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学习过程培养要求.docx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707482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9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学习过程培养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学习过程培养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学习过程培养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学习过程培养要求.docx(8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和等林木丈等研寛金李可楮彖过程要求研究生院、校学位办201I年4月关于博士学位标准修订的指导原则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4数学学科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12物理、天文一级学科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17化学与材料学科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25工程科学学科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31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学科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地学环境学科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41生命科学学科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43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46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46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57科学技术史学科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64科

2、技哲学学科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68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70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71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77智能所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80关于博士学位标准修订的指导原则第一条为进步提高我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升我校博士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学校研究决定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校 学位字(2009) 173号)中涉及博士学位标准博士授予的资格、条 件与程序等进行修订。第二条学位标准修订思路(-)树立“质量优异、追求卓越”的价值与理念:(二)以学生为本,以博士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三)“过程管理”与出口把关”相

3、结合;(四)培养全球视野,提升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五)数量服从质量,学科差异服从总体质量要求;(六)体现我校博士培养学术标准的国际水平。第三条校级学位标准为各学科学位标准的最低要求,各分学位委员会可根据 自身情况制订高于校级标准的学位标准,但不得低于校级标准,各分 学位委员会所属的一级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制订高于分学位委员会标 准的学位标准。第四条本次博士学位标准的修订为新增要求,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博 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校学位字(2009) 173号)中与新要求不一致的, 以此指导原则为准,其他要求仍继续实行。第五条本次博士学位标准修订主要强调如下两项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创造性独立开

4、展科研工作的能力(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第六条各分学位委员会根据学科目前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制订出能够反映上 述两项能力的客观的、可测量的、可评价的、国际化的学位标准。第七条创造性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 博士的学位标准为“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 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 作出创造性的成果。”各分学位委员会与学科按照适当提高标准的原则对 此项能力给予界定。第八条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博士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应有参加国际学术交 流的经历,其中包括: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进入其他国际研究机构访 学、或合作研究、或参加联合培养

5、项目等,各分学位委员会、学科可根 据自身实际确认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培养的形式与范围。第九条参考性标准:由各分学位委员会与学科根据自身情况对下列标准选择施行。 (-)博士专业课程特定要求:各分学位委员会、学科可对博士项目的 课程给予特别规定,提出明确要求,凡申请博士学位者必须学习 并达到要求。对于交叉学科的博士生培养,其专业课程的特定要 求可由相关导师提出方案,报分学位委员会备案。(-)学术研讨会: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听取一定数量的学术专场报告 会,具体学期与场数由各学院根据学科特色而定。(三)学术报告会: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有在一定范围、一定级别的学 术报告会上作学术报告的经历。(四)年度进展:博士

6、生在学期间每年须提交研究进展报告,经导师签 字同意,学院组织专家(3名教授)对研究进展报告进行审查, 并提出考核意见。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学院(系)可根据考核 的具体情况建议学生转专业、或转为硕士、或建议学生退学等。(五)开题报告评审: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时间由博士生导师根据 博士生工作进度情况确定,但一般应于取得博士资格后的第三学 期完成,最迟应于第四学期完成。各博士点组织本学科及相关学 科的专家5人(其中教授不少于3人),组成博士学位论文开题 报告评审小组,听取博士研究生的汇报,并对报告内容进行评议 审査。(六)学位论文公示制度:通过答辩的博士学位论文,若不涉及保密与 匿名评审等事项,则

7、公示学位论文全文、评审专家名单、答辩委 员会名单。(七)学位论文抽查:抽査对象包括近一年内已经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发送专家评审。第十条导师责任(一)以育人为核心,注重博士生的全面发展(二)关心学生的职业发展,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三)除学校提供的资助外,为博士生的国际化培养提供支持(四)指导博士生不断攀升更高的学术水准第十一条所有合作培养项目的博士生,凡申请我校学位者,都必须达到我校对 应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学位标准;其发表论文的要求必须不低于我校对 应学科或相关学科所制订的学位标准的要求,且在该学科的学位标准 所要求的最低数量内,我校必须为第一署名单位。第十二条校学位办每年将对各分学位委员会授予

