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课十六国与北朝.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七课十六国与北朝.ppt(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一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1五胡五胡匈奴匈奴鲜卑鲜卑羯羯氐氐羌羌2十六国十六国西晋灭亡之后,这些民族互相争夺,各立政权,其中比较西晋灭亡之后,这些民族互相争夺,各立政权,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重要的有16个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个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3民族融合民族融合1)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游牧游牧-农耕农耕2)汉族)汉族席地而坐、跪坐席地而坐、跪坐-胡床、椅、凳胡床、椅、凳(304年年-439年年)席地而坐、跪坐席地而坐、跪坐椅子、方凳椅子、方凳东东 晋晋(317-420年年)司司马马睿睿苻苻坚坚4世纪末世纪末氐族氐族苻坚重用汉人苻坚重用汉人王猛王猛,统一了黄河流域统一了黄河流域淝淝水水之之战战背景:时
2、间:地点:交战双方:特点:影响:公元383年淝水沿岸东晋前秦东晋以少胜多北方重新陷入分裂割据状态前秦迅速强大,统一了北方,进而想消灭东晋,统一天下淝水之战(淝水之战(383年)年)苻坚拥有苻坚拥有8080多万兵力,为什么却不能多万兵力,为什么却不能胜利胜利?2、东东晋晋在在外外部部的的强强大大压压力力下下,内内部部比比较较团团结结。1、前秦境内民族众多,矛盾比较严重,统治并、前秦境内民族众多,矛盾比较严重,统治并不稳固不稳固3、前前 秦秦 军军 指指 挥挥 不不 当当,战战 线线 过过 长长。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几次战争相似?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
3、壁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二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的建立北魏的建立(鲜卑族)(鲜卑族)时间 386年都城 平城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魏统一黄河流域439年年3北魏建国后进行了许多改革北魏建国后进行了许多改革4 北魏孝文帝改革1)内容)内容整顿吏治,严格考核制度,官吏有固有俸禄,整顿吏治,严格考核制度,官吏有固有俸禄,贪污受贿者一律严惩贪污受贿者一律严惩实行均田制,农民按人口多少分给土地,鼓励发实行均田制,农民按人口多少分给土地,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按规定纳赋税展农业生产,按规定纳赋税建立农村基层组织以稳定社会秩序建立农村基层组织以稳定社会秩序3)影响)影响这些改革措施,把包括
4、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民族这些改革措施,把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民族的社会生产和文化生活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的社会生产和文化生活向前推进了一大步2)原因)原因政治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政治社会问题日益严重5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迁都洛阳迁都洛阳汉化措施:汉化措施:494年学习汉语学习汉语改穿汉服改穿汉服采用汉姓采用汉姓与汉人通婚与汉人通婚1)措施措施2)作用:作用:这些措施,加速了内迁的北方各民族在语言、这些措施,加速了内迁的北方各民族在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上的互相认同与融合,为以文化和风俗习惯上的互相认同与融合,为以后的南北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后的南北统一创造了有利
5、条件迁都洛阳迁都洛阳494年北魏迁都洛阳年北魏迁都洛阳平城平城洛阳洛阳学习汉语学习汉语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帝曰: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加降黜。”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改穿汉服改穿汉服改穿汉服改穿汉服改用汉姓改用汉姓鲜卑姓鲜卑姓汉姓汉姓拓跋拓
6、跋元元拔拔拔拔长孙长孙邱穆陵邱穆陵穆穆步六孤步六孤陆陆贺赖贺赖贺贺独孤独孤刘刘与汉族通婚与汉族通婚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鲜卑、汉族互为姻亲。北齐北齐西魏西魏北周北周十六国十六国北朝北朝南朝南朝梁梁齐齐东晋东晋西西晋晋北魏北魏东魏东魏宋宋陈陈386年-581年420年-589年304年-439年317年-420年课堂线索课堂线索第一个时期第一个时期 西晋兴亡西晋兴亡第二个时期第二个时期东晋东晋 十六国十六国
7、第三个时期第三个时期 南朝南朝西西晋晋代代魏魏和和三三国国结结束束八八王王之之乱乱少少数数民民族族内内迁迁西西晋晋灭灭亡亡东东晋晋的的建建立立前前秦秦统统一一北北方方淝淝水水之之战战南南朝朝政政权权的的更更迭迭江江南南地地区区的的开开发发(原原因因 表表现现 影影响响)课堂线索课堂线索第一个时期第一个时期 西晋兴亡西晋兴亡课堂线索课堂线索第一个时期第一个时期 西晋兴亡西晋兴亡第二个时期第二个时期东晋东晋 十六国十六国课堂线索课堂线索第一个时期第一个时期 西晋兴亡西晋兴亡第二个时期第二个时期东晋东晋 十六国十六国课堂线索课堂线索第一个时期第一个时期 西晋兴亡西晋兴亡第三个时期第三个时期 南朝南朝
