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2年中考语文分类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专题及真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2022年中考语文分类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专题及真题答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专题四川省成都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
2、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以调素琴B.无案牍之劳形C.百里奚举于市D.衡于虑素:不加装饰的形:形体、躯体市:集市衡:平衡思而不学则殆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所恶有甚于死者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A.有仙则名B.何陋之有C.舜发于吠亩之中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7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A.(通过这些)来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曾增加他的才干。8 .因此,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增加他的才干。C.因
3、此,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曾增加他的才干。D.(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晨撼,使(他的)性格坚忍,增加他的才干。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两文均明确表达中心。甲文明确提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乙文结尾点明中心生 于忧患而死于安乐B.两文均涉及人生处境。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乙文谈到了将担大任 者须经受艰难处境的磨炼。C.两文均有举例。甲文举“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乙文用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证明人 才造就于艰苦环境。D.两文语言特色鲜明。甲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乙文使用不少 排比句,气势充沛,雄辩有力。二
4、、文言文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刘海峰先生传清姚鼐刘海峰先生,名大橇,字才甫,海峰其自号也。生而好学,读古人文章,即如其意而善 效之。年二十余,入京师。当康熙末,方侍郎苞名大重于京师矣。见海峰,大奇之,语人日:“如苞何足言耶? 吾同里刘大槌,乃今世韩欧才也!“自是天下皆闻刘海峰。然自康熙至乾隆数十年,应顺 天府试,两登副榜,终不得举。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乾隆十五年举经学,皆不录用。朝 官相知、提督学政者,率邀之幕中阅文。因历天下佳山水,为歌诗自发其意。年逾六十,乃 得夥县教谕。又数年,去官归根阳,不复出。卒,年八十三。先生少时,与鼐伯父姜坞先生最厚。鼐于乾隆四十年自京师
5、归,屡见之于极阳。先生伟 躯,巨髯,能以拳入口,嗜酒,谐谑,与人易良无不尽。尝谓鼐:“吾与汝再世交矣! ”天下言文章者,必首方侍郎。方侍郎少时尝作诗以视海宁查侍郎慎行,查侍郎日:“君 诗不能佳,徒夺为文力,不如专为文。“方侍郎从之,终身未尝作诗。至海峰则文与诗并极 其力,能包括古人之异体常以成其体,雄豪奥秘,麾斥出之,岂非其才之绝出今古者哉!其 文与诗皆有雕板,鼐欲稍删次之合为集,未就,乃次其传。(选自惜抱轩诗文集,有删节)注方侍郎苞:方苞。其官至礼部右传郎。韩欧:韩愈、欧阳修。博学鸿词;科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教谕:县学教官。海宁:地名。1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效:模仿名:名
6、望,名声视:同“示”,给看夺:改变A.即知其意而善效之B.方侍郎苞名大重于京师矣C.尝作诗以视海宁查侍郎慎行D.徒夺为文力17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因历天下佳山水,为歌诗自发其意。(2)鼐欲稍删次之合为集,未就,乃次其传。18 .作者给刘海峰作传,为什么用不少笔墨写方苞?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四川省德阳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17分)蔬食(清)李渔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 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草衣木食,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是犹作羲皇 之民,鼓唐虞之腹,与崇尚古玩同一致也。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
7、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 是则谬矣。吾辑饮馔一卷,后肉食而首蔬菜,一以崇俭,一以复古至重宰割而惜生命, 又其念兹在兹,而不忍或忘者矣。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 者,只在一字之鲜。此种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之。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 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选自闲情偶寄,有制改) 注脍:细切的肉。羲皇:指伏羲。后文中的“唐虞”指唐尧与虞舜,都是上古时候的 贤王。17.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B.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C.
