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doc(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前言21 世纪,世界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正代替昔日的自然资源、金融资本等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已成为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因素,并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知识经济的出现,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角由制造业向信息产业转移,智力资源成为竞争的焦点。与传统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是一种知识、技术和人才,密集型并以追求创新为核心内容的企业实体。作为科技的创新者、拥有者和传播者,知识型员工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自然成了创造财富、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随着科技信息的飞速发展,知识型人才的合理运用成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关键,对知识型人才的
2、竞争成为企业、行业甚至国家之间竞争的实质,知识型人才的管理逐渐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对其研究工作相应地不断深入,并在90年代后期得到了飞速发展。按照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知识经济是“直接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其主要特征为:第一,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第二,信息和通讯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第三,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主要角色;第四,人力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44正因为企业知识型员工对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企业发展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对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有效激励也就成2了现代人力资
3、源管理的核心。美国通用食品公司总裁弗朗克斯曾说: “你可以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可以雇用一个人到指定的岗位工作,你甚至可以买到按时或按日计算的技术操作,但你买不到热情,你买不到主动性,你买不到全身心的投入,而你又不得不设法争取这些。”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企业管理中所面临的难题。11员工对企业的价值不完全取决于他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工作动机,也就是工作积极性。客观上,员工的行为动机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诱导,其结果,必然会影响整个企业系统的有效性,甚至使企业失去应有的活力。知识型员工作为追求自主性、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的员工群体,他们的激励更多地来自于工作的内在报酬本身,更重视高层次的、非
4、物质的需求。因此,对知识型员工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丰富现有的激励手段,实现激励体系的多维化发展,从而激发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1.对知识型员工激励的理论研究1.1 激励理论激励 (Motivation)既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又是一个管理学概念。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是人类行为自我激发的精神状态,激励则是对动机的启发和刺激;而管理管家认为,激励是促使实现组织目标并满足个体愿望而努力的一种策略和意愿。55激励,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职能,是根据某个具体目标,为满足人们生理及心理的愿望、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通过有效地启迪和引导人的心灵,激发人的动机,挖掘人的潜能,使其充满内在3的活力,朝着
5、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一种管理活动。简洁地说,激励就是持续地激发人们的行为动机,使其心理过程始终保持在激奋的状态之中,维持一种高昂的热清。现代激励理论是逐步完善起来的。随着管理学家、社会学家对人的认识的不断提高,基于不同人性假设和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的激励理论便不断涌现出来,在现代管理背景下,由于员工的多样性和自主性加强,以往的激励理论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但是,激励理论的价值不在于提供具体的方法和措施,而是为管理者在激励员工的实践中提供一种思路和指导原则。激励理论的类型主要有研究如何满足人的需要的内容型激励理论;研究从人的动机到行动的心理过程的过程型激励理论;注重于行为改造、着眼于行为状态的强化型激
