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说文解字》看古代饮食文化(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说文解字》看古代饮食文化(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从说文解字看古代饮食文化摘要:东汉许慎所作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现存最早而且成系统的一部字书,它以汉字的形式记录了中国古代丰富的社会文化。 “饮”与“食”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方面,食主要指食物,是吃的,而饮是指饮料,是喝的。古代的饮食与现在的饮食是又区别的。中国素来以“食”闻名于天下,粮、糗、饭、粥、饼是古代制熟后的主食,另外,酒在古代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饮品。从许慎的说解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饮食是与祭祀密切联系的。 关键词:说文解字 ;饮食 ;粮 ;菜;酒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制约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和领
2、域。而饮食文化作为中华民俗文化的一个非重要组成部分,则是从火的时代开始的。人类最初的饮食方式,同一般动物并无多大区别,还不知烹饪为何物,古人谓之“茹毛饮血”。礼记礼运说:“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槽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1】中国自古就以“食”闻名于天下,中国的饮食不仅烹调技术独特,而且菜肴品种新奇别致,蕴涵着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说文解字(一下简称说文)作为我国第一部字典,又被称为中国第一本大百科全书,它以汉字的形式记录了中国古代丰富的社会文化。一、“食”与粮 提到中国的饮食民俗文化,我们必须得知道饮食其实包括饮和食两个方面,那么在这一部分我先来谈一下
3、“食”,这就得从“食”字说起,许慎在说文食部中讲:“食,一米也。从 , 声。或说: 也。”“食”字在甲骨文中像一个盛食物的器具,上面像器具的盖子,下面是“簋”的象形字,“簋”在古代是被用来盛五谷主食的。而在小篆中,“食”字上面的盖子变作 ,是“集”的古字;下面的“簋”变成 。说文 部:“ ,谷之馨香也。像嘉谷在裹中之形。或说:匕,一粒也。”这样一来“食”的小篆构字意图就变成了把一粒一粒的米集在一起而成为食物。但是不管怎么变,“食”表示粮食所作的食物,这点信息还是保存着的。后来,“食”就泛指一切的食物。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农业的生产和发展,大约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
4、产生了原始农业。先民们从狩猎和采集生活进入到以作物栽培为主业,谷物粮食取代猎物和野果而成为人们饮食生活中的主粮。提到主粮,我们就知道,中国是以粮食为主粮的,而粮食是取之于植物的烹食原料。大约到了商周时代,华夏先民的主粮已经相当丰富了。说文禾部:“谷,续也。百谷之总名。”段玉裁注:“周礼太宰言九谷,郑云:黍、稷、稻、梁、麻、大小豆、小麦、 也。膳夫食用六谷,先郑云: 、黍、稷、梁、麦、 也。疾医言五谷,郑曰:麻、黍、稷、麦、豆也。诗、书言百谷,种类繁多,约举兼赅之词也。”【2】从各地的作物栽培来看,大体上黄河流域是以黍、稷等旱作物为主的,而长江流域则是以水稻为主。这里所说的黍、稷、稻等就是我们常
5、说的五谷杂粮,此外,到了西汉时期黄河流域也开始种植麦子,也以麦食为主粮。 从今天的南北饮食习惯来看,南方主要以米饭为主,北方则是以面为主。但是,不管是北方的面还是南方的米,都是由麦、水稻等去壳加工而来的。当然我们现在的加工方法是相当先进的,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也发明了谷物去壳的方法“舂”。说文臼部:“舂,捣粟也。从持杵临臼上。午,杵省也。古者雍父初作舂。”“臼,舂也。古者掘地为臼,其后穿木石。象形。中,米也。”太平御览引世本宋衷注:“雍父,黄帝臣也。”【3】由此可见,我们的先民们是多么的智慧。 关于“粮”,说文中写作“ ”。说文米部“ ,谷也。从米,量声。”周礼廪人:“凡邦有会同师役之事,
