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信息技术课程.ppt(4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验教材(浙教版)介绍 吴洪来吴洪来 2006 年年 7 月月一、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这门课程年轻而富有活力,但建设的时间还很短,教师和学生对如何教和学这门课程都缺乏经验;同时由于本课程的一些特点(如发展快、实践性强等),对教师的教学很具挑战性,提高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显得更为迫切。因此,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和具有实际指导价值的教师用书是十分必要的。1.以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的基本理念,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
2、新精神,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2.从高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学科知识基础出发,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和对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打下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基础。3.着力改变本课程现行教材内容以软件操作为主的倾向,强调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的奥秘,感受信息文化,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4.教材尝试以“实践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法,如组织“讨论交流”、“实践体验”、“综合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5.教材风格力争图文并茂,版式新颖、活泼,给师生创造充分的教
3、和学的思维和实践活动空间,努力使所编的教材有较好的可读性和较强的可实践性。总之,要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上体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一课程总目标,编写出符合标准精神、有特色的信息技术教材。二、教材主要特点1.全面考虑课程结构,明确课程定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共有六个模块。应从整体出发来考虑这六个模块的内容建构及相互联系,明确课程定位,才能从教材这一领域落实必修模块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选修模块则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的要求。标准对六个模块的各自教学要求作了明确的阐述。其中,信息技术基础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考虑了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
4、衔接,又顾及后续课程,为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构建信息化学习平台创造条件。为搞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建设和教学工作,明确初中信息技术课程、高中必修模块以及选修模块之间的知识、技能的链接是很有必要的。下面从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几个方面来说明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教学要求(见下表)。以表中的“信息加工”为例,各阶段教学内容的划分是:初中课程主要是通过文字处理(文本的编辑、修改;版式设计)来加工信息。高中必修模块则要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要会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初步体验算法和程序设计的思想;了解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高中选
5、修部分体现在各模块中对信息加工的要求分别为:(1)“算法与程序设计”: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问题的算法并编程求解。(2)“多媒体技术应用”:多媒体作品规划、设计和制作。(3)“网络技术应用”:网站设计、能使用常用的网页制作工具制作与发布动态网页。(4)“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库和数据表的建立。(5)“人工智能初步”:知识表达、专家系统、人工智能语言与问题求解。关于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之间的关系处理。我们认为必修模块是基础,选修模块是信息技术教育在某一方面的继续和发展,但两者之间又是相对独立的。基于知识技能的培养是循序前进和螺旋上升的原理,在选修模块中
6、,我们更强调知识的整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会适当重新提及,以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一点也是为了适应各地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师在使用本教材时适度掌握和选择。2.将“实践探究”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贯彻这个精神,教材对一些重要的内容,设计了“讨论交流”、“实践体验”和“综合探究”(总称“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理解并掌握各种信息技术
7、的奥秘。这三类活动设置的原则是:“讨论交流”活动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技能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讨论交流等形式达到学习目的;“实践体验”活动则是在教师启发、指导下,学生通过上机实验、自主获取知识;“综合探究”活动要求较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课内外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三类活动的目的应不囿于知识、技能的学习,还要求学生自觉地进行自主学习,养成善于发表观点、交流思想,主动开展合作,发扬团队精神来解决问题。这对于形成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是有益的。下面对三类活动分别举例如下:(1).为使学生了解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信息管理方法,在信
8、息技术基础教材中设计了以“管理图书资源的方法”为主题的“讨论交流”活动。(2).电子公告板(BBS)是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教材中设计了以“电子公告板的使用”为主题的“实践体验”活动。其中,“实验步骤示例”较为详细列出了如何在一个电子公告板中办理注册手续,如何发贴、跟贴并就某一主题与他人开展讨论活动的步骤。这样做是起一个引导作用,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地登录其他网站的电子公告板,完成本实验的要求。(3)在多媒体技术中媒体的采集与制作是完成作品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为此,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教材中设计了以“广告设计与制作”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3.重视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
9、表达和交流活动中的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信息评价能力的培养。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指出:“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浙教版)在各模块中均附有“学生学业成长记录表”,表中列出了三类活动的评价指标体系,其内容含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每次活动既包括共性评价要求,也有针对每项活动的个性评价要求。指标的评定既有学生个人自评,也可以小组互评,最后在教师