6、励理论。主要的几种激励理论有: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强化型激励理论55。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它们分别强调了激励的不同方面。内容型激励理论告诉我们人有哪些需要,并认为激励就是满足需要的过程。但作为管理者,如果没有目的地满足员工的需要,并不能保证员工做出企业所希望的行为。过程型激励理论告诉我们,把实现企业目标与满足个人需要统一起来有助于使员工出现企业所希望的行为。而强化理论告诉我们,如何通过强化物的刺激使员工的良好行为持续下去。实际上,对于任何具体的管理实践而言,任何一种激励理论都是不完全的。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如果想要有效地激励员工,不能只是单独使用某一种激励理论,而是要根据实际
7、情况的需要综合使用以上的激励理论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将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综合运用这些理论。41.2 激励内容如果从激励内容上进行划分,可以把激励分为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两种类型。虽然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它们的作用对象却是不同的。前者作用于入的生理方面,是对人物质需要的满足,后者作用于人的心理方面,是对人精神需要的满足。所谓物质激励就是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出发,对物质利益关系进行调节,从而激发人的向上动机并控制其行为的趋向。物质激励包括薪资激励、福利激励以及股权激励等,在目前社会经济条件下,物质激励是激励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常见的方法之一,它对强化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和调动员工的劳
8、动热情有很大的作用。所谓非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福利以外的途径,如关怀、尊重、表扬、培训等,以满足人们心理上的需要为出发点的一种激励方法。虽然人们并没有摒弃对金钱的需要,但是对金钱以外的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了。入们对“非物质”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非物质激励在人本管理中的地位也就越来越显著。对知识员工来说,获取一定的物质资料来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是比较容易的,相对而言,满足自身价值实现的需求更重要。551.3 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所谓知识型员工,是指从事生产、创造、扩展和应用知识的活动,为企业或组织带来知识资本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人员,即企业中的知识型人才就是该企业的知识型员工。2004 年
9、11 月到 l2 月,浙江省高速公路营运公司进行了一次5关于知识型员工激励管理的问卷调查。发放不记名式调查问卷500 份,共收回 480 份,问卷回收率为 96%;其中空白问卷和无效问卷为 4 份,问卷有效率高达 99%。问卷调查的对象是高速公路运营公司的所有知识型员工。本次不记名问卷调查旨在了解浙江高速公路运营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情况,获得浙江高速公路运营公司知识型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激励策略方面的意见与建议。这次调查显示,与同行业同岗位或相似岗位的薪酬进行比较,浙江高速知识型员工认为与同行业同岗位或其他行业相似岗位相比“薪酬比较低”的占了相当的份量,高达 57.7%和 54.0%。
10、认为“薪酬差不多”的人数为 29.8%、32.9%。而认为“薪酬比较高”的仅仅占了 0.6%、2.7%。调查显示,领导和同事的工作认可方面, “比较认可”的比例最高,达到 63.1%;认为“一般认可”的占了 19.6%;认为“非常认可”的占了 15.6%;“不太认可”和“完全不认可”只占了 1.7%的微小比例。由此可见,知识型员工的日常工作还是比较能够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的。49.9%的知识型员工是“有时感受到”公司的尊重与关怀;32.4%的知识型员工“很少感受到”公司领导的尊重与关怀;只有 0.7%的知识型员工“从来没有感受到”公司领导的关怀;而“常常感受到”的知识型员工只占很少的比例,占了
11、 17.7%。从对知识型员工工作出色时,他将会得到的报酬统计情况调查显示。30.2%的知识型员工选择“无” ,即表明当知识型员工有出色的工作表现时,将不会得到任何的激励。在接下来的选择分别是“公开表扬” (48.5%) 、 “奖金” (25.7%) 、 “更丰富的工作内6容” (10.8%) 。从调查结果看出,在最希望公司给与的奖励方式中,知识型员工最希望得到的是“加薪” ,占所调查知识型员工总数的66.2%;其次是“奖金” ,占 64.8%;再次是“休假” 、 “升职”和“培训” ,分别占 47.3%、38.4%和 22.8%:“更具挑战性的工作” 、“更多的权利和责任”和“更丰富的工作内容