8、的博士质量给予态势评估,此 评估将与博士招生名额以及学校其他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分配相联系。第十三条对于指导过百篇优博论文的导师、或者是指导的博士生获得中科院院 长特别奖的导师,学校将在招生指标以及其他教育资源的配置方面适 当给予倾斜。第十四条 本次修订的学位标准实施时间自2010级博士生施行。少数学位分委员 会可根据自身特殊情况对实施时间作适当调整。第十五条本指导原则由校学位委员会通过生效。研究生院、校学位办公室负 责解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 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第二条我校按照

9、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授权的学科、专业或学位类型授予硕士、 博士学位。第二章硕士学位第三条学术水平硕士生或具有同等学力人员,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 辩,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一)掌握有关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第四条资格审査(-)硕士学位申请者的资格审査,由院(系)组织专人按照本细则第 三条的规定,结合其培养计划负责进行。(-)硕士学位申请条件,由各学位分委员会根据学科特点和培养模式 自行制定。(三)单考委培硕士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遵照同等学力硕 士学位申请标准执行。(四)对于在校期间受到记过处分

10、者,需由本人申请、院(系)推荐、 校学生工作部(处)审核认为确有显著进步表现,经校学位委员 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校学位办”)全面资格审查后予以学位申 请资格。(五)对于在校期间受到留校察看处分者,需在解除留校察看期后,由 本人申请、院(系)推荐、校学生工作部(处)审核认为确有显 著进步表现,经校学位办全面资格审査后予以学位申请资格。(六)对于因学术不端行为受到处分的学生,提出学位申请前,还须履 行以下程序:1 .由其导师向所在系提出申请,并附违纪学生学术行为“显著 进步表现”的书面材料;2 .系审核通过并经系主任签字后,报学院审核;3 .学院审核通过并经分管院长签字后,报校学位办;4 .校学位

11、办组织不少于三名同领域的专家,对其学术行为改进 情况进行鉴定,同时出具书面鉴定意见;5 .专家鉴定通过后,由校学位办进行全面的资格审查。(七)相关学位分委员会和校学位委员会对违纪学生的学位申请进行单 独投票表决。(A)学历教育未获得毕业证者,不受理其学位申请。第五条硕士课程学习和考试要求硕士生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必须完成中国 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并达到成绩要求。其中基础 课加权平均成绩达到优良(不低于75分)为合格基础课加权平均成绩不 合格,但每门课的成绩不低于60分并取得规定的学分者,可允许参加论 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但不能申请学位。第六条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硕士学位论

12、文应对所研究课题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并有新的见解, 以此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论文正文一般应 不少于3万字。对论文内容和格式的具体要求详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论文的导师署名不得超过两位。第七条硕士学位论文评阅硕士生撰写完成的学位论文,经导师和所在学位点预审同意后,应 聘请2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作为评阅人对学位论文进 行评阅。评阅时间不得少于15天。论文评阅人由导师提出建议,学位 点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报校学位办聘请。对内容涉密的学位论文,按中 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涉密研究生学位申请暂行

13、规定执行。对硕士学位论文的评阅,一般在同一学科、领域内采用集中评审。论文评阅意见书由校学位办委托各院(系)教学秘书直接寄出和回 收,申请者本人及导师不得参与。论文评阅人名单应对学位申请人保密, 评阅意见及有关材料应密封传递。论文评阅过程中如有1位评阅人持否 定意见,则由校学位办再增聘1位评阅人进行评阅,如2位评阅人均持 否定意见,则本次学位申请无效。第八条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硕士学位论文评阅通过后,由学位点集中组织论文答辩。答辩委员 会组成名单由各学位点提出建议报校学位办聘请。校学位办有权调整答 辩委员会委员组成名单。答辩委员会应由不少于3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 职务的同行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

