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技术与产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技术与产品.docx(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宁夏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技术与产品目录(2012)一、建筑节地与地下空间利用技术(一)场地安全性评价技术序号技术与产品名称主要性能和技术指标推广应用范围生效时间1建筑场地洪涝、泥石流、采空、塌陷等自然和地质灾害安全性评价技术洪涝、泥石流、采空、塌陷等自然和地质灾害对建筑场地会造成毁灭性破坏。采用建筑场地安全性评价技术,能够合理避让存在自然和地质灾害的场地,制订自然和地质灾害的应对措施,保障建筑场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场地安全性评价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至下期公告发布本类技术之日止。2建筑场地土壤放射性污染检测技术氡是存在于土壤和石材中的无色无味的致癌物质,会对人体产生极大伤害。采用建筑场地含氡土壤检测技
2、术,按照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的规定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建筑的选址和危险源的避让要求。场地安全性评价3建筑场地电磁辐射测定技术电磁辐射无形无色无味,可以穿透多种物质,人体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剂量的辐射下,会造成大面积细胞被杀伤或杀死,并产生多种疾病。制造电磁辐射的污染源很多,如: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等。采用该项技术测定场地电磁辐射本底水平,应符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的要求。场地安全性评价(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4地下空间利用技术 合理开发地下空间,作为人防与地下车库、地下综合管廊、地下商业用房、地下物业用房、地下设备机房
3、等各类用房,优先进行地上地下一体化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利用同上5室外管廊综合与公用管线敷设的共同沟技术供水、供电、通讯、燃气等管线进入统一的地下管廊,组成共同沟。地下管道综合走廊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检测系统、排水系统、通风系统和照明系统等,并为检修、维护、增容等工作预留操作和交通空间。在少量开挖地表的情况下,检测、检查、修复、更新和铺设管道、线缆,有利于管线的维护修缮,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节约建设用地。市政工程及建筑室外管线同上(三)其它节地技术6建筑规划设计节地技术合理确定建筑规模、面积及布局,合理确定建筑间距、层数、层高、开间和进深,提倡建筑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共享,避免形成不必要的高大空
4、间、无功能空间,减少过渡空间和辅助空间,提高建筑空间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建筑规划设计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至下期公告发布本类技术之日止。7合理组织场地交通合理确定场地出入口位置及与公共交通站点的距离,场地内配置相应的停车设施及公共租赁自行车服务站点,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提倡绿色出行。场地交通组织设计8机械式立体车库技术由搬运和停放汽车的机械设备及附属设备组成,可设置在室外、室内和地上、地下。根据占地面积、布置方式、操作性能和自动化程度等要求进行设备选型。主要有:升降横移式、巷道堆垛式、垂直升降式(电梯式)和垂直升降门式等。应达到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要求,并符合国家相关设计规范。用地较紧张的停车场9
5、箱式变压器供配电技术箱式变压器由工厂预制现场吊装接线即可,占地小,易隐蔽,工程投资省,运行管理方便。产品性能应达到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要求。市政工程及居住区供配电同上二、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一)墙体自保温技术序号技术与产品名称主要性能和技术指标推广应用范围生效时间10轻集料复合保温砌块外墙保温系统由轻集料复合保温砌块、抹灰层、饰面层组成的框架结构外墙保温体系。砌块的填充保温材料为EPS板,其耐候性能、热桥部位保温措施应符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外墙外保温系统及材料质量检验标准(DB64/265-2006)的规定。框架结构外墙保温、楼梯间隔墙及分户墙保温自本公告
