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起跑线的评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确定起跑线的评课稿.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确定起跑线的评课稿确定起跑线的评课稿 1、教材分析 确定起跑线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综合应用课,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让学生经历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计算弯道长度的过程,了解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要长,从而体会确定起跑线的意义;理解相邻跑道的长度差与圆的周长以及起跑线位置之间的关系;掌握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并学会确定起跑线。在观察、比较、归纳、探究的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民主的气氛中探索出规律。通过创设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的问题的意识
2、。 2、教学设计 这节课,教材上没有直接就研究比赛中起跑线的问题,而是采用的一个比较简单的生活情景进行学习。针对起跑线的不同正是由于比赛中的弯道的不同所造成的,所以采用了 100米比赛各运动员的起跑位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到400米的比赛,运动员也在同一条直线上起跑,公平吗?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来简化问题的难度只要将起跑线往前移 即可,那么移多少呢?。在讲例题时引导学生说出由于半圆的半径不同,因此所走的路程也不同。这为分析400米标准跑道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奠定了基础,在讲400米标准跑道确定起跑线的方法时,我先向学生课件展示400米标准跑道的组成,提出问题:相邻两道之间的距离差由什
3、么决定?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知道计算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与直道没关系,实质是计算由两个弯道合在一起的圆的周长之差。如果用R表示外圈大圆的半径,用r表示内圈圆的半径,那么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2R-2r=2(R-r)。而R-r实际上就是道宽,所以说如果题目中道宽直接告诉,则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2道宽。如果是半圆形跑道,则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R-r)或道宽。让学生知道要确定起跑线的位置,只需知道内外圆半径或道宽即可,实现了教学重点的突破。 3、反思 在巩固练习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确定环形跑道起跑线的位置时,运用外圈跑道的总长度-内圈跑道的总长度来计算的。这样计算比较麻烦。 这也是由于我在课堂上虽然
4、归纳了算法,但是没有把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学生还没有明确各种算法的优与劣,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该努力的地方。 确定起跑线的评课稿 确定起跑线是一节利用第一单元圆的周长,让学生用数学知识研究在实际的运动比赛的起跑线的问题的实践研究课。 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场不公平的比赛,让学生发现了比赛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问题。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找出问题的结果:弯道之差其实就是圆的周长之差。问题:如何确定每一条跑道起跑点呢?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起跑点,就要计算出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怎样计算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通过带学生观察体育运动场让学生知道计算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与直道没关系,实质
5、是计算由两个弯道合拢的圆的周长之差,再推导出: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道宽2,让学生知道确定起跑线位置只需知道道宽即可,实现了教学重点的突破。最后让学生练习解决相关的不同问题。如,小型运动会设置200米的半圆形跑道,每条跑道宽1.2米。第2跑道比第1跑道提前多少米?这时则需要学生要灵活应用即求相邻的半圆跑道=道。 问题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的意识,达到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目标。 确定起跑线的评课稿 确定起跑线是六年级上册的一节综合应用课,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让学生经历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计算弯道长度的过程,了解跑
6、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要长 ,从而体会确定起跑线的意义;理解相邻跑道的长度 差与圆的周长以及起跑线位置之间的关系;掌握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并学会确定起跑线。在观察、比较、归纳、探究的数学活动中,培养 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民主的气氛中探索出规律。通过创设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的问题的意识。 重点: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特点,在探究起跑线设计原理中掌握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难点: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的确定与什么有关。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试图重点体现以下几点:
7、 1、德育的有效渗透。课前谈话启发学生联想、表达:看到 起跑线这三个字你想说点什么?看出了学生们的感悟与理解,在课临结束时又一次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生活,在自己人生的起跑线上走的精彩,累了可以歇一歇,但要一直向前。有机、有效的进行了德育的渗透。 2、结合教学重、难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课一始提出问 题,100米和400米比赛规则有什么不同,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后,紧接着一段视频,给学生视觉感官上的冲突,从而认识到起点的不同,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 3、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有梯度的、有效的活动内容。 六年级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探究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对于这节思维性较强的内容他们有能力去完成,但对
8、于部分孩子也需要在重点处的点拨与引导,因此在进行第一次活动时,我采用小组的四人合作学习,而明确方法后,在第二次活动时则有孩子们独立完成,有层次梯度的设计,符合孩子们的学习特点及规律。 纵观这节课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1、设计了质疑的环节,但却忘记了实施。学生已经在活动 中产生了问题:跑赛时都是在跑道的中间,而我们计算的是跑道线的长度,也不能压线跑啊?针对学生的提问,有的孩子也在组内给出了精彩的解释,但我却落掉了这个环节,没有给孩子机会,使教学失去这一精彩的瞬间。 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总结出了两种方法,但方法没有比 较优劣,方法优化的问题体现不充分。 3教师上课时激情不够,不能很好的调动所有孩子的热情。 4、多媒体使用前未进行笔的矫正,说明熟练度不够,因此影响 上课情绪与效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