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思路从何而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创新思路从何而来.ppt(9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技术创新思路从何而来技术创新思路从何而来李大东李大东二一一年十月二一一年十月前前 言言世界原油质量变化趋势世界原油质量变化趋势u含硫和高硫原油比例在增加含硫和高硫原油比例在增加2010年世界产原油年世界产原油39.14亿吨,其中含硫和高硫原油占亿吨,其中含硫和高硫原油占 75%,含硫量在,含硫量在1%以上的占以上的占57%,在,在2%以上的超以上的超 过过30%全球剩余可采储量中硫含量全球剩余可采储量中硫含量1.5%的高硫原油约占的高硫原油约占70%u含酸和高酸原油产量有所增长含酸和高酸原油产量有所增长世界高酸原油产量世界高酸原油产量1998年年1.4亿吨,亿吨,2004年年2.0亿吨,亿吨,
2、2009年达年达4亿吨,占全球原油产量近亿吨,占全球原油产量近10%我国高酸原油约我国高酸原油约5700万吨万吨/年,占全国产量年,占全国产量30%320102010年中国大陆的炼油能力已经达到年中国大陆的炼油能力已经达到5752757527万吨,是万吨,是20002000年的年的1.771.77倍。倍。20102010年中国加工原油年中国加工原油4.234.23亿吨,进口原油亿吨,进口原油2.362.36亿吨,原油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对外依存度55.8%55.8%。20102010年中国石化加工原油年中国石化加工原油21297.221297.2万吨,共计万吨,共计144144个油种。个油种。
3、按照原油性质分类原则:按照原油性质分类原则:u加工高硫、高酸劣质原油的比例达到了加工高硫、高酸劣质原油的比例达到了49.58%49.58%,同比,同比增加增加0.640.64个百分点个百分点u加工含硫、含酸及以上原油的比例达到了加工含硫、含酸及以上原油的比例达到了80.66%80.66%,同,同比增加比增加0.680.68个百分点。个百分点。我国炼油工业面临原油劣质化压力我国炼油工业面临原油劣质化压力u进口主要原油总体评价:进口主要原油总体评价:总体趋势变重,硫含量、酸值上升总体趋势变重,硫含量、酸值上升u2010年炼油企业进厂原油平均性质:年炼油企业进厂原油平均性质:硫含量为硫含量为1.24
4、%,最高达,最高达2.4%酸值为酸值为0.6mgKOH/g,最高达最高达1.85mgKOH/g盐含量盐含量53.8mgNaCl/L,最高达,最高达195mgNaCl/L4我国炼油工业面临原油劣质化压力我国炼油工业面临原油劣质化压力5我国炼油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我国炼油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世界各国的环保法规日趋严格,与之相适应的汽柴世界各国的环保法规日趋严格,与之相适应的汽柴油标准也不断升级。油标准也不断升级。u欧盟及日本、韩国等国家车用汽、柴油产品的硫含量已欧盟及日本、韩国等国家车用汽、柴油产品的硫含量已经要求小于经要求小于10ppm10ppm,北美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对其硫含量的,北美及澳大利亚等国
5、家对其硫含量的要求也控制在要求也控制在303050ppm50ppm。u根据预测,全球硫含量低于根据预测,全球硫含量低于10ppm10ppm的汽、柴油产品产量的汽、柴油产品产量今年将达到今年将达到60%60%以上。从未来发展看,各国汽、柴油产品以上。从未来发展看,各国汽、柴油产品质量主要向超低硫方向发展。质量主要向超低硫方向发展。6从从20102010年起,我国汽油硫含量控制在年起,我国汽油硫含量控制在150ppm150ppm,与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国内从国内从20102010年起控制汽油产品中的苯含量不大于年起控制汽油产品中的苯含量不大于1%1%,与欧,与欧