6、发布之日起至下期公告发布本类技术之日止。11烧结煤矸石页岩保温空心砖外墙保温系统由烧结煤矸石页岩保温空心砖、抹灰层、饰面层组成的框架结构外墙外保温系统。保温材料为EPS板或发泡混凝土板,其耐候性能、热桥部位保温措施应符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外墙外保温系统及材料质量检验标准(DB64/265-2006)的规定。框架结构外墙外保温、楼梯间隔墙及分户墙保温12外墙夹心保温技术由EPS板、发泡聚氨酯板、改性酚醛板等材料为保温层与砌体材料组成夹心外墙外保温系统。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防火性能和耐久性能。系统采用的保温材料、砌体材料性能、质量应符合相应标准规定。混凝土框架结构外墙
7、保温13大模板内置EPS板、EPS模块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内表面开有矩形齿槽的EPS板、EPS模块置于外模板内侧,并安装锚栓作为辅助固定件,浇注混凝土后,墙体与EPS板、EPS模块结合为一体。系统抗裂抹面层(防火保护层)满铺玻纤网或镀锌钢丝网,其厚度不应16mm。保温材料性能和质量、防火保护层设置及系统对火反应性能、耐候性能应符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外墙外保温系统及材料质量检验标准(DB64/265-2006);外墙外保温工程防火技术规程(DB64/696-2011)的规定。现浇混凝土结构建筑外墙外保温14框架结构复合保温板体系由复合保温板、轻质砌体材料、抹灰层
8、和饰面层组合构成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外墙保温体系。抗裂抹面层满铺耐碱玻纤网格布。复合保温板中保温材料为双面开有燕尾槽的EPS板。材料性能、质量及系统耐候性能应符合外墙轻质复合保温板应用技术规程(DB64/0532007);外墙外保温系统及材料质量检验标准(DB64/265-2006)的规定。多层框架结构建筑15CL建筑体系由CL墙板、实体剪力墙等组成,也可以在现场安装预制的CL网架板,后浇注混凝土形成“复合墙体”,构成集保温、隔热和受力于一体的建筑体系。该体系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和抗震性能,与砖混结构相比可扩大使用面积810,工厂化程度较高。该系统组成的外墙保温系统热工性能应符合现行建筑节能标准的规
9、定。12层以下住宅(二)墙体外粘贴复合保温技术16胶粉颗粒复合保温系统以胶粉聚苯颗粒浆料为防火保护层、防火隔离带或防火分仓材料,与有机或无机保温板材复合,构成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具有较好的对火反应性能、保温隔热性能、隔音性能。执行标准: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JGJ1582004);外墙外保温系统及材料质量检验标准(DB64/265-2006);外墙外保温工程防火技术规程(DB64/696-2011)。建筑外墙外保温。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至下期公告发布本类技术之日止。17岩棉捆绑板复合保温系统以双面无机板材或石材为保护层,岩棉为保温芯材,通过特殊工艺复合而成的岩棉捆绑板,采用外挂或粘钉结合的方
10、式与外墙构成的外保温系统。具有不燃、隔音等特点。执行标准:建筑用岩棉、矿渣棉绝热制品(GB/T19686-2005);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外墙外保温系统及材料质量检验标准(DB64/265-2006);外墙外保温工程防火技术规程(DB64/696-2011)。建筑外墙外保温。18双面水泥发泡聚氨酯保温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由双面水泥保护层的发泡聚氨酯为保温层、双组份聚合物胶浆粘结层、抹面层和饰面层构成。发泡聚氨酯保温板密度35kg/m3;压缩强度0.25MPa;导热系数0.028W/mK。保温材料性能、系统防火构造措施及对火反应性能、耐候性能符合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工程技
11、术导则(GB50404-2007);外墙外保温系统及材料质量检验标准(DB64/265-2006);外墙外保温工程防火技术规程(DB64/696-2011)的规定。混凝土和砌体结构建筑外墙外保温。19改性酚醛保温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由改性酚醛保温板、双组份聚合物胶浆粘结层、抹面层和饰面层构成。改性酚醛保温板密度60kg/m3 ;压缩强度0.3MPa;导热系数0.044W/mK。保温材料性能、系统防火构造措施及对火反应性能、耐候性能应符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外墙外保温系统及材料质量检验标准(DB64/265-2006);外墙外保温工程防火技术规程(DB64/696-201
