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策划培训教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策划培训教材.ppt(6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策划(4.3)华通机电集团:xxx2010年5月运行模式:基于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的运行模式 策划:建立所需的目标和过程,以实现公司的环境方针所期望的结果;实施:对过程予以实施;检查:根据环境方针、目标、指标以及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过程进行监测和测量,并报告其结果;改进: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绩效。许多公司通过由过程组成的体系以及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运行进行管理,这种方式称为“过程方法”。GB/T 190012000提倡使用过程方法。由于PDCA可以应用于所有的过程,因此这两种方式可以看作是兼容的。公司环境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职业健康安
2、全方针:遵规守法,持续改进,保清洁环境和安全生产。遵规守法,持续改进,保清洁环境和安全生产。3 体系的相关术语与定义体系的相关术语与定义 环境环境:公司运行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因素。环境影响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危险源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识别危险源识别: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风险风险: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风险评价风险评
3、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事件事件:己发生或可能导致发生伤害或疾病(不管其严重程度)或死亡的与工作有关的情况。事故是一种己造成人员伤害、疾病或死亡的事件。4.3 策划(策划(PLAN)策划是体系PDCA运行模式的“P”环节,是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策划的输出是“4.4实施和运行”的输入。策划的任务是根据公司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充分、全面地识别环境因素/危险源,并对公司的环境影响/危险(害)进行正确评估与分级,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策划活动还应考虑方针的要求。策划整个条款包括: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法律与其他要求;目标和指标,目标;环境管理方案,职业健
4、康安全管理方案。4.3.1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 标准条款:标准条款: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a)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因素,此时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等因素;b)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组织应将
5、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理解要点理解要点:一、制订目标和指标时,考虑哪些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二、同时公司的程序文件及活动应明确以下范围、方法和途径:1)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所伴随的环境因素:a)活动设计、开发、工艺改造、生产制造、采购、设备动力运营、仓储、环境设施运行、后勤管理、销售及售后活动;b)产品材料、零部件、半成品、成品、不合格品等;c)服务对象顾客、社会、公众及其他相关方等;d)法律法规识别时必需符
6、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e)其他潜在的和异常发生的情况等。2)公司能够控制和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直接和间接的环境因素;标准中“能控制的”环境因素是指公司自身可以管理、改变、处理、处置的环境因素,可包括公司自行设计的产品、生产加工过程、设备维护、办公活动及后勤生活中的环境因素 “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指公司不能直接加以控制和管理的,即不能通过行政管理或其他技术手段等改变的环境因素。3)环境因素识别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两个方面和七种类型: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两个方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及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七种类型:大气污染,
7、水质污染,大气、水质、土壤污染等,土壤污染,社区影响,资源损耗,人体健康影响或其他。4)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 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很多,本公司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a)现场观察,现场观察和面谈都是直接识别出现场环境因素最有效的方法;b)输入输出法,针对所选择的分析单元,要考虑输入、输出的充分性,尽可能的识别环境因素。c)专家评议,由环保专家、现场管理者、工艺技术人员等专业人员组成评审组和利用输入输出法的思路进行会议评审。例:三、环境因素与环境影响评价流程图第一步:以部门或相对的生产工序(车间)为单位,首先选择所要分析的活动、过程或产品及确定 分析单元。第二步:针对所选择的分析单元,要考虑输入、输出
8、的充分性,尽可能多的识别环境因素。第三步:对已识别出的环境因素应确定其所具有的实际和潜在的、直接和间接的,以及积极和消极(以消极为主)的环境影响。第四步:选择适用于自身的评价方法,如直接定判断法或打分法,以评价环境影响的重要程度。第五步:对已确定的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可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进行控制,控制措施应与伴随的环境影响相匹配。四、环境影响评价 1)评价环境因素是在识别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明确管理重点和改进要求的过程,确定出公司的重要环境因素,进而进行有效控制。2)环境因素进行调查和识别后,根据本程序对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行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并将结果填在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上。3)按环