6、美、日本及韩国等国家对苯含量的要求相当。美、日本及韩国等国家对苯含量的要求相当。20112011年,我国开始实施新的车用柴油标准,硫含量有较大年,我国开始实施新的车用柴油标准,硫含量有较大幅度降低。幅度降低。我国炼油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我国炼油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最大量生产最大量生产清洁产品清洁产品日益日益劣质化劣质化的原油资源的原油资源7?用日益劣质的原油,尽可能多地生产优质用日益劣质的原油,尽可能多地生产优质产品,别无选择,只有依靠产品,别无选择,只有依靠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中国炼油工业面临巨大挑战中国炼油工业面临巨大挑战什么是技术创新?什么是技术创新?u技术创新是技术创新是研究开发新技术研究开
7、发新技术(全新的或改(全新的或改进的),并将这些新技术成功进的),并将这些新技术成功商业化商业化而而创创造价值造价值的全过程。的全过程。u技术创新的实质是创造技术差异,目的是技术创新的实质是创造技术差异,目的是获得竞争优势,产生更大价值。获得竞争优势,产生更大价值。技术创新过程技术创新过程u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要开发的技术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要开发的技术u在在对对现现有有技技术术进进行行全全面面分分析析、梳梳理理的的基基础础上上,以以缺缺点点、不不足足为为突突破破口口,找找准准问问题题,逐逐个个解解决决,形形成成新新技技术术,最最终终用用于于市市场场、创造利润创造利润u技技术术创创新新是是一一个个过过
8、程程,起起点点就就是是正正确确地地找找到问题到问题u找找对对了了问问题题,就就找找对对了了解解决决问问题题的的方方向向,技术创新就成功了一半技术创新就成功了一半 本本报报告告通通过过石石科科院院实实际际开开发发加加氢氢技技术术的的5个个例例子子,说说明明找找准准问问题题的的重重要要性性以以及及技技术术创创新思路的形成过程新思路的形成过程RN-1催化剂的开发催化剂的开发RS-2000催化剂的开发催化剂的开发RTS技术开发技术开发RICP技术开发技术开发IHCC技术开发技术开发1.RN-1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u上世纪上世纪80年代,重油催化裂化生产的柴油安定性差年代,重油催化裂化生
9、产的柴油安定性差u国产原油氮含量高导致柴油中杂环氮化物含量偏高,是柴国产原油氮含量高导致柴油中杂环氮化物含量偏高,是柴油安定性差的根本原因。首先要准确表征氮化物的类型油安定性差的根本原因。首先要准确表征氮化物的类型u 杂环氮化物与其加氢产物存在热力学平衡,影响加氢脱氮杂环氮化物与其加氢产物存在热力学平衡,影响加氢脱氮深度,后者在高温和低压或中压下存在一个最大值深度,后者在高温和低压或中压下存在一个最大值u如何脱除杂环氮的问题,转化为如何脱除杂环氮的问题,转化为“低温下如何强化低温下如何强化C-N键键氢解的问题氢解的问题”u围绕这一问题,对围绕这一问题,对活性组分、催化剂载体、制备工艺、成活性组
10、分、催化剂载体、制备工艺、成型技术型技术反复探索反复探索,开发出当时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开发出当时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RN-1催化剂,并出口意大利,是我国炼油催化剂首次走向国际催化剂,并出口意大利,是我国炼油催化剂首次走向国际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原油中典型含氮化合物(一)原油中典型含氮化合物(一)原油中典型含氮化合物(二)原油中典型含氮化合物(二)吡啶加氢脱氮的反应机理吡啶加氢脱氮的反应机理u杂环氮化物与其加氢产物的热力学平衡能够限制和影响总杂环氮化物与其加氢产物的热力学平衡能够限制和影响总的加氢和脱氮反应速度的加氢和脱氮反应速度u热力学平衡问题关系到脱氮反应工艺条件及催化剂
11、选择热力学平衡问题关系到脱氮反应工艺条件及催化剂选择u活性组分:活性组分:Ni-W体系体系u载体的选择:载体的选择:最佳孔分布最佳孔分布60-100最大最大几种载体和催化剂的孔分布数据几种载体和催化剂的孔分布数据两种两种AlAl2 2O O3 3载体每平方毫米上特大孔的孔数载体每平方毫米上特大孔的孔数(孔径为(孔径为410412104)无论用何种助挤剂,含磷无论用何种助挤剂,含磷Al2O3载体的特大孔数据都远超过载体的特大孔数据都远超过SB-Al2O3。如何使活性如何使活性组分最有效地分最有效地发挥作用作用抑制活性抑制活性组分与分与载体的体的强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混捏法与浸混捏法与浸渍法法焙焙烧温