12、”等则排到了后面。33从以上案例可知,与一般人力资源管理相比,对知识型员工管理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管理对象发生了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将是如何开发与管理知识型员工。由于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性质和个性特征都有别于一般的员工,因此不能仅仅用工业文明所确立起来的法则来管理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型员工。从这个角度来讲,对其激励先要关注知识型员工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激励策略。1.3.1 知识型员工的特点由以上案例调查结果可知,企业中的知识型员工有一下特点:(1)知识型员工对目前的薪酬状况感到不满。在知识型员工的心目中,浙江高速的薪酬标准在市场上是缺乏竞争力的。如果知识型员工因此而感觉不公平,这就导致了薪酬的
13、外部不公平,这样的情况下,知识型员工如果认为自己在其他组织可以谋取更好的发展,他很可能选择跳槽。(2) 知识型员工对公司领导尊重与关怀的感受程度不高。在知识型员工的主观心理中,公司领导的尊重和关怀是很不够的。如果公司领导不同意该看法,至少也说明一点,知识型员工所能7感受得到的公司领导的尊重和关怀是比较不足的。这样的话,给公司埋下了一个隐患,知识型员工的受关怀感及被尊重程度比较低。一旦有其他的不满或约束,很可能选择离开。因此,公司管理层需要重视软性的心理激励因素,如对知识型员工的尊重和关怀等。(3)知识型员工工作表现出色时基本没有得到相应奖励。从问卷统计和访谈材料分析中不难发现,有 30%的知识
14、型员工在他们工作出色时,是得不到任何形式的激励的,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知识型员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工作干得好与差基本上没有什么分别,这也助长了一些知识型员工偷懒、搭便车的不良心态。(4)知识型员工工作表现出色时得到的激励与其期望相距甚远。当知识型员工表现出色时公司目前采取的措施是:公开表扬、无奖金,但知识型员工心理期待的是加薪、奖金和休假。1.3.2 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特点和个性特点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让知识型员工有发挥个性和创意的空间;要注重培养与知识型员工的感情;要注重知识型员工的职业发展:要强调平等;要注意发挥集体智慧优势。针对知识型员
15、工的特点与对管理的要求,国内外理论界对知识型员工的研究越来越丰富,其中研究最多的是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安盛咨询公司经过对澳大利亚、美国和日本 160 名知识型员工的研究,分析出影响知识型员工的主要激励因素是报酬、工作的性质、提升、与同事的关系、影响决策。我国这方面的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彭剑锋教授根据统计分析结8果,认为知识型人才的主要激励因素有:工资报酬与奖励、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公司的前途、有挑战性的工作、其他激励因素。波特劳勒在期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激励模型,为激励体系主要有这样几个檄励因子:报酬、期望值、能力和对工作的认识。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的研究发现,激励知识型员工的前四个因素分别是
16、:个体成长(约占总量的 34%)、工作自主(约占31%)、业务成就(约占 29%)、金钱财富(约占 7%)。66可见,越来越多的专家认识到:现代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不再以金钱刺激为主,而应以其发展、成就和成长为主,采取非物质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的综合激励模式,强调个人激励、团队激励和组织激励的有机结合,强调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结合起来,强调激励手段对人才的长期正效应。此外,还应该注意的是由于各高新技术企业行业背景、发展历史及人力资源结构各异,因而要具体分析其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分析其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措施。2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的案例分析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以咨询、I
17、T等为代表的高新科技企业,普遍存在着激励手段匮乏、员工跳槽频繁、管理成本上升等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怎样才能抓住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及行为动力特点,采取相应策略,实现有效激励?这些都成为企业管理层关注的话题。 下面结合一个案例分析这个问题。92.1公司概况XX公司是经国家经贸委批准设立的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过40多年的发展,该研究院所己成为学科门类齐全、专业设置配套、科研队伍素质较好、科研设施完善的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该公司组织机构如图2-1所示。XX公司所处行业为专用设备制造业,从事工业过程自动化装备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工业过程自动化产品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其市场容量十分巨大。随着世界微电