8、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D.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丝不如竹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B.草衣木食各隐卷底衣褶中C.一以崇俭俭以养德D.得以有之属予作文以记之19.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先用“声音之道”来类比“饮食之道”,提出饮食上崇尚追求自然的观点。B.作者认为跟肥腻远离,以蔬菜为主食,甘于吃蔬菜,是与崇尚古玩差不多的雅事。C.作者编饮馔,既有崇尚节俭,恢复古风的原因,也有珍惜生命不愿杀生的缘故。D.作者说蔬食的好处很多,如清、洁、芳香
9、、松脆等,但能称为至美,是在于“鲜,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2)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四川省自贡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似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 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10、今南方已定,兵甲己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鸳钝, 摆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 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盖其操心 制行,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 闻达必矣。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以取,言 如蓍龟,终身不易。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敌人畏之。上有 以取信于主,故玄德临终,至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后主虽庸懦无立,而举国听之而不 疑。
11、下有以见信于人,后土左右妊建侧佞充塞王里面无二人有心害疾者魏尽据中州,乘操、 丕积威之后,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司马懿案 行其营垒处所,叹为天下奇才。(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诸葛公) 【注】节制:节度法制。蓍龟:指卜筮。夷夏:指少数民族和中原人。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言语恶劣。B.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奔走效劳。C.孙氏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图:图谋,谋取。D.乘操、丕积威之后乘:趁着,凭借。1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B.后主左右奸辟/侧佞
12、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C.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D.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葛亮不求闻达。他原本一介布衣,在南阳种地,假使没有徐庶推荐,刘备三顾,他不 会扬名于诸侯。B.诸葛亮恪尽职守。他不忘先帝遗命,在南方已定、兵甲充足以后,随即请求北伐平定中 原、兴复汉室。C.诸葛亮立身仁义。他用兵行军、指挥打仗,都以仁义为本,遵守节度法制,是三代以来 未曾有过的。D.诸葛亮受人信服。刘备信任他,临终将后主托付给他;下面的人看见刘备信任他,也对 他非常信服。1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13、代汉语。(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2)(魏)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四川省南充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8. (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 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 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 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14、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 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孟子告子上)【乙】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日:“吾 誓与城为殉,然仓城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 ”副将军史德威慨 然任之。忠烈喜日:“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五日,城陷,忠烈拔刀
15、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 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日:“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 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选自梅花岭记,有删改)注:史忠烈公明代督相史可法。忠烈,是他的谥号。因曾担任内阁大学士,故自“阁(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故患有所不辟也患:忧虑,担心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C.是亦不可以己乎已:停止执:押解D.被执至南门(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16、项是A.乡为身死而不受B.所欲有甚于生者C.舍生而取义者也D.蹴尔而与之汝当以同姓为吾后乃取一葫芦置于地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诸将果争前抱持之(3)下列对文本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开篇通过类比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有力地论证了 中心论点。B.乙文记述了江都城被攻陷后,和硕豫亲王劝史可法投降,史可法大骂而死,他的部将遵照 他的遗言将他葬在梅花岭上。C.甲文孟子善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乙文饱含深情地 叙述了史可法的悲壮事迹,极具感染力。D.甲文孟子认为“正义”“大义”比生命重要,能给予人不苟且偷生、不避祸患的勇气:乙 文史可法用行动捍卫了他心
17、中的“大义”。(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四川省遂宁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15. (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 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 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龊, 跳往助