9、境影响严重性,环境因素分为三级:重要环境因素;中等环境因素;一般环境因素。4)环境影响评价应从环境影响本身和对组织经营和商务活动的影响两个方面考虑,包括:a)环境影响 的规模、严重程度;b)环境影响的概率和持续时间;c)对环境破坏的可恢复性;d)全面考虑污染的影响和资源使用的影响;e)法律、法规要求;f)改变环境影响的难度;g)改变环境影响所需的费用;h)改变环境影响对其它活动及操作程度的影响;i)相关方所关注的问题;对组织公共形象影响。5)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常用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可包括:直接判断法、打分评价法等。直接判断法直接判断法:直接用“是”与“非”的方法判断,如违反法律、法规要求可直
10、接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出现以下三类环境因素时,可直接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a)已违反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的环境因素、如超标排放;b)政府或法律明令禁止使用,限制使用或限期替代使用的物质,如重污染工艺,大耗能设备等;c)产生的废弃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环境因素。如:涂料废物、爆炸性废物、表面处理废物、含铬废物、含铜废物、含镉废物、石棉废物等。打分评价法打分评价法:设定不同参数及取值域,分别打分并通过一定公式综合计算等等。出现“直接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中规定以外的其它类型时,其环境影响M值按M=a+b+c+d+e计算后判定,M值20时,为重要环境因素,13M值20时,为中等环境因素,M值
11、13时,为一般环境因素。a、b、c、d、e按综合打分表。6)环境因素评价的结果各单位在评价并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后,要把重要环境因素按影响的大小依次填进重要危险源/环境因素控制措施一览表。五、环境因素的控制 1)从“末端治理”到“清洁生产”末端治理是指针对生产末端产生的污染物开发行之有效治理技术;清洁生产: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通过的,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消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2)对于重要环境因素,
12、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从源头抓起,选择和制定相应的控制程序或用目标或用管理方案,填入重要危险源/环境因素控制措施一览表。重要危险源/环境因素控制措施一览表公司由各单位负责人审核,执行总裁批准,各企业由本企业技术部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3)对于潜在的重要环境影响,按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执行。4)对于中等环境因素,应确定准备整改的时间计划,界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5)对于确定为一般的环境因素,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a)将来要采取措施或控制;b)不采取,若能进行控制更好;c)不采取措施,将来再评审。6)环境因素的更新 公司各单位和各成员企业技术部应定期对所有环境因素进行重新识别、评价和确定重要环
13、境因素,每年至少一次。a)管理评审有要求时;b)公司活动、产品、服务发生变化时;c)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d)有关环境方面投诉发生或相关方要求发生变化时;e)重大环境事故发生时。在生产、服务、活动等没有发生变化时,可通过文字说明等方式进行签字确认,不必重新评价。7)管理措施的实施 经批准的重要危险源/环境因素控制措施一览表及相应管理措施或方案由主管部门分发到相关单位,各单位应严格按相关要求实施。标准条款:标准条款: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实施必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实施必要控制措施,这些包括:要控制措施,这些包括:常规和非
14、常规活动;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包括分合同承包商和访问者)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包括分合同承包商和访问者)作业场所内的设备,无论其是否由组织或外界提供。作业场所内的设备,无论其是否由组织或外界提供。组织应确保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对这些评价的结果及控制组织应确保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对这些评价的结果及控制效果进行考虑。组织应形成文件化,并保持这类作息是最新的。效果进行考虑。组织应形成文件化,并保持这类作息是最新的。组织用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应该:组织用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应该:依据其范围、性质和时限加以界定,以确保方法是预防性的而不依据其范
15、围、性质和时限加以界定,以确保方法是预防性的而不是反应性的;是反应性的;提供由和所规定的措施加以消除或控制的风险的辨识和风险的分提供由和所规定的措施加以消除或控制的风险的辨识和风险的分级;级;与运行经历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能力相一致;与运行经历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能力相一致;为确定设备需求、辨识培训需要和(或)进行运行控制提供依据;为确定设备需求、辨识培训需要和(或)进行运行控制提供依据;提供所需措施的监测,确保其实施的有效性和适时性。提供所需措施的监测,确保其实施的有效性和适时性。4.3.1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理解要点:理解要点:一
16、、制订目标和指标时,考虑哪些对职业健康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的危险源。二、同时公司的程序文件及活动应明确以下范围、方法和途径:1)危险源及其带来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要控制风险,首先第一步要识别危险源,然后评价其给公司带来的风险程序,公司依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结果,来考虑风险控制的措施及降低风险的优先顺序。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要在文件化的程序指导下进行,即危险源控制程序 2)同样,危险源识别时应覆盖的范围:a)公司的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b)公司的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抢修活动;c)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这其中包括内部员工和外部分合同承包商和访问