18、子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该行业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含量也在不断提高。用于生产环境恶劣的煤炭、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对工业过程自动化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综合化、网络化、智能化已经成为该行业产品必然的发展趋势。工业过程自动化产品总体特性是技术含量高,更新换代快。它的应用可以提高企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提高效率,降低能耗,改善作业环境。中国加入WTO后,该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也将经受一定的冲击,但由于该行业产品的关税原本较低,受加入WTO的影响不大。在工业过程自动化业务领域方面, 该公司的技术和综合实力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国内企业对该公司产品基本不构成竞争威胁,主要竞争对手为跨国公司。公司不
19、断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使公司在产品技术水平、加工制造能力等方面不断提高,并逐步缩小与国外竞争对手的差距,同时该公司产品在设计、开发、生产各环节充分考虑了行业实际应用情况,使产品在性能价格比方面明显优于国内外其他厂商。公司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按照业务相关和精干高效的原则,在各分公司和事业部都建10立了研究开发部门,从事各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公司总部设有研发部,负责研究规划和项目审批,并管理各分公司、事业部的研发工作。公司目前处于成长阶段,随着募集资金的投入和投资项目的见效,公司将在今后的3- 5年内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这将对高级的管理、营销和专业技术人才以及高素质的生产、施工队伍的需
20、求进一步增大,这就要求公司在这一阶段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以满足公司战略发展和产业规划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992.2公司人力资源结构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如表22、表23、表24、表25所示:表表2-22-2 员工工作性质分布员工工作性质分布工作性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营销人员生产人员总数人 数5820138 42339所占比例17% 60% 11% 12% 100%表表2 23 3 员工年龄分布员工年龄分布年 龄35岁以下3645岁4654岁55岁以上总 数人 数140110 80 11339所占比41% 32% 24% 3% 100%11例表表2 24 4 员工职称分布员工职称分布职 称正高级
21、 副高中级 初级其他总数人 数38120814159339所占比例11% 35%24%12%18%100%表表2 25 5 员工学历分布员工学历分布学 历硕士以上大学本科 大专大专以下总 数人 数1111454439339所占比例33% 43%13%11%100%2.3公司人力资源分析(1)公司人力资源现状的优势公司有一支高学历、高职称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作为由综合性科研院所改制设立的上市公司,该公司秉承了人才技术优势,这是公司保持技术优势、坚持技术创新的人力资源保证,尤12其是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公司员工队伍中,专业相对齐全,主导专业人员相对集中,可以就公司主导业务承揽和开展大的项目。公司现有
22、人员专业覆盖了公司主营业务的各方面,专业配置齐全、合理,并且经过长期的科研开发、市场营销、工程设计、定型生产等实践和现场技术服务。有一批适应市场经济运作、懂技术、善管理的项目经理。他们从事过各种疑难复杂工程施工、设计和管理,承揽过行业外甚至国外的大型工程,具有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安全质量意识和开拓精神,现场实践锻炼提高了他们工程管理能力和重大事情应变能力,他们是公司产业扩张和工程承包规模发展的宝贵财富。(2)公司人力资源现状的劣势公司人员配置结构不够合理,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这主要表现为公司大多单位存在着高层次研究人员偏多,知识型员工在做与能力不符合的普通工作。从公司的学历和职称分布来看,本科
23、及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较多,占到57%以上,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占到50%以上,而大专、中专层次和初级职称人员较少,仅占到30%左右,这种科研型的人才结构和人力资源配置对强化公司科技开发及技术创新工作无疑具有积极作用,但公司的主业毕竟已从原来的科技开发、服务提升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工程承包,而且,作为一个以设备制造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一个集技术开发、设备制造、工程承包为一体的生产、经营性企业,公司中的各类人员比例必须协调和搭配,需要有一支能够全面担负起公司主营业务的人力资源队伍。13而目前,在公司一些单位,施工员、设备技术员、市场营销员、预算员等低层次的一般技术业务工作,却由高学历、高职称的人