10、指导下形成综合评价。教材中给出的是学生自评表,小组和教师的评定表可由任课教师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这里只给了“讨论交流”活动的评价指标(见下表)。其中,“个性化评价”的指标与所讨论的主题有关,具体内容已在各个“讨论交流”活动中列出,其余均为“讨论交流”活动的共性评价要求。(“实践体验”和“综合探究”活动的共性评价指标见教材附录)4.教材注重“大局观”的引导教材努力引导学生学会注重全局性、实质性、根本性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只注意具体操作的细节。教材各模块的每一章的小结中都附有“学习线路图”,这张图既是学习的引导图,又可作为一章学完后的知识技能结构的总结概括图。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小
11、结图表,这样做对学生的发展思维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图1给出了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信息加工”的学习线路图。信息的加工处理信息的加工处理体验建模体验建模,设计算法设计算法用用计计算算机机解解决决问问题题的的一一般步骤般步骤计算机的基本功能计算机的基本功能计算机的基本特征计算机的基本特征现代信息处理工具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计算机文字处理文字处理图表处理图表处理现有模型、算法和工具现有模型、算法和工具多媒体信息处理多媒体信息处理图图象象处处理理声声音音处处理理视视频频处处理理智能处理智能处理机机器器翻翻译译和和自自然然语语言言处处理理语语音音识识别别字字符符识识别别体验编程、上机体验编程、上机传统信息
12、加工处传统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加工作为一种尝试,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一开始就给出了整个模块的内容架构图(见下图)。任课教师和每位学生可以从三个方面读这张图:一是层次性,自左至右推进,实质上反映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基础与拓展的关系;二是连贯性,由上向下推进,局部反映了信息处理的过程;三是全局性,大致可以了解这个模块内容的基本结构。5.尝试新的教材体系早先,在高中的计算机课程中,曾试验过以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为中心的做法,事实上,算法才是程序设计的依据,具体程序只是算法描述或上机处理的手段。为此,我们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中花了相当多的篇幅,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用较易理解的自然语言和流程图语言来描述算法
13、(教材所附光盘中有书中全部实例的算法执行过程的流程图演示,形象生动而直观),让大家充分体验算法的作用,并逐步建立算法思维的方法。有了上述基础再讲“算法的实现”(编制程序,上机处理),就比较自然了。在编写多媒体技术应用教材时,遇到了媒体制作工具多而杂,如何处理的问题。我们试着运用案例教学的思想,以三个综合案例作线索,贯穿于全教材之中,避免了教材逐章逐节对媒体制作工具使用方法的介绍。三、教学建议:为全面落实和实现标准要求,我们广泛地了解国内外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发展和改革情况,消化吸收他们的教学经验,认真研究了我国现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我们认为教材是学校信息环境的重
14、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材应能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可能提供的信息环境,促进充实学校和家庭的信息环境建设,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利用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创新思维的教学氛围。教学是由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效果的评估等方面组成的一种再创造过程。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研究教学设计对提高课内外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建构主义理论对国内外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有着重要影响。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和技能主要是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与
15、工具,通过学习者主观与客观(包括师生、生生等)互动的过程,逐步建构起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改善和扩充自己运用信息技术来认知客观、创造性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指导作用的同时,必须认识学习者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信息技术中发生的现象进行概括,探讨其性质和特征,在学生深入思考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把握信息技术的学习和使用规律。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学生建构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提高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能力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更应体现时代的特点,应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有较大突破。具体的教学实施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16、.确立教学目标在确立课程总体目标时,应考虑课程的知识、技能、情感、能力等诸方面的分目标,在课内要营造起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掌握信息科学技术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构筑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充认知能力,探索掌握信息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培养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技能,在过程中加深对相关概念和原理的认识和理解,陶冶心性,懂得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形成健康的人格;在整个课程中,要计划组织和调控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提出问题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和实施、总结和成果评估等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创新、相互协作,发扬团队
17、精神。对上述总体目标要有分阶段落实措施,即建立阶段目标,要根据本校本班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及知识技能基础制订落实目标的具体方法和措施。2.研究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已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发现、探索、问题设计、任务驱动、范例、程序、讨论、比较、启发、迁移、情景、实践体验、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讲授法的成功有赖于教师广博的知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直观地课件,实例的趣味性、比喻的生动性。问题设计、课堂讨论、任务驱动、实践体验、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消除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提高