12、1)的规定。混凝土和砌体结构建筑外墙外保温。20EPS板、EPS模块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由EPS板、EPS模块保温层、双组份聚合物胶浆粘结层、抹面层和饰面层构成。EPS板用胶粘剂固定在基层上,薄抹面层满铺玻纤网。EPS板密度20kg/m3;压缩强度0.15MPa;导热系数0.041W/mK。保温材料性能和质量、防火隔离带设置及系统对火反应性能、耐候性能应符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外墙外保温应用技术规程(DB64/0482004);外墙外保温系统及材料质量检验标准(DB64/265-2006);外墙外保温工程防火技术规程(DB64/696-2011)的规定。混凝土和砌体
13、结构建筑外墙外保温。(三)外墙无机保温浆体应用技术21矿物棉喷涂保温技术采用专用机械和结合剂,将超细玻璃棉或颗粒状岩棉喷涂在外墙面,形成一定厚度的保温层。粘结力0.1MPa;导热系数=0.040.043W/mK。具有优良的保温性能、降噪性能和耐火性能。执行标准:矿物棉喷涂绝热层(JC/T9092003);外墙外保温系统及材料质量检验标准(DB64/265-2006)。建筑外墙外保温。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至下期公告发布本类技术之日止。22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应用技术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是由玻化微珠(VMB)、水泥及外加剂组成的单组分干混型高性能无机墙体保温材料。干表观密度300kg/m3;导热系数0.07
14、W/mK,具有质轻、保温隔热好、电绝缘性能好、耐磨、耐腐蚀、防辐射等特点。执行标准: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隔热砂浆(GB/T26000-2010)、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外墙外保温系统及材料质量检验标准(DB64/265-2006)的规定。地下室内保温、外墙外保温的热桥部位保温及防火保护层。(四)屋面保温技术23XPS板屋面保温系统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施工速度快,造价低,重量轻,有利于屋面防水工程质量等特点。材料性能应符合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型材料(XPS)(GB/T10801.2-2002)阻燃型(燃烧性能等级不低于E级)类产品的规定,厚度设计执行宁夏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
15、准,施工应用执行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屋面保温工程。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至下期公告发布本类技术之日止。24现喷硬泡聚氨酯屋面保温防水技术 集保温隔热防水等功能于一体,具有较好的节能、节材效果。物理性能应符合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型产品的要求。保温层厚度设计执行宁夏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施工应用执行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屋面防水及保温工程。25水泥发泡板屋面保温技术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矿渣粉、短纤维、发泡剂等为原料,经化学发泡成型,具有轻质保温、耐久性好、低碳环保、节能利废等特点。干表观密度:200250kg/m3;抗压强度:0.
16、300.80MPa;导热系数0.060.08W/mK;燃烧性能A1级。保温层厚度设计执行宁夏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施工应用执行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发泡混凝土(JG/T266-2011)。屋面保温工程。(五)外门窗保温技术26单扇平开多功能钢质保温户门性能指标应符合单扇平开多功能户门(JG/T3054-1999)要求。防盗性能15min,隔声性能30dB,传热系数2.0W/(m2K),防火性能0.6h。住宅、公寓、宿舍等。同上27中空玻璃塑料平开窗采用老化时间6000h的S类未增塑聚氯乙烯多腔体窗型材和中空玻璃制成。抗风压性能、气密性、水密性、隔声性能、保温性能和露点温
