需要将企业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还是投资者、债权人等的决策都需要及时的信息,都需要将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
15、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分期确认、计量和报告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分期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明确会计分期假设意义重大。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明确会计分期假设意义重大。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当期与与以前期间以前期间、以后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2.2.确立确立会计分期前提的意义会计分期前提的意义 可以可以分期分期结结算算账账目目、编编制制
16、财务财务会会计报计报告。告。使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使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核算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核算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4)货币计量 1 1)货币计量的定义)货币计量的定义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 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以货币为货币为主要主要计计量量单单位(位(辅辅之以之以实实物量、物量、劳动劳动量等)量等)。采用采用币值稳币值稳定的定的货币为货币为前提。前提。采用采用
17、历历史成本原史成本原则则和公允价和公允价值计值计量量其他计量单位,如重量、长度、容积、台、件等,只能从其他计量单位,如重量、长度、容积、台、件等,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无法在最上进行汇总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无法在最上进行汇总和比较,不便于会计计量和经营管理。只有选择货币尺度和比较,不便于会计计量和经营管理。只有选择货币尺度进行计量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所以,基本进行计量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所以,基本准则规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准则规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单位。2 2)确立确立货币计量前提的意义货币计量前
18、提的意义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综合。使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核算原则的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核算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建立成为可能。第五节第五节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本节的标题原为本节的标题原为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会计核算一般原则现改为现改为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1.1.含义含义 在会计核算前提条件下进行会计核算应遵在会计核算前提条件下进行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循的基本要求。衡量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标准和要求。衡量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标
19、准和要求。主要的原理,适用面比较广主要的原理,适用面比较广2.原来会计核算一般原则的内容包括:(1 1)总体性要求:)总体性要求:真实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2 2)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3 3)对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要求:)对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要求: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4 4)会计修订性惯例的要求:)会计修订性惯例的要求
20、: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原则。2007年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年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删除了删除了配比性原则配比性原则和和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把,把划分收益性支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融入具体准则中,把融入具体准则中,把一贯性原则一贯性原则融入融入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中,增补了中,增补了“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等原则 1 1)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 又称客观性原则,要求又称客观性原则,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事
21、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会计会计核算核算停 虚假虚假经济业经济业务务停 虚假虚假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会计会计报告报告 2 2)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
22、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3 3)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 也称有用性,要求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也称有用性,要求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即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即“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者预测。”投资
23、者和债投资者和债权人等权人等其他方面其他方面国家宏观经济管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理部门会计会计信息信息企业内部的经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营管理者 4)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 要求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 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5 5)明晰性原则)明晰性原则 要求要求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 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6)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要要求求 “企企业业应应当当按按
24、照照交交易易或或者者事事项项的的经经济济实实质质进进行行会会计计确确认认、计计量量和和报报告告,不不应应仅仅以以交交易易或或者者事事项项的的法法律律形形式为依据。式为依据。”融融资资租租入入固固定定资资产产,其所有权(法律形式)并非属于企业,但其已经是控制和使用的资产(经济实质)。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作为企业的自有资产进行核算。即注重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完全拘泥于其法律形式。经济实质经济实质法律形式法律形式经济业务经济业务经济实质经济实质法律形式法律形式经济业务经济业务二者统一二者统一二者分离二者分离 7)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或保守性原则,要求又称稳健性原则或保守性原则
25、,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要义在于:要义在于:应当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应当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应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值。费用,而不应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值。8)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 要求企业要求企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等有关的所有
26、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对资产、负债和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对资产、负债和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第六节第六节 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1)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含义)会计
27、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含义1)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要素的确认1.含义含义:会计要素的确认:是指决定将交易或事项中的某一项目会计要素的确认:是指决定将交易或事项中的某一项目作作为一项会计要素加以记录为一项会计要素加以记录和和列入财务报表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的过程。确认主要解决某一个项目确认主要解决某一个项目应否确认应否确认、如何确认如何确认和和何时确认何时确认三个问题,它包括在三个问题,它包括在会计记录中的初始确认会计记录中的初始确认和和在财务报表在财务报表中的最终确认中的最终确认。u2.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u初始确认条件初始确认条件:ua.符合要素的定义符合要素的定义ub.有关经
28、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有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50以上可能性)以上可能性)uc.有关的价值以及流入或流出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计量有关的价值以及流入或流出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计量u在报表中列示的条件在报表中列示的条件:必须同时符合要素定义和要素确认条件的项目才能列示必须同时符合要素定义和要素确认条件的项目才能列示在报表中。在报表中。u经过确认、计量之后,会计要素应该在报表中列示。资产、经过确认、计量之后,会计要素应该在报表中列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而收入、费用、利负债、所有者权益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而收入、费用、利润在利润表中列示。润在利润表中列示。2)会
29、计要素的计量)会计要素的计量1.会计计量属性的种类会计计量属性的种类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现值现值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历史成本历史成本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
30、,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重置成本重置成本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
31、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后的金额计量。现值现值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现金额计量。公允价值公允价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
32、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的金额计量。计量属性对资产的计量对负债的计量历史成本按照购置时的金额按照承担现时义务时的金额重置成本按照现在购买时的金额按照现在偿还时的金额可变现净值按照现在销售时的金额现值按照将来时的金额折现公允价值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五种计量属性的理解五种计量属性的理解2.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三条规定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
33、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2)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要求)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要求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要求: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要求: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收入与费用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收入与费用配比、历史成本计量。历史成本计量。1)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要求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企
34、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为收益性支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资本性支出。”2002年年 2003年年 2004年年 购购 入入 4 000元元材材料料用用于于产产品品生产。生产。收益性支出收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资本性支出该该材材料料发发挥挥效效益益的的期期间间一一般般不不会会超超过过一一个个年年度度,消消耗耗后后应应全全部计算为本年费用。部计
35、算为本年费用。购购入入A设设备备一一台台,价价值值200 000元。元。该该设设备备可可能能会会在在企企业业的的经经营营过过程程中中连连续续多多年年发发挥挥效效益益,每每年年只只能能将将其其消消耗耗的部分价值计算为当年费用。的部分价值计算为当年费用。2)收入与费用配比收入与费用配比 是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与费用之间的配合比较。要求是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与费用之间的配合比较。要求“企业进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
36、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3)历史成本计量历史成本计量 也称实际成本原则,要求也称实际成本原则,要求“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价。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会计制度规定计提本计价。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1、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11月-2211月-22Monday,Nov
37、ember 7,20222、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怯懦。22:20:5722:20:5722:2011/7/2022 10:20:57 PM3、每天只看目标,别老想障碍。11月-2222:20:5722:20Nov-2207-Nov-224、宁愿辛苦一阵子,不要辛苦一辈子。22:20:5722:20:5722:20Monday,November 7,20225、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成功者的最基本要素。11月-2211月-2222:20:5722:20:57November 7,20226、生活总会给你另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叫明天。07十一月202210:20:57下午22:20:
38、5711月-227、人生就像骑单车,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十一月2210:20下午11月-2222:20November 7,2022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2/11/722:20:5722:20:5707 November 20229、我们必须在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10:20:57下午10:20下午22:20:5711月-2210、一个人的梦想也许不值钱,但一个人的努力很值钱。11/7/2022 10:20:57 PM22:20:5707-11月-2211、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11/7/2022 10:20 PM11/7/2022 10:20 PM11月-2211月-22谢谢大家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