18、分析问题、应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述教学方法几乎都涉及:学习准备、学生分组、任务设计与分配、激发竞争、合作互补、作业任务进度检查等等。3.设计教学过程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选定教学方法后,便进入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阶段。教学过程包括: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新课的学习、练习、小结、作业和过程中的学生活动等。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十分注重教学互动、情智互动、课内与课外结合,要努力做到和谐发展,良性循环。4.评估教学效果及时评估教学效果,提倡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有机结合,教师测评与学生自主评价结合。除了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外,还应注意学习态度、主动性、积极性、可合作性等情感性成果的
19、评价。四、教学资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验教材(浙教版),除教科书(一本必修教材,五本选修教材)外,每册均配有相应的教师用书。今年年初,我们在试用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编辑了教学设计案例选编,其中包括了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法以及54个教学设计案例。此外,还为教师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源。1.“信息技术实践探究活动评价”的软件系统。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育部所倡导的多元评价的理念,使教师和学生能更加方便地使用本教材所设计的评价系统,我们编制了与本套教材配套使用的“信息技术实践探究活动评价系统”。该系统是一个基于因特网的评价网站,由两大部分组成,分别是教师管理平台和学生评价平台。在校园网
20、或因特网上建立了评价网站后,通过教师管理平台,任课教师可以设计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并对自己所任教的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学生评价平台,学生可以在每次实践活动结束后,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2.对各册教材均提出了教学方案建议。以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为例,我们提出了三套教材组织方案。教材组织方案一:32课时,适用对象是多媒体教学设备较完备,网络通信基础设备较健全,学生基础较好,对算法学习有兴趣的学校或班级。在教学上要求较全面实施标准所规定的内容,教学的重点放在新概念、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上,对一般常识性的内容可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简略讲解。教材组织方案二:32课时,适用对象是多媒体教学设备较好,学
21、生基础一般的学校或班级。在教学上着重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本方案与方案一不同之处主要是强调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在具体内容方面,增加基本知识的综合练习,减少了以下内容:2.2节解析算法中圆内正方形砖块的块数计算;2.2节计算圆环宽度的算法的实践体验活动;5.2节计算圆内正方形砖块数的实践体验活动;5.5节递归算法实例及程序实现。教材组织方案三:16课时,适用对象是多媒体教学设备较好,学生基础一般,但课时较少的学校或班级。由于课时较少,因而在教学上着重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会用自然语言或流程图描述简单问题的算法,掌握三种执行控制模式的流程图表示方法,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
22、计语言VB,能简单完成枚举、解析、排序、查找算法,每种算法可安排学习1个例子、完成12个练习的方式,在使用VB程序实现算法时,可将已完成界面设计的VB程序提供给学生,学生重点在算法的理解和实现上。方案中列出了课时安排表、方案实施纲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建议学时)等。其他各册教材也都有教学方案建议,详细内容可登录教学网站。3.教学研讨网站:(下图为该网站的首页)附录:关于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实验教材的售后服务附录:关于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实验教材的售后服务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开发的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实验教材”,是我社近年来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帮助实验区的师生用好新教材,确保新课标
23、的基本理念通过教材这一载体贯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是我们教材推广工作和售后服务的重点所在。首先,配合实验区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教师培训工作。为此,我们组成了以主编挂帅的专家小组,通过与实验区信息技术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充分沟通,了解当地的教育状况,有针对性地准备培训资料。每一次培训,从形式到内容,都经过集体讨论确定。小组分工明确,主编负责介绍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教材总的编写思路,各册的主要作者负责讲解每册教材的编写思路、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参加培训的专家大多具有使用新教材进行课堂教学的经验,因此能够有效地解决实验区教师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其次,及时对实验区进行回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实验区教师
24、对新教材的使用会有一些心得或困惑。我们通过在实验区召开研讨会、座谈会的形式,派专家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及时帮助实验区教师总结经验,解答疑难,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提高使用新教材进行课堂教学的效率。第三,定期对实验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优秀教案进行整理和汇编,形成正式出版物在实验区发行。同时,我们还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杂志签订了合作协议,确保基于新课程的教研成果能及时发表。这一方面提高了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兴趣,促使他们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用好新教材进行更多的思考,同时也有利于实验区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第四,鉴于目前实验区分布全国各地,相互交流比较困难,我们打造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网站(
25、)。作为新教材售后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网站不仅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一个进行学习和研究的园地。网站除了提供各册教材的相关资源和实践工具外,还开辟了论坛,由参加教材编写的有关专家担任版主,和实验区教师保持实时联系。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多元评价的理念,使教师和学生能更加方便地使用新教材所设计的评价系统,网站最后还提供了一个由教材编写者自行开发的“信息技术实践探究活动评价系统”。该系统是一个基于因特网的评价网站,由两大部分组成,分别是教师管理平台和学生评价平台。通过教师管理平台,任课教师可以设计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并对自己任教的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学生评价平台,学生可以在每次实践活动结束后,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宝剑锋从磨砺出”,新教材不过是一把刚出炉的剑,只有经过实验区课堂教学的不断磨砺,经过实验修订再实验再修订的螺旋上升,才能成为真正高质量的教材。这既是实验区存在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教材售后服务工作的终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