12、度与焙温度与焙烧时间抑制抑制NiAl2O4生成生成四配位的四配位的NiAl2O4无活性无活性B、Mg、Zn两种催化剂的紫外漫反射光谱两种催化剂的紫外漫反射光谱 NiAl2O4运转初期催化剂活性和积炭量示意图运转初期催化剂活性和积炭量示意图运转时间运转时间积积炭炭量量 活活 性性如何抑制?如何抑制?运转初期催化剂迅速运转初期催化剂迅速结焦问题比较严重结焦问题比较严重1式中:式中:NB=碱性氮化物碱性氮化物Br=Bronsted酸中心酸中心L=Lewis酸中心酸中心-S=缺质子表面缺质子表面原料油中的碱性氮化物与催化剂表面酸性中心的相互作用原料油中的碱性氮化物与催化剂表面酸性中心的相互作用 23解
13、解决决积积炭炭的的办办法法引引入入助助剂剂,未未配配对对电电子子与与L酸酸中心结合中心结合积炭量比较低是积炭量比较低是RN-1催化剂保持高稳定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催化剂保持高稳定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复合助挤剂与三叶形孔板复合助挤剂与三叶形孔板复合助挤剂多元羧酸复合助挤剂多元羧酸+田菁粉田菁粉三叶形催化剂三叶形催化剂压碎强度高压碎强度高床层压降低床层压降低反应活性高反应活性高2.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开发的开发背背 景景n柴油的超低硫化是清洁柴油的发展方向柴油的超低硫化是清洁柴油的发展方向2009年欧盟实行欧年欧盟实行欧V排放标准,柴油硫排放标准,柴油硫360Ni-int
14、WS2NiSWS2NiSWS2NiSNi-W-SWS2Ni-W-SNiS迁迁 移移吸附吸附载载 体体载载 体体载载 体体金属高效利用的前提之二:金属高效利用的前提之二:提高金属的硫化度和分散度,形成尽可能多的提高金属的硫化度和分散度,形成尽可能多的WS2(MoS2)晶粒晶粒形成活性相的可能状态形成活性相的可能状态金属高效利用的前提之三金属高效利用的前提之三:金属匹配合适,实现对金属匹配合适,实现对WS2(MoS2)晶粒边角位的充分利用晶粒边角位的充分利用活性相:活性相:Co-Mo-S,Ni-Mo-S,Ni-W-SSupport单独单独 Mo(W)中心中心 非理想状态非理想状态活性相:活性相:C
15、o-Mo-S,Ni-Mo-S,Ni-W-SSupport非理想状态非理想状态利用络合技术促进活性相形成利用络合技术促进活性相形成(1)活性评价结果)活性评价结果络合制备技术可以大幅提高络合制备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催化剂的脱硫、脱氮活性催化剂的脱硫、脱氮活性络合剂的用量影响催化剂的络合剂的用量影响催化剂的活性活性产产品硫含量品硫含量/(g/g)产产品氮含量品氮含量 /(g/g)相相对对脱硫活性脱硫活性/%相相对对脱氮活性脱氮活性/%常常规规制制备备技技术术13524100100络络合制合制备备技技术术6712162139利用络合技术促进活性相形成利用络合技术促进活性相形成(2)XPS表征表征结果果
16、络络合合剂剂可可促促进进W的的硫硫化化,进而促进进而促进Ni-W-S的形成的形成利用络合技术利用络合技术促进活性相形成促进活性相形成(3)TPR、IR和和HRTEM证据证据WS2片晶特征(片晶特征(HRTEM结果)结果)硫化温度硫化温度/数量数量/(1000nm2)-1平均平均长长度度/nm平均堆叠平均堆叠层层数数NiWNiW-CNiWNiW-CNiWNiW-C3005.57.14.413.862.32.73609.913.45.144.702.02.0络合技术促进生成小晶粒WS2,可提供更多棱边位置供Ni 吸附,形成更多Ni-W-S活性相利用缓和活化技术充分发挥利用缓和活化技术充分发挥络合剂
17、的作用络合剂的作用避免因金属避免因金属-载体间的强相互作载体间的强相互作用而形成无活性物种用而形成无活性物种减少络合剂流失,充分发挥络减少络合剂流失,充分发挥络合剂的作用合剂的作用缓和活化较常规活化更有利于缓和活化较常规活化更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提高催化剂的活性活化苛活化苛刻度刻度络络合合剂剂保留量保留量产产品硫含量品硫含量/(g/g)产产品氮含量品氮含量/(g/g)相相对对脱硫活性脱硫活性/%相相对对脱氮活性脱氮活性/%低低基准基准18112100100高高基准基准0.6301296964利用载体表面性质调控技术调节利用载体表面性质调控技术调节金属金属-载体相互作用载体相互作用W硫化度硫化