24、员来做,既浪费了人力资源,也并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同时还增大了人力资源的成本,公司现有人员很难胜任那些操作性强的高级蓝领工作。公司人员配置的不合理。在一些单位还表现为富余人员多、一线创收人员少的状况。核心技术人员有一定程度的流失,在个别单位人才流失情况还较为严重,已远远超出了正常的人才流动。这些人员中包括分公司领导、研究室主任、专业拔尖人才等。核心技术人员的流失已使得公司在某些技术领域上的国内领先和垄断水平受到挑战,人员大多流向私营企业或合资、外资企业,人员的大量流失对公司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公司的现有人力资源相对紧缺,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相关领域的高、精、尖人才。尽管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技术
25、人才在公司占多数,但公司人才队伍中,学科带头人和关键技术岗位人才所占的比例却在缩小,造成了一方面公司人才济济,似乎还有些过剩,另一方面又普遍感到工作骨干人员非常缺乏,公司的技术创新水平也有所下降。特别是由于创收压力较大,使得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在时间、投入等方面都明显不足,知识技术的老化,反过来进一步影响到公司原有的市场份额,从而影响到公司未来事业的发展。(3)公司人力资源目前所受到的挑战不利于吸引和留住知识型人才。工作环境艰苦,出差多、加班多、风险大、工作压力大等都不利于公司稳定人才队伍。尤其是35岁以上,具备一定能力的技术骨干,普遍想去环境好、稳定、14发展机遇多的管理部门,首选国家机关、外
26、企、国内知名的大公司。科研条件的不宽松,创收压力大,试验条件陈旧,课题收入低。这些不利于培养和吸引研发人员,研发人员整体水平低于高校的趋势日益明显,不利于公司的持续科技创新。公司个别居国内前列或领先地位的专业技术领域,因国内市场小,研究开发投入不足,己在逐渐失去优势,人员流失严重,前景不容乐观。竞争对手在招聘人才中待遇、条件的优厚。如公司在技术创新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招引人才的待遇成倍的增长,再加上为所引进的人才提供住房和工作的相对稳定的优势,对公司在学科上高级人才的引进构成了一定威胁。由于以上这些原因,企业对于知识型员工没有正确的利用和激励,应此才产生了XX企业知识型人才的大量流失。3. 企业
27、激励现状与知识型员工需要的矛盾3.1 现代企业激励中存在的问题就上述案例和现代国内企业中大多数都处于发展阶段的状况而言。企业通过外部招聘,自己培养,实践锻炼等方式,一批年轻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得以快速成长。这些员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企业、个人等原因,普遍会出现知识员工外流的现象,尤其是新招入的大学生的流出量最大。这种流动如果保持平衡是很正常的,但由于流出的是比较成熟的知识型员工,使人才的获取和招收又十分困难,进而使企业变得不稳定。要保持这部分员工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平衡,必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成本重新进行培养。长此以往,对企业的正常运营
28、定会产生不利影响。 15通过分析,我认为,除了行业发展、地区经济差距和个人意愿等客观因素以外,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上还存在以下问题:(1)对知识型员工的薪酬激励缺乏有效性 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到,知识型员工对目前的薪酬状况感到不满。在知识型员工的心目中,此企业的薪酬标准在市场上是缺乏竞争力的。如果知识型员工因此而感觉不公平,这就导致了薪酬的外部不公平,这样的情况下,知识型员工如果认为自己在其他组织可以谋取更好的发展,他很可能选择跳槽。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企业对人才的管理,只是着眼于“控制”这一基本职能,要求知识型员工必须听从安排,服从需要,不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挑战。工作环境艰苦,出差多、加
29、班多、风险大、工作压力大等都不利于公司稳定人才队伍。88。 (2)缺乏充分竞争和信任的人才使用机制 在知识型员工的开发和使用上,还不够理解和信任,竞争氛围不足,存在求全责备,使他们在等待中逐渐消磨了锐气和创新精神。88 (3)科研条件的不宽松,创收压力大,试验条件陈旧,课题收入低。这些不利于培养和吸引研发人员,研发人员整体水平低于高校的趋势日益明显,不利于公司的持续科技创新。公司个别居国内前列或领先地位的专业技术领域,因国内市场小,研究开发投入不足,己在逐渐失去优势,人员流失严重,前景不容乐观。(4)个别管理者缺乏积极灵活的管理手段 由于个别管理者能力和素质的限制,在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上,16存
30、在以下两种现象:一是有的管理者观念陈旧落后,管理方法简单,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未能充分考虑员工的自尊心和感受,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热情;二是个别管理者驾驭能力不够,对知识型员工不能实施有效的管理和考核,使其养成极端个性,久之则会更加恃才傲物,怨天尤人。 (5)缺乏尊重关心的文化氛围 知识型员工的个性特征和价值,使其更希望在福利待遇等方面得到组织的认可和关怀。在此方面,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还不够,要实现理想的员工满意度和良好的文化氛围,在福利待遇、作息时间、文化生活、后勤保障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6)缺乏及时有效的培训 知识的进步日新月异。虽然每年亚泰水泥公司都开展职工教育和