14、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 的专家)担任。申请人的导师不得参加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委员应出席论文答辩会和答辩委员会会议,答辩前必须 审阅论文,答辩时进行提问和参加投票表决。未出席的委员不得委托他 人或以通讯方式投票。论文答辩除有保密要求外,一般应公开举行。答辩委员会根据论文水平及答辩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以无记名投 票方式表决,获全体委员三分之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方可作出建 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1年内修改论文后重 新答辩1次。若答辩委员会未作出修改论文、重新举行答辩的决议,或 申请人逾期未完成论文修改,或重新答辩仍不合格者,以后不再受理其 学位申请。

15、硕士学位论文评阅、答辩工作于每年的5月和11月由各学位点组 织集中进行,特殊原因需单独进行的,由导师提出申请,学位点签署意 见后报校学位办批准。第九条学位申请硕士研究生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和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资格后,由各院(系)向校学位办提出学位申请。申请时需按校学位办的要求提供有 关材料,以供学位分委员会和校学位委员会审议。第十条学位授予校学位办将硕士学位申请者的材料汇总后,分送各学位分委员会审 查。学位分委员会应按照硕士学位授予标准,坚持原则,严格把关,对 学位申请者的情况进行全面审查,综合评价,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 获参加投票人数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方可作出建议授予硕 士学位

16、的决议。学位分委员会的决议和投票结果必须由学位分委员会秘 书填写在答辩情况表中,由学位分委员会主席签署意见后,报校学 位委员会审议。校学位委员会原则上于每年6月和12月召开会议,审议学位申请 者的学位授予工作,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获参加投票人数三分之 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方可作出授予学位的决议。硕士学位获得者 名单由学校发文公布,并颁发硕士学位证书。第三章博士学位第十一条学术水平博士生或具有同等学力人员,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 辩,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掌握有关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二)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三)在科学或专

17、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第十二条资格审查(-)博士学位申请者的资格审査,由校学位办组织专人负责,审査 时除遵照本细则第十一条规定外,还应注意对博士生整个学习 阶段进行全面审查,包括思想政治、科研作风、学习成绩和业 务能力等。博士生申请学位的学习培养过程与学术论文发表的 具体要求参照由各学位分委员会制定、校学位委员会讨论通过 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执行。(二)对于学习培养过程与学术论文发表未达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条款要求的学生,若导师认为其已 经达到博士学位所应具有的学术水平、具备博士学位授予条件, 经导师提出书面申请、学生参加学位分委员会组织的答辩,经

18、 学位分委员会无记名投票,到会人数为全体委员人数三分之 以上(含三分之),获得到会人数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 二)同意,经校学位办全面资格审查后,可予以学位申请资格, 但最终须经校学位委员会表决通过。(三)对于在校期间受到记过处分者,需由本人申请、院(系)推荐、 校学生工作部(处)审核认为确有显著进步表现,经校学位办 全面资格审査后予以学位申请资格。(四)对于在校期间受到留校察看处分者,需在解除留校察看期 后,由本人申请、院(系)推荐、校学生工作部(处)审 核认为确有显著进步表现,经校学位办全面资格审查后予 以学位申请资格。(五)对于因学术不端行为受到处分的学生,提出学位申请前,还须 履行以下

19、程序:1 .由其导师向所在系提出申请,并附违纪学生学术行为“显著 进步表现”的书面材料;2 .系审核通过并经系主任签字后,报学院审核;3 .学院审核通过并经分管院长签字后,报校学位办;4 .校学位办组织不少于三名同领域的专家,对其学术行为改进 情况进行鉴定,同时出具书面鉴定意见;5 .专家鉴定通过后,由校学位办进行全面的资格审査。(六)相关学位分委员会和校学位委员会对违纪学生的学位申请进行 单独投票表决。(七)学历教育未获得毕业证者,不受理其学位申请。第十三条博士课程学习和考试要求(-)博士生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必须完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 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并达到成绩要求。基础课和专业课