17、度等指标及中空玻璃性能应符合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8484-2008);建筑外门窗空气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8485-2008);中空玻璃(GB/T11944-2002)的规定,并应满足现行节能设计标准要求。采用三元乙丙胶条密封。为保证型材与不同五金件连接强度满足各自的功能要求,应采用增强型钢或内衬局部加强板等加强措施。民用建筑,其中外平开窗仅适用于多层建筑。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至下期公告发布本类技术之日止。28中空玻璃断热铝型材平开窗用断热铝型材和中空玻璃制成。抗风压性能、气密性、
18、水密性、隔声性能、保温性能和露点温度等指标及中空玻璃性能应符合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8484-2008);建筑外门窗空气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8485-2008);中空玻璃(GB/T11944-2002)的规定,并应满足现行节能设计标准要求。采用三元乙丙 胶条密封。为保证型材与不同五金件连接强度满足各自的功能要求,应采用增强型钢或内衬局部加强板等加强措施。民用建筑,其中外平开窗仅适用于多层建筑。同上29中空玻璃断热钢型材平开窗用断热钢型材和中空玻璃制成。抗风压性能、气密性、水密性、
19、隔声性能、保温性能和露点温度等指标及中空玻璃性能应符合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8484-2008);建筑外门窗空气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8485-2008);中空玻璃(GB/T11944-2002)的规定,并应满足现行节能设计标准要求。采用三元乙丙胶条密封。为保证型材与不同五金件连接强度满足各自的功能要求,应采用增强型钢或内衬局部加强板等加强措施。民用建筑,其中外平开窗仅适用于多层建筑。同上30中空玻璃铝木复合型材平开窗用铝木复合型材和中空玻璃制成。具有保温性能好、隔声性能优越、不易
20、开裂、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抗风压性能、气密性、水密性、隔声性能、保温性能和露点温度等指标及中空玻璃性能应符合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8484-2008);建筑外门窗空气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8485-2008);中空玻璃(GB/T11944-2002)的规定,并应满足现行节能设计标准要求。民用建筑,其中外平开窗仅适用于多层建筑。同上31双层窗应用技术(中空玻璃窗与单层玻璃窗)由内外两层窗构成的双层透明围护结构。一般情况下,外层窗为中空玻璃塑料窗或中空玻璃断热铝窗,内层窗为单层玻璃塑料窗
21、或单层玻璃断热铝窗。具有保温性能好、隔声性能优越、造价低等特点。单一外窗的抗风压性能、气密性、水密性、隔声性能、保温性能和露点温度等指标及中空玻璃性能应符合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8484-2008);建筑外门窗空气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8485-2008);中空玻璃(GB/T11944-2002)的规定,并应满足现行节能设计标准要求。节能和隔声要求较高、窗口面积较大的建筑。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至下期公告发布本类技术之日止。32隔热中间膜夹层玻璃隔热中间膜夹层玻璃具有对阳光热辐射红外波
22、长的反射性能,同时保持可见光波段的高透过率,显著降低玻璃的阳光得热,达到优异的透明遮阳效果。隔热中间膜夹层玻璃应符合夹层玻璃(GB/T9962-1999)的要求,且可见光透过率70时,阳光得热系数0.41。单独或复合成中空玻璃,用于建筑门窗、玻璃幕墙。同上33多点锁闭结构的门窗五金件可提高了门窗框扇间的气密性,增加门窗连接强度,有效提高门窗的保温性能。对气密性、水密性有较高要求的外窗。同上34内平开下悬窗五金系统检测设备应用技术采用不同功能的模块,可实现反复启闭,90度平开启闭和冲击、悬端吊重、撞击洞口、撞击障碍物等性能测试。光电技术控制旋转气缸实现多角度精确定位,电磁技术实现伸缩气缸直线运动
23、精确定位。具有实现多任务处理功能的集成触摸屏的嵌入式控制系统,计量准确、可靠性好、操作简便等特点。内平开下悬窗五金系统的性能检测。同上35三元乙丙橡胶密封条应用技术充分利用分子主链呈饱和状态,不含化学活性高的碳碳双键结构,几乎不发生臭氧老化断裂;具有耐候性、耐热性及优良的耐水、水蒸汽及化学药品性。建筑门窗及幕墙。同上36门窗副框安装技术门窗副框是窗框与墙体连接时的附加金属件,将副框预埋或预先安装在门窗洞口上,利用紧固件将外窗主框与副框连接起来,主、副框间用连续闭孔发泡胶充填,并在外侧用中性硅胶嵌缝,以达到多层防渗、避免门窗框锈蚀、整窗安装的要求。该项技术可以调整门窗洞口的垂直度偏差,使整体门窗