18、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 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 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 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
19、也。(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注释】暗疏:默写。滑稽:诙谐戏谑。旬朔:十天一月。惩艾:惩戒。聪 明:听力和视力。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1)用“/”给乙文划波浪线句子断句,划两处。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2)勾连旧知,找出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面山而居B.然负此自放C.予少时读书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而常废于善忘至于负者歌于途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故虽有勤劳之苦(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4)请结合愚公移山精神,对乙文中的人物进行劝勉。四川省达州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10. (16分)文言文阅
20、读。【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 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皴裂而不 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 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1、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缪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 容臭,炸然若神人;余则编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 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 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感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 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 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22、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 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 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 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吾)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 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 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甫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笔以俟。随意 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清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 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
23、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 走。家人窥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呵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 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 ”余应 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挟一册与俱,且啖且 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 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 皆烂漫睡地上矣。(郑日奎醉书斋记,有删改) 【注】泊如:淡泊无欲望。甫:才、刚。科头:不戴帽子、光着头。帙
24、(zhi):原意是包书的套子、因谓一套书为一帙。漏:古代计时器、此指时间。午: 午夜,半夜。烂漫:坦率自然貌。(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炸然若神人炸然:光彩鲜明的样子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故:故意C.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左右:旁边D.惟内子时映市窥余,得间始进间:间隙、空隙(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当余之从师也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B.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中轩敞者为舱C.假诸人而后见也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呵责D.以中有足乐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年轻时艰苦学习的经历,旨
25、在勉励马生刻苦 学习,有所成就。B.【乙】文通篇极力渲染一个“醉”字,把书斋主人陶醉于书的痴态、狂态、废寝忘食 乃至忘乎所以的情状刻画得惟妙惟肖。C.【甲】文多用对比手法,不仅有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这样的 正比,而且也有作者的“嗜学”与马生的“用心于学”这样的反比。D.【乙】文通过描绘书斋朴素雅洁,藏书丰富的环境特点和家中妻子、仆人的言行,从 侧面烘托了主人潜心读书的形象。(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译文: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5)梁启超说:“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 躲,倒是
26、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作为一个社会人,角色身份不同,责任也不同, 那么作为中学生的你应尽的责任是什么呢?请联系【甲】【乙】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四川省泸州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二、对比阅读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马说唐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
27、马也!【乙】爱莲说北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丙】问说(节选)清 刘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 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 能问于不能,以多