20、考试由学位分委员会指定3位或3位以上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 职务的专家组成的考试委员会主持。(二)博士生应至少掌握1门外国语。第一外语为英语的博士生是否 必修第二外语,由博士点所在学位分委员会决定,并报校学位 办备案,第一外语为其他语种者,必修英语,且课内学时不得 少于144学时。第十四条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博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掌握有关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 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 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论文应是系统而完整的科研成 果的表述与总结。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博士生导师指导下由博土生独立完成。论文正 文一般不少于5万字,论文内容和格式的具体要

21、求详见中国科学技 术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论文的导师署名不得超过两位。博士生在论文工作开始前应在教研室或研究组作开题报告。博士生用于论文研究和撰写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2年。第十五条博士学位论文评阅博士生在完成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和博士学位论文达到上述要求 的基础上,经导师、所在学位点预审同意后,方可向校学位办提请论 文评阅和答辩。在举行论文答辩前,校学位办应聘请不少于5位本学科、专业和 相关学科、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为论文评阅人(校外博士生导师不少于3 人)。论文评阅人由导师提出建议,学位点负责人审核后报校学位办聘 请。校学位办有权调整评阅人名单。对内容涉密的论文,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涉密

22、研究生 学位申请暂行规定执行。评阅人名单应对学位申请人保密,评阅意见及有关材料应密封传递。论文评阅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评阅过程中如有1位评阅人持否 定意见,则由校学位办再增聘1位评阅人进行评阅;如有2位评阅人 均持否定意见,则本次学位申请无效。第十六条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博士学位论文评阅通过后,由学位点负责组织论文答辩。答辩委 员会组成名单由导师提出建议,学位点负责人审核后报校学位办聘请。 校学位办有权调整答辩委员会委员组成名单。答辩委员会应由不少于5 名本学科、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的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一般应有 校外博士生导师)。学位申请人的导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委员应出席论文答辩会和

23、答辩委员会会议,答辩 前必须审阅论文,答辩时进行提问和参加投票表决。未出席的委 员不得委托他人或以通讯方式投票。论文答辩除有保密要求外,一般 应公开举行。答辩委员会根据论文水平及答辩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以无记名 投票方式表决,获全体委员三分之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方可作 出建议授予博士学位的决议。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2年内修改论文后 重新答辩1次。若答辩委员会未作出修改论文、重新举行答辩的决议, 或申请人逾期未完成论文修改,或重新答辩仍不合格者,以后不再受 理其学位申请。第十七条学位申请博士研究生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和获得博士研究生毕业资格后,方 可向校学位办提出学位申请。申

24、请时需按校学位办的要求提供有关材 料,以供学位分委员会和校学位委员会审议。第十八条学位授予校学位办将博士学位申请者的材料汇总后,分送各学位分委员会 审查。学位分委员会应按照博士学位授予标准,坚持原则,严格把关, 对学位申请者的情况进行全面审査,综合评价,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 表决。获参加投票人数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方可作出建 议授予博士学位的决议。学位分委员会的决议和投票结果必须由学位 分委员会秘书填写在答辩情况表中,由学位分委员会主席签署意 见后,报校学位委员会审议。校学位委员会原则上于每年6月和12月召开会议,审议学位申请 者的学位授予工作,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获参加投票人数

25、三分 之二以上(含三分之)同意,作出授予学位的决议。博士学位获得者 名单由学校发文公布,以征求意见、接受监督。3个月后对无异议者 方可颁发博士学位证书。第四章附则第十九条对于国内外的卓越学者或著名社会活动家,经校学位委员会提名,报 主管部门审查并转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可以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第二十条在我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的外国学者,可 以向我校提出学位申请,对达到本实施细则规定的学术水平者,授予 相应学位。第二十一条对于特别优秀的研究生需要申请提前答辩,按我校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二条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证书,由校学位办统颁发。学位授予日期为校 学位委员会作出同意授予学

26、位的决定日期。第二十三条校学位办负责受理在学位授予中有争议的各种事宜。第二十四条学位申请中,如遇特殊情况,经学位分委员会讨论,获参加投票人 数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后,方可提请校学位委员会审议。校学位委员 会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投票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第二十五条本实施办法经校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由校学位委员会负责解释和修改,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数学学科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第一条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与学校关于研 究生培养的有关指示精神,经数学学科学位分委员会讨论决定,特制定 数学学科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第二条数学学科博士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博士学位专业课程要求:凡博