18、度/%(XPS方法方法测测定)定)调变调变前前基准基准调变调变后后基准基准+21NiW催化剂催化剂产产品硫含量品硫含量/(g/g)产产品氮含量品氮含量/(g/g)相相对对脱硫活性脱硫活性/%相相对对脱氮活性脱氮活性/%调变调变前前11736100100调变调变后后8124129129载体表面性质调控技术载体表面性质调控技术减弱金属减弱金属-载体相互组作用,促进金属硫化载体相互组作用,促进金属硫化利用金属精确匹配技术实现最佳利用金属精确匹配技术实现最佳协同效果协同效果进行助剂金属进行助剂金属-主金属之间的精确匹配,可以获得最佳的活性主金属之间的精确匹配,可以获得最佳的活性助剂金属助剂金属-主金属
19、主金属协同协同利用金属精确匹配技术实现最佳利用金属精确匹配技术实现最佳协同效果协同效果产品杂质含量产品杂质含量/(g/g)相对活性相对活性/%催化剂催化剂钼钨原子比钼钨原子比SNHDSHDNNiMoW-1非最佳值非最佳值5417100100NiMoW-2最佳值最佳值3712129116进进行行主主金金属属W-Mo之之间间的的精精确确匹匹配配,可可以以进进一一步步提提高高催催化化剂剂的的活性活性 主金属主金属Mo-W协同协同Mo-W协同效应的本质协同效应的本质Ni-Mo-S、Ni-W-S的协同配合效应的协同配合效应物理分隔导致活性相更高的分散度(更小的活性相晶粒)金属更高的硫化度更多的活性中心M
20、o-W 协同协同硫化度硫化度/%MoWNiMo无无78.3NiW无无66.1NiMoW有有9067.0NiMoW最佳最佳10072.9钼钨原子比钼钨原子比金属分散度金属分散度Mo+WMoWRS-2000催化剂的物化指标催化剂的物化指标项项 目目RS-2000金属组成金属组成Ni-Mo-W载体载体改性氧化铝改性氧化铝比表面积比表面积/(m2/g)160孔容孔容 /(mL/g)0.27径向压碎强度径向压碎强度/(N/mm)18形状形状蝶形蝶形RS-2000提供更高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提供更高的比表面积和孔容RS-2000与国外参比剂的超深度与国外参比剂的超深度脱硫活性比较脱硫活性比较 催化剂催化剂生产
21、生产ULSD所需反应温度所需反应温度/RS-2000基准基准国外参比国外参比剂剂基准基准+17 生产小于生产小于10ppm硫柴油时,硫柴油时,RS-2000反应温度比参比剂低反应温度比参比剂低 17 左右左右RS-2000催化剂的工业试生产催化剂的工业试生产项目项目实验室定型剂实验室定型剂工业放大剂工业放大剂金属组成金属组成/%WO3基准基准基准基准+1.6 NiO基准基准基准基准-0.3 MoO3基准基准基准基准物化性质物化性质 比表面积比表面积/(m2/g)基准基准基准基准+4 孔容孔容/(mL/g)基准基准基准基准+0.01 径向压碎强度径向压碎强度/(N/mm)27.329.2反应条件
22、反应条件 氢分压氢分压/MPa6.4 温度温度/340355340355产品硫含量产品硫含量/(g/g)72.04.11.4产品氮含量产品氮含量/(g/g)0.20.20.20.23.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RTS)技术开发技术开发常规加氢精制工艺常规加氢精制工艺生产超低硫柴油的主要措施生产超低硫柴油的主要措施1 1、更换高性能加氢脱硫催化剂、更换高性能加氢脱硫催化剂 新催化剂脱硫活性要提高新催化剂脱硫活性要提高3-53-5倍倍2 2、使用现有催化剂提高反应温度、使用现有催化剂提高反应温度 反应温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产品硫含量的减少出现所谓反应温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产品硫含量的减
23、少出现所谓“台阶台阶”(脱硫极限)现象(脱硫极限)现象 产品颜色加深产品颜色加深(黄绿色黄绿色),甚至达不到柴油规格要求,甚至达不到柴油规格要求 操作周期大大缩短操作周期大大缩短3 3、使用现有催化剂降低体积空速、使用现有催化剂降低体积空速 反应器及催化剂投资大大增加反应器及催化剂投资大大增加 降低装置负荷降低装置负荷4 4、提高氢分压和氢油比、提高氢分压和氢油比常规加氢精制工艺超深度脱硫效果常规加氢精制工艺超深度脱硫效果(提高反应温度)(提高反应温度)(提高反应温度)(提高反应温度)氢氢分分压压/MPa/MPa4.84.84.84.84.84.8平均反平均反应应温度温度/3603603703