6、则治其与其食。”郑注:“行道曰粮,谓 也;止居曰食,谓米也。”由此可见,在古代“粮”与“食”是有区别的,粮指的是路粮,即在旅途中所带的干粮,“食”指的是家食。孔子在陈绝粮,意思是说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旅途中带的储备粮吃完了。在古代,使者出远门要带资粮,路过的友好国家作为东道主要给使者补充资粮资,是指路上的用度,粮指的是路上的食物。“粮”字从“量”,表示的是上路的干粮要事先计量好,后来泛指粮食。“粮”说文米部:“ ,干饭也。从米, 声。 “糗”是粮的一种,是炒熟的粮食,有的是成米粒的,有的是炒完后磨成粉,可以干吃,也可以用水泡开来吃,一般都是用作旅途上的干粮。所以孟子尽心下赵歧注说:“糗,饭干 也。
7、”古代行路的使臣到了友好的国家,一般都要接受这些国家的资助,资助的食物常常是脡脯(晒干的肉)和糗粮(炒干的粮食)说文米部:“糗,熬米麦也。从米,臭声。”用火炒干的米麦往往会散发出一股香气,就算装在袋子里也是可以嗅得出来的,故“糗”从臭。饭与糗不同,是蒸熟的,而且主要不是在路上吃的,而是随时煮随时吃。中国人吃饭的历史也是很早的,周书中记载“黄帝始蒸谷为饭。”说文食部:“饭,食也。从食,反声。”“饭”与“ ”是同源词,米熟为饭,肉熟为 。” “ ”又受源于“燔”,把肉烤熟需要反复翻动,故名“ ”或“燔”。而把谷米煮熟也要上下反转,故名“饭”。在黄河流域人们主要食用麦饭,即以麦(主要是大麦)做成的干
8、饭。说文解字“陈楚间相谒食麦饭”。可见,麦饭是秦汉时关东地区较为普遍的食品。麦饭的制法比较简单,不需要磨制,只要将麦去秕,蒸或者煮熟即可。做熟后的麦饭还可以暴干,以备长期保存。因其制作粗糙,所以多为平民食用,富人或者官僚地主食麦饭则被看作是节俭或者“清廉”。饼,是我国古代面食的总称。刘熙释名中说:“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 说文食部:“饼, 也。从食,并声。”“ ,稻饼也,从食,次声。”可见“饼”是指用麦类或其他谷类磨成细粉而制成的面点。【4】中国古代做饼已有蒸、烤、烙等诸多方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饼”与我们今天把圆形的面点称为“饼”不同,而是所有面食的总称。饼,最早是从外地传来的食品
9、样式,到了秦汉时代,经过人们的尝试已经出现了很多品种,包括汤饼、蒸饼、蝎饼、索饼等,皆是由其形状而命名的,如蒸饼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馒头之类,面食带汤的叫汤饼,包括今天的面条、面片、饺子、馄饨以至汤圆等等。【5】二、“疏”与菜 蔬菜,指的是由植物的根茎叶取来食用的统称。“蔬”也可写作“疏”,而后者在说文中当“通”讲,其本义是稀疏,后来引申为粗。“疏”当“粗”讲,原本用来说明不精致、不讲究的饭食,但因在古代的食物中,菜是粗食,所以后来“疏”就专指菜,加草头以作专称。先秦时期,可供人们食用的蔬菜种类仅有二十多种,多为野生采摘的,人工培植的大致有韭、瓜、葱、蒜等。到了秦汉时期蔬菜的种类逐渐增多,主要有
10、葵、芹、芋、韭、葱、芥、笋、萝卜、黄瓜、葫芦、藕、菠菜等,其中黄瓜又称胡瓜,是张骞通西域后由西方传来的,菠菜、葱、蒜等也是在秦汉时由国外传来。【6】 古代最常食用的菜是菘、葵、芹。“葵”,在古代被称作是“当家菜”,又称冬葵、冬觅菜,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蔬菜之一。说文 部:“葵,菜也。”葵菜甘滑,后来把味感滑的菜都称作是“葵”。“菘”,又写作“葑”说文 部:“葑,须从也。从 ,封声。”古称“须从菜”,“须从”之合音为“菘”。“菘”有两种:一种是白菘,叶大,根小,根不能吃;一种是紫菘,开紫花,根似蔓箐,又称芦菔。菘既可以做素菜,又可以用盐腌制,具有独特的香味和口感。白菘就是今天所说的白菜,而芦菔就相当
11、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萝卜。说文 部:“菔,芦菔,似芜菁,实如小者。”后汉书载王莽末年刘盆子随赤眉军入长安,皇宫中没有食物,于是宫子们“掘庭中芦菔根,捕池鱼而食之”。这是当时人们直接食用萝卜的首次记载。 葱、蒜、姜、韭是古代常用的荤菜。这里所说的荤菜不是我们今天所指的鱼肉等荤腥之菜,而是指在嗅觉和味觉上都有强烈刺激的一种菜。说文 部:“荤,臭菜也。” “葱”是最常用的荤菜,说文 部:“葱,菜也。从 , 声。”“葱”与“窗”(天窗)、“ ”(壁窗)、“聪”(耳通)等同源,都有通的意思。由此可见“葱”正是因草叶有孔而得名。“蒜”是最典型的荤菜,说文 部:“蒜,荤菜。从 , 声。”蒜的种类很多,中国土生的