17、者的活动。d)作业场所内公司的内部设施,如公司所拥有建筑物、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e)作业场所内由外部提供给组织的设备设施,如组织租赁的建筑物、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3)危险源的识别时应考虑以下内容: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两个起因和二十种危险(害)类别;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两个起因:第一个起因: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也称为第一类危险。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遭到破坏或失效,事故将不可避免。常见的第一类危险
18、源如图:第二个起因: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也称为第二类危险。它通常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二类危险源如图:二十种危险(害)类别:二十种危险(害)类别:a)物体打击;b)道路交通伤害;c)机构伤害;d)起重伤害;e)触电;f)灼烫;g)火灾;h)高处附落;i)锅炉爆炸;j)容器爆炸;k)其他爆炸;l)中毒或窒息;m)尘肺;n)噪声伤害;o)震动伤害;p)辐射伤害;q)视力伤害;r)腐蚀伤害;s)作业环境不良;t)其他。作业活动举例:作业活动举例:a)登高;b)1、2级禁火区或动火;c)拖接临时供电线路;d)物品占用通道;e)制造现场探伤;f)金属切削;g)压
19、力加工;h)电镀;i)焊接气割;j)手工打磨;k)手工金属表面喷涂;l)装箱拆箱;m)划线作业;n)引钩吊运;o)电气作业;p)电磁场作业;q)维修(房屋、设备);r)磨刀作业;s)试验;t)空压机运行;u)饮食机械操作;v)锅炉运行;w)机动车行驶;x)废料回收处置;y)清洁清扫作业;z)一般仓库;aa)化危仓库;ab)油库油罐;ac)气瓶库;ad)润滑作业;ae)液化气使用保管;af)管线管道维修;ag)消防警卫;ah)地下管道维护;ai)梯台登踏;aj)避雷装置(维护检测);ak)外出业务;al)办公;am)相关方的活动;an)一般人体运动;ao)化危物品装运;ap)人工搬运。4)危险源
20、的识别 危险源识别是确认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也就是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第一,分类第一,分类。为了便于进行危险(害)因素识别与分析,我们先对危险(害)进行分类,如根据GB/T 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害)因素分为六类。物理性危险(害)、化学性危险(害)、生物性危险(害)、心理性危险(害)、行为性危险(害)、其他危险(害),现下面具体讲解。a)物理性危险(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露运行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等);防护缺陷
21、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电危害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噪声危害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振动危险振动危险(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电磁辐射电磁辐射;运行性危险(运行性危险(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等);明火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潮液体、其他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上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
22、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或过低、气压过高或过低、自然灾害等);信号缺陷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等);标志缺陷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等);b)化学性危险(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液体、固体、粉尘等)自燃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液体、固体等)腐蚀物质腐蚀物质(腐蚀性气体、液体、固体等)c)生物性危险(害)因素: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d)心理、生理性危险(害)因素: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理异常、辨
23、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色盲等);e)行为性错误:指挥错误、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监护失误等。第二,辨识的主要内容第二,辨识的主要内容。危险源辨识层次图 1、厂址 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2、厂区平面布局 a)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置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健康防护距离等;b)运输线路及码头。3、建(构)筑物 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操作、安全、运输、检修)通道、开门,生产健康设施。4、生产
24、工艺过程 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5、生产设备、装置 a)化工设置、装置;b)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c)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d)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e)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已炔站、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等;f)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g)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产健康设施。第三,辨识的方法第三,辨识的方法 本公司通常采用以下二种方法:a)现场观察法,到现场观察各类设备设施、场地,分析操作行为、安全管理状况
25、等,获取危险源资料;b)输入输出法,针对所选择的分析单元,要考虑输入、输出的充分性,尽可能的辨识危险源。例子:三、危险源控制流程图 第一步第一步:包括两个方面:a)收集厂址、厂区布局、建(构)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的相关资料,收集国内外相关法规和标准,了解同类设备、设施或工艺的生产和事故情况,评价对象的地理、气象条件及社会环境状况等进行分析 b)以部门或相对的生产工序(车间)为单位,首先选择所要分析的活动、过程或产品及确定 分析单元。第二步第二步:针对所选择的设备、设施、场所的地理、气象条件、工程设计方案、工艺流程、装置布置、主要设备和仪器、原材料、中间体、产品的理化性质等,要考虑输