24、70380380体体积积空速空速/h/h-1-12.62.62.62.62.62.6氢氢油体油体积积比比300300300300300300油品性油品性质质原料油原料油精制柴油精制柴油精制柴油精制柴油精制柴油精制柴油密度密度(20)/(g/cm(20)/(g/cm3 3)0.81760.81760.81700.81700.81610.8161硫含量硫含量/(/(g/g)g/g)10000100001611611031034 4氮含量氮含量/(/(g/g)g/g)71710.60.60.50.50.5 C3Time/min8 10 12 14 16 18 20硫含量为硫含量为1010g/g的的加
25、氢柴油中硫化物加氢柴油中硫化物 4,6-DMDBT 4,6-DMDBT 4,6-DMDBT的反应网络的反应网络原料氮含量对超深度脱硫的影响原料氮含量对超深度脱硫的影响原料油性质原料油性质性性质质SRGO-ASRGO-ASRGO-BSRGO-BSRGO-CSRGO-CSRGO-DSRGO-D密度(密度(2020)/(g.cm/(g.cm-3-3)0.86300.86300.86260.86260.86210.86210.86090.8609硫含量硫含量/(/(g.gg.g-1-1)1300013000130001300013000130001300013000氮含量氮含量/(/(g.gg.g-1
26、-1)235235160160148148113113碱性氮碱性氮/(/(g.gg.g-1-1)9595686862624343馏馏程(程(ASTM D86ASTM D86)/初初馏馏点点21221221221221221221221250%50%31731731731731731731731790%90%369369369369369369369369烃类组烃类组成成/%/%链烷烃链烷烃40.340.339.839.839.239.240.540.5环烷烃环烷烃25.425.426.026.026.126.126.526.5单环单环芳芳烃烃19.119.119.019.019.219.218
27、.618.6双双环环芳芳烃烃13.313.313.113.113.413.412.412.4三三环环芳芳烃烃1.91.92.12.12.12.12.02.0影响超深度脱硫的主要因素影响超深度脱硫的主要因素(氮化物)(氮化物)原料原料SRGO-ASRGO-ASRGO-BSRGO-BSRGO-CSRGO-CSRGO-DSRGO-D原料油氮含量原料油氮含量/(/(g.gg.g-1-1)235235160160148148113113相相对对脱硫体脱硫体积积活性活性/%/%100100134134159159239239原料氮含量对脱除原料氮含量对脱除4,6-DMDBT4,6-DMDBT的影响的影响
28、原料原料SRGO-ASRGO-ASRGO-BSRGO-BSRGO-DSRGO-D4-MDBT4-MDBT原料原料/g/gg/g969691919393产物产物/g/gg/g6.56.56.16.14.54.54,6-DMDBT4,6-DMDBT原料原料/g/gg/g188188182182183183产产物物/g/gg/g14.514.59.89.84.74.7原料中氮化物对深度加氢脱硫的影响脱除氮化物后的柴油馏分超深度脱硫结果脱除氮化物后的柴油馏分超深度脱硫结果氢氢分分压压/MPa/MPa4.84.84.84.8反反应应温度温度/280280280280空速空速/(h/(h-1-1)6.06
29、.06.06.0氢氢油比油比/(Nm/(Nm3 3/m/m3 3)300300300300油品性油品性质质:原料原料产产品品原料原料产产品品密度密度(20)/(g/cm(20)/(g/cm3 3)0.81760.81760.81610.81610.81700.81700.81390.8139硫含量硫含量/(/(g/g)g/g)16116112121031037 7氮含量氮含量/(/(g/g)g/g)0.60.60.50.50.50.50.50.5色度色度(ASTM D-1500)(ASTM D-1500)0.70.7(浅浅绿绿)0.1(0.1(水白水白)1.01.0(深深绿绿)0.1(0.1(
30、水白水白)总链烷烃总链烷烃/%/%53.153.153.453.453.853.852.852.8总环烷烃总环烷烃/%/%28.628.628.628.628.628.628.028.0总总芳芳烃烃/%/%18.318.318.018.017.617.619.219.2单环单环芳芳烃烃15.415.416.416.414.314.317.617.6双双环环芳芳烃烃2.72.71.41.43.13.11.41.4三三环环芳芳烃烃0.20.20.20.20.20.20.20.2多环芳烃含量对超深度脱硫的影响多环芳烃含量对超深度脱硫的影响原料油性质原料油性质性质性质B1B1B2B2密度(密度(202