31、培训,但时间和资金的投入都还不够,尤其对于部分知识型员工仍存在重使用轻培训的现象,使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这样会使人才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贬值,最后变得普通和平庸,从而失去其价值。 (7)许多企业忽视了知识型员工与其他员工的区别,采用的激励方法也是中规中距,存在误区:认为知识型员工与一般员工没有什么区别,管理上一视同仁;认为只要有高工资、高福利,就能吸引住知识型员工;对跳槽过分敏感,“谈跳色变“。对知识型员工工作动机缺乏深刻的了解对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方式有误解;忽略知识型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1111除了以上几种现象外,还存在着因知识型员工自身缺乏实践经验、协调能力不够、团队意识不强等原因造成的一些问
32、题。这17都要求企业对这些情况能够辨证地看待并妥善加以控制。3.2 知识型员工的需要人的行为受两大动力体系的驱动:自我动力和超我动力,知识型员工也不例外。两大动力的平衡,决定了其行为方向。因此,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就是要将两大动力维持在较高水平,并指向企业的共同目标。众所周知,员工“自我动力”的启动主要靠个人利益的激励:报酬激励、成就激励、机会激励:“超我动力”则要靠组织目标、事业理想、企业精神、核心理念与价值观。员工学习水平越高, “自我”意识越强。知识型员工受教育程度较高,因而企业针对知识型员工制定的激励策略必须适应这种较高的自我与超我动力。“自我动力”是个体为获得一定的利益 或机会满
33、足纯“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动 力,它源于个体对自我需要满足的期望。 这种满足有几种途径:首先是外在满足,即通过外在力量的给予 获得满足。这些外在手段,构成了个体到组织工作的基本动机, 例如工资、奖金、提升、表扬、尊重、理解、支持等。这类对别 人给予的满足固然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来争取,员工自己却无法完 全控制。而个体所持的报酬期望,构成了报酬激励。知识型员工 受教育的水平较高,在知识和能力形成的过程中成本较大,因而 要求更多补偿;同时,知识型员工通过学习提升、扩大了自己的 需求,对自己需要的满足寄予了更高的期望。这一切,使知识型 员工希望获得更高的收入,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中
34、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土如果您不是在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 不要随 意相信. 请访问 3722, 加入 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成可编辑的 doc 或 ppt 格式内在满足,即不依靠外在力量,通过自身努力和内在的感受而获得的满足,它来源于取得的成就本身。例如,人们经过努18力完成一项任务,即便没有获得外在报酬,也会得到一种自豪感以及由此产生的内在体验,这使个体获得一种高层次的满足。个体所持有的这种成就期望,构成了成就激励。知识型员工对自身能力的认识较深刻,事业心较强,自主意识较高,因而具有更强的成就动机。他们在工作面前,会表现出更强的“求胜”心理。内在满足不仅仅表现为
35、个体对取得成就的内在体验。当人们从事想干的工作,或者当一项工作与其职业生涯规划相吻合,甚至能推动生涯目标的实现时,内心也会有一种体验。在这种体验下,人们不再把工作当成任务或负担,而是作为一种可以使自己快速走向成功,实现事业梦想的机会。个体持有的这种机会期望,构成了机会激励。知识型员工对自身职业生涯的目标有更高定位,对生涯道路有自己的设计与规划,更加重视工作与自己生涯目标的关系。这决定他们具有更强烈的“机会动机”。 “机会动机”使人们在工作中更加主动积极,不会斤斤计较短期报酬,而是谋求职业生涯的发展。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的自我完善的要求更为激烈。知识型员工由于其环境和所受教
36、育等多方面的影响,大多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并拥有一技之长,有更多的选择条件和机会,也有更高的要求层次。自我意识很强,更加珍视自身独立性,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工作实绩来获得精神、物质及地位上的满足,期望通过一种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工作来体现其自身的价值。他们关注国际社会和科技的最新发展,又具备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条件,随时敏感地捕捉着可能的发展机会。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群体结构的这些特点,要求人力资源的激励管理,19要尊重员工的专业特长,尊重员工的个性发展,加强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强调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不是外界刺激,而是员工对外界刺激的反映,因而激励的有效性取决于对员工真实需求的正确把
37、握。这种真实需求实际就是员工的内在动机,它是个体努力的根源,应该成为激励机制的核心,而外在激励则是对内在动机的补充。而且,分析经典的激励理论不难发现,无论是内容型的激励理论、过程型的激励理论还是强化型激励理论,他们本质上都以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为主要目的。所以,客观看待和正确理解员工的需求,尊重他们的正当需求是激励的基础,是激励的出发点。如果对员工的需求和价值观理解错误,那激励也就无从谈起。只有知道激励对象希望得到什么,并有针对性给予满足,激励才是最有效的。知识型员工首先考虑的是自我价值、自我成就的实现及获取别人的尊重和信任。知识型员工的非物质激励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含义:(1)是要想办法了解员