26、入、输出的充分性,辨识和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尽可能多的识别危险源。第三步:对已识别出的危险源应确定其所具有的实际和潜在的、直接和间接的,以及积极和消极(以消极为主)的危险(害)。第四步:选择适用于自身的评价方法,如直接定判断法或间接判定法,以评价危险(害)的重要程度,即风险评价。第五步:对已确定的有重要影响的危险源,可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进行控制,控制措施应与伴随的危险(害)相匹配。四、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是指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根据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分析、预测存在的危险(害)因素的危险危害程度。2)在危险源识别后,根据本程序对危险源评价,确定重要危险源并将结果
27、填在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上,各企业将结果(可以用电子版本)报公司办公室备案。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公司由各单位负责人审核,执行总裁批准,各企业由技术部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3)按危险(害)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三级:重要危险源;中等危险源;一般危险源。4)危险源的评价方法 常用的危险源评价方法可包括:直接判定法、间接判定法。直接判定法直接判定法 出现以下2类危险不符合时,其危险等级可直接判定为重大危险:a)严重违反有关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国家强制执行的;b)有剧毒、有害,可能导致较大危险或严重危险的危险源。间接判定法间接判定法 出现4.2.3.1中规定以外的其它危险时,其危
28、险等级D值按D=LEC计算后判定,D71时,为重要危险,31D71时,为中等危险,D31时,为一般危险。L、E、C值可参照综合打分表。5)危险源评价的结果a)各单位在评价并确定重要危险源后,要把重要危险源按风险的大小依次填进重要危险源/环境因素控制措施一览表,并将结果(可以用电子版本)报办公室备案。b)重要危险源是公司不可接受的风险,对于中等或一般危险源是公司可以接受的风险,但要加以控制,防止恶化。五、危险源的控制 1)对于重要危险源,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要从源头抓起,选择和制定相应的控制程序或用安全目标或用管理方案,填入重要危险源/环境因素控制措施一览表,各企业将结果(可以用电子版本)报公司
29、办公室备案。重要危险源/环境因素控制措施一览表公司由各单位总经理审核,执行总裁批准,各企业由本企业技术部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2)对于潜在的紧急风险,按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执行。3)对于中等危险源,应确定准备整改的时间计划,界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4)对于确定为一般的危险源,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和预防措施。5)危险源的更新 公司各单位和成员企业技术部应定期对所有危险源进行一次重新识别、评价和确定重要危险源,每年至少一次,必要时,可调整重要危险源的识别方法和评价标准。遇下列情况可及时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价。a)管理评审有要求时;b)公司活动、产品、服务发生变化时;c)相关法律、法
30、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d)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投诉发生或相关方要求发生变化时;e)重大事故发生时。6)控制措施的实施 经批准的重要危险源/环境因素控制措施一览表由主管部门分发到相关单位,各单位应严格按相关要求实施。标准条款:标准条款:环境:环境: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a)识别适用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识别适用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b)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
31、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加以考虑。法规和其他要求加以考虑。职业健康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识别和获取它应遵守的职业健康安全法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识别和获取它应遵守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及其他要求。律及其他要求。组织应保持这些信息是最新的,应将有关法律和其它要求的信息传组织应保持这些信息是最新的,应将有关法律和其它要求的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相关方。达给员工和其他相关方。4.3.2 法律与其他要求法律与其他要求 理解要点:理解要点:一、环境条款的理解要点 遵守法律法
32、规是公司环境方针中的三项承诺之一(另二项:环境体系的“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持续改进”)。为此:1)建立程序,并按程序确定适用于本公司的法律、法规。为了符合适用于公司的法律、法规,公司必须首先知道有哪些法律、法规以及他们如何对公司生产影响。适用于公司的法律、法规的范围取决于公司的环境因素。不同的公司环境因素不同,所适用的法律、法规也不相同,不能照搬其它组织识别的结果。2)公司还应建立获得法律和其他要求的渠道,包括对变动信息的跟踪。为了记录法律、法规认定的结果并跟踪法律要求,组织可建立并保持与其活动、产品或服务有关的所有法律和法规的目录或清单。在这样的目录或清单中应明确与组织
33、的环境因素相对应的法律、法规要求,细化到相关条款,并以此作环境管理的依据。3)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国家、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制定、颁布的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制度等。4)公司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主要包括:产业实施规范,与官方机构的协定,非法规性指标,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之类。二、职业健康安全理解要点:遵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是组织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中必须予以承诺的,也是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中的重点。组织应全面掌握适用的有关要求、特别是地方及行业的有关要求往往直接规范着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行为,反映着组织所属行业或地区特点。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是组织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