31、0)/g.cm/g.cm-3-30.84900.84900.85720.8572总硫硫/g.gg.g-1-18900890089008900总氮氮/g.gg.g-1-186868686总芳烃总芳烃/w w%43.943.943.943.9单环芳烃单环芳烃/w w%37.237.231.431.4多环芳烃多环芳烃/w w%6.76.712.512.5多环芳烃含量对超深度脱硫的影响多环芳烃含量对超深度脱硫的影响B1B1B2B2单环芳烃单环芳烃/w w%37.237.231.431.4多环芳烃多环芳烃/w w%6.76.712.512.5RTS技术的提出技术的提出 以上试验研究和分析表明,提高加氢脱
32、氮深度和多环芳烃以上试验研究和分析表明,提高加氢脱氮深度和多环芳烃加氢饱和程度可以有效促进超深度加氢脱硫。据此,提出超深加氢饱和程度可以有效促进超深度加氢脱硫。据此,提出超深度加氢脱硫的度加氢脱硫的RTSRTS工艺。工艺。RTS RTS工艺采用加氢精制催化剂,将柴油的超深度加氢脱硫工艺采用加氢精制催化剂,将柴油的超深度加氢脱硫通过两个反应区完成:通过两个反应区完成:第一反应器为高温、高空速反应区,在第一个反应区中完第一反应器为高温、高空速反应区,在第一个反应区中完成大部分易脱硫硫化物的脱硫和几乎全部氮化物的脱除、多环成大部分易脱硫硫化物的脱硫和几乎全部氮化物的脱除、多环芳烃部分饱和;芳烃部分饱
33、和;第二反应区为低温、高空速反应区,脱除了氮化物的原料第二反应区为低温、高空速反应区,脱除了氮化物的原料在第二个反应区中完成剩余硫化物的彻底脱除和多环芳烃的进在第二个反应区中完成剩余硫化物的彻底脱除和多环芳烃的进一步加氢饱和,得到颜色近水白的超低硫柴油。一步加氢饱和,得到颜色近水白的超低硫柴油。RTSRTS技术路线技术路线uRTSRTS技术路线技术路线将超深度脱硫放在两个反应区域将超深度脱硫放在两个反应区域(反应器反应器)内完成:内完成:第一个反应区在高温和第一个反应区在高温和高空速高空速下完成深度脱硫、脱氮;下完成深度脱硫、脱氮;第二个反应区在低温和第二个反应区在低温和高空速高空速下完成超深
34、度脱硫和多环芳烃下完成超深度脱硫和多环芳烃饱和,得到超低硫柴油。饱和,得到超低硫柴油。RTSRTS技术技术的优点:的优点:空速高、产品颜色近水白空速高、产品颜色近水白RTSRTS与常规加氢精制比较与常规加氢精制比较工艺技术工艺技术RTSRTS常规精制常规精制原料油原料油-3-3氢分压,氢分压,MPaMPa6.46.46.46.4反应温度,反应温度,360/270360/270350350总空速,总空速,h h-1-12.02.01.0 1.0 氢油比,氢油比,NmNm3 3/m/m3 3300300300300密度密度,g/cm,g/cm3 3 0.80300.80300.80600.8060
35、0.83100.8310硫含量硫含量,g/g6 6 9 9 96009600色度色度 D-1500 D-15000.50.50.595%X70%焦炭焦炭焦炭焦炭中型试验中型试验n试验装置:试验装置:10kg/h中型装置,中型装置,RU中型装中型装 置,加氢中型装置置,加氢中型装置n原料油:原料油:大庆减压渣油大庆减压渣油 荆门混合渣油荆门混合渣油 齐鲁加氢重油齐鲁加氢重油n催化剂:催化剂:专用催化剂专用催化剂IHCC与与FCC比较比较(中型)中型)总总液液体体收收率率相相差差9.29.2个个百百分分点点轻轻质质油油收收率率相相差差11.5个个百百分分点点总总 结结u梳理这些成功的技术创新案例,我们会发梳理这些成功的技术创新案例,我们会发现技术创新是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现技术创新是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过程过程u只有在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之后才会产生技只有在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之后才会产生技术创新术创新u找准这些关键技术问题,就为技术创新指找准这些关键技术问题,就为技术创新指明了方向。找准问题是技术创新的起点,明了方向。找准问题是技术创新的起点,是技术创新思路的源头是技术创新思路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