38、工的需要是什么。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可以满足,哪些有待进一步努力。(2)是作为公司、组织应想办法满足广大员工的合理的、主要的、可以满足的需要。(3)是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促成组织和个人的目标实现。企业应该把重心转移到以满足较高层次需求即成就、自尊、自我实现需求的内在激励上去,并以内在激励为主,丰富现有的檄励手段,实现激励体系的多维化发展,采取综合的非物质激励20措施,满足知识型人才的多种需求,激发知识型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内在潜力,力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3 企业激励现状与知识型员工需要的矛盾综上所述,当今企业的激励手
39、段无法满足知识型员工的需要,是企业与知识型员工的主要矛盾,正是这一矛盾导致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流失,尤其是核心技术人员的流失,对企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破坏作用。同时,也对知识型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的不良影响。企业要想留住并充分利用知识型员工,就必须要满足知识型员工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激发知识型员工的奋斗精神,为企业和个人创造效益。企业管理中“自我动力”的启动,主要应靠个人利益的吸引。具体方式是:设置一种机制与环境,当知识型员工的行为过程符合要求、行为结果有利于组织目标时,就能使其达到满足自身需要的目的;当知识型员工行为过程不符合要求、行为结果有害于组织目标时,其自身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甚至有所损害
40、。显然,这种机制与环境的主要功能就是满足三个期望:报酬期望、成就期望、机会期望,提供三个激励:报酬激励、成就激励、机会激励。“超我动力”的启动,主要靠组织目标、事业理想、企业精神、核心理念与价值观。人之所以成为人,就是因为他(她)有这种完全超越个人利益的直接社会化的人格要素。企业应努力结合企业目标,把分散存在于每个知识型员工心中的人格要素进行整合,使之指向企业目标,并将其作为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而21这个手段就是企业精神、理念、价值观、宗旨等的提炼与强化,也就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知识型员工的理想追求,道德追求,价值追求,为他们提供深层次的文化激励。知识型员工的受教育程度较高
41、,因此,其自我和超我强度要高于一般员工。知识型员工具有更强的社会化动机。追求社会进步、理想主义、人格完美、崇高的使命感是潜藏于知识型员工内心的强大内驱力,如果企业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利用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企业使命与宗旨去整合,就能够使知识型员工的这种文化内驱力指向企业目标。这将成为企业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的动力。由于中国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时间,许多企业对于知识型员工的这中独特的心理机制的需要无从满足。要满足这种心理状态,除了从改变薪酬方式等物质激励的手段,主要还是要从非物质激励方面来使员工融入组织文化,实现自我激励的方面着手。4,对知识型员工激励的改进措施4.1 对
42、知识型员工激励的对策建议以上案例中的 XX 企业,对员工的管理主要强调控制与服从。而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运用传统的对待操作工人的激励方式来对他们进行激励。因此若要让知识型员工发挥出他们自身的实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其进行22激励: (1)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给知识型员工以实现充分个人价值的发展空间。为其提供一种自主的工作环境,使知识型员工能够进行创造和革新。由于知识型员工具有自主性的特点,为了使他们更好地进行创新性活动,企业应该建立一种宽松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够在既定的组织目标和自我考核的体系框架下,自主地完成任务。 (2)充分授权、委以重任,提高知识型员工的
43、参与感。企业一方面要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充分的授权,允许员工制定他们自己认为是最好的工作方法,而不应进行详尽监督和指导甚至强制规定处理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为其提供其创新活动所需的资源,包括资金、物质上的支持,也包括对人力资源的调用。 (3)实行弹性工作制,使工作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如前所述,知识型员工更多地从事思维性工作,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对他们没有多大的意义,而知识型员工也更喜欢独自工作的自由和刺激以及更具张力的工作安排。因此,组织中的工作设计应体现员工的个人意愿和特性,避免僵硬的工作规则。8 小时工作日和无休止的上下班应该扔进垃圾堆,取而代之的是可伸缩的工作时间和灵活多变的工作地点。 (