34、所以组织要有法律、法规意识,要主动去了解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要及时更新,并建立相应的程序和获取途径。三、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控制流程 四、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控制 1)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的编制与管理 办公室根据各单位备案的重要危险源/环境因素登记表及企业的工作、产品或服务的实际需要,确认公司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并编制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清单。经审批后下发到各企业/部门。各部门/企业应根据公司下发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清单识别本单位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并编制本单位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清单。经审批后下发到本单位相关职能部门。清单在下发前应经过审批:公司由各部门负责人审核,行
35、政副总裁批准;成员企业由技术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2)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获取与管理 人力资源部、品质管理部应助办公室依据经批准的清单及时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可设专人负责。收集的主要渠道和方法有:a)网络查询下载:每年至少一次;b)向行业主管部门咨询:每年至少一次,查询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颁布、更新情况;c)上级主管部门发放;d)通过报纸、刊物获得。e)外购或外借复印。3)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宣贯与执行 办公室应协同人力资源部组织各部门/企业进行相应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学习培训;各部门/企业应将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在本单位进行宣贯。宣传贯彻的方式包括:通过各种发放相
36、关文件资料、召开会议传达、组织相关知识培训、进行执行情况的日常考核与监督等。各企业通过采购合同、协议、简报及座谈会的形式向供方及其他相关方传递有关环境管理与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各部门/企业在各项管理活动及生产、服务活动中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管理与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4)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更新 人力资源部、品质管理部应协助办公室定期对清单中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更新情况进行跟踪,必要时,设专人负责跟踪工作,以确保及时获得有效的版本。所获的最新版本经确认后应及时传递给相关单位,并进行必要的宣贯。各职能部门/企业若发生环境因素/危险源变化时,应及时以书面形
37、式传递给办公室,便于能及时更新清单并获取相应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若在定期跟踪时,清单及文件没有任何变化而不需要更新,可通过文字说明并签字的方式实施确认。5)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信息传递与查询 清单及文本可通过电子文本、纸质文件等方式进行传递。公司在网站建立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专栏,以供公司所属各单位在网上查询、应用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6)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监视 这个就是公司后面程序所讲到的合规性评价。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目标、指标和方案(环境)环境)组织应对其内部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实施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环境目标和指标。组织应对其内部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实施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环
38、境目标和指标。如可行,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包括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适如可行,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包括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组织在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此组织在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此外,还应考虑可选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外,还应考虑可选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其目标
39、和指标的方案,其中应包括: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其目标和指标的方案,其中应包括:a)规定组织内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目标和指标的职责;规定组织内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目标和指标的职责;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目标目标(职业健康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组织应针对其内部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如可行,目标宜组织应针对其内部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如可行,目标宜予以量化。予以量化。组织在建立和评审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应考虑:组织在建立和评审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应考虑:法规和其他要求;法规