24、生产工厂化,有利于保证门窗的性能和质量,有利于门窗在施工现场的保护。建筑门窗。同上(六)外窗遮阳技术37固定式构件遮阳技术利用固定式建筑构件遮阳、太阳能集热器(板)遮阳、太阳能光伏组件(板)遮阳,有效提高室内舒适度、降低建筑物能耗。工程应用应符合建筑遮阳工程技术规范(JGJ 237-2011)的规定。建筑窗口、墙面、屋面等。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至下期公告发布本类技术之日止。38活动式外窗遮阳技术织物遮阳、卷帘遮阳、百叶遮阳、铝合金翼板遮阳,降低太阳辐射热量,保证室内自然采光,降低建筑物能耗。工程应用应符合建筑遮阳工程技术规范(JGJ 237-2011)的规定。建筑外窗。39内置百叶中空玻璃将百叶
25、窗帘置于中空玻璃内,具有遮阳功能及保温、隔热、隔声功能,改善室内环境。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中空玻璃(GB/T11944-2002)的要求,且百叶反复升降2万次无故障。内置百叶可采用手动或电动控制。工程应用应符合建筑遮阳工程技术规范(JGJ 237-2011)的规定。建筑外窗。40建筑玻璃太阳隔热膜 玻璃贴膜是指贴于玻璃表面的一种多层聚酯薄膜,采用真空磁控溅射工艺,将金属粒子复合于聚酯玻璃贴膜上,具有对太阳光得热控制功能,可降低夏季空调能耗。玻璃贴膜断裂强度400N/25mm,断裂延伸率60,剥离强度25N/25mm,其遮阳系数及可见光透射比应符合国家及行业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建筑外窗、玻璃幕墙。
26、41纳米涂层透明遮阳技术以树脂为基料,以纳米金属氧化物为隔热材料,配以助剂制成透明涂料,用于建筑门窗、幕墙玻璃表面处理,达到遮阳效果,该技术产品具有耐久、透明、遮阳、隔热等特点。建筑外窗、玻璃幕墙。(七)高效采暖及空调技术42室内跨越式单管串联采暖系统散热器前安装三通或两通恒温阀,实现室温调控,达到房间热舒适要求,避免由于室温过冷或过热引起能源浪费。恒温阀阻力宜控制在10kPa以下。新建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同上43室内双管采暖系统散热器前安装二通恒温阀,实现室温调控,达到房间热舒适度要求,避免室温过冷或过热引起能源浪费。恒温阀的阻力宜控制在15kPa左右。新建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同上44低温热
27、水地面辐射供暖技术以温度不高于60的热水为热媒,在加热管内循环流动加热地板,以辐射和对流向室内供热的供暖方式。室内热舒适度提高,室内空气平均温度可比对流采暖时,低23。应考虑室内家俱对地面辐射散热的影响。民用建筑。同上45变风量空调技术同一空调系统中,各空调区域内设置变风量末端送风装置,可以根据区域需求,调节所需风量,满足不同温度控制需要,节省运行费用。民用建筑全空气空调系统。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至下期公告发布本类技术之日止。46蓄冷空调技术将冷量以显热、潜热的形式蓄存在某种介质中,并能够在需要时释放出冷量的空调系统。以电制冷的空调工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并经技术经济分析合理时,可采用蓄冷空调:
28、 执行峰谷电价,且差价较大的地区;空调冷负荷高峰与电网高峰时段重合,且在电网低谷时段空调负荷较小的空调工程;逐时负荷的峰谷悬殊,使用常规空调系统会导致装机容量过大,且大部分时间处于部分负荷下运行的空调工程;电力容量或电力供应受到限制的空调工程;要求部分时段备用制冷量的空调工程;要求提供低温冷冻水,或要求采用低温送风的空调工程;区域性集中供冷的空调工程。以电制冷的集中空调系统。(八)供热空调设备节能技术47多功能水处理设备应用该设备集成物理、化学、电化学的方法,采用人为的主动除氧方式,除氧指标可任意调节,直至溶解氧含量为零,除氧过程连续稳定,不存在表面腐蚀物覆盖及板结等问题,在运行期间无需用水反
29、冲洗。运行处理费用低,可提高热水锅炉及其管网的使用寿命,同时具有防垢功能和防止用户窃水。180以下的热水锅炉及居住区换热站和换热设备的水处理系统。同上48钢、铝、钢铝及铜铝散热器应用钢、铝、钢铝及铜铝散热器,结构紧凑,工艺先进,装饰型强,承压高、重量轻。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行业标准的要求。在供暖水质与系统管理不规范的条件下使用,宜进行内防蚀处理。以热水为热媒的供暖系统。同上49通风空调设备变频调速技术根据室内负荷及室内参数的变化,采用变频调速技术,自动调节通风空调系统的送风量,实现降低能耗的目标。负荷变化大、多区域控制、格局多变的公共建筑。同上50室内通风余热回收技术以能量回收芯体为核心,通过通
30、风换气实现排放能量回收的设备。室内通风系统。同上(九)输配管网节能技术51输配系统变频调速技术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根据负荷变化,改变设备的转速,达到供需平衡。具有易于控制,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的特点。调速范围:10100。鼓风机、引风机、补水泵应用。同上52直埋热水管道无补偿敷设技术通过选用符合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CJ/T 114-2000)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外护层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CJ/T129-2001)等相关标准的预制保温管,采用无补偿器的直埋敷设方式,节约施工用地和工程投资,减少维修工作量,降低运行成本。