27、士学位申请者,其课程学习必须达 到培养方案对博士学位专业课程的特定要求。(-)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至少一次国际会 议或有境外访学经历。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出境访学后, 须向导师提交会议或访学的学术总结报告,并报学院教学办公 室备案。(三)学术报告: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听取不少于15场次的学术报告 会,每学期结束时填报“博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报告总结表”, 并提交学院教学办公室备案。(四)开题报告评审: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除了取得必要的课程学 分之外,需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完成博士毕业论文,并在学术上做出具有创新的研究成果。 学生应在取得博士生资

28、格一年内提交开题报告并通过审査委员 会的答辩,审査委员会至少由三位博士生导师组成。第三条数学学科博士生学制、学分及科研成果要求(一)通过资格考试取得博士生资格的硕博连读生,总学制为56年。 在申请博士学位前,申请人所修总学分不得低于45学分(包括 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11学分),其中MA06*课程不低于4学分。(-)对于已取得硕士学位,通过我校博士生入学考试的博士生,学制 为34年。在申请博士学位前,申请人所修总学分不得低于10 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6学分),其中乂06*课程不 低于4学分。(三)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以第一作者(导师署名不计在 内)、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在国外或

29、国内专业性权威期刊(由 本学位分委员会认定)上发表(或被接受发表)至少2篇(其中 至少1篇属于英文SCI或者EI检索源期刊)与学位论文相关的 研究性学术论文。(四)研究生在本学科高水平专业期刊(由学位分委员会认定)上以第 一作者(导师署名不计在内)、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或被 接受发表)1篇(文章必须在SCI 1区或2区杂志上发表或接收发 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性学术论文,视同满足条件(三)。(五)对个别未按期发表学术论文的博士生,经2名院士和答辩委员 会推荐且学位分委员认定其博士论文特别优秀者,可申请博士 学位。(六)关于研究生延期,须由个人提出申请,导师签字,学位分委员会 审核通过,不

30、通过者,必须结业离校。(七)博士生资格考试数学学科在读硕士生需通过博士资格考试、面试、选定导师,可 转为博士研究生。博士资格考试需在入学二年内通过。博士资格考试按基础数学、数学物理、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 计算数学、生物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七个研究方向命题,学生根据 所学专业和导师要求,至少通过两个科目的考试。考试要求:基础数学:分析学、代数学、几何学,三选:数学物理:分析学、代数学、几何学,三选二;应用数学:应用数学+ (分析学、代数学、几何学、计算数学四选): 运筹学与控制论:应用数学+ (分析学、代数学、几何学、计算数学四 选);计算数学:计算数学+(分析学、代数学、几何学、应用数

31、学四选); 生物数学:分析学+ (代数学、几何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 四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数理统计、随机过程三选二。备注:博士资格考试科目的要求、范围等,详见数学学院博士资格考试介绍。第四条数学学科硕士生学制、学分要求(一)通过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或免试推荐等形式取得本学科硕士研究 生资格者,学制为2年。(-)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若已经以第一作者(导师署名不计在 内)、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在本学位分委员会认定的期刊上发表 (或被接受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性学术论文,其所修总 学分不得低于35学分,其所修课程包括校定公共必修课(英语、 政治共7学分),学科基础课(MA04*、

32、MA05*,不低于15学分) 与学科专业课。(三)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若没有文章发表(或被接受发表), 其所修总学分不得低于41学分,其所修课程包括校定公共必修课 (英语、政治共7学分),学科基础课(MA04*、MA05*,不低 于15学分)与学科专业课。第五条本要求与指南自2010级博士生、硕士生施行。数学类(打*的为博士生要求发表论文期刊)序号刊名主办单位1数学学报中国数学会2数学年刊A辑复旦大学3数学年刊B辑(英文版)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 究院4应用数学学报中国数学会5数学研究与评论大连理工大学6*计算数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7数学进展中国数学会8控制理论与