28、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书不云乎? “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 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是旦面韭入俗之同病学跳西典为知理有未老妄1墟度如是则终身几无亘回之墓贤 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 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 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 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
29、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 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完正确的一项是()A.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 事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 事C.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 事D.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 :事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
30、正确的一项是()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能:才能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应当C.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破:破解D.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耻:耻辱10 .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写法不拘一格。甲乙丙三文都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表达 作者鲜明的观点,抒发高雅的情趣。B.甲文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 “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寄寓了作者对人才受到 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C.乙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 的人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D.丙文第一自然段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的中心论点,分析了
31、 “问”与“学”的关系, 后面几段主要阐明了 “问”的重要性。1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文言文阅读专题四川省成都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
3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以调素琴素:不加装饰的B.无案牍之劳形形:形体、躯体C.百里奚举于市市:集市D.衡于虑衡:平衡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有仙则名思而不学则殆B.何陋之有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舜发于吠亩之中所恶有甚于死者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7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所
33、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A.(通过这些)来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曾增加他的才干。8 .因此,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增加他的才干。C.因此,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曾增加他的才干。D.(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晨撼,使(他的)性格坚忍,增加他的才干。9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两文均明确表达中心。甲文明确提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乙文结尾点明中心,生 于忧患而死于安乐B.两文均涉及人生处境。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乙文谈到了将担大任 者须经受艰难处境的磨炼。C.两文均有举例。甲文举,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
34、室”,乙文用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证明人 才造就于艰苦环境。D.两文语言特色鲜明。甲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乙文使用不少 排比句,气势充沛,雄辩有力。【答案】5. D6. A 7. D 8. B【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D.“衡:平衡解释错误,句子意思是:思虑阻塞。“衡”是通假字,同“横”,意思是“梗塞, 指不顺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A.副词,都是“就,便”之意;B.助词,提宾标志,不译/结构助词,的;C.介词,从/介词,比;D.连词,表并列,无意义/连词,表转折,去口;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动心
35、忍性”在此处应为,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据此排除AB; “曾 益”是一个词,“曾”通“增”,增加。据此排除C。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说法错误,甲文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 明的是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 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 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 清雅的
36、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乙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 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 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 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 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 作为