技术条件满足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31、CJJ/T81-1998)要求时,直接采用冷安装。介质温度130,并且安装温度10的保温管道敷设工程。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至下期公告发布本类技术之日止。53水力平衡技术在热力站和楼栋入口处安装流量调节阀,调节控制流量。具有改善热水管网的水力工况,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的特点。各环路计算流量与设计流量的比值应该在90%至120%。热水供热管网。(十)温度控制与计量技术54散热器恒温控制阀 每组散热器的进水支管上安装恒温控制阀,实现调控室温、防冻设定等功能。新建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同上55采暖系统热计量表应用技术锅炉房和热力站的一次水总管和二次水总管上,设置总热量表;建筑物热力入口处设置热量表;建筑
32、物内设置分户热量表,采集数据作为该建筑物采暖耗热量的依据。新建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同上56采暖系统集中量化管理技术采暖系统除热量表以外,符合供热计量规范(JGJ173-2009)要求的热计量技术。采用无线或有线载波温度采集技术,通过集中供热量化管理,实现分户热计量。新建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同上57集中供热采暖系统自动控制技术供热量自动控制:区域供热锅炉房和热力站设置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气候补偿器),通过锅炉系统热特性识别和工况优化程序,根据当时的室外温度和前几天的运行参数等,预测该时段的最佳工况,实现对系统用户侧的运行指导和调节;循环水量自动控制。在每组采暖散热器的进水支管上设置散热器恒温阀;
33、在集中供热管网的每个楼栋的采暖入口装置中(或不同的分区系统上)设置自力式流量控制阀或自力式压差控制阀;对供热循环水泵配置变频控制器,以调节供回水总管的压差,达到最佳节能效果。新建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同上58空调系统节能控制技术 对冷(热)源系统和各空调系统运行参数的检测、运行状态显示、自动调节与控制、季节工况自动转换、能量计量及中央监控、打印与管理。具体内容可按不同工程要求,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对于较大型工程的全空气空调系统,推荐采用直接数字控制(DDC)系统对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和冷(热)源系统进行全面的调控,以达到最佳节能效果。执行标准:中央空调水系统节能控制装置技术规范(GB/T 2675
34、92011)。新建公共建筑空调系统和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同上(十一)高效照明及控制技术59三基色细管荧光灯 T5 、T8三基色细管荧光灯灯管,显色性85,具有多种色温,光效不低于90(lm/W),光源使用寿命长,10000小时的平均流明维持率能达到92%。由于灯管纤细、含汞量少,既节约资源又减少环境污染,与其它直管型荧光灯相比节电效果明显。室内照明。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至下期公告发布本类技术之日止。60LED系列照明产品 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率低、使用灵活、耐水防震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电源适应性强以及施工简便等特点。根据灯具的应用情况选择LED的配光有窄光束、宽光束、椭圆光斑及蝙蝠翼式等多种
35、形式,节能效果明显,便于隐蔽安装,不影响建筑物外观。城市景观、建筑物亮化工程,室内展示物照明等。61荧光灯用高频电子镇流器 使用直管型荧光灯和紧凑型荧光灯时,需要有镇流器提供稳定电流,预热启动。高频电子镇流器功率因数一般大于0.97,总谐波失真20kHz,波峰系数1.7,与荧光灯配合能有效提高光源光效和使用寿命,减少无功功率的浪费,提高照明的舒适性,部分产品还有异常态调光作用。直管荧光灯或者紧凑型荧光灯。同上62智能照明节能控制系统 通过对城市照明供电参数(如电压、电流、有功、无功、功率因数)数值的调整、施加方式、运行稳定的控制和运行高精度的等亮合理智能控制,达到节能降耗、延长灯具寿命,合理调