33、应用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 学研究院9系统科学与数学中国数学会、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 研究院10高校应用数学学报浙江大学、中国业与应用数学学会11数学物理学报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12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南京大学13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 究所14运筹学杂志中国运筹学会15数学杂志武汉大学、湖北省数学学会、武汉数学会16数理统计与管理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17应用概率统计中国数学会、概率统计学会18应用数学华中科技大学19计算物理中国核学会20数学季刊河南大学21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学系22数学的实践与认识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

34、学研究院序号刊名主办单位23生物数学学报中国数学今生物数学学:公24偏微分方程郑州大学数学研究所25逼近论及其应用北京大学、南京大学26代数集刊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院27组合年刊南开组合数学研究中心28微分方程年刊福州大学29军事运筹学中国军事运筹学会30军事系统工程中国军事系统工程学会31东北数学吉林大学32数学研究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33人类工效学中国人类工效学会34中国科学中国科学院35数学前沿Springer3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7运筹与管理中国运筹学会物理、天文一级学科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第一条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与学校关于 研究生培养

35、的有关指示精神,经物理天文学科学位分委员会讨论决定, 制定物理天文学科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第二条物理天文学科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博士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应有参加国际学 术交流的经历,如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入其他国际研究机构访 学、合作研究、参加联合培养项目等。博士生完成国际化学术交 流活动后,应及时向院系教学办公室提交有关证明材料。(-)学术交流:博士生做博士学位论文期间,必须参加至少一次全国 性专业学术会议(或国际学术会议),并有论文在该会议上以口 头报告或墻报形式参加学术交流。(三)博士专业课程要求:凡申请博士学位者,课程学习必须达到本学 科培养方案要求。(四

36、)年度进展和博士资格考试:博士研究生需在第二年度(6月30日 之前)开始,逐年向学院提交博士生工作年度进展报告(见 附件一),经导师签字同意,学位点组织对研究进展报告进行审 查,并提出考核意见。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转为硕士研究生。 学院鼓励各学科点组织博士生资格考试,具体要求由各学科点自 行制定。(五)开题报告评审:博士生开始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期间,必须就 学位论文题目与研究方案进行论证并做开题报告。博士学位论文 开题报告的时间由博士生导师根据博士生工作进度情况确定,但 一般应于取得博士资格后的第三学期完成,最迟应于第四学期完 成。各博士点组织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专家5人(其中教授不少 于3人

37、),组成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听取博士研究 生的汇报,并对报告内容进行评议审査。(六)物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2-3年。(七)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若没有文章发表(或被接收发表), 需取得总学分不低于43学分,其中学科基础课和学科专业课程不 低于36学分,方可认为符合硕士学位标准。第三条物理天文学科博士生科研成果要求(-)博士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以第一作者(导师署名不计在 内)、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在SCI、EI等学术期刊上发表(或接 收发表)与博士毕业论文有关的研究论文至少2篇,其中必须有 1篇是英文期刊收录论文。(二)博士生若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Nature及其子

38、刊、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的与毕业论文有关的学术论 文1篇,由学位分委员会另案讨论,可认定符合博士学位发表论 文要求。(三)对参加大型国际合作组的博士生,以第一作者(我校为第一署名 单位)撰写合作者内部工作报告(Note) 1篇,等同于1篇SCI论文; 对从事高技术领域研究的博士研究生撰写SCI、EI收录的会议文 章,等同于1篇SCI、EI文章。(四)博士生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排名在前五名之内)或获得省、 部级科研成果奖(排名在前三名之内)1项,等同于1篇SCI论文。(五