12、叫小蒜,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叫葫,这是一般人习惯食用的大蒜,还有一种野生的小蒜,被称为山蒜、泽蒜或石蒜。道家和佛家把葱蒜列入五荤,出家人禁止食用,认为它们刺激味太大,会坏人心性。“蒜”是多瓣的,与聚在一起的算筹形似,故其字从“ ”。我国民间历来有小孩入学之日吃葱蒜的习俗,就是寄寓聪明通达、能数善算的良好祝愿。三、“饮”与酒 今天我们所喝的饮料种类很多,包括酒、茶、果汁、碳酸饮料等等。但是在古代所能见到的饮料却少之又少,到了秦汉时期,人们常喝的饮料主要又酒、浆、茶。浆,一般是用米粉或者面粉调水而成“米汁相捣也,亲水调面粉,俗亦称浆”,其中也有以白水为浆的,它是秦汉时期很普及的饮料;【7】 中国是
13、酿酒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也是酿酒业十分发达的国家,堪称“酒的故乡”。中国酒文化的原始,可以追溯到太古时代;它的涵盖面遍及华夏大地并且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息息相关。酒可以助兴,可以消愁,可以诱发灵感,可以祛病,可以健身延年。同时酒也可以惹祸,可以败德,可以麻木神经,可以亡国丧志。东汉许慎对它所下的说解是这样的,说文酉部“酒,就也。所以人性之善恶。从水酉声。一曰造也,吉凶所造起也。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8】我们知道,酒并非有情之物,它的善恶完全取决于人的善恶,我想许慎也应该是这样理解的吧! 关于酒的起源。上面已经提到了“仪狄造酒说”,另外还流传着“猿猴造酒说”、“酒星造酒
14、说”、“上皇兴酒说”、“杜康造酒说”【9】等多个说法。其中以杜康造酒最为著名。无论有多少种说法,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酒最先被用于祭祀。酒概:“太古无酒,用水行礼谓之玄酒酒之始为祭祀也。”说文酉部“醴,酒一宿孰(熟)也。”豊在甲骨文里作眠,像祭品装在祭器里的样子,是装好祭品的祭器,后来分化为凡礼仪之称的“禮”和祭祀时用的饮料“醴”。【10】关于酒的种类。中国古代酒的种类虽有“五齐三酒”之说,即“泛齐”、“醴齐”、“盎齐”、“缇齐”、“沈齐”、“事酒”、“昔酒”、“清酒”(据周礼天官酒正),但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两类:清酒和浊酒。【11】所谓清酒就是指滤去酒渣的酒,说文酉部中的“醇”、“
15、醲”、“酎”、“醹”、“醰”等酒属于清酒。醹说文中将酎说解为“三重醇酒”。段玉裁注:“谓用酒水酿之,是再重之酒也;次又用再重之酒为水酿之,是三重酒也。”这种酒是经过再三加工的,因此味道醇厚,度数较高。由于“醇”、“酎”等酒酿造的时间很长,所以又被称为“昔酒”。另外,“清酒”多为谷物酿制,其色多呈黄色或红褐色,因此也被称为“黄酒”。说文中的“配”、“醍”等就是指黄酒的颜色。“浊酒”是指没有过滤的酒,这种酒的酿造时间短,度数小,味道要淡一些。说文酉部中的“醴”、“醠”、“酜”、“醪”等就是这种酒。但是浊酒之间也是有区别的,例如“醴”和“醪”:“醴”中的米粒是融化在酒液当中的,酒液称粘稠状;“醪”中
16、的米渣是飘在酒面上的。而且“醪”的酿造时间要比“醴”的时间长,度数也较之高些。中国酒的种类很多,其中与“黄酒”齐名的还有蒸馏酒中的白酒,在古代又被称作“白干”或“老白干”,它与威士忌、白兰地并称为“世界三大蒸馏酒”。 关于酒的功用。首先酒是作为一种饮料而存在的,它是我国古代最主要的饮料。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无不饮酒的,它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其次,我们在酒的起源中提到过:酒是最先用于祭祀的。在考古发现中就可以证明,如满城汉代刘胜夫妇墓内陈放着三十三个大陶缸,发掘时缸内还能清楚的看到酒液蒸发后的痕迹。又如长沙马王堆汉墓一号墓中出土了六件精美的贮酒漆器
17、,据推测,其容量即达七十升以上。可见,酒在汉代皇室成员和贵族墓葬中是常见的随葬品。另外,在说文酉部中也有相关记载:“醮,冠娶礼祭也。”是指古代在结婚时用酒祭神的一种礼仪。在汉代还有专管用酒祭祀的官职祭酒。第三,酒还可以被用作医用。说文酉部:“醫,治病工也;酒所以治病也。”我国古代道家与医家都认为“酒为五谷之华,味之至”,意思是说酒是饮食中最好的东西,但也是损人之物。素问血气形志中记载:“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并注:“醪药,谓药酒也。”由此可见,酒在医药上的功用是很大的,就连今天依然在使用。第四,酒还可以作为调味品来使用。说文酉部:“酱,盐也。从肉,从酉,酒以和酱也。”意思是说酱是用酒拌
18、肉而成的。后来,一些植物也被用来做酱了。说文酉部中提到的肉酱为“醢”。“醢,肉酱也。”诗大雅行苇:“醓醢以荐,或燔或炙。”孔颖达疏:“释器云:肉谓之醢。李巡曰:以肉作酱曰醢。”植物制成的酱有 、 、 均为榆酱。段注“ ”:“榆酱,用榆人为之,榆人者,榆子中人也。”也就是说为捣碎榆子仁和酒而做成的酱。我们今天烹饪的时候,也很喜欢在菜肴中加一点酒用来调味。 关于酒的礼节。西周的饮酒礼仪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时、序、数、令。【12】时,指严格掌握饮酒的时间,只能在冠礼、婚礼、丧礼、祭礼或喜庆典礼的场合下进饮。说文酉部“醮,冠娶礼,祭也。”玉篇酉部:“冠娶妻也,礼祭也。”仪礼士冠礼:“若不醴,则醮用酒。”