40、和其他要求;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风险;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风险;可选择的技术方案;可选择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相关方的意见。相关方的意见。目标应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包括对持续改进的承诺。目标应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包括对持续改进的承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组织应制定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已实现其目标。方案应包含形成文件的:组织应制定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已实现其目标。方案应包含形成文件的:a)为实现目标所赋予组织有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和权限;)为实现目标所赋予组织有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和权限;b)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时间表。)实现目
41、标的方法和时间表。应定期并且在计划的时间间隔内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评审,必要时应针对组织的活动、产应定期并且在计划的时间间隔内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评审,必要时应针对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的变化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修订。品、服务或运行条件的变化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修订。一、因环境管理体系标准1996版换成2004版,原来的“目标和指标”和“4.3.4 环境管理方案”合并成“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所以与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标准条款号不一致。二、管理方案的形成流程图:1)法律和其他要求公司应在方针中承诺遵守法律、法规,这个承诺在目标中落实。如果组织尚存在或潜
42、在违反有关要求的环境因素,在制定目标、指标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而且目标、指标的制定也应符合有关要求。2)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公司通过评审已识别的重要环境因素,在制定目标、指标时应以这些因素为主攻方向。3)所确定的目标、指标应符合组织的规模、经济、技术、经营状况等实际情况,要切实可行。4)相关方的观点客户、周围居民,特别是受公司环境绩效影响较大的相关方的有关要求,应考虑纳入目标和指标。三、目标、指标和方案的理解(关联)1)凡可行时,目标和指标要具体化、量化,要设置参数并可测量。2)公司内部各管理层、各有关部门均应根据公司总的目标和指标建立本单位的目标和指标,并形成文件。3)公司应根据目标、指标、
43、重要环境因素、重要危险源制定一个或多个管理方案,保证目标、指标的实现,及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受到控制,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4)方案的内容:根据组织的目标、指标的分解落实情况,管理方案也应相应地逐步细化,可具体到公司运行的基本要素(如岗位),并使各相关层次与职能的管理方案与其所承担的目标、指标相对应。方案并且要规定实现目标、指标的职责、方法和时间表。5)重要环境因素/重要危险源也应根据目标、指标及方案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四、管理方案的控制 1)管理方案的内容 a)目标和指标;b)所制定的具体行动措施与方法;c)项目负责人、验证人员 d)每项措施所对应的责任部门或人员、完成日期;e)方案实施
44、的费用预算;f)必要时,考虑其它资源保障,包括人力、技术等;2)管理方案的要求 a)管理方案应直接来自目标和指标,一般对应于一个具体的指标制定一个管理方案;b)根据目标和指标的具体内容,方案中的具体措施可针对单个过程、项目、产品、服务、场所或场所的设施;c)措施应与企业实际协调一致,并与财务预算相协调;d)方案应征求员工代表或工会的意见;e)管理方案必须经过批准。必要时,可作相应的修订。f)应形成文件。3)管理方案的评审 管理方案制定后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必要时应保留相关评审记录,并由参加评审人员签名。评审的主要内容有:a)方案是否有针对性,是否能实现目标和指标;b)措施是否充分、是否可行
45、,是否便于操作;c)措施是否会带来不符合或负面影响;d)费用预算是否合理,可行;e)进度及责任人员安排是否科学、合理;f)资源、人员能力是否充分;g)是否有其它配套问题需要解决,有哪些,如何解决。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主管人员必须参与评审。必要时,方案实施人员及其它相关人员也应参与评审。4)管理方案的审批 管理方案经相关专业人员评审通过后,必须由下列人员审批后方可实施:a)公司总部的管理方案由分管副总裁审核,总裁批准。b)各企业的管理方案由分管副总经理审核,企业总经理批准。5)管理方案的验证与有效性评价 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部门,按职责的要求由不同的人员进行验证、评价管理方案的有效性:a)措施计
46、划是否全部实施完毕,并符合原计划的要求,实现了目标和指标;必要的文件资料的修改、发放与宣传工作是否完成;是否有不符合或负面影响产生。b)对有效的措施作永久性更改;c)对逾期未能完成者,监督部门应组织责任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再次限期完成并监督验证;d)对效果不明显的,应重新组织人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重复上述步骤,或采取纠正预防措施表的形式执行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直到有效为止。6)管理方案的更改与更新 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考虑对管理方案的更改或更新:a)目标和指标的变更时;b)公司新产品开发、投产时;c)新增添服务项目时;d)产品生产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e)设备设施经过技术改造后;f)评审或其他认为有必要时。例1:目标、指标的管理方案,这里以“展开图”的形式出现例2:实例焊接加工的辨识及管理方案等例3:实例说明行车作业的辨识、管理方案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