37、 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一个国家,如果 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 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 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刘海峰先生传清姚鼐刘海峰先生,名大槌,字才甫,海峰其自号也。生而好学,读古人文章,即如其意而善 效之。年二十余,入京师。当康熙末,方侍郎苞名大重于京师矣。见海峰,大奇之,语人曰:“如苞何足言耶? 吾同里刘大槌,乃今世韩欧才也!“自是天下皆闻刘
38、海峰。然自康熙至乾隆数十年,应顺 天府试,两登副榜,终不得举。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乾隆十五年举经学,皆不录用。朝 官相知、提督学政者,率邀之幕中阅文。因历天下佳山水,为歌诗自发其意。年逾六十,乃 得夥县教谕。又数年,去官归根阳,不复出。卒,年八十三。先生少时,与鼐伯父姜坞先生最厚。鼐于乾隆四十年自京师归,屡见之于极阳。先生伟 躯,巨髯,能以拳入口,嗜酒,谐谑,与人易良无不尽。尝谓鼐:“吾与汝再世交矣! ”天下言文章者,必首方侍郎。方侍郎少时尝作诗以视海宁查侍郎慎行,查侍郎曰:“君 诗不能佳,徒夺为文力,不如专为文。“方侍郎从之,终身未尝作诗。至海峰则文与诗并极 其力,能包括古人之异体常以成其体
39、,雄豪奥秘,麾斥出之,岂非其才之绝出今古者哉!其 文与诗皆有雕板,鼐欲稍删次之合为集,未就,乃次其传。(选自惜抱轩诗文集,有删节)注方侍郎苞:方苞。其官至礼部右传郎。韩欧:韩愈、欧阳修。博学鸿词;科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教谕:县学教官。海宁:地名。1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效:模仿名:名望,名声视:同“示”,给看夺:改变A.即知其意而善效之B.方侍郎苞名大重于京师矣C.尝作诗以视海宁查侍郎慎行D.徒夺为文力17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因历天下佳山水,为歌诗自发其意。(2)鼐欲稍删次之合为集,未就,乃次其传。18 .作者给刘海峰作传,为什么用不少笔墨写方苞?请结合文
40、章简要分析。【答案】16.D17. (1)(刘海峰)于是游历天下的好山水,写歌诗,自己表现自己的心意。(2)我想要略为删削编次它们,合成集子,没有完成,于是编写了他的传。18.写名重京师的方苞对他极力称赞,来衬托刘海峰文学才华之高,交代他闻名天下的原 因,又与他科举不顺形成反差,突出他人生失意;写方苞专治文章不作诗歌,以突出刘 海峰诗文兼善的难得,引出对他杰出才华的赞美。【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 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D.句意:白白地耗损了写文章的力气。夺:剥夺,削除。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
41、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因,于是;历,游历;发,表达。(2)重点词:删,册I削;次,编次、编写;就,完成。【1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作用的理解。本文的传主是刘海峰,却用了不少笔墨来写方苞,这是侧面烘托的写法,以突出刘海峰的文 学才华之高与科举之路的不顺。根据第二段中“当康熙末,方侍郎苞名大重于京师矣。见海峰,大奇之,语人日:如苞何足 言耶?吾同里刘大槌,乃今世韩欧才也“,可知当时文气名重京师的方苞,对刘海峰大加赞 赏,称他为当世的韩愈、欧阳修,可见刘海峰富有文学才华;“自是天下皆闻刘海峰。然自 康熙至乾隆数十年,应顺天府试,两登副榜,终不得举。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乾隆
42、十五年 举经学,皆不录用“,刘海峰因方苞的称赞而天下闻名,但他的科举之路却一直不顺利,反 衬了他人生之路的失意:第四段中“天下言文章者,必首方侍郎。方侍郎少时尝作诗以视海宁查侍郎慎行,查侍郎日: 君诗不能佳,徒夺为文力,不如专为文。方侍郎从之,终身未尝作诗。至海峰则文与诗并 极其力,能包括古人之异体铭以成其体“,通过方苞不作诗,专写文章,与刘海峰诗文俱佳 形成对比,突出了刘海峰在诗歌和文章两方面的成就,引出下文中作者对他具有全面的文学 才华的赞美。【点睛】参考译文刘海峰先生,名叫大福,字才甫,海峰是他给自己起的号。刘海峰生性喜欢学习,读古 人的文章,就明白它的意思,并且善于模仿古人的文章。二十
43、多岁时,到了京城。正当康熙末年,侍郎方苞在京城的名声很大。见到了刘海峰,认为他非常奇特,就对人 说“像我方苞有什么值得说的呢?我的同乡刘大嘏,是当今时代的韩愈和欧阳修啊! ”从这 以后,天下的人都知道了刘海峰。可是,从康熙到乾隆几十年间,刘海峰在顺天府应乡试两 次名列副榜,最终还是没有考中举人。乾隆元年被举荐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乾隆十五年又 被举荐参加经学考试,都没有被录用。朝廷中了解他的官员、提督学政等人都来邀请他到幕 府中看文章。刘海峰也趁机游玩天下美丽的山水,写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年过六十岁后, 才得到翳县教谕的官职。又在几年后辞官了,回家住在极阳,不再出来做官。八十三岁时去 世。先生
44、年少时,和我的伯父姜坞先生的关系最深厚。我在乾隆四十年从京城回到桐城,在 枫阳多次见过他。先生身材高大,胡须很多,能把拳头放进嘴里,喜欢喝酒,幽默风趣,待 人温和善良,尽心尽情。曾对我说:“我与你家有两代的交谊啊!”天下要说善写文章的人,一定首推侍郎方苞。方侍郎年少时,曾经把自写的诗歌拿来给 海宁人查慎行待郎看,查侍郎说:“你的诗歌写得不好,白白地耗损了写文章的力气,不如 专心于写文章。“方苞听从了他的话,终身未曾写过诗。到刘海峰,却是诗歌文章一起极尽 他的才气,能够总括古人的不同样式,熔铸而形成自己的体式,雄壮豪放深远含蓄情感奔放, 难道不是他的才气超出了古今的文人吗!他的文章和诗歌都有刊印
45、的,我想稍微加以删改、 编辑排列,合成集子,但是没有完成,于是就写了这篇传记。四川省德阳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17分)蔬食(清)李渔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 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草衣木食,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是犹作袤皇 之民,鼓唐虞之腹,与崇尚古玩同一致也.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 是则谬矣。吾辑饮馔一卷,后肉食而首蔬菜,一以崇俭,一以复古至重宰割而惜生命, 又其念兹在兹,而不忍或忘者矣。论蔬食之美者,日清,日洁,曰芳馥,日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 者,只在一字之鲜。此种
46、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之。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 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选自闲情偶寄,有制改) 注脍:细切的肉。莪皇:指伏莪。后文中的唐虞”指唐尧与虞舜,都是上古时候的 贤王。17.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B.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C.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D.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丝不如竹水中藻、特交横,盖竹柏影也B.草衣木食各隐卷底衣褶中C.一以崇俭俭以养德D.得以有之属予作文以记之19.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先用“声音之道”来类比“饮食之道”,提出饮食上崇尚追求自然的观点。B.作者认为跟肥腻远离,以蔬菜为主食,甘于吃蔬菜,是与崇尚古玩差不多的雅事。 C.作者编饮馔,既有崇尚节俭,恢复古风的原因,也有珍惜生命不愿杀生的缘故。 D.作者说蔬食的好处很多,如清、洁、芳香、松脆等,但能称为至美,是在于“鲜”。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