44、4)强调以人为本,实行分散式管理而不是等级制的管理。知识型员工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以及处理、应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这些能力提高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常常不按常规处理日常事情。和这些人员进行交往时,传统的官僚管理作风只会碰壁,因此需对知识型员工实行特殊的宽松管理,尽23可能顺应人心尊重人格,激励其主动献身与创新的精神,而不应使其处于规章制度束缚之下被动地工作,导致员工知识创新激情的消失。应该建立一种善于倾听而不是充满说教的组织环境,使信息能够真正有效的得到多渠道沟通,也使知识型员工能够积极地参与决策,而非被动地接受指令。 在知识经济时代,分散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必要。在组织中拥有较高职位
45、的管理人员并不一定拥有太多的信息,电脑网络的存在使我们进入了一个平行的世界,知识型员工也由于自己的专长而自负,对权威的顶礼膜拜已经成为历史。谋求决策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求得他们对决策的理解。定期与其进行事业的评价与探讨,吸收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施以“爱心管理“,应是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一种趋势。 (5)重视知识型员工的个体成长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开展教育培训,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使知识型员工的知识和技能随企业的发展不断成长。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然而,知识型员工较强的流动意愿又与此相悖,他们更注重个体的成长而非组织目标的需要。基于此,
46、首先应该注重对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知识型员工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从而具备一种终身就业的能力。88若员工感觉他仅仅是企业的一个“高级打工仔“时,就很难形成对企业的绝对忠诚。因此,企业不仅仅要为员工提供一份与其贡献相称的报酬,使其能分配到自己所创造的财富,而且要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为其提供适合其要求的上升道路。也只有当员工能够清24楚地看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发展前途时,他才有动力为企业尽心尽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与组织结成长期合作、荣辱与共的伙伴关系。4.2 具体改进措施(1)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研究表明:l0 年前的知识到现在有 90%已无用。知
47、识型员工虽然拥有较高的文化和技能,但是,如果不及时地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总有一天会“江郎才尽” 。因此,企业更要关注知识型员工的培训。通过培训,可以提高知识型员工实现目标的能力,为承担更大的责任、更富挑战性的工作及提升到更重要的岗位创造条件。在许多著名的公司里,培训已经成为一种正式的奖励。培训体系应实现员工与组织三方面的融合, 即感情融合(Emotion Amalgamation )、事业融合(Career Amalgamation )、价值融合(Value Amalgamation),简称为 ECV-A.感情融合,要使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亲密、信任的“整体关系”,而非简单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48、,让员工有家的感觉;事业融合,使企业整体事业发展与员工个人职业发展并进,为员工提供施展抱负的天地:价值融合,使员工价值判断、行为准则与企业的价值观相一致,使员工充满了使命感,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所在。22XX 公司在吸取教训之后,在培训方面具体做了下面几方面内容:培训需求调查分析25人力资源部每年应根据公司年度方针目标,经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后,制定详细的年度培训计划,并根据总培训计划分解成各项子计划或职能计划落实到各部门。在此基础上,进而设计出科学、严谨、精细的培训计划,确定适应不同层次的培训手段,同时设计及时的培训效果评估和跟踪反馈机制,以找出现行培训的不足并确定下一阶段的培训计划。培训渠道和方式
49、针对不同的员工采取多渠道的企业培训。根据人力资源学历分布特点,开办工程硕士培训班。培训班的基础课聘请高校教授在业余时间授课,毕业课题从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中选择,由高校教授和企业高工共同指导,毕业后,企业承认其硕士学历。这样既培养了高级人才,满足员工成长需求,同时还为公司解决了技术难题,一举三得。充分利用各类大专院校和国家科研机构,与他们联合建立研究所或培训基地。定期组织知识型员工进修和培训,帮助其更新知识和观念,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工程工艺和管理经验等。此外,还定期组织知识型员工进行考察和交流,提供其更多的知识更新机会。对于表现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可采取送出去培训的方式,选派其到国外院校深造或国外知名企业任职,以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使企业在技术和管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