36、整亮度的作用。城市景观、建筑物装饰照明工程。同上(十二)太阳能利用技术63太阳能跨季节蓄热技术采用跨季节蓄热的方式,通过蓄/供热系统的配置与控制,将太阳能“夏热冬用”,解决太阳热能季节性供需矛盾,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应用土壤源热泵技术的建筑。同上64集中分散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由集中的太阳能集热系统和分散的用户贮热水箱组成的热水系统。具有集中集热,逐户逐层自动换热,热损低,便于管理等特点。太阳能热水系统所采用的集热器有平板型、全玻璃真空管、热管式真空管三种类型。贮热水箱内的水温、日有用得热量、平均热损系数等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其他辅助能源(电、燃气、燃油等)组合后,可提供符合规范要
37、求的生活热水。设备与部件的安装位置及连接形式,按照建筑一体化设计,达到美观、安全和施工方便的要求。执行标准: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技术条件(GB/T 6424-2007);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T 50364-2005);真空管太阳集热器(GB/T17581-2007);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器(GB/T 17049-2005);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建筑构造(宁07J16)。居住建筑、有集中热水需求的公共建筑。同上65全集中太阳能热水系统由集中的太阳能集热系统和集中的贮热水箱组成的热水系统,具有热水利用效率高、系统运行稳定、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太阳能热水系统所采用的集热器有平板型、全玻
38、璃真空管、热管式真空管三种类型。贮热水箱内的水温、日有用得热量、平均热损系数等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其他辅助能源(电、燃气、燃油等)组合后,可提供符合规范要求的生活热水。设备与部件的安装位置及连接形式,按照建筑一体化设计,达到美观、安全和施工方便的要求。执行标准: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技术条件(GB/T 6424-2007);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T 50364-2005);真空管太阳集热器(GB/T17581-2007);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器(GB/T 17049-2005);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建筑构造(宁07J16)各类建筑热水系统。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至下期公告
39、发布本类技术之日止。66分户分体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由独立的太阳能集热器和独立的贮热水箱组成热水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贮热水箱、连接件、管道、控制器等。系统采用热吸自然循环,具有整体性好、安全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按照建筑一体化设计,达到美观、安全和施工方便的要求。执行标准: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技术条件(GB/T 6424-2007);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T 50364-2005);真空管太阳集热器(GB/T17581-2007);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器(GB/T 17049-2005);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建筑构造(宁07J16)。居住建筑。同上67太阳能光伏发电与照明技术
40、 采用全玻光伏组件全部或部分代替幕墙玻璃,或采用全玻光伏组件搭建遮阳蓬、半透光的屋顶天棚,或与建筑构件一体化,利用太阳能发电,所发电力存入蓄电池供夜间楼道照明或小区照明使用。实现太阳能利用与建筑照明的结合。民用建筑离网发电及照明应用。同上68太阳能与建筑结合并网发电技术由太阳能电池组件(阵列)、控制器、逆变器、用户负载及并网设备等组成。其中,太阳能电池组件为电源系统,控制器和逆变器为控制保护系统,负载为系统终端。执行标准: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 (GB/T 9535-1998);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GB/T18479-2001);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技术条件和试
