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课件-第六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课件-第六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ppt(6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六章第六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6-1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一、交通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 1、交通的一般概念 交通是由人的社会活动而产生人的社会活动 以生活为目的的人的流动 社会生活活动社会生产活动生活必需的物的流动 以工作为目的的人的流动 进行生产所必需的物的流动 信息的流动 1.2、现代交通的发展1.开凿运河1.建设铁路1.综合交通1.汽车、航空及管道运输1.二、城市综合交通2.1、城市交通的分类1.涵盖了存在于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形式1.城市交通:城市内部的交通1.城市对外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空间联系的交通1.城市公共交通:使用公共交
2、通工具的城市客运交通2、现代城市交通的特点现代城市交通的灵魂就是速度(1)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3)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三、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1、交通运输位置对城市性质的确定起到一定作用 国民经济四大生产部门(农业、采掘、加工、交通运输)之一 城市化过程中的必备条件 城市大多位于水陆交通枢纽2、交通运输能力及强度对城市规模的确定有重大 影响 对工业的性质与规模有很大影响 城市贸易、旅游活动必须有交通条件保证 交通枢纽作为城市主要组成部分
3、,直接影响到所在城市的人口与用地规模3、交通运输布局与城市总体规划密切相关 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其他组成部分 城市干道的走向 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布局 城市面貌的反映 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的骨架6-2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城市道路系统规划1.一、城市道路系统1.1、相关概念1.(1)城市道路1.(2)城市道路系统1.(3)城市道路网2、城市道路交通的功能(1)城市内部的交通载体(2)城市四大功能之一(3)城市的骨架(4)城市避难的通道 3、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1)就其运输对象来说,分为客流和货流两大类(2)各类交通的流动路线、流动数量随时间而变化,且具有一定规律性(3)城市交通由于交通工具、运输方式
4、的不同,对道 路系统也有不同的要求(4)城市道路交通(车流人流)的交叉组织是城市道 路系统规划的重点(5)静态交通(包括公共交通停靠站、停车场等)也 是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组成部分1.二、城市道路系统的分类1.1、城市道路系统相关概念1.道路红线1.建筑红线1.干道网密度工业过于集中城市的一隅,形成明显的单向交通2、按城市道路的等级分:主干路(3045m)、次干路(2540m)、支路(1215m)除主干路外,其它道路又分为、级,3、按城市道路的功能分:过境道路 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 工业区道路旅游性道路 自行车专用路公共汽车专用路 步行专用路(1)交通流畅、快速安全,体系完整联系各功能用地根据各
5、城市的实际情况决定交通体系路网间距 主干路 6001000米,次干路 300500米,支 路 200300米道路密度 道路线密度道路线密度主干路:中心区4公里/平方公里,一般2.03.3道路面密度道路面密度国标:815%,国外:20%以上1.1、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基本原则1.三、城市道路系统的组织(2)利于环境,美化城市与主导风向的关系 废气扩散、抵御寒风过境交通的布置 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加置音障将自然、人文景色引入城市 对景、借景专题讲(3)结合现状,节约用地山区与平原城市的路网不同山区城市路网应符合地形,不要追求宽大平直要靠虑地质、水文情况尽量利用原有设施,避免拆迁量过大道路设计要与其他城
6、市基础设施相协调纵坡与排水方向一致管线综合地下交通和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1.2、城市道路系统基本形式方格网式 棋盘格式 唐长安、纽约方向性好、建筑容易布置放射式 华盛顿与边缘地区有最短的距离锐角地区不易建设、方向性差放射环形 东京、北京以上二种形式的结合自由式 青岛山区、丘陵地区常用混合式 成都方格棋盘式道路网方格棋盘式道路网环形放射式道路网环形放射式道路网3、城市道路的衔接与分离衔接的目的是方便联系,分离的目的是避免干扰高速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与分离离开城市,一至数个出入口城市内部道路的衔接与分离低速让高速,次干让主干,生活让交通。无关路分离1.4、旧城道路系统的改善1.(1)旧城道路系统的措施