39、)博士生获得1项已授权的发明专利(排名第一,导师署名不计在 内)1项,等同于发表1篇EI论文。(六)其它特殊情况,由导师提出书面申请,并到学位分委员会现场陈 述理由,经学位分委员会会议(到会的学位分委员会人数必须达 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以上)不记名投票,若得到学位分委员会三 分之二以上人数赞成方可认定为符合博士学位毕业条件,报学校 学位委员会审批。第四条物理天文学科硕士生科研成果要求(-)硕士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若取得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并以第 一作者(导师署名不计在内)、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在SCI、EI 等国际核心期刊或国内专业性权威期刊上(见附件二)发表(或 接收发表)与硕士毕业论文有关的研

40、究论文至少1篇,可认定符 合硕士学位标准要求。(二)研究生获得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排名在前三名之内),等 同于1篇SCI论文。(三)研究生取得1项已授权的发明专利(排名第一,导师署名不计在 内,且专利申请已被正式公开或取得专利授权证书),等同于发 表1篇EI论文。(四)其它特殊情况,由导师提出书面申请,经学位分委员会会议(到 会的学位分委员会人数必须达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以上)不记名 投票,若获得到会委员的三分之二赞成方可认定为符合硕士学位 毕业条件。第五条本次博士学位标准的修订为新增要求,与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 博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校学位字(2009) 173号)中的要求不一致 的,以

41、此新修订标准为准,其它要求仍继续实行。第六条物理电子学二级学科同样适用于此标准。第七条 本次修订的学位标准自2010级研究生施行。国内期刊参考目录序号刊名主办单位1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中国核学会,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2半导体技术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电子工业部半导体情报网3半导体学报中国电子学会,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4北京大学学报北京大学5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6波谱学杂志中国物理学会波谱学专业委员会,中科院武汉物 理与数学研究所序号刊名主办单位7材料研究学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金属研究所8传感器技术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四十九研究所9等离子

42、体科学和技术 (英文版)中国科学院,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10低温物理学报中国物理学会低温物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科技大学11电工技术学报中国电工技术学会12电电子技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电子学会,西安电电子 技术研究所13电系统自动化国家电公司电自动化研究院14电路与系统学报中科院广州电子技术研究所15电网技术中国电科学研究院16电子测量技术信息产业部,北京无线电技术研究所17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中国电子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18电子技术应用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六研究所19电子科学学刊(英文 版)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20电子显微学报中国物理学会21电子学报中国电子学会22电子与信息学报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

43、23发光学报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科学会,中科院长春光学精 密机械与物理所24辐射防护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分会25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 学报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会,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 究所26复旦大学学报复旦大学27高分子科学(英文版)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中科院化学研究所28高分子学报中国化学会,中科院化学研究所29高压物理学报中国物理学会高压物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工程物 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30固体电子学研究与 进展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序号刊名主办单位31光电工程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32光电子激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中国光学学会 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天津理工学院33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中

44、国科协,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34光通信技术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三十四研究所35光学技术中国兵工学会,北京理工大学36光学精密工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 物理所37光学学报中国光学学会,中科院上海光机所38光子学报中国光学学会,中科院西安光机所39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国防科技大学40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哈尔滨工业大学41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中国核学会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分会42核动工程西南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院,中国核能动力学会43核化学与放射化学中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会44核技术中国核学会,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45核聚变与等离子体 物理中国核学会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学会46核科学与工程中国

45、核学会47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中国光学学会,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48红外与激光工程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49化学物理学报中国物理学会,中国科技大学50机器人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51激光技术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52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 形学学报中国计算机学会53计算机工程华东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上海市计算机学会54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55计算机科学技术学报 (英文版)中国计算机学会,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序号刊名主办单位56计算机系统应用中科院软件研究所57计算机学报中国计算机学会,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58计算机研究与发展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计算机学会59计算机应用四川省计算机学会,中科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60计算物理中国核学会,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61金属学报中国金属学会,中南大学62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63空间科学学报中国空间科学学会64控制理论与应用华南理工大学,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65控制与决策东北大学66理论物理通讯(英文 版)中国物理学会,中科院物理研究所67量子电子学学报中国光学学会基础光学专业委员会,中科院安徽 光机所68量子光学学报量子光学专业委员会,山西省物理学会69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中国自动化学会,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70膜科学与技术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71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