8、第二个时期第二个时期东晋东晋 十六国十六国课堂线索课堂线索第一个时期第一个时期 西晋兴亡西晋兴亡北北魏魏统统一一黄黄河河流流域域公元公元266年年,司马睿建立西晋,司马睿建立西晋,317年,皇族司马炎重建晋朝,年,皇族司马炎重建晋朝,都城在洛阳,史称东晋。都城在洛阳,史称东晋。383年,年,鲜卑族建立的前秦与东晋发生了鲜卑族建立的前秦与东晋发生了官渡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官渡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前秦。建康建康氐族氐族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司马炎司马炎 司马睿司马睿1.1.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统一全国的是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统一全国的是A A魏国魏国 B B西晋西晋 C C东晋东晋 D D蜀国
9、蜀国2.2.成语成语“草木皆兵草木皆兵”的源于的源于 A A官渡之战官渡之战 B B赤壁之战赤壁之战 C C淝水之战淝水之战D D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攻占长安,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攻占长安,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A A匈奴匈奴 B B鲜卑鲜卑 C C羌羌 D D羯羯B BC CA A4 4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是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是A A西晋西晋 B B东晋东晋 C C宋宋D D前秦前秦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以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南方的工具比北方先进南方的工具比北方先进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
10、生产技术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A A B B C C D DD DC C前秦王符坚重用的汉人丞相是前秦王符坚重用的汉人丞相是A A王莽王莽 B B王猛王猛 C C王导王导 D D王敦王敦淝水之战的战争双方是淝水之战的战争双方是B.B.西晋西晋 前秦前秦 B.B.东晋东晋 北魏北魏 C.C.西晋西晋 北魏北魏 D.D.东晋东晋 前秦前秦以下对淝水之战描述正确的是以下对淝水之战描述正确的是A A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4 4世纪前期世纪前期 B B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C C、
11、前秦军队上下一心,作战勇猛、前秦军队上下一心,作战勇猛 D D淝水之战后,南方陷入混乱状态淝水之战后,南方陷入混乱状态B BD DB B2 2 2 2、淝水之战的战争双方是(、淝水之战的战争双方是(、淝水之战的战争双方是(、淝水之战的战争双方是()A.A.A.A.西晋西晋西晋西晋 前秦前秦前秦前秦 B.B.B.B.东晋东晋东晋东晋 北魏北魏北魏北魏 C.C.C.C.西晋西晋西晋西晋 北魏北魏北魏北魏 D.D.D.D.东晋东晋东晋东晋 前秦前秦前秦前秦3 3 3 3、淝水之战同下列历史上几次战役相似的有(、淝水之战同下列历史上几次战役相似的有(、淝水之战同下列历史上几次战役相似的有(、淝水之战同
12、下列历史上几次战役相似的有()围魏救赵围魏救赵围魏救赵围魏救赵 巨鹿之战巨鹿之战巨鹿之战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官渡之战官渡之战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赤壁之战赤壁之战A.B.A.B.A.B.A.B.C.D.C.D.C.D.C.D.1 1 1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完成全国短暂统一的政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完成全国短暂统一的政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完成全国短暂统一的政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完成全国短暂统一的政权是(是(是(是()A A A A北魏北魏北魏北魏 B B B B西晋西晋西晋西晋 C C C C东晋东晋东晋东晋D D D D前秦前秦前秦前秦4 4 4 4、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
13、关系,给第二组添一、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二组添一、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二组添一、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二组添一个适当的词(个适当的词(个适当的词(个适当的词()破釜沉舟破釜沉舟破釜沉舟破釜沉舟巨鹿之战巨鹿之战巨鹿之战巨鹿之战 草木皆兵草木皆兵草木皆兵草木皆兵A.A.官渡之战官渡之战官渡之战官渡之战 B.B.B.B.长平之战长平之战长平之战长平之战 C.C.C.C.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淝水之战 D.D.D.D.赤壁之战赤壁之战赤壁之战赤壁之战5 5 5 5、下列王朝中,不属于六朝的是(、下列王朝中,不属于六朝的是(、下列王朝中,不属于六朝的是(、下列王朝中,不属于六朝的是()A A A A东吴东吴东吴东吴 B B B B西晋西晋西晋西晋 C C C C东晋东晋东晋东晋D D D D陈陈陈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