41、验方法(GB/T19064-2003)。并网屋顶太阳能发电系统。同上(十三)其它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69地下水源热泵技术 以地下水源作为热源、冷源,通过高效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热或供冷。高效热泵机组的能效比一般能达到4.0kw/kw以上,与传统的冷水机组加锅炉的配置相比,全年能耗可节省40%左右,初投资偏高,机房面积较小,节省冷却塔耗水量,运行费用低,对环境无污染。应对场地及地质条件进行勘察和可行性研究。执行标准:地源热泵机组(GB/T19409-2003);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地区的建筑供暖空调系统。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至下期公告发布本类技术之日止
42、。70再生水源热泵技术以再生水作为水源热泵的冷、热源,借助压缩机系统,消耗少量电能,在冬季把存于再生水中的低位热能“提取”出来,为用户供热,夏季则把室内的热量“提取”出来,释放到再生水中,从而降低室温,达到制冷效果。主要特点:1、系统稳定,城市污水一年四季水量相对稳定、水温变化较小、热能储存量大,易于通过市政管网收集,适宜作为再生水源热泵的低位热源。2、系统节能,以处理后的水为热源时,可节能4044%。3、经济效果,采用污水、中水和热泵供热相结合的方式,污水处理的成本可以从污水使用费或采暖空调费中部分和全部回收。4、环保效果,可以减少煤炭等传统能源消耗,从而相应降低CO2、NOX、SOX及粉尘
43、的排放量。5、高效环保的设备,采用三级离心式冷水机组。执行标准:水源热泵机组(GB/T19409-2003);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 GB/T19923 -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附近有再生水处理厂的建筑供暖空调系统。71污水源热泵技术 将污水中的能量有效地回收,在无污染的情况下,将其用于建筑物的供暖空调。减轻建筑物供暖空调对常规能源的依赖,为热泵的应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污水热能采集装置解决了以污水为热源的热泵应用的重大难题,执行标准: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 50335-2002);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
44、规范(GB50366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附近有污水处理厂的建筑供暖空调系统。同上72土壤源热泵技术 将土壤中的能量,通过高效热泵机组提取,向建筑物供热或供冷。高效热泵机组的能效比达到4.0KW/KW以上。应对场地地质条件进行勘察和可行性研究。执行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有合适温度的土壤源用户。同上73空气源热泵技术空气源热泵系统通过自然能(空气蓄热)获取
45、低温热源,经系统高效集热整合后成为高温热源,用来取(供)暖或供应热水,整个系统集热效率甚高。具有节能效果突出,投资回收期短;使用寿命长,运行费用低;运行安全,无人操作;模块化设计,安装方便等特点。执行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建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至下期公告发布本类技术之日止。74风资源评估与利用技术 风资源评估是以现场测量为前提,为了获得可靠的风资源评估结果,需要足够长时间的现场连续测风数据。目前,测风的主要手段有测风塔、风廓线仪
46、(风雷达)和卫星遥感测量。测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最佳风能评估资料,风资源评估有现场测风数据和长期站点记录数据分析法两种。风资源评估为风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技术依据。绿色建筑评价(十四)计算机及信息化应用技术75建筑节能设计计算软件应用技术建筑节能设计计算软件具备进行传热系数、耗热量指标计算、热隋性指标、冷负荷计算、防潮计算和隔热计算等功能,满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的要求。节能设计、热价计算、效益分析。同上76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测评技术对大型公共建筑单位面积年耗电量,单位面积空调年耗冷、热量,空调冷却水输送系数、热水输送系数,建筑物单位面积年总能耗等指标实施有效监测、计算和评估,并提出建筑物能耗优化、改进方案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信息系统。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测评。同上77门窗热工性能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