7、1.改善旧城道路系统首先要和城市用地布局同时考虑1.对原有道路作必要的分工,重新分配车流和人流,减少相互干扰1.利用平行的、路面宽度不足的街道,组织单向行车,提高通行能力1.修建环形干道或开辟绕行干道,减轻旧有道路的交通负担1.从工程建设方面着手改善旧城道路系统1.扩宽取直,改善道路线型1.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上海西藏中路与北京东路交叉口交通组织示意图6-3 城市道路设计城市道路设计一、城市道路系统1、城市道路红线 道路红线即是道路横断面范围内各种工程设施与街区的沿街建筑的分界线。红线内包括车行道车行道(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道、绿人行道、绿 化带、分隔带化带、分隔带 不同于建筑红线 红线宽
8、度 快速干路 60100米 主干路 4070米 次干路 3050米 一般道路 2030米城市人口规模(万人)一级路(快速路)(米)二级路(主干道)(米)三级路(次干道)(米)四级级路(支路)(米)2004050604050203050200405060354520305040405030402030城市道路红线宽度建议值2、路面宽度 路幅宽度 路面宽度 机动车道的宽度=所需要的车道数一条车道的宽度 (一般为3.5m,快速车道为3.754m)非直线系数(曲线系数):衡量道路长度是否合理的标准 =道路起始点间实际长度/两点间的实际距离 1 (一般在1.11.2之间,不得大于1.4)二、城市道路横断
9、面设计 1、道路横断面的概念:指道路中心线方向的道路断面。即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剖面。2、道路横断面的设计内容:车行道(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分隔带、绿化带、设施带等。3、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合理确定车行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分隔带、绿化带、设施带等各部分的几何尺寸及其相互布置关系。横断面的组成1人行道;2 车行道;3 分隔带;4 非机动车道;5 道路全宽 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 4、道路横断面的设计形式:、道路横断面的设计形式:(1)单幅路 俗称“一块板”断面,各种车辆在车道上混合行驶。交通组织形式:双向不分离、机非不分离适用范围:适用于车流量不大、非机动车少、建筑
10、红 线较窄的次干路、支路,以及拆迁困难的地段或商业性路段。缺点:通行能力低、安全性差优点:占地少、车道使用灵活(2)双幅路 俗称“两块板”,往来车辆进行仅仅进行方向分离 交通组织形式:双向分离、机非不分离 优点:消除了对象交通的干扰和影响;中央分隔带可作行人过街安全岛或在交叉口附近通过压缩以开辟左转专用车道;便于绿化、道路照明和市政管线敷设;缺点:机非混行,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矛盾未解决,且车道使用灵活性降低适用范围:适用于非机动车较少的路段,快速路多是此形式(但无机动车道)。压缩中央分隔带开辟左转专用车道(3)三幅路 俗称“三块板”路面,各类车辆车辆均有专用通道通行。交通组织形式:双向不分
11、离、机非分离 优点:消除了混合交通,提高了通行能力;有利于交通安全、绿化、道路照明和市政工程管线的敷设缺点:占地多、投资大,在公汽停靠站产生上下车乘客与非机动车的相互干扰和影响。适用范围:适用于机、非车辆多,道路红线较宽(40米)的城市主干道。(4)四幅路 俗称“四块板”,各类车辆、各向车辆均有专用车道。交通组织形式:双向分离、机非分离 优点:兼具二、三幅路的优点缺点:与三块板相同,且所需占地、投资较三块板更甚适用范围:适用于机、非车辆多的城市主干道。一块板 一块板 两块板 三块板 三块板 四块板 机动车道对向隔离的简易“准四块板”三、停车场布置1 城市停车问题 车辆停放设施作为静态交通设施是
12、交通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公共停车场“准公共物品”非公共停车场“房地产”“汽车消费的春天来了”“车有行,必有停”“据专家估计,7080的机动车都处于静止状态”车辆增长过快需求需求空间空间城市用地城市用地主要问题问题根源 缺乏对停车问题的系统研究2 停车场的特点(1)不可储存性:表现在非高峰时段容量过剩,高峰时段容量不足(2)不可运输性:表现在无法实行空间转移,如不能把城市边缘地区停车场的剩余容量输送到中心区去(3)资源有限性:表现在停车场面积、停车位数量的有限性3 停车场的分类(1)按照车辆性质分:机动车停车场 非机动车停车场(2)按服务对象分:公共
13、停车场 配建停车场 专用停车场(3)按建筑类型分:地面停车场 地下车库4 停车场的规划 停车场设计主要是针对公共停车场的设计,设计的主要内容为停车坪的设计(停车带、通道)。(1)设计车型的确定 设计车型的不同决定了停车带、通道宽度的尺寸不同。一般来说,城市中的停车场可选用小汽车作为设计车型;为公路服务的停车场可选用中型汽车作为设计车型。(2)车辆进出车位方式前进式停车,后退式发车(如图a)后退式停车,前进式发车(如图b)前进式停车,前进式发车(如图c)(3)车辆停放方式平行式 优点:占用的停车带较窄,车辆进出迅速、方便。缺点: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最少。适用场合:停车种类较多,未已标准车位设计;那沿道路周边布置。垂直式 优点:车辆进出比较便利,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最多 缺点:停车带宽度最宽 适用场合:大多路外停车场斜列式 车辆与通道的行车方向一般成30、45、60三种。优点:车辆进出比较便利,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最多 缺点:停车带宽度最宽 适用场合:大多路外停车场(4)停车场设计原则(5)停车场的服务半径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 在市中心地区不应大于200m 一般地区不应大于300m 自行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宜为:50100m,200m