19、这就是说,酒主要用于成人礼或婚礼等的祭祀上。另外,春秋传曰:“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莤酒。”这里描述了一种祭祀的方式,即将酒浇在捆束在一起的茅上,酒从茅上渗透下去,像神喝了酒。还有一种祭神方式,就是将酒洒在地上。“酹,餟祭也。”段注:“广韵曰:以酒沃地。”也就是说,酒是在成人礼、婚庆、祭祀时使用的。序,指在饮酒时,遵循先天地鬼神,后长幼尊卑的顺序。在说文中最直观的表现“序”的应该算是“醻”和“醋”这一对词了。说文酉部:“醻,主人进客也。”“醋,客酌主人也。”段玉裁对“醋”是这样注解的:彤弓笺曰:主人献宾,宾酢主人,主人又饮而酌宾谓之醻。作客人家,以客为尊,主人向客人敬酒为“献”,客人回敬
20、主人为“醋”,主人饮完之后再向客人劝酒叫做“醻”。“数”是对人们饮酒多少的限制,指在饮时不可发狂,适量而止,三爵即止。说文酉部中有这样几个字:醒、酣、醉、酲。说文酉部“醉,卒也。卒其度量不至于乱也。”“卒”是“终了”、“终结”,“醉”就是每个人所适应的酒量的终极。饮酒恰到好处,尽兴而不乱,是谓“酣”。说文酉部:“酣,酒乐也。”段玉裁引张晏说:“中酒曰酣。”史记高祖本纪集解引应劭注更为确切的解释是:“不醒不醉曰酣”。“酣”字从“甘”,“甘”是味觉中感到舒适的境界。“酣”正是饮酒后达到与“甘”同一境界的写照。醉、酣之前的状态是醒。说文酉部新附字:“醒,醉解也。”“醒”字从“酉”,可以知“醒”在古代
21、是与“觉”有别的,一般睡醒称“觉”,饮酒醉后醒来称“醒”。酣、醉之后,再饮下去于人体则有害了。说文:“酲,病酒也。”庄子人间世:“嗅之则使人狂酲。” “酲”源于“淫”。“淫”义为过分。“酲”就是饮得过分之称。“ ”是饮酒过量最激烈的表现。尚书泰誓:“淫酗肆虐。”疏:“酗是酒怒。”尚书天逸孔传:“以酒为凶谓之酗。”这也是“酗”从“凶”的理据所在。正式筳宴,尤其是御宴,都要设立专门监督饮酒仪节的酒官。据周礼天官冢宰记载,王室有掌握全国“酒之政令”的酒正。酒正是酒官之长,他们是以宴席上的礼节为准绳监督宴饮的人。这体现出了饮酒礼仪中的“令”。周初,周公辅成王,把禁酒当作一件头等大事来抓,发出了政府的禁
22、酒文告:酒诰。到了汉代,政府对饮酒无度也有禁令。汉律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酒,罚金四两。”其实早在先秦时期,饮酒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习俗,禁令的作用很微弱。说文:“醧,私宴饮也。”即因尽私恩而请喝酒。“醵,会饮酒也。”即聚合凑钱饮酒,这都反映了人们对酒的喜爱以及酒在社会中的微妙作用。 总之,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而许慎所作的说文解字也是一部“百科全书”。我们都知道文字是一定民族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形体构造和词义的发展变化,往往反映出当时社会各方面的真实情况。说文解字作为一部字书,包罗着中国的整个文化现象。它从食部、羊部、酉部等部首字群里为我们展示了我国古代先民们的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
23、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1,10,4,5王宁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97,92,132,133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 李昉太平御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6,7林剑鸣秦汉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973,975 8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9 韩胜宝华夏酒文化寻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13 11,12 韩祎 说文解字酉部字的中国古代酒